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筋梁截面设计计算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双筋梁截面设计计算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一、关于双筋梁截面设计与计算中几个问题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香政[1](2021)在《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再生保温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而成的再生骨料来代替天然骨料以及加入玻化微珠作为保温骨料制作出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满足承载力的基础上达到了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再生骨料的加入,有效的缓解了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玻化微珠保温骨料的加入,能够起到建筑结构内保温的作用,从而减少建筑构件外保温的设计,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本文在再生保温混凝土研究的基础上,将这种新型材料引用到建筑构件上,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并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梁进行非线性模拟分析,研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不同配筋率、有无腹筋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破坏形态及受力特征的影响。本文对于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工程实际,为再生保温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本试验完成的工作以及得出的重要结论如下:1、设计并制作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不同配筋率和有无腹筋的三组再生保温混凝土梁,观察各组梁破坏形态,并测量各组梁加载后的跨中挠度、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以及承载力,分析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不同配筋率和有无腹筋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揭示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的破坏机理,同时也为课题组后续的再生保温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玻化微珠的加入增加了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的延性,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挠度大于普通混凝土梁挠度;相同粗骨料取代率下,增加纵向钢筋配筋率可以增加再生保温混凝土抗弯承载力,减小梁的挠度;无腹筋梁接近极限荷载时,梁上部混凝土呈块状快速脱落,表现为脆性破坏,不适合工程应用。2、考虑再生粗骨料和保温粗骨料的影响,对普通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公式加以修正,得出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验算极限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以及最大裂缝宽度。结果表明试验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3、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得出混凝土试验梁损伤均呈对称分布,跨中挠度变化与试验结果相接近,随再生粗骨料增加跨中挠度逐渐增大,极限挠度与实测挠度相差8.9%。

胡忍[2](2021)在《复合配筋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是一种高延性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备超高延性和韧性以及多裂缝稳态开裂发展等特性。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是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种类多,性能各异,可设计性强,是解决重大工程结构腐蚀以及实现寿命和高性能的最佳选择。由于钢筋的延性好以及FRP筋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等优点,因而复合配筋混凝土梁较FRP筋混凝土梁有更好的延性,有更细的裂缝以及有更小挠度等特点;较RC梁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耐腐蚀性强等特点。然而,钢筋/FRP筋与混凝土难以协调共同受力变形,混凝土开裂时裂缝过大,钢筋同样会产生严重锈蚀以及FRP筋会因应力集中而加速其拉伸断裂。采用ECC替代混凝土构成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将显着提升组合梁的裂缝控制能力。本文提出一种新型FRP筋-钢筋复合配筋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以及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构件,将FRP筋放置在梁构件底部,ECC部分替代混凝土,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最大效果的发挥出FRP筋以及ECC的作用。本文首先对6根不同配筋率、基体材料和ECC替换位置的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进行静载受弯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梁构件弯矩-曲率全过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后,进行参数分析,考察截面尺寸、ECC替换高度、混凝土抗压强度、ECC材料参数以及配筋率等参数对受弯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了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的概念及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6根梁构件进行静载受弯试验,试验结果为:配筋率的增大,提高了复合筋ECC梁的受弯承载力与截面刚度;组合梁较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以及截面刚度均高;ECC的加入可以有效避免梁发生过大的变形和控制裂缝过大且能够显着提高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综上所述,复合筋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具有优越的受弯性能,不仅获得更高的承载力和有效降低梁发生过大的变形还能够抑制裂缝加剧发展。(2)基于混凝土与ECC的材料本构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法计算出梁构件的弯矩-曲率曲线,该曲线与试验的弯矩-曲率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再进行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梁截面高度对受弯性能的影响大于梁截面宽度对受弯性能的影响;ECC材料的加入能够显着提高梁构件的承载力,但ECC替换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对受弯性能影响不大,故ECC高度达到截面的三分之一就能够提高梁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达到耐腐蚀的效果,这样既可以控制受拉区筋材区域的裂缝宽度以及提高构件的受弯性能,又可以控制成本,降低ECC的使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越大,则梁构件的承载力越大,曲率反而减小;极限拉应变对梁构件的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配筋率越大,梁构件的承载力越大,曲率反而减小。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配筋增强ECC梁/组合梁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该简化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3)提出了一种新型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是用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作为RC梁的一种模板。然后运用MATLAB软件对该梁构件的弯矩-曲率全过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后,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为截面尺寸和配筋率对梁的受弯性能影响较大;四种FRP筋中,CFRP筋对试件梁的受弯性能影响最大,延性最好;不同的ECC预制模板的侧板宽度对受弯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最后提出该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李辉[3](2021)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aminated Beams,简称PSRCL梁)是指首先预制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外壳,待外壳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其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制部分,然后将预制部分运输至现场安装后再进行内部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最终形成部分预制与部分现浇的叠合梁。PSRCL梁可以有效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或避免临时支撑和模板,大幅地降低造价成本,提升建筑工业预制化程度。国内外关于PSRCL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开展较少,为有效促进PSRCL梁的推广应用,本文提出了充满型型钢和非充满型型钢两种类型的PSRCL梁形式,并分别结合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1、完成了两种类型的15个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预应力程度、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预应力施加顺序以及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性能影响及规律。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2种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各自建议了一种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2、完成了两种类型的18个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剪跨比、预应力程度、预应力筋布置形式以及预应力施加顺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剪性能影响及规律。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剪试验结果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5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分别建议了一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3、结合两种类型的15个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结果,分别分析了预应力程度和预应力施加顺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裂缝宽度与变形的影响及规律。进一步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试验结果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合于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刚度以及变形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4、通过上述三部分的研究,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受弯承载能力、受剪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PSRCL梁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刚度以及变形的计算方法,形成了PSRCL梁的设计方法,可为本文新提出的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胡曼鑫[4](2021)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结合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先进行预制部分施工,再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的叠合梁,施工组织更高效,可降低施工成本,可提升混凝土梁工业化程度。目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关规范制定相对较少。基于此,研究和分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弯性能,可促进叠合梁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关规范的制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分析数据,提出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各阶段抗裂性能验算方法、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试验梁短期刚度变形计算方法,以及试验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等。主要工作如下:(1)本试验共设计6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1根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在预应力大小、预应力筋布筋形式(直线型、抛物线型)、预应力施加顺序(现浇部分混凝土浇筑前后施加预应力,即预应力分别施加在预制梁与整梁)等不同参数下试验梁的受力性能,试验梁的破坏形态、抗裂性能、裂缝产生和发展规律、抗弯刚度、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等。(2)结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实际施工过程,分析了制作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的构件截面应力应变,提出各阶段的抗裂验算方法。(3)探讨了不同设计参数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裂缝分布及其发展,预应力的提高能够有效限制裂缝的发展,直线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比抛物线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限制裂缝发展效果好,预应力施加顺序对于裂缝发展影响差异性很小。结合已有计算方法,提出裂缝宽度计算方法。(4)根据试验梁截面特点,对截面进行分区,将截面分为两部分计算,即外围混凝土(包括预应力筋,视作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两部分,依据现有钢筋混凝土梁刚度计算方法,提出试验构件刚度计算公式。(5)在基本假定的原则上,结合利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方法,推导了试验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李彬[5](2021)在《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及变形的图算法》文中指出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计算都是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其中矩形、圆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都是采用等效矩形应力换算推导的,但圆形截面构件承载力采用矩形应力换算会带来不小的误差,而且圆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存在双重非线性(材料、截面宽度变化),只能通过规范附录E中的超越方程组,迭代计算圆形截面的承载力。特别是圆形截面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承载力计算时还存在三重非线性(材料、几何、截面宽度变化),计算不便。混凝土构件配筋计算时,需要利用钢筋的屈服强度,但构件小偏心轴压构件的受拉侧或受压较小侧钢筋的应力可能达不到屈服强度,使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结构构件上的裂缝宽度会影响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承载力计算完成后要对构件的裂缝宽度进行验算,但验算步骤繁琐。为了简化或解决上述问题的影响,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根据构件的截面应变分布,计算矩形和圆形截面上的实际应力分布,并由此计算构件截面内力、判断构件的受力状态。2.根据圆形截面上的实际应力分布,推导和计算了混凝土圆形和环形截面无需迭代就能计算承载力的方法。3.推导和绘制了可以用于混凝土圆形和环形截面构件非均匀配筋计算的图表。4.推导和绘制了可以用于矩形和工字形截面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的图表。5.将《规范》中考虑二阶效应计算时的增大系数法引入配筋计算图表,并绘制了矩形、工字形、圆形截面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配筋计算图表。6.介绍裂缝宽度计算的方法和原理,并根据《规范》中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推导了构件无需做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7.推导和绘制了构件的钢筋直径-配筋率相关曲线,通过构件中的钢筋钢筋直径,即可判断构件的裂缝宽度能否满足限值。

徐畅,杜传国[6](2020)在《基于PKPM仿真的地下室框架梁经济性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单位体积混凝土、单位体积钢筋造价目标函数的建立,结合双筋截面梁的计算式及其假定,并对双筋截面梁的计算式进行推导演变,最终得出双筋截面梁的极优经济配筋率指标。接着采用PKPM软件对两层纯地下室进行建模模拟(采用16宫图),并对该模型的地下室顶板梁的不同截面尺寸进行试算,然后对试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双筋截面梁的极优经济配筋率指标的正确性。该思路的提出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经济性梁截面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评估设计公司的设计成果提供了依据,也为结构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肖宏[7](2020)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及拼宽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交通量的增长以及桥梁结构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原因,连续梁桥在运营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较为显着的两个方面包括:大跨箱梁桥跨中位置的长期挠度远超设计值以及由于交通量迅猛增长而不得不面临的横向拓宽改造。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带有横向预应力钢束的大悬臂箱梁桥新旧箱梁横向拼接困难的实际情况,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拼接方式。针对该拼接方式建立了新旧结构的梁格法模型和实体有限元模型;2、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拼宽结构在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梯度、汽车荷载、收缩及徐变等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描述了拼宽后拼接段在几种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而分析旧桥结构应力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针对拼宽后旧桥结构进行安全检算,并对拼接段进行承载能力计算。通过拼接段的应力分析发现:温度梯度和收缩、徐变对拼宽结构影响较大,支点位置处应同时警惕新旧桥基础沉降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针对局部车辆荷载带来的拼接段横向应力应予以重视;3、在受力状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新旧箱梁桥刚性连接拼接段受力影响因素的参数化分析并提出改善拼接段受力的措施。参数化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新旧桥基础不均匀沉降差值、拼接等待时间、拼接段厚度以及拼接段材料等几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基础沉降差可以有效减小支点位置处的横向应力值,延长拼接等待时间、在现浇段材料中适量增加粉煤灰均能减小收缩及徐变应力对拼接段的影响,减小拼接段厚度虽能减小新旧桥基础沉降差带来的影响,却也减小了拼宽结构的刚度,应审慎取值;4、研究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挠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际调研资料和有限元建模,分析主梁混凝土超方、预应力损失、汽车活载效应对于结构长期挠度的影响,并给出不同影响因素对于桥梁长期挠度的综合影响分析;5、结合部分工程案例和实际桥梁设计经验,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入手,多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大跨径连续梁桥长期下挠的对策和措施。

华云涛[8](2020)在《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为解决沿海和岛礁地区河砂资源短缺问题,发挥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筋优异的耐氯盐侵蚀性能,FRP筋和海水海砂混凝土的组合正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江苏省重点研究开发项目“TRC/ECC模板FRP筋海砂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了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采用纤维编织网增强ECC(Textile Reinforced ECC,简称TRE)替代受拉区混凝土保护层来提升梁的使用性能。主要试验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直径、粘结长度、混凝土种类、筋材表面形式、种类和箍筋约束等参数对BFRP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带肋BFRP筋的滑移曲线可分为微滑移阶段、滑移阶段、下降阶段和残余阶段。减小筋材直径和粘结长度,箍筋约束和筋材表面粘砂均有利于提高粘结性能;海水海砂对粘结性能基本无影响。基于能量方面对粘结性能的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得到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与试验粘结-滑移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分析了配筋率、截面高度、筋材直径和筋材类型对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的承载力、裂缝宽度和挠度远大于钢筋梁。增大配筋率或截面高度可提高梁的抗弯刚度,从而提高承载力、减小筋材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轴向刚度相近的梁具有相似的受弯性能。直径较小的BFRP筋有利于减小裂缝宽度,但对承载力和挠度无显着影响。曲率限值0.005/d可满足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要求。(4)基于GB50608-10和收集的试验数据,对短期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BFRP筋双筋矩形截面海水海砂混凝土梁设计方法。(5)分析了复合层类型、纤维网层数和基体厚度对TRE复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厚度和纤维网层数的增加,复合梁的破坏模式由少筋破坏向平衡破坏过渡。复合层可适当提高梁的开裂荷载和承载力。TRE相比ECC和TRC复合层能更有效地延缓梁的刚度退化,改善梁在使用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复合层有利于改善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破坏时的脆性特征,梁TRE20-3的延性计算指标比对照梁提升了29.1%。(6)基于截面分析法提出了预测复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最优配网率计算公式。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该论文有图90幅,表28个,参考文献150篇。

盛哲豪[9](2020)在《边坡多支护组合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规模日益增大,建设中涉及边坡工程也越来越多,边坡稳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边坡处治工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地质条件改变,自然环境限制等,从而需要对原有的工程方案进行修改或调整。因此,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结合各种支护技术的优缺点,比较处治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从而提出既安全又经济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解决办法,是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难题的需要。本论文依托于湖南省某边坡工程项目因外部条件的改变,原边坡处治方案已不能满足现状场地的要求,需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现场的实际踏勘,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分析了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土体岩层结构。采用极限平衡法,对下部已建重力式挡土墙的现状边坡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挡墙自身稳定性验算,发现现状边坡和重力式挡土墙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对现有重力式挡土墙进行加固,提高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2)通过对不同的锚杆挡墙加固方式进行受力形态分析和优缺点比较,提出了较为合理与便于施工的冠梁+预应力锚杆的加固方式。通过对冠梁接触面应力分布及冠梁受力形式进行初步分析,进行了冠梁与挡墙的连接节点构造设计。根据极限平衡条件,建立了预应力锚杆挡墙与边坡的整体极限平衡方程来分析计算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探明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与潜在滑面倾角随锚杆入射角与轴力的变化规律。(3)假定以加固后的预应力锚杆挡墙顶部作为上部边坡的支点,将上部边坡作为一个独立的坡体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支护优化设计。上部边坡支护方案采用锚杆格构梁结构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施工图设计。(4)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各支护条件下土体塑性应变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各支护条件下位移和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通过对预应力锚杆、冠梁与锚杆格构梁等构件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多支护组合结构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并与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和极限平衡法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预应力锚杆挡墙的不同支护参数进行单一变量下的数值模拟计算,探讨了其不同支护参数的变化对边坡稳定和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影响,得出了最合理的支护参数。数值模拟和工程监测结果表明边坡经过整体支护结构加固后,边坡位移数值较小,边坡加固效果较好,能满足规范要求。

曹锋,陈梦霞,陈志远,谭镇[10](2020)在《双筋矩形RC梁配筋设计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依据钢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与方法,介绍了双筋矩形RC梁两侧钢筋均未知时配筋设计的计算方法以及适用条件,进一步阐述了影响配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的强度等级以及构件的受力。通过工程实例对配筋设计的计算方法及各影响因素下配筋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行逐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筋设计采用近似计算与真实计算的方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梁截面高度、钢筋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构件上作用弯矩的大小变化,都将引起配筋面积发生改变,且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不同;当影响因素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时,对受压区配筋面积无影响,对受拉区配筋面积影响较大。

二、关于双筋梁截面设计与计算中几个问题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双筋梁截面设计与计算中几个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再生保温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梁抗弯性能国外研究现状
        1.3.2 混凝土梁抗弯性能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再生保温混凝土的配制及力学性能
    2.1 试验材料
        2.1.1 粗骨料
        2.1.2 保温骨料
        2.1.3 其它材料
    2.2 试验配合比
    2.3 再生保温混凝土力学性能
        2.3.1 抗压强度试验
        2.3.2 弹性模量
        2.3.3 导热系数
        2.3.4 应力-应变曲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保温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3.1 再生保温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件设计及制作
        3.1.3 混凝土应变片的黏贴、百分表的布置以及裂缝的测量
        3.1.4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梁的挠度变化及分析
        3.2.2 钢筋应变的对比
        3.2.3 混凝土应变
        3.2.4 再生保温混凝土梁裂缝的发展
        3.2.5 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及分析
    3.3 受弯承载力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保温混凝土梁ABAQUS模拟分析
    4.1 ABAQUS简介
        4.1.1 ABAQUS功能简介
        4.1.2 ABAQUS相关模块简介
        4.1.3 ABAQUS网格划分
    4.2 再生保温混凝土模型与本构关系的选择
        4.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4.3 再生保温混凝土构件建模方式选取
    4.4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 模拟值与试验值对比
        4.5.1 各个梁钢筋应变模拟分析
        4.5.2 不同材料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破坏形态模拟分析
        4.5.3 不同配筋率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破坏形态模拟分析
        4.5.4 有无腹筋再生保温混凝土梁破坏形态模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复合配筋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CC的研究现状
        1.2.2 钢筋增强ECC构件受弯性能研究现状
        1.2.3 FRP筋增强构件受弯性能研究现状
        1.2.4 复合配筋构件的受弯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静载受弯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2.1 试件工况
        2.2.2 试件制作
        2.2.3 界面处理效果
    2.3 试验材料特性
        2.3.1 ECC材料和混凝土材料
        2.3.2 钢筋和FRP筋
    2.4 加载方案
    2.5 数据采集及测点布置
        2.5.1 荷载值
        2.5.2 钢筋和FRP筋应变
        2.5.3 混凝土/ECC的应变及挠度
        2.5.4 裂缝的开展情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3.2.1 复合配筋混凝土梁
        3.2.2 复合配筋增强ECC梁
        3.2.3 复合配筋混凝土-ECC组合梁
    3.3 跨中区域混凝土/ECC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的平均应变
    3.4 裂缝模式
    3.5 弯矩-挠度曲线分析
        3.5.1 弯矩-挠度曲线
        3.5.2 开裂弯矩
        3.5.3 屈服弯矩
        3.5.4 极限弯矩
    3.6 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3.6.1 钢筋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3.6.2 FRP筋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3.7 裂缝发展分析
        3.7.1 裂缝条数
        3.7.2 裂缝宽度对比
    3.8 延性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配筋增强ECC梁/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假定
    4.3 梁构件受力全过程分析
        4.3.1 梁构件弯矩-曲率曲线全过程分析流程图
        4.3.2 ECC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全过程
        4.3.3 组合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全过程
    4.4 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
        4.4.1 复合配筋增强ECC梁弯矩-曲率关系验证
        4.4.2 复合配筋ECC-混凝土组合梁弯矩-曲率关系验证
    4.5 参数分析
        4.5.1 截面尺寸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4.5.2 ECC替换高度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4.5.3 混凝土抗压强度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4.5.4 ECC材料参数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4.5.5 配筋率对受弯性能的有影响
    4.6 复合配筋增强ECC梁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
        4.6.1 正截面受弯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
        4.6.2 界限配筋率
        4.6.3 最小配筋率
    4.7 复合配筋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
        4.7.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
        4.7.2 界限配筋率
        4.7.3 最小配筋率
        4.7.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的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
    5.1 引言
    5.2 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弯矩-曲率验证
    5.3 参数分析
        5.3.1 截面尺寸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5.3.2 配筋率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5.3.3 FRP筋种类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5.3.4 ECC模板侧板的宽度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5.4 U形ECC-FRP筋预制模板组合梁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
        5.4.1 U型ECC预制模板的侧板和底板的最佳高度
        5.4.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
        5.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4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充满型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2.3 材性试验
    2.3 加载和测量方案
        2.3.1 加载装置
        2.3.2 加载制度
        2.3.3 测量方案
    2.4 试验结果
        2.4.1 破坏形态
        2.4.2 荷载-挠度曲线
        2.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2.4.4 荷载-应变分析
        2.4.5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
    2.5 参数分析
        2.5.1 预应力程度
        2.5.2 预应力施加顺序
        2.5.3 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
        2.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充满型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设计
        3.2.2 试件制作
        3.2.3 材性试验
    3.3 加载和测量方案
        3.3.1 加载装置
        3.3.2 加载制度
        3.3.3 测量方案
    3.4 试验结果
        3.4.1 破坏形态
        3.4.2 荷载-挠度曲线
        3.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3.4.4 荷载-应变分析
        3.4.5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
    3.5 参数分析
        3.5.1 预应力程度
        3.5.2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3.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SRCL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现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1 国外SRC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2 国内SR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3 叠合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3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
        4.3.1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σ_(pu)
        4.3.2 ξ_p与Δσ_p关系
    4.4 PSRCL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4.1 PSRCL-Ⅰ受弯梁
        4.4.2 PSRCL-Ⅱ受弯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充满型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试件设计
        5.2.2 试件制作
        5.2.3 材性试验
    5.3 加载和测量方案
        5.3.1 加载装置
        5.3.2 加载制度
        5.3.3 测量方案
    5.4 试验结果
        5.4.1 破坏形态
        5.4.2 荷载-挠度曲线
        5.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5.4.4 荷载-应变分析
    5.5 参数分析
        5.5.1 剪跨比
        5.5.2 预应力程度
        5.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5.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充满型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概况
        6.2.1 试件设计
        6.2.2 试件制作
        6.2.3 材性试验
    6.3 加载和测量方案
        6.3.1 加载装置
        6.3.2 加载制度
        6.3.3 测量方案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破坏形态
        6.4.2 荷载-挠度曲线
        6.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6.4.4 荷载-应变分析
    6.5 参数分析
        6.5.1 剪跨比
        6.5.2 预应力程度
        6.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6.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PSRCL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7.1 引言
    7.2 国外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2.1 美国ACI318-11 的拉-压杆模型
        7.2.2 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的拉-压杆模型
        7.2.3 基于变形协调的桁架-拱模型
    7.3 国内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1 现有SRC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2 叠合梁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3 现有PC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4 PSRCL受剪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4.1 PSRCL-Ⅰ受剪梁
        7.4.2 PSRCL-Ⅱ受剪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PSRCL梁开裂弯矩、裂缝宽度与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8.1 引言
    8.2 PSRCL受弯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
        8.2.1 PSRCL受弯梁截面正应力
        8.2.2 PSRCL受弯梁开裂分析
    8.3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1 参数分析
        8.3.2 现有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3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4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8.4 PSRCL受弯梁变形计算方法
        8.4.1 参数分析
        8.4.2 现有截面刚度计算方法
        8.4.3 PSRCL受弯梁变形计算方法
        8.4.4 PSRCL受弯梁变形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三: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4)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预制装配叠合构件结构特点及发展现状
        1.1.1 预制装配叠合构件结构特点
        1.1.2 预制装配叠合构件发展现状
    1.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发展现状
        1.2.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
        1.2.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试验方案及试件制作
    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2.1.1 试件设计
        2.1.2 预应力设计
    2.2 材料性能
        2.2.1 型钢和钢筋的材性试验
        2.2.2 混凝土材性试验
    2.3 试件制作
    2.4 试验加载方案
        2.4.1 试验仪器及装置
        2.4.2 试验加载制度
    2.5 试验测量方案
        2.5.1 型钢应变测量
        2.5.2 混凝土应变测量
        2.5.3 钢筋应变测量
        2.5.4 预应力测量
        2.5.5 裂缝测量
        2.5.6 挠度测量
3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3.1 试验现象
        3.1.1 试验梁W-1
        3.1.2 试验梁W-2
        3.1.3 试验梁W-3
        3.1.4 试验梁W-4
        3.1.5 试验梁W-5
        3.1.6 试验梁W-6
        3.1.7 试验梁W-7
    3.2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3.3 试验结果特征值
    3.4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长
    3.5 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
    3.6 挠曲线分析
    3.7 截面应变特性
    3.8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计计算方法
    4.1 开裂荷载验算
        4.1.1 等效荷载分析
        4.1.2 应力应变分析
        4.1.3 抗裂验算方法
        4.1.4 开裂荷载计算
    4.2 裂缝宽度验算
        4.2.1 裂缝开展机理
        4.2.2 平均裂缝间距
        4.2.3 平均裂缝宽度
        4.2.4 最大裂缝宽度及其验算
    4.3 刚度与变形
        4.3.1 国内现有相关刚度计算方法
        4.3.2 抗弯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4.3.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短期刚度和跨中挠度计算
    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承载力
        4.4.2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增量
        4.4.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及变形的图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第二章 混凝土截面的应力分布
    2.1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2.1.1 截面保持平面
        2.1.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1.3 材料本构关系
    2.2 正截面应变包络图
    2.3 混凝土矩形截面应力分布
        2.3.1 等效矩形应力换算法
        2.3.2 实际应力分布法
        2.3.3 两种方法的比较
    2.4 混凝土圆形截面应力分布
        2.4.1 圆形截面应变包络图
        2.4.2 圆形截面的参数计算
        2.4.3 圆形截面的混凝土内力
        2.4.4 圆形截面的钢筋环内力
第三章 混凝土构件配筋的图算法
    3.1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配筋的图算法
        3.1.1 计算原理
        3.1.2 计算方法
        3.1.3 算例
    3.2 矩形截面偏心受力构件对称配筋的图算法
        3.2.1 计算原理与方法
        3.2.2 算例
    3.3 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力构件对称配筋的图算法
        3.3.1 计算原理与方法
        3.3.2 算例
    3.4 圆形截面构件非均匀配筋的图算法
        3.4.1 计算原理与方法
        3.4.2 算例
    3.5 环形截面构件非均匀配筋的图算法
        3.5.1 计算原理与方法
        3.5.2 算例
    3.6 圆形截面均匀配筋的图算法
        3.6.1 计算原理与方法
        3.6.2 算例
    3.7 圆环形截面均匀配筋的图算法
        3.7.1 计算原理与方法
        3.7.2 算例
第四章 混凝土压弯构件考虑二阶效应配筋的图算法
    4.1 混凝土压弯构件二阶效应概述
    4.2 矩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二阶效应配筋图算法
        4.2.1 计算原理与方法
        4.2.2 算例
    4.3 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二阶效应配筋图算法
        4.3.1 计算原理和方法
        4.3.2 算例
    4.4 圆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二阶效应配筋图算法
        4.4.1 计算原理与方法
        4.4.2 算例
第五章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及裂缝计算
    5.1 混凝土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概述
    5.2 构件的刚度与变形
        5.2.1 构件变形量与刚度的关系
        5.2.2 有效惯性矩法计算截面刚度
    5.3 裂缝的成因及其宽度的限值
        5.3.1 荷载因素
        5.3.2 非荷载因素
        5.3.3 裂缝宽度的限值
    5.4 裂缝宽度的计算
        5.4.1 规范方法计算裂缝宽度
        5.4.2 粘结-滑移法计算裂缝宽度
        5.4.3 无滑移法计算裂缝宽度
    5.5 以最大钢筋直径限制裂缝宽度
        5.5.1 概述
        5.5.2 钢筋直径限制裂缝宽度的原理与方法
        5.5.3 算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6)基于PKPM仿真的地下室框架梁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下室框架梁最经济配筋率的推导
2 地下室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
    2.1 地下室框架结构模拟图设计参数情况
    2.2 地下室顶板梁的计算结果统计
    2.3 统计结果分析
3 实际应用中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3.1 层高对框架梁高的影响
    3.2 地域不同会导致表中的统计数据会存在差异
    3.3 框架梁最优配筋率截面的应用
4 结论

(7)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及拼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拓宽技术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针对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横向拼接研究
    1.3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
        1.3.1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长期下挠病害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拼宽箱梁分析方法及理论
    2.1 梁格法建模方法
        2.1.1 梁格分析基本原理
        2.1.2 梁格构件截面特性
        2.1.3 梁格划分原则
    2.2 采用midas FEA的实体有限元建模方法
        2.2.1 有限元单元及网格划分
        2.2.2 钢筋单元
        2.2.3 施工阶段分析
    2.3 采用刚接形式的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拼宽分析模型
        2.3.1 工程概况
        2.3.2 拟采用的横向刚接拼接形式
        2.3.3 梁格分析模型
        2.3.4 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
        2.3.5 模型合理性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旧箱梁刚性拼接有限元分析
    3.1 新旧基础不均匀沉降
        3.1.1 沉降计算说明
        3.1.2 结构横向应力分析
        3.1.3 结构纵向应力分析
    3.2 温度梯度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2 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箱梁纵向应力分析
        3.2.3 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箱梁横向应力分析
    3.3 .汽车荷载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3.1 车道荷载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3.2 车辆荷载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4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效应分析
        3.4.1 收缩及徐变纵向应力分析
        3.4.2 收缩及徐变横向应力分析
    3.5 拼宽后结构受力状态
        3.5.1 拼宽后旧桥安全性检算
        3.5.2 拼接段承载能力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拼宽结构拼接段应力分析
    4.1 跨中截面(6#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2 中跨四分点截面(7#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3 中支点截面(8#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4 第三跨跨中截面(9#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5 边支点截面(10#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拼接段受力状态影响因素及受力改善措施
    5.1 拼接等待时间
    5.2 后浇段材料选择
        5.2.1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徐变应力的影响
        5.2.2 适用于后浇段的新材料
    5.3 后浇段施工顺序
    5.4 新旧桥基础沉降差
        5.4.1 有限元模拟
        5.4.2 减少新旧桥基础不均匀沉降措施
    5.5 拼接段厚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长期挠度成因分析
    6.1 工程背景介绍
        6.1.1 工程概况
        6.1.2 施工阶段模拟
    6.2 主梁混凝土超方
        6.2.1 现场调查情况
        6.2.2 恒载超方对桥梁挠度影响研究
    6.3 钢束预应力损失
        6.3.1 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
        6.3.2 预应力钢束传力锚固后的损失
    6.4 汽车荷载作用
        6.4.1 活载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总挠度的影响
        6.4.2 频遇值与准永久值的确定
        6.4.3 基于实际调查的车辆荷载效应研究
    6.5 连续梁桥跨中下挠综合影响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连续箱梁长期挠度控制对策
    7.1 设计阶段
        7.1.1 合理控制预应力
        7.1.2 降低结构自重集度
        7.1.3 适当提升高跨比
    7.2 施工阶段
        7.2.1 主梁混凝土超方控制
        7.2.2 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
        7.2.3 预应力孔道灌浆质量控制
        7.2.4 悬臂节段间接缝形式
        7.2.5 临时斜拉索辅助合龙控制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的简介
    1.3 海水海砂混凝土基本性能
    1.4 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1.5 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1.6 ECC/纤维编织网材料的简介
    1.7 当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8 研究内容及目标
2 试验方案设计
    2.1 材料性能
    2.2 BFRP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设计
    2.3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设计
    2.4 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设计
3 BFRP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拉拔试验结果
    3.3 试件破坏模式
    3.4 粘结-滑移曲线
    3.5 粘结强度分析
    3.6 粘结-滑移曲线的能量分析
    3.7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3.8 本章小结
4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破坏形态
    4.3 开裂弯矩和抗弯承载力
    4.4 筋材和混凝土应变
    4.5 跨中挠度分析
    4.6 裂缝开展
    4.7 延性评估
    4.8 本章小结
5 短期荷载下FRP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公式修正
    5.1 引言
    5.2 基于GB50608-10的短期荷载下最大裂缝宽度公式的修正
    5.3 修正公式适用性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设计方法
    6.1 引言
    6.2 基于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双筋截面设计方法
    6.3 基于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设计方法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开裂形态和破坏模式
    7.3 开裂弯矩和抗弯承载力
    7.4 跨中挠度分析
    7.5 裂缝宽度分析
    7.6 复合梁使用性能评估
    7.7 荷载-应变关系
    7.8 延性评估
    7.9 本章小结
8 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
    8.1 引言
    8.2 承载力计算
    8.3 复合梁最优配网率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和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边坡多支护组合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工程背景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区域气象及水系情况
        2.2.2 地质构造
        2.2.3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2.2.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2.3 工程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3.1 工程现状
        2.3.2 优化前边坡稳定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预应力锚杆挡墙的优化设计研究
    3.1 概述
    3.2 预应力锚杆挡墙加固方式探讨及优化
    3.3 冠梁+预应力锚杆挡墙加固技术研究
        3.3.1 分析模型的建立
        3.3.2 锚杆最优入射角的取值分析
        3.3.3 锚杆最佳轴力的取值分析
        3.3.4 预应力锚杆的设计
        3.3.5 冠梁的受力分析及设计
        3.3.6 冠梁与重力式挡墙连接节点构造
    3.4 预应力锚杆挡墙的自身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锚杆格构梁的计算与设计
    4.1 概述
    4.2 锚杆的轴力计算与设计
    4.3 格构梁的受力分析与参数计算
    4.4 锚杆格构梁施工图设计
    4.5 工程监测
    4.6 本章小结
5 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
    5.3 屈服准则
    5.4 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5.4.1 重力式挡墙边坡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5.4.2 锚杆挡墙边坡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5.5 预应力锚杆挡墙结合锚杆格构梁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5.5.1 模型建立
        5.5.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6 不同参数下边坡的稳定与变形分析
        5.6.1 锚杆入射倾角的影响
        5.6.2 锚杆长度的影响
        5.6.3 锚杆预应力的影响
        5.6.4 锚杆间距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双筋矩形RC梁配筋设计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与方法
    1.1 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1.2 计算方法
2 配筋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2.1 截面高度影响
    2.2 材料强度影响
        2.2.1 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
        2.2.2 钢筋强度等级影响
    2.3 构件受力影响
3 结论

四、关于双筋梁截面设计与计算中几个问题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再生保温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 李香政.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复合配筋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D]. 胡忍.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 李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 胡曼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及变形的图算法[D]. 李彬.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6]基于PKPM仿真的地下室框架梁经济性研究[J]. 徐畅,杜传国.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7]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及拼宽技术研究[D]. 肖宏. 东南大学, 2020(01)
  • [8]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 华云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边坡多支护组合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应用研究[D]. 盛哲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10]双筋矩形RC梁配筋设计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J]. 曹锋,陈梦霞,陈志远,谭镇.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标签:;  ;  ;  ;  ;  

双筋梁截面设计计算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