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一、浅谈学校体育中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吴大勇[1](2021)在《论如何在中学乒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文中提出在乒乓球运动精神当中竞争和合作是精髓。本文分析了乒乓球教学当中的合作与竞争,在中学乒乓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观念,通过小组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当中有效融入竞争与合作。

王亚楠[2](2021)在《上海市高校足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积极开展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对于增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接受最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当前集中于某一运动项目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少。足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项目,具有灵活性高、参与性强、对抗激烈等特点,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足球运动属于团体运动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发挥着其独特的思政功能。在足球课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等。培养团队意识是足球运动的核心任务,足球运动的团体活动形式,使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感、责任感。足球每个教学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因素,深入挖掘足球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因素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市高校足球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选择14所双一流高校的足球教师和思政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在足球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深入挖掘足球各项基础技战术中的思政指标,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道德素养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足球课程中思政指标的选择来看,调查对象的年龄和职称能对最终指标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年龄段和职称的教师对于思政课程改革的态度以及教师个人的思政素养等都会影响教师对足球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指标的判断。(2)足球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在不同技战术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点不同,即不同的技战术学习发展学生不同的意志品质。(3)在足球运动中突出表现的思政因素有自信、勇敢、自律、信任、果断、主动性、责任感、坚持不懈、公平正义、团结合作、超越自我、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积极进取、正确的胜负观共计15个指标。(4)在足球颠球中,对自信、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主动性、自律方面的思政教育更加明显。(5)在足球双人对传教学中,对团结合作、信任、责任感、积极进取、果断的思政教育更为明显。(6)在足球停球技术的教学中,对学生果断、自信、主动性、勇敢、积极进取等指标的教育更为明显。(7)在足球运球射门的教学中,学生积极进取、果断、自信、竞争意识、坚持不懈方面的思政教育相较于其他指标表现更为突出。(8)在足球掷界外球的技术教学中,对学生果断、规则意识、自信、信任、责任感的教育更为突出。(9)在足球二过一配合的战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任、团结合作、果断、积极进取、自信方面的思政教育更为突出。(10)在足球围抢的战术教学中,对学生团结合作、果断、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的思政教育更为明显。(11)在足球教学比赛中,着重对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公平正义、团结合作、规则意识、积极进取的思想政治教育。

申文艺[3](202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以临汾市乡宁县第三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与德育的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选取临汾市乡宁县第三中学为个例进行调查,该校为德育示范学校,办学以来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校训,曾获“临汾市第十一届‘育人杯’先进集体”、“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等荣誉。本研究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调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一个借鉴,在理论上丰富学科德育渗透的研究视角,为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扩充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推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学科的完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对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乡宁县第三中学学生发放问卷,了解该校学生的体育道德现状;第二部分对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观摩体育教学过程,了解该校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现状,第三部分将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行为与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客观认识目前该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解析,提出相关建议。经过调查研究,本文的结论如下:(1)体育对学生德育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体育学科德育内容包括合作精神、竞争精神、规则意识、责任感、意志品质和尊重他人六个维度。(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一定程度的德育渗透,但是还存在德育渗透认知不足、德育渗透程度低、内容存在偏差,体现为以规则意识为主,意志品质、尊重他人很少涉及、出现无效渗透、缺少德育渗透方法的问题。(3)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对体育学科德育渗透的需求存在偏差,体育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合理地渗透德育。(4)体育教学的整个环节都可以渗透德育,开始部分可渗透尊重他人与规则意识,准备部分可渗透规则意识与责任感,结束部分可渗透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责任感,在基本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蕴含的德育内容侧重点不同。(5)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行为与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相关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完善学生的体育道德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1)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切实保证体育教学开展。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足开齐体育课,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拓宽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场地器材的配备,并定期进行维护。(2)增强体育学科德育认知,贯穿体育教学过程始终。结合德育目标、体育教学整个环节以及考核评价制度,全面渗透德育。(3)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更好体现体育人文关怀。体育教师的德育工作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深入到学生之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保持长处,克服短处,有效渗透德育。

朱勇[4](2020)在《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竞争过度现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下阶段的学生和儿童身上因教育竞争过度而产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当下的教育竞争过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升学竞争过度;二是参加校外教育方面的竞争过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和儿童在学习时间、学习负担、学习年龄、学习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和儿童的学习时间过度、学习负担过度、学习年龄过小、学习内容过多等问题。教育竞争过度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需要学界认真研究。一方面它不得不促使全社会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当家长、学校和教师普遍地对学生和儿童提出过高要求,从而使各种学习和补课变成沉重的负担,使学习变成对学生和儿童的身心压迫和摧残,不利于他们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如此教育的伦理正当性和合理性何在?如何让教育回归到其本来应然的目的——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和快乐的过程——上去。当然,导致教育竞争过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长方面的原因,还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面对教育竞争过度给学生和儿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全社会都应该一起努力,共同推动教育回到应然的轨道上来。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说,必须学会量力而行、理性对待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压力”,应该善于向家长、学校和教师传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有多大,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承受能力极限在哪里,明白理性地“抵制”不合理的过高要求,是学生的权利。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合理并及时地研判孩子的潜力、优势和弱项,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理性地助推孩子成长,要杜绝拔苗助长,不切实际地“严格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注重育人过程,加强素质教育实践。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要全面,这种全面性一是人才范围的全面性,二是对人才评价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在对人才评价的内容上,人才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结合学历情况,还要看人的品质、能力等等多方面的情况,以更好地全面评价人才。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家长、学生的竞争教育。竞争教育主要是要使相关的竞争主体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竞争观。

李雪敏[5](2020)在《竞争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更加看中的是擅长人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素质人才,而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人才正是未来社会进步趋势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具有前瞻性,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希望,教育必然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合作和竞争作为社会的两大主题,教学中也不例外,竞争与合作两者并存,尤其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体育课程以运动技术为主,在形式上以身体练习为主,注重本体感受性,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独立意识开始加强,自觉性开始觉醒,利用初中生心理特点,在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程中来验证竞争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竞争态度、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提供参考,促进体育教学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兴趣、竞争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将竞争合作学习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与初中体育教学相结合。对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学习兴趣、竞争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测试,在实验中期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进行过程监控,实验结束之后对以上测试指标进行后测,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好的思考与启示。通过三个月的竞争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竞争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50米、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2)竞争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3)竞争合作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竞争合作学习使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的良性竞争态度;(5)竞争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赵虹[6](2020)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啦啦操运动的迅速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其作为学生的体育选项课,但啦啦操项目作为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进入我国高职院校的时间较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对于啦啦操教师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在我国高职院校以往及现存的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为一直以来是主流,伴随着高职院校在场地设施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及师资力量不断壮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也不断在被暴露。为了响应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更好的推行啦啦操项目,广大的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师需要在啦啦操教学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实验研究、问卷调查为主,以专家访谈、数据分析、逻辑分析为辅,从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年限、教学环境资源等方面出发,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提高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使教师在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通过文献搜索有关“赛”的教学模式内容,从中总结和学习相应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构建“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并据此提出实验假设,在充分做好前测后测的准备工作下,将设计的“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花球啦啦操的选项课堂中。实验前通过专家访谈检验有效度和可行性,而学生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和随堂观察,最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在高职院校采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呈现在以几个维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对啦啦操的持久性;期末动作技能考核;教学的反馈等方面进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啦啦操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其创新性能力;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动机及提高学生对啦啦操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应用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赛中玩、赛中学、赛中掌握发展技能和体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学制短,学业重的现状有着很好互补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这个竞争激励的社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锻炼的习惯,奠定了终身体育基础。

孙沙沙[7](2020)在《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对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文中指出笔者于2018年7月—2020年3月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素叻他尼校区任汉语教师志愿者,从两年的选修课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汉语词汇难学难记难运用,针对在泰国大学生汉语课堂词汇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泰国学生的性格特点,笔者尝试将竞争与合作机制运用到对泰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笔者以“竞争与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宋卡王子大学素叻他尼校区选修综合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课堂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泰国大学生特点的趣味词汇游戏,以合理的奖惩制度作为教学辅助,并通过“课前合作预习、课堂作业纠错及交流讨论、小组PPT展示、教师补充与问答、趣味游戏操练、多种作业形式”的词汇教学步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在笔者所总结的良性竞争与友好合作、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效率、激励、趣味、师生互动、相对公平公正等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以《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第六课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开展教学,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运用竞争与合作机制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表现、口语成绩、课程成绩、教学满意度问卷等来验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经验,以期对对泰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助益。将竞争与合作机制运用于对泰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经实践证明,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词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和总体成绩,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转化中、差等学生成绩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大学生,在实施竞争与合作机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班级学生数量的控制与课堂规则的简明性;二是教学引导要循序渐进,奖惩制度应有效落实;三是课堂活动新颖性与相对固定性的合理组合;四是教师增强课堂把控力,兼顾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五是听说读先行,兼顾书写。

黄传想[8](2018)在《体育中竞争因素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育中竞争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竞争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现象,广泛地渗透在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里。竞争因素是决定竞争成败的要素,是主体竞争力的构成。体育比赛中参与者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体育比赛的结果。在参与体育的竞争中,人的身体是参与的主体,是参与比赛的基础和前提。体育的竞争中参与者技艺水平的高低、对规则的理解是竞争者参与竞争的直接竞争力;在体育的竞争中,暴力的产生和悲剧的发生,从人性的角度看,能产生潜在的竞争力。以上的四个竞争因素是体育的竞争中最常见,影响重大的因素。本论文选取体育中这四个竞争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人的身体是参与的主体,是参与比赛的基础和前提,并在竞争中得到发展;技艺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本质是身体动作的组合,娴熟而强大的技艺,可以扩大竞争优势;规则是一种约束,限制参与者的行为,使参与者在规定的范围内参与竞争,规则限制竞争,竞争反过来也促进规则的完善,评价规则的合理性向度,存在价值合理性、工具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三种向度;暴力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因素,也是竞争直接导致的后果,暴力这一竞争因素在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建立秩序;悲剧是不幸的遭遇,发生在高尚的人或事件上的悲剧,在给人类带来伤害和痛苦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正能量,不仅提高竞争力,还陶冶情操,唤醒生命力;在体育的竞争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抱着顽强拼搏的态度,友谊第一的精神去参与。本研究借鉴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旨在对体育中的几个竞争竞争因素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并把相关的竞争因素放一起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体育中各竞争因素及其在体育中的作用及对人发展的影想。

王利国,程传银,赵富学,刘璐[9](2016)在《规则与竞争:学校体育游戏范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游戏的角度理解学校体育,规则与竞争是其普遍存在的关系范畴,对二者的认识、理解与合理使用有助于学校体育多种功能的有效发挥。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学校体育游戏范式的规则与竞争这一关系范畴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如何发挥育人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1)游戏范式的规则与竞争在学校体育中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强调群体价值与强调个人价值、手段与目的、强制与自由、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以及二者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等5个层次的关系上;2)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在游戏的规则与竞争中达成对人心理能力的促进、身体的发展、社会化的建构、道德的建立以及促进人的自由。根据不同年龄群体和不同活动目的合理调控游戏范式的规则性与竞争性,能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选择中合理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育人功能。

杨韵[10](2015)在《西方哲学游戏论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释》文中研究说明体育现实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体育思想的匮乏,而体育思想的匮乏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对体育本质认识的不足。因此,对体育本质的探究是体育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现状中长期存在着的概念的窠臼、体育的失落与发展的僵滞等弊病,更使体育本质研究在其重要性之外显得更为必要而紧迫。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在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指引下,以西方哲学中的游戏说为理论基础,将游戏视为体育本质的一种研究视域,从竞技、观众、规则、荣誉和自由五个方面逐步深入的展开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哲学解释。竞技是在游戏视域下对体育本质进行哲学解释的一个起点。抽象的竞技从动物竞逐到社会竞争、再到社会竞争意识的形成及其常态化的发展过程,具象化在体育中,则相应的体现为从动物性身体对抗到技术化身体对抗、再到战术化竞技与竞技观念实在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形式上看是对体育中竞争本质的抽象与遮蔽,实质上则是对体育中竞争本质的渗透与升华。观众是体育本质不可或缺的主体存在。现有研究过多的将观众视为体育过程中的看客而非主体,实质上是对观众主体性及其自我尊严的蔑视。因此,对体育本质的认识需要转变对观众身份的认同,将他们视作体育中有着鲜明自我尊严的主体存在来看待,在认可的前提下给予尊重,而这也是对观众个体自我尊严的一种承认的体现。规则是体育本质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体育本身额内在发展需求。规则在体育中的运行需要保持一种动态的界限,一方面体育需要构筑起有着明确的时间界限的、自身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体育也需要表现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着的历史过程,具有可重复性。同时,规则在体育中的运行还需要得到体育参与者的普遍认同,由此确立的体育参与个体间的平等性,也体现了体育本质的公平性特征。荣誉是体育之于人的象征性存在,也是体育本质的一种象征性体现。金牌战略的异化源自被工具化了的荣誉观对体育本质的背离,体育中的荣誉应当摒弃工具化的束缚,在深化竞争意识的同时淡化竞争的符号价值。在体育过程中,竞技能力是荣誉得以创造的基础,规则意识的内化是荣誉产生的前提,符号化的表征与利益的赋予则是荣誉的一种客观化的显现。自由是体育中人的自我实现,也是体育本质所追求的根本目的所在。体育中的自由应当是人的内在冲动力在超越外在束缚后逐渐生成的一种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在人的理性认识的渗透下逐渐成为一种有原则的、规范化了的理性意志。约束使体育中的自由感受成为可能,而自由提供的对未知界限的空间感,则是自由赋予体育中的人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二、浅谈学校体育中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学校体育中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论如何在中学乒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乒乓球教学当中的合作与竞争
二、在中学乒乓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观念
    (二)通过小组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在教学当中有效融入竞争与合作
结语

(2)上海市高校足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课程
        2.1.2 课程思政
        2.1.3 思想政治教育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
        2.2.2 关于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的研究
        2.2.3 上海市各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足球课程中思政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足球课程中不同技战术指标的思政功能分析
        4.2.1 .足球课程中“颠球”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2 足球课程中“双人对传”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3 足球课程中“停球”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4 足球课程中“运球射门”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5 足球课程中“掷界外球”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6 足球课程中“二过一配合”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7 足球课程中“围抢”教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8 足球课程中“比赛”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3 各相关指标在足球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4.3.1 教师年龄对足球课程中指标选择的影响
        4.3.2 教师职称对足球课程中指标选择的影响
        4.3.3 各思政指标在足球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性
    4.4 结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提升足球教师思政素养
        5.2.2 发挥足球教师的榜样作用
        5.2.3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5.2.4 根据足球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德育的培养
        5.2.5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访谈提纲

(3)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以临汾市乡宁县第三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1.1.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体育教学对学生德育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4 学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仍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的、意义、可行性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体育教学
        2.1.2 德育
        2.1.3 德育渗透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简要评述
    2.3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理论基础
        2.3.1 知行合一理论
        2.3.2 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
    2.4 体育学科德育内容维度总结
        2.4.1 相关政策、文件蕴含的体育学科德育内容
        2.4.2 不同阶段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德育要求
        2.4.3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2.4.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观察法
        3.2.5 数据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乡宁县第三中学学生体育道德现状
        4.1.1 学生的体育学科德育认知
        4.1.2 学生体育道德行为
    4.2 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现状
        4.2.1 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德育内容的认知
        4.2.2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行为
    4.3 体育教师德育渗透行为对学生体育道德行为的影响
        4.3.1 体育教师德育渗透行为与学生体育道德行为的关联分析
        4.3.2 实证分析
    4.4 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师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4.4.1 体育教师德育渗透认知不足
        4.4.2 体育教师德育目标设立数量少、质量不佳
        4.4.3 体育教师德育渗透内容存在偏差
        4.4.4 体育教师德育渗透方法单调
        4.4.5 学生体育成绩组成因素不完善
    4.5 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师德育渗透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 学校缺乏规定,缺少教师培训
        4.5.2 教师认知不足,行为存在偏差
        4.5.3 体育课时不足,教学任务紧张
        4.5.4 场地器材缺乏,教学形式局限
        4.5.5 师资配置失衡,教师权益缺失
        4.5.6 教学环境多变,失控现象频发
    4.6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4.6.1 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切实保证体育教学开展
        4.6.2 增强体育学科德育认知,贯穿体育教学过程始终
        4.6.3 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更好体现体育人文关怀
5 研究结论
6 研究建议
7 不足与展望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学生体育道德行为情况的调查(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情况的调查(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课堂德育观察表(1)
附录4 乡宁县第三中学体育课堂德育观察表(2)
附录5 学生随堂体育道德体验问卷

(4)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教育竞争及其伦理属性
    第一节 教育竞争的概念
        一、竞争
        二、教育竞争
        三、教育竞争与竞争教育的概念区分
        四、本文所指的教育竞争概念
    第二节 教育竞争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教育竞争的必然性
        二、教育竞争的必要性
    第三节 教育竞争的伦理属性
        一、教育竞争为什么具有伦理属性
        二、教育竞争伦理属性的主要维度
        三、研究教育竞争伦理属性的必要性
第二章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主要成因
    第一节 学生:默认教育压力的伦理偏差
        一、片面的学习观
        二、过于看重超越他人
    第二节 家庭:父母期待的伦理偏差
        一、揠“苗”助长
        二、分数至上
        三、父母期待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四、片面的家庭幸福观
        五、家长之间的攀比
        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理念
        七、片面的成才观
    第三节 学校:转移校际竞争压力的伦理偏差
        一、过于看重升学率
        二、存在应试教育的情况
        三、减负成为口号
        四、教师期待的分数指向
    第四节 社会:评价的伦理偏差
        一、对人才评价的片面性
        二、对学校评价的片面性
第三章 教育竞争的限度及过度与适度
    第一节 教育竞争的限度及适度标准
        一、教育竞争的限度
        二、教育竞争适度的标准
    第二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竞争过度及其特点
        二、教育竞争过度的主要类型
        三、教育竞争过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后果
        一、不利于孩子与自身及与家长伦理关系的和谐
        二、不利于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有损教育公平
    第四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不合伦理的理论分析
        一、降低劳动幸福理论中的劳动幸福感
        二、违背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育竞争适度及其意义
        一、教育竞争适度
        二、教育竞争适度的意义
第四章 对教育竞争过度的伦理修正
    第一节 学以成人:学生个人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学习动机:从“独尊分数”到“学以成人”
        二、匡正出人头地:从“超越他人”到“超越自我”
    第二节 合理期待:家庭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家庭教育功能:从揠苗助长到遵循成才规律
        二、匡正成才目标:从应试教育到全面发展
        三、匡正父母期待:从成龙成凤到实事求是
        四、匡正家庭幸福观念:从物质主义到精神与物质同步追求
        五、匡正同伴比较:从恶性攀比到合理对照
        六、匡正社会教育观念:从盲目跟风到理性选择
        七、匡正助推观念:从注重外部施压到内部动力激发
    第三节 立德树人:学校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育人理念:从注重考试成绩到注重全过程育人
        二、匡正教育方式:从书本主义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匡正课业观念:从单科无限课业到全科整体控制
        四、匡正教师期待:从生生全优到因材施教
    第四节 公正评价:社会层面的伦理修正
        一、匡正人才评价观:从考试结果评价评价到动态全过程评价
        二、匡正优质学校观念:从唯升学率到综合核心素养教育
    第五节 竞争教育:伦理修正的有效路径
        一、回归适度教育竞争离不开竞争教育
        二、竞争教育的意义
        三、进行适度竞争教育的策略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竞争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关于竞争合作学习概念的研究
        1.4.2 国内外关于竞争合作学习指导思想的研究
        1.4.3 国内外关于竞争合作学习在教学方面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实验法
        1.6.4 观察法
        1.6.5 访谈法
2.基本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竞争合作学习的思想依据
    2.3 竞争合作学习指导思想
    2.4 竞争合作学习教学目标
    2.5 竞争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5.1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2.5.2 初中体育学科的特点
    2.6 指导初中体育竞争合作学习的技术
        2.6.1 指导竞争的技术
        2.6.2 指导合作的技术
3.初中体育教学中竞争合作学习的实施
    3.1 研究目标和假设
        3.1.1 研究目标
        3.1.2 研究假设
    3.2 实验对象与实验周期
    3.3 实验过程和干预措施
        3.3.1 实验过程
        3.3.2 干预措施
4.实验数据分析
    4.1 前期测试数据
        4.1.1 实验前期身体素质测试数据
        4.1.2 实验前期技能测试数据分析
        4.1.3 实验前期学生学习兴趣测试数据
        4.1.4 实验前期竞争态度量表测试数据
        4.1.5 实验前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测试数据
    4.2 后期测试数据
        4.2.1 实验后期身体素质测试数据
        4.2.2 实验后期两班学生技能测试数据分析
        4.2.3 实验后两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4.2.4 实验后两班学生竞争态度调查分析
        4.2.5 实验后两班学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调查分析
        4.2.6 学生竞争合作意识与技能的结果分析
        4.2.7 学生对竞争合作学习的访谈资料分析
5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2 思考
    5.3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啦啦操的起源、概念、发展
        2.1.2 教学模式
        2.1.3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
    2.2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2.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2.2 国内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2.2.3 国外主要体育教学模式
    2.3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支撑条件
        2.3.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2.3.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2.3.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2.4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与比赛训练法的联系与区别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中以“赛”促学习兴趣结果分析
        4.1.1 实验前学生对啦啦操基本情况了解
        4.1.2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分析
        4.1.3 实验后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横向分析
        4.1.4 实验后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纵向分析
        4.1.5 实验后两班学生对啦啦操学习兴趣分析
    4.2 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中以“赛”促身体素质结果分析
        4.2.1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分析
        4.2.2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的结果分析
    4.3 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中以“赛”促心理品质分析
    4.4 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中以“赛”促考核成绩结果分析
    4.5 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中以“赛”促学习持久性反馈分析
    4.6 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中以“赛”促教学反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之处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对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背景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竞争与合作学习理论
    1.5 研究综述
        1.5.1 竞争与合作机制的相关研究
        1.5.2 对泰初级阶段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
    小结
第二章 竞争与合作机制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前期准备
    2.1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素叻他尼校区汉语教学情况
        2.1.1 课程设置
        2.1.2 师资力量
        2.1.3 学生情况
        2.1.4 教学前期情况、出现问题及教学对策
    2.2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词汇教学的方式及规则
        2.2.1 教学方式
        2.2.2 教学规则
    2.3 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2.3.1 良性竞争与友好合作原则
        2.3.2 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原则
        2.3.3 效率原则
        2.3.4 激励原则
        2.3.5 趣味原则
    2.4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奖惩制度
        2.4.1 奖励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2.4.2 惩罚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章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3.1 设计理念及思路
    3.2 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
        3.2.1 教学条件分析
        3.2.2 教材选择分析
        3.2.3 教师分析
        3.2.4 学生分析及实验班配合度
    3.3 课程制定策略
        3.3.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3.3.2 教学目标
        3.3.3 学生分组策略
        3.3.4 成绩评价
    3.4 以《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第六课为例的教学设计
    3.5 教学小结
第四章 教学设计实施效果反馈与评估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课堂表现对比分析
        4.1.1 课堂录音录像整理
        4.1.2 课堂表现分析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课程成绩对比分析
        4.2.1 词汇口语成绩
        4.2.2 词汇笔试成绩
        4.2.3 整体课程成绩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满意度对比分析
    总结
第五章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反思与建议
    5.1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反思
        5.1.1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优势
        5.1.2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局限
    5.2 竞争与合作机制在词汇教学上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学生初期调查问卷
    附录二 实验班教学中期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泰汉语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附录四 学期末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五 第六课《你家有几口人》词汇教学实录
致谢

(8)体育中竞争因素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原起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意义
        1.3.1 科学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专家访谈法
3 体育中竞争因素概述
    3.1 体育概述
    3.2 竞争因素概述
    3.3 体育中竞争因素概述
4 竞争与身体:体育中竞争的生存本能
    4.1 身体生命的加强:体育中竞争的自然产生
    4.2 身体需求的表现:体育中竞争的身体收获
    4.3 身体本能的冲动:体育中竞争的外在表现
5 竞争的因素分析:寻找竞争在体育中的哲学线索
    5.1 技艺因素:体育中竞争的发展产物
        5.1.1 技艺的起源:体育中身体的充分使用
        5.1.2 技艺的本质:体育中竞争的动作组合
        5.1.3 技艺的发展:体育中竞争优势的扩大
    5.2 竞争与规则:体育中竞争的行为规范
        5.2.1 规则与身体:体育中竞争者身体的约束
        5.2.2 规则与竞争:体育中规则与竞争之辩证
        5.2.3 规则的向度:体育中规则合理性的评价
    5.3 竞争与暴力:体育中竞争的思想遗留
        5.3.1 暴力的原真性:体育中竞争的历史遗留
        5.3.2 暴力的选择性:体育中竞争的自然法则
        5.3.3 暴力的仪式性:体育中竞争的历史演变
    5.4 悲剧因素:体育中竞争的失败结果
        5.4.1 体育悲剧性产生的根源
        5.4.2 体育悲剧性的美学内涵
        5.4.3 体育悲剧性的提升功能
6 体育的竞争观:体育中竞争的思想升华
    6.1 公平公正、公开平等:体育中的竞争原则
    6.2 顽强拼搏、永不服输:体育中的竞争态度
    6.3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中的竞争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9)规则与竞争:学校体育游戏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校体育的游戏范式及其内涵
    1.1 何为游戏范式
    1.2 规则与竞争———学校体育游戏范式的独特性
2 游戏范式:规则与竞争关系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
    2.1 群体价值与个人价值
    2.2 手段与目的
    2.3 强制与自由
    2.4 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
    2.5 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
3 游戏范式:规则与竞争对人发展的作用
    3.1 心理能力的促进
    3.2 身体的发展
    3.3 社会化的建构
    3.4 社会道德的建立
    3.5 人的自由
4 游戏范式对学校体育功能发挥的启示:规则与竞争的合理调控
5 结语

(10)西方哲学游戏论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研究体育本质
        (一) 本质研究之于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 学界对体育本质研究的一种本质主义误读
        (三) 学界需要一种回归体育现实的体育本质解释
    二、一种方法论的指引:指向研究过程的哲学诠释学
    三、怎样研究体育本质:以游戏为研究视域的本质探寻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一种学术史的反思:我国的体育本质研究述评
        (一) 宏观的研究:基本概念、范畴与学科属性
        (二) 外学科的引入:借鉴、吸收与融合
        (三) 概念的争议:体育、运动与竞技
        (四) 人的回归:体育本质中人的需求与价值
        (五) 历史的印记:体育本质的反思性研究
        (六) 学术史的反思:概念的窠臼、体育的失落与发展的僵滞
    二、一种研究视域的拓展:国外体育本质研究综述
        (一) 现状:多学科视角下的体育本质
        (二) 启示:回归体育现实的本质探究何以可能
    三、一种理论基础的积淀:西方哲学中的游戏论说
        (一) 康德与席勒:因审美而自由的游戏
        (二) 维特根斯坦:游戏的“家族相似性”及其内在规则
        (三) 伽达默尔:自为存在的游戏和它不可或缺的观赏者
        (四) 弗洛伊德:儿童创造的游戏与成人幻想的游戏
        (五) 詹姆斯·卡斯: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
        (六) 其他学科视域下的游戏理论研究:赫伊津哈与凯洛伊斯的游戏观
    四、游戏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构:竞技、观众、规则、荣誉、自由
第三章 竞技:一个认识体育本质的起点
    一、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竞技——一种体育存在价值的解读
        (一) 缘起:从动物竞逐到社会竞争
        (二) 渗透:竞争意识的形成及其常态化
        (三) 生成:竞技成为竞争意识常态化的必要载体
        (四) 延伸:对竞技本质的探究如何引发对体育本质的认识
    二、形式上对竞争本质的抽象与遮蔽——从身体对抗到精神博弈
        (一) 直观的起点:动物性的身体对抗
        (二) 初步的提炼:身体对抗的技术化呈现
        (三) 理性的渗透:技术化身体向战术化竞技的索求
        (四) 载体的变革:竞技观念的实在化与理性人的精神博弈
    三、实质上对竞争本质的渗透与升华——从纯粹身体到精神自我
        (一) 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之辩:来自弗洛伊德的启示
        (二) 形式遮蔽下的本质渗透:游戏视域中竞争本质的再认识
第四章 观众:体育本质不可或缺的存在
    一、为观赏者而存在:基于伽达默尔游戏说的体育观众价值思索
        (一) 观众的价值:来自伽达默尔游戏说的启示
        (二) 体育的观众: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主体存在
    二、体育观众主体性的当代误读——从球迷暴力研究之反思说起
        (一) 主体的失落:球迷暴力问题研究的困惑与省思
        (二) 承认的哲学:人之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哲学诠释
        (三) 主体的重构:球迷及其主体性的承认哲学审视
        (四) 主体的唤醒:球迷暴力之缘起的承认哲学探究
    三、重新定位体育的观众——游戏视域下一种互动平衡点的寻求
        (一) 身份的认同:体育的观众是主体而不是看客
        (二) 对观众自我尊严的承认:体育中观众主体性最为重要的体现
第五章 规则:体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
    一、一个认识的基础:规则使体育成为可能
        (一) 对体育的定位
        (二) 对秩序的寻求
        (三) 对趋势的把握
        (四) 规则是体育的一种内在需求
    二、一种动态的界限:规则如何在体育中运行
        (一) 界限的二重性:体育在空间上的有限构筑与时间上的无限重复
        (二) 界限的公平性:体育参与主体对规则的认同与互动
    三、一个衍生的疑问:对体育规则的不认可从何而起
        (一) 竞争目的异化导致的规则认知差异
        (二) 被动接受的竞赛规则与主动拒斥的体育本质
第六章 荣誉:体育之于人的象征性存在
    一、一种荣誉观折射出的困惑:为什么说金牌战略是体育本质的异化
        (一) 当竞技荣誉成为体育目的:金牌战略何以产生
        (二) 当体育荣誉成为社会工具:金牌战略缘何异化
        (三) 摒弃工具化的束缚:回归体育本质的荣誉观何以可能
    二、体育创造的荣誉:古罗马角斗运动中荣誉价值的反思
        (一) 认识的基础:探寻暴力之外的古罗马角斗印象
        (二) 作为起点的荣誉:古罗马角斗士荣誉观的特殊性
        (三) 作为目的的荣誉:古罗马角斗运动中体育的荣誉本质
    三、为荣誉而生的体育:来自西方决斗史的思索
        (一) 游戏本质的显现:赫伊津哈游戏论中的荣誉决斗
        (二) 体育本质的映现:决斗何以成为寻回荣誉的主要途径
第七章 自由:体育中人的自我实现
    一、自由之于体育:对体育界泛化自由观的反思
    二、作为审美体验的自由:席勒美学之游戏冲动的体育本质解读
        (一) 席勒美学对人性的省思之路:感性冲动、形式冲动、游戏冲动
        (二)体育的感性冲动:从生命潜能到物质实在
        (三) 体育的形式冲动:从物质实在到理性生存
        (四) 体育的游戏冲动:从理性生存到审美自由
    三、审美的自由如何实现:基于长跑运动的体育自由本质思考
        (一) 一种自我叙说的记录:体育之自由本质的体悟
        (二) 体育中的自由:一种基于自我叙说经验的体育本质思索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浅谈学校体育中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如何在中学乒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J]. 吴大勇. 科幻画报, 2021(08)
  • [2]上海市高校足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 王亚楠.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3]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以临汾市乡宁县第三中学为例[D]. 申文艺.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4]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D]. 朱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5]竞争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李雪敏.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赵虹.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7]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对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D]. 孙沙沙. 上海大学, 2020(03)
  • [8]体育中竞争因素的理论研究[D]. 黄传想.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9)
  • [9]规则与竞争:学校体育游戏范式研究[J]. 王利国,程传银,赵富学,刘璐. 体育科学, 2016(11)
  • [10]西方哲学游戏论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释[D]. 杨韵.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