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能遥测系统网络通信软件设计

变电站电能遥测系统网络通信软件设计

一、变电所电能量遥测系统中网络通信软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健宇[1](2020)在《关于兴安电网220kV前旗智能变电站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陆续出现,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区核心区域的繁荣,科尔沁右翼前旗逐渐发展成为与之相对接的工商业区与核心居住区,很多市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商铺、医院、学校、工厂等将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作为迁移的最佳选择,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内的大型商场、高档小区越来越多,居民收入逐渐增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此外,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对稳定可靠供电的需求越来越大。除此之外,为了缓解兴安盟区域内220kV变电站间长距离输电的压力、增强220kV骨干网架结构,开展了设计兴安电网科右前旗220kV前旗智能变电站新建工程的相关工作,旨在为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提供更加稳定、安全、可靠的电量供应。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开展220kV前旗变电站新建工程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背景,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核心内容,并详细介绍研究和设计220kV前旗变电站新建工程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和兴安盟的电量需求、供电负荷和当前供电状态,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角度对220kV前旗变电站新建工程进行阐述,并论证了本次研究的系统方案。最后,本文详细分析和计算了继电保护设计、无功功率补偿、总容量、短路电流幅值等指标,合理选择了一次及二次设备选型,合理安排了电力系统设计的具体内容。

曹尚杰[2](2020)在《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历经120年,秦皇岛港已发展成全球最大干散货为主的能源输出港,作为国内绿色港口建设的先进代表,引领了国内绿色港口建设与发展。注重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港口,将能源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积极推进绿色港口能源智能化平台建设。秦皇岛港六公司(以下简称“六公司”)作为承载着主营业务的重要分公司,也是旗下煤炭运输公司的典型代表,成功通过国家首批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评选,首批被亚太港口服务组织(简称:APSN)授予亚太绿色港口称号,且是入围的七家中唯一干散货码头,故被选定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先行者。本文以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BPM理论和管理学思维,通过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和绿色港口运营管理过程的调研和梳理,将公司与能源系统相关的信息系统整合,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绿色港口建设以及行业影响力优势,构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系统。助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智慧、绿色港口,为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工作做出突出贡献。首先,本论文对选题背景进行阐述,明晰出研究的意义,通过文献法和调研法将国内外学者对于绿色港口、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阐述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论文研究路径与方法。其次,把支撑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归纳提炼,梳理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基础概念、系统特征,提炼业务流程管理(BPM)、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相关的方法论,作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基础。研究明确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实际基于BPM核心理论分析归纳系统功能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系统功能、完成系统建设。最后,从五个方面构建系统保障体系,保证系统运行和实施。

蔡剑锐[3](2019)在《包头新都市区世纪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文中认为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肩负着与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任务,一旦变电站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生活,因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包头电网位于内蒙电网的中心位置,担负着整个包头市的供电任务。近几年包头电力发展十分迅速,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在电力建设中对变电站建设的紧凑性、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本论文主要结合内蒙电网运行方式的特点,对包头新都市区220kV变电站进行了设计。此变电站电压有220kV/1l0kV/10kV三个等级,论文主要对变电站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阐述了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并对包头新都市区供电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描绘出变电站总体结构轮廓。新都市区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部分主要对变电站的主接线方案、主变容量及型号、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无功补偿进行论证,通过短路计算,进行电气设备的选型,并设计了防雷接地保护,从而完成了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然后对变电站进行了二次系统设计,内容包括调度系统及通信系统设计等。论文最后还从系统继电保护、主变压器保护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保护设计。系统设计从电力系统原始资料出发,严格遵从相关设计原则及水平要求,从而使系统设计更加经济、合理、运行可靠。

孙俊亚[4](2018)在《基于自动化新技术的坎乡110KV变电站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伊犁电网由伊犁供电公司运营管理,察县已建有2座公用110kV变电站,分别为察县110kV变和金泉110kV变。金泉变主要为察县西部供电,察县变主要为察县中部县城供电,察县东部仅有35kV变电站串联供电,35kV线路较长,供电距离较远,导线截面较小,供电质量差,限制了察县东部地区的发展,为此,提出在察县东部地区新增基于自动化技术的坎乡110kV变电站为察县东部供电,填补供电缺口,提高察县东部电网供电可靠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伊犁电网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伊犁电网中存在电力短缺,并针对察县东部供电质量不高、串供严重显现提出了新建坎乡变电站和增加输电线路的建议与设计思路;其次,针对坎乡建设110kV变电站,进行了变电站选址、短路电流计算、电容电流计算等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该变电站一次系统;最后,提出基于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二次部分设计,包括了系统继电保护配置、系统自动装置配置、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选型、调度与通信设计和基于智能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等内容,达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现代化水平。本文所设计的变电站目前已在伊犁电网投入运行,满足了察县电网负荷增长的需求,论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为同类变电站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

许伟[5](2018)在《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信息化、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大面积推进,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对厂站关口、专、公变用户、低压用户进行全覆盖、全采集,并向购电侧、供电侧、售电侧综合统一的大数据采集发展。针对新疆伊犁地区电力用户对智能用电、远程抄表等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提出了研究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根据伊犁地区地理环境及伊犁电网网架结构,分析了伊犁地区用电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框架进行了设计,从智能电网视角下对用电信息采集计量装置选型设计、远程与本地通道的设计及伊犁采集主站的设计等三个方面设计了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基本设计,设计完成了用电信息系统从应用开发框架、功能模块划分以及系统的关键技术几个方面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实现抄表及电费结算的智能化,提高电网营销科技水平,并能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用电,为智能用电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分析设计了用电信息主站系统采集智能用电信息的功能,包括主站运行管理功能、采集质量统计功能、催费控制功能、终端安装、辅助功能等,为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预留了采集系统的扩展功能模块。针对伊犁地区电网的用户需求,将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应用于伊犁电网,实现了伊犁地区电网的计量管理、电费结算、市场管理、客户服务、用电检查等功能,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达到了实时监控。论文研究成果在伊犁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准确率与效率,也可为同类地区电网提供有用参考。

赵坤[6](2018)在《兴安盟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文中提出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肩负着与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任务,一旦变电站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生活,因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论文结合兴安盟电网运行方式的特点,对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进行设计。从变电站总体设计、电气一次系统包括短路电流计算、无功补偿、电气设备选择及二次系统设计、系统继电保护设计等几方面对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变电站总体设计论证部分主要对变电站总体结构设计进行论证,阐述了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并对二龙山地区供电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描绘出变电站总体结构轮廓。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部分主要对变电站的主接线方案、主变容量及型号、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论证,通过对主接线设计、主变压器的选择、对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以及无功补偿研究,从而完成了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然后对变电站进行了二次系统设计,内容包括调度系统及通信系统设计等。接下来,根据电气设备按照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电压及使用要求,对相关电气设备进行了选型,并进行了校验。论文最后还从主变压器保护设计、防雷保护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继电保护设计。系统设计从电力系统原始资料出发,严格遵从相关设计原则及水平要求,从而使系统设计更加经济、合理、运行可靠。

姜诺[7](2019)在《成峰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二次系统是整个变电所控制和监视的神经系统,二次回路是否合理可靠,直接关系到整个变电所甚至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变电站的建立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部分,伴随着世界电力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变电站经历从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守向无人值守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传输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大趋势,实时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应用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二次系统在变电所安全生产、运行维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它能实时的将站内一次设备所有数据进行监控,故障缺陷即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缺陷。本课题主要针对站内二次系统的原理、设计以及有关配置作详细的分析。在对变电站进行数据调研以及分析后,本课题首先提出了成峰变电站的设计依据,对整个站的概况简单进行了介绍,说明了邯郸电网的现状以及建设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二次继电保护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以及各系统的设计原则,通过对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的两大主要系统的分析,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实现的功能,重点研究了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通过对两种网络方案进行对比以及考虑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保护直采直跳+500kV GOOSE组网+220kV SV/GOOSE双网合一的网络方案;简单介绍了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系统的一些高级应用;最后介绍了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与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独立的继电保护功能、经济的可靠性。

朱敏珊[8](2014)在《中山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阐述了中山电网、计量装置和自动化终端的现状,详细介绍了中山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其中的几项主要功能。在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客户数量不断增长,遥测、负控、配变、集抄四个系统各自数据采集独立,信息不能互联,且无法实现高级的数据分析和监控功能的背景下,中山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开始了研发和建设。通信技术的提高、软件技术的成熟,使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成为可能。其应用功能的推广,适应现代化电网的信息化要求,有利于提高现代化服务水平,并在电力市场营销需求侧、电能计量管理、生产运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发本系统,能实现地方电厂与变电站、大客户、配变以及集抄等计量点的电能量、负荷、供电质量监测等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自动远传等功能,将数据集成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分析和处理。“四分”线损、与外系统数据交互、计量装置和电能量数据异常报警、远程错峰等功能,实现了从数据“看到”计量设备状态,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抄表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极大改变了计量人员甚至主配网生产运行人员的工作方式,将设备的管理从被动转为主动。本人参与了本系统项目的建设,通过整合中山电网计量运行工作的需要,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具体研发和应用作出汇总和发掘。此系统经过需求调研到系统开发,从调试测试到使用总结等逐步完善以后,已正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闫玉琪[9](2014)在《电力企业电能量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能量采集系统是集电能量自动采集、传输、统计、分析、结算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是电力企业实现电网现代化经营和管理的重要补充。电能量采集系统从结构上来讲是集主站系统、采集终端和通信信道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本文研究了电能量采集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主站系统、采集终端和通讯信道的设计和选用。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从电能量采集系统的总体框架入手,从电能量采集系统的逻辑构架、物理构架和功能构架进行分析;接着,对电能量采集系统的主站系统进行设计,从硬件、软件和功能几方面进行分析;随后,对电能量采集系统的采集终端进行设计,分析了采集终端的特点、采集终端的功能和采集终端的应用方案;进而,对连接终端和主站的通信信道进行设计,从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此外,本文就天富热电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系统硬件配置和软件的开发与实现以及系统的安全进行介绍。电力企业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的建设是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重要补充,对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强化科学决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电能量采集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随着需求的不断推陈出新,必然会由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能量信息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实用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加强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电能量应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在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服务信息化、相应快速化等方面优化和完善,才能使其在生产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董寒宇[10](2012)在《湖州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湖州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的配置结构、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并从采集终端和主站两部分的入手,全面介绍了该系统在湖州地区的应用现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归纳和总结,摸索出了一套故障处理方法,还对系统的扩展功能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于该系统的研究,还提出了对该系统今后发展方向的展望。其中电能量采集终端(ERTU)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部分,对于它的结构、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于其各功能板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RS-485数据传输的特点,可以增强我们对ERTU的了解。本文还以一个典型的变电站为例给出终端的调试方法,并介绍了PRJ参数的数据存储方式。对于终端所做的深入剖析,为今后日常的系统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主站部分,本文则从前置机和WEB两部分着手,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特点、功能以及操作方法。本文列举了多个以往发生的系统故障实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其具体的解决办法,给今后的系统维护工作提供借鉴。在系统的扩展功能的探索中,给出了PI数据库的应用以及在数字化变电站内的应用这两个具体实例,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二、变电所电能量遥测系统中网络通信软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电所电能量遥测系统中网络通信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兴安电网220kV前旗智能变电站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蒙东电网现况
    1.3 兴安盟电网概况
    1.4 电网发展规划
    1.5 本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5.1 满足科右前旗及其周边地区负荷发展需要
        1.5.2 改善兴安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1.5.3 促进兴安电网目标网架的形成
    1.6 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参数要求
        1.6.1 主变规模
        1.6.2 无功补偿
        1.6.3 消弧线圈
        1.6.4 电气主接线
        1.6.5 短路电流及电气设备选择
    1.7 主要设计内容
第2章 一次部分
    2.1 建设规模
        2.1.1 新建任务主要设计原则
        2.1.2 新建任务主要新建内容
    2.2 电气主接线
        2.2.1 220kV电气主接线
        2.2.2 66kV电气主接线
        2.2.3 主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2.2.4 无功补偿
    2.3 配电装置及主要电气设备选型与规范
        2.3.1 短路电流水平
        2.3.2 主要设备选择
        2.3.3 导体选择
    2.4 配电装置选型及优化
        2.4.1 电气设备布置
        2.4.2 配电装置布置及母线选型
        2.4.3 方案比较
    2.5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
        2.5.1 避雷器的配置
        2.5.2 绝缘配合
        2.5.3 直击雷保护
        2.5.4 接地
    2.6 站用电和照明
        2.6.1 站用电
        2.6.2 照明及检修设施
    2.7 电缆设施
        2.7.1 电缆选型
        2.7.2 电缆敷设
        2.7.3 电缆防火
    2.8 潮流计算
        2.8.1 潮流计算的必要性
        2.8.2 潮流计算的原则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次系统
    3.1 系统及元件继电保护
        3.1.1 科右前旗变概况
        3.1.2 系统及元件继电保护配置
    3.2 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3.2.1 电压互感器
        3.2.2 电流互感器
    3.3 光缆选型与优化
        3.3.1 智能变电站光缆优化
        3.3.2 光缆的选型
        3.3.3 光缆的敷设及连接方式
    3.4 保护设备组屏及布置方案优化
        3.4.1 保护设备组屏方案
        3.4.2 二次设备布置
        3.4.3 抗干扰措施
    3.5 电量计费系统
        3.5.1 关口点设置
        3.5.2 电量计量设备配置
        3.5.3 电量计量信息传输
    3.6 变电站生产辅助系统
        3.6.1 总体配置方案
        3.6.2 系统的主要功能
    3.7 二次安全防护
        3.7.1 二次安全防护总体原则
        3.7.2 初步方案
        3.7.3 设备配置
    3.8 调度数据网接入
        3.8.1 数据网接入方案
        3.8.2 设备配置
    3.9 系统通信
        3.9.1 通道要求
        3.9.2 通信现状
        3.9.3 光缆电路建设方案
        3.9.4 右乌线改造工程实施前通道组织
        3.9.5 右乌线改造工程实施后通道组织
        3.9.6 其他辅助设备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办法
    2.1 绿色港口
        2.1.1 绿色港口内涵
        2.1.3 绿色港口的发展趋势
        2.1.4 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2.2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2.2.1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2.2.2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形式
    2.3 业务流程管理(BPM)
        2.3.1 BPM概念
        2.3.2 业务流程
        2.3.3 流程的编排
        2.3.4 流程执行与监控
    2.4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法
        2.4.1 信息系统构建的模型
        2.4.2 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SOA)
        2.4.3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秦港六公司概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绿色港口建设情况
        3.1.3 绿色港口能源管理效果的核心约束指标
        3.1.4 主要耗能设备和耗能关键流程
    3.2 能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3.2.1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
        3.2.2 现有能源相关信息系统建设
    3.3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
    3.4 基于BPM的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4.1 BPM的核心理念
        3.4.2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
        3.4.3 基于BPM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3.4.4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4.1.1 设计的原则
        4.1.2 设计的目标
    4.2 基于SOA的能源管理系统总体架构体系
        4.2.1 总体目标框架
        4.2.2 业务应用框架
        4.2.3 基础设施框架
    4.3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4.3.1 电能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3.2 无线远程自动水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3.3 电子皮带秤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3.4 流机燃油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5.1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5.1.1 能源整体在线监测实现
        5.1.2 电能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1.3 水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1.4 皮带秤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1.5 流机燃油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2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部署
        5.2.1 总体结构部署
        5.2.2 信息资源部署结构
    5.3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保障
        5.3.1 遵循公司信息化战略及规划主线
        5.3.2 建立信息化优化质量保证体系
        5.3.3 形成信息化优化技术支撑
        5.3.4 及时跟进信息化应用培训
        5.3.5 系统功能的持续完善与升级改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包头新都市区世纪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包头电网及新都市区变电站建设的背景
        1.1.1 包头电网现状
        1.1.2 新都市区电网现状
    1.2 新都市区220KV变电站建设的意义
    1.3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况
        1.3.1 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
        1.3.2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具有的特点
    1.4 变电站设计的技术分析
        1.4.1 本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4.2 相关设计资料和设计任务
        1.4.3 设计要求
        1.4.4 主要设计原则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需求分析及系统接入方案设计
    2.1 电力需求预测
        2.1.1 包头市电力需求预测
        2.1.2 新都市区电力需求预测
        2.1.3 电力系统规划及电力平衡
    2.2 变电站站址及接入系统方案分析
        2.2.1 变电站站址
        2.2.2 接入系统方案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1.1 主接线拟定方案比较
        3.1.2 主接线方案确定
    3.2 负荷计算
        3.2.1 负荷的概念
        3.2.2 电力负荷的分级
        3.2.3 负荷预测及变压器的选择
    3.3 短路电流计算
        3.3.1 短路电流的概念
        3.3.2 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
        3.3.3 短路电流计算
        3.3.4 10kV馈线侧限流电抗器的选择与校验
    3.4 无功补偿
        3.4.1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3.4.2 无功补偿的计算和电容器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4.1 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4.2 调动自动化系统实现
        4.2.1 远动系统
        4.2.2 电能量计(费)系统
        4.2.3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4.2.4 业务接入方案
        4.2.5 安全防护设备配置
        4.2.6 数据传输方式和通道
        4.2.7 系统通信实现方案
    4.3 二次设备的布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
    5.2 母线的选择
    5.3 配电装置的选择及设备选型
    5.4 互感器的选择
        5.4.1 电流互感器选择
        5.4.2 电压互感器选择
    5.5 配电装置的选择
    5.6 电力电缆的选择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保护设计
    6.1 系统继电保护设计
    6.2 主变压器的保护设计
        6.2.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
        6.2.2 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
        6.2.3 过电流保护
        6.2.4 元件保护
    6.3 防雷和接地保护设计
        6.3.1 防雷保护设计
        6.3.2 接地保护设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基于自动化新技术的坎乡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伊犁电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1 伊犁地区电网现状
    2.2 伊犁电网存在问题
    2.3 解决方案及变电站选址
    2.4 变电站方案设计
        2.4.1 接入系统方案
        2.4.2 主变规模及参数
        2.4.3 出线规模及主接线
        2.4.4 无功补偿装置
        2.4.5 短路电流计算
        2.4.6 中性点接地方式
3 坎乡110kV变电站电气主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布置
    3.2 变电站电容电流计算
        3.2.1 电流计算
        3.2.2 污秽等级
        3.2.3 地震烈度
    3.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3.3.1 主变压器
        3.3.2 110kV配电装置
        3.3.3 35kV配电装置
        3.3.4 10kV配电装置
        3.3.5 10kV并联电容器组
        3.3.6 导体选择
    3.4 绝缘配合和过电压保护
        3.4.1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措施
        3.4.2 电气设备的外绝缘要求及绝缘子串的选择
    3.5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3.5.1 电气总平面布置
        3.5.2 配电装置型式
    3.6 站用电及动力照明
        3.6.1 站用电源
        3.6.2 站内动力
        3.6.3 全站照明
    3.7 防雷接地
        3.7.1 直击雷保护方式
        3.7.2 接地设计
    3.8 电缆及光缆设施
        3.8.1 电缆及光缆选型
        3.8.2 电缆敷设及二次回路抗干扰要求
        3.8.3 光缆的防护
    3.9 一次设备智能化
        3.9.1 互感器
        3.9.2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配置
        3.9.3 坎乡110kV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配置
4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4.1 系统继电保护
        4.1.1 系统概况
        4.1.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及要求
    4.2 系统自动装置配置原则及要求
    4.3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4.3.1 110kV线路保护配置方案
        4.3.2 距离保护
    4.4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4.4.1 110kV主变压器保护
        4.4.2 35 (10)kV线路保护
        4.4.3 10kV电容器保护
        4.4.4 变压器保护
        4.4.5 自动装置
        4.4.6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方案
    4.5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4.5.1 电流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原则
        4.5.2 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原则
        4.5.3 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4.6 关口电能计量系统
        4.6.1 电能量计量系统配置方案
        4.6.2 电能量信息传输
    4.7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4.7.1 调度数据网接入原则
        4.7.2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4.7.3 系统调度自动化配置方案
    4.8 变电站站内通信设计
    4.9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4.9.1 主要设计原则
        4.9.2 监控范围
        4.9.3 系统网络
        4.9.4 系统软件
        4.9.5 系统功能
        4.9.6 设备配置
        4.9.7 与其他设备接口
        4.9.8 配置方案
        4.9.9 过程层设备
        4.9.10 网络交换机配置
    4.10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4.10.1 系统组成
        4.10.2 直流电源部分
        4.10.3 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UPS)
        4.10.4 直流交换电源装置
        4.10.5 交流一体化电源计算
        4.10.6 UPS电源计算
        4.10.7 直流负荷计算
        4.10.8 蓄电池数量及充电模块计算
    4.11 其他二次系统及系统总体二次设备布置
    4.12 高级应用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2.2 智能用电信息与采集系统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伊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概况
    2.1 伊犁地区地理环境
    2.2 伊犁电网结构
    2.3 伊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现状分析
    2.4 伊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用电采集系统的设计框架
    3.1 智能用电采集系统需求分析
    3.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总体框架
    3.3 用户计量装置及采集设备选用设计
        3.3.1 伊犁地区计量装置及采集设备选用设计
    3.4 远程及本地通信信道设计
        3.4.1 通信通道设计思路
        3.4.2 伊犁地区远程通信信道设计
        3.4.3 伊犁地区本地通信信道设计
        3.4.4 伊犁地区本地通信信道的应用
    3.5 伊犁地区用电信息采集主站设计
        3.5.1 采集主站网络设计思路
        3.5.2 伊犁地区采集主站网络设计
        3.5.3 伊犁电网采集主站指标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
    4.1 采集系统总体功能
        4.1.1 采集主站软件设计思路
    4.2 伊犁地区采集主站运行功能
        4.2.1 重点客户监测
        4.2.2 值班日志
        4.2.3 权限管理
        4.2.4 用电异常监测
        4.2.5 通信管理
        4.2.6 报表管理
        4.2.7 运行状况监测
        4.2.8 事件处理和查询
        4.2.9 档案管理
        4.2.10 数据合理性检查
        4.2.11 数据查询
    4.3 用电信息计量子模块功能
        4.3.1 采集质量统计
        4.3.2 用电信息采集
        4.3.3 自动任务编制
        4.3.4 自动任务执行
        4.3.5 实时任务执行
        4.3.6 控制执行
        4.3.7 遥控
        4.3.8 功控
        4.3.9 电控
    4.4 限电方案编制
    4.5 预购电控制
    4.6 催费控制
        4.6.1 催费控制通知接收
        4.6.2 催费控制参数下发
    4.7 营业报停控制
    4.8 终端服务
        4.8.1 安装工作单制定
        4.8.2 终端安装调试
        4.8.3 终端安装归档
        4.8.4 终端拆除
        4.8.5 终端拆除归档
        4.8.6 终端更换
        4.8.7 终端更换调试
        4.8.8 终端更换归档
        4.8.9 终端检修
        4.8.10 检修调试
        4.8.11 检修记录
    4.9 辅助功能
        4.9.1 群组设置
        4.9.2 终端参数设置
    4.10 用电信息采集的扩展功能
        4.10.1 配变监测
        4.10.2 线损分析
        4.10.3 有序用电管理
        4.10.4 方案执行统计分析
        4.10.5 方案执行效果评估
        4.10.6 反窃电分析
        4.10.7 负荷预测支持
        4.10.8 综合用电分析
        4.10.9 上下网电量统计
        4.10.10 上下网电量查询统计
        4.10.11 电压质量
        4.10.12 功率因数越限统计
    4.11 本章小结
5 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在伊犁电网的应用
    5.1 伊犁电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建
        5.1.1 计量量装置在线监测
    5.2 伊犁电力采集系统的主站
    5.3 基本应用
        5.3.1 数据采集管理模块
        5.3.2 有序用电管理
        5.3.3 预付费管理
    5.4 高级管理
        5.4.1 线损分析
        5.4.2 重点用户设置
        5.4.3 重点用户管理
        5.4.4 重点用户监测
    5.5 运行管理
        5.5.1 档案管理
        5.5.2 运行状态管理
    5.6 统计查询
        5.6.1 数据查询分析
        5.6.2 采集点综合查询
        5.6.3 工单查询
    5.7 系统管理
        5.7.1 操作员管理
        5.7.2 角色管理
        5.7.3 密码管理
        5.7.4 模板管理
        5.7.5 终端任务配置
    5.8 伊犁电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5.8.1 线损分析
        5.8.2 电流分析
        5.8.3 计量功率分析
        5.8.4 实时召测电能电流电压
    5.9 伊犁电网智能用电采集系统效益分析
    5.10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6)兴安盟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兴安盟电网概况
        1.1.2 扎旗地区电网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新建66kV二龙山变电站的意义
        1.2.1 相关电网储备和规划情况
        1.2.2 新建66kV二龙山变电站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变电站设计的技术要求
        1.4.1 本变电站工程设计范围
        1.4.2 设计要求
        1.4.3 主要设计原则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变电站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网负荷预测
        2.1.1 负荷情况分析
        2.1.2 供电区负荷预测
    2.2 工程建设方案及接入系统方案
        2.2.1 工程供电范围
        2.2.2 站址选择
        2.2.3 接入系统方案及经济技术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1.1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3.1.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3.2 主变压器的选择
        3.2.1 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3.2.2 主变相数的选择
        3.2.3 变压器连接方式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3.3 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
        3.3.1 潮流计算
        3.3.2 短路电流计算
    3.4 无功补偿
        3.4.1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3.4.2 无功补偿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4.1 调度自动化
        4.1.1 调度自动化现状
        4.1.2 存在的问题
        4.1.3 远动系统
    4.2 系统通信
        4.2.1 系统联网概况
        4.2.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3 通道需求分析
        4.2.4 系统通信方案
        4.2.5 通道组织
        4.2.6 通信设备配置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
    5.2 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选择
    5.3 母线的选择
    5.4 备用电源的选择
    5.5 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
        5.5.1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5.5.2 互感器的选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继电保护设计
    6.1 继电保护的意义
    6.2 主变压器的保护
        6.2.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
        6.2.2 电力变压器纵差保护接线
        6.2.3 变压器瓦斯保护
        6.2.4 过电流保护
        6.2.5 系统保护配置
        6.2.6 对相关单元的技术要求
    6.3 防雷保护
        6.3.1 变电所防雷概述
        6.3.2 避雷针的选择
        6.3.3 避雷器的选择
        6.3.4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6.3.5 防雷接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成峰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成峰500KV变电站简介
    2.1 邯郸电网现状
    2.2 成峰500kV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2.3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2.3.1 变电站的设计依据
        2.3.2 一次主接线设计
        2.3.3 短路电流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原则
    3.1 设计依据
    3.2 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原则
    3.3 监控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的分析与设计
    4.1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析与设计
        4.1.1 现状分析
        4.1.2 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案
        4.1.3 继电保护设计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4.2 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2.1 现状分析
        4.2.2 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4.3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3.1 应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必要性
        4.3.2 系统组成
        4.3.3 系统功能要求
        4.3.4 一体化电源系统总监控装置
    4.4 高级应用
        4.4.1 顺序控制
        4.4.2 智能告警
        4.4.3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4.4.4 设备状态可视化
        4.4.5 支撑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
        4.4.6 保护运行状态实时显示、控制和管理
        4.4.7 信息分层分类实现方式
        4.4.8 源端维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系统网络结构分析与设计
    5.1 设计原则
    5.2 站控层网络设计方案
    5.3 过程层网络设计方案
    5.4 间隔层网络设计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与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
    6.1 二次设备室设计方案
    6.2 组柜方案
    6.3 二次设备接地、防雷、抗干扰设计方案
    6.4 光缆/网线/电缆选择
    6.5 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山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中山电网概述
        1.1.2 计量装置使用现状
        1.1.3 计量自动化终端接入规模
    1.2 计量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 建设目标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总体技术
    2.1 计量自动化系统组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硬件设计
        2.2.2 采用 J2EE 的架构进行开发
        2.2.3 数据库软件的选择
    2.3 系统的架构
        2.3.1 逻辑架构
        2.3.2 系统物理架构
        2.3.3 性能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四分线损功能设计
    3.1 四分线损模型
        3.1.1 四分线损定义
        3.1.2 线损计算公式
        3.1.3 线损计算方法
        3.1.4 线损异常的认定标准
    3.2 四分线损功能设计
        3.2.1 线损综合功能
        3.2.2 线损模型
        3.2.3 主网线损
        3.2.4 配网线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报警功能及电能量数据平台
    4.1 报警功能设计
        4.1.1 终端报警
        4.1.2 自定义报警
    4.2 电能量数据平台功能设计
        4.2.1 建设规划
        4.2.2 功能介绍
        4.2.3 建设架构
        4.2.4 平台功能说明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实例
    5.1 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5.1.1 数据采集内容与方式
        5.1.2 数据解析与处理
        5.1.3 应用实例
    5.2 错峰管理
    5.3 四分线损功能的应用
        5.3.1 造成线损异常的原因
        5.3.2 线损异常的分析步骤
        5.3.3 应用实例
    5.4 报警功能和电能量数据平台的应用
        5.4.1 报警分析的过程
        5.4.2 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电力企业电能量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3 电能量采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
        1.3.2 国内外电能量采集系统技术现状
    1.4 新疆天富热电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1.4.1 天富热电电网现状
        1.4.2 天富热电电力信息网络的规划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整体框架的研究与构建
    2.1 系统总体设计的原则
    2.2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逻辑架构
    2.3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物理架构
    2.4 电能量采集系统功能架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主站系统的设计
    3.1 主站总体架构
    3.2 硬件设计
        3.2.1 硬件设计原则
        3.2.2 主站网络
        3.2.3 数据库服务器
        3.2.4 应用服务器
        3.2.5 前置服务器
        3.2.6 接口服务器
    3.3 软件设计
        3.3.1 软件设计原则
        3.3.2 软件技术路线
        3.3.3 软件模块
        3.3.4 软件数据流程图
    3.4 应用功能设计
        3.4.1 应用功能设计的原则
        3.4.2 业务应用功能
        3.4.3 综合应用功能
        3.4.4 终端通信平台
    3.5 接口方案设计
        3.5.1 接口设计原则
        3.5.2 与电力营销系统接口
        3.5.3 与 SCADA 系统接口
        3.5.4 与配电 GIS 系统接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终端系统应用方案的设计
    4.1 终端系统设计原则
    4.2 终端功能和分类
        4.2.1 厂站终端
        4.2.2 负控终端
        4.2.3 配变终端
        4.2.4 低压集抄终端
    4.3 终端应用方案的设计
        4.3.1 厂站终端应用方案
        4.3.2 负控终端应用方案
        4.3.3 配变终端应用方案
        4.3.4 低压集抄终端应用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通信信道的建设
    5.1 通信信道建设原则
    5.2 远程通信
        5.2.1 概述
        5.2.2 专用光纤网络
        5.2.3 公共无线网路
        5.2.4 230MHZ 无线通信专网
    5.3 本地通信
        5.3.1 概述
        5.3.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5.3.3 RS-485 通信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富热电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工程实现
    6.1 天富热电电能量采集系统实施规划
    6.2 电能量采集系统硬件配置
        6.2.1 系统网络拓扑图
        6.2.2 主站部分
        6.2.3 终端部分
    6.3 电能采集系统软件开发与实现
        6.3.1 系统总体模块
        6.3.2 业务应用管理平台
        6.3.3 综合应该管理平台
    6.4 系统安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导师评阅表

(10)湖州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采集系统的通讯方式及扩展功能的发展概况
        1.2.1 采集通讯方式
        1.2.2 扩展功能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湖州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概述
    2.1 引言
    2.2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运用现状
    2.3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介绍
        2.3.1 系统规模
        2.3.2 系统结构图
        2.3.3 电量采集终端基本配置要求
        2.3.4 软件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湖州地区电能量采集终端的研究
    3.1 引言
    3.2 采集终端研究分析
        3.2.1 结构分析
        3.2.2 主要功能特点
        3.2.3 主要功能特点
    3.3 采集终端各功能板应用分析
    3.4 采集终端接口
        3.4.1 RS-485接口原理与特点
        3.4.2 现场RS-485联接应注意的问题
        3.4.3 ERTU的RS-485接口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主站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主站前置机部分
        4.2.1 功能简介
        4.2.2 通讯状态
        4.2.3 任务生成分配
    4.3 主站WEB部分
        4.3.1 基本查询功能
        4.3.2 其他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调试和故障处理
    5.1 引言
    5.2 典型变电站采集终端的调试
        5.2.1 基本步骤
        5.2.2 装置初始化及设顺序表
        5.2.3 核对及修改PRJ参数文件
    5.3 电量采集系统的故障处理
        5.3.1 系统运行过程中全所电量采集不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3.2 单块或几块电能表电量采集不到的故障及应对方法
        5.3.3 单块或几块表的部分数据收不到
        5.3.4 其他一些影响电量采集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能量采集系统扩展功能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结合PI数据库开展计量装置监控的应用
    6.3 电能量采集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6.4 今后可能的应用功能扩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变电所电能量遥测系统中网络通信软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兴安电网220kV前旗智能变电站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D]. 周健宇.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2]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曹尚杰. 燕山大学, 2020(02)
  • [3]包头新都市区世纪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D]. 蔡剑锐.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4]基于自动化新技术的坎乡110KV变电站设计[D]. 孙俊亚.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5]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6]兴安盟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D]. 赵坤.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1)
  • [7]成峰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分析与设计[D]. 姜诺.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8]中山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D]. 朱敏珊.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9]电力企业电能量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D]. 闫玉琪.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10]湖州地区电能量采集系统应用研究[D]. 董寒宇.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变电站电能遥测系统网络通信软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