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一、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陈正洪,陈英英,张震,曾琦,童尧青[1](2021)在《颠簸、积冰、雷暴三种航空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业的迅速发展,气象灾害对于航空安全的影响问题广受关注。颠簸、积冰和雷暴可直接毁坏飞机设备、降低飞机稳定性、影响驾驶员对飞机的控制。通过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发现,颠簸预报分为定量预报和定性预报;积冰预报依靠数值模式与经验公式相结合;雷暴预报有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未来趋势是多种方法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基于数值预报技术,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航空气象灾害的预报中,以提高计算速率和预报准确率。本文对颠簸、积冰和雷暴这3种对航空飞行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气象灾害进行了介绍,并对预报方法做出总结,期望对航空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的研究有所帮助。

杨波,蔡雪薇,刘鑫华,周康辉,张小玲,林隐静,毛旭,万子为[2](2021)在《中央气象台航空气象预报技术系统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航空气象预报技术是天气预报技术中涵盖范围最广、技术难点最多、要求最高的集成技术之一。国家气象中心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与智能网格技术,面向抢险救灾、国防安全、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等需求初步建立了航空气象预报服务咨询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机场精细化天气预报、机场进近区危险天气预报和航路危险天气预报技术。阐述了中国气象局大数据云平台、智能网格技术、全球/区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深度学习、多源资料融合以及机场情报信息等在上述航空气象预报技术建设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基于智能网格的能见度、降水、风等要素的机场精细化预报技术;采用传统外推及深度学习等方法,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的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集成技术;基于高分辨数值模式的机场进近区低空风切变的潜势预报技术;以及基于我国全球/区域数值模式研发的颠簸、积冰、对流等航路危险天气预报技术等。分析了我国智能网格技术体系对航空气象专业服务的能力与不足,并对未来航空气象专业服务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王峰云,张小兵[3](2021)在《民航气象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文中认为2012年起,民航气象部门与行业用户共同探索基于气象条件的运行协调决策机制CDM和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响应机制MDRS,为民航运行决策提供基于天气影响的预警预报与服务,至此,民航气象业务总体上实现了"点—点+线—点线面"的跨越,并实现了分级协同的预警预报服务模式。

谷思雨[4](2019)在《银川河东机场小样本雷暴中尺度分析及分类客观预报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航空气象业务保障实际出发,为建立银川河东机场雷暴天气分类预报模型,在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80mm的严重干旱区,针对河东机场雷暴天气小样本数据,进行了中尺度天气背景分析,将数据进行业务映射,并利用峰度偏度系数、χ2以及Q-Q图进行检验,表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线性、非线性以及人工智能建立模型,试用表明预报能力较好。由于本文研究的机场位于中国所有省会城市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80mm,并且机场建成时间较晚,资料记录较少,因此对发生在银川河东机场的雷暴天气进行年际、逐月、逐旬、逐候、逐时、持续时间多种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河东机场年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2)雷暴主要发生在7月份;雷暴高发月份正值机场航班起降暑运高峰,对航班影响较大。(3)7月下旬尤其是第六候出现雷暴日数相对较多。(4)15:00-16:00以及20:00-21:00是机场发生雷暴最频繁的两个时段。(5)在机场雷暴个例中,56%个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h,41%的持续时间在13h,3%的持续时间达到3h以上。针对机场雷暴天气进行中尺度系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雷暴大风天气,500hPa存在显着气流汇合区的可能性较高。(2)雷暴大风和降雨天气,银川北部蒙古地区存在南北、东西走向的中尺度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叠加;银川周围存在24h降温区。(3)雷暴降雨天气,银川附近中尺度系统呈南北走向;北部蒙古地区同样存在南北走向中尺度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叠加;700以及500hPa银川西部存在冷中心。在本地航空气象业务实践中,常规气象要素原始量值并不能直接反映航空气象保障的本质需求,为了客观、定量地对伴随不同天气现象的雷暴过程进行预报,从航空气象保障实际出发,在天气学原理的指导下,根据河东机场航空气象保障需求及相关物理量参数对雷暴样本进行业务映射分级转化,分别对机场雷暴伴随大风、降水等不同天气现象进行业务映射。并采用峰度偏度系数、χ2以及Q-Q图3种方法对映射后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按天气现象分类的样本服从正态分布,未分类样本基本服从。针对小样本数据,通过建立多种客观预报模型,选取其中效果较好的模型对雷暴伴随的天气现象及强度进行预报。依据强对流发生的“配料法”分析思路,选取与雷暴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参量作为预报因子,分别对分类以及未分类样本建立线性、非线性、BP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SVM)预报模型。将因子回代验证,发现分类样本的线性以及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情况与样本值高度近似,而未分类样本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主要原因是未分类样本业务映射转换数值没有严格地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将预报模型于2017年投入河东机场进行试用,结果表明,对于各种天气现象的预报,每种模型预报效果各有差异:(1)BP神经元网络以及SVM方法对天气现象的预报准确率较高,达到66.7%,针对弱雨以及大风和降雨同时出现天气的预报尤为突出。(2)分类逐步回归模型对弱雨强度预报准确率较高,高达75%。(3)分类多元回归模型对强降雨强度预报准确率较高,达到66.7%。(4)分类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大风和降雨同时发生的强度预报较好,达60%。文中5种模型各自存在优势和缺点,根据不同预报模型的性质,采取整体最优化设计,利用各自优势综合设计业务流程:首先利用BP神经元网络和SVM模型对雷暴天气现象进行判断,随后利用分类逐步、多元以及非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弱雨、强雨或大风以及大风和降雨同时发生的雷暴天气现象进行强度预报。结合短时预报系统的基本原则,在软件工程学原理的指导下开发了雷暴业务预报系统,功能模块包括:1资料收集,2资料处理,3天气现象预报,4天气强度预报,5生成预警预报文档,6消息推送;该系统实现了银川河东机场雷暴预报模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刘俊[5](2018)在《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在航路气象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气象数值预报在航空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天气情况能得到精准预报对于航空业务的来说,不仅能够增加经济利益,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航空安全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如今的区域数值预报技术难以满足航空业务所提出的要求,其中在航空气象预报过程中,对于航路气象预报的研究尤为缺少。本文主要基于WRF模式下的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对2015年1月27日,西南地区发生特殊天气的航班进行一次天气模拟,并且结合实际机载QAR数据和AMDAR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相关性和判断正确率的分析,综合评价了该模式下的模拟效果。同时,利用三维变分同化技术对航路区域数值预报技术进行资料同化处理,并通过分析判断实验的模拟结果已满足航空业务所要求的预报精度,可将本文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应用到航空气象预报业务当中。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的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加以改进,首次结合航班飞行计划中的相关信息,针对航线运行时所在航路周围的区域,将预报的区域具体到特定位置,使区域数值预报更加适用于航路气象预报领域。同时,本文对区域数值预报的改进更有利于将该技术应用到航空气象预报的业务以及航空气象预报产品的开发当中,对于降低因气象原因而导致的航空事故率以及航班返航备降率有着一定的帮助,对航空公司利润提升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郑兴军[6](2017)在《探讨数值预报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飞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它给人们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其飞行活动中,天气的变化会对其飞行过程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飞行安全,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民航班机能否安全、舒适、正点地抵达目的地。因此,提高民航气象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服务水平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民航气象的预报水平,满足了航空用户的各种需求,使得航空气象服务效益也得以不断提升。基于此,文中笔者对数值预报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苏艳华[7](2017)在《民航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航班量激增,航空器的性能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剧了重要天气对航班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影响,使重要天气对航班运行的影响更为显着。简要阐述民航气象系统的三级服务机构设置,详细介绍了航空气象服务的用户,并从航空气象探测、资料收集与处理、预警预报产品、飞行气象情报的发布与国内国际交换和服务方式角度,介绍航空气象服务的现状;经过民航气象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基于现有的服务基础,构想航空气象服务的未来。

孙启振,张林,秦婷,孟上,杨清华,夏慧娟,丁卓铭,张晓敏[8](2016)在《南极固定翼飞机航空气象保障业务述评》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已经开始利用固定翼飞机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和执行后勤保障任务,建立较完备的南极机场气象观测系统和航空气象预报保障系统并提供安全可靠的气象保障服务已迫在眉睫。在对国际上已开展的南极固定翼飞机航空及其气象保障业务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南极固定翼飞机飞行的低云、低能见度、结冰、低空风切变等关键气象要素进行了论述。结合我国国内民用航空和空军航空气象保障的情况,讨论了在南极开展固定翼飞机航空气象保障所需的机场气象观测设备、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和航空气象预报内容等问题。提出了对我国南极固定翼飞机航空气象保障工作的设想:根据极地天气气候特点,评估机场地理位置和当地历史天气事件及气候背景,建立较为完备的气象观测系统;参照民航气象预报内容,重点考虑中山站的机场预报、着陆预报和起飞预报,并加强关注可能对航空产生危险的下降风、吹雪、雪暴和低空风切变等天气现象。

周斌斌,蒋乐,杜钧[9](2016)在《航空气象要素以及基于数值模式的低能见度和雾的预报》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对航空运输有危害的天气要素,包括航线要素和航站要素的业务预报。着重介绍了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业务模式后处理中,能见度的两种诊断方法和雾的三种后处理再诊断方法。能见度计算的第一种方法是Stoelinga-Warner方法。该方法要求预报模式有四种水溶性物质的输出。通过这些水凝性物质计算消光系数来估算水平能见度。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改进,包括增加了更多的水凝性物质,用相对湿度估算高湿度时或霾条件下的能见度,考虑了白天和夜间能见度的不同等。还讨论了以机场跑道为背景的跑道能见度的估计方法。雾的再诊断包括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的方法,NCEP的多重规则法和根据雾内各物理过程间的平衡进行诊断的方法。UPS法根据低层大气稳定指数,多重规则法则根据模式输出的能见度、云、相对湿度和风速来诊断雾的发生,但两者均不能判断雾的强弱。物理过程平衡法是根据Zhou-Ferrier的雾层平衡理论所提出的雾发生及稳定时湍流强度小于某临界值的必要条件以及雾层内含水量的垂直分布公式对雾含水量及能见度进行诊断。后两种方法已被试验性地用于NCEP的短期集合预报中。预报验证表明,后处理中雾的再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业务模式雾的预报能力。但总体而言,雾的预报与其他常规要素的预报相比,现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最后讨论了模式对能见度和雾预报能力低下的原因和改善的途径。

张夏琨[10](2015)在《基于集合预报的强对流天气联合概率预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美国NCEP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EFS)产品资料、中国西北地区近50年夏季日降水量资料以及近5年中国西北地区部分强对流天气个例资料,首先统计分析了NCEP集合预报产品的非线性演变和预报跳跃特征,同时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夏季强降水事件频数的变化特征并从大气物理条件上分析了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两步法”和联合概率预报等方法,运用基于案例推理(CBR)和混合编程技术,进行了基于集合预报的强对流天气降水确定性预报、等级预报和概率预报试验,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 NCEP集合预报产品的非线性演变在亚洲地区要小于北美地区,且无论在亚洲还是北美地区在夏季的非线性演变均较小。(2) NCEP集合平均预报比相对应的控制预报具有更好的预报一致性。集合平均预报可有效减少预报跳跃的发生。当预报时效超过240 h时,集合平均预报的时间平均预报跳跃指数通常仅为控制预报的25-50%,大大增加了预报稳定性。夏季发生预报跳跃的频率在17.5%上下波动,较全年的频率范围(10-20%)无较大差异。(3)中国西北地区近10年来夏季低层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较多年平均分别最多升高0.2℃和3%以上,高层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较多年平均分别最多下降0.2℃和6%以上,引起了大气不稳定度增加,K指数平均值较此前10年最高偏高2.5℃以上,大气对流运动频繁,导致强降水事件的频率较此前10年平均增加0.6d以上。(4)改进的“两步法”提取集合预报产品信息,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较集合平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在甘肃省东部的一次强降水天气预报个例试验中其Ts和Bs评分分别比集合平均提高了0.5和0.1。该方法无需历史资料的支撑,具有便捷性。(5)强对流天气的联合概率预报可以选取CAPE180 Omb、850hPa垂直速度、850hPa相对湿度和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四个物理量指标。采用CBR技术可有效地挖掘集合预报产品中上述4个指标与强降水的关系,用于制作强降水等级预报和概率预报,有助于强对流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

二、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中央气象台航空气象预报技术系统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环境与技术架构
    1.1 航空气象专题数据库
    1.2 机场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
    1.3 机场终端(进近)区危险天气预报技术
    1.4 航路危险天气预报技术
2 案例分析
    2.1 台风山竹期间机场精细化预报
    2.2 航路颠簸精细化预报
3 讨论与结论

(3)民航气象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民航气象业务进展
    1.1 民航气象发展回顾
    1.2 民航气象的目标与职责
    1.3 民航气象预报技术进展
    1.4 民航气象国际交流与合作
2 民航气象服务创新与探索
3 民航气象服务发展方向
    3.1 ASBU的航空气象信息
    3.2 SWIM中的气象信息
    3.3 基于航迹运行(TBO)中的航空气象服务
4 结语
深入阅读

(4)银川河东机场小样本雷暴中尺度分析及分类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雷暴天气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第三章 银川河东机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3.1 银川河东机场雷暴的年际变化特征
    3.2 银川河东机场雷暴逐月、逐旬、逐候的变化特征
    3.3 银川河东机场雷暴逐时分布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雷暴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4.1 银川河东机场雷暴伴随天气现象统计分析
    4.2 银川河东机场雷暴天气500hPa环流背景
    4.3 雷暴大风天气中尺度分析
        4.3.1 低涡型雷暴大风天气中尺度分析
        4.3.2 平直西风型雷暴大风天气中尺度分析
        4.3.3 西北气流型雷暴大风天气中尺度分析
    4.4 雷暴大风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4.1 低涡型雷暴大风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4.2 平直西风型雷暴大风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4.3 西北气流型雷暴大风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4.4 西风槽型雷暴大风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5 雷暴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5.1 低涡型雷暴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5.2 平直西风型雷暴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5.3 西北气流型雷暴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5.4 西风槽型雷暴降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4.6 业务应用要点
第五章 业务映射
    5.1 雷暴样本业务映射
    5.2 转换方法研究
第六章 正态性检验
    6.1 正态性检验意义
    6.2 转换总体效果
    6.3 多方法检验
        6.3.1 偏度、峰度系数检验
        6.3.2 χ~2正态检验
        6.3.3 Q-Q图
        6.3.4 原始资料正态性检验
    6.4 小结
第七章 客观预报模型建立
    7.1 预报因子的选取
    7.2 逐步回归分析
    7.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4 非线性回归分析
    7.5 BP人工神经元网络
    7.6 支持向量机(SVM)
    7.7 小结
第八章 业务预报效果检验及业务系统设计
    8.1 业务预报效果检验
    8.2 业务预报系统设计
        8.2.1 业务预报系统构架
        8.2.2 业务预报系统流程
第九章 结论
    9.1 多尺度时间分布规律
    9.2 中尺度分析
    9.3 业务映射及正态性检验
    9.4 客观预报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9.5 业务预报系统
    9.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5)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在航路气象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数值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区域数值预报在航空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同化技术在区域数值预报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2.1 WRF模式及实验方法
    2.2 三维变分同化技术
    2.3 统计分析方法
        2.3.1 相关性分析
        2.3.2 模拟精度分析
        2.3.3 绝对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例航线选取与资料准备
    3.1 所选特例航线
        3.1.1 选取特定航线
        3.1.2 确定航线资料信息
        3.1.3 确定所选航路
    3.2 航路资料准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RF模式的航路区域数值预报模拟实验
    4.1 数值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4.1.1 实验区域设计
        4.1.2 实验方案预处理
        4.1.3 实验参数化方案设计
    4.2 实验模拟结果提取
        4.2.1 针对QAR数据进行结果提取
        4.2.2 针对AMDAR数据进行结果提取
    4.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3.1 与QA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3.2 与AMDA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路区域数值预报模拟实验的优化处理
    5.1 WRF模式中三维变分同化技术算法
    5.2 利用三维变分技术对航路区域预报模拟进行资料同化处理
        5.2.1 三维变分技术的计算步骤
        5.2.2 实现三维变分技术技术的实验流程
    5.3 资料同化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文章总结
    6.2 本文研究创新点
    6.3 问题讨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民航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民航气象服务现状
    1.1 民航气象服务机构
    1.2 民航气象服务用户
        1.2.1 航空公司
        1.2.2 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1.2.3 机场
        1.2.4 通用航空
        1.2.5 航空旅客
    1.3 民航气象服务业务
        1.3.1 航空气象探测
        1.3.2 资料收集与处理
        1.3.3 预警预报产品
        1.3.4 飞行气象情报的发布与国内国际交换
        1.3.5 航空气象服务方式
2 展望

(8)南极固定翼飞机航空气象保障业务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各国南极固定翼飞机气象保障现状
    1.1 英国
    1.2 德国
    1.3 美国
    1.4 澳大利亚
    1.5 智利
2 南极航空气象保障关键问题
    2.1 低云和低能见度
    2.2 飞机结冰
    2.3 低空风切变
3 南极航空气象保障必要条件和预报内容
    3.1 航空气象观测
    3.2 南极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3.3 航空气象预报内容
4 我国南极航空气象保障设想

(10)基于集合预报的强对流天气联合概率预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和国际上的主要研究进展
        1.2.1 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1.2.2 集合预报系统的研究进展
        1.2.3 概率预报研究进展
    1.3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和各章节主要内容
        1.3.1 拟研究的问题
        1.3.2 论文各章的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NCEP集合预报产品及其非线性演变特征
    2.1 NCEP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及其产品
        2.1.1 NCEP全球集合预报系统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2.1.2 NCEP全球集合预报系统的配置与产品
    2.2 NCEP集合预报产品的非线性演变特征
        2.2.1 资料和方法
        2.2.2 全球和区域全年非线性演变特征分析
        2.2.3 全球和区域夏季非线性演变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NCEP集合预报产品检验及其预报跳跃特征
    3.1 NCEP集合预报产品的检验技术
        3.1.1 RMSE和SPRD
        3.1.2 直方图分布
        3.1.3 CRPS和RPS评分
        3.1.4 BS评分及其分解
        3.1.5 命中率、误报率和经济价值
    3.2 NCEP集合预报产品的预报跳跃特征分析
        3.2.1 资料与方法
        3.2.2 预报跳跃的统计特征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强降水大气物理指标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1 引言
    4.2 资料和方法
    4.3 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
    4.4 强降水事件影响因子
        4.4.1 层结稳定度与强降水频率的关系
        4.4.2 可降水量对强降水频率的影响
        4.4.3 大气动力作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强对流天气降水联合概率预报的参数选取和预报试验
    5.1 强对流天气降水的预报参数
    5.2 对流有效位能的不同计算方法及其对比
        5.2.1 资料与方法
        5.2.2 统计分析
        5.2.3 个例分析
        5.2.4 讨论
    5.3 基于集合预报和人工智能的强降水联合概率预报试验
        5.3.1 资料和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甘肃东部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集合预报试验
    6.1 引言
    6.2 强降水天气个例简介
        6.2.1 强降水基本情况
        6.2.2 强降水大气物理指标分析
    6.3 资料与方法
        6.3.1 模式和观测资料
        6.3.2 集合预报试验方案
        6.3.3 预报不确定性的评价方法
        6.3.4 降水预报的检验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集合离散度分析
        6.4.2 集合预报信息的提炼
        6.4.3 降水预报评分
        6.4.4 单站降水预报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1. 论文发表情况
    2. 参与科研项目
    3. 参加学术会议
后记

四、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颠簸、积冰、雷暴三种航空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综述[J]. 王明,陈正洪,陈英英,张震,曾琦,童尧青. 民航学报, 2021(04)
  • [2]中央气象台航空气象预报技术系统进展[J]. 杨波,蔡雪薇,刘鑫华,周康辉,张小玲,林隐静,毛旭,万子为. 气象科技进展, 2021(03)
  • [3]民航气象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J]. 王峰云,张小兵. 气象科技进展, 2021(03)
  • [4]银川河东机场小样本雷暴中尺度分析及分类客观预报方法研究[D]. 谷思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9(05)
  • [5]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在航路气象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 刘俊. 中国民航大学, 2018(09)
  • [6]探讨数值预报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J]. 郑兴军. 商业故事, 2017(07)
  • [7]民航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展望[J]. 苏艳华. 气象科技进展, 2017(01)
  • [8]南极固定翼飞机航空气象保障业务述评[J]. 孙启振,张林,秦婷,孟上,杨清华,夏慧娟,丁卓铭,张晓敏. 极地研究, 2016(03)
  • [9]航空气象要素以及基于数值模式的低能见度和雾的预报[J]. 周斌斌,蒋乐,杜钧. 气象科技进展, 2016(02)
  • [10]基于集合预报的强对流天气联合概率预报研究[D]. 张夏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12)

标签:;  ;  ;  ;  

数值预报产品在航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