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若干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若干问题

一、谈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清,聂玉霞[1](2021)在《内蒙古公共安全的特殊性及其治理》文中提出中央基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赋予其"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战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战略运行过程中,面临或潜在面临着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双碳达标压力大、战略资源开发不足、农牧业水平不高、现代化生产相对滞后、宗教渗透与跨境犯罪等诸多风险挑战。因此,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增强生态"绿色力"、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力"、增进能源和战略资源"支撑力"、确保农牧业"基础力"、提升中华民族"聚合力",通过打造"平安内蒙古"为"富裕内蒙古"和"亮丽内蒙古"提供保障。

文明,乌兰[2](2021)在《牧区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文中指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在内蒙古4个牧业旗有效推进,初步形成了"芒来模式""七村一体化模式"等多种模式。然而,这些模式是否成为牧区现代化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中需处理好草牧场保护与利用、发展畜牧业与发挥相对优势、资金投入使用与后续推进、完成短期任务与实现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对持续推进牧区现代化,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突出牧民主体地位,要以理念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为方向。

聂晓雪[3](2021)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内原有居民权利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志颖[4](2021)在《政策工具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文本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张诗萱[5](2021)在《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群也逐渐作为一个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垫脚石被再次提上国际日程。“十三五”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建设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如今有9个已经得到国务院正式获准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就是其中之一。呼包鄂榆城市群依托包茂、京包交通运输大通道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优劣势明显。其优势在于地域辽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电力和土地利用成本低等;劣势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结构趋同、生态污染严重等。目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治理领域和治理方式上面取得了初步进展,社会各界已开始广泛关注呼包鄂榆政府间的协同治理,积极推进协同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本文首先梳理出与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阐述其主要内涵,为本文的研究做好铺垫。其次描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在空间布局、产业特色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地域性特点和目前城市群在民生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成效,通过现状分析找到呼包鄂榆政府间协同治理在合作基础、合作手段、产业协作和合作进展方面的困境,并从合作意识、合作动力、利益协调和体制机制方面追溯问题的根源。最后根据国内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打造工业化产业集群、加强区域间协作,促进呼包鄂榆城市群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米中伟[6](202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包头市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健康根基,“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与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发展方式指明了道路,同时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包括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体育运动。基于此,本研究以包头市南海冰雪节作为切入点,就目前包头市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南海冰雪节基本现状,总结可持续发展必要性和发展模式,实施过程与特点,对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机制与建议。在本研究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使用了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包头市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选题背景,依据,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冰雪节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详细研究。第三章制定了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对象和内容。第四章主要从南海冰雪节的形成与演进,实施过程与内容等方面做了分析,得出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南海冰雪节的基本现状,确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接着对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包括策划准备,组织实施与管理,规模与发展速度,项目开发,设施,文化价值,游客满意度等几个维度,为冰雪节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五章总结了分析得出的结果,并形成结论。认为,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促进因素具体表现为:健康中国政策的发布助力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的三级管理体制是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新型游乐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是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设施设备是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游客构成与需求多样化影响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游客满意度为冰雪节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阻碍因素表现为: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发展方式仍较为落后,现代化程度低,现有可提供服务的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冰雪文化满意度形成矛盾。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路径,包括加强设施建设,弥补设施缺陷,持续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并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运用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加强科技投入与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持续落实我国体育改革路线,发挥管理体制优势,坚持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调整等。第六章主要从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出发,认为可持续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后续跟进与研究。

刘雨[7](2021)在《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在《行政诉讼法》中确定了环境资源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若仅仅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前添加环境资源领域的前缀,而不揭示该领域的特殊性,那么领域的划分便毫无意义。在适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时,要充分结合环境的整体性和资源的普惠性,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共建共享的环境治理新局面。考虑到公众的密切相关性和环保组织的专业性,应当探索以检察机关启动为主要,公民和环保组织启动为补充的诉讼启动模式。为了避免环境监管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当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推动检察建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规范化,对环境监管部门进行精准指导,彰显法律权威,节约司法成本。合理配置原告的举证责任,以期解决调查取证难度较大的问题。基于环境利益的公共性,适当降低诉讼费用并且设置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刘贵玺[8](2021)在《科兹洛夫《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所载生物种类及其地方性知识的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ПетрКузьмичКозлов,1863-1935)是着名的中亚考察家,是20世纪初俄国探险考察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曾8次来华,开展7次考察活动,组织3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1907-1909年,他第2次率队对中国北部和西部开展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活动,这是他考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考察。《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正是此次考察的考察记,其中记载了考察的整个过程、途中见闻、考察所获等信息。其内容涉及考古学、西夏学、民族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了解百余年前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中记载的大量生物学信息,为西北地区生物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生物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贡献了新的史料。目前,关于科兹洛夫及这部考察记,在人文学科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在生物学方面学界对其关注却微乎其微,也未见与之相关的生物学专门论着的报道。鉴于此,本文在对科兹洛夫及科学成就总结的基础上,以两个俄文版《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1923版,1948版)为蓝本,以其中的生物种类及其地方性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整理、考证和研究。以填补对科兹洛夫及其考察记无生物学专门研究的空白,为民族生物学调查研究探索新思路,为生物学史研究尝试新方法,为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发掘新史料、开辟新视角。本文共5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西方人来华考察的历史概况,科兹洛夫来华考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考察探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次,从三方面综述了学界相关研究。一是对科兹洛夫考察队考察成果的研究,主要是对他带回大量文物、文献、生物标本、矿石样本和科考数据等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最多,也最为充分。二是对科兹洛夫其人的研究,主要是对科兹洛夫生平和考察工作的传记性研究。这类研究以俄国学者为主力,成果较多;我国对此研究相对薄弱,成果很少且相对扼要。三是,对《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的研究。未见专门对该着作的研究报道,仅对该书的汉语翻译情况作了介绍和评述,肯定了汉译本的价值和贡献,也指出了专业术语翻译欠准的问题。此外,本章还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缘由、内容、方法、意义和拟解决的问题等。第二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兹洛夫的生平进行了概述,揭示了他的命运、成就与来华考察的内在联系。同时,从考古发掘、民族学和社会学、地理学和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这几方面对他的科学工作做了总结。并且从版本、撰写特点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对比了两个俄文版的差异,分析了该着作的撰写特点,明确了地名的今昔对应,绘制了科兹洛夫考察路线图,梳理了科兹洛夫的考察日程,概述了该着作中记载的考察成果,指出了所载生物学内容的局限性和不足。第三章,对《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中记载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生境等800余条信息按区域分段进行整理、逐一比对和考证,形成名录。结果显示,其中共记载植物73科,268属,422种,7亚种,13变种。同时,还以考察记中所载贺兰山植物为个案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贺兰山植物种类(54科、140属、186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与当今状况进行百年前后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考察记中所载植物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考证出的植物名录及其分布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3.科兹洛夫及其考察队具备扎实的植物学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并在植物采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为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等的历史研究提供参考;5.这部考察记具有很高的植物学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第四章,对《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中记载的动物种类及其生境、分布等约1000条信息按区域分段进行整理、逐一比对和考证,形成名录。结果显示,其中共记载脊椎动物181属,258种,53亚种;节肢动物及软体动物137属,162种。物种多寡按纲排列依次为鸟纲、昆虫纲、哺乳纲、爬行纲、两栖纲和辐鳍鱼纲。通过动物种类及其分布考证结果,以及百年前后状况的对比分析,可知:1.该考察记具有很强的动物学专业性,其中所载动物学信息对动物区系历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科兹洛夫具备非常深厚的动物分类学功底;3.动物种类的历史分布状况,为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4.对科学文献的征引和物种生境以及标本采集相关信息的详细记述,不但提升了该考察记的科学专业性和学术价值,而且还增强了它的史实性和史料价值。第五章,对《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中记载的蒙古族关于植物、动物的地方性传统知识分别进行梳理和分析,开展民族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考察记中共记载植物的蒙古名10个、动物的蒙古名20个,蒙古族对9种植物的6类用途和对10种动物的7类用途,以及对2种动物的保护与防范措施。这些地方性知识共涉及植物15种,隶属12科15属;动物23种,隶属14科21属。研究结果揭示:1.蒙古族对植物和动物的命名除专有名词知识的传承外,还有一套比较特有的命名规则,而且蒙古族对植物和动物的命名规则具有很高的一致性;2.蒙古族民间的植物和动物分类水平较高,可能存在一套特殊的分类体系,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3.蒙古族的生物学地方性知识与其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彼此依存的关系;4.不同地区蒙古族的生物学地方性知识既存在广泛的统一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5.考察记所载生物学地方性知识不但很高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6.不但近代科学考察文献资料中生物学地方性知识的发掘和研究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与之相关的保护和传承等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最后,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将科兹洛夫及其考察记《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从以下三个视角进行了分析:1.从所载生物学信息看科兹洛夫对后世影响,及其考察记的学术价值;2.讨论了科兹洛夫及其所获成果对生物学相关研究领域所作的贡献;3.分析了当时社会背景、科兹洛夫与《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阐明了本文中各项研究的价值,及其对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尝试提出了一些观点。最后,还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缺憾和不足,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明确了来深入系统研究的方向。

崔晓琰[9](2021)在《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徐黎丽,乌日丽格[10](2021)在《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及发展优劣势反思》文中认为中俄边境口岸18个,自东向西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境区域。其自然特点有:中俄边境口岸数量居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之最;口岸类型齐全;分布相对适中;运行严重受气候影响;口岸区域遍布农场;口岸区域病毒虫害较多。其人文特点有:多数口岸历史较为悠久;口岸交通条件便利;多数口岸基本形成了进出口贸易为主、旅游及服务业为辅的口岸经济发展模式;中俄边境口岸与经济贸易区、物流园区连成一片;口岸具有多元文化;与对应国俄罗斯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以上特点中包含了中俄边境口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优劣势,文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利用口岸资源的前提下突出口岸特色边贸;在防止病虫病毒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传统农场农牧业和现代旅游业;以口岸为中心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边境城镇与俄方边境城镇连接在一起,促进口岸辐射功能的发挥;促进以边境口岸为通道的跨国移民就业及文化交流;探索东北与西北中俄边境口岸联运发展的可能性。

二、谈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公共安全的特殊性及其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内蒙古公共安全特殊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内蒙古战略定位的现实特殊性
    (二)公共安全及其诱因的理论阐释
    (三)内蒙古公共安全特殊性分析框架
三、内蒙古战略定位推进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诱因
    (一)自然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二)国际国内影响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
    (三)双碳达标压力大与战略资源开发不足
    (四)农牧业水平不高及现代化生产相对滞后
    (五)向北开放的同时面临多重治理挑战
四、内蒙古公共安全特殊性治理策略及优化路径
    (一)重塑安全韧性生态空间:增强生态“绿色力”
    (二)聚焦国内外动态: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力”
    (三)双碳达标与科技赋能:增进能源和战略资源“支撑力”
    (四)农牧业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农牧业“基础力”
    (五)在进一步开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华民族“聚合力”

(2)牧区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蒙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情况
二、牧区现代化进程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地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发展畜牧业与发挥牧区相对优势之间的关系
    (三)处理好试点资金投入使用与后续整体推进之间的关系
    (四)处理好完成牧区现代化试点短期任务与实现现代化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思考

(5)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3.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城市群”
        2.“协同治理”
    (二)理论基础
        1.“协同学”理论
        2.“跨区域治理”理论
        3.“政府协同治理”理论
二、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现状
    (一)呼包鄂榆城市群特点
        1.呼包鄂榆城市群独特的空间布局
        2.呼包鄂榆城市群鲜明的产业特色
        3.呼包鄂榆城市群特殊的生态环境
    (二)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进展及成效
        1.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治理领域
        2.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治理方式
        3.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治理平台
三、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1.协同治理的基础薄弱
        2.协同治理的手段单一
        3.政府间产业协作力度有限
        4.协同治理的进展缓慢
    (二)制约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原因分析
        1.政府间缺乏合作意识
        2.协同治理的动力不足
        3.政府间的利益协调失效
        4.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四、国内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领域
    (二)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方式
    (三)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手段
五、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区域协同发展体制
        1.建立权威的综合协调机构
        2.创建强有力的制度体系
        3.引导创新要素流动
    (二)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
        1.构建交通网络共同体
        2.搭建公共服务共同体
        3.构筑生态保护共同体
    (三)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
        1.工业转型升级
        2.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3.强化产业分工协作
        4.畅通物流渠道
    (四)加强区域间纵深协作
        1.打造升级对内外合作交流平台
        2.加强省级政府间的战略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致谢

(6)“健康中国”背景下包头市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社会背景
        1.1.3 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
    1.2 选题依据
        1.2.1 政府对第三产业的重视助力“南海冰雪节”
        1.2.2 物质条件提高促进精神文化需求
        1.2.3 南海冰雪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2.4 国内关于西北地区冰雪节的研究不是特别丰富
        1.2.5 预调研过程中发现该研究的操作相对容易
        1.2.6 开展对冰雪节的研究有助于和世界冰雪运动接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 国外相关概念界定方面的研究
        2.1.2 国外关于冰雪节开展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1 国内相关概念界定方面的研究
        2.2.2 国内冰雪节文化内涵的研究
        2.2.3 国内冰雪节社会价值的研究
        2.2.4 国内冰雪节产业开发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半结构式访谈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SWOT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南海冰雪节形成与演进
    4.2 南海冰雪节实施过程和主要内容
        4.2.1 南海冰雪节的主要实施过程
        4.2.2 南海冰雪节主要内容
    4.3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现状
        4.3.1 南海冰雪节游客基本现状分析
        4.3.2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strength)
        4.3.3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劣势(weakness)
        4.3.4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4.3.5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s)
    4.4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4.1 南海冰雪节策划准备
        4.4.2 南海冰雪节组织实施与管理
        4.4.3 南海冰雪节规模与发展速度
        4.4.4 南海冰雪节项目开发
        4.4.5 南海冰雪节设施状况
        4.4.6 南海冰雪节文化价值
        4.4.7 南海冰雪节游客满意度
5 研究结论与发展路径
    5.1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结论
        5.1.1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性
        5.1.2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具有必要性
        5.1.3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与阻碍因素
    5.2 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5.2.1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
        5.2.2 坚持完善管理体制
        5.2.3 注重新型项目的开发
        5.2.4 加强设施建设,弥补设施缺陷
        5.2.5 有针对性地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调整,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包头市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研究问卷
附件二 关于南海公园冰雪节有关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件三 专家效度评价表

(7)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原理
    一、行政公益诉讼性质界定
        (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源于公益诉讼制度
        (二)行政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行政诉讼形态
        (三)行政公益诉讼是一种客观诉讼
    二、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原理
        (一)基本属性
        (二)法理基础
        (三)法治逻辑
第二章 我国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的现状
        (一)理论梳理
        (二)实践考察
    二、我国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
        (一)原告资格单一
        (二)受案范围狭窄
        (三)检察建议缺乏刚性
        (四)调查取证困难
第三章 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制度的域外考察
    一、英美法系国家相关制度考察
        (一)美国“公民诉讼”制度
        (二)英国的“以公法名义保护私权之诉”制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制度考察
        (一)德国“公益代表人”制度
        (二)法国“越权之诉”制度
        (三)日本“民众诉讼”制度
    三、总结评析
第四章 我国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的建议
    一、扩大原告主体资格
        (一)完善检察机关原告身份
        (二)赋予环保组织原告资格
        (三)赋予公民个人原告资格
    二、增加诉讼受案范围
    三、增强检察建议刚性
    四、完善举证责任分配
    五、合理设置诉讼费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科兹洛夫《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所载生物种类及其地方性知识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选题缘由
        1.1.1 课题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2 研究概况
        1.2.1 对科兹洛夫考察队所收集成果的研究
        1.2.2 对科兹洛夫的研究
        1.2.3 对《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科兹洛夫及《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
        1.4.2 植物、动物种类的确定与分析
        1.4.3 植物、动物地方性知识的研究
    1.5 解决的问题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2 章 科兹洛夫及《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
    2.1 科兹洛夫传略
        2.1.1 探险萌芽
        2.1.2 命运转折
        2.1.3 踏上征途
        2.1.4 崭露头角
        2.1.5 中坚力量
        2.1.6 蜚声世界
        2.1.7 首谒达赖喇嘛
        2.1.8 发现黑城遗址——哈喇浩特
        2.1.9 守卫保护区
        2.1.10 发掘匈奴汉墓——诺彦乌拉
        2.1.11 晚年归隐
    2.2 科兹洛夫在华考察的成果
        2.2.1 考古发掘
        2.2.2 民族学和社会学调查
        2.2.3 地理学和地质学勘测
        2.2.4 生物学采集与研究
        2.2.5 生态学考察
    2.3 《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简介
        2.3.1 版本
        2.3.2 撰写特点
        2.3.3 内容简介
    2.4 小结
第3章 《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中的植物种类
    3.1 蒙古国考察段的植物种类
        3.1.1 蒙古国北部和中部的植物种类
        3.1.2 古尔班赛罕山及其附近的植物种类
    3.2 中国考察段的植物种类
        3.2.1 内蒙古地区的植物种类
        3.2.2 甘青地区的植物种类
    3.3 所载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的价值和意义
第4章 《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中的动物种类
    4.1 蒙古国考察段动物种类
        4.1.1 蒙古国北部和中部的动物种类
        4.1.2 古尔班赛罕山及其附近的动物种类
    4.2 中国考察段动物种类
        4.2.1 内蒙古地区的动物种类
        4.2.2 甘青地区的动物种类
    4.3 所载动物种类及其分布的价值和意义
第5 章 蒙古族关于植物、动物的地方性知识
    5.1 研究区域和民族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民族
    5.2 蒙古族关于植物的地方性知识
        5.2.1 蒙古族对植物的命名
        5.2.2 蒙古族对植物的利用
        5.2.3 蒙古族对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5.2.4 结论
    5.3 蒙古族关于动物的地方性知识
        5.3.1 蒙古族对动物的命名
        5.3.2 蒙古族对动物的利用
        5.3.3 蒙古族对动物的防范与保护
        5.3.4 结论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1 中文文献
    2 外文文献
附录
    附录1:科兹洛夫大事年谱
    附录2:科兹洛夫所记植物学名与当今学名对照表
    附录3:科兹洛夫所记脊椎动物学名与当今学名对照
    附录4:科兹洛夫所记昆虫及其他动物名称与当今学名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10)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及发展优劣势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
    (一)中俄边境口岸的自然特点
    (二)中俄边境口岸的人文特点
二、口岸特点中体现的优势与劣势
三、中俄边境口岸发展建议

四、谈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公共安全的特殊性及其治理[J]. 李俊清,聂玉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牧区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文明,乌兰. 北方经济, 2021(08)
  • [3]我国自然保护地内原有居民权利保护研究[D]. 聂晓雪.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4]政策工具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文本计量分析[D]. 刘志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问题研究[D]. 张诗萱.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6]“健康中国”背景下包头市南海冰雪节可持续发展研究[D]. 米中伟.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7]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 刘雨. 烟台大学, 2021(12)
  • [8]科兹洛夫《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所载生物种类及其地方性知识的整理研究[D]. 刘贵玺.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9]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研究[D]. 崔晓琰. 西藏大学, 2021
  • [10]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及发展优劣势反思[J]. 徐黎丽,乌日丽格. 贵州民族研究, 2021(02)

标签:;  ;  ;  ;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