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A受体亚基NR2B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表达和调控

NMDA受体亚基NR2B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表达和调控

一、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表达与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刘蕾[1](2021)在《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脑组织NR1/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及梗死脑组织中NR1/NR2A/NR2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电针心包经穴治疗脑梗死(ischemic stroke,IS)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18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60只,需要造模的12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MCAO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60只、电针组60只。最后将三组中的大鼠,按时相点(1天,3天,7天,14天,21天),完全随机分成五个亚组,每亚组12只;造模24h后开始干预,电针组取天泉、曲泽、内关、大陵穴针刺后连接电针仪30min,正常组、模型组在与电针组同等条件下抓取、束缚大鼠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相应亚组天数;在首次操作干预前及最后一次干预后,参照孙敬芳的行为学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评分;干预相应亚组天数后,处死取材,运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测定脑梗死病灶体积,运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脑梗死组织中NR1/NR2A/NR2B的蛋白水平。结果:1.行为学评分:(1)与正常组处理前比,电针组、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处理前比,电针组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时相点,处理前后比较:正常组,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仅21天亚组处理后评分降低(p<0.05);电针组3天、7天、14天、21天亚组处理后评分明显降低(p<0.05)。(3)处理后同一时相点,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3天、7天、14天、21天亚组评分均降低(p<0.05)。提示MCAO大鼠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且电针心包经穴在改善大鼠行为障碍上,明显优于模型组。2.脑梗死体积:同一时相点,(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电针组在1d、3d、7d、14d、21d均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2)与模型组比,电针组在1d、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d、14d、21d降低(p<0.05),表明电针可促进脑梗死体积缩小。3.NR1/NR2A/NR2B蛋白含量:⑴NR1蛋白含量:同一时相点,(1)与正常比,模型组在1d、3d、7d、14d、21d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1d、7d、14d、21d表达升高(p<0.05),在3d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电针组在1d、3d、7d、14d、21d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表明大鼠脑缺血后会促进NR1表达,予以电针干预可抑制其表达。⑵NR2A蛋白含量:同一时相点,(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在3d时升高(p<0.05),14d、21d降低(p<0.05)。电针组在1d、3d、7d是降低(p<0.05),在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1d升高(p<0.05)。(2)与模型组比,电针组在1d、3d、7d均降低(p<0.05),在14d、21d升高(p<0.05)。表明MCAO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R2A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予以电针干预在脑缺血早期可降低NR2A蛋白含量。在中后期升高其蛋白含量。⑶NR2B蛋白含量:同一时相点,(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在1d、3d、7d升高(p<0.05),在14、21d下降(p<0.05);电针组在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升高(p<0.05),7d降低(p<0.05),14d、21d升高(p<0.05)。(2)与模型组比,电针组在1d、3d、7d低于模型组(p<0.05),在14d、21d高于模型组(p<0.05)。表明MCAO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R2B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予以电针干预在脑缺血早期可抑制NR2B表达,在中后期促进其表达。结论:1.电针心包经天泉、曲泽、内关、大陵穴,能改善MCAO大鼠运动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2.电针改善MCAO大鼠运动功能及缩小脑梗死体积的机制,可能是在脑缺血早期抑制NR1/NR2A/NR2B的表达,在脑缺血中后期抑制NR1表达,同时促进NR2A/NR2B的表达,从而激活神经细胞存活相关通路,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

蒋佳[2](2020)在《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NR1/Ca2+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BWT评分的影响,明确电针心包经穴对NR1、Ca2+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假手术对照组18只、造模组54只。造模组采用Zea Longa和Knaga报道的改良线栓法制备左侧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心包经穴组、电针肺经穴组各18只。心包经穴组、肺经穴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二天开始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3天。大鼠捆绑后用15mm、36号毫针刺入大鼠瘫痪侧穴位,针刺深度3-4mm。心包经取天泉、曲泽穴一组,内关、大陵一组;肺经取天府、尺泽一组,列缺、太渊一组。连接韩式电针治疗仪,电针刺激参数:连续波(疏波),输出电流0.5-1m A,频率2-15Hz,强度以局部组织轻颤为度,连续刺激时间30min。其他组予以同法固定3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处理前后BWT评分变化,运用TTC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法、流式方法分别检测梗死脑组织体积、脑组织中NR1及胞内Ca2+的含量。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比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精神状态佳,皮毛亮泽,饮食如常;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欠佳,毛发脱落,暗淡无光,不欲进食,易激惹,患侧肢体力量明显减弱;肺经组、心包经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毛发稍有光泽,进食情况、精神状态、患侧肢体力量均较模型组大鼠强。2.大鼠BWT评分比较:(1)组间比较:处理前: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造模组之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比,心包经组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与处理前比,肺经组、心包经组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体积比较:(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体积均变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CAO造模成功;(2)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之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R1的表达:(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NR1阳性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阳性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组比,心包经组NR1表达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Ca2+含量:(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含量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肺经组、心包经组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心包经穴可以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对脑梗死体积无明显改变。2.脑缺血可引起MCAO大鼠脑组织内NR1表达增强、胞内Ca2+含量显着增高;电针心包经穴可下调NR1表达以及降低Ca2+含量。

姚亚民[3](2020)在《NR2B型NMDA受体拮抗剂ifenprodil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心境障碍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高经济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罹患率逐年增长且调节单胺能系统的经典抗抑郁药效能不足、服药周期长。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调节脑内谷氨酸能系统的物质可发挥抗抑郁作用,不但起效快而且效果持久。大量研究提示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及其受体在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应激刺激和抑郁的情绪都与前额叶、边缘系统神经元萎缩、突触关联减少有关。兴奋性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广泛共存于与抑郁症病理机制相关脑区的核团之中。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外间隙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的过度激活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脑内谷氨酸水平升高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与抑郁症共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00年,氯胺酮强效且持久的抗抑郁作用的报道引发了以脑内谷氨酸能系统为作用靶点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探索研究。2018年,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氯胺酮可通过作用于外侧缰核(反奖赏脑区)上的NMDA受体,抑制外侧缰核神经元的异常簇状放电,从而解除外侧缰核对奖赏脑区的抑制,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这一研究发表在Nature期刊,代表了目前氯胺酮抗抑郁机制研究领域中的最高水平。但是,氯胺酮的强效抗抑郁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尽管如此,大量证据显示作用于谷氨酸能系统的化合物,例如NMDA受体拮抗剂与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R)激动剂具有抗抑郁作用。有研究认为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在阻滞NMDA受体的同时保留抗抑郁治疗作用而最小化其副作用。选择性NR2B型NMDA受体拮抗剂可在某些抑郁症模型动物中,例如慢性应激刺激小鼠模型及慢性社会挫败小鼠模型当中发挥抗抑郁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拮抗NR2B型NMDA受体所介导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探讨NR2B型NMDA受体拮抗剂ifenprodil的潜在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及结果】1评估ifenprodil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作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SD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与CUMS大鼠ifenprodil(3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进行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ifenprodil在以上所选取的时间点改善了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2检测海马谷氨酸水平及ifenprodil所引发的下游信号通路及突触可塑性相关分子的变化。(1)检测CUMS对大鼠海马谷氨酸水平的影响。微量分析结果显示CUMS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水平较正常动物明显升高。(2)免疫印迹分析海马NR2B下游m TOR信号通路、BDNF及e EF2的变化。结果显示ifenprodil可快速活化m TOR信号通路,促进BDNF及活性形式的e EF2的表达。3通过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明确ifenprodil对CUMS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1)免疫组化观察CUMS诱导的海马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CUMS激活小胶质细胞,表现为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缩短。海马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2)探讨ifenprodil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解作用。结果显示ifenprodil下调CUMS大鼠海马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Ifenprodil可能通过促进趋化因子CX3CL1表达起到上述作用。【结论】(1)NR2B拮抗剂Ifenprodil能快速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2)Ifenprodil快速活化海马m TOR信号通路,增加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3)Ifenprodil可能通过促进趋化因子CX3CL1表达从而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毕翻[4](2020)在《慢性氟中毒对仔代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时仔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递质特异性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NR2B)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变化,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的拮抗作用。方法:建立体外饮水型氟中毒仔鼠模型,共分为6组:(1)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含氟量<0.5mg/L);(2)低氟组(含氟量:10 mg/L);(3)高氟组(含氟量:100 mg/L);(4)拮抗组(MK-801:1.0 mg/kg);(5)低氟拮抗组(含氟量:10 mg/L、MK-801:1.0 mg/kg);(6)高氟拮抗组(含氟量:100 mg/L、MK-801:1.0 mg/kg)。仔鼠出生后,观察其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PND28天,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仔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及NOS合成酶试剂盒检测仔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仔鼠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各亚单位(NR1、NR2A、NR2B)及其磷酸化蛋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和高氟组PND1、PND7、PND14体重无显着变化(P>0.05);PND21,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仔鼠体质量有所下降(P<0.05);PND28,与低氟组和对照组比较,高氟组仔鼠体质量增长速度缓慢(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和低氟组的脑质量显着减轻(P<0.05);而各组脑脏器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睁眼时间有所延长(P<0.05);各组仔鼠张耳、牙齿萌出、长毛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低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完成悬崖回避时间有所延长(P<0.05);此外,高氟组完成平面翻正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P<0.05);各组完成听觉惊愕、触须定位的达标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和低氟组仔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低氟组比较,高氟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增加,第一次穿越平台时间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HE染色显示,高氟组CA1区胞质嗜碱性略增加,CA3区神经细胞排列略为紊乱,嗜碱性增加,部分细胞核固缩。加入MK-801处理后,拮抗组仔鼠神经元CA1区及CA3区神经元受损;低氟拮抗组和高氟拮抗组神经元形态学有所改善。尼氏染色显示,在CA1区,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和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其中,与低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尼氏体数量增加(P<0.05)。在CA3区,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和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有所增加(P<0.05)。氧化应激水平检测高氟组仔鼠血清NO含量增加(P<0.05);MK-801拮抗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NO含量有所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和低氟组血清NOS、i NOS活力增强;与低氟组比较,高氟组血清NOS、i NOS活力增加;加入MK-801拮抗处理后,高氟拮抗组仔鼠血清NOS、i NO活力下降(P<0.05);此外,与拮抗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血清i NOS活力显着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氟、低氟组仔鼠海马区NR2B的蛋白表达增强(P<0.05);拮抗处理后,高氟拮抗组仔鼠海马NR2B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低氟组仔鼠海马区p-NR2A蛋白表达增强(P<0.05);加入MK-801处理,各拮抗剂组与无拮抗剂组比较,p-NR2A蛋白表达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和低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海马区p-NR2B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海马区p-NR2B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过量氟可激活大脑自由基及NMDA受体活性,引起脑组织形态及功能出现损伤。

贾瑞华[5](2019)在《氢气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神经科的急危重症。目前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前提下,尽快终止癫痫发作。但是,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癫痫发作仍然难以被控制进而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癫痫发作的时间越长,其对患者的危害越重。目前观点认为,持续的癫痫样放电会引起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神经元死亡,从而造成很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尽快终止癫痫发作、如何保护神经元和其他神经细胞、以及如何改善发作后遗留的认知功能损害已经成为神经科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发现,在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氢气都可发挥保护性作用。例如脑缺血模型、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等。氢气具有很强的自由扩散能力,可穿透血脑屏障快速扩散到组织中,甚至可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且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氢气能够选择性地减少最具细胞毒性的活性氧自由基:·OH。另外,研究表明氢气还可发挥抗炎、调控离子通道受体等作用。例如,在治疗痛觉过敏时,氢气可以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亚单位NR2B的膜转运,进而调控NMDA受体功能,降低神经兴奋性。基于氢气的这些功能特性,我们推测氢气可能对RSE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对氢气在RSE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期望为解决神经科临床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目的:1、探讨氢气治疗对RSE大鼠癫痫发作的作用以及对NR2B亚基在海马细胞膜上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2、探讨氢气治疗对RSE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3、观察氢气治疗对RSE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1、建立大鼠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后,通过行为学评分(Racine Scores)观察氢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RS)治疗对模型大鼠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影响,通过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析观察HRS对脑电图的波幅和功率的影响。然后利用Western blot对NR2B及p-NR2B在膜上的表达进行研究,观察它们在治疗后的变化。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海马内细胞的死亡方式、其所在的区域以及炎症反应等的变化。3、通过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进入目标象限的频率等指标对各组大鼠在RSE后14天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行为学Racine评分和脑电图结果。行为学评分:与RSE+saline组的相比,RSE+HRS组的大鼠Racine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脑电图结果:与RSE+Saline组的大鼠相比,RSE+HRS组中大鼠的脑电图波幅及功率均降低。2、NR2B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Con组)相比,癫痫发作后RSE组的大鼠海马细胞膜上NR2B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均随时间逐渐升高;NR2B的表达水平在RSE+Saline组和RSE+HRS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RSE+HRS组的大鼠NR2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RSE+Saline组。3、细胞凋亡的变化。与Con组相比,RSE组在CA1区、CA3区和DG区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CA1区和DG区的凋亡细胞比例下降,CA3区没有明显变化。更进一步,对凋亡细胞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在CA1区,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比例降低,存活数量增加,而两组间发生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总数量均没有差异;在DG区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发生凋亡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4、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变化。(1)形态学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RSE组的大鼠海马内发生坏死性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和电镜结果进一步充分证实了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坏死性凋亡主要分布在CA1区和DG区;在CA1区内发生坏死性凋亡的细胞主要为神经元,而在DG区内发生坏死性凋亡的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2)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坏死性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在CA1区域明显降低,包括MLKL、p-MLKL以及RIP3等。(3)CA1区的染色结果提示,相比于Con+Saline组和Con+HRS组,在RSE+Saline组的CA1区神经元群体中,MLKL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而在RSE+HRS组,MLKL阳性的神经元相比RSE+Saline组有明显减少(4)DG区的染色结果提示,在DG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MLKL阳性的细胞所占比例在RSE+Saline组和RSE+HRS组中,均显着高于Con+Saline组以及Con+HRS组,而RSE+HRS组中MLKL阳性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又明显低于RSE+Saline组。5、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的变化。RSE+Saline组和RSE+HRS组的大鼠海马Iba1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均高于Con+HRS组和Con+Saline组的大鼠。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大鼠的Iba1阳性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6、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RSE+Saline组和RSE+HRS组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Con+HRS组和Con+Saline组的大鼠,而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则明显少于Con+HRS组和Con+Saline组的大鼠。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明显增加。结论:1、HRS治疗对RSE大鼠的行为学发作评分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减轻RSE大鼠发作时的脑电幅度和功率;HRS治疗降低了NR2B亚基的磷酸化水平。2、HRS对RSE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有改善作用,可减少RSE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尤其对阻止CA1区神经元的坏死性凋亡具有很好的作用效果;HRS对海马部位小胶质细胞活化也有明显的减轻作用。3、HRS治疗可以改善RSE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4、HRS既能减轻发作期RSE大鼠脑电发作,又能增加RSE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并改善RSE大鼠的认知功能。这提示临床上减轻脑电异常放电,可能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王梦影[6](2019)在《基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干细胞自噬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梗死后抑郁的调控机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通过Hcy分别与NMDA阻断剂MK-801和自噬抑制剂3MA联合干预,探讨体内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和自噬调控的神经再生在Hcy引起的梗死后抑郁中的调控作用;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通过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模型,来检测Hcy对NSCs活力的影响,通过Hcy与经典自噬通路PI3K-AKT-和ERK-依赖的mTOR信号通路激活剂的联合干预,探讨Hcy对OGD/R NSCs自噬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为防治与HHcy相关的梗死后抑郁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实验依据。方法120只体重为170-180 g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组、MCAO+同型半胱氨酸组(MCAO+HCY)组、MCAO+HCY+MK-801组、MCAO+MK-801组、MCAO+HCY+3MA组及MCAO+3MA组,其中SHAM、MCAO和MCAO+HCY组,每组分别24只,其他各组12只/组;各组大鼠均适应性喂养7 d,SHAM与MCAO组以4 mL/kg?d剂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CAO+HCY和MCAO+HCY+3MA组造模前,以4 mL/kg?d剂量尾静脉每天注射0.8 mg/mL Hcy干预28 d,MCAO+MK-801和MCAO+HCY+MK-801术前15 min腹腔注射MK-801(3 mg/kg),于术后14 d测定糖水偏好和矿场实验;高效液相法检测大鼠血浆中5-HT、DA和NE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脑海马的突触数量及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NR1、NR2A、NR2B、PSD-95、SNAP-25、VGLUT1及Complexin I/II蛋白表达;MCAO+3MA和MCAO+HCY+3MA组在术前5 d,每天尾静脉注射5 mM 3MA溶液(4 mL/kg),于造模后3 d和7 d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进行灌注,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SVZ区NSCs LC3表达情况。体外培养NSCs,LDH和MTT法分别测定细胞损伤和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NSCs中LC3、Beclin 1、p-mTOR、mTOR、p-PI3K、PI3K、p-AKT、AKT、p-ERK和ERK表达情况。结果与MCAO组比较,Hcy干预组:矿场实验结果显示,水平运动距离和站立次数减少;糖水偏好检测结果显示,糖水偏好指数降低;高效液相检测血浆中5-HT、DA和NE水平降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突触数量减少及突触后致密物面积和宽度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SNAP-25、PSD-95、VGLUT1和Complexin I/II表达均降低,NMDA受体蛋白NR1、NR2A和NR2B表达均升高。与MCAO+HCY组相比,MCAO+HCY+MK-801组水平运动距离和站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指数升高,血浆中5-HT、DA和NE水平升高;透射电镜下突触数量及突触后致密物面积和宽度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海马组织SNAP-25、PSD-95、VGLUT1和Complexin I/II表达均升高,NMDA受体蛋白NR1、NR2A和NR2B表达均降低。与MCAO+HCY组比较,MCAO+HCY+3MA组大鼠SVZ区Nestin与LC3双标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大鼠SVZ区NSCs LC3荧光点数减少,荧光点数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NSCs,建立细胞OGD/R模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ormal组比较,OGD/R模型组自噬标记蛋白LC3和Beclin 1表达增加,p-PI3K、p-AKT、p-ERK和p-mTOR蛋白表达降低;Hcy干预后自噬标记蛋白LC3和Beclin 1表达进一步增加,p-PI3K、p-AKT、p-ERK和p-mTOR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用不同浓度自噬抑制剂3MA与Hcy联合干预后,与OGD/R+HCY组相比,LDH与MTT结果显示适当抑制自噬可以增加NSCs的细胞活力和增殖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mTOR激活剂MHY1485、PI3K激活剂IGF-1、ERK激活剂TPA和Curcumin分别与Hcy联合干预NSCs,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OGD/R+HCY组相比,OGD/R+HCY+MHY1485组的p-mTOR蛋白表达升高,LC3和Beclin 1表达降低;OGD/R+HCY+TPA组和OGD/R+HCY+CUR组p-mTOR蛋白表达升高;OGD/R+HCY+IGF-1组p-AKT和p-mTOR蛋白表达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R组比较,OGD/R+MHY1485组的p-mTOR蛋白表达升高,LC3和Beclin 1表达降低;OGD/R+TPA组和OGD/R+CUR组p-mTOR蛋白表达升高;OGD/R+IGF-1组p-AKT和p-mTOR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发现Hcy干预能减少海马突触数量及突触蛋白的表达,进而引发抑郁行为,在给予NMDA受体抑制剂MK-801后,NR1、NR2A和NR2B表达降低,血浆中5-HT、DA和NE水平升高,抑郁症状缓解,突触数量及蛋白表达增加,故Hcy可能通过改变NMDA受体亚基表达来减少突触结构和功能,影响突触可塑性来加重抑郁症状。Hcy通过过度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SVZ区NSCs自噬,从而抑制NSCs增殖活力,在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后,Hcy引起的自噬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因此Hcy导致的梗死后抑郁症状可能与激活NSCs自噬从而影响神经再生有关。此外在体外NSCs OGD/R模型中,检测到Hcy上调NSCs中LC3和Beclin 1,下调p-PI3K、p-AKT、p-ERK和p-mTOR,细胞活力显着下降。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活力显着增加。给予PI3K激活剂IGF-1、ERK激活剂TPA和Curcumin后,mTOR通路下游磷酸化蛋白表达不同程度升高;给予mTOR激活剂MHY1485后,自噬蛋白LC3和Beclin 1表达量下降,p-mTOR表达量升高,提示Hcy可能通过PI3K-AKT和ERK-依赖的mTOR信号负性调节自噬。

覃丹雪[7](2019)在《水杨酸钠的耳毒性机制研究 ——Ca~(2+)/CaMKⅡ介导NMDAR对GABA_AR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背景:耳毒性研究仍然是耳科的难点和热点,迄今耳毒性机制尚未明确。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SS)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之一,其耳毒性损伤与剂量密切相关。因此,水杨酸钠是耳毒性研究的理想对象。传统、新近所得的结果以及我们的系列研究提示,水杨酸钠可能打破某些听觉神经元中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平衡状态,神经元兴奋性与受体磷酸化状态及受体的活性有关,因此提出假设:水杨酸钠可通过影响受体的磷酸化而介导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的损伤。目的:研究水杨酸钠对大鼠耳蜗SGN耳毒性的分子机制,通过观察水杨酸钠作用下,在SGN上NMDA受体(NMDAR)通过钙/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MKⅡ)磷酸化对GABAA受体(GABAAR)的调控作用,阐明这两个受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分子信号传导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水杨酸钠致SGN毒性损伤的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原代培养的SGN,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GN中GABAAR的β3亚单位(GABRβ3)的表达;将原代培养SGN在生理状态及水杨酸钠作用状态两种情况下,利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NMDAR活动时,GABRβ3亚单位mRNA、蛋白水平以及受体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1.免疫荧光检测SGN的胞体与突起的GABR β3的表达:SGN胞体和突触表达呈绿色荧光的βⅢ-tubulin;同时也表达红色荧光的GABRβ3;图像融合后,阳性细胞呈黄色荧光;2.0.5 mM水杨酸钠、5 mM水杨酸钠作用下,FQ-PCR检测显示GABRβ3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升高17.3%、43.4%,Western blot检测表明SGN细胞表面膜蛋白降低,分别减少17.2%、26.5%,而总蛋白无明显改变,且水杨酸钠作用呈浓度依赖性;3.分别在生理状态及水杨酸钠作用状态下,NMDAR激动剂(NMDA)作用激活NMDAR,分别较空白对照组升高47.1%、79.1%,水杨酸钠作用下使GABR β3的mRNA表达升高更明显;而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别降低24.9%、22.0%;加入NMDAR抑制剂(APV)抑制NMDAR活动后可逆转水杨酸钠对GABAAR的作用。结果表明NMDAR可介导GABAAR的内化作用而抑制GABAAR的功能,且水杨酸钠对GABAAR功能的抑制也可通过NMDAR而发挥作用,两者对GABAAR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4.水杨酸钠作和/或NMDA作用后,GABAAR上CaMKⅡ依赖的Ser383位点磷酸化水平增强,提示水杨酸钠可通过NMDAR影响GABAAR受体磷酸化介导GABAAR功能的抑制;5.加入Ca2+的螯合剂BAPTA或CaMK Ⅱ抑制剂KN93,水杨酸钠和NMDA对GAB AAR的作用被阻断,表明Ca2+、CaMK Ⅱ在GABAAR内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SGN中NMDAR可调控GABAAR的功能,该调控作用依赖于Ca2+/CaMKⅡ信号转导;且NMDAR对GABAAR功能的抑制作用介导水杨酸钠致SGN毒性损伤过程。

张丹参,苏晓梅[8](2019)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记忆网络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属于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其与突触的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如以胆碱受体、腺苷A1受体等为代表的诸多受体及递质,以谷氨酸(glutamate,Glu)为代表的氨基酸能神经通路,以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等为代表的脑内神经电活动,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为代表的基因蛋白遗传信息改变,甚至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Glu的神经毒性等,都与NMDA受体相关,通过NMDA受体功能的改变调控学习记忆功能,进而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如果把学习记忆的信息传递系统看做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那么NMDA受体就是学习记忆相关神经网络中一个相对中心的关键位点。因此,以探讨NMDA受体在学习记忆错综复杂网络中的关联为切入点,以微观深入研究为基础、以宏观视野分析为引领,全方位评价NMDA受体在学习记忆网络中的作用,或许可以引领未来脑功能及相关疾病系统的研究。

娄志义[9](2018)在《L—苏糖酸镁对铅致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重金属对食品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问题,而铅污染显得更为严重。人体铅中毒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食品中的铅,铅能够严重危害人的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生长发育,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是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铅暴露能损伤儿童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这已经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使用L-苏糖酸镁(magnesium-L-threonate,MgT)提高脑中的镁的含量,能增强记忆功能以及突触可塑性,那么提高脑中的镁对铅暴露导致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损伤是否有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在大鼠的发育期,铅暴露对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果蝇 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的表达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表达都有影响,并且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具有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活性的Ezh2,通过促进组蛋白的甲基化能够调节很多基因的表达,那么铅是否会通过调节Ezh2的表达进而调节NMDA受体亚单位基因的表达,MgT对铅暴露引起的NMDA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均未见报道。目的1.探究食品源性的MgT对铅暴露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2.探究铅暴露对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调节机理及MgT的作用方法1.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MgT对铅至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的影响。2.Golgi-cox染色实验用于树突棘密度及分支数量的形态学分析。3.用Western Blot检测成年大鼠海马中突触相关蛋白,检测PC12细胞、发育期大鼠海马细胞及成年大鼠海马细胞中Ezh2,H3K27me3和H3等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发育期和成年大鼠海马、原代海马神经元和PC12细胞NMDA受体亚单位、AMPA(al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α-氨基-3-轻基-5-甲 基异恶唑-4-丙酸)受体亚单位以(PSD-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突触后密度蛋白-95)的mRNA表达。结果1.在水迷宫实验中,铅暴露显着的损伤了大鼠的记忆功能,而MgT能修复铅暴露大鼠的记忆功能的损伤。2.MgT提高了铅暴露大鼠海马的树突棘密度及树突分支的数量。3.MgT提高了 GluRl和NR2A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及铅暴露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而NR2B和PSD-95仅在正常对照组中有提高。4.镁能修复铅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同时提高了铅损伤的NR2A、NR2B、GluRl、GluR2以及PSD-95等基因mRNA表达量。5.铅降低了 PC12细胞和14天大鼠海马中Ezh2,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 NR1 mRNA表达。6.铅提高了 60天成年大鼠海马中Ezh2,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 NR1 mRNA表达;7.MgT提高了正常对照组和铅鼠海马中NR1的表达以及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1.MgT对铅暴露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这种作用与MgT能够增加铅损伤的大鼠海马组织树突棘密度及分支数量有关,而树突棘密度的增加又与MgT促进突触相关蛋白GluR1和NR2A的表达有关。2.镁能够增加铅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PC12细胞突起生长,而树突棘密度的增加又与MgT促进突触相关蛋白NR2A、NR2B、GluR1、GluR2以及PSD-95的表达有关。3.铅可能通过Ezh2介导的H3K27三甲基化调节NR1的转录,MgT能够修复铅对NR1的表达的损伤作用,但是这种修复作用并非通过H3K27三甲基化的调节实现的。

刘佩强,覃丹雪,陈慧英,黄喜,叶文华,苏纪平[10](2018)在《NMDA受体磷酸化调控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突触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因而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备受关注。受体磷酸化是调节NMDA受体的转运和通道特性的重要机制。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蛋白激酶可影响其磷酸化,调节NMDA受体活动的位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酪氨酸磷酸化,NMDA受体磷酸化参与了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表达与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表达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脑组织NR1/NR2A/NR2B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MCAO大鼠模型制备
        1.3 干预方案
    2.材料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器材
    3.指标检测
        3.1 行为学评分
        3.2 脑梗死体积测定
        3.3 NR1/NR2A/NR2B蛋白含量测定
    4.技术路线图
    5.统计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行为学评分结果
    2.脑梗死体积结果
    3.免疫蛋白印迹结果
        3.1 各组大鼠的NR1 蛋白表达
        3.2 各组大鼠的NR2A蛋白表达
        3.3 各组大鼠的NR2B蛋白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中医对心脑相关的认识
        1.1 心与脑的联系
        1.2 心包经与脑的联系
        1.3 心包经对脑病的治疗
    2.脑缺血后NR1、NR2A、NR2B表达与时间的相关性
    3.电针心包经穴促进MCAO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4.电针心包经穴可以缩小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
    5.电针心包经穴调节NR1、NR2A、NR2B表达
        5.1 电针心包经穴降低NR1 的蛋白表达
        5.2 电针心包经穴可分时段调节NR2A、NR2B的蛋白表达
        5.3 电针心包经穴调节NR1、NR2A、NR2B表达水平的动态平衡
    6.问题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A、实验观察表
附件B、实验相关图片
附件C、综述 NMDA受体亚基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NR1/Ca2+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2 实验动物
        2.1 动物来源
        2.2 动物分组
        2.3 动物造模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穴位选取
        3.3 处理方法
    4 动物取材
    5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5.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5.2 大鼠行为学评分
        5.3 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
        5.4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R1的表达
        5.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含量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完成实验大鼠情况分析
    2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3 处理前后各组大鼠BWT评分比较
    4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检测
    5 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R1的表达
    6 各组大鼠细胞内Ca~(2+)含量
第三部分 讨论
    1 电针心包经是治疗IS的有效方法
        1.1 心包经与心、脑联系密切
        1.2 电针心包经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3 电针对脑梗死体积无明显改变的原因分析
    2 电针心包经穴可下调MCAO大鼠脑组织NR1/Ca~(2+)表达
        2.1 电针心包经穴能下调NR1的表达
        2.2 电针心包经穴能降低细胞内Ca~(2+)的含量
    3 电针心包经穴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调控NR1/Ca~(2+)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观察表
附录B 实验相关图片
附录C 综述 电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中NMDA受体调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NR2B型NMDA受体拮抗剂ifenprodil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引言
    1.1 现有的抑郁症病因假说
        1.1.1 脑环路假说
        1.1.2 神经递质假说
        1.1.3 神经营养因子假说
        1.1.4 神经内分泌和神经炎症机制假说
        1.1.5 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假说
        1.1.6 谷氨酸假说
        1.1.7 神经可塑性假说
    1.2 现有的抗抑郁药物及治疗手段
    1.3 海马与抑郁症发病及治疗的关系
        1.3.1 抑郁症导致海马萎缩
        1.3.2 抑郁症与海马突触可塑性
    1.4 谷氨酸循环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1.4.1 血液及脑脊液中的谷氨酸水平变化
        1.4.2 脑影像学变化
        1.4.3 谷氨酸释放增多、清除障碍与抑郁症
    1.5 谷氨酸受体与抗抑郁作用
        1.5.1 AMPA受体调节与抗抑郁作用
        1.5.2 NMDA受体调节与抗抑郁作用
        1.5.3 突触外NMDA受体的相关研究
    1.6 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概述
        1.6.1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特点
        1.6.2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机制
        1.6.3 氯胺酮治疗TRD的安全性研究及常见问题
    1.7 抑郁症模型动物概述
    1.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材料
        2.1.1 主要仪器(见附录1)
        2.1.2 化学试剂及耗材(见附录2)
        2.1.3 抗体(见附录3)
    2.2 动物分组及实验流程
    2.3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模步骤
    2.4 常用抑郁症模型动物简述(见附录4)
    2.5 谷氨酸微量分析实验步骤(见附录5)
    2.6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2.6.1 灌注固定
        2.6.2 取脑
        2.6.3 组织切片染色
    2.7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2.8 促炎性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
    3.1 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评估
    3.2 CUMS大鼠海马谷氨酸水平升高
    3.3 Ifenprodil 对正常大鼠行为表现无影响作用
    3.4 Ifenprodil快速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
    3.5 Ifenprodil活化m TOR通路,促进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
    3.6 CUMS 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ifenprodil 对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无作用
    3.7 Ifenprodil 下调 CUMS 引发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
4.讨论
    4.1 Ifenprodil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
    4.2 慢性应激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水平的影响
    4.3 Ifenprodil药物治疗能够迅速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
    4.4 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
    4.5 促炎性细胞因子、小胶质细胞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4.6 本文的创新
    4.7 总结与不足
展望
附录1 主要仪器
附录2 化学试剂及耗材
附录3 抗体
附录4 常用抑郁症模型动物简述
附录5 谷氨酸微量分析
附录6 溶液配制
附录7 TNF-α、IL-1β、IL-6 ELISA试剂盒说明书摘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4)慢性氟中毒对仔代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NMDA受体功能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氢气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HRS对 RSE大鼠癫痫发作的作用及机制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HRS对 RSE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HRS对 RSE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作用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干细胞自噬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梗死后抑郁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Hcy通过调控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加重梗死后抑郁症状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Hcy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抑郁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1.2.2 Hcy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突触数量及突触后致密物的影响
        1.2.3 Hcy对体外N2a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2.4 Hcy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
        1.2.5 Hcy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对NMDA受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2.6 Hcy与 NMDA阻断剂联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MDA受体蛋白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2.7 Hcy与 NMDA阻断剂联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突触的影响
        1.2.8 Hcy与 NMDA阻断剂联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抑郁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1.3 讨论
        1.3.1 Hcy与梗死后抑郁的关系
        1.3.2 Hcy对突触可塑性的调控作用
        1.3.3 Hcy可能通过NMDA受体亚基调控突触可塑性
        1.3.4 NMDA受体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关系
    1.4 小结
二、Hcy对缺氧缺糖条件下NSCs自噬的调控机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Hcy对 OGD/R NSCs活力的影响
        2.2.2 Hcy对 OGD/R NSCs自噬标记蛋白LC3和Beclin1 表达和自噬小体的影响
        2.2.3 Hcy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VZ区 NSCs LC3 表达的影响
        2.2.4 Hcy通过mTOR诱导OGD/R NSCs自噬
        2.2.5 Hcy对 OGD/R NSCs ERK-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2.2.6 Hcy对 OGD/R NSCs 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程度自噬对NSCs活力的影响
        2.3.2 Hcy对 NSCs自噬水平的影响
        2.3.3 Hcy通过PI3K-AKT-和ERK-依赖的mTOR通路调控OGD/R NSCs自噬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梗死后抑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水杨酸钠的耳毒性机制研究 ——Ca~(2+)/CaMKⅡ介导NMDAR对GABA_AR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NMDAR、GABA_AR磷酸化相关的结构特点
    2 Ca~(2+)/CaMK Ⅱ介导NMDAR和GABA_AR的相互作用
    3 Ca~(2+)/CaMK Ⅱ介导GABA_AR-NMDAR的相互作用与耳鸣关系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记忆网络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NMDA受体
    1.1 NMDAR家族
    1.2 NMDAR的亚基
    1.3 NMDAR的结构
2 NMDAR的作用位点及调节因素
    2.1 Glu作用位点
    2.2 Gly作用位点
    2.3 Mg2+作用位点
    2.4 Zn2+作用位点
    2.5 多胺作用位点
    2.6 NMDAR的调节因素
        2.6.1 pH值调节因素
        2.6.2 氧化还原调节因素
        2.6.3 突触后致密物调节因素
3 NMDAR与学习记忆
    3.1 记忆网络中与NMDAR相关的受体
        3.1.1 记忆网络中NMDAR与胆碱受体的相关性
        3.1.2 记忆网络中NMDAR与腺苷A1受体的相关性
    3.2 记忆网络中NMDAR与LTP的相关性
    3.3 记忆网络中NMDAR与BDNF的相关性
4 NMDAR与神经毒性作用的相关性
5 NMDAR与相关疾病
6 结语

(9)L—苏糖酸镁对铅致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品中的镁及其对动物的生理功能
        1.1.1 食品中的镁及吸收
        1.1.2 镁的临床学研究
        1.1.3 镁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多种酶系统的活化剂
        1.1.4 镁对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1.1.5 镁对动物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1.1.6 镁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
    1.2 食品安全与铅污染
        1.2.1 食品安全与环境中的铅
        1.2.2 食品中铅的来源
        1.2.3 铅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危害
    1.3 铅的神经毒理作用及其机制
        1.3.1 儿童血铅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1.3.2 铅暴露对动物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1.3.3 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
        1.3.4 铅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1.3.5 铅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1.3.6 铅中毒治疗的研究
    1.4 海马的结构、功能与学习记忆
        1.4.1 海马的结构
        1.4.2 海马的纤维联系
        1.4.3 海马与学习记忆
        1.4.4 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
    1.5 树突棘与学习和记忆
        1.5.1 树突棘的结构及可塑性
        1.5.2 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
    1.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大鼠慢性铅中毒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2.1.2 实验动物
        2.1.3 血液铅含量测定
        2.1.4 海马组织铅含量测定
        2.1.5 Y迷宫实验
    2.2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铅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2.3.2 血铅浓度
        2.3.3 海马铅浓度
        2.3.4 铅暴露对大鼠空间识别记忆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MgT对Pb暴露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3.1 材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药品
        3.1.3 Morris水迷宫实验
        3.1.4 海马组织铅含量测定
        3.1.5 组织收集
        3.1.6 Golgi-cox实验
        3.1.7 Western blot实验
        3.1.8 荧光定量PCR反应
    3.2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MgT修复了铅暴露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
        3.3.2 海马铅的浓度
        3.3.3 MgT增加了铅暴露大鼠海马DG区树突棘密度
        3.3.4 MgT增加了铅暴露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
        3.3.5 MgT增加了铅暴露大鼠海马树突分支的数量
        3.3.6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3.3.7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AMPA受体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3.3.8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
        3.3.9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R2A和GluR1 mRNA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MgT修复Pb损伤学习记忆的可能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1.2 PC12细胞培养及处理
        4.1.3 海马神经元培养及处理
        4.1.4 荧光定量PCR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MgT和Mg对铅暴露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4.2.2 MgT对铅暴露PC12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3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
        4.2.4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NMDAR表达的影响
        4.2.5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AMPAR表达的影响
        4.2.6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PSD95表达的影响
        4.2.7 Mg~(2+)对海马神经元EZH2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MgT和铅对NR1作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5.1.2 实验细胞及培养
        5.1.3 实验动物及处理
        5.1.4 组织收集
        5.1.5 大鼠脑组织中铅含量测定(同第二章)
        5.1.6 荧光定量PCR
        5.1.7 RT-PCR检测
        5.1.8 Western blot
        5.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铅对PC12细胞中NR1的转录调节
        5.2.2 铅对发育期大鼠海马中NR1的转录调节
        5.2.3 铅对成年大鼠海马NR1的转录调节
        5.2.4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R1表达的修复作用
        5.2.5 海马中铅浓度
    5.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NMDA受体磷酸化调控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MDA受体及磷酸化调控
    1.1 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
    1.2 酪氨酸磷酸化
2 NMDA受体磷酸化调控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2.1 精神分裂症
    2.2 阿尔茨海默病 (AD)
    2.3 创伤性脑损伤 (TBI)
    2.4 神经病理性疼痛
3 展望

四、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其表达与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脑组织NR1/NR2A/NR2B表达的影响[D]. 刘蕾.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NR1/Ca2+信号通路的影响[D]. 蒋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 [3]NR2B型NMDA受体拮抗剂ifenprodil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D]. 姚亚民.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慢性氟中毒对仔代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D]. 毕翻.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5]氢气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贾瑞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6]基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干细胞自噬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梗死后抑郁的调控机制[D]. 王梦影.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水杨酸钠的耳毒性机制研究 ——Ca~(2+)/CaMKⅡ介导NMDAR对GABA_AR的调节作用[D]. 覃丹雪.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8]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记忆网络中的作用[J]. 张丹参,苏晓梅. 神经药理学报, 2019(01)
  • [9]L—苏糖酸镁对铅致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D]. 娄志义.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10]NMDA受体磷酸化调控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刘佩强,覃丹雪,陈慧英,黄喜,叶文华,苏纪平. 山东医药, 2018(26)

标签:;  ;  ;  ;  ;  

NMDA受体亚基NR2B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表达和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