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新闻 - 海外版

每周新闻 - 海外版

一、每周要闻——海外版(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青[1](2021)在《党报对外传播的探索、改革与创新——以《人民日报》(海外版)36年发展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日报》(海外版)自1985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36个年头。从党报初创到对"海味"党报外宣思路的探索,从内容和版面的全面改革到迎来海内外发行量的快速增长,从内容版面的进一步优化到大力发展新媒体,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传播矩阵。36年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之路对各级党媒如何顺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冀[2](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王越[3](2020)在《“中国高铁”的国际报道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文中认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十年风雨,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功“出海”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中国高铁作为交通发展的重器,更是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主流的外宣媒体,研究其国际报道也能为其他媒体提供启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0年到2019年以“中国高铁”为主体的报道,通过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方法,从报道数量、体裁、来源、主题、标题以及词频等方面入手,梳理了中国高铁国际报道的特点、策略以及变迁过程,并结合相关传播学理论对报道进行分析,探寻影响国际报道生产的因素,最终揭示《人民日报》(海外版)向国际报道中国高铁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于中国高铁的报道经历了最大程度的呈现事实到引导舆论重塑信心,到提供并宣传中国方案再到展现国家形象为主这一系列的过程。除此之外,其具体策略表现为利用中国高铁发展的重要节点设置报道议题、消息通讯并重、将中国高铁的报道置于要闻版、用积极正向的话语修辞来组织内容、强化主题。同时,中国高铁的国际报道策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智造”崛起、讲好“中国故事”等三方面的要求下,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科技类议题占比过重、信源单一、民众视角有限、以及缺少与其他高铁国家的横向对比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其他外宣期刊报道中国高铁时提供可行方向。

姬越[4](2019)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研究(2008年—2018年)》文中研究说明中美关系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自1979年中美两国签署《建交公报》,两国在建交的四十年里互动合作和相互依赖日益增强。在后冷战时代,中国和美国作为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家合作典范备受世界瞩目,当然两国发展合作的道路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两国双边关系的议程和发展轨迹中展露无遗。经过21世纪初期的迅速发展,中美关系又呈现出更多的新特征。随着中美之间均势的转移,西方媒体大肆报道关于中国的不实信息,一时间造成对中国发展不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对于中国而言更需要一个“和善”的外部国际舆论环境。所以,本文试图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跟随《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主流对外传播媒体的报道视野,对民主党奥巴马政府两届任期和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初期的中美关系报道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次研究共涉及《人民日报海外版》1111篇中美关系报道,研究时间从200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横跨11年,旨在为中国媒体提供些许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上的思考和现实决策上的建议,在未来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增强我国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便于海内外受众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更好地了解中国真实的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后几年两国关系的走势。

王思晴[5](2019)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两级分化发展严重。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愈演愈烈,世界各国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国际形势发生变革与调整,世界各国协同发展的意愿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世界各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与加强。新时期为回应世界性发展难题与时代发展要求,作为两千多年来中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文化、宗教、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符号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特质与内涵,作为一种解决式的政策方案被重新发展与定义。2013年9月、10月,中国政府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合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领导人在继承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之上所勾勒的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是一项兼顾国内外长期发展的包容性战略平台。“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与贯彻落实并非坦途,有西方大国以歪曲的意识形态对其百般诋毁的掣肘;也有文化迥异的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差异所产生的负面传播效果,这些都成为战略实施的障碍。习近平曾多次在重大外交场合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要想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利用共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这些集体印象建立社会共识、夯实民意基础才是题中之意。国家战略的实现,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和国际认同是关键。新闻作为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在发挥框架效应对受众产生影响方面作用重大。新闻框架通过报道什么与不报道什么来影响新闻信息生产,进而对受众认知产生影响。因此,媒体如何运用好新闻框架对“一带一路”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使得沿线受众接受和认同“一带一路”,做好人心上的保障,这是本研究探索的最终目的。据此,为提升我国党报外宣媒体“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效率,更好的把握新闻报道传播规律,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落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传播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采取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法三者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新闻框架为理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018年“一带一路”对外报道样本644份,以坦卡特的“框架清单”分析取向为研究路径对这644份报道进行量化的框架分析,归纳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框架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带一路”报道的国际传播策略,并对对外报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本文分为绪论、6个章节以及结论,共8个部分:第1章,绪论。在研究背景与价值,以及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指明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寻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2章,“一带一路”与新闻框架概述。通过梳理“一带一路”的概念、政策演进过程、“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意义,明确“一带一路”的基本思路。而新闻框架则是先从框架理论的溯源开始,再对新闻框架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阐述新闻框架分析的路径,并明确本研究所采取的分析路径。第3章,《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首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概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出新闻框架在“一带一路”对外报道中的重要性。第4章,研究设计与样本分析。这一部分是对研究流程做详细的介绍,包括样本的选择、样本选择的原因、样本提取方法的解释、以及具体研究类目的建构和研究原因。根据研究设计,从报道数量、版面位置、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新闻标题、词汇分析等七个类目对2013年-201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进行框架分析。第5章,《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优势。根据第4章中的样本分析数据归纳出优势主要包括,通过报道数量和版面位置的议程优先设置彰显主题重要性、多以通讯体裁讲述“区域建设成果展示与经贸合作”故事、新闻标题短小精悍直接揭示新闻主题、话语修辞积极正面,紧扣主题。第6章,《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根据数据总结出不足之处在于:信源多样化不足导致民众话语弱化、深度报道偏少导致信息深度不足、主题多元化不足导致舆论厚度不足、文化类报道偏少导致文化传播弱化。并从国际环境层面、国家层面和新闻机构层面去分析不足的原因。第7章,优化《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路径和发展趋势。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报道存在的问题探索对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注重消息来源和报道主题的平衡性和多样性,加强深度报道的运用,以民众的接近性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加强传播丝绸之路的文化与历史。并把握“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发展趋势:注重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共同合作、运用VR和可视化等新传播手段、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体系。结论,将前面几个部分贯穿、归纳,研究得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马宁[6](2018)在《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及优化》文中指出“一带一路”议题作为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合作和经济贸易输出的宏大战略,不仅在经济金融领域和文化教育领域掀起了研究的狂潮,在传播学领域中,对这一倡议的研究也在逐渐的兴起。党报作为我国新闻媒体界的“排头兵”,在传播重大议题上担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党报的议程设置将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能够体现出国家对此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能反映出新形势下党报在报道国家重大议题进行议程设置时所体现出的问题。针对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的发展建设进程和当前新的传播环境下媒介形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选取党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举办前后共一个月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定量研究,加之对受众采取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特点,找出党报在对该议题进行报道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巩固党报对国家重大议题进行议程设置进行报道时的能力和地位。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绪论部分,在广泛的梳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所涉及到的概念等进行阐述和界定。(2)第一章,通过选取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前后共一个月内的报道为样本,进行类目构建做内容分析,分别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研究所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说明。(3)第二章,通过对三份党报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特点。由于三份党报,即《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福建日报》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三份党报各自进行特点分析,再综合以上各自的特点,探讨党报在报道此议题上存在的特点。共总结了四条特点:报道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关注地方发展;党性较强,重视上情下达;坚持原创,报道形式以文字为主;重视观点传播,议程设置主动性强。(4)第三章,通过研究受众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的认知情况,结合对党报尽心的内容分析,探讨党报在报道该议题时出现的三个问题:政治口吻过于浓厚,缺少民话实话;主题视角集中,阻碍受众全面认知;报道倾向单一,容易忽视客观困难。(5)第四章,针对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问题,从新闻话题、新闻体裁、报道主题、对外媒体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的建议和策略。通过研究,为党报能够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增强议程设置的能力,引领舆论的导向,对内加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增强观众的关注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出建议和策略。

许丽华[7](2018)在《从隔绝到交流: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研究 ——以1981年-2010年《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为例》文中指出本研究把台湾报纸的大陆新闻报道置于两岸交流的背景下观察,发现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对隔绝期(1949年-1987年),第二个阶段是解冻交流期(1988年-1992年),第三个阶段是起伏成长期(1993年-2005年),第四个阶段是稳定发展期(2006年-2016年)。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发展演变的过程正是两岸关系从敌对隔绝到相互交流的缩影,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和两岸交流已经形成了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良性互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稳定下来而且不可逆转。本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从宏观上勾勒出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变迁的趋势,运用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揭示大陆新闻报道的具体呈现方式。从叙事分析中,本研究发现叙事框架以隐含的叙事者的身份,影响着四家报纸大陆新闻报道的具体呈现方式。《中央日报》的叙事框架是维护一个中国,对共产党的敌意渐弱。《中国时报》的叙事框架是维护一个中国,对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宏观性的期望。《联合报》的叙事框架是维护一个中国,反对共产党但是不反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自由时报》的叙事框架是主张“一中一台”,抗拒两岸交流,对大陆不友善,九十年代初刻画大陆的贫穷落后和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大陆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高后突出大陆对台湾对威胁。从变迁的总趋势上看,自从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之后,大陆新闻朝着内容更丰富、报道更客观的方向发展。虽然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阶段、不同报纸呈现的特点各异,中间也有起伏波折;但是随着两岸交流层次的丰富和交流程度的加深,两岸共同的意义空间不断加大,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成为台湾新闻市场上重要的新闻产品已成定局。不论报纸的立场和定位如何,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提供经得住受众检验的产品,即必须按照事实本身来报道新闻。

郑慧曦[8](2017)在《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泰南洛坤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泰国华文教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华文媒体发展华文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对于华文教育以及华文媒体的专项研究较多,而对两者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两者的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华文媒体的定义,将华文媒体划分为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三种类型,把华文教育者、华文学习者以及华文学习内容都纳入研究调查的范围内,到泰南洛坤府对当地华人进行采访调查,以期对泰国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通过研究当前泰国社会运用华文媒体发展泰国华文教育的途径,分析其发展前景,然后据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当前对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之间联系的一些研究,以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在泰国南部洛坤府收集到的一些华文媒体资料进行了梳理,对与华文教育相关的华文媒体进行了重点介绍,并介绍了两者在泰国的发展现况。第三章整理了在泰国南部洛坤府采访调查的具体数据资料,分析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第四章是利用华文媒体发展泰国华文教育的建议。最后,第五章为总结全文。

李丽[9](2016)在《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补充材料选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刊阅读课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年级外国留学生开设的课程,达到相应水平的留学生也是报刊阅读课的教学对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留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了解中国报刊文章的概貌,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教学材料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报刊阅读课的教学材料是报纸和刊物上的文章,报刊文章更新速度快、周期短,而教材出版需要时间,因而时效性问题备受争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应采取固定教材和补充材料相结合的办法。但是,关于补充材料的研究少之又少,对教师如何选取补充材料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在-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尝试解决报刊阅读课补充材料的选取问题,本文运用比较研究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三套固定教材,总结出它们有如下优点:编写体例合理、专题集中、话题覆盖全面、体裁分布合理、生词注释合理、练习题题量适中,但也存在材料偏旧、材料难度偏大、在量的安排上相差较大、主课文集中分布的话题不统一、内容设计上不符合认知规律等问题。教学材料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的,所以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调查了已经上过报刊阅读课的外国留学生对课堂教学材料的反馈,以及没有上过报刊阅读课的外国学生对于报刊课的认识和期待。发现外国学生最关注教学材料的趣味性,更倾向于阅读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类的新闻,阅读中生词是最大的阻碍,希望通过报刊阅读课的学习,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词汇量的增长和对中国国情了解的加深。在固定教材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补充材料的选取原则:要坚持趣味性、难度适中、实用性、循序渐进等原则。然后,确定了四家主流报纸的固定版面为补充材料的来源,以话题为线索,从篇幅和超纲率两个方面分析了报纸文章的具体内容是否适合作为补充材料,适合作为什么等级的补充材料,最后提供了如何选取补充材料的流程图。通过提取流程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需要的补充材料。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报刊阅读课的教师选取补充材料提供指导,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史哲[10](2016)在《国际传播的“海味”与“中国味”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文中认为新时期国际传播格局下,“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中国发展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国际传播的群体中有一部分群体是带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即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与在华外国人等。这个群体既接受当地国文化,受其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同时内心也深植本裔民族文化价值观。那么如何满足这部分受众,打通国际传播通道就成了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面对海外受众,尤其是面对民问舆论场的海外受众是我国官方媒体的难题。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而创立的中央媒体,承担了这个时代责任。本文主要研究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下,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何找准定位,发挥“海味”与“中国味”的特色,满足受众需求,完成这部分国际传播的任务。在媒体融合的推动下,其又是如何将这种特色发挥到媒体融合中的。另外,在当前媒体环境西强东弱的情况下,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在争取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及时跟进关注外媒,并及时有力回应质疑。最后将梳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展之道,其中涉及构建两种味道的国际传播学和舆论学的理论支撑、媒体集群的发展布局和海外版的整体发展策略。论文在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主报“海味”和“中国味”的统计分析较为具体,原因在于主报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展的核心支柱。虽然目前报纸的“新闻纸”属性已经逐渐退出竞争的舞台,但其“内容为王”的优势特色在如今混乱的信息场中显得更加珍贵。因此,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找到符合局势和自身定位的特色后,其内容影响力无论在国内媒体圈、受众群还是国外关注者中,都越发强劲,有着新时代任何自媒体和独立的新媒体都无法阻挡的生命力。在此环境下,本文结合现实与自身在海外版记者部实习经历,分析在国际传播中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海味”和“中国味”,望能为情系国际传播的媒体单位提供借鉴价值。

二、每周要闻——海外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每周要闻——海外版(论文提纲范文)

(1)党报对外传播的探索、改革与创新——以《人民日报》(海外版)36年发展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刊与探索期
    1.“海味”党报的创办
    2.对外传播思路的摸索
二、改革与成长期
    1.全面改版,“海味”更浓
        (1)调整内容设置
        (2)改进版面设计
    2.借船出海,拓展传播空间
三、创新与发展期
    1.优化内容版面,坚持特色发展
    2.推进融合创新,打造传播矩阵

(2)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述评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预期创新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3.1 认知功能
        3.1.1 形式认知
        3.1.2 内容认知
        3.1.3 载体认知
    3.2 导向功能
        3.2.1 政治导向
        3.2.2 思想导向
        3.2.3 行为导向
    3.3 互动功能
        3.3.1 实时互动
        3.3.2 平等互动
        3.3.3 多元互动
    3.4 服务功能
        3.4.1 咨询服务
        3.4.2 查询服务
        3.4.3 推送服务
    3.5 开发功能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3.6 凝聚功能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6.1.1 强化政治素养
        6.1.2 加强业务学习
        6.1.3 实施名师计划
        6.1.4 发挥全员作用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6.3.1 创新推送类型
        6.3.2 重视标题制作
        6.3.3 创新话语体系
        6.3.4 打造精品栏目
        6.3.5 把握推送时机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6.4.1 强化领导机制
        6.4.2 规范管理机制
        6.4.3 优化评估机制
        6.4.4 健全协调机制
结论
附录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中国高铁”的国际报道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与不足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样本采集
        三、类目建构说明
第一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高铁”国际报道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铁”国际报道特点
        一、报道数量:时代特征明显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二、消息来源:官方化和精英化
        三、报道体裁:消息通讯为主
        四、报道版面:集中在要闻版面
        五、报道标题:符合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
        六、报道主题:注重展现成果
        七、高频词分析:坚持以正向为主
    第二节 “中国高铁”国际报道策略
        一、利用发展的重要节点设置报道议题
        二、通过版面的安排强化事件显着性
        三、消息通讯并重讲述“中国高铁”
        四、运用积极正面的话语修辞完成意义生产
    第三节 “中国高铁”国际报道阶段性变迁
        一、2010-2011:追求最大程度的事实呈现
        二、2011-2012:引导舆论提振信心
        三、2013-2016:为合作共赢提供中国方案
        四、2017-2019:以展现国家形象为主
第二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高铁”国际报道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语境
        一、延展倡议内涵
        二、促进政策倡议具象化
    第二节 “中国智造”的出海愿景
        一、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二、寻求海外项目合作
    第三节 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诉求
        一、新时代宣传工作的要求
        二、提升国际话语权
第三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高铁”国际报道不足与优化路径
    第一节 “中国高铁”国际报道存在的不足
        一、宣传色彩浓重客观性失衡
        二、缺乏横向对比影响立体呈现
        三、叙述视角单一民众视角弱化
        四、议题分布不均软性议题极少
    第二节 “中国高铁”国际报道的优化路径
        一、采集多维信源增强贴近性与参与感
        二、多元设置议题找到共有“连接点”
        三、提升版面定位改进报道风格
        四、研判受众需求加强互动与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铁报道样本明细
致谢

(4)《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研究(200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写作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写作思路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综述
一、《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内容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2.类目建构
    (二)《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内容分析
        1.报道数量分析
        2.报道来源分析
        3.报道体裁分析
        4.版面布局分析
        5.报道议题分析
        6.报道态度分析
二、《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的特点分析
    (一)政治议题凸显,主次议题合理报道
    (二)“热点”议程主动设置,掌握新闻报道主动性
    (三)“海味”党媒打造别具一格的报道风格
    (四)版面布局彰显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五)专家学者担当“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导向
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层面:中美两国国情与对外政策差异
        1.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对华:“接触与遏制”
        2.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对华:“合作与制约、平衡”
        3.特朗普政府初期对华:“盲目遏制与失约”
        4.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和平崛起”
    (二)微观层面:中西方新闻媒体运行机制的差异
        1.西方媒体新闻自由的背后规则
        2.《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媒介定位
四、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价值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价值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1.4.1 论文研究思路
        1.4.2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话语分析法
    1.6 论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6.1 论文研究的重点
        1.6.2 论文研究的难点
第2章 “一带一路”与新闻框架概述
    2.1 “一带一路”概述
        2.1.1 “一带一路”的概念
        2.1.2 “一带一路”的政策演进
        2.1.3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意义
    2.2 新闻框架概述
        2.2.1 框架的定义
        2.2.2 新闻框架的定义
        2.2.3 新闻框架分析的路径
第3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
    3.1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概述
        3.1.1 对外报道定位
        3.1.2 栏目设置
    3.2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
        3.2.1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特点
        3.2.2 新闻框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中的作用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样本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新闻媒体的选择
        4.1.2 时间段的选择
        4.1.3 样本的采集
    4.2 类目建构说明
    4.3 类目明细
    4.4 样本分析
        4.4.1 对外报道数量(年报道量、季度报道量)
        4.4.2 版面位置
        4.4.3 对外报道体裁
        4.4.4 对外报道主题
        4.4.5 消息来源
        4.4.6 新闻标题
        4.4.7 词汇分析
第5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优势
    5.1 以报道数量和版面位置提升议题的显着性程度
    5.2 以通讯体裁讲述“区域建设与合作”故事
    5.3 以单题、实题直接揭示新闻事实
    5.4 以积极正面的话语修辞实现意义框架的生产
第6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不足及原因
    6.1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不足
        6.1.1 信源多元化不足导致民众话语弱化
        6.1.2 深度报道偏少导致信息深度不够
        6.1.3 主题多元化不足导致舆论厚度不足
        6.1.4 文化类报道偏少导致文化传播弱化
    6.2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存在不足的原因
        6.2.1 国际环境层面:国家利益单维化影响话语多样性
        6.2.2 国家层面:政治主导影响主题多元化
        6.2.3 新闻组织层面:新闻常规影响民众视角显性化
第7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优化路径及趋势
    7.1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优化路径
        7.1.1 注重平衡报道,打造信息的多样性
        7.1.2 加强深度报道的运用,提升对外报道水平
        7.1.3 注重民众视角,打造传播内容的接近性
        7.1.4 传播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唤醒文化记忆
    7.2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发展趋势
        7.2.1 形成新旧媒体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
        7.2.2 运用VR、可视化等新传播手段
        7.2.3 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A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报道样本明细

(6)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现状
    第一节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二、研究的类目构建
        三、编码与信度检测
    第二节 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
        一、报道数量
        二、报道版面
        三、报道体裁
        四、报道主题
        五、报道立场
第二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
    第一节 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一、报道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关注地方发展
        二、党性较强,重视上情下达
        三、坚持原创,报道形式以文字为主
        四、重视观点传播,议程设置的主动性强
    第二节 《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一、政策性强,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二、版面分布多样,受重视程度较高
        三、报道主题丰富,议程设置主动性强
    第三节 《新疆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一、具有明显情感倾向,彰显人文情怀
        二、关注地方活动,贴合读者生活
    第四节 《福建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一、报道政策性弱,信息具有较强的实际效用
        二、报道多为成果展示,正面报道倾向明显
第三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问题
    第一节 党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会议论坛会议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一、受众对议题的认知情况
        二、调查结论分析
    第二节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问题
        一、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二、《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三、《新疆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四、《福建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第四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坚持新闻报道问题导向增加精品报道
        一、增加深度报道数量加重“一带一路”项目的追踪报道
        二、增加“一带一路”文化福祉主题的报道比重
        三、省级党报要发挥地方特色主动策划“一带一路”活动项目
    第二节 正视新闻议题的困难报道细节化处理信息
        一、增加评论体裁报道引导“一带一路”正确的社会舆论
        二、加强报道的细节信息增加中立叙述的报道比重
        三、省级党报要关注重大会议增加新闻时效性
    第三节 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
        一、坚持内容为王对“一带一路”报道实行精准定位
        二、创新编辑内容方式避免“溢散效果”
    第四节 积极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提升传播质量
        一、注重对外教育交流策划旅游发展项目活动
        二、注重经济贸易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报道的比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从隔绝到交流: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研究 ——以1981年-2010年《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两岸新闻交流回顾
    第二节 研究动机和目的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对大陆新闻的界定
        二、研究媒体的选择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样本的抽取
        三、类目的构建
        四、信度检验
    第五节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叙事学研究
    第二节 新闻叙事研究
    第三节 新闻生产研究
        一、关于新闻的生产
        二、关于再现、建构与真实
    第四节 台湾媒体大陆新闻研究
        一、大陆学者的研究
        二、台湾学者的研究
        三、台湾媒体大陆新闻研究特点
第三章 两岸交流背景下的大陆新闻变迁
    第一节 敌对隔绝期(1949年-1987年)
        一、1949年至1987年的两岸关系
        二、束缚大陆新闻传播的台湾政策
        三、敌对隔绝中的大陆新闻
    第二节 解冻交流期(1988年-1992年)
        一、禁令解除开启两岸交流
        二、两岸融洽氛围中的新闻交流
        三、解冻交流期的大陆新闻
    第三节 起伏成长期(1993年-2005年)
        一、一波三折的两岸关系
        二、两岸新闻交流迈入新阶段
        三、起伏成长期的大陆新闻
    第四节 稳定发展期(2006年-2016年)
        一、两岸关系进入稳定期
        二、新闻交流开创新局面
        三、稳定发展期的大陆新闻
第四章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呈现
    第一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数量
        一、四份报纸报道总量
        二、不同阶段大陆新闻数量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二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内容
        一、大陆新闻的内容分布
        二、《中央日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三、《中国时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四、《联合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五、《自由时报》内容不同阶段的变化
        六、小结
    第三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来源
        一、大陆新闻的来源
        二、不同阶段新闻来源的变化
        三、小结
    第四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体裁
        一、大陆新闻的体裁
        二、不同阶段大陆新闻体裁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五节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报道的倾向
        一、大陆新闻的报道倾向
        二、不同阶段倾向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五章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分析
    第一节 大陆新闻的叙事话语
        一、叙事话语
        二、新闻事件的筛选
        三、名称和词汇的使用
    第二节 大陆新闻的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
        一、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
        二、大陆新闻的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
        三、叙事框架是隐含的叙事者
    第三节 大陆新闻的叙事交流
        一、叙事交流
        二、大陆新闻和台湾民间的交流
        三、大陆新闻和两岸官方的交流
        四、大陆新闻和学界业界的交流
第六章 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叙事语境
    第一节 两岸社会历史语境
        一、大陆社会变革
        二、台湾社会变革
        三、两岸交流历程
    第二节 台湾报业生态语境
        一、台湾报业生态变迁
        二、报纸内部机制
第七章 发现和讨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本文的主要论点
        二、本文的其他发现
    第二节 局限和不足
        一、学科交叉研究难度大
        二、研究对象特殊资料获取不便
        三、台湾报纸大陆新闻的阶段划分不易
附录: 大陆新闻奖获奖名单(01届-14届)
参考文献
致谢

(8)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泰南洛坤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1.3.2 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国华文媒体的现状分析
    2.1 华文纸质媒体
        2.1.1 泰国本土的华文纸质媒体
        2.1.2 中国对泰的华文纸质媒体
        2.1.3 华文纸质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2.2 华文广播电视媒体
        2.2.1 泰国本土的华文广播电视媒体
        2.2.2 中国对泰的华文广播电视媒体
        2.2.3 华文广播电视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2.3 华文新媒体
        2.3.1 泰国本土的华文新媒体
        2.3.2 中国对泰的华文新媒体
        2.3.3 华文新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2.4 小结
第三章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影响力的调查分析
    3.1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者的影响
        3.1.1 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3.1.2 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3.2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学习者的影响
        3.2.1 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3.2.2 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3.3 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学内容的影响
        3.3.1 对语言教学内容的影响
        3.3.2 对文化教学内容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运用华文媒体促进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建议
    4.1 把华文教育的内容作为华文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
    4.2 把华文教育的对象作为华文媒体传播的首要受众
    4.3 利用华文媒体的传播特点来推动华文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补充材料选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分析
    2.1 编写体例分析
        2.1.1 全书的编写体例
        2.1.2 单课的编写体例
    2.2 教材编写内容分析
        2.2.1 主课文来源
        2.2.2 主课文话题
        2.2.3 主课文体裁
        2.2.4 主课文篇幅
        2.2.5 主课文词语
    2.3 教材分析
        2.3.1 优点
        2.3.2 问题
第3章 调查问卷分析
    3.1 教学材料版问卷
    3.2 课程版问卷
第4章 补充材料的选取原则
    4.1 趣味性原则
    4.2 难度适中原则
    4.3 实用性原则
    4.4 循序渐进原则
第5章 补充材料的选取方式
    5.1 来源
    5.2 版面分析
    5.3 版面内容分析
        5.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5.3.2 光明日报
        5.3.3 经济日报
        5.3.4 中国青年报
    5.4 选取流程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国际传播的“海味”与“中国味”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际传播
    2.1 研究问题基本阐述
        2.1.1 国际传播概述
        2.1.2 国际传播对媒体的时代要求
        2.1.3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研究价值
    2.2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展概述
        2.2.1 人民日报海外版成立
        2.2.2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五次变化
        2.2.3 人民日报海外版职责变迁
    2.3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际传播
        2.3.1 国际传播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要求
        2.3.2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海味”
        2.3.3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国味”
第三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报的“两种味道”研究
    3.1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报的研究
        3.1.1 海外版报纸研究价值
        3.1.2 海外版报纸研究方法
    3.2 海外版报纸版面的“海味”与“中国味”
        3.2.1 报纸版面个数
        3.2.2 报纸版面分配中的味道
        3.2.3 报纸版面设计中的味道
    3.3 海外版报纸内容的“海味”与“中国味”
        3.3.1 新闻选题中的味道
        3.3.2 表达方式中的味道
第四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展之道
    4.1 理论阐释海外版发展之道
        4.1.1 为什么构建两种味道:舆论设定海外版发展目标
        4.1.2 如何构建两种味道:社会操作过程中的实现
    4.2 媒体集群的发展之道
        4.2.1 海外版的媒体集群
        4.2.2 海外版媒体集群的“海味”
        4.2.3 海外版媒体集群的“中国味”
    4.3 海外版发展策略
        4.3.1 利用特殊优势,找准“味道”
        4.3.2 以报纸为依托,构建媒体集群
        4.3.3 依托不同载体,探求新闻实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每周要闻——海外版(论文参考文献)

  • [1]党报对外传播的探索、改革与创新——以《人民日报》(海外版)36年发展史为例[J]. 李冬青. 出版广角, 2021(09)
  • [2]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中国高铁”的国际报道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D]. 王越. 苏州大学, 2020(03)
  • [4]《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关系报道研究(2008年—2018年)[D]. 姬越.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5]《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对外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D]. 王思晴.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6]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及优化[D]. 马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7]从隔绝到交流:台湾报纸大陆新闻叙事研究 ——以1981年-2010年《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为例[D]. 许丽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8]华文媒体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泰南洛坤府为例[D]. 郑慧曦.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9]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补充材料选取研究[D]. 李丽. 湖南大学, 2016(03)
  • [10]国际传播的“海味”与“中国味”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D]. 史哲. 天津师范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每周新闻 - 海外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