天石泵站供水前院改造设计合理性数值分析

天石泵站供水前院改造设计合理性数值分析

一、田市抽水站供水前池更新设计合理性的数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颖[1](2021)在《基于响应面法的侧向进水泵站前池整流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侧向进水泵站前池,由于水流从一侧斜向进入,极易在前池内形成大范围的回漩区。对于含沙水流,长此以往会在漩涡处产生泥沙淤积,同时泥沙淤积又会进一步加剧主流偏斜。站前水流侧向进入进水池现象明显,水流偏斜会严重干扰边侧机组正常运行,降低水泵效率。因此,有必要采取整流措施以改善泵站的进水流态,通过选用合适的整流措施能营造正向进水条件,基本消除前池内不良流态,保证水流均匀平顺地进入进水池,确保机组安全高效运行。本文主要采用响应曲面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整流措施的不同参数组合进行优化分析,得到的规律可作为侧向进水泵站前池整流措施设置方案的借鉴。建立侧向进水泵站前池1:25的模型,针对设计水位工况下原始方案流场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对比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的流态,证明数值模拟结果可信。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原始方案时前池内部存在大漩涡,回漩中心位于站前左侧,引河内也存在大范围漩涡,水流偏斜严重。站前特征断面的速度分布云图显示,水流高速区位于站前右侧,断面流速均匀度与加权平均角度值偏小。为了改善流态,在前池内设置导流墩、底坎和导流墙三种整流措施,共八组整流方案。根据对底层和面层流线图以及特征断面轴向速度分布云图的直观分析,底坎的整流效果最明显。根据对流场评价指标值的数值分析,普通底坎能够有效提升流速均匀度的值,提升幅度为44.8%,“Y”形导流墩能够将加权平均角度的值提升3.6%。经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前池流场影响较为显着的四个参数,分别是底坎高度、导流墩夹角、导流墩长度和导流墩角度。将流速均匀度与加权平均角度的值按4:6的比例构造目标函数Y,四个因素中,导流墩角度对Y值的影响程度较小。对响应面试验一预测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实际得到的流速均匀度较原始方案提升了 61.3%,加权平均角度值较原始方案提升了 9.4%,Y值较原始方案提升了 25.5%。对响应面试验二预测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实际得到的流速均匀度较原始方案提升了 73.3%,加权平均角度值较原始方案提升了 9.4%,Y值较原始方案提升了 29.2%。该种方法可用于今后对前池整流措施进行多因素多目标优化。

徐杰[2](2021)在《多泥沙河流泵站泥沙淤积和防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泵站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从高泥沙河流中取水的泵站,泥沙淤积是困扰其运行管理的严峻问题。泵站前池泥沙淤积主要与前池内流速、流态及取水河流本身泥沙含量有关,其中前池内的流速和流态可以通过整流措施加以改善,从而减轻泥沙淤积。打渔张泵站是引黄济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泵站泥沙淤积严重。本文以打渔张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清水工况和浑水工况的数值模拟,并与现场调研结果相对比,分析泵站前池泥沙淤积形态和淤积原因。针对打渔张泵站前池提出了多种防淤措施,并对不同防淤措施的进行了多种开机组合的清水与浑水数值模拟,从而确定最优防淤措施,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多泥沙河流泵站最优进水流道形式和泵装置在含沙水介质下性能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打渔张泵站前池泥沙淤积严重,主要原因是开机机组较少时,前池流速低,流速小于不淤流速;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前池两侧,且呈现出近乎轴对称的状态,此外进水流道内也有较大的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泵站引水。(2)通过数值分析,打渔张泵站现状前池扩散段和未开机机组的进水流道内出现大量回流,形成低速区。前池回流区及泥沙高浓度区域与现场调研的泥沙主要淤积区域基本一致,证明了回流和低速死水区是造成泥沙淤积的重要原因。(3)提出了导流墩前沿分隔式前池方案,数值模拟多种开机组合下泥沙淤积形态和前池内水流流态。结果表明,对称开机与非对称开机相比,对称开机时前池内回流较少,流态更好;各种开机组合下,分隔式前池方案较现状方案可明显减少前池泥沙淤积。(4)研究了 4种不同前池防淤积措施的可行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打渔张泵站45°压水板能极大改善前池流态,减少泥沙淤积;提高坡度、压缩进水流道对前池流态改善效果有限;设置三角形挑流底坎及菱形导流墩对前池泥沙淤积抑制效果劣于45°压水板。(5)比较了泵站肘形、钟形和簸箕形进水流道在多泥沙河流泵站中适应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肘形进水流道相较于簸箕形进水流道和钟形进水流道更适用于多泥沙河流泵站。(6)探讨了含沙水流对泵装置性能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泥沙颗粒会造成泵装置性能的整体下降,使高效点向小流量偏移,进水流道内泥沙淤积随工况点变化较小,应着重解决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

陈华[3](2020)在《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对门后水力特性及拍门受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正确合理的泵站断流装置会直接关系到水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泵站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而拍门作为水泵断流装置中最为常见的设备在泵站工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但是利用拍门进行断流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是水泵机组在运行时会造成较大水头损失,也会对门后的水流流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水泵停机后拍门下落对水泵造成较大的撞击力,同时也会引起建筑物的震动。为了尽量减小上述两种缺陷对泵站安全的影响,人们在传统拍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而双节式拍门就是其中应用相对广泛的一类。因此,对双节式拍门进行深入研究于工程实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鹅湖泵站的双节式拍门为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刚体运动学,使用流体计算软件对门后水流水力特性以及拍门受力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为了计算双节式拍门最大开启角度,本文在整体式拍门开启角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的经验公式,并利用编程软件简化计算过程,能够较为快速的得到所需答案。经过计算,当水泵按设计工况运行即流量为16m3/s时,上节门最大张角为51.25°,下节门最大张角为66.99°。(2)利用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方法来研究水流从管道出口经过拍门进入出水流道内的水力损失,并将其作为拍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结果显示数值计算所得结论与模型实验所测数据十分接近,两者所表现出的规律具有一致性,说明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较高,可以考虑在类似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用。同时在研究中发现,当拍门在开启过程中上节门开启角度达到46°,下节门开启角度达到61°左右时,流量对水力损失的影响已经不再显着,且在此角度附近时,水泵效率下降值约为3%。与此同时,水流能够在涵洞内得到充分发展,流态趋于平稳,均匀度指标在距离进口约37.5m处也开始高于无拍门情况下的均匀度指标,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接受。(3)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流量不同开启角度下拍门开启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可信度相对更高。拍门从初始闭合状态随着流量的增大开启角度也逐渐增大,上节门主要受力出现在门板的上沿,且随着角度的增大,压力最大值在减小,压力最大区域面积在减小;下节门的主要受力也是出现在门板上沿与上节门连接处。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上节门最大张角为47.8°,下节门最大张角为59.5°。计算过程中发现,只有当流量为2m3/s时,经验公式计算的拍门张角结果小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其他情况下都是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大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本文针对鹅湖泵站双节式拍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拍门在开启过程中角度的变化对门后水流水力特性以及拍门受力情况的影响。所得结论验证了鹅湖泵站双节式拍门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拍门的实际设计具有一定研究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王刚[4](2012)在《泵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大、中型低扬程泵站在我国分布广泛,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其中进、出水流道是大、中型低扬程泵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泵装置性能影响显着。因此,对进、出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设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关于泵站进、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研究手段多样,研究成果也较丰富。但过去的一维流道设计方法由于自身理论的矛盾性,早已不再适应现代的设计要求。而现阶段基于CFD数值计算的流道三维水力设计方法虽然已经在使用,但就如何开展泵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仍缺乏相关的理论方法指导。为了完善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理论,进一步提高低扬程泵装置的水力性能,使这种方法更多、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本文对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归纳。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进、出水流道分析研究方法的概念,指出了对进、出水流道进行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在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流道进行分析研究的边界条件及可行性;(2)阐释了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函数,分析了目标函数的特点;(3)明确了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思路,提出了将流道水力设计分为6个层次逐步进行优化的精细优化方法,并引入了最优化方法来指导确定优化路径;(4)在对已有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以Microsoft Access为数据库平台,Visual Basic为编程语言,开发了大型泵装置进、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5)对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三维几何形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参数化模型:(6)运用以三维湍流流动理论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阐释了进、出水流道及泵装置的计算区域和边界条件;(7)介绍了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模型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解决了流道的流态观测和水力损失测量问题;(8)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对某大型泵站进、出水流道进行了优化水力设计研究。确定了进、出水流道的最优方案,分别对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行了流道模型试验,对优化后的泵装置进行了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CFD数值计算理论,完善、优化了进、出流道的优化水力设计方法,明确了流道三维优化水力设计的思路,解决了优化过程中所需处理的关键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从工程应用方面验证了论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正确性。本文所述的泵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可用于指导大、中型泵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

李秋玮[5](2011)在《交错叶轮离心泵水力特性及泵站前池整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泵机组的水力稳定与流致激振是泵站安全稳定运行研究的重点,水泵内部流场的非定常压力脉动及泵站前池不均匀流态都是导致水泵机组水力振动加剧的重要原因。论文针对泵站的水力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压力脉动和泵站前池的流态进行了计算,并研究减轻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和改善泵站前池流态的相应措施。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进行双吸离心泵的精确三维建模。采用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水泵三维实体数据并对大型双吸离心泵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自动与半自动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构建了精确的三维实体模型以及流体计算模型,为进一步分析水泵流动特性并探讨交错式叶片离心泵的水力性能提供了基础。2.研究提高水泵外特性计算精度的方法。根据水泵的精确实体模型及外特性试验数据,对于定常流数值模拟,采用标准κ-ε模型、RNGκ-ε模型、Realizable k-ε模型、SSTκ-ω模型、雷诺应力模型进行计算;对于非定常流数值模拟,采用RNGκ-ε模型和大涡模拟方法中的Smagorinsky-lilly亚格子模型进行计算;应用外特性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计算结果。通过对定常流与非定常流计算的比较,揭示出影响双吸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精度的最大因素在于定常和非定常计算方法的选取,采用非定常计算的精度远高于定常计算。3.研究双吸离心泵内部流场非定常压力脉动及减轻措施。通过RNGκ-ε模型的非定常计算,对采用对称叶轮及交错叶轮的双吸离心泵的内外特性进行了计算比较,并重点分析采用交错布置叶轮对双吸离心泵内部流场压力脉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错布置的双吸离心泵效率比采用对称叶轮略有下降,但压力脉动值较小。叶轮出口和隔舌区蜗壳上的压力脉动周期性均十分明显。交错布置双吸叶轮是减轻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增强机组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方式。4.研究前池流态及整流措施。建立了泵站前池流态数值模拟方法,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比较两种湍流模型对泵站前池模拟的适用性,表明Realizable k-ε模型比RNGκ-ε模型更适用于大型泵站前池流态模拟。同时,还对泵站的进水前池和与之相连的部分引水明渠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前池内的流动均匀性及漩涡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消除漩涡和对前池进行整流的措施。

孙保敬[6](2011)在《矿山排水抢险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矿井水灾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矿井水灾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由于矿井自身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工作面停产,甚至导致整个矿井被淹。矿井水灾发生必须及时地采取有效救援措施,按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成立抢险指挥部,快速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方式,选刚合适排水设备,并以最快的速度安装这些设备,达到尽快排水的目的,协调组织各级辅助部门备好救灾物资,提高矿井抢险救灾成功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本论文首先研究符合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实际需要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快速制定抢险救灾实施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然后对水泵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泵工作时水泵位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以此指导矿井排水水泵的安装。同时研制了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系统,以提高排水抢险救灾速度,最后对排水抢险救灾系统工况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本论文还对安装装置部分分别从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为排水设备、设施安装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帮助受灾矿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为矿井早日恢复生产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徐磊[7](2009)在《斜式轴伸泵装置水力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泵轴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分,泵装置的类型有立式、斜式和卧式等三种基本装置型式。斜式轴伸泵装置是低扬程泵装置型式的一种,具有很多优点:泵房结构简单,厂房高度小;流道水力损失小,泵装置效率高;安装管理方便;散热条件好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我国大型泵站工程建设的需要推动了立式泵装置和卧式泵装置中的灯泡式贯流泵装置研究。由于斜式轴伸泵装置轴承的可靠性曾一度受到较多的质疑,所以应用较少,对其水力性能的研究也不够深入。随着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快速抬高,斜轴泵轴承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斜式轴伸泵装置的应用前景已经展现。因此,本文对斜式轴伸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优化水力计算,初次对不同泵轴线角度斜式泵装置的水力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进一步丰富低扬程泵装置的应用型式。本文运用FLUENT软件对ZBM791水力模型的原型泵段进行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分析了泵段内部流态,并将能量性能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和基本准确的,为进行斜式轴伸泵装置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做了必要的技术准备。本文借用某低扬程泵站的基本资料,运用FLUENT软件对泵轴线角度为15°、30°和45°的3种斜式泵装置的进水流道分别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和优化水力设计,得到3个泵轴线角度斜式进水流道的内部流态和水力损失,并分析了随着泵轴线角度的增大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变化趋势。借用同一泵站的基本资料和运用FLUENT软件,本文还对泵轴线角度为15°、30°和45°的3种斜式出水流道分别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和优化水力设计,分析各出水流道的内部流态和水力损失,并对3个泵轴线角度斜式出水流道的内部流动情况和水力损失进行了比较。运用CFD理论和技术,本文还对泵轴线角度为15°、30°和45°的3种斜式轴伸泵装置分别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并将3个泵轴线角度泵装置计算的流场及水力损失与相同泵轴线角度的进、出水流道单独计算的流场及水力损失进行了比较。为了验证斜式进水流道数值计算的结果,本文对3个泵轴线角度的斜式进水流道分别进行了流道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各流道内流态和测试各流道水力损失,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数值计算水力损失值偏小。斜式轴伸泵装置具有优秀的水力性能,可供低扬程泵站选择使用。今后还需对这种泵装置的水力性能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

陶家俊[8](2009)在《湿室型墩墙式泵房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泵站厂房结构应力及稳定分析方法有:结构力学法、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结构力学法和材料力学法在泵站厂房应力及稳定分析计算中,为了简化结构计算,通常将空间结构分解为若干平面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但是对于复杂结构来说,简化过程却难以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设计往往只进行一些近似的分析,然后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已建工程的类比、模型试验和适当加大安全系数等方法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对于一个多层复杂的空间结构,用常规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难以得出各组合部件的内力,合理的方法是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求解。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有限元方法己使结构分析所能处理的规模和深度进了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泵房主要包括泵房底板,进、出水流道,隔墩,排架,吊车梁等主要结构。对于机墩、排架、吊车梁、可以简化成框架结构和梁结构等平面问题,按照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对泵室部分(包括底板和隔墩)应力可以根据受力条件和结构支承形式等情况,按弹性地基上的板、梁或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方法主要有倒置梁法、截面法、弹性地基梁法等。有限元方法是力学、计算数学和现代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求解微分方程和初值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值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空间结构计算的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法是利用空间协调等参单元对空间任意地基进行离散,运用空间组合有限元法求出结构任意点的应力,再根据工程要求,将空间应力等效为符合工程设计习惯的平面内力。本文以繁昌县北埂排涝站泵房底板和隔墩为计算对象,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空间三维有限元分析。将整个泵室和地基作为一个整体建立空间结构模型,并由此进行了静力计算分析。由于计算模型有效地考虑了进水池墩、底板、地基的相互作用,因而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更接近客观实际。通过对几种结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用平面模型和空间模型对比的算例说明了对泵站进行空间分析的必要性。

韩旭[9](2008)在《泵站引河前池流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泵站引河前池是泵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泵站进水口水力特性会影响水泵性能的有效发挥。在某些情况之下,水流进入引河前池后可能产生偏斜、脱壁、回流、旋涡等不良水流流态,严重影响进水池内的流态,导致水泵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水泵的汽蚀和振动,引河前池内的不良流态通常通过工程措施来调整,以使水泵有良好的进水流态。模型试验方法确定整流措施耗用较多的资金和时间,近年来运用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分析研究水流流态已经愈来愈广泛。本文以某泵站引河前池为例,以FLUENT软件为平台首先运用三种不同k -ε紊流模型对泵站引河前池流态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分析,确定采用RNG k -ε紊流模型作为数值模拟的紊流模型,对泵站引河前池进行较全面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多种方案的三维流动的流场。针对引河前池流场的具体特点,分析了底坎和导流墩的设置形式、尺寸、数量和位置对水力性能及流态的影响,提出底坎高度在各参数中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各个整流措施具体方案出口断面流速分布均匀度的分析比较,给出了优化本例中水流流态的整流布置方案。在泵站进口处加设短直立墙,并不能有效的改善水流的流态。

印超[10](2007)在《泵站前池流态改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泵站前池是泵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水的水力特性对水泵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进水条件可以使水泵装置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获得较高的效率。而在某些情况之下,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前池不能正向布置,而采用侧向布置,则可能造成水流进入前池后产生偏斜、脱壁、回流、漩涡等不良水流流态,不良流态将严重影响进水池内的流态,导致水泵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水泵的汽蚀和振动,同时回流还会引起前池内的局部淤积,而泥沙淤积又会进一步加剧不良流态的发展。前池内的不良流态通常通过工程措施来调整,以使水泵有良好的进水流态。整流措施以往主要是通过模型试验方法确定,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但是耗用较多的资金和时间。随着流体动力学数值求解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泵站前池三维湍流场的研究将是泵站工程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徐州李楼泵站弧形弯道前池为例,采用AUTOCAD2004和GAMBIT软件来完成前池和流道的三维实体造型,使用GAMBIT软件对前池和流道进行非结构化网格的剖分,采用局部加密技术对实体进行了较高精度和较高质量的网格剖分。然后基于FLUENT软件在三种不同k ?ε紊流模型基础上对泵站前池流态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后,得出了较适合本例的标准k ?ε紊流模型。再针对前池流场的具体特点,分析底坎和导流板整流措施的整流特点后来拟定各个整流措施的具体方案。通过三维数值模拟,以各方案的进口断面流速分布均匀度为目标函数,来详细分析底坎和导流板设置形式、尺寸、数量、位置对整流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了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合适的结果并给出了能够合理优化本例的整流技术布置方案。

二、田市抽水站供水前池更新设计合理性的数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田市抽水站供水前池更新设计合理性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响应面法的侧向进水泵站前池整流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泵站前池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概况
        1.2.2 响应面方法研究进展概况
    1.3 响应面方法简介
        1.3.1 响应面方法基本内容
        1.3.2 响应面方法设计方法
        1.3.3 响应函数形式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概述
    2.1 CFX软件简介
    2.2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2.3 自由液面模拟
        2.3.1 刚盖假定
        2.3.2 静压假定
        2.3.3 MAC法
        2.3.4 标高函数法
    2.4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2.4.1 直接数值模拟
        2.4.2 大涡模拟方法
        2.4.3 雷诺时均法
    2.5 离散方法
        2.5.1 有限差分法
        2.5.2 有限单元法
        2.5.3 有限体积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前池原始方案流场分析
    3.1 三维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
        3.1.1 基本资料
        3.1.2 模型设计
        3.1.3 计算区域与几何建模
        3.1.4 网格划分
        3.1.5 边界条件设置
        3.1.6 求解设置
    3.2 网格无关性分析
    3.3 评价指标
    3.4 特征断面的选取
    3.5 原始方案前池流场
        3.5.1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流态
        3.5.2 评价指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前池整流措施方案分析比选
    4.1 整流措施方案
    4.2 整流方案流态分析
        4.2.1 方案1
        4.2.2 方案2
        4.2.3 方案3
        4.2.4 方案4
        4.2.5 方案5
        4.2.6 方案6
        4.2.7 方案7
        4.2.8 方案8
    4.3 整流方案评价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前池整流措施优化
    5.1 单因素试验分析
        5.1.1 底坎高度
        5.1.2 导流墩夹角
        5.1.3 导流墩长度
        5.1.4 导流墩角度
    5.2 目标函数构建
    5.3 响应面试验一
        5.3.1 因素水平设定
        5.3.2 回归方程拟合
        5.3.3 显着性分析
        5.3.4 交互作用分析
        5.3.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 响应面试验二
        5.4.1 因素水平设定
        5.4.2 回归方程拟合
        5.4.3 显着性分析
        5.4.4 交互作用分析
        5.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多泥沙河流泵站泥沙淤积和防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模型试验研究
        1.2.3 数值模拟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泵站前池泥沙运动控制方程
    2.1 控制方程
    2.2 湍流模型
        2.2.1 标准k-ε模型
        2.2.2 RNG k-ε模型
        2.2.3 Realizable k-ε模型
    2.3 固液两相流模型
        2.3.1 欧拉-欧拉法
        2.3.2 欧拉-拉格朗日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泵站前池技术改造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工程现状
        3.1.1 工程概况
        3.1.2 泵站淤积情况
    3.2 泵站引水泥沙含量与粒径分析
    3.3 工程原方案数值模拟
        3.3.1 三维造型与网格剖分
        3.3.2 清水工况
        3.3.3 浑水工况
    3.4 分隔式前池方案1数值模拟
        3.4.1 清水工况
        3.4.2 浑水工况
    3.5 分隔式前池方案2数值模拟
        3.5.1 清水工况
        3.5.2 浑水工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泵站前池防泥沙淤积技术方案研究
    4.1 三角形挑流底坎
        4.1.1 清水工况
        4.1.2 浑水工况
    4.2 压水板
        4.2.1 清水工况
        4.2.2 浑水工况
    4.3 菱形导流墩
        4.3.1 清水工况
        4.3.2 浑水工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泵站进水流道方案对比研究
    5.1 清水工况
    5.2 浑水工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整体泵装置泥沙淤积湍流数值模拟研究
    6.1 清水工况
    6.2 浑水工况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对门后水力特性及拍门受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针对拍门的研究现状
    1.3 工程实例简介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的推导与近似计算
    2.1 引言
    2.2 研究方案
    2.3 拍门受力分析
        2.3.1 拍门自重
        2.3.2 门体浮力
        2.3.3 外加力
        2.3.4 水流冲力
    2.4 双节拍门开启角度公式推导及计算
        2.4.1 拍门开启角度公式推导
        2.4.2 开启角度近似计算结果
    2.5 基于理论的水力损失计算方法及结果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与数学模型
    3.1 引言
    3.2 ANSYS软件简介
    3.3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3.3.1 流体计算的基本方程
        3.3.2 流体计算的湍流模型
        3.3.3 流场计算的数值解法
    3.4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3.5 边界条件设置
    3.6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节式拍门水力性能数值计算与试验
    4.1 引言
    4.2 拍门水力损失计算的理论基础
    4.3 拍门水力损失的模型试验
        4.3.1 试验装置
        4.3.2 测量仪器及试验技术
        4.3.3 模型试验方案与结果
    4.4 双节式拍门的数值计算
        4.4.1 拍门水力损失结果分析
        4.4.2 拍门张角对门后水流的影响分析
        4.4.3 拍门张角对涵洞出口轴向流速均匀度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拍门开启过程受力分析
    5.1 引言
    5.2 流量变化时上节门的受力情况随角度变化的研究分析
        5.2.1 各方案下上节门受力计算结果分析
        5.2.2 上节门受力情况分析
    5.3 流量变化时下节门的受力情况随角度变化的研究分析
        5.3.1 各方案下下节门受力计算结果分析
        5.3.2 下节门受力情况分析
    5.4 拍门开启过程中的力矩变化分析
        5.4.1 下节拍门力矩平衡计算结果
        5.4.2 上节拍门力矩平衡计算结果
        5.4.3 经验公式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泵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大、中型泵站工程建设的需要
        1.1.2 大、中型泵站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重要性
    1.2 进、出水流道水力设计的研究现状
        1.2.1 水泵试验及泵段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2 泵装置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进、出水流道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3 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的研究内容
2. 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1 进、出水流道水力设计分析研究方法的提出
        2.1.1 进、出水流道水力设计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2.1.2 进、出水流道水力设计的“可分原理”分析
    2.2 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思路
        2.2.1 进、出水流道的正问题和反问题
        2.2.2 进、出水流道优化问题及求解思路
    2.3 进、出水流道的精细优化水力设计方法
        2.3.1 初步方案拟定(0层次)
        2.3.2 流道控制参数优化(1层次)
        2.3.3 流道设计次要参数优化(2层次)
        2.3.4 流道形线优化(3层次)
        2.3.5 流道模型试验检验(4层次)
        2.3.6 泵装置模型试验检验(5层次)
3. 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
    3.1 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
        3.1.1 对水泵叶轮室进口流场的基本要求
        3.1.2 进水流道的水力设计要求
        3.1.3 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函数
    3.2 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
        3.2.1 出水流道的水力设计要求
        3.2.2 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目标函数
4. 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数据库
    4.1 数据库管理的资料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4.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
        4.3.1 数据库的选择及建立
        4.3.2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数据库访问方法
        4.3.3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设计
        4.3.4 基于Visual Basic和Microsoft Word的报表设计
        4.3.5 DWG图形文件的访问及输出
    4.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界面
        4.4.1 系统主窗体
        4.4.2 用户登录与系统管理员登录管理
        4.4.3 数据库文件管理
        4.4.4 泵装置信息管理
        4.4.5 信息查询、浏览及输出
5. 进、出水流道三维形体的参数化模型
    5.1 进、出水流道三维形体参数化设计概述
    5.2 进、出水流道三维形体的参数化模型要求
    5.3 肘形进水流道的参数化模型
    5.4 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参数化模型
6. 进、出水流道及泵装置三维湍流流动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6.1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6.1.1 连续方程
        6.1.2 动量方程
        6.1.3 能量方程
    6.2 湍流的控制方程
    6.3 湍流模型
        6.3.1 标准k-ε模型
        6.3.2 RNGk-ε模型
    6.4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6.4.1 流动进口边界条件
        6.4.2 流动出口边界条件
        6.4.3 壁面边界条件
        6.4.4 对称边界条件
        6.4.5 周期性边界条件
        6.4.6 内部表面边界条件
        6.4.7 初始条件
    6.5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6.6 区域离散
    6.7 FLUENT软件简介及计算结果后处理
7. 进、出水流道和泵装置三维流场数值计算
    7.1 进水流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
        7.1.1 进水流道三维流动数值计算的计算区域和网格剖分
        7.1.2 进水流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
    7.2 出水流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
        7.2.1 出水流道三维流动数值计算的计算区域和网格剖分
        7.2.2 出水流道三维流动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
    7.3 泵装置三维流场数值计算
        7.3.1 泵装置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的计算区域及网格剖分
        7.3.2 泵装置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
8. 进、出水流道和泵装置试验研究方法
    8.1 进水流道模型试验方法
        8.1.1 进水流道模型试验装置
        8.1.2 试验准则
        8.1.3 测量设备及方法
        8.1.4 水力损失测试
        8.1.5 试验不确定度分析
    8.2 出水流道模型试验方法
        8.2.1 出水流道模型试验装置
        8.2.2 测量设备及方法
        8.2.3 出水流道水力损失计算
        8.2.4 试验不确定度分析
    8.3 泵装置模型试验方法
9. 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应用实例
    9.1 泵站基本资料及设计要求
    9.2 流道精细优化水力设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9.2.1 泵站进、出水流道1、2、3层次优化
        9.2.2 某泵站进、出水流道模型试验检验(4层次)
        9.2.3 某泵站泵装置模型试验检验(5层次)
10. 全文总结与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本文的创新点
    10.3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交错叶轮离心泵水力特性及泵站前池整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泵站前池流态研究综述
    1.3 离心泵内部流动研究综述
    1.4 湍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5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泵及泵站内部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
    2.1 控制方程
    2.2 雷诺平均法
    2.3 大涡模拟
    2.4 壁面函数法
    2.5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及计算方法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双吸离心泵虚拟三维重建
    3.1 水泵虚拟重建方法概述
    3.2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虚拟重建流程
    3.3 结合激光扫描技术的水泵三维重建
    3.4 水泵三维数字重建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吸离心泵外特性计算研究
    4.1 双吸离心泵研究对象及计算域确定
    4.2 双吸离心泵的外特性试验数据
    4.3 双吸离心泵的数值模拟
    4.4 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叶轮形式的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5.1 两种叶轮形式的双吸离心泵几何模型
    5.2 两种叶轮形式的双吸离心泵数值模拟
    5.3 外特性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5.4 压力脉动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泵站前池流态模拟及整流研究
    6.1 研究对象
    6.2 泵站前池的数值模拟
    6.3 两种湍流模型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对比
    6.4 原三角墩布置方案下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
    6.5 改进三角墩布置方案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矿山排水抢险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1 概述
    1.1 引言
        1.1.1 矿井水灾原因与危害
        1.1.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技术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技术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技术国际案例及研究现状
        1.2.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技术国内案例及研究现状
        1.2.3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设备安装的现状
        1.2.4 影响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的主要因素分析
        1.2.5 提高矿井排水抢险救灾成功率的主要措施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
    1.5 小结
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系统总体架构
    2.1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1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系统指导思想
        2.1.3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系统总体架构
    2.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构成
        2.2.1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框架
        2.2.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组成
    2.3 水泵工作位置的优化设计
        2.3.1 水泵工作位置的优化原则
        2.3.2 水泵工作位置的优化思路
    2.4 立井排水设备快速安装系统构成
        2.4.1 立井排水设备快速安装平台的设计思路
        2.4.2 立井排水设备快速安装平台主要部件及工作特点
    2.5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系统工况监测构成
        2.5.1 排水抢险救灾系统工况监测系统总体框架
        2.5.2 工况监测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2.6 小结
3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
    3.1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3.1.1 系统概述
        3.1.2 系统组成
    3.2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预测模型的研究
        3.2.1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与预测模型
        3.2.2 矿井水灾灾情预测模型建立方法
        3.2.3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方法
    3.3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3.3.1 矿井信息数据库
        3.3.2 救灾方案数据库
        3.3.3 设备管理数据库
        3.3.4 物流管理数据库与人员管理数据库
    3.4 矿井排水抢险救灾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实例
    3.7 小结
4 矿井水流三维数值分析及多泵工作位置优化
    4.1 水泵工作特性研究
        4.1.1 水泵特性曲线与最佳工作点
        4.1.2 水泵工作时水泵内部的能量损失
        4.1.3 泵的并联与串联运行
    4.2 单泵工作时矿井水流三维数值模拟
        4.2.1 控制方程及紊流模型
        4.2.2 计算域及计算参数
        4.2.3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4.2.4 计算结果分析
    4.3 双泵工作时矿井水流三维数值模拟
        4.3.1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4 双泵工作的水力损失及位置优化
        4.4.1 双泵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法的选取
        4.4.2 双泵工作模型的建立
        4.4.3 双泵工作的水力损失
    4.5 小结
5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设计与分析
    5.1 系统平台设计
        5.1.1 井口平台设计
        5.1.2 水管装卡平台设计
        5.1.3 液压系统的设计
        5.1.4 供电系统设计
    5.2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动力学方程
        5.2.1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工作过程分解
        5.2.2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述安装装置运动状态分析
        5.2.3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数学建模分析
        5.2.4 管道装夹机构动力学模型
        5.2.5 油缸升降机构动力学模型
        5.2.6 排水管道及泵电机组件动力学模型
    5.3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振动分析
        5.3.1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动力学模型简化
        5.3.2 管道装夹机构振动分析
        5.3.3 油缸升降机构振动分析
        5.3.4 排水管道及泵电机组件振动分析
    5.4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运动仿真
        5.4.1 上下平台与管道装夹机构三维建模
        5.4.2 油缸升降机构三维建模
        5.4.3 排水管道及泵电机组件三维建模
        5.4.4 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三维模型与运动仿真
    5.5 小结
6 矿井排水抢险系统工况监测
    6.1 概述
    6.2 工况监测系统的组成
        6.2.1 下位机
        6.2.2 监测中心
    6.3 工况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及决策
        6.3.1 数据的过滤和处理
        6.3.2 系统决策方法的确定
        6.3.3 系统决策方法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完成主要工作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习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斜式轴伸泵装置水力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低扬程泵装置的型式及特点
        1.1.2 低扬程泵装置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2 斜式轴伸泵装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斜式轴伸泵装置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1 斜式轴伸泵装置的应用现状
        1.3.2 斜式轴伸泵装置存在的问题
        1.3.3 斜式轴伸泵装置的研究现状
    1.4 CFD 软件简介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1.4.1 FLUENT 软件简介
        1.4.2 FLUENT 软件在水力机械研究中的应用
    1.5 斜式轴伸泵装置优化水力计算的研究方法
        1.5.1 模型试验研究法
        1.5.2 数值计算研究法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的有关理论
    2.1 湍流流动数值模拟基本方程
    2.2 湍流流动数值模拟方法
    2.3 网格剖分技术
        2.3.1 网格类型
        2.3.2 网格密度和质量
    2.4 方程离散化方法
        2.4.1 离散化方法
        2.4.2 离散化格式
    2.5 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步骤
        2.5.1 前处理
        2.5.2 参数设置及流场计算
        2.5.3 后处理
3 轴流泵泵段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
    3.1 计算方案
    3.2 计算区域
    3.3 边界条件
        3.3.1 进口边界
        3.3.2 出口边界
        3.3.3 壁面边界
    3.4 网格剖分
    3.5 计算结果分析
        3.5.1 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3.5.2 能量性能计算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斜式进水流道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
    4.1 进水流道的作用与型式
    4.2 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计算的目标
    4.3 计算方案
    4.4 边界条件及计算区域
    4.5 网格剖分
    4.6 计算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斜式出水流道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
    5.1 出水流道的作用与型式
    5.2 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计算的目标
    5.3 计算方案
    5.4 边界条件及计算区域
    5.5 网格剖分
    5.6 计算结果
    5.7 本章小结
6 斜式轴伸泵装置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
    6.1 计算方案
    6.2 边界条件及计算区域
    6.3 网格剖分
    6.4 计算结果
        6.4.1 进水流道流场
        6.4.2 泵内流场
        6.4.3 出水流道流场
        6.4.4 流道水力损失计算结果
    6.5 泵装置效率预测
    6.6 本章小结
7 斜式进水流道模型试验研究
    7.1 试验目的
    7.2 试验内容
    7.3 进水流道模型试验装置
    7.4 试验准则
    7.5 测试设备及方法
        7.5.1 流量测试
        7.5.2 静压测试
    7.6 进水流道水力损失测试计算
    7.7 进水流道水力损失测试误差分析
        7.7.1 流速测试误差
        7.7.2 测压管水头测试误差
        7.7.3 短直管水力损失测试误差
        7.7.4 进水流道水力损失测试综合误差
    7.8 试验结果及分析
        7.8.1 进水流道流态
        7.8.2 进水流道水力损失
    7.9 本章小结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关于斜式轴伸泵装置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湿室型墩墙式泵房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泵站工程的发展状况
        1.1.1 我国机电排灌事业的发展概况
        1.1.2 国外机电排灌事业的发展概况
        1.1.3 国内外泵站工程比较
    1.2 泵房结构型式及泵站等级划分
        1.2.1 固定式泵房
        1.2.2 移动式泵房
        1.2.3 泵站等级划分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泵房结构的分析方法
    2.1 结构计算基本资料
        2.1.1 泵房结构基本资料
        2.1.2 荷载简化、作用位置及大小
        2.1.3 荷载组合的确定
    2.2 主要结构计算方法
        2.2.1 力法
        2.2.2 位移法
        2.2.3 混合法
        2.2.4 渐进法
        2.2.5 力矩分配法
        2.2.6 几种方法的比较
    2.3 泵房底板应力计算方法分析
        2.3.1 倒置梁法
        2.3.2 截面法
        2.3.3 弹性地基梁法
        2.3.4 双向相板法
        2.3.5 有限单元法
    2.4 泵房底板计算的几种方法分析比较
第三章 空间泵房结构计算的有限元法
    3.1 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
        3.1.1 基本变量
        3.1.2 平衡方程
        3.1.3 几何方程
        3.1.4 物理方程
        3.1.5 单元位移函数
    3.2 有限元法
    3.3 有限元法的计算步骤
        3.3.1 网格划分
        3.3.2 单元分析
        3.3.3 整体分析
    3.4 空间协调等参单元法
    3.5 内力合成的方法
第四章 ANSYS 分析软件在泵房设计中的应用
    4.1 北埂排涝站基本情况
        4.1.1 综合说明
        4.1.2 水文
        4.1.3 地质
        4.1.4 主要规划数据与规模
    4.2 平面结构计算
    4.3 空间三维有限元分析
        4.3.1 计算模型
        4.3.2 材料和力学参数
        4.3.3 基本荷载和计算工况
        4.3.4 网格划分
        4.3.5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4.3.6 运行期弹性模拟
        4.3.7 其它三种情况弹性模拟
        4.3.8 计算结果的查看
        4.3.9 泵站计算成果位移和应力分析
    4.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第五章 本文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9)泵站引河前池流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河前池流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泵站引河前池研究概况
    1.3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1.3.1 数值模拟的发展
        1.3.2 FLUENT 软件简介及发展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泵站引河前池三维湍流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1 控制方程
    2.2 三维湍流模型
        2.2.1 标准k- ε模型
        2.2.2 RNG k- ε模型
        2.2.3 Realizable k- ε模型
    2.3 网格生成技术
    2.4 边界条件
        2.4.1 进口边界
        2.4.2 出口边界
        2.4.3 边壁处理
        2.4.4 自由表面模拟技术
        2.4.4.1 静压假定
        2.4.4.2 刚盖假定
        2.4.4.3 标高法
        2.4.4.4 标记点和单元法(The Marker-And-Cell Method )
        2.4.4.5 VOF 法(Volume of Fluid Method )
        2.4.4.6 SPLASH 法
        2.4.4.7 波前追踪法(Front Tracking Method)
        2.4.4.8 等值面(Level Set)函数方法
        2.4.4.9 LINK 法(Lagrangian incompressible Method )
    2.5 计算流场的离散化
        2.5.1 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2.5.1.1 有限差分法
        2.5.1.2 有限元法
        2.5.1.3 有限体积法
        2.5.2 三维问题的离散方程
    2.6 离散方程的解法
        2.6.1 SIMPLE 系列算法
        2.6.1.1 SIMPLE 算法的基本思想
        2.6.1.2 SIMPLE 算法的计算步骤
        2.6.2 P ISO 算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泵站引河前池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3.1 原设计方案的数值模拟
    3.2 三种紊流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3 原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高水位工况
        3.3.2 低水位工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泵站引河前池整流工程措施研究
    4.1 引河前池中布置底坎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
        4.1.1 底坎高0.3H 位于 L 线时高水位工况
        4.1.2 底坎高0.3H 位于L 线时低水位工况
        4.1.3 底坎高0.3H 位于H线时高水位工况
        4.1.4 底坎高0.3H 位于H 线时低水位工况
        4.1.5 底坎高0.3H 位于 D 线时高水位工况
        4.1.6 底坎高0.3H 位于D 线时低水位工况
    4.2 加设底坎、倒“Y”字型导流墩的数值模拟分析
        4.2.1 高水位工况
        4.2.2 低水位工况
    4.3 加设底坎、倒“Y”字型导流墩、短直立墙的数值模拟分析
        4.3.1 高水位工况
        4.3.2 低水位工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泵站前池流态改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泵站前池流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前池流态研究概况
        1.2.1 水动力学理论分析
        1.2.2 水力模型试验
        1.2.3 数值模拟
    1.3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发展概况
        1.3.1 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1.3.2 数值计算软件 FLUENT 介绍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泵站前池三维湍流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1 控制方程
    2.2 三维湍流模型
        2.2.1 标准k- ε模型
        2.2.2 RNG k- ε模型
        2.2.3 Realizable k- ε模型
    2.3 边界条件
        2.3.1 进口边界
        2.3.2 出口边界
        2.3.3 边壁处理
        2.3.4 自由表面
    2.4 网格划分技术
        2.4.1 网格划分的依据
        2.4.2 近壁面区域网格的划分
        2.4.3 网格质量的评估
    2.5 计算流场的离散化
        2.5.1 有限体积法
        2.5.1.1 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思想
        2.5.1.2 有限体积法所使用的网格
        2.5.2 三维问题的离散方程
        2.5.3 基于 SIMPLE 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泵站前池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3.1 工程概况
    3.2 方案1 的数值模拟过程
    3.3 方案1 的物理模型模拟
        3.3.1 试验相似准则
        3.3.2 模型比尺
        3.3.3 模型设计
        3.3.4 量测方法和设备
    3.4 方案1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4.1 高水位工况
        3.4.2 低水位工况
    3.5 方案1 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1 高水位工况
        3.5.2 低水位工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前池整流工程措施研究
    4.1 前池弯道中布置底坎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
        4.1.1 高水位工况
        4.1.2 低水位工况
    4.2 前池弯道末端布置底坎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4.2.1 高水位工况
        4.2.2 低水位工况
    4.3 前池中加设三个直导流墩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4.3.1 高水位工况
        4.3.2 低水位工况
    4.4 前池中加设五个直导流墩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4.4.1 高水位工况
        4.4.2 低水位工况
    4.5 前池中加设四个圆弧型导流墩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4.5.1 高水位工况
        4.5.2 低水位工况
    4.6 前池中加设三个圆弧型导流墩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4.6.1 高水位工况
        4.6.2 低水位工况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田市抽水站供水前池更新设计合理性的数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响应面法的侧向进水泵站前池整流措施研究[D]. 徐颖. 扬州大学, 2021(08)
  • [2]多泥沙河流泵站泥沙淤积和防淤措施研究[D]. 徐杰. 扬州大学, 2021(08)
  • [3]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对门后水力特性及拍门受力的影响研究[D]. 陈华. 扬州大学, 2020(04)
  • [4]泵站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研究[D]. 王刚. 扬州大学, 2012(08)
  • [5]交错叶轮离心泵水力特性及泵站前池整流研究[D]. 李秋玮. 武汉大学, 2011(05)
  • [6]矿山排水抢险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D]. 孙保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12)
  • [7]斜式轴伸泵装置水力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D]. 徐磊. 扬州大学, 2009(01)
  • [8]湿室型墩墙式泵房结构分析[D]. 陶家俊.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9]泵站引河前池流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韩旭. 扬州大学, 2008(02)
  • [10]泵站前池流态改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印超. 扬州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天石泵站供水前院改造设计合理性数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