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经费的筹集机制与合理使用

高等教育经费的筹集机制与合理使用

一、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和合理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璐[1](2021)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系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迈入新时代,高校所面临的经费配置结构失衡导致财政支出地方高校教育经费占比较少、高等教育受众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大、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分依赖国家财政支持、非财政拨款渠道筹措经费占比较少等经费筹措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针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难局面,从政府、社会、高校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王红鑫[2](2021)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发展的基石,肩负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云南义务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期,民国成立后,义务教育有了一定的进展。1916年后,由于先后兴起的护国、护法运动,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停滞。二六政变后,云南政局逐渐稳定,义务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云南仅用10余年时期,义务教育便跃居全国前列,成为边疆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典范。不论是学生的数量、学校数,还是经费数、教职员数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在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指引下围绕义务教育的建立与发展制定义务教育推行方针,以期大力推进云南义务教育的发展。本研究基于云南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形,从三个方面对云南义务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一部分考证云南义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从义务教育产生的背景出发,还原云南义务教育早期的发展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原型。第二部分考证云南推行义务教育的措施,具体可分为经费、行政管理以及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就经费而言,云南通过教育经费独立和省、中央补助款建立自上而下的三级经费承担机制与三权分立的教育经费监督机制,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行政管理方面,则是建立教育厅、教育局、街村学董的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推行义务教育,1935年又设置专门义务教育管理机构——省县义务教育委员会以及学区督学(视导员)负责义务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考察,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行政保障;此外,针对师资不足方面,通过省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师资训练所、改良塾师、强化考核等方式培养师资,保障师资的量与质。第三个部分剖析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从义务教育经费基础、发展不均、多元发展、汉民融合、组织有力等方面,探析义务教育发展在云南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以期为当代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惠转转[3](2020)在《英国应用型大学经费来源结构变迁探析——以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为例》文中认为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是英国34所由多科技术学院升格而来的、以地方性和应用性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大学之一。以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为案例,以学校2009—2018年的财务报表为数据来源,对英国应用型大学经费来源结构变迁趋势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负担的教育成本比例显着增加,政府财政拨款比例逐年下降;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现象显着,竞争性经费来源比例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英国高等教育需求方驱动型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和英国公共财政不足之间的现实矛盾所致。基于英国的经验与困境,对我国高校经费管理机制的启示为:一是合理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和比例,二是竞争性经费筹措机制应兼顾应用型大学的效率与公平。

张桂芳[4](2020)在《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政策改革措施,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方面的改革,明确指出了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建立职业教育经费增长机制等举措。但目前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经费分配不均衡、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相比于英国,其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国有着相似之处,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如今,英国在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和现代学徒制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其中经费机制方面的改革是其实现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关键,更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经费机制的完善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地位,而且关乎到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此,研究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等方面提供经验和思路,也有助于改善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本研究从经费改革的视角出发,首先,对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做一说明。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了解与掌握相关研究动态,并筛选出对本研究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其次,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论文中所运用的理论基础即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通过文本分析法对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背景和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进行梳理总结,主要分析促使经费改革的内外动因以及改革措施中所涉及到的学徒制经费如何筹措、投入、分配、使用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而揭示其改革的特点及成效,表明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改革的成功;最后,通过比较研究法,结合英国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英国经费机制改革的经验,为改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而获得启示。

刘国贤[5](2020)在《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制度研究(1912-1945)》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制度有其自身的演变逻辑,考察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对丰富云南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今教育经费制度改革也能带来一些建议和启示。本文以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来源、管理、分配为主要研究对象,将1912-1945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云南省教育经费制度的起步(1912-1928):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教育经费制度的发展(1929-1941):教育经费独立、教育经费制度的停滞(1942-1945):教育经费失去独立,分析三个阶段云南省教育经费筹集主体、管理机构、支出情况。1912-1928年为云南省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时期,经费筹集以政府为中心,但是这一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常被军费挤占,教育经费匮乏,教师薪资常常拖欠,政府拨款经费有限;教育经费管理机构混乱;经费投入数目最多的是初等教育。为了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云南省教育界人士发起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力谋教育经费独立。1929-1941年为云南省教育经费独立时期的发展,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卷烟特捐收入数目连年增加,教育经费充足;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改组以前经费管理散漫的状态,成立专门的经费管理机构;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中的中学、师范教育。1942-1945年为云南省教育经费失去独立时期的停滞,卷烟特捐被收归国家管理,云南省教育经费收入数减少,各级各类教育颇受影响;经费管理呈现二级财政体制;中等教育是教育经费支出的大宗。通过考察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制度,得出其在筹集、管理、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缺位”,非政府筹集经费渠道单一;管理体制紊乱;经费分配上呈现地域分配、教育类型支出不平衡,教师薪资低。并相应地提出对当今教育经费制度改革的启示。第一,明晰筹集主体:政府主导,开阔非政府渠道经费筹集;第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第三,精准分配经费:建立公平、科学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刘欣[6](2020)在《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博弈也越来越激烈。在全球范围内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博弈,其实就其本身来讲,实质上是各国之间人才的博弈。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为本国源源不断的输送了优秀的人才,由此看来,各个国家想赢得大国间的博弈,高等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领域资源的投入,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2015年开始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并即将进入“普及教育”模式。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1)。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所需资源的供给能力形成了矛盾,学校必须通过建设足够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保障性配套设施、自我培养或引进优秀师资等才能更好的满足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保证教育产出的质量。只有充足的教育办学经费才能够满足高校稳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对经费的需求,这就对高校进一步增加融资总量、优化融资结构不断提出新要求。我国高校融资仍主要依托传统的财政拨款,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逐渐拓宽高校自身资源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融资方式或渠道,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且融资的规模有限,相对教育需求的快速发展而言还难以满足其现实需求。可见,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渠道的拓展及选择进而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融资规模、结构及模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下,高校多元化融资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得性、代表的普遍性和可比性,本文选择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外公开的融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经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构建了高校融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高校融资水平进行了评价。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高校经费融资结构和融资绩效表现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剖析了其对高校融资绩效的影响和成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及结构优化思路,以期提高高校经费融资绩效,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据此,本文中所提及的高校均指代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数据来源、研究内容与结构、创新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总体阐述,为论文谋篇布局并提出研究方向和思路。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融资、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人力资本理论、成本分担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理论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本章主要对高校经费融资总量、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发现我国高校融资的特点、融资主要渠道及存在问题。第四章,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将我国高校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区域布局,对其办学经费融资的总量、结构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差异性产生的原因。第五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本章提出了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对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和适应性选择。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校融资水平进行了评价。第六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根据第五章得出的结论,对高校经费融资结构和融资绩效表现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层面出发,得出融资结构对高校融资绩效的客观影响,包括影响方向及影响显着程度,进而分析造成该种影响的原因。第七章,高校多元化拓展办学经费,提升融资绩效的路径。本章根据前文对我国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空间比较和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提出了从政府维度,探索加大高校财政拨款力度,改善拨款方式;从高校的维度,拓宽办学经费融资渠道,完善内部配套机制;从社会维度,积极培养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第八章,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性概述。

柳丽娜[7](2020)在《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文中研究说明1912至1937年是我国晚清以来教育现代化努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研究这一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可以丰富乡村教育现代化理论成果,能够为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本论文以安徽省的乡村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为主,辅之以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归纳法,考察1912至1937年间安徽省乡村教育的发展状态,以揭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制约。在整理、分析民国时期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件、法令汇编,相关报刊、着作等一般性史料的基础上,重点整理、挖掘了民国时期安徽省乡村教育办理的地方史料,主要包括《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安徽教育周刊》《安徽教育行政旬刊》,怀宁县、天长县、阜阳县等八个县的教育志,桐城县和休宁县的县志等。以艾森斯塔德关于教育领域现代化的理论为基础,聚焦1912至1937年间安徽省乡村小学校,从乡村教育组织机构、乡村小学校系统、乡村教育者三个维度,以专门化、组织化和系统化为指征,贯穿以国家意志、精英理想、乡村诉求三条线索,分析乡村教育在这三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的现代转型进程与样态。研究发现:第一,从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建立了省、县两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在县与最基层的乡村之间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主要通过在乡区设立学区教育委员和保甲制度下以联保主任充任学董来代为行使部分教育行政权力。通过对安徽省怀宁县、天长县、颍上县等样本县乡村小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乡村小学校的数量都是逐年增加的,就学的学生数也呈上升的趋势。但乡村小学校的建设很多停留在形式上,尤其是初级小学校,虽然有充足的生源,却没有足够的学生,虽然遍布乡村,却时常难以为继。这其中,乡村私塾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学校与私塾,分别作为现代教育和旧式教育机构的代表共存于乡村地区。这折射出的不仅是现代教育在乡村推进的不易,更说明了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绝不止步于设立专门的组织与机构,更需要组织与机构的系统化有效运行。第二,从乡村教育小学校系统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乡村小学校无论是从小学校的建设、课程标准的执行、教学法的运用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上都呈现出较多的不成熟性,乡村小学校的办理参差不齐、成效总体不彰。除了一小部分乡村小学校的办理彰显出现代化的活力,更多的乡村小学校呈现出的是较为萧条的景象。此外,位于教育经费体系最底端的乡村小学教育经费,在这一时期,虽有独立之名,但常无独立之实,维持乡村小学校正常运转的教育经费的专门化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常常是金额不足、来源不稳。第三,从乡村教育者角色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小学校长和教员的任职资格标准根据省情进行了修订,整体上略低于国家标准。这一时期,安徽省虽然在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合格化、小学校长专任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总体上看,乡村小学校长无论从资质还是实质上,特别是实质的胜任力上都没有成为现代化学校系统的合格的专业成员,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弊病,校长们的违规行为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对小学教员而言,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政府对小学教员在任职资格和专业知能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匹配的。虽然安徽省试图使小学教员达到任职资格标准,通过培训、研究等方式促进小学教员的专业化程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安徽省各县小学教员,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员的专业化程度总体上依然不高且参差不齐,有些乡村地区的小学教员甚至连形式上的专门化也没有达到,其专业化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这一现象在占乡村小学校多数的初级小学校中尤为明显。1912至1937年的安徽省乡村教育发展的状况表明:民国政府力图对乡村教育的行政组织机构,乡村小学校的设立,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则规约、内部管理、办学经费、乡村小学校长和教员的选任、培训及考核等进行现代化的规划,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政治的以及经济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乡村社会自身的制约,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步履维艰。尽管这一时期乡村教育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初步完成了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型,但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转型还远没有完成。

李向阳[8](2020)在《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邰爽秋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教育家,民生本位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和民生本位教育实验的践行者。邰爽秋因其卓越的理论贡献和躬身力行的实验创新精神,与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并称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的四大怪杰”。邰爽秋的教育经费思想也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性,在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行政的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对丰富发展教育经费行政的学术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以史鉴今,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对当下我国正在实施推进的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亦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本研究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发展的辩证观点,选取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回顾梳理邰爽秋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活动实践入手,追溯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呈现解读其理论构成;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历史贡献;联系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考量其当代价值。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邰爽秋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履痕。主要对邰爽秋的教育背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验活动轨迹进行回溯与还原,分析研究其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学识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二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通过对邰爽秋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现状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分析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梳理出当时教育经费行政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成果是应时代要求提出的目标明确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构成。针对其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构成要素展开分析阐释,厘清其思想理论的逻辑框架体系,这也是本研究的重心。邰爽秋从应由公众负担教育经费这一哲学基础出发,以“教育机会均等”为最高目标,从教育经费的来源、管理、分配三个维度,相继提出了教育经费增高、教育经费负担均平、教育经费独立、统一教育经费行政等四大理论命题,并以统一教育经费行政为挈领,将教育经费增高、教育经费负担均平、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机会均等生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整体。教育经费增高问题主要是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教育经费筹资体系,邰爽秋提出了:增高国民富力、开辟教育富源、利用无益资财、改良教育税制、扩大教费单位、鼓励人民协助、防止行政流弊、减免无形损耗等八条建议。在教育经费负担均平问题上,邰爽秋主张以建立公平的教育税制为前提,确定合理稳定的教育税源,并以“免税的限制”和“累进的税率”两项措施来保障教育经费负担均平的实现。在教育经费独立问题上,邰爽秋在呼吁特殊历史时期应该实行教育经费独立的同时,提出了教育经费独立后,保障其政策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的八项措施:教育基金之确定、教育税源之划分、预算制度之独立、加税权力之独立、征收机关之独立、保管机关之独立、用款权力之独立和审核机关之独立。在统一教育经费行政问题上,邰爽秋建议打破地方行政区域的界限,摒弃“以地方之款办地方之学”的狭隘观念,采用“以社会之款办社会之教育”的教育经费分配原则,实行教育经费集中管理,裒多益寡,公平分配。邰爽秋设计拟定了各级教育经费委员会和教育经费局《组织条例》,给统一教育经费行政提供了组织和制度建设的模本。在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邰爽秋积极建言中央政府和教育当局统一教育经费行政,对边远贫瘠地区的教育经费实行补助,进而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目标的实现和全国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第四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从当时教育经费行政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出发,总结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历史贡献。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在当时各地各级政府教育经费行政实践中,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地方教育经费行政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贡献,其价值主要反映在对教育经费行政理论研究的关注和其丰硕的理论成果对教育财政研究的丰富与发展,以及其不畏世俗、敢于直言的学术精神和学者风范对教育学人的感召和鼓舞。第五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当代价值。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与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相应照,分析其对现行教育财政体制机制中教育经费分担制度不合理、教育经费分配制度不公平与教育筹资法律制度不规范等现实问题所带来的有益启示和思考,以及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制度、公平公开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以及规范完善的教育经费筹资保障制度方面的借鉴和参考。第六部分:结语。主要是总结概括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基本特征:教育经费思想的公平性、教育经费理论的系统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性。同时提出,其教育经费思想的诸多理论是建立在教育经费独立的基础上的,进而分析其历史局限与不足。

王艺璇[9](2020)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高速发展,同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逐步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成为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阻碍。分析并解决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构建并完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体系刻不容缓。以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情况进行研究,论述了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可行性和必行性,奠定基础。旨在通过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研究,完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筹资方式,加快形成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向好局面。整理并分析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筹资现状,归纳总结出黑龙江省存在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高校自身筹集资金能力较弱、学费收入占比过大、社会捐赠数量少且单—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主要是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成本分担不合理、相关捐助政策缺失、等因素影响。以美国德克萨斯州高等教育筹资的先进经验和英国在高等教育捐赠方面的托马斯报告,浙江省和江苏省高等教育筹资经验,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得到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启示。从四个角度出发,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提供了解决对策:加强政府部门的引领与监管,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高校自身筹资能力;建立科学可行的收费标准制度;从政府、高校、社会三个方面促使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捐赠体系。高等教育筹资是—个长期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以更加完善的方法、制度、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局面在黑龙江省顺利展开。

李风珍[10](2020)在《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内除中央直属高校外的所有高校的全部教育经费的拨付,加重了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财政负担。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及高等教育需求量的增加,部分省份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时需求扩大与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明显。广西作为西南沿边的多民族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与其它省份相比,尤为严重。以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成本分担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梳理及数据统计分析,明确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努力程度、高校发展规模、社会发展水平方面构建影响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二、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和合理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和合理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
三、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措施不到位,经费配置结构失衡,财政支出地方高校教育经费占比较少
    (二)高等教育受众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大
    (三)高等教育经费筹措过分依赖国家财政支持,非财政拨款渠道筹措经费占比较少
四、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改进建议
    (一)国家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高校层面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回溯真相: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
        (二)现实诉求:为当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民国义务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民国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核心概念:“义务教育”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背景与基础
    第一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历史背景
        一、云南义务教育发展时代背景
        二、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现实背景
        (一)地理环境
        (二)政局曲折
        (三)经济发展
    第二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基础
        一、现实基础
        二、师资基础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第一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历程
        一、经费独立,初步发展
        二、多元并举,发展兴盛
        三、局势恶化,由盛转衰
    第二节 云南义务教育实施形式
        一、普通小学
        二、简易小学
        三、短期小学
        四、巡回学校
    第三节 云南边地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一、直面问题,政策保障
        二、针对地域,分地设学
    第四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典型性案例
        一、昆明市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二、普洱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三、腾冲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经费筹集与管理
    第一节 经费困境:推动教育经费独立
    第二节 县市不均:建立三级承担经费机制
        一、各县市自筹义教经费
        二、中央及省政府拨款
    第三节 强化监督:完善教育经费运行与监督机制
        一、经费运行制度
        二、经费监督方式
    第四节 丧失独立:义务教育发展受挫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行政与督导
    第一节 结束混乱:完善义务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一、分级管理:建立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二、专职负责:义务教育委员会
    第二节 强化监督:恢复义务教育督学制度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师资培养与管理
    第一节 发展束缚:师资不足
    第二节 挣脱束缚:培养师资
        一、以师范学区为中心发展省立师范学校
        二、广设县立师范学校
        三、推广短期师资训练所(班)
        四、改良塾师
    第三节 考奖并举:加强管理
        一、严格考核教师
        二、改善师资待遇
    第四节 初见成效:摆脱困境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特点、作用与启示
    第一节 义务教育发展特点与经验
        一、经费支撑,阶段分明
        二、筹款差异,发展不均
        三、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四、汉民并举,融合共进
        五、完善组织,赏罚分明
    第二节 云南义务教育历史作用
        一、扩大受教育者规模,加快近代化进程
        二、增强公民意识,维系边疆稳定
        三、奠定新中国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启示
        一、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发展质量
        三、改善师生待遇,实施师资流动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史料
    专着
    期刊、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3)英国应用型大学经费来源结构变迁探析——以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结构分析
二、分年度结构分析
三、分维度结构分析
    (一)学费和教育合同收入
    (二)政府财政拨款
    (三)科研拨款和合同收入
    (四)捐赠和投资收入
    (五)其他收入
四、变迁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负担的教育成本比例逐年增加,财政拨款比例逐年下降
    (二)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现象显着,应用型高校竞争性经费来源比例逐年下降
五、启示
    (一)合理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式和比例
    (二)竞争性经费筹措机制应兼顾应用型大学的效率与公平

(4)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四、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现代学徒制
        (二)经费机制
        (三)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第二章 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背景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外因
        (一)欧洲劳动力市场对英国经济和技术人才发展的要求
        (二)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从学校到工作:解决青年失业率的社会问题
    二、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内因
        (一)经费机制改革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学徒制经费分配不均,雇主缺乏资金控制权
        (三)学徒培训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降低学徒完成率
        (四)现行的经费机制难以激发雇主对高质量培训的需求,影响学徒质量
第三章 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措施
    一、扩大经费投入与改革经费投入机构
        (一)政府扩大经费投入且资金控制权由雇主主导
        (二)改革后的筹资制度与经费投入机构
    二、学徒制经费的使用与分配
        (一)英国政府实行全年龄计划为青年学徒提供补助
        (二)政府为培训提供者和雇主提供经费补助
        (三)改革的新学徒资助系统依据资助等级分配学徒经费
    三、改革后筹资体系的三种选择模式
        (一)三种模式的概述
        (二)三种模式的比较
        (三)三种模式的特点
    四、英国学徒税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一)学徒税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学徒税政策的特点
        (三)学徒税政策的影响
    五、改革后学徒制经费的资助范围
        (一)资助在英国工作的学徒
        (二)资助有资历、有学历的学徒
        (三)资助不缴纳学徒税的雇主
第四章 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特点及成效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特点
        (一)改革后经费机制模式流程简单、稳定且灵活
        (二)增设在线系统平台,提高政府拨款透明度
        (三)赋予雇主自主权,雇主成为真正的消费者
        (四)改革建立在法律之上,强化法律支撑作用
    二、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外部成效
        (一)带动了英国经济发展,提高了技术人才水平
        (二)提高了职业教育质量,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青年就业率
    三、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的内部成效
        (一)增加了政府财政性投入,提高了学徒完成率
        (二)巩固了雇主主导地位,提高了学徒培训质量
        (三)建立了稳定的经费筹措系统,保障了学徒经费来源
        (四)合理分配经费,确保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五章 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经费财政性投入总量不足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与规模不均衡
        (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多元筹措渠道
        (四)职业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机制不健全、不透明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经费监督与管理
        (二)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经费拨款制度
        (三)确定企业主导地位,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四)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增强经费使用透明化和公平化
        (五)实行地区差异经费拨款标准,推进区域间均衡发展
        (六)鼓励多方分担教育成本,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制度研究(1912-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六、难点与创新点
    七、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八、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的起步(1912-1928):教育经费独立运动
    第一节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时期教育经费筹集主体的起步维艰
        一、政府筹集教育经费不足
        二、社会团体捐资兴学的起步
        三、大中小学生学费负担重
    第二节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时期教育经费管理机构的管理无序
        一、省级教育经费管理的探索
        二、县级教育经费的管理无序
    第三节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时期学校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失衡
        一、初等教育经费的支出增长慢
        二、中等教育经费的支出增长慢
        三、高等教育经费的支出增长慢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的发展(1929-1941):教育经费独立
    第一节 教育经费独立时期教育经费筹集主体的责任担当
        一、政府筹集教育经费的显着增长
        二、社会团体捐资兴学的显着增多
        三、大中小学生学费负担减轻
    第二节 教育经费独立时期教育经费管理机构的规范有序
        一、省级教育经费管理的科学化
        二、县级教育经费管理的制度化
    第三节 教育经费独立时期学校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平衡增长
        一、初等教育经费的支出稳步增长
        二、中等教育经费的支出稳步增长
        三、高等教育经费的支出稳步增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的停滞(1942..1945):教育经费失去独立
    第一节 教育经费失去独立时期教育经费筹集主体的经费停滞
        一、政府筹集教育经费的日起减少
        二、社会团体捐资兴学的滞后
        三、大中小学生学费负担加重
    第二节 教育经费失去独立时期教育经费管理机构的运作不力
    第三节 教育经费失去独立时期学校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失衡
        一、初等教育经费的支出减少
        二、中等教育经费的支出少
        三、高等教育经费的支出渐趋减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影响、问题及启示
    第一节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的教育影响
        一、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时期教育经费与教育的起步
        二、教育经费独立时期教育经费与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经费失去独立时期教育经费与教育的停滞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民国云南教育经费筹集主体存在的问题
        二、民国云南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民国云南教育经费支出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民国时期云南教育经费制度的借鉴启示
        一、明晰筹集主体:政府主导,开阔非政府渠道的经费筹集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
        三、精准分配经费:建立公平、科学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结语
附录
    附录 A 1934年云南省政府发放全省公立小学教员奖慰金分配表..
    附录 B 云南省厉行义务教育各县区新增小学统计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关于高校融资的必要性的研究
        1.3.2 关于高校融资的影响要素的研究
        1.3.3 关于高校融资的对策建议的研究
        1.3.4 关于国外高校融资经验借鉴的研究
        1.3.5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6 创新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育部直属高校
        2.1.2 融资
        2.1.3 内源性融资
        2.1.4 外源性融资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成本分担理论
        2.2.3 融资优序理论
        2.2.4 绩效管理理论
第3章 高校办学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
    3.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
        3.1.1 高校经费融资总量的演进
        3.1.2 高校经费融资结构的演进
        3.1.3 高校经费融资模式的演进
    3.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特点
        3.2.1 经费融资总量呈平稳上升态势
        3.2.2 经费融资结构呈多样性特征
        3.2.3 经费融资模式呈现经费来源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
    3.3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主要渠道
        3.3.1 财政拨款
        3.3.2 教育事业收入
        3.3.3 科研事业收入
        3.3.4 社会捐赠收入
        3.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3.3.6 其他收入
    3.4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问题
        3.4.1 对国家财政拨款的外源性融资依赖性较强
        3.4.2 经费融资结构有待改善
        3.4.3 社会捐赠收入的吸引力不足
第4章 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
    4.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的比较分析
        4.1.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区域差异性分析
    4.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4.2.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区域差异性分析
    4.3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4.3.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5章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5.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5.1.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1.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5.1.3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5.1.4 评价方法与选择
    5.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分析
        5.2.1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内源性融资水平分析
        5.2.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外源性融资水平分析
        5.2.3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综合融资水平分析
    5.3 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分析
        5.3.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5.3.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5.3.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5.3.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第6章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变量界定及模型构建
        6.1.1 变量界定及选择
        6.1.2 模型构建
    6.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2.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2.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3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3.2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4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4.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5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5.2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6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6.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6.2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7章 高校多元化拓展办学经费,提升融资绩效的路径
    7.1 从政府维度,探索加大高校财政拨款力度,改善拨款方式
        7.1.1 探索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力度
        7.1.2 政府拨款以绩效为导向
        7.1.3 加强对高校办学经费绩效的审计、评估和监督管理
    7.2 从高校的维度,拓宽办学经费融资渠道,完善内部配套机制
        7.2.1 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拓宽办学经费内源性融资渠道
        7.2.2 充分发挥融资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功能,拓宽办学经费外源性融资渠道
        7.2.3 强化高校内部管理,提升资金配置绩效
    7.3 从社会维度,积极培养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二)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研究
        (三) 晚清至民国时期安徽省教育现代化研究
        (四)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一) 乡村教育
        (二) 乡村小学校
        (三) 现代教育
        (四) 教育现代转型
    六、样本县基本情况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背景
    一、民国时期的国家教育制度
        (一) 明确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
        (二) 颁行现代学制和制定教育法令法规
    二、民国时期影响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 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二) 义务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 国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四) 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运动
    四、民国时期的安徽省社会和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 安徽省社会发展概况
        (二) 安徽省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一) 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二) 安徽省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三) 安徽省县级及以下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的运行
        (四) 安徽省教育行政组织的特征
    二、乡村小学校的专门化、组织化
        (一) 国家关于小学校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的设立
        (三)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并存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小学校系统的现代转型
    一、乡村小学课程的现代化
        (一) 国家对小学课程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对国家小学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乡村小学教学法与教则的现代化
        (一) 小学教学法的现代演进
        (二) 小学教则的现代演进
    三、乡村小学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四、乡村小学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一) 国家层面教育经费独立的相关政策
        (二) 安徽省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三)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的经费保障情况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者角色的现代转型
    一、乡村小学校长角色的专门化
        (一) 国家对小学校长角色专门化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长角色的专门化
    二、乡村小学教员角色的专门化
        (一) 国家关于小学教员角色专门化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教员角色的专门化
第五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与历史镜鉴
    一、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一)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决定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难度
        (二) 国家意志、知识精英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张力制约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程度
        (三) 乡村小学校的边缘地位延缓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进度
    二、历史镜鉴:面向未来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一) 时间维度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二) 空间维度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本人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价值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邰爽秋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履痕
    一、邰爽秋之教育背景:学融中西
    二、邰爽秋之教育思想:民生本位
        (一)民生本位教育的内涵
        (二)民生本位教育的目标
        (三)民生本位教育的使命
    三、邰爽秋之教育活动:实验创新
        (一)开封教育实验区教育实验
        (二)上海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
        (三)重庆巴县民生建设教育实验
第二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政局动荡、战事频仍
        (一)战祸连结
        (二)军费浩巨
        (三)兵差沉重
    二、经济萧条、民生凋敝
        (一)灾害频发: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二)赋税繁苛: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
        (三)腐败蔓延:官僚资本大行其道
    三、民智待启、经费短绌
        (一)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状况概览
        (二)民国时期教育经费行政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第三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构成
    一、公众负担教养经费之哲学背景:正本清源、权利均享
        (一)对反对者的原因分析与批评
        (二)对支持者的观点解读与评价
    二、教育经费增高问题:开源节流、多策并举
        (一)增高国民富力
        (二)开辟教育富源
        (三)利用无益资财
        (四)改良教育税制
        (五)扩大教费单位
        (六)鼓励人民协助
        (七)防止行政流弊
        (八)减免无形消耗
    三、教费负担均平问题:革故鼎新、公平为善
        (一)公平教育税制之重要:必由之路
        (二)教育税制不公平状况:暮日穷途
        (三)改革教育税制之建议:另辟蹊径
    四、教育经费独立问题:励行有据、保障有法
        (一)教育经费独立之原因:他山之石
        (二)教育经费独立之要素:相辅相成
    五、统一教育经费行政问题:系统独立、事权集中
        (一)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实施理由
        (二)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基本原则
        (三)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组织条例
        (四)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价值判断
    六、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权利平等、资源共享
        (一)各地教育经费差异之悬殊
        (二)“以地方之款办地方之学”观念之偏颇
        (三)社会主义“天下为公”之教育理想
        (四)各国补助地方教育经费之参考
        (五)国民政府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教育经费之立场
第四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对教育经费行政组织建设的推动
    二、对教育经费行政制度建设的促进
    三、对教育经费行政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五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制度
    二、有利于建立公平公开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
    三、有益于建立规范完善的教育筹资保障制度
结语
    一、教育经费思想的公平性
    二、教育经费理论的系统性
    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邰爽秋大事年表
附录B 邰爽秋主要着、编、译作目录
附录C 邰爽秋学术论文及报刊文章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2 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教育经费的概念
        2.1.2 教育投资的概念
        2.1.3 教育筹资的概念
        2.1.4 教育多元化筹资的界定
    2.2 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的相关理论
        2.2.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2 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公共产品理论
        2.2.5 基础理论在文中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经费筹资总体状况
        3.1.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构成
        3.1.2 东北三省经费筹措比较分析
    3.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存在问题
        3.2.1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3.2.2 高校自身筹资能力较弱
        3.2.3 学费收入占比过大
        3.2.4 社会捐赠数量少而单一
    3.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成因
        3.3.1 黑龙江省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3.3.2 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3.3.3 教育成本分担不合理
        3.3.4 相关捐赠政策缺失
    3.4 本章小结
4 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国内外经验
    4.1 美英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借鉴
        4.1.1 美国德克萨斯州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
        4.1.2 英国高等教育捐赠之托马斯报告
    4.2 国内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借鉴
        4.2.1 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
        4.2.2 江苏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
    4.3 国内外经验借鉴启示
        4.3.1 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4.3.2 增强高校自筹经费能力
        4.3.3 合理调整学费收入
        4.3.4 完善捐赠制度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解决对策
    5.1 加强政府部门的引领与监管
        5.1.1 健全财政投入监管机制
        5.1.2 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5.2 提高高校自身筹集资金能力
        5.2.1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5.2.2 加强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
        5.2.3 推进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研究
        5.2.4 推进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研究
        5.2.5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5.2.6 把握教育资金后端用途
        5.2.7 科学研究紧随国家发展动向
    5.3 建立科学可行的收费制度
        5.3.1 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5.3.2 实行“级差学费”制度
    5.4 促进多元捐赠体系的形成
        5.4.1 建立健全激励捐赠的相关政策法规
        5.4.2 完善捐赠机构并加强监管
        5.4.3 鼓励校友对高校的捐赠
        5.4.4 争取企业对高校的赞助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统计分析法
        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节 拟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高等教育
        二、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第三章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第一节 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原则
        一、受益原则
        二、能力原则
    第二节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各指标变化趋势
        一、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
        二、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
        三、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与政府财政支出
        四、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与财政性教育经费
        五、高等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GDP
        六、小结
    第三节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
        二、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三、拨款制度不合理
        四、小结
第四章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经济因素
    第二节 政府因素
        一、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
        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
        三、人才流动性的影响
    第三节 高校因素
        一、在校生规模
        二、高等教育的单位成本
    第四节 社会因素
        一、社会发展环境
        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一、变量说明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二、结论
第六章 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夯实财政基础
        一、大力发展地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二、引进高素质人才,留住优秀人才
    第二节 提高政府努力程度,加大财政投入
        一、明确政府主体地位,促进多元投资机制的完善
        二、建立动态财政拨款机制,保障财政投入
        三、争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
    第三节 完善高校自身规模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
        一、合理规划高校规模
        二、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三、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筹措经费
    第四节 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教育经费利用率
        一、引入绩效评估机制
        二、建立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和合理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研究[J]. 李秋璐. 现代教育科学, 2021(04)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 王红鑫.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英国应用型大学经费来源结构变迁探析——以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为例[J]. 惠转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6)
  • [4]英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机制改革研究[D]. 张桂芳.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5]民国时期云南省教育经费制度研究(1912-1945)[D]. 刘国贤.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D]. 刘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7]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D]. 柳丽娜.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1)
  • [8]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李向阳. 河南大学, 2020(02)
  • [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研究[D]. 王艺璇.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10]广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研究[D]. 李风珍.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高等教育经费的筹集机制与合理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