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计划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系统性计划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一、Utilization of systemic plann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论文文献综述)

石瑞[1](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周宝[2](2020)在《苏北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高发的慢性疾病,常可诱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的防控着实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域、风俗、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且干预措施参差不齐。根据地区的不同状况,系统性分析本地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及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高血压慢病防控水平,增强居民高血压防控意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苏北地区农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为苏北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沭阳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共3个行政村。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的标准,采用成组匹配法设置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本地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对高血压发病进行科学预测。第二部分为社区干预试验。运用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 MODEL)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社区干预试验,促进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的认知、信念的提升,加强其对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和控制;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为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的超重或肥胖(OR=2.501,P<0.001)、高盐饮食(OR=3.103,P<0.001)、高油饮食(OR=1.806,P=0.008)、家族史(OR=3.005,P<0.001)、体育锻炼(OR=0.182,P<0.001)、吸烟(OR=4.536,P<0.001)等因素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OR=2.666,P<0.001)、家族史(OR=3.269,P<0.001)、高盐饮食(OR=2.646,P<0.001)、吸烟(OR=4.983,P<0.001)是研究地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165,P<0.001)是其保护因素。社区干预试验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的正常血压值、血压测量频率、并发脑卒中、并发心脏病、正常盐摄入量等指标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需要终生服药、血压正常后可停药、无不舒服可不服药等有坚定信念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采取措施控制血压、通过服药控制血压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组自我行为情况,如食用油的摄入量、高油饮食、食用盐摄入量、体育锻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理精神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因高血压疾病影响不能劳动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该地区的居民虽然对高血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高血压知、信、行情况相对较差,对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系统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提升该居民的高血压知、信、行情况,促进高血压的控制,降低高血压疾病负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基于格林模式的高血压干预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方案对于农村居民高血压的防控有积极的意义。

张洁[3](2020)在《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突出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块并结合“二八”法则,将关键要素置顶,形成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运用5W1H分析法对COPD健康教育指南、文献等进行内容分析,遴选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内容。(2)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三甲中医院呼吸科1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重要内容进行凝练、分组,提炼主题,以了解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现状及应用情况,补充完善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内容。(3)首先遴选10名专家,召开专家会议法,就以上基础形成的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方案(草案)进行论证,形成德尔菲专家咨询表,随后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计算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系数、判断系数、协调系数,统计分析各条目的变异系数,提取20%的内容作为关键内容,其余为一般内容,形成关键要素置顶的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结果:(1)经文献循证研究,共纳入3篇指南,1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5W1H分析法对指南及文献进行分析,整合归纳了如起居调理、饮食调理、情志调理、中医传统运动、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及其他(包括疾病病因、症状的认识,自我评估,识别和管理恶化的措施等)等6方面内容。(2)在质性研究中,共提炼出有关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现状的5个主题。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涉及药物使用、起居、饮食、呼吸功能锻炼、中医特色技术、情志调理、氧疗、戒烟等8个方面。(3)经专家会议及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了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4项具体内容。根据其均值评分,选取前20%的内容,形成了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关键内容(8项内容涉及起居、饮食、情志、运动、中医特色技术等5方面)及老年COPD关键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内容。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7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91.55%、91.05%,两轮专家咨询后各条目变异系数波动较小,均<0.3,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的Kendall’s W分别为0.143、0.246、0.309,P值均<0.01,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构建了包含起居、饮食、情志、中医传统运动、中医特色家庭适宜技术等5方面调理内容的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确定了方案中的关键要素,形成了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关键要素的确定经文献、访谈、专家会议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等过程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各条目内容变异系数等结果表明本方案的构建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与可靠性,方案条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王玥[4](2020)在《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是否可以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式,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亳州市某三甲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及相关科室住院已确诊的,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年龄在15-4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跨理论模型进行分阶段干预,共12个月。收集出院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的行为改变阶段人数、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得分、机体功能指数(BASFI)得分、VAS疼痛分数及SF-36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根据IBM SPSS Statistics 21.0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居住情况、AS家族史、最早出现症状时间、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基线资料如行为变化阶段人数、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得分、功能指数(BASFI)得分、疼痛得分、生存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两组行为变化阶段人数较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得分、功能指数(BASFI)得分、疼痛得分相比,干预组数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且干预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存质量8个维度的得分较之干预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生理机能、活力、精神、生理总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总分、心理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促进AS患者的行为阶段的转变;2.在疾病认知行为方面,跨理论模型干预可以强化患者健康行为管理的意向决心,能帮助患者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健康行为习惯;3.在缓解症状方面,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延缓AS病情进展,缓解疼痛、增强机体活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实践依据;4.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AS患者的生存质量。

金胜楠[5](2020)在《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探讨太极康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复方法及途径,并为临床心脏康复护理提供新方法。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与河北省人民医院签约家庭医生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1个服务中心(石家庄东焦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11月-2019年7月,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社区内招募慢性心衰稳定期伴焦虑、抑郁的患者80例。为避免研究对象相互沾染,使用居住地分组法,以中华大街为界限,中华大街以西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中华大街以东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此外不接受任何额外的运动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之上,给予简式太极训练,每次30~60分钟,每周3~4次,共12周。太极选择杨氏二十四式简式太极拳,具体步骤为第一步进行热身运动,第二步进行简式太极训练,第三步进行放松运动。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测量患者心肺功能状况,包括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代谢当量(METs)、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测量患者焦虑程度;采用病人抑郁筛查量表(PHQ-9)测量患者抑郁程度。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完成76例对象的资料收集,其中对照组39例,干预组37例。结果如下:1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1)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6MWT、METs、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在6MWT、METs、LVEF指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6MWT、METs、LVEF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6MWT、METs、LVEF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患者在6MWT、METs、LVEF指标方面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时间*干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在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在FEV1和FVC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FEV1和FVC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FEV1指标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VC指标差值方面相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在FEV1和FVC指标方面,两组在时间主效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两组患者在干预前GAD-7、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GAD-7、PHQ-9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GAD-7、PHQ-9得分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的GAD-7、PHQ-9得分差值相比,干预组得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在GAD-7、PHQ-9得分方面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时间*干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式太极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和焦虑、抑郁状况,且干预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图7幅;表23个;参147篇。

冯晗博[6](2020)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对社区健康教育的需求,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选取辽宁省3个地级市6家社区的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压计、血糖仪、血脂分析仪、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以了解和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采用频数、构成比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质性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预访谈制定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以资料饱和为原则,共选取沈阳市某社区13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和8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对访谈录音资料转录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3.德尔菲专家咨询:在现状调查及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初步形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咨询问卷。遴选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慢病管理、护理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15人,采取电子邮件、纸质问卷及微信的方式进行2轮专家咨询。使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检验。结果:1.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148(25)mmHg、舒张压为82(14)mmHg,血糖为7.4(2.9)mmol/L,总胆固醇为4.91(1.63)mmol/L,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78(15)分,处于中等水平。2.质性研究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质性访谈结果共提炼出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和高血压健康教育人员需求两个主题。社区工作人员的质性访谈结果提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应强调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管理、中医养生及强调同伴教育五个方面。3.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2、0.917,肯德尔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12和0.312。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讨论,本研究研制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共包含45项教学目标、7个教学模块的41项教学内容。结论:1.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较高,血糖水平普遍较高,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治疗管理和饮食运动管理水平较低。提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构建时,要强调高血压患者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重视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调整,注重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的介绍。2.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日益全面丰富,同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所差异。此外,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应多样化,注重知识的通俗易懂,强调人文关怀精神。3.本研究构建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教育学理论支持,课程内容同结构化健康教育的内涵相契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孟宪梅[7](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汤慧敏[8](2019)在《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八段锦运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并分析患者在心功能疗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变化,初步评价八段锦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康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出对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研究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II—III级)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必要的心理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八段锦康复运动,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临床症候积分、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无氧阈代谢当量(MetAT)、无氧阈功率(WAT)、无氧阈值时的公斤摄氧量(VO2/KgAT)等结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吸烟史、NYHA心功能分级、LVEF值、心衰基础病因以及治疗用药情况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2.NYHA心功能疗效方面,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八段锦运动方案12周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经12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候积分相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两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中医症候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4.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及下降的程度方面相比较均在统计学方面有差异(p<0.05),且两种治疗方案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以八段锦运动治疗组更具优势。5.运动耐量方面:经12周治疗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且两组治疗后结果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前后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差值进行比较,差值结果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心肺功能方面:在无氧阈代谢当量、无氧阈功率、无氧阈值时的公斤摄氧量三方面,两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两组间治疗后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差值相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八段锦运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无氧阈水平,提升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缓解患者心衰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Utilization of systemic plann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tilization of systemic plann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现状
    3 相关理论基础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工具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2.3 问卷质量评定
        2.4 问卷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过程
        3.2 统计学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5 讨论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6 结论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主题
        2.2 访谈过程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4 讨论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5 结论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证据评价标准
        2.4 证据评价过程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5 结论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2.1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结论
    3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致谢
个人简介

(2)苏北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二部分 高血压群组干预及效果评估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干预研究过程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谢

(3)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文献回顾
        2.2.2 半结构式访谈
        2.2.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检索
        2.3.2 半结构式访谈方法
        2.3.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学原则
    2.6 技术线图
3 结果
    3.1 文献回顾情况
    3.2 半结构式访谈情况
    3.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情况
4 讨论
    4.1 纳入文献分析
    4.2 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开展现状及提高策略
    4.3 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4.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COPD健康教育方案的文献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
        1.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1.3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干预现状
        1.4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现状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确定
        1.4 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干预方案
        2.3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结果
    1 样本流失情况
    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行为改变阶段人数比较
    4 基于TTM的干预对AS患者的效果评价
        4.1 干预对AS患者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的影响
        4.2 干预对AS患者机体功能指数(BASFI)的影响
        4.3 干预对AS患者夜间疼痛和总体疼痛程度的影响
        4.4 干预对AS患者SF-36各维度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TTM护理干预可促进AS患者行为阶段的改变
        1.1 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是干预前大多数患者所处的阶段
        1.2 基于TTM干预促进准备阶段患者的迅速转变
        1.3 基于TTM干预可促进行为动机转变为实际行动
        1.4 基于TTM干预可使维持阶段趋向稳定
    2 基于TTM的干预可缓解AS患者临床症状
    3 基于TTM的干预可提高AS患者的机体活动功能
    4 基于TTM的干预可明显减轻AS患者的疼痛
    5 基于TTM的干预可提高AS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5)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质量控制
        1.1.5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1.2.2 两组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3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6MWT、METs、LVEF指标的影响
        1.2.4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FEV1、FVC指标的影响
        1.2.5 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影响
    1.3 讨论
        1.3.1 简式太极训练可提高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6MWT、METs、LVEF指标情况
        1.3.2 简式太极训练可提高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FEV1、FVC指标情况
        1.3.3 简式太极训练可显着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1.3.4 简式太极训练作为安全可靠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在社区中推广
    1.4 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展望
        1.4.1 研究的创新性
        1.4.2 研究的不足
        1.4.3 今后的研究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2.1 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概念
    2.2 心脏康复相关概念
    2.3 心脏康复运动的选择
    2.4 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
    2.5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医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2.6 太极拳在心脏康复的开展现状
    2.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附录B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附录C Borg劳累评估等级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相关概念
第一部分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资料收集
        1.5 统计分析
        1.6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2.2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水平现状
        2.3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3 讨论
        3.1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现状分析
        3.2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访谈提纲的形成
        1.5 资料收集
        1.6 资料分析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访谈结果
        2.3 社区工作人员访谈结果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较以往研究有所不同
        3.2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同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3.3 重视健康教育方法,强调人文关怀
    4 结论
第三部分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1 对象与方法
        1.1 专家咨询过程
        1.2 统计分析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2 专家积极系数
        2.3 专家权威系数
        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6 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3 讨论
        3.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2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分析
    4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疾病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心脏康复的概述
        1.3.1 心脏康复的概念
        1.3.2 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3 心脏运动康复的认识
        1.3.4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1.4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中医康复概述
        1.4.1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症状的认识
        1.4.2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1.4.3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治则治法的认识
        1.4.4 中医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5 八段锦的相关认识与临床研究进展
        1.5.1 八段锦运动对肌肉力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1.5.2 八段锦运动对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1.5.3 八段锦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1.5.4 八段锦的中医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临床资料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病例标准
        2.2.4 排除病例标准
        2.2.5 终止研究标准
        2.2.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病例分组
        2.3.2 治疗方案
        2.3.3 康复运动方案
        2.3.4 观察指标
        2.3.5 疗效判定标准
        2.3.6 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2.4.2 基础资料分析
        2.4.3 疗效指标结果
        2.4.4 安全性观察
    2.5 结论
        2.5.1 NYHA心功能疗效
        2.5.2 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5.3 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
第三章 讨论
    3.1 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研究的必要性
    3.2 八段锦运动康复治疗的可行性
    3.3 八段锦运动对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3.4 八段锦运动对CHF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影响
    3.5 八段锦运动对CHF患者中医症候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6 未来慢性心衰康复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Utilization of systemic planne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石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苏北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管理研究[D]. 周宝.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D]. 张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 王玥. 郑州大学, 2020(02)
  • [5]简式太极训练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D]. 金胜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D]. 冯晗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汤慧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系统性计划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