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浇注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立式浇注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一、立式铸造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文[1](2020)在《斗齿液态模锻关键技术参数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斗齿是挖掘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使用频率最高、应力最集中、磨损量最大的零件之一,属于挖掘机中的易磨损件。斗齿的使用工况恶劣,需保证高硬度、高耐磨性及强韧性等力学性能。传统成形工艺生产的斗齿已无法满足力学性能及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应用液态模锻工艺成型与生产斗齿,从斗齿液锻工艺方案设计、液锻关键工艺参数设计、液锻模具设计及液锻设备技术设计等方面进行斗齿液锻技术的设计研究。进行D11斗齿的液锻实例设计验证,完成了数值模拟验证实验,得到合理可靠的斗齿液锻工艺设计公式。首先,进行工艺方案及关键工艺参数设计,确定出斗齿液锻的分类及选择依据,完成斗齿液锻工艺方案分型面及成型位置的设计,确定出斗齿毛坯尺寸设计公式等斗齿液锻工艺方案设计研究。在工艺参数的设计中,根据液锻方式的不同研究出斗齿直接液锻的保压时间及浇注高度设计公式,对于斗齿间接液锻,推导出液锻力及液锻速度的设计公式。在斗齿液锻模具设计中,推导出液锻模具型腔壁厚及型芯的尺寸设计公式,并完成了斗齿液锻模具浇注系统压室的设计及模温调节系统设计,推导出有关关键参数如电阻丝长度、压室壁厚等的设计公式。在斗齿液锻设备技术设计中,完成斗齿专用液锻机的功能要求设计,确定出斗齿液态模锻机机身机构设计要素,推导出斗齿液态模锻机关键技术参数如液锻力、抽芯力等的设计公式。除了完成专用液锻机的设计还进行了斗齿液锻辅助设备的设计研究,推导出了辅助设备关键参数如浇包尺寸、取件板厚度等的设计公式。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内容进行D11斗齿的实例设计及模拟验证实验,完成D11斗齿液锻方案、液锻工艺参数、液锻模具、液锻设备等对应设计,得到成套的液锻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机对斗齿液锻参数设计公式进行模拟分析验证,表明液锻力、保压时间、液锻速度、模具型腔壁厚等设计公式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斗齿液锻设计生产中。

周剑峰[2](2019)在《通发公司零部件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发公司于2011年成立,业务定位为于航空转包生产和航空零部件制造,维修和售后服务。自成立以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通发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通发公司航空转包产品的最近几年的出口交付额和销售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客户需求持续增加。因此需扩充产能来满足转包业务的增长需求。论文将以投资项目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对具有高技术壁垒,高质量资质门槛的航空业项目的投资项目,作深入系统的分析。从建设项目的市场前景、环境需求、技术方案策划等项目所涉及的研究做基础,结合内外部现有资源和环境现实,充分考虑项目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着重解决财务数据的收集、趋势的预测、财务数据的分析计算等具有重大挑战的问题,形成包含量本利分析报告、成本估算报告、现金流分析报告、利润表报告、投资回报率报告等一系列的相关财务分析报表,为项目的投资决策做理论依据。以达到缩短项目周期降低项目风险,提高企业的收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论文通过对航空发动机的市场预测分析,包括价格预测、竞争力分析、风险分析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的设计,包括厂址的选择、厂房的建设规模、产品的分组方案设计等技术方案和工程设备方案的确立等,为项目的兴建、项目的预期目标提供数据,并引入项目风险管理。本文的研究将得到航空业投资项目的从投资项目的环境分析、投资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及实施方法为其他相类似航空业投资项目提供指导。

田雨[3](2018)在《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积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储层实现商业开发的必要措施,体积压裂造就的复杂裂缝中支撑剂的充填铺置状态直接决定了压后效果,要实现复杂裂缝中支撑剂的有效铺置,明确其运移铺置规律至关重要。但目前复杂裂缝中支撑剂的运移铺置规律研究鲜有报道。为有效地开展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复杂裂缝”被简化为由一条主裂缝加一级分支裂缝构成的“组合裂缝”。通过大型可视化组合裂缝支撑剂运移铺置模拟实验装置首先开展了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实验研究,进而建立了组合裂缝中支撑剂的运移铺置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利用FLUENT软件二次开发手段开展了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储层参数、压裂施工参数与压裂材料参数等对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的影响,最后利用CMG软件建立了压裂产能模型优化裂缝参数结合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优化了单一裂缝和组合裂缝的压裂施工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参数、压裂施工参数与压裂材料参数对单一主裂缝中支撑剂的运移铺置均产生影响,部分参数影响结果如下:滤失系数由0增至4.56×10-4m/(?),砂堤高度增长12.5%;排量由5.4m3/h增至21.6m3/h,砂堤高度减小79.1%;支撑剂密度由2450kg/m3增至3030kg/m3,砂堤高度增长44.9%;分支缝的存在使得单一主裂缝中砂堤高度增加,砂堤高度增加幅度为33%~101.8%。单一主裂缝中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由高至低分别为:排量、支撑剂粒径、砂比、支撑剂密度、压裂液粘度和滤失系数;考虑支撑剂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砂浓度修正系数,考虑缝宽较小及壁面粗糙建立了壁面效应修正系数,考虑裂缝壁面滤失建立了滤失修正系数,综合考虑上述三点建立了单一主裂缝中支撑剂沉降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分支缝角度、分支缝与主缝缝宽比的组合裂缝携砂液分流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不同类型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规律,对单一裂缝而言,较大携砂液排量、较小粒径支撑剂、较低密度支撑剂、较高砂比、较大密度压裂液及较大粘度压裂液均是有利于支撑剂长距离输送的人为可控因素;对组合裂缝而言,较小粒径支撑剂、较大携砂液排量、较低密度支撑剂、较大砂比、较高粘度压裂液及较大密度压裂液均是有利于支撑剂在分支缝中有效铺置的人为可控因素,在压裂设计时应考虑在施工条件允许范围内按照上述顺序选择合理的施工参数以确保单一及组合裂缝压裂时支撑剂的有效铺置。经压裂软件模拟,与传统压裂施工方案相比,优化后的单一裂缝和组合裂缝压裂施工方案可获得更长的有效支撑裂缝或裂缝网络。论文结合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手段,明确了组合裂缝中支撑剂的运移铺置规律,对指导压裂施工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4](201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17年第6号(总第210号)》文中指出

庄安泰[5](2015)在《铝母线加工带锯床改造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工业里铝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其较低的密度,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机械、建筑以及航空等行业。我国电解铝工业从30年代到2001年逐渐发展,原铝产能达到了 430多万吨,跃居到世界第一位,随着产能进一步攀升,2009年原铝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出现过剩。随着电解铝技术的发展,电解槽槽型愈来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槽型是我国的600kA电解槽。而电解槽槽型的增大给电解铝工程施工带来较大难度,一般240kA以下电解槽的立柱母线加工使用立式带锯,400kA以上的电解槽由于立柱母线连接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立式带锯已经不能满足施工现场加工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电解铝工程现场实际需要,对一台立式带锯床进行了应用改造,以满足现场对400kA立柱铝母线的加工要求。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施工现场的有限条件将立式带锯床改造为卧式带锯床,一些有用的部件加以利用,对导向装置、锯架装置、带锯条支架机构、工作台等进了设计。确定了带锯条、锯切用量的选择方法。(2)放弃了立式带锯的驱动系统,对改造后的卧式带锯重新进行驱动系统设计,采用变频电机驱动带轮,经过计算确定了驱动电机、带轮、同步带的型号。(3)采用原有立式带锯的液压系统,将该系统用于卧式带锯的工作台驱动,按照新的工况条件经过计算校核了液压缸、油泵、电机等。确定了液压系统的油路及系统的其他元件。(4)改造后的卧式带锯采用简单的电气操作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完成的带锯床经过工程实践,锯切效率达到130cm2/min,满足施工现场对400kA电解槽立柱母线的加工要求,不但加工质量得到保障,还节约了施工的成本。

李秀丽[6](2014)在《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看专利文摘英译的研究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专利数量大幅度增加,专利文摘的英译需求日益突出,这对广大译者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译文质量参差不齐。本报告对专利文摘英译进行研究总结,期望对帮助该领域的译者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有显着的意义。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不同的文本类型有着各自的语言特点和功能,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译者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专利文摘,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特殊文本类型,有着特殊的文体语言特征,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方便技术的交流和传播。因此,笔者根据专利文摘的文本特点,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顺利完成了翻译项目,并对翻译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忠实准确、通顺流畅、正式规范的专利文摘英译的标准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建立术语表、借助计算机辅助工具等英译方法。该报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翻译项目的简单介绍,包括文本内容、语言特点及其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简述翻译过程,包括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及翻译项目进行的具体步骤;第三部分是对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论述,包括文本类型理论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第四部分是笔者在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结合具体实例,对专利文摘英译标准和方法做出总结;最后一部分是翻译报告总结及该报告的局限性。

程斐[7](2014)在《自行式框架车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钢铁工业是一个运输密集型的行业,物流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无轨运输因其投资小、占地少、机动灵活、运行畅通、效率高等优点较铁路运输对于减小物流成本具有显着的效果。发达国家的厂区物料运输多采用无轨运输,物流成本只占总成本的8%10%,而我国仍以铁路运输为主导,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因此无轨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物料运输的发展趋势。自行式框架车因其可配合料篮完成各种钢铁企业厂内物料转运作业、工作效率高、载重量大、操作简单、性能优良等优点成为无轨运输的主力军。车辆优良的电液控制系统是自行式框架车在高速、大载荷的工况下长期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以自行式框架车电液控制系统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闭式液压驱动系统和悬架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应用中暴露的问题,对闭式液压驱动系统和悬架液压系统的操控性、安全性和平顺性进行了深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自行式框架车行驶速度快、机动性好的工作要求,设计车辆新型闭式液压驱动系统,改进设计车辆的差速与差力控制功能;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与安全性设计车辆的启动液压延时预警系统和闭式液压驱动系统的过滤装置。(2)为优化变量泵的排量控制,解决悬架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和辅助液压系统与闭式液压驱动系统功率需求间的矛盾,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控制方式——伺服超驰控制技术,并分析该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动态特性。(3)为满足厂内物流运输对车身高度可调性以及四点悬架驱动同步性的要求,设计具有保压和失压保护功能的悬架电液控制系统;为克服自行式框架车悬架液压系统与转向液压系统对油源控制形式需求差异的矛盾,研制一种负载敏感液压泵的恒压变量控制装置。(4)针对自行式框架车四点悬架同步升降系统存在的耦合性、非线性、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点输出耦合的模糊PID多缸同步驱动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分析验证其有效性。(5)针对自行式框架车额定载荷大、行驶速度快、受地面冲击大的特点,在传统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定刚度液压弹簧悬架的基础上,改进设计适应自行式框架车作业要求的悬架液压系统;提出悬架液压系统顺应性的评价指标,并且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模拟分析随机路面输入下,自行式框架车在空载与满载两种工况下,两种悬架液压系统的顺应性;最后通过现场对比实验验证改进后的悬架液压系统对于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效果。(6)设计基于USB7360A型数据采集卡的硬件采集系统和LabVIEW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对车辆的闭式液压驱动系统、悬架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测试,来验证理论设计的合理性。

罗晓斌[8](2013)在《某立式液压半连续铸造机的基础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以山东某熔铸车间的30 t立式液压半连续铸造机为例,结合立式液压半连续铸造机的构造及工艺特点,介绍了该设备基础设计的思路和设计要点。实践证明,其设备基础选择沉井方案和特定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静压顶进钢护筒施工能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张培培[9](2013)在《离心铸造管自动脱模装置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大口径管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在保证大口径管道生产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管道的生产效率。本文主要针对现有MC尼龙铸管离心铸造脱模困难、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套离心铸管自动脱模装置。自动脱模装置由脱模机械手和脱模小车两个主要部分所组成。运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开展自动脱模机构的原理与机构设计,对机构运行的运动学和工作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采用ANSYS及Pro/E软件对脱模机构和铸管的受力及运动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主要的设计及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离心铸造管的技术原理和工艺过程,采用对绿色设计理念,设计了离心铸管的脱模装置,以满足离心铸造管生产过程的自动脱模需要,设计的脱模装置节约材料、零部件能够重复利用;(2)设计了脱模机械手。通过控制拉板与脱模液压缸之间夹角,使脱模机械手可以对一定范围内不同口径的管道进行脱模,拉板与脱模液压缸之间夹角的范围定在300-60°之间。(3)利用ANSYS软件对脱模机械手与MC尼龙铸管之间的接触部分进行了应变与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脱模机械手在对MC尼龙管进行脱模时不会对管道产生很大损伤,在机械手的作用力下,MC尼龙管道不会产生破裂,验证了脱模机械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样,对球墨铸铁管脱模时的受力也进行了应力分析,表明了脱模机械手的作用力不会对球墨铸铁管产生损害。(4)对脱模机构中的小车进行了整体设计,以配合脱模机械手的工作,实现离心铸管的顺利脱模;对脱模小车的主要部件进行选型,使脱模小车能够承受住管道和脱模机械手的重量的条件下,节省材料以达到绿色设计的效果。(5)利用Pro/E软件对离心铸管脱模装置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套脱模装置能够顺利完成离心铸管的脱模。(6)对离心铸管脱模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使脱模装置中的各种液压件能够在统一的液压站的控制下进行有序的工作,通过电气控制着的电动机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函数关系内有规律的工作,从而使脱模装置中的脱模机械手和脱模小车进行着有规律的往复运动,使整个脱模装置达到自动化的效果。

肖开政[10](2012)在《内导式铝合金圆棒铸造机液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铝合金材料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及高精零部件上的应用,对铝合金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日益提升。铸造铝合金圆棒是铝合金产品加工过程的第一环节,其品质决定铝合金产品的性能。铝合金铸造机是生产铝合金圆棒的主要装备,装备的水平与工艺参数的控制共同决定铝合金圆棒的品质。铸造机的液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产品的性能和生产效率,特别是铸造速度控制和内导式液压缸性能成为了控制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铝合金铸造机的液压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高品质铝合金圆棒生产的工艺参数和工作流程,结合铝合金铸造的实际工况,提出了相应工艺对铸造机的性能要求。2、考虑到铸造速度是高品质铝合金圆棒铸造工艺中最为关键参数,在液压系统设计时,探讨了多种铸造速度的控制方案,并利用AMEsim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适合工艺的铸造速度曲线;结合铸造过程中特殊工况和其它控制要求,设计出了兼顾安全、效率和可靠性的铝合金圆棒铸造机的液压控制系统。3、内导式液压缸是铝合金圆棒铸造机的关键部件,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保证其性能,对其建立了力学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低速爬行的运动学分析,得出运动特征方程,进而优化了内导式液压缸的结构;根据铝合金铸造的实际工况,利用Solidworks的COMOSWorks对其进行受力验证。4、将设计的液压系统应用到铝合金圆棒铸造机的改造工程中,使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满足铝合金铸造工艺的要求,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铝合金圆棒。

二、立式铸造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式铸造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斗齿液态模锻关键技术参数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斗齿的材料及成形工艺的现状
        1.2.1 斗齿材料应用现状
        1.2.2 斗齿成形工艺现状
    1.3 液态模锻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液态模锻技术简介
        1.3.2 液态模锻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斗齿液锻工艺方案及关键参数设计研究
    2.1 斗齿的常规分类
    2.2 斗齿液锻方式分类及选择
    2.3 斗齿液锻工艺方案设计
        2.3.1 成型位置及分型面设计
        2.3.2 毛坯设计
    2.4 斗齿直接液锻工艺参数设计
        2.4.1 保压时间设计
        2.4.2 浇注高度设计
    2.5 斗齿间接液锻工艺参数设计
        2.5.1 液锻速度设计
        2.5.2 液锻力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斗齿液锻模具关键参数的设计与研究
    3.1 斗齿液锻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3.1.1 斗齿液锻模具型腔壁厚设计
        3.1.2 斗齿液锻模具型芯尺寸设计
    3.2 斗齿液锻模具压室厚度设计
    3.3 斗齿液锻模具模温调节系统设计
        3.3.1 斗齿液锻模具预热系统设计
        3.3.2 斗齿液锻模具冷却系统设计
    3.4 总结
4 斗齿液锻专用设备的选择及研究
    4.1 斗齿液锻机技术设计
        4.1.1 斗齿液锻机的选型及功能要求
        4.1.2 斗齿液锻机机身结构设计
        4.1.3 斗齿液锻机关键技术参数设计
    4.2 斗齿液锻辅助设备设计
        4.2.1 斗齿液锻浇注设备设计
        4.2.2 斗齿液锻取件设备设计
    4.3 总结
5 D11斗齿液锻工艺及设备设计
    5.1 D11斗齿液锻技术方案设计
        5.1.1 液锻D11斗齿的结构分析
        5.1.2 分型面及成型方案设计
        5.1.3 浇注方案设计
        5.1.4 补缩加压方案设计
        5.1.5 毛坯设计
        5.1.6 D11斗齿液锻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5.2 D11斗齿液态模锻模具设计
        5.2.1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5.2.2 模具关键零部件设计
    5.3 D11斗齿液锻机设计
        5.3.1 D11斗齿液锻机功能及结构设计
        5.3.2 D11斗齿液锻机关键参数设计
    5.4 总结
6 斗齿液锻模拟验证及研究
    6.1 D11斗齿液锻方案模拟验证
        6.1.1 模拟软件介绍
        6.1.2 模拟参数设置
        6.1.3 模拟结果及分析
    6.2 斗齿液锻工艺参数模拟验证
        6.2.1 模拟参数设置
        6.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斗齿液锻模具参数模拟验证
        6.3.1 斗齿液锻模具型腔的模拟及分析
        6.3.2 斗齿液锻模具型芯的模拟及分析
    6.4 总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通发公司零部件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建设项目环境分析和方案概述
    2.1 建设项目环境分析
        2.1.1 建设项目前景分析
        2.1.2 建设项目市场分析
        2.1.3 通发公司现有业务
        2.1.4 通发公司目标业务
        2.1.5 通发公司竞争对手分析
    2.2 建设项目方案概述
        2.2.1 项目选址
        2.2.2 项目工艺需求分析
        2.2.3 项目设备需求分析
        2.2.4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第3章 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3.1 项目资产投资分析及投资估算
        3.1.1 项目零部件报价分析
        3.1.2 项目厂房投资分析
        3.1.3 项目设备投资分析
        3.1.4 项目配套投资分析
        3.1.5 项目投资估算
    3.2 项目融资方案
        3.2.1 资金来源及使用
        3.2.2 融资成本
    3.3 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分析
        3.3.1 项目产量预测分析
        3.3.2 项目成本预测分析
        3.3.3 项目利润及分配分析
        3.3.4 项目财务现金流分析
        3.3.5 项目资产负债预测分析
        3.3.6 项目盈亏平衡及投资回收期分析
    3.4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第4章 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4.1 项目投资风险识别及评价
        4.1.1 项目投资外部风险
        4.1.2 项目投资内部风险
        4.1.3 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及影响
    4.2 项目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4.2.1 重大风险事件清单
        4.2.2 重大风险管理方案
        4.2.3 风险监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型低密度支撑剂
        1.2.2 支撑剂运移模型
        1.2.3 携砂液分流机理
        1.2.4 支撑剂运移物模实验
        1.2.5 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实验研究
    2.1 组合裂缝支撑剂运移铺置模拟实验装置
        2.1.1 装置技术参数
        2.1.2 实验步骤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实验参数选取
        2.2.2 实验数据处理
        2.2.3 实验结果描述
    2.3 实验方案设计
    2.4 单一主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2.4.1 砂堤的形成过程
        2.4.2 滤失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3 排量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4 砂比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5 支撑剂粒径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6 支撑剂密度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7 压裂液粘度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8 分支缝角度对砂堤形态的影响
        2.4.9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2.5 分支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2.5.1 组合缝中的压裂液分流
        2.5.2 排量对分支缝砂堤形态的影响
        2.5.3 支撑剂粒径对分支缝砂堤形态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数学模型研究
    3.1 裂缝中支撑剂沉降数学模型
        3.1.1 支撑剂在牛顿流体中沉降
        3.1.2 支撑剂在非牛顿流体中沉降
        3.1.3 支撑剂在人工裂缝中沉降
        3.1.4 支撑剂沉降模型验证
    3.2 组合裂缝中携砂液分流数学模型
        3.2.1 组合裂缝中携砂液水平运移规律
        3.2.2 组合裂缝中携砂液分流模型
        3.2.3 分支缝参数对支撑剂水平运移速度的影响
        3.2.4 携砂液分流模型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模型建立
        4.1.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4.1.2 数学模型
        4.1.3 数值方法及参数设定
    4.2 数值模拟模型验证
    4.3 单一主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3.1 压裂液密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2 缝宽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3 分支缝角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4 滤失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5 排量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6 砂比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7 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8 支撑剂密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9 压裂液粘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3.10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4 分支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4.1 压裂液密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2 缝宽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3 滤失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4 排量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5 砂比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6 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7 支撑剂密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8 压裂液粘度对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影响
        4.4.9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裂工艺参数设计研究
    5.1 低密度支撑剂优选
        5.1.1 常规物理性能测试
        5.1.2 常规性能实验结果分析
        5.1.3 静态沉降测试
        5.1.4 静态沉降实验结果分析
        5.1.5 导流能力测试
        5.1.6 导流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5.2 单一裂缝压裂方案设计
        5.2.1 单一裂缝压裂产能数值模拟模型
        5.2.2 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5.2.3 压裂方案设计
        5.2.4 压裂效果分析
    5.3 组合裂缝压裂方案设计
        5.3.1 组合裂缝压裂产能数值模拟模型
        5.3.2 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5.3.3 压裂方案设计
        5.3.4 压裂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铝母线加工带锯床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解铝工业的发展
        1.1.1 国外电解铝工业的发展
        1.1.2 国内电解铝工业的发展
    1.2 电解铝工程组成及工艺
        1.2.1 电解铝工程的组成
        1.2.2 母线加工工艺
        1.2.3 立柱母线的加工工艺
    1.3 带锯床的现状及在电解铝工程中应用
        1.3.1 带锯床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1.3.2 带锯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3.3 带锯床在电解铝工程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带锯床结构与参数的选用
    2.1 带锯床改造总体思路
    2.2 带锯改造部件选择
    2.3 卧式带锯床总体结构选择
        2.3.1 导向装置
        2.3.2 锯架装置
        2.3.3 张紧装置
        2.3.4 带锯条支架机构
        2.3.5 卧式带锯床底座
        2.3.6 工作台
        2.3.7 卧式带锯总体结构
    2.4 带锯条选择
        2.4.1 齿形的选择
        2.4.2 锯条品种的选择
        2.4.3 齿节的选定
        2.4.4 锯条宽度的选择
    2.5 锯切用量的选择
        2.5.1 锯切三要素
        2.5.2 锯切用量选择的判定标准
        2.5.3 进给力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动系统再设计及关键部位分析
    3.1 电机型号和转速的确定
        3.1.1 带锯切削力分析
        3.1.2 总切削抗力的确定
        3.1.3 负载电机的选型
    3.2 关键部位静力分析
        3.2.1 导向柱横梁静力分析
        3.2.2 锯架静力分析
    3.3 同步带的选型
        3.3.1 求设计功率P_D
        3.3.2 确定带的型号和带轮
        3.3.3 选择小带轮齿数
    3.4 小结
第4章 液压系统校核及分析
    4.1 卧式带锯工况
        4.1.1 工作台受力分析
        4.1.2 工作台运动分析
    4.2 带锯液压系统主要参数校核
        4.2.1 系统压力
        4.2.2 液压缸校核
        4.2.3 编制液压缸的工况图
    4.3 带锯液压回路及原理图
        4.3.1 液压回路方案
        4.3.2 液压系统图
    4.4 液压元件校核
        4.4.1 液压泵校核
        4.4.2 电机的选定
        4.4.3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辅助元件的选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气系统设计及锯切应用
    5.1 电气原理图及功能描述
    5.2 电气配置
    5.3 锯切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看专利文摘英译的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概述
    1.1 专利文摘介绍
        1.1.1 文本内容及类型
        1.1.2 文本特点及翻译难点
    1.2 翻译项目的研究意义
        1.2.1 使专利文摘的英译更加规范化
        1.2.2 帮助译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翻译前的准备工作
        2.1.1 翻译工具的准备
        2.1.2 专业知识的准备
    2.2 翻译过程
        2.2.1 理解
        2.2.2 表达
        2.2.3 检查、校对与修改
第三章 翻译理论准备
    3.1 纽马克翻译理论
        3.1.1 文本类型理论
        3.1.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3.2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本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章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专利文摘英译的标准和方法
    4.1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专利文摘英译的标准
        4.1.1 忠实准确:忠于原文
        4.1.2 通顺流畅:可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4.1.3 正式规范:符合英文专利文摘的语言特点
    4.2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专利文摘英译的方法
        4.2.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2.1.1 直译
        4.2.1.2 意译
        4.2.2 建立术语表
        4.2.2.1 术语表的作用
        4.2.2.2 术语表的建立
        4.2.3 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
        4.2.3.1 电子词典
        4.2.3.2 搜索引擎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总结
    5.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译文
附录二 原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自行式框架车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行式框架车在冶金物流中的发展与应用
        1.1.1 冶金生产厂内物流的特点
        1.1.2 无轨运输车辆在冶金生产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1.1.3 自行式框架车在冶金生产物流中的应用
    1.2 自行式框架车的重要组成及关键技术
        1.2.1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
        1.2.2 悬架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行走机械液压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1.3.2 重型车辆悬架同步驱动控制研究现状
        1.3.3 重型车辆悬架系统平顺性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自行式框架车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
    2.1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
        2.1.1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的整体设计
        2.1.2 驱动系统的差速与差力控制
        2.1.3 启动延时预警系统设计
        2.1.4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的过滤装置
    2.2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参数匹配分析
        2.2.1 液压驱动系统压力分析
        2.2.2 车辆行驶速度分析
        2.2.3 液压驱动系统效率的分析计算
        2.2.4 自行式框架车牵引性能分析
    2.3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伺服超驰控制的实现
        2.3.1 伺服比例控制模式(HD 控制)
        2.3.2 转速与压力复合控制模式(DA 控制)
        2.3.3 伺服超驰控制工作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行式框架车伺服超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3.1 变量泵伺服比例控制数学模型
        3.1.1 伺服比例控制阀数学模型
        3.1.2 拨叉反馈机构数学模型
        3.1.3 斜盘倾角数学模型
        3.1.4 伺服比例控制的动态性能分析
    3.2 变量泵 DA 控制数学模型
        3.2.1 控制压力动态数学模型
        3.2.2 控制压力与斜盘摆角动态模型
        3.2.3 DA 控制的动态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行式框架车悬架升降电液同步驱动控制研究
    4.1 悬架液压系统的设计
        4.1.1 悬架液压系统的保压设计
        4.1.2 管路的失压保护设计
        4.1.3 多功能油源设计
        4.1.4 电液同步驱动控制设计
    4.2 悬架系统分析与建模
        4.2.1 承载平台的运动方程
        4.2.2 液压缸位置方程
        4.2.3 电液驱动方程
        4.2.4 同步驱动系统数学模型
    4.3 四悬架同步驱动控制研究
        4.3.1 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4.3.2 模糊 PID 控制器设计
    4.4 悬架同步驱动模拟仿真
        4.4.1 联合仿真原理
        4.4.2 液压系统模型建立
        4.4.3 控制系统模型建立
        4.4.4 仿真分析
    4.5 悬架同步驱动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行式框架车变刚度悬架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特性研究
    5.1 两级蓄能器结构悬架液压系统的设计
        5.1.1 两级蓄能器悬架结构与工作原理
        5.1.2 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5.1.3 两级蓄能器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
        5.1.4 自行式框架车两级蓄能器结构参数设计
    5.2 悬架液压系统的顺应性描述及其评价指标
        5.2.1 悬架液压系统的顺应性描述
        5.2.2 悬架液压系统顺应效果的评价指标
        5.2.3 悬架液压系统顺应性的仿真分析
    5.3 悬架顺应性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行式框架车液压系统实验测试研究
    6.1 实验方案设计
    6.2 基于LabVIEW 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设计
        6.2.1 软件前端面板和流程设计
        6.2.2 程序框图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6.3 实验与测试分析
        6.3.1 测试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6.3.2 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某立式液压半连续铸造机的基础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立式液压半连续铸造机工艺特点
2 工程概况
3 铸造机基础设计
    3.1 基础结构方案选择
    3.2 沉井结构设计
    3.3 预埋钢管护筒的成孔设计
4 静压顶进钢护筒施工
    4.1 人工挖成孔护壁的优化
    4.2 静压顶进技术[4]
5 结束语

(9)离心铸造管自动脱模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目前我国大口径管道的应用和发展概况
    1.2 离心铸管的概述
        1.2.1 离心铸管的生产技术
        1.2.2 离心铸管的分类
        1.2.3 国外离心铸管的发展历程
        1.2.4 国内离心铸管的发展
    1.3 脱模装置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心铸造脱模装置的设计
    2.1 引言
    2.2 离心铸造技术的概述
        2.2.1 离心铸造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
        2.2.2 离心铸造的特点
        2.2.3 离心铸管成型的原理与设备
    2.3 离心铸管脱模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2.3.1 脱模装置设计的理念
        2.3.2 脱模装置的整体设计
        2.3.3 脱模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2.4 脱模装置的绿色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模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
    3.1 引言
    3.2 机械手的发展和作用
        3.2.1 机械手的定义
        3.2.2 机械手的发展历程
    3.3 离心铸造MC尼龙管脱模机械手的设计与工作原理
        3.3.1 脱模机械手的设计
        3.3.2 脱模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3.4 MC尼龙管道脱模机械手的分析
        3.4.1 MC尼龙管道脱模力的计算
        3.4.2 主要部件的选型
    3.5 离心铸造MC尼龙管道的有限元分析
        3.5.1 离心铸造MC尼龙管脱模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3.6 脱模机械手设计在球墨铸铁管脱模中的应用
        3.6.1 球墨铸铁管脱模机械手的分析
        3.6.2 球墨铸铁管脱模机械手与MC尼龙管脱模机械手参数的对比分析
        3.6.3 球墨铸铁离心铸管脱模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模装置中小车的设计和研究
    4.1 引言
    4.2 脱模小车的设计
        4.2.1 脱模小车的设计
        4.2.2 脱模小车的工作过程
    4.3 主要部件的选型以及脱模小车的应力分布
        4.3.1 主要部件的选型
        4.3.2 脱模小车的应力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心铸管脱模装置的仿真以及自动控制
    5.1 引言
    5.2 脱模装置的动态仿真
        5.2.1 脱模装置的虚拟装配
        5.2.2 脱模装置在Pro/E中的机构分析与运动仿真
        5.2.2.1 机构分析
        5.2.2.2 仿真过程与结果分析
    5.3 脱模装置的自动控制设计
        5.3.1 液压控制
        5.3.1.1 脱模装置的液压控制
        5.3.2 电气控制
        5.3.2.1 电气控制的介绍
        5.3.2.2 脱模装置的电气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内导式铝合金圆棒铸造机液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铝合金圆棒铸造简述
        1.1.1 铝合金圆棒铸造工艺流程
        1.1.2 铝合金圆棒铸造机的设备组成
    1.2 铝合金铸造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3 国内外内导式铝合金圆棒铸造机的发展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铸造机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2.1 铸造工艺对设备的要求
        2.1.1 产品尺寸公差要求
        2.1.2 安全铸造要求
        2.1.3 铸造工艺对铸速的要求
        2.1.4 非常规铸造的要求
    2.2 液压系统参数确定
        2.2.1 铸造机的用途
        2.2.2 铸造机的工艺过程
        2.2.3 液压系统的技术参数
    2.3 液压系统方案确定
    2.4 明确载荷及系统工况
        2.4.1 各执行机构载荷
        2.4.2 系统工况图
    2.5 确定执行元件的控制与调速方案
    2.6 液压系统回路设计
        2.6.1 铸造速度控制回路
        2.6.2 非铸造时的液压控制回路
        2.6.3 安全铸造控制
        2.6.4 浇铸平台(结晶器模台)倾翻控制
        2.6.5 平台保持
    2.7 液压系统原理图
    2.8 系统压力确定
    2.9 倾翻缸参数确定
    2.10 各执行动作的流量计算
    2.11 液压元件选择
        2.11.1 流量计选择
        2.11.2 流量控制阀的分析与仿真
        2.11.3 其他主要元件选择
    2.12 铸速控制回路仿真分析
    2.1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导式液压缸的研究
    3.1 内导缸的结构
    3.2 活塞杆强度计算
    3.3 导向套距离
    3.4 内导键的抗转矩与间隙研究
        3.4.1 内导键间隙
        3.4.2 内导键安装的直线度
        3.4.3 内导键的抗转矩
    3.5 临界载荷计算
    3.6 内导缸低速爬行研究
        3.6.1 动力学分析
        3.6.2 仿真研究
        3.6.3 内导缸的结构优化
    3.7 内导缸的有限元分析受力验证
        3.7.1 抗转矩分析
        3.7.2 抗弯矩分析
        3.7.3 最大载荷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应用
    4.1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4.2 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展望与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立式铸造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斗齿液态模锻关键技术参数设计与研究[D]. 王博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通发公司零部件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分析[D]. 周剑峰. 湖南大学, 2019(07)
  • [3]组合裂缝中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研究[D]. 田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17年第6号(总第210号)[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7(17)
  • [5]铝母线加工带锯床改造设计研究[D]. 庄安泰. 东北大学, 2015(01)
  • [6]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看专利文摘英译的研究报告[D]. 李秀丽.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7]自行式框架车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D]. 程斐. 燕山大学, 2014(11)
  • [8]某立式液压半连续铸造机的基础设计[J]. 罗晓斌.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3(05)
  • [9]离心铸造管自动脱模装置的研究[D]. 张培培.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6)
  • [10]内导式铝合金圆棒铸造机液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肖开政. 中南大学, 2012(06)

标签:;  ;  

立式浇注机液压缸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