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球虫耐药速度的几个因素

影响球虫耐药速度的几个因素

一、影响球虫产生抗药性快慢的几个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柏妍[1](2020)在《牛至精油替代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牛至精油(OEO)的替抗作用,本试验以70日龄(d)的荷斯坦奶公犊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OEO,莫能菌素(MON)及两者混合对奶公犊瘤胃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OEO代替MON在畜牧生产中实现无抗养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12头遗传背景一致,体重相近(kg),体况良好的70 d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单栏饲养至310 d,试验期240天。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牛至精油组(OEO):基础日粮+26 mg/kg DM牛至精油;莫能菌素组(MON):基础日粮+25 mg/kg DM莫能菌素;混合组(OEO+MON):基础日粮+26 mg/kg DM OEO和25 mg/kg DM MON。本试验首先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OEO和MON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而研究OEO和MON对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根据OEO和MON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再结合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性,揭示最终引起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饲粮添加OEO和MON及其两者混合物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鉴定分析了OEO和MON及其二者的混合物对奶公牛不同发育阶段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门水平上,在70-190 d,OEO和MON对瘤胃中Firmicutes、Spirochaetes、Fibrobacteres和Synergistetes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从主效应分析,MON显着提高了瘤胃中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极显着提高了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1)。在191-310 d,OEO和MON对瘤胃中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对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有显着交互作用(P<0.05);从主效应分析,OEO显着提高了瘤胃中Firmicu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P<0.05),极显着降低了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1);MON极显着提高了瘤胃中Bacteroidetes和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着降低了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1)。2)科水平上,在70-190 d,OEO和MON在影响瘤胃中Veillonellaceae、Clostridiaceae、Christensenellaceae、Fibrobacteraceae、Spirochaetaceae、Coriobacteriaceae和其它菌科的相对丰度方面具有显着交互作用(P<0.05),对Porphyromonadaceae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从主效应分析,MON极显着提高了瘤胃中Prevotellaceae和Succinivibrionaceae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着降低了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P<0.01),显着降低了Eu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P<0.05)。在191-310d,OEO和MON对瘤胃中Porphyromonadaceae、Veillo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和Succinivibrionaceae的相对丰度方面具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对Rikenellaceae和Fibrobacteraceae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从主效应分析,OEO极显着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P<0.01),显着提高了Lachnospiraceae、Spirochaetaceae和其它菌科的相对丰度(P<0.05);MON极显着提高了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着降低了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P<0.01),显着降低了Eubacteriaceae、Clostridiaceae和其它菌科的相对丰度(P<0.05)。3)在属水平上,在70-190 d,OEO和MON在影响瘤胃中Paraprevotella、Ruminococcus和Saccharofermentans的相对丰度方面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对Acetivibrio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从主效应分析,OEO显着降低了瘤胃中未分类LachnospiraceaeNA的相对丰度(P<0.05),MON极显着提高了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着降低了RuminococcaceaeNA和Eu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1),显着降低了PorphyromonadaceaeNA的相对丰度(P<0.05)。在191-310 d,OEO和MON对影响瘤胃中PorphyromonadaceaeNA和Saccharofermentans的相对丰度方面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对Paraprevotella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从主效应分析,OEO极显着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着提高了LachnospiraceaeNA的相对丰度(P<0.01),显着提高了RuminococcaceaeNA、Butyrivibrio和其它菌属(P<0.05);MON极显着提高了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着降低了RuminococcaceaeNA和Eu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1),显着降低了Rikenella的相对丰度(P<0.05)。试验二饲粮添加OEO和MON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交互作用分析,在70-190 d,饲粮中单独添加OEO显着提高了瘤胃中丙酸百分含量,显着降低了A/P值(P≤0.05);单独添加MON显着提高了丙酸百分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A/P值和丁酸的百分含量(P≤0.05),同时添加两种添加剂对以上发酵参数以及异丁酸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对异丁酸百分含量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从主效应分析,OEO显着提高了异戊酸的百分含量(P≤0.05);MON显着降低了TVFA和乙酸的浓度(P<0.05)。在191-310d,饲粮中单独添加OEO或MON均显着提高了丙酸浓度和丙酸百分含量(P<0.05),同时添加两种添加剂则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从主效应分析,OEO或MON均显着降低了瘤胃中NH3-N的浓度(P<0.05);MON极显着降低了瘤胃中乙酸和丁酸的浓度(P<0.01),显着降低了异丁酸的浓度(P<0.05)。2)从交互作用分析,在70-190 d单独添加OEO显着提高了犊牛期瘤胃中α-淀粉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P≤0.05),单独添加MON显着提高了α-淀粉酶的活性(P≤0.05),同时添加OEO和MON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从主效应分析,OEO显着提高了木聚糖酶的活性(P<0.05),MON显着提高了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191-310 d,从交互作用分析,单独添加OEO显着降低了瘤胃中胃蛋白酶活性,提高了α-淀粉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P≤0.05),单独添加MON显着提高了瘤胃液中胃蛋白酶、α-淀粉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P≤0.05),同时添加两种添加剂对胃蛋白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对β-葡萄糖苷酶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试验三饲粮添加OEO和MON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OEO显着提高了190 d和310 d奶公牛的体重,以及70-310 d总增重,191-310 d和70-310 d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单独添加MON显着提高了190 d、310 d的体重以及70-190 d的总增重和ADG(P≤0.05),混合添加两种添加剂则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试验四饲粮添加OEO和MON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交互作用分析,单独添加OEO显着提高了191-310 d和70-310 d血清中总蛋白(TP)的浓度(P≤0.05),同时添加OEO和MON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MON显着提高了70-310 d的甘油三酯(TG)浓度,而同时添加两种添加剂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从主效应分析,OEO显着提高了70-190 d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P≤0.05),显着提高了70-310 d血清白蛋白(ALB)的浓度(P≤0.05)。MON显着降低了190 d、70-190 d和70-310 d血清中尿素氮(BUN)的浓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牛至精油能有效改变荷斯坦奶公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控瘤胃发酵,降低瘤胃NH3-N浓度,提高丙酸浓度,改善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并对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考虑,牛至精油可考虑作为潜在的莫能菌素替代物应用于荷斯坦奶公牛实际生产中。

徐瑶[2](2019)在《基于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的阿维链霉菌工业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阿维菌素是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一种广谱的杀虫剂广泛地应用于农业以及畜牧业中。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唯一的阿维菌素原料药生产国家,但是与同类型其他抗生素相比,其单位效价仍旧处于较低水平。为此,本论文主要从阿维菌素工业生产菌种—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etilis)选育和发酵过程工艺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ARTP诱变的菌种诱变和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本论文先后建立了基于ARTP诱变,结合L-异亮氨酸定向选育B1a高产菌株的诱变方法、24深孔板高通量培养方法、以及酶标仪高通量检测方法。阿维链霉菌孢子悬液经过ARTP处理40s,结合0.1%L-异亮氨酸平板筛选,成功得到一株较出发菌种B1a效价提高28.22%的突变株1-I/B-4,连续传代四次,其摇瓶B1a效价较出发菌株高出14.2%,达到 5710mg/L。2.适合于突变株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1)适合于突变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利用中心响应面方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实验先后通过PB试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响应面实验对突变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培养基较原始培养基B1a效价提高了 17.44%。(2)提高突变株阿维菌素效价及其组分的摇瓶培养条件优化。在摇瓶水平考察了溶氧、磷酸盐、不同氮源物质、外源添加L-异亮氨酸以及大豆油对B1a的影响以及B1a/B1的影响。在初始培养基中添加0.02-0.06%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菌丝生长但是会延长初级代谢的时间,对产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酵母粉为阿维菌素发酵的最佳氮源,从其各代谢参数分析发现在发酵中后期氮源在维持菌体活性、菌丝浓度以及菌球尺寸对阿维菌素合等均成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在初级代谢阶段以及发酵中后期加入1.0g/L、1.5g/L、2.0g/L的L-异亮氨酸对阿维菌素合成均没有促进作用,对B1a/B1影响并不显着,但会促进糖耗;在次级代谢阶段加入豆油可以促进产物合成,并且在0.5-1.5%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初级代谢阶段加入会抑制产物合成。3.适用于突变株生产发酵工艺优化与控制通过在线参数与离线参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特性曲线,基于在线CER、pH以及离线菌形快速确定转种时间,优化种子培养基C/N 比例以及的营养结构;开发了基于CER补加酵母粉的补料策略,成功将B1a效价较原始工艺相比提高了 26.9%,达到 8697 mg/L。

杨晓慧[3](2017)在《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高原鼢鼠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草食动物类群之一,其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食物来源主要为牧草。当鼠类的种群数量增长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由于其采食量超过植物的生产量,将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即鼠害。草地害鼠的分布范围包括青海、宁夏、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等13个省(自治区),尤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最为严重。目前,青海省草原鼠害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3种,分别为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区,开展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维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现有草场5.74亿亩,其中受鼠害危害的草地面积为2.53亿亩,达到天然草地的46%,严重危害草地为1.12亿亩,达到天然草地的20%,主要是由草场退化、生态环境破坏、鼠害等原因造成。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已处于“濒危”状态,鼠洞随处可见,沙化、黑土滩化程度不断加剧。草原鼠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5种,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药品防治、生态防治、综合防治和物理器械防治。本文针对青海省3种主要草原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开展生物防治实验。对高原鼢鼠选择运用D型肉毒素开展实验,结果表明D型颗粒毒饵与0.1%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最佳。高原鼠兔采用艾美尔球虫寄生的方法,发现球虫或增效剂剂量越大,鼠兔的死亡率越高,多因素感染比单因素感染死亡率高。在实验条件下,160万球虫和增效剂400MLD及增效剂2025MLD和40万球虫的效果最好。田鼠的防治采用不育剂方法防治,田鼠在经过不育处理后,雄性成体睾丸重量显着降低,睾丸组织结构明显病变;饲喂炔雌醚不育剂后,体重显着增加,降低了雌性的有效繁殖率。同时,本研究还对高原鼢鼠的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在高原鼢鼠粮仓与环境中共计发现42种植物。高原鼢鼠储藏的食物中,最多的三种植物依次为珠芽蓼、狼毒和甘肃棘豆。从植物种类上分析,在高原鼢鼠粮仓中生物量最大的是杂草类,其次为莎草、灌木和禾草;在高原鼢鼠洞道周围生物量最多的为禾草,其次为杂草类、莎草和灌木。在高原鼢鼠洞道周围环境中,植物地下部分存储量最多的植物组织依次为:须根,根茎和草质轴根。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原鼢鼠对食物的选择性也在增加。壮年组的食物选择性最高;幼年和老年最低。性别对高原鼢鼠的食性选择没有显着影响。

张俊俊[4](2017)在《杀虫剂啶虫脒的合成研究》文中提出啶虫脒(acetamiprid),化学名称为N-(N-氰基-乙亚胺基)-N-甲基-2-氯吡啶-5-甲胺,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安全型杀虫剂,且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广泛应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本论以乙醇、乙腈为原料与氯化氢成盐,再与25%的学氰胺合成,经过萃取、脱溶制得中间体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以2-氯-5-氯甲基吡啶为原料,与一甲胺在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经过合成、碱洗、脱溶得到中间体N-(6-氯-3-吡啶甲基)甲胺;最后,中间体N-(6-氯-3-吡啶甲基)甲胺,与中间体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经过升温、合成、水洗反应合成啶虫脒。本论答要研研了不同的反应温度、时间、物料配比等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温度、时间、溶剂等的选择,最终得到产物含量≥95.5%,收率≥85.5%。所用原料安全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是一条绿色合成工艺,加之啶虫脒的杀虫活性很好,所以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辛海云[5](2017)在《藏猪肠道中拮抗致病菌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菌肽研究》文中提出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和动物疾病防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广泛而超标应用导致了抗药菌株的产生,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而,研究和筛选抗生素的替代品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研究中发现,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各种有害微生物、真菌、病毒的危害和肿瘤细胞的产生等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而且很少产生耐药性,因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青睐。藏猪又称为藏香猪,是我国青藏高原上常年放牧生长的宝贵地方品种,在长期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珍贵的抗寒、抗病、食草、肉香等优良特性,这些宝贵的优良特性必然与其肠道特殊的微生物区系有关,其肠道中存在的多种大量微生物群落相互拮抗又相互促进共生,为藏猪肠道提供了优良的微生态环境,分泌的各种维生素及多肽、蛋白等,发挥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功能,同时,也为拮抗菌和抗菌物质的筛选提供了来源。基于此,我们以藏猪肠道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取多种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研究藏猪肠道内容物中是否存在拮抗病原菌的微生物,以及能否从筛选的拮抗菌中分离出有效的抑菌物质,如抗菌肽等。通过以下系列研究,获得如下试验结果:1、采用琼脂扩散法从藏猪的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出一株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活性最强的细菌,经过对该菌株进行菌落观察、美蓝染色鉴定以及16S rDNA的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判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sublitis TS;发酵条件优化分析表明,最佳碳源为2%的玉米粉,最佳发酵起始pH值为6,最佳培养温度为30℃,接种后发酵至24h时其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物质的产量最高。检测发现,该菌发酵上清液具有不耐热、不耐蛋白酶K的特点,而且在中性环境下,抑菌活性最高。2、采用AKTA蛋白纯化系统及反相液相色谱系统,利用不同规格的反相液相色谱柱,包括ResourceTM RPC(3 mL)、Ultisil XB-C8、ZORBAX 300SB-C18色谱柱,结合超滤浓缩装置,逐步将分离筛选的拮抗菌种Bacillus sublitis TS发酵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天然抗菌肽TP(Tibetan-swine derived peptide)。其质谱分析表明,该纯化抗菌肽包含16个氨基酸,序列为ASVVNKLTGGVAGLLK,分子质量为1568.919 Da。在APD数据库中没有发现与其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命名为新型抗菌肽TP,在线预测显示其带有两个正电荷,疏水性氨基酸比例为50%,等电点为10,分子式为C68H124N18O20S0。另外,TP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各异,可能形成螺旋结构,疏水氨基酸和亲水氨基酸分别分布在螺旋结构的两面,也可能形成无规则卷曲结构,其确定的结构形式仍需做进一步的验证。3、采用MH琼脂平板法,研究了抗菌肽TP对多种G+和G-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以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研究结果表明,TP的敏感菌株多为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的敏感性较弱。以E.coli ATCC 25922为模型,探究了抗菌肽TP对细菌生长抑制的动态作用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时间越久,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但对抑制大肠杆菌的传统多肽多粘菌素相比活性仍然较弱。TP处理E.coli ATCC 25922后发现:(1)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表面完整性受到破坏;(2)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可以摄入细胞内,产生邻-硝基苯酚(ONP),表明TP可以增强E.coli ATCC 25922的细胞膜渗透性;(3)渗出细胞外的K+浓度增加,进一步证明了其渗透性增强,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另外,体外竞争吸附试验表明,抗菌肽TP可以与EtBr竞争E.coli ATCC 25922基因组DNA碱基结合位点,结合力比EtBr对DNA的结合力更强。表明抗菌肽TP在杀菌过程中,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破坏膜结构,并有可能进入细菌细胞,结合胞内的DNA,使其DNA活性受阻。4、为检验TP对红细胞的毒性,采用细胞溶血性分析方法,检验抗菌肽TP对小鼠红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TP在320μM浓度下仍然有15%左右的溶血性,但与对照组PBS处理的溶血性相比差异不显着,而极显着低于1%Triton X-100处理后的溶血性(100%)(p<0.01)。MTT分析结果表明,TP对原代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IC50=71.323μM的浓度比TP最敏感菌株的MIC(2.5–10μM)都要高。TP抑制人胃癌细胞系MKN-45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的IC50浓度分别为4.686μM和11.479μM。NB4细胞使用TP处理后,提取RNA并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其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量上升,Bcl2表达量下降,表明TP处理后癌细胞出现凋亡症状。因而TP对红细胞毒性小,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有轻微毒性,对癌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该试验结果可应用于后续的临床检验和畜牧业生产。

孙悦[6](2016)在《不同氮素水平对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特征的影响及其代谢物研究》文中认为葡萄酒发酵过程十分复杂,涉及不同酵母属、种之间此消彼长的变化,且酵母菌的生长、代谢和相互作用都会显着影响葡萄酒的质量。氮源是影响酵母菌生长和代谢的关键营养物质之一。本研究在四个可同化氮(Yeast Assimilable Nitrogen,YAN)浓度水平的模拟汁中,研究了我国本土优良酵母和商业酵母的发酵特征,旨在探究优选酵母菌的YAN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优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11424与商业酵母UCD522 HO::Kanmx和UCD2610 HO::Kanmx在混合发酵(接种比例为1:1)中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监控,以期为研究混合发酵中酵母菌代谢互作奠定基础。最后,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NX11424、UCD522 HO::Kanmx及二者混合发酵过程中的胞内及胞外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确定NX11424的代谢特征,及其与商业菌株间的代谢相互作用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改善酒精发酵,提高葡萄酒质量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8株S.cerevisiae和2株non-Saccharomyces(Hanseniaspora uvarum及Issatchenkia orientalis)在四个YAN(433 mg/L、208 mg/L、123 mg/L和55 mg/L)浓度下的发酵特征研究。在各个YAN浓度下,S.cerevisiae均可完成酒精发酵。相同YAN浓度下,S.cerevisiae的发酵速度最快,I.orientalis次之。此外,S.cerevisiae的发酵曲线(CO2累积释放量表示)在相同的YAN浓度下存在菌株差异性。YAN浓度为55 mg/L时,供试S.cerevisiae菌株的发酵速度差异最明显,UCD522(Montrachet)的发酵速度最快,我国本土S.cerevisiae LFE1225和NX11424次之,而UCD2610(EC1118)的发酵速度最慢;YAN浓度为433 mg/L时,供试菌株间的发酵速度差异最小。2.抗药性标记重组菌株的构建及混合发酵特征研究。(1)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药性标记的重组菌株UCD522 HO::Kanmx、UCD2610 HO::Kanmx和UCD2610HO::Hyg。在高(433 mg/L)、低(55 mg/L)两个YAN浓度下的发酵中,重组菌株与相对应的原始菌株的发酵速度、细胞数量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NX11424与UCD522 HO::Kanmx或UCD2610 HO::Kanmx的混合发酵:高YAN发酵组中,NX11424在混合发酵中的数量占优势,对混合发酵的贡献较持久;低YAN发酵组中,NX11424与UCD522 HO::Kanmx或UCD2610 HO::Kanmx的细胞数量比例均为1:1左右,但在发酵末期比例略有提高。3.本土S.cerevisiae NX11424的代谢特征研究。(1)NX11424发酵不同阶段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在高、低两个YAN浓度下的发酵中呈相似的变化。随着发酵的进行,伴随大量葡萄糖、肌醇、氨基酸等物质的摄入与利用,使甘氨酰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1-脱氧-赤藓糖醇和2-脱氧-赤藓糖醇等代谢物在胞内累积,并对甘油、海藻糖、琥珀酸、2,3-丁二醇等重要代谢副产物进行合成与分泌。(2)YAN浓度影响NX11424的代谢物水平,葡萄糖、丙酮酸、α-酮戊二酸、棕榈油酸、脯氨酸、2,3-丁二醇、瓜氨酸、鸟氨酸、肌醇半乳糖苷、2-甲基苹果酸、色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磷酸盐和苯乙醇等代谢物的水平在高、低YAN两组发酵中的差异显着,主要涉及中心碳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嘌呤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NX11424在低YAN发酵组中可以利用脯氨酸进行蛋白合成;而在高YAN发酵组中,其胞内的瓜氨酸和鸟氨酸水平较高。NX11424更适合较低YAN水平下的发酵。4.低YAN浓度下,NX11424与UCD522 HO::Kanmx的胞内代谢差异研究。(1)二者的胞内代谢物水平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4种关键差异代谢物上。NX11424发酵中具有较高水平的棕榈油酸、甘油-3-半乳糖苷、α-甘油磷酸、双甘油、肌苷、甘氨酰脯氨酸和苯丙氨酸,而UCD522 HO::Kanmx发酵中具有较高水平的磷酸乙醇、赤藓糖醇、肌醇半乳糖苷、胞苷酸、琥珀酸、苹果酸和2-异丙基苹果酸。(2)代谢通路分析表明,二者的甘油脂代谢,柠檬酸循环,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途径,氮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嘧啶代谢以及丁酸代谢等9条代谢途径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着发酵的进行,NX1124与UCD522 HO:Kanmx的代谢途径差异由碳代谢途径向氨基酸代谢和氮代谢途径转变。5.高、低两个YAN浓度下,NX11424、UCD522 HO::Kanmx及二者混合发酵不同阶段(2 d、4 d和6 d)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比较。(1)从整体上看,各发酵第2 d的胞内代谢物与第4 d及6 d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2)对于不同菌株而言,发酵第2 d的胞内代谢物差异最显着。与单菌发酵相比,低YAN浓度下的混合发酵中的胞内氨基酸和TCA循环相关的代谢物水平降低,脂肪酸水平升高;而高YAN浓度下的混合发酵中的胞内TCA循环相关代谢物水平降低,氨基酸和EMP途径相关代谢物水平升高。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混合发酵能引起多个代谢途径发生显着变化(P<0.05),S.cerevisiae在低YAN浓度下通过协调多种类型的代谢途径来应对菌株间的竞争。低YAN浓度下,甘油脂代谢,柠檬酸代谢以及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途径发生显着变化。高YAN浓度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氮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生显着变化。(3)发酵第6 d的胞外代谢物分析表明,高、低两个YAN浓度下,混合发酵组的代谢物都与NX11424更接近。对比高、低YAN组的混合发酵时发现,低YAN组中的酪醇、苯乙醇、甘油、2,3-丁二醇和琥珀酸等代谢副产物的水平高于高YAN发酵组。

杜彩娟[7](2016)在《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文中认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是鸡球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危害8-18周龄的鸡,引起鸡的急性小肠球虫病。近年来,随着黄羽鸡在我国的饲养量不断攀升,由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小肠球虫病越来越多见,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子孢子是球虫入侵肠道细胞的首要阶段,也是防治球虫病的首要靶点。为此,本文以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为材料,构建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通过免疫学筛选和质粒文库筛选获取毒害艾美耳球虫候选抗原或功能基因,旨为研究毒害艾美耳球虫基因工程疫苗和入侵宿主机制等奠定基础。首先,分离纯化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和制备多克隆抗体。25日龄健康雏鸡每羽经嗉囊接种2×104个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接种后第7-12天按常规方法从粪便中分离卵囊,培养至孢子化;孢子化卵囊经20%次氯酸钠溶液处理20 min后,用1.1 M蔗糖溶液漂浮,纯化卵囊;卵囊用玻璃珠破壁后,经10μm的滤膜过滤,收集滤液,离心纯化孢子囊;孢子囊经0.75%胰酶消化释放出子孢子,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子孢子;用反复冻融和冰浴超声裂解法提取子孢子蛋白,按每鼠100μg蛋白量免疫8周龄BALB/c小鼠3次,制备鼠多抗血清;以制备的鼠多抗为一抗,HRP标记的兔抗鼠IgG为二抗,TMB为显色剂,建立检测抗子孢子抗原多抗的间接ELISA法。结果显示,获得的子孢子纯度高、活性好,子孢子回收率约40%: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是1μg/mL,鼠多抗最适稀释倍数为1:200,HRP标记的兔抗鼠IgG稀释倍数为1:2000;制备的鼠多抗效价高。其次,构建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用Trizol试剂提取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总RNA,经完整性检测和纯度分析后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接着经LD-PCR扩增获得双链cDNA;双链cDNA经蛋白酶K消化、SfiI酶切后,用CHROMA SPIN-400柱分离纯化cDNA片段;cDNA片段经T4 DNA连接酶与λTripIE×2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用λ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获得初始文库;以在XL1-Blue大肠杆菌平板上形成的噬斑数以及蓝色噬菌斑与无色噬菌斑数的比例,测定cDNA未扩增文库与扩增文库的滴度和重组率;最后用PCR方法测定插入片段的长度。结果显示,总RNA的OD260/OD280值为1.9,样品的28S和18S条带清晰,原始文库容量为3.1×106pfu/mL,重组率为96.3%,扩增后的文库容量为1.1×1010pfu/mL,插入片段长度300~1500 bp。最后,用2种途径筛选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获得EST序列。(1)免疫筛选,用制备的鼠多抗为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初次筛选共筛出疑似阳性克隆35个,复筛后确定阳性克隆19个:将复筛得到的阳性噬菌体载体λTrip1Ex2转化为质粒载体pTrip1Ex2后,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共得到8个重叠群,序列长度分别为1027、820、900、1176、645、987、719、858 bp。(2)质粒文库选出,直接将λTrip1Ex2噬菌体文库转化为pTripIEx2文库,选出其中的50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1条EST序列。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EST,有5条序列相同。对8个重叠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分别编码艾美耳球虫调节蛋白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蛋白如核酸内切酶、外切酶、磷酸酶,子孢子入侵相关的微线蛋白以及核糖体蛋白。

张雄飞[8](2015)在《抗寄生虫中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筛选出抗寄生虫中药有效方及其最佳提取物,为抗寄生虫新药的开发和应用及同类中医方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伯氏疟原虫为空白对照的抗疟药筛选的药理学实验方法,对抗寄生虫中药建立药效学评价体系,并对一系列抗寄生虫的方中进行处方筛选,以得到抗虫有效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有效方进行全波长扫描,并建立有效方的化学评价体系。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方法,考察提取方法、溶媒、粉碎度、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pH这些单因素对有效方提取工艺的影响,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有效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得到有效方最佳提取物。采用纯化分离的方法将有效方最佳提取物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纯化处理,将得到的不同纯化部位分别进行化学和药效学评价,以得到有效方的最佳提取部位。结果:建立了抗疟药筛选的药效学评价方法。从7种抗寄生虫中药中筛选得到有效方CK的抗疟效果最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81.54%;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有效方CK的紫外吸收波长是255nm,紫外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有效方CK最佳提取工艺为:用20目的CK药材粗粉,采用加热回流法,用60%r的溶媒A进行提取,提取三次,溶媒用量分别是6/5/4倍,提取时间为45/45/20min。有效方CK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的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溶媒Y的萃取部位的指标成分含量(12.85mg/g)最高,且疟原虫抑制率(90.72%)最大,有效方CK的最佳提取物指标成份含量与抗疟原虫的效果呈正相关。结论:抗疟有效方CK最佳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疟原虫效果,为新的抗寄生虫中药的研发及新的抗疟药研究提供参考,值得进一步研究。

朱晓波[9](2014)在《球虫疫苗稀释剂的制备及其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鸡球虫疫苗饮水免疫时,疫苗剂量加倍,免疫不均匀,导致的疫苗成本增加,免疫效果差的问题,进行如下试验:(1)依据混悬液悬浮机理、球虫免疫机理及佐剂作用机制进行组方,采用静态沉降试验,筛选能使球虫在水中均匀悬浮的球虫助悬剂;(2)一免攻毒试验,筛选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球虫疫苗佐剂;(3)一免产生期、二免产生期试验检验球虫疫苗稀释剂免疫效果;(4)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等一系列试验,研制出了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溶解速度快的增效速溶球虫疫苗悬浮稀释剂。试验结果表明:(1)球虫疫苗助悬剂的筛选在助悬剂的筛选试验中,卡波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两种助悬剂浓度越大,助悬效果越好,流动性越差。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卡波姆极差为93.34,HPMC极差为29.59,表明卡波姆较HPMC对助悬效果的影响大;综合助悬效果、粘壁性和价格,卡波姆和HPMC以A3B4浓度组合成配方的性价比高,助悬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可使球虫6h沉降率3.33%,粘壁率1.61%。(2)球虫疫苗佐剂的筛选一免攻毒试验中,佐剂(黄芪多糖、壳聚糖、葡萄糖)免疫组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卵囊减少率均高于免疫对照组,平均病变记分低于免疫对照组,三种佐剂对相对增重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黄芪多糖(极差R3.25%)、壳聚糖(极差R2.23%)、葡萄糖(极差R0.16%);对卵囊减少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黄芪多糖(极差R17.31%)、葡萄糖(极差R7.91%)、壳聚糖(极差R2.13%);对病变记分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黄芪多糖(极差R0.4)、壳聚糖(极差R0.16)、葡萄糖(极差R0.04),经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佐剂黄芪多糖、壳聚糖、葡萄糖以A2B2C2浓度组合,免疫增效作用最佳。(3)将筛选出的A3B4浓度的卡波姆和HPMC与A2B2C2浓度的黄芪多糖、壳聚糖、葡萄糖复配成球虫疫苗稀释剂。通过4h饮水试验,测得球虫疫苗稀释剂组相对饮水对照组的相对饮水率为105.89%,对雏鸡饮水并无明显影响。(4)疫苗稀释剂对球虫疫苗免疫产生期的影响研究一次免疫产生期试验中,一免后第8天攻毒,球虫疫苗稀释剂组相对增重率77.9%,平均病变记分1.2,卵囊减少率69.5%,病变记分减少率(RLS)66.7%优于免疫对照组相对增重率74.9%,平均病变记分1.6,卵囊减少率65.1%,RLS55.6%;一免后第9天攻毒,佐剂免疫组相对增重率78.2%,平均病变记分1.1,卵囊减少率72.8%,RLS68.4%优于免疫对照组相对增重率76.2%,平均病变记分1.5,卵囊减少率68.7%,RLS58.3%,佐剂免疫组和免疫对照组鸡群平均病变记分、相对增重均明显低于攻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已能对大剂量强毒株攻击产生保护力,但平均病变记分均≥1,相对增重率未达到80%,未达到良好免疫效果。二次免疫产生期试验中,佐剂免疫攻毒组于二免后第6天攻毒相对增重率85.0%,平均病变记分1.0,RLS71.4%,卵囊减少率83.4%,产生良好免疫保护,免疫对照组于二免后第7天攻毒,对增重率89.2%,平均病变记分1.0,RLS77.8%,卵囊减少率88.7%,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添加佐剂后使球虫疫苗免疫产生期缩短了一天。(5)球虫疫苗稀释剂中加入20%的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可使其溶解时间缩短到4min。同时,球虫6h沉降率维持在3.33%;预溶解时,球虫疫苗稀释剂用10%、20%、30%的水5~7min可溶解,溶解后呈稀糊状,随液体量的增加,糊状液体的流动性增大;用40%、50%、100%的水4~7min内可溶解,溶解后呈透明浅棕色液体。用不低于20%的水溶解时,5min可溶解,同时其流动性较好,便于倾倒;适宜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的水温为17-31℃,溶解时间5~6min。

孙星星[10](2014)在《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评估及其抗性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是一种广泛性分布的多食性重要农业害虫,对于蔬菜、棉花和其他一些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生产上甜菜夜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长期和频繁地使用杀虫剂使该害虫对多种常规杀虫剂以及新化合物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氰氟虫腙是一种缩氨基脲类杀虫剂,2009年在我国登记用于防治蔬菜上的甜菜夜蛾、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本论文报道了广东省惠州市2011年和2012年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并对氰氟虫腙进行了抗性风险评估,研究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等几种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对保护氰氟虫腙这一类新型杀虫剂及制订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广东惠州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状况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对广东惠州2011年和2012年甜菜夜蛾种群的抗药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广东惠州甜菜夜蛾种群对多种杀虫剂已产生高水平抗药性。2011年和2012年,对氟啶脲、虫酰肼、甲维盐、氰氟虫腙、三氟氯氰菊酯、毒死蜱6种杀虫剂都表现出高水平或极高水平抗性,对灭多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硫丹和茚虫威表现出中低水平的抗性。2012年与2011年相比,氰氟虫腙与甲维盐抗性水平有所下降,氯虫苯甲酰胺抗性水平略有上升,但无显着性差异。两年间甜菜夜蛾对虫酰肼和氟啶脲的抗性变化不大,仍保持在高水平抗性。甜菜夜蛾对三氟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水平也保持极高水平。2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与机制为了评价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本研究采用饲料感染法进行氰氟虫腙对甜菜夜蛾的抗性筛选。经过12代的连续抗性筛选,惠州2012年种群的LC50由筛选前的17.278mg AI/L上升到筛选后的58.886mg AI/L,抗性提高3.4倍。与室内敏感品系(LC50=1.058mg AI/L)相比,筛选12代后的抗性为55.7倍,达到高水平抗性。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现实遗传力(h2)为0.0858。当斜率为2.261、矿值为0.0858、每代杀死率在70%-90%时,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5.0~22.7代。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经过连续10代的筛选,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倍数由原始种群的60.3倍上升到370.4倍,抗性水平提高6.1倍。筛选后对于三氟氯氰菊酯、氟啶脲、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水平与原始种群相比较都有一定的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对于茚虫威、多杀菌素、灭多威、硫丹、三氟甲吡醚、甲维盐以及毒死蜱的抗性水平与原始种群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不接触任何杀虫剂的情况下,对于三氟氯氰菊酯、甲维盐、氟啶脲、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与原始种群相比较都有一定的下降,也没有无显着差异;对于茚虫威、多杀菌素、灭多威、硫丹、三氟甲吡醚、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抗性与原始种群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本研究未发现氰氟虫腙与茚虫威、三氟氯氰菊酯以及所测定的9种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针对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三氟甲吡醚以及甲维盐产生了极高水平抗药的状况,通过增效试验探讨其产生抗性的生化机制。浸叶法测定研究发现酯酶抑制剂DEF对氰氟虫腙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5.7倍(HZ11)和3.4倍(HZ12)。最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发现黄素单加氧酶抑制剂甲巯咪唑对氰氟虫腙的增效作用也十分显着,分别达到3.1倍(HZ11)和1.9倍(HZ12)。PBO对氰氟虫腙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2.1倍(HZ11)和1.7倍(HZ12)。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十分显着,增效倍数达到了12.9倍(HZ12)。DEF,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和黄素单加氧酶抑制剂甲巯咪唑对三氟氯氰菊酯都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4.3倍(HZ12)、2.6倍(HZl2)和2.3倍(HZ12)。四种增效剂对甲维盐都无明显增效作用。点滴法使用除了四种常用的增效剂之外的四种新型的增效剂抑霉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甲酰,研究发现除抑霉唑外,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甲酰增效作用都不明显。DEF和PBO的增效作用最强,分别达到了4.6倍和4.7倍。甲巯咪唑对氰氟虫腙有一定的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为1.7倍。两种方法的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与酯酶、黄素单加氧酶以及P450的活性提高有关,其中以酯酶的作用较大。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则主要与P450有关。四种增效剂对甲维盐无明显增效作用,甜菜夜蛾对甲维盐的抗性可能与其他机制有关。

二、影响球虫产生抗药性快慢的几个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球虫产生抗药性快慢的几个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牛至精油替代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牛至的应用
        1.1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牛至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1.1 材料与方法
        1.1.2 数据来源
        1.2 牛至相关文献的分析
        1.2.1 国际发文情况分析
        1.2.2 牛至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分析
        1.2.3 牛至研究的主要国家、合作机构以及作者分析
        1.2.4 根据高频关键词分析有关牛至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1.2.5 文献聚类分析
        1.3 小结
        1.4 植物精油促生长的作用模式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1 改善饲粮适口性并提高采食量
        1.4.2 瘤胃发酵调控
        1.4.3 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1.4.4 免疫刺激和抗氧化作用
    2.莫能菌素的应用
    3.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饲粮组成
        1.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1.5 微生物DNA提取
        1.6 16S rDNA基因V3-V4区的PCR扩增
        1.7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及预处理
        1.8 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瘤胃微生物16S rDNA基因测序质量和Alpha多样性
        2.2 瘤胃微生物Beta多样性
        2.3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2.3.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影响
        2.3.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微生物科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影响
        2.3.3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微生物属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影响
        3.讨论
        3.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OTUs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3.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门水平上的影响
        3.3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科水平上的影响
        3.4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属水平上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饲粮
        1.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1.5 测定指标
        1.6 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发酵参数的影响
        2.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3.讨论
        3.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4.小结
    试验三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饲粮
        1.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4 体重和体尺测定
        1.5 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体重的影响
        2.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体尺指标的影响
        3.讨论
        3.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3.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4.小结
    试验四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动物和饲粮
        1.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1.5 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2.3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4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讨论
        3.1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3.3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 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小结
第三章 总结
    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2)基于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的阿维链霉菌工业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阿维菌素(Avermectins)
        1.1.1 阿维菌素的发现及其发展
        1.1.2 阿维菌素作用机制
    1.2 阿维菌素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1.3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
        1.3.1 阿维菌素合成
        1.3.2 阿维菌素合成相关基因
        1.3.3 阿维菌素生物合成调控
    1.4 阿维链霉菌的菌种选育与ARTP诱变
        1.4.1 阿维菌素的定向分子改造
        1.4.2 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1.4.3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育种
    1.5 阿维菌素发酵工艺优化
        1.5.1 碳源调控
        1.5.2 氮源调控
        1.5.3 磷源调控
        1.5.4 前体
        1.5.5 菌形
        1.5.6 补料方式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1.3 实验主要试剂及原材料
        2.1.4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保藏方法
        2.2.2 斜面培养方法
        2.2.3 摇瓶种子摇瓶培养
        2.2.4 孔板种子培养方法
        2.2.5 摇瓶发酵培养方法
        2.2.6 孔板发酵培养
    2.3 100 L反应器培养
        2.3.1 种子罐培养
        2.3.2 发酵罐培养
    2.4 检测方法
        2.4.1 PMV的测定
        2.4.2 pH的测定
        2.4.3 粘度的测定
        2.4.4 总糖的测定
        2.4.5 还原糖浓度的测定
        2.4.6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2.4.7 氨基氮的测定
        2.4.8 溶磷(soluble phosphate)测定
        2.4.9 B1a测定-HPLC法
        2.4.10 酶标仪快速检测阿维菌素含量
        2.4.11 在线OUR、 CER检测
第3章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ARTP)诱变筛选阿维菌素B1a高产菌株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方法
        3.2.2 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诱变库建立
        3.3.2 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
        3.3.3 高产菌株筛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中心响应面方法优化阿维菌素发酵培养基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豆饼粉选料结果
        4.3.2 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
        4.3.3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4.3.4 CCD实验结果
        4.3.5 优化培养基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阿维菌素摇瓶培养工艺优化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摇瓶装液量
        5.3.2 磷酸盐的影响
        5.3.3 不同氮源的影响
        5.3.4 外源添加异亮氨酸
        5.3.5 外源添加豆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阿维菌素突变株发酵过程基于CER的氮源补料策略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不同碳氮比对种子罐的影响
        6.3.2 种子罐酵母浸粉替代酵母膏
        6.3.3 基于的在线参数的转种时间确定
        6.3.4 基于在线CER补加氮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3)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高原鼢鼠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全国鼠害概况
    1.2 青海省鼠害概况
    1.3 鼠害的类型及危害
    1.4 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5 青海省草地鼠害调查及治理状况
        1.5.1 青海省草地鼠害调查情况
        1.5.2 青海省鼠害治理情况
        1.5.3 青海省鼠害治理方法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地点
        2.2.4 样方设计
        2.2.5 试验区鼠密度调查
        2.2.6 投药方法
        2.2.7 计算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球虫增殖对高原鼠兔的防治实验
    3.1 试验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不同浓度的球虫实验
        3.2.3 不同浓度的增效剂实验
        3.2.4 球虫与增效剂互作实验
        3.2.5 数据计算
    3.3 试验结果
        3.3.1 不同浓度的球虫实验结果
        3.3.2 不同浓度的增效剂实验结果
        3.3.3 球虫与增效剂互作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不育剂控制对青海田鼠的防控效果
    4.1 实验目的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高原鼢鼠的食性选择研究
    5.1 试验目的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采样地点
        5.2.2 高原鼢鼠的食性选择
        5.2.3 高原鼢鼠对4个功能群的食物选择
        5.2.4 高原鼢鼠对不同植物种类地下部分的选择
        5.2.5 高原鼢鼠年龄与性别对事物选择的影响
    5.3 结果
        5.3.1 高原鼢鼠的食性选择
        5.3.2 高原鼢鼠对4个功能群的食物选择
        5.3.3 高原鼢鼠对不同植物种类地下部分的选择
        5.3.4 高原鼢鼠年龄与性别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杀虫剂啶虫脒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研目的及背景
        1.1.1 研研目的
        1.1.2 市场背景
        1.1.3 研研技术背景
    1.2 本课题研研内容及意义
        1.2.1 研研意义
        1.2.2 研研内容
        1.2.3 研研工艺流程图
第2章 中间体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的合成
    2.1 前言
    2.2 反应原理
    2.3 机理分析
    2.4 实验部分
        2.4.1 试剂与仪器
        2.4.2 实验及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间体N-(6-氯-3-吡啶甲基)甲胺的合成
    3.1 前言
    3.2 反应原理
    3.3 机理分析
    3.4 实验部分
        3.4.1 试剂与仪器
        3.4.2 实验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啶虫脒的合成
    4.1 前言
    4.2 反应原理
    4.3 机理分析
    4.4 实验部分
        4.4.1 试剂与仪器
        4.4.2 实验及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稳定性实验及公斤级放大实验研究
    5.1 前言
    5.2 稳定性实验研究
        5.2.1 实验过程
        5.2.2 实验结果
    5.3 公斤级放大实验研研
        5.3.1 试剂与仪器
        5.3.2 实验部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藏猪肠道中拮抗致病菌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菌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猪消化道菌群
        1.2.1 消化道菌群平衡
        1.2.2 菌群平衡的重要性
        1.2.3 消化道微生态失衡及调控
    1.3 抗生素饲用现状
        1.3.1 饲用抗生素的益处
        1.3.2 抗生素的常用种类
        1.3.3 抗生素的滥用及危害
    1.4 抗生素的替代品
        1.4.1 微生态制剂
        1.4.2 酶制剂
        1.4.3 寡聚糖
        1.4.4 植物提取物
        1.4.5 抗菌肽
    1.5 抗菌肽的研究现状
        1.5.1 抗菌肽的分类
        1.5.2 抗菌肽的理化性质
        1.5.3 抗菌肽的抑菌机制
        1.5.4 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1.5.5 影响抗菌肽与细胞膜作用的因素
        1.5.6 抗菌肽的制备方法
        1.5.7 细菌抗菌肽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藏猪肠道中拮抗致病菌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仪器设备
        2.2.2 本试验主要试剂
        2.2.3 本试验所用菌株
        2.2.4 试剂配制
        2.2.5 培养基配制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采集
        2.3.2 致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
        2.3.3 致病菌拮抗微生物的鉴定
        2.3.4 拮抗菌抗菌活性物质发酵产生的条件优化
        2.3.5 拮抗菌分泌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拮抗致病菌的微生物筛选
        2.4.2 拮抗致病菌微生物的鉴定
        2.4.3 拮抗菌抗菌活性物质发酵产生的条件优化
        2.4.4 拮抗菌分泌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菌株
        3.2.4 培养基配制
        3.2.5 试剂配制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准备
        3.3.2 抗菌活性检测
        3.3.3 反相液相色谱
        3.3.4 超滤浓缩分离
        3.3.5 C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3.3.6 C18色谱鉴定抗菌肽纯度
        3.3.7 分子量和序列测定
        3.3.8 生物信息学预测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反相液相色谱分离
        3.4.2 超滤浓缩分离
        3.4.3 C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3.4.4 Tricine-SDS-PAGE
        3.4.5 质谱分析
        3.4.6 二级结构预测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抗菌肽的抑菌特性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菌种
        4.2.2 仪器
        4.2.3 试剂和培养基配制
    4.3 试验方法
        4.3.1 抑菌谱检测
        4.3.2 动态杀菌曲线
        4.3.3 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表面结构变化
        4.3.4 细菌细胞膜作用检测
        4.3.5 钾离子释放检测
        4.3.6 抗菌肽和核酸作用检测-竞争性结合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抑菌谱检测
        4.4.2 杀菌动力学
        4.4.3 扫描电镜观察细菌表面结构变化
        4.4.4 细菌细胞膜作用检测
        4.4.5 钾离子释放检测
        4.4.6 抗菌肽和核酸作用检测-竞争性结合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抗菌肽的细胞毒性和抑癌特性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2.1 细胞
        5.2.2 仪器
        5.2.3 试剂配制
        5.2.4 细胞培养基配制
    5.3 试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溶血性检测
        5.3.3 哺乳动物体细胞毒性分析
        5.3.4 癌细胞敏感性研究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溶血性分析
        5.4.2 细胞毒性分析
        5.4.3 癌细胞敏感性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不同氮素水平对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特征的影响及其代谢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酒发酵
        1.1.1 葡萄酒的单菌接种发酵
        1.1.2 葡萄酒的混合接种发酵
        1.1.3 葡萄酒发酵中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1.2 酵母菌氮代谢
        1.2.1 酵母菌对氮源的利用
        1.2.2 氮代谢对糖酵解的影响
        1.2.3 氮代谢与葡萄酒质量
    1.3 代谢组学研究概述
        1.3.1 代谢组学简介
        1.3.2 代谢组学研究步骤
        1.3.3 代谢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背景和内容
第二章 YAN浓度对酵母菌发酵特征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主要仪器
        2.1.3 培养基
        2.1.4 实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酵母菌在四个YAN浓度下的发酵特征
        2.2.2 不同酵母菌株在相同YAN浓度时的发酵特征
        2.2.3 YAN浓度对酵母菌糖消耗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抗药性标记重组S. cerevisiae菌株的构建及其混合发酵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与质粒
        3.1.2 试剂
        3.1.3 主要实验仪器
        3.1.4 培养基
        3.1.5 试验方法
        3.1.6 Triple M模拟发酵及取样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重组S. cerevisiae菌株构建及筛选
        3.2.2 重组S. cerevisiae菌株的发酵验证
        3.2.3 UCD522 HO::Kanmx与UCD2610 HO::Hyg的混合发酵研究
        3.2.4 NX11424与UCD522 HO::Kanmx的混合发酵研究
        3.2.5 NX11424与UCD2610 HO::Kanmx的混合发酵研究
        3.2.6 各菌株发酵特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NX11424、UCD522 HO::Kanmx单菌及二者混合发酵过程的代谢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培养基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发酵结束后的基本理化指标
        4.2.2 酵母菌的生物量与YAN浓度
        4.2.3 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
        4.2.4 NX11424的代谢特征研究
        4.2.5 NX11424与UCD522 HO::Kanmx的胞内代谢差异分析
        4.2.6 NX11424、UCD522 HO::Kanmx及二者混合发酵的胞内代谢差异分析
        4.2.7 NX11424、UCD522 HO::Kanmx及二者混合发酵的胞外代谢物分析
    4.3 讨论
        4.3.1 酵母菌代谢组研究
        4.3.2 酵母菌的代谢互作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一、毒害艾美耳球虫研究进展
    二、球虫子孢子的研究进展
    三、cDNA文库的构建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分离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的构建
        1 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论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的筛选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抗寄生虫中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寄生虫的研究
    2 抗疟疾药的研究进展
    3 抗寄生虫药的药效学评价
第二章 抗疟中药药效学评价方法学的建立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仪器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动物
        2.1.3 试验寄生虫虫株
    2.2 实验方法
        2.2.1 药物制备
        2.2.2 抗鼠疟试验
    2.3 实验步骤
        2.3.1 虫源制备方法
        2.3.2 接种动物
        2.3.3 给药分组
    2.4 小结
第三章 抗疟中药的处方筛选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仪器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动物
        3.1.4 试验寄生虫虫株
    3.2 小鼠体内抗疟药效实验
        3.2.1 药物制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虫源制备方法
        3.3.2 接种动物
        3.3.3 给药分组
    3.4 小结
第四章 有效方CK化学评价的方法的建立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药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有效方CK指标成份R紫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4.2.2 方法学考察
    4.3 小结
第五章 有效方CK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第一节 提取方法的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药
        5.2 方法
        5.2.1 单因素考察
        5.3 小结
    第二节 有效方CK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
        5.1.2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单因素考察
        5.2.2 正交试验
        5.2.3 最佳工艺验证
        5.2.4 综合评价
        5.2.5 比较试验及放大验证试验
        5.3 小结
第六章 有效方CK药用部位的筛选研究
    第一节 化学方法评价CK药用部位的筛选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1.1 仪器
        6.1.2 材料与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CK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的研究
        6.3 小结
    第二节药效方法评价CK有效部位的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1.1 仪器
        6.1.2 动物
        6.1.3 药品与试剂
        6.1.4 试验寄生虫虫株
        6.2 小鼠体内抗疟药效实验
        6.2.1 药物制备
        6.3 实验步骤
        6.3.1 虫源制备方法
        6.3.2 接种动物
        6.3.3 给药分组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展望
    7.1 总结
        7.1.1 评价方法建立
        7.1.2 抗疟有效方筛选
        7.1.3 提取工艺优化
        7.1.4 有效部位萃取
    7.2 本课题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球虫疫苗稀释剂的制备及其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鸡球虫病的免疫学研究
    2 鸡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3 常用免疫方法
    4 助悬剂概述
    5 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1 试验材料
    1.1 虫株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球虫卵囊助悬剂的配方筛选与配制试验
    2.2 球虫疫苗佐剂筛选试验
    2.3 球虫疫苗稀释剂对雏鸡饮水量影响试验
    2.4 疫苗稀释剂对球虫疫苗免疫产生期的影响研究
    2.5 泊洛沙姆188对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和悬浮效果的影响
    2.6 溶剂量对速溶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的影响
    2.7 不同水温对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的影响
    2.8 检测指标和方法
    2.9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球虫卵囊助悬剂的配方筛选与配制试验
    3.2 球虫疫苗佐剂筛选试验
    3.3 球虫疫苗稀释剂对雏鸡饮水量影响试验
    3.4 疫苗稀释剂对球虫疫苗免疫产生期的影响研究
    3.5 泊洛沙姆188对球虫疫苗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和悬浮效果的影响
    3.6 溶剂量对速溶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的影响
    3.7 不同水温对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球虫卵囊助悬剂配方的筛选与配制
    4.2 球虫疫苗佐剂筛选
    4.3 球虫疫苗稀释剂对雏鸡饮水量影响
    4.4 球虫疫苗稀释剂对球虫疫苗免疫产生期的影响
    4.5 泊洛沙姆188对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和悬浮效果的影响
    4.6 溶剂量对速溶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的影响
    4.7 不同水温对球虫疫苗稀释剂溶解速度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10)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评估及其抗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以及暴发规律
        1.1.1 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
        1.1.2 甜菜夜蛾的迁飞和越冬
    1.2 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治
    1.3 甜菜夜蛾的抗药性报道
        1.3.1 国外甜菜夜蛾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报道
        1.3.2 国内甜菜夜蛾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报道
    1.4 甜菜夜蛾的抗性机制
        1.4.1 靶标敏感性降低
        1.4.2 解毒代谢酶活力增强
        1.4.3 表皮穿透速率的下降
    1.5 甜菜夜蛾抗性治理的方法
        1.5.1 做好对甜菜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1.5.2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1.5.3 生物防治
        1.5.4 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1.6 氰氟虫腙的研究进展
        1.6.1 氰氟虫腙简介
        1.6.2 氰氟虫腙的作用机制
        1.6.3 氰氟虫腙防治昆虫报道
        1.6.4 氰氟虫腙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广东惠州甜菜夜蛾种群的抗药性状况
    摘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药剂
        2.1.3 生物测定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与机制
    摘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供试药剂
        3.1.3 生物测定方法
        3.1.4 室内筛选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评估
        3.2.2 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交互抗性测定
        3.2.3 甜菜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生化机制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专利
致谢

四、影响球虫产生抗药性快慢的几个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牛至精油替代莫能菌素对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D]. 柏妍.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2]基于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的阿维链霉菌工业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D]. 徐瑶.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3]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高原鼢鼠食性研究[D]. 杨晓慧. 兰州大学, 2017(02)
  • [4]杀虫剂啶虫脒的合成研究[D]. 张俊俊. 江苏科技大学, 2017(11)
  • [5]藏猪肠道中拮抗致病菌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菌肽研究[D]. 辛海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0)
  • [6]不同氮素水平对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特征的影响及其代谢物研究[D]. 孙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1)
  • [7]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D]. 杜彩娟. 扬州大学, 2016(02)
  • [8]抗寄生虫中药研究[D]. 张雄飞. 广东药学院, 2015(03)
  • [9]球虫疫苗稀释剂的制备及其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 朱晓波. 山西农业大学, 2014(02)
  • [10]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风险评估及其抗性机制初探[D]. 孙星星.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影响球虫耐药速度的几个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