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

一、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翟梦瑜[1](2021)在《复杂条件下城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系统均衡优化管理》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内部的物质代谢和城市间的资源交换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现代城市“病”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解析城市系统管理多过程、多要素、多重不确定性的复杂特征,量化各过程与要素间的互动效应,表征多维风险对不同尺度城市系统的影响,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已成为制约城市系统管理方案有效性的关键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做好城市系统复杂性辨识和优化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针对中国典型城市和多区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考虑能源、环境、经济、水资源和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提供全链条的“数据收集-现状评估-风险识别-责任预判-决策管理”系统评价和城市综合管理方法体系。具体地,本文通过13个案例研究,解释上述城市系统复杂性辨识、责任划分和集成管理等问题。城市代谢系统多要素复杂性辨识方面:1)考虑不同能源使用形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广东省能源代谢系统的动态分析,探索广东省城市能源代谢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通过回顾性分解(1997-2017年)和前瞻性预测(2035年),从供应端、生产端和消费端回顾能源代谢变化并预测广东省未来能源系统发展风险;3)识别水利工程对长江经济带各部门用水变化的影响,以提供水利工程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4)采用自上而下的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三废问题的管理问题提出前瞻性的建议,以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的集成优化管理;5)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挑战,制定不同视角(供应、生产、消费)下中国地区产业级别的具体碳排放清单。多区域城市代谢模拟与环境责任划分方面:1)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及环境现状进行区域间的创新聚类,识别区域贸易中存在的环境不平等问题;2)以南方电网为例,模拟随着大规模电力运输而转移的碳减排责任的具体分配问题;3)模拟国家电能替代政策的干预下,输电网络体现的跨区域碳排放转移问题;4)量化隐藏在食物中的虚拟水的跨区域转移,以实现中国实体水和虚拟水的综合管理;5)考虑变化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地区的能源、水和空气污染物的复杂关系,并探究三者的协同治理方式。多尺度城市系统集成管理方面:1)模拟广东省阶梯碳税政策对本省和全国各省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影响;2)分析中国碳政策(两阶阶梯碳税政策)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对系统的交互效应;3)探究贸易战背景下,考虑环境约束情境下的未来中国能源系统管理方案。综上,本文通过引入城市代谢的概念,整合投入产出分析、生态网络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能源系统优化模型,构建了涵盖城市、多区域与国家三个尺度的城市系统管理模型,探讨了城市系统管理面临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尺度城市系统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结果能够为产业结构调整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贾慕昕[2](2019)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文中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是三峡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次大平衡和大调整。自三峡工程2009年全面竣工以来,库区城市在经历移民迁居的动荡岁月后,开始进入新时期稳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相比于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后三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调整转型,三峡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面临诸如经济发展缓慢、生态问题频发、移民致富困难、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凸显等深层次问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总体变迁着手,对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丰都、忠县、万州的人口与城镇化情况、移民安居情况、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民生情况、生态环境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通过研究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和典型问题,总结出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制约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因素,并从人地关系失衡、人地关系失序、人地关系失控三个方面阐述了库区城市人地关系的具体特征,进而将“人地和谐”作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基本理论,论文提出了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路径,在人地关系的语境下定义了人居环境的系统构成,同时运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确定了“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针对三个靶区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引入人地和谐度的概念,发现库区三个城市人居环境的人地关系和谐程度差异显着,进而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因城施策,差异发展的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抓手的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最后依据优化思路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和实施措施。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综合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提供较为科学的思路。文章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缘起、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研究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进行理论综述,并提出研究方法及主要框架内容。第二章:后三峡时期万州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三章:后三峡时期丰都和忠县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四章:“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过程与指标体系构建。第五章:针对丰都、忠县、万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加以统计分析。第六章:构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提出对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及实施措施的一些探索。第七章:总结

郑守仁[3](2018)在《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工程,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中具有关键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要求研究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在工程决策前,相关单位分别就不同蓄水位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反复论证,使得提交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顺利获批。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有关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复核,对环评中指出的主要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措施。在工程正式建设过程中,编制了《三峡库区及上游污染防治规划》,并敦促库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建立了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各环境因子开展了系统而全面的监测跟踪,验证了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相关对策实施的效果。同时应该认识到,在三峡水库库区建设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发挥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保障长江流域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

颜敏[4](2010)在《红与绿——当代中国环保运动考察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理论出发,分政府环保和社会环保两个互动的方面,以赶超现代化过程为经,以控制-依赖结构为纬,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运动进行了全程、整体的叙述和分析。基本结论是:当代中国环境保护运动是控制-依赖合法性结构的建构、扩展和巩固的历史过程。本文的基本理路是:赶超现代化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共同奉行的战略原则,并铸就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控制-依赖结构;由于控制-依赖结构的生态遮蔽,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并反过来对控制-依赖合法性形成新的挑战;在为克服这些挑战而发起、推行的环境保护运动中,控制-依赖结构得以推广和巩固;因此,环境保护运动是控制-依赖结构实现合法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或方式。当代中国环境保护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红色起源、大转折、绿色突围、绿色政治。政府环保的基本特征,是行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紧密结合,这是政府构建系统内外控制-依赖结构的方式,也是环保“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本文更为详细地分析了环境信访与环境纠纷,精英、媒体和环保NGO,企业的环保态度、行为,大型水利工程等社会环保的多个维度,描述了政府与民众、精英、知识分子、媒体、NGO、企业的互动过程,归纳社会环保依赖性的种种表现,以说明环保“社会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结构性原因。本文特别提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既有传统理论所指出的“控制-服从”的一面,更有“控制-依赖”的一面。在论述过程中,本文还提出了“生态遮蔽”、“污染三角”、“污染标签”、“主动依赖”与“被动依赖”、媒体的“依赖性指标”和“环保宣传力度指标”等新概念。为广泛运用各种文献资料,本文运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如“中央政府历年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件数和分类”、“历年全国环境治理投入及其所占GDP百分比”、“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关环境保护的主要支出项目及金额”、“历年环境信访”、“历年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的情况”等。此外,本文还运用社会网的理论和方法,绘制了“行政系统环保社会网”、“政府系统环保社会网”。最后,本文为探索中国环保事业的出路,提出“社会产权”这一新概念,构想以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相互促进、制约平衡的环保制度框架。只有推进政府-社会关系从控制-依赖向控制-自治的转型,中国环保事业才有崭新的明天。

洪一平[5](2010)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历程及成就》文中研究指明近30多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了水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水环境科研等专业体系,经过长期的流域管理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认真总结这些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于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促进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陈永柏[6](2009)在《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文中研究表明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针对三峡工程自2003年实现围堰蓄水运行以来发生的生态与环境现象引起的各方对评价结论的重新争论,中国工程院也组织开展了包括生态与环境在内的三峡工程论证结论的阶段性评估研究。结合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论证过程、评价范围和内容、评价结论及工程分析,提出了几点认识性的结论。

王儒述[7](2009)在《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文中认为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创造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它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贡献巨大,也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具体体现。

孙志禹[8](2009)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工程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与环境保护,其生态与环境保护是在全国各界协同努力下有计划、逐步实施的,并已经获得阶段性成果。三峡工程围堰蓄水以来,其生态与环境效益已逐步现象。有关各方将继续推进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孙志禹,陈敏,陈永柏[9](2009)在《中国三峡总公司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理念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三峡总公司是以大型水电开发和运营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在"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过程中,中国三峡总公司积极倡导"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并在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和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过程在贯彻了发展了生态与环境保护理念。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三峡总公司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理念及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和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王波[10](2009)在《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1998~2007)的基础上,采用影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对选取局地气候(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蒸发量、雾日数)、土地利用变化、水土流失、库区动植物多样性、水文泥沙及水质(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总磷、氨氮、挥发酚、石油类、重金属Pb和Hg含量)等指标,进行了以对比分析和生态承载力分析相结合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 Evaluation)分别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最后,还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作短期(2008~2012)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分析。基于上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并希望能够为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做以解释,也为今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及评价技术体系指导:(1)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因子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库区生态环境的确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其不仅表现为对库区陆生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局地气候、土地利用变化及水文泥沙等的直接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对水土流失、生态承载力及水质等产生影响,通过人为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而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正在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减小三峡工程对库区的影响。(2)目前,三峡工程对库区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正向影响主要有: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丰富,库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径流变化幅度及泥沙含量逐渐减小,干流水质有所改善等;负向影响主要包括:陆生生态系统、鱼类资源、库区生态承载力、支流水质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减少和恶化。影响较小的主要有:动物则只改变了其生境及活动范围、库区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更改了库区的立地条件,从而较为深远的影响了库区局地气候发生着变化。主要局地气候因子中,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及雾日都有所下降,而蒸发量有所上升,局地气候表现为河流向湖库型转变的趋势。(3)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法分别对2000年与2007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生态环境受工程建设的影响不显着,而且2007年库区生态环境现状有所恢复。其中以AHP法所计算出的2007年与2000年库区生态环境现状比为1.034,2000年与2007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模糊综合评价值等级分别为2.501和2.337。因此两种方法都表明库区生态环境状况相接近,而且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恢复。但对局部因素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7年局地气候、水土流失、陆地生物多样性、水文和水质综合评价值与2000年相比,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评价值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此外,采用两种评价方法交互式验证,避免了一种方法所可能造成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准确性。(4)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13个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短期预测(2008~2012)结果表明:对包含局地气候、耕地、水文泥沙、水质及库区人口等在内的在保持现有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下,库区生态环境所受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库区生态环境系统正在逐步恢复。

二、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条件下城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系统均衡优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城市代谢概念的历史与演变
        1.2.2 城市代谢的核算与模型方法发展
        1.2.3 城市系统的范围研究
        1.2.4 城市系统的管理研究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城市代谢系统多元复杂性协同识别
    2.1 问题阐述: 系统复杂性特征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投入产出分析
        2.2.2 生态网络分析
        2.2.3 多元统计分析
    2.3 案例一: 基于不同能源使用形式的广东省动态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2.3.1 引言
        2.3.2 模型建立
        2.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4 主要结论
    2.4 案例二: 未来能源系产业级预测与互动风险评估
        2.4.1 引言
        2.4.2 模型建立
        2.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4 主要结论
    2.5 案例三: 水利工程影响下的长江经济带各部门用水变化分析
        2.5.1 引言
        2.5.2 模型建立
        2.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4 主要结论
    2.6 案例四: 基于逐步聚类假设提取模型的中国三废治理
        2.6.1 引言
        2.6.2 模型建立
        2.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6.4 主要结论
    2.7 案例五: 中国地区三视角多层次产业级的具体碳排放清单
        2.7.1 引言
        2.7.2 模型建立
        2.7.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7.4 主要结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区域城市代谢模拟与环境责任划分
    3.1 问题阐述: 环境不平等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3.2.2 网络平衡方法
        3.2.3 多元统计分析
    3.3 案例一: 集群规模下的区域贸易中存在的环境不平等分析
        3.3.1 引言
        3.3.2 模型建立
        3.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主要结论
    3.4 案例二: 南方电网碳排放转移轨迹下的具体环境责任分配
        3.4.1 引言
        3.4.2 模型建立
        3.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4 主要结论
    3.5 案例三: 电能替代政策干预下的输电网络中体现的跨区域碳转移
        3.5.1 引言
        3.5.2 模型建立
        3.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4 主要结论
    3.6 案例四: 中国地区隐藏在食物中的虚拟水的跨区域转移研究
        3.6.1 引言
        3.6.2 模型建立
        3.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6.4 主要结论
    3.7 案例五: 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能源,水和空气污染物关系的经济模拟
        3.7.1 引言
        3.7.2 模型建立
        3.7.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7.4 主要结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系统交互式生态环境经济均衡优化管理
    4.1 问题阐述: 城市系统管理
    4.2 研究方法
        4.2.1 系统优化模型
        4.2.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4.3 案例一: 阶梯碳税清单下的多级区域均衡联动响应分析
        4.3.1 引言
        4.3.2 模型建立
        4.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4 主要结论
    4.4 案例二: 碳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影响的交互均衡分析
        4.4.1 引言
        4.4.2 模型建立
        4.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4 主要结论
    4.5 案例三: 贸易战背景下的未来中国电力系统管理
        4.5.1 引言
        4.5.2 模型建立
        4.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5.4 主要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贡献与创新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荣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缘起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学术内容
        1.2.2 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1.2.3 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
    1.3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3.1 基本概念阐述
        1.3.2 相关基础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1.4.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万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2.1.1 人口变化分析
        2.1.2 城镇化水平分析
    2.2 移民安居情况
        2.2.1 城市住区分类
        2.2.2 移民住区调研
    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2.3.1 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
        2.3.2 城市用地规模分析
        2.3.3 城市用地布局分析
        2.3.4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2.3.5 城市建设问题分析
    2.4 民生情况
        2.4.1 经济发展分析
        2.4.2 产业结构分析
        2.4.3 人民收入分析
    2.5 生态环境情况
        2.5.1 城市生态格局
        2.5.2 现状环境质量
    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6.1 交通基础设施
        2.6.2 市政基础设施
    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2.9 本章小结
3 丰都、忠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3.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3.1.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3.1.2 移民安居情况
        3.1.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3.1.4 民生情况
        3.1.5 生态环境情况
        3.1.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1.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1.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3.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3.2.2 移民安居情况
        3.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3.2.4 民生情况
        3.2.5 生态环境情况
        3.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3 本章小结
4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4.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总结
        4.1.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
        4.1.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典型问题
    4.2 基于人地关系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4.2.1 人地关系的基础认知研究
        4.2.2 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
        4.2.3 人地关系视角下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模型设计
        4.2.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建设要素的确定
        4.2.5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方法的确定
    4.3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2 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4.3.3 具体评价指标释义
        4.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调查问卷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后三峡时期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1.1 人类社会系统
        5.1.2 地域环境系统
        5.1.3 支撑体系系统
    5.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2.1 人类社会系统
        5.2.2 地域环境系统
        5.2.3 支撑体系系统
    5.3 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3.1 人类社会系统
        5.3.2 地域环境系统
        5.3.3 支撑体系系统
    5.4 评价结论
        5.4.1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5.4.2 人地和谐程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与提升策略研究
    6.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
    6.2 丰都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2.1 提质挖潜: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城市转型
        6.2.2 文化引领:发扬传统文化,营建尚善鬼城
        6.2.3 新旧协同:新区集约发展,旧城有机更新
    6.3 忠县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2.1 生态保育:保护资源环境,加强生态补偿
        6.2.2 功能提升:改善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
        6.2.3 错位发展:依托城市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6.4 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4.1 山水融城:美化山水环境,重塑三峡客厅
        6.4.2 空间整合:统筹城乡区域,促进多规融合
        6.4.3 品质建设:创新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内涵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C指标参考标准及依据
    D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E调查问卷设计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2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中具有关键地位
    2.1 1959年和1990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明确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2.2《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2012-2030年) 》明确三峡水库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中具有关键地位
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历程
    3.1 三峡工程决策前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3.1.1 前期研究
        3.1.2 150 m蓄水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3.1.3 不同蓄水位的生态与环境影响论证
        3.1.4 重新论证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论证
        3.1.5 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查批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初步设计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4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的对策措施及综合评价
    4.1 坝区和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
        4.1.1 国家环保总局牵头负责编制《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4.1.2 库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4.1.3 坝区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4.2 珍稀植物保护
        4.2.1 珍稀植物保护工程建设
        4.2.2 特有珍稀植物抢救性保护
    4.3 珍稀水生动物保护
        4.3.1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3.2 人工增殖放流
    4.4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5 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1 库区生态屏障区建设
    5.2 严格控制库区及上游干支流入江污染源, 发挥国家重要战略淡水资源库的作用
    5.3 库区产业结构优化, 发挥全国生态功能区示范作用
    5.4 发展长江绿色航运, 提供清洁能源
6 结语

(4)红与绿——当代中国环保运动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社会运动研究
        二.西方环境主义研究
        (一) 深绿
        (二) 浅绿
        (三) 美国环境主义发展阶段
        (四) 欧洲和日本的环境主义
        三.当代中国环保运动研究
        (一) 原因
        (二) 动力
        (三) 阶段与结构
        (四) 基本特征
        四. 简要评论
    第三节 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和章节安排
        一.理论框架
        (一) 控制-服从与控制-依赖
        (二) 控制-依赖的套结
        二. 基本概念
        三.章节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方法论探讨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过程
        三.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之说明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红色政治的绿色轨迹
    第一节 赶超战略与环境问题
        一.改革以前
        二.改革以来
        三.控制-依赖的“生态遮蔽”
    第二节 环境保护运动的四个时期
        一.红色起源
        (一) 爱国卫生运动
        (二) 治理“三废”
        二.大转折
        (一) 从斯德哥尔摩出发
        (二) 从动员到管制
        三.绿色突围
        (一) 环境外交
        (二) 世纪承诺
        四.绿色政治
        (一) 背景
        (二) 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政分权与政治集权
    第一节 行政分权
        一.地方保护
        二.部门利益
        三.执行走样
        四.环保腐败
    第二节 政治集权
        一.环保法规
        (一) 内容
        (二) 制定过程
        二.环保财政
        三.环保产业
        四.公众参与
        (一) 信息
        (二)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三) 环境诉讼
    第三节 政府环保社会网分析
        一.行政系统
        二.政府系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信访与环境纠纷
    第一节 环境信访
        一.环境信访的历史阶段
        二.环境信访量相关分析
        三.越级信访的逻辑
    第二节 环境纠纷
        一.改革之前
        二.改革以来
        三.污染三角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精英、媒体与 NGO
    第一节 精英
        一.马寅初与毛泽东的争论
        (一) 契合的时机
        (二) 契合的目的
        (三) 契合的方式
        二.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
    第二节 媒体
        一.依赖性排名
        二.宣传力度排名
    第三节 环保NGO
        一.发展概况
        二. 官办环保NGO
        三. 民间环保NGO
        四. 自治与腐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各类企业与污染标签
    第一节 国有企业
    第二节 乡镇企业
        一.从“希望所在”到“异军突起”
        二.“关、停、并、转、迁”
        三.罪魁祸首?
        (一) 污染的原因
        (二) 污染的程度
        四.污染标签
    第三节 跨国企业
        一.污染天堂?
        二.调查与比较
        三.入乡随俗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峡,三门峡
    第一节 政府与知识分子
        一.政府
        二.知识分子
    第二节 政府与民众
        一.软控制与硬控制
        二.主动依赖与被动依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电子部分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6)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论证科学、民主、符合法律程序
    1.1 平行的科学研究
    1.2 广泛的专家论证
    1.3 法定的程序审批
2 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覆盖了可能的影响区域, 评价指标设计全面、系统
    2.1 评价范围
    2.2 评价的层次系统
3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3.1 水库特征
    3.2 水库运行方式
    3.3 水文情势的变化
    3.4 泥沙情况的变化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客观、正确, 目前影响尚未超出预测范围
    4.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2 关于评价结论的基本看法

(7)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峡工程
2 环 境
    2.1 我国的环境政策
    2.2 三峡工程环境
        2.2.1 流域环境
        2.2.2 库区环境
    2.3 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2.3.1 环境影响评价
        2.3.2 主要环境效益[1-2]
        (1) 防洪。
        (2) 发电。
        (3) 航运。
        (4) 其他。
        2.3.3 环境影响及其对策[3]
        (1) 淹没与移民。
        (2) 景观与文物。
        (3) 库区水质。
        (4) 库区泥沙。
        (5) 水库诱发地震。
        (6) 库岸稳定。
        (7) 珍稀物种。
3 施工区环境保护
    3.1 工程进展
    3.2 环境保护
        3.2.1 施工概况
        3.2.2 当前进展
4 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4]
    (1) 承担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洪安全。
    (2) 提供清洁、优质能源。
    (3)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航运效益。
    (4) 三峡电站机组自主创新。
    (5) 可持续发展。
5 结 语

(10)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1.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1.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1.2.3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1.2.4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评价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三峡工程及其库区基本概况
    2.1 三峡库区基本概况
        2.1.1 自然基本概况
        2.1.2 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2 三峡工程基本概述
        2.2.1 三峡工程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2.2.2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3.2.1 评价指标及其标准的确立
        3.2.2 评价方法的确立
        3.2.3 研究所选择的时限
        3.2.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3 技术路线
    3.4 本项研究的创新性
4 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的影响分析
    4.1 局地气候
        4.1.1 对气温的影响
        4.1.2 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4.1.3 对风速的影响
        4.1.4 对降水的影响
        4.1.5 对蒸发量的影响
        4.1.6 对雾的影响
    4.2 库区陆生生物多样性
        4.2.1 陆地生态系统
        4.2.2 陆生植物
        4.2.3 陆生动物
    4.3 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
        4.3.1 浮游植物
        4.3.2 浮游动物
        4.3.3 底栖生物
        4.3.4 鱼类和物种资源
    4.4 库区土地利用变化
    4.5 库区水土流失
    4.6 基于库区生态承载力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7 小结
5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5.1 库区水文泥沙
        5.1.1 蓄水前后对库区年径流量的影响
        5.1.2 蓄水前后对库区泥沙的影响
        5.1.3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库区水文泥沙变化的分析
    5.2 库区水质
        5.2.1 蓄水后对库区干流水质的影响
        5.2.2 库区支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5.3 小结
6 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6.1 评价指标的选取
    6.2 交互式评价模型的建立
        6.2.1 AHP层次分析
        6.2.2 模糊综合评价
    6.3 AHP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
        6.3.1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6.3.2 AHP层次分析计算结果
        6.3.3 库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排序结果
    6.4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结果
        6.4.1 分层求解各指标隶属度
        6.4.2 综合评价
    6.5 两种方法结果的交互验证
    6.6 小结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短期预测
    7.1 人工神经网络
        7.1.1 神经网络模型的概述
        7.1.2 BP神经网络简介
        7.1.3 BP神经网络算法的实现
    7.2 BP神经网络在MATLAB中的实现
        7.2.1 Matlab简介
        7.2.2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及其相关函数简介
        7.2.3 数据预处理
    7.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预测的实现过程
        7.3.1 生态环境模型训练及预测的主要思路
        7.3.2 程序设计
    7.4 指标预测结果分析
        7.4.1 气温变化趋势
        7.4.2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7.4.3 风速变化趋势
        7.4.4 降水量变化趋势
        7.4.5 蒸发量变化趋势
        7.4.6 雾日数变化趋势
        7.4.7 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7.4.8 鱼类变化趋势
        7.4.9 水质变化趋势
        7.4.10 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7.4.11 年输沙量变化趋势
        7.4.12 输沙模数变化趋势
        7.4.13 总人口变化趋势
    7.5 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录一 模糊综合评价因子隶属度函数
附录二 实现BP网络预测的MATLAB源程序

四、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条件下城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系统均衡优化管理[D]. 翟梦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2]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D]. 贾慕昕. 重庆大学, 2019(01)
  • [3]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J]. 郑守仁. 人民长江, 2018(21)
  • [4]红与绿——当代中国环保运动考察报告[D]. 颜敏. 上海大学, 2010(01)
  • [5]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历程及成就[J]. 洪一平. 人民长江, 2010(04)
  • [6]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J]. 陈永柏. 水力发电, 2009(12)
  • [7]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J]. 王儒述. 湖北水力发电, 2009(05)
  • [8]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A]. 孙志禹. 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 2009
  • [9]中国三峡总公司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理念与实践[A]. 孙志禹,陈敏,陈永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09
  • [10]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D]. 王波.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