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结尾线吗?

这不是结尾线吗?

一、不要这个结尾行不行?(论文文献综述)

李腾飞[1](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人机谈判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盛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目前,人工智能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例如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智能客服。但是,现有的智能客服只能根据顾客输入中的关键字简单地回应顾客,无法进行自动谈判。另一方面,当前的电子商务应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在电子商务中是很有价值的。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大数据向顾客推荐商品。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可以用来帮助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谈判,达成更多或结果更好的交易。但是,目前人机谈判系统中很少有人会使用大数据。为此,在本文中,我们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人机谈判系统。该系统使用自然语言与顾客进行谈判。具体来说,首先,我们提出了一种理解人类顾客的自然语言输入中的意图和提取相关信息的方法。然后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客户大数据的方法,包括历史订单分析、整体消费分析、顾客归属地分析和浏览记录分析。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价格谈判决策算法。最后,我们提出了一种回复生成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谈判算法的输出结果生成对顾客的自然语言回复。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来评估系统的质量和可行性。具体来说,我们比较了用于顾客意图识别模块和回复生成模块的多种分类器的分类结果,以评估我们系统的质量指标。然后,我们进行了100次结合大数据的模拟人机谈判以及100次未结合大数据的模拟人机谈判,以分析系统的可行性。我们系统的可行性可由谈判成功率、不同商家和顾客的收益率以及系统的总体倾向度来衡量。总之,我们的评估实验表明我们的系统在人机谈判中是有效的。

许春燕[2](2021)在《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承诺类言语行为是指言语交际主体单方或双方约定未来做某事。作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类别,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承诺类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承诺交际意图实现的过程,是承诺主体经过层层选择,最终确定某一具体话语形式表达承诺意图的过程。说话人选择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既有语言内部结构的制约,又有语言外部因素的调节,选择过程的条件即承诺话语形式的实现机制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全文由5个章节和一个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立场、研究思路、研究问题、语料来源和研究价值。有关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交际的研究,目前研究者们主要从形式立场出发,不同程度地解释了承诺言语行为,但缺陷也很明显,形式立场的研究很难揭示出这些形式是如何实现的。本文从语言的功能立场出发,将完成承诺的表达视为一种承诺言语行为,在承诺言语行为的框架下阐释汉语承诺言语行为的整体,探讨承诺交际意图实现的过程中,承诺话语的实现机制。第2章明确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内涵、特征和结构。承诺类言语行为与其他类别的言语行为界限明晰,特征明显。它的底层结构存在于一切表达承诺意图的话语形式之中。根据交际经验,承诺类言语行为结构共有四个构成要素,即承诺主体、承诺意图(包括承诺意向和承诺事项)、承诺形式和语境。这些要素无论是否出现在话语形式之中,它们都始终作为结构要素存在。第3章阐述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征。在语言层面,词表征了语义范畴,是具有指称功能的最基本的符号单位。承诺言语行为结构的要素中,只有承诺意向能够在语言层面表征出来。能够表征承诺意向的主要是承诺言语行为动词、部分表达说话人意愿的词语,以及某些习惯表达。第4章讨论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话语形式。交际中表达承诺交际意图的话语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首先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归纳出可能存在的64种表达承诺交际意图的语义序列;然后根据语言经验和语料整理出现代汉语中存在的语义序列,共23种;再次,从承诺类言语行为整体角度和承诺言语行为结构要素角度,讨论了各自具体的话语形式,为进一步讨论承诺话语形式的实现机制奠定基础。第5章探讨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话语实现条件。交际意图实现的过程,就是说话人进行三个阶段选择的过程,首先,承诺主体确定哪些承诺言语行为结构要素实现为具体的话语形式;其次,将选定的语义结构和语言符号实现为具体的话语形式;再次,将非线性的结构要素进行线性排列。本章重点讨论选择的条件,即承诺话语形式的实现机制。结语部分梳理并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结论,第一,概括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特征;第二,明确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结构;第三,区分了承诺的语言表征和话语形式;第四,探索并总结了承诺话语的实现机制。同时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构想,第一,语料的进一步分析与整理。表达承诺的话语形式极其丰富,话语中表达承诺类言语行为结构要素的形式多种多样,承诺言语行为结构要素的具体实现形式的提炼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尤其是承诺事项部分,还可能存在更多表达承诺事项的话语形式类型,需进一步归纳总结;第二,承诺交际意图实现的过程中,承诺主体依据极为复杂的条件进行层层选择,本文发现了其中的一部分条件。这些条件对具体话语形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思考方向,但仍需进一步系统化;第三,本文在语言层面和话语层面讨论承诺交际意图实现过程中,缺少现代汉语与其他语言(如英语)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以考察现代汉语表达承诺意图的话语形式特征。这都有待于日后会继续整理发掘更多汉语表达承诺意图的话语形式的特征。

耿芳[3](2021)在《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学界对语气的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功能取向不明显、研究不系统等问题,从而语气对比领域也缺乏较为完善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功能为出发点,明确语气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对比,旨在达到以下三个研究目的:揭示汉日语气类别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揭示汉日语气语势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本研究的语气系统包含语气类别系统与语气语势系统,关注人际社会沟通与个人意志、情感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人际社会沟通由语气类别系统体现,个人意志与情感由语气语势系统体现。研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语气类别隐喻式、语气语势的精密度,句法、词汇等语言体现形式,语场、语旨、语式等语境特点进行描述、例证、对比,且由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出发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研究发现如下:汉日语气一致式精密度基本一致,功能类别均包含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中内含五类感叹语气,分别是对事物的感叹、对事物性质的感叹、对事物数量的感叹、对情形性质的感叹、对情形数量的感叹。汉日疑问语气均包含寻求正反及寻求新信息两类;日语中寻求正反选择类语气仅在级阶小句中出现。汉日祈使语气均包含命令、要求、支配、希愿、建议、提供、祝愿七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一致式呈现出在语序调整、程式化表达、疑问词、语气词使用等方面的共性;包含基本语序、成分重叠、结构顺序、疑问词提示特征、语气词性别特征、词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的精密度较为一致,均有陈述语气疑问型隐喻、陈述语气反义型隐喻、疑问语气陈述型隐喻、疑问语气祈使型隐喻、祈使语气陈述型隐喻、祈使语气疑问型隐喻六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具有程式化表达、“否定”成分非常规使用、语气词高频使用、句法与词汇共现关联等共性;呈现出句式结构、程式化表达适用性、语气副词、词法变位、句法与词汇共现特点等差异。语境特点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在话轮潜势、口语特征、隐喻义与上下文依赖关联、体现形式与上下文依赖关联、权势关系与句法特征互动等方面表现出共性;具备会话双方权势关系多样性、权势关系与体现形式关联、上下文依赖程度、语体倾向性、隐喻义与语式关联、隐喻义多功能性等差异。汉日语气语势在功能系统精密度上程度一致,内在语势均包含确实、料悟、能力、必然、或然、允许、意愿、义务八类;外在语势均含程度、速度两类,其中程度语势包括高、中、低三个水平,速度语势包含急、平、缓三个水平。体现形式手段方面,汉日语气语势呈现出对成分重复、隐喻式表达、不完整表达、投射结构、骂詈语、填充词等手段使用的共性。此外,由于外在语势关注语言的物理特征,本文对其语音手段进行简要分析并发现,汉日外在语势语音手段在音量与情绪对应、元音发声变化等方面存在共性;日语还可使用卷舌、促音、非常规浊化等手段体现外在语势,其中促音、非常规浊化也可在文字书写系统中体现。从语序类型与形态类型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语气系统的语气构成均不依赖语序,呈现出相似的问答模式;在前置语语言典型性、词汇性与词法性、句法成分与形式对应关系、句法顺序与规则侧重等方面展现出差异。从思维维度关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民族对人际关系呈现出相似的理解模式,展现出务实性与情感性、整体性与群体性、直觉性与规约性三组对照思维差异。从社会文化观察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中日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均强调互动协商,中日社会宗族性架构与集团性架构的差异影响汉日民族思维,从而使其在语言类型、语气系统上呈现出差异。总的来说,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描述、例证,基于理论框架对语气的语言体现形式及语境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语言体现形式对比发掘汉日语言在语气表达上的异同,通过语境特点描写明确语气的互动属性,并最终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气的研究,回应了学界语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张茜[4](2021)在《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对清代山东诗文作家进行研究,对清代山东诗文创作进行一次整体的观照。全文将研究清代山东诗文创作的特点所在,梳理清代山东较具特色的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及其创作,并对清代山东诗学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探讨。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分析清代山东诗文创作的生成机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科举教育情况、独特的地域文化等背景因素。第二节主要概述清代山东的诗学思想发展流变及文论思想等内容,诗学思想部分,主要展现清初作家对前代诗学的批判、继承和再发展,以及清代山东内部纵向时间轴上诗学思想的流变趋势。其后,本文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将以地区作为分章标准,分别写济南地区、青州地区、兖州地区、胶东地区及其它地区这五个部分。其排列标准,从前至后分别为传统文学中心、新兴文学中心,然后是传统、新兴之外的其他地区。这其中,济南地区、青州地区和兖州地区作为山东的传统文学中心,自古以来文学创作就极为发达,而胶东地区所包括的登州府和莱州府,则是两个自明末兴起的新兴文学中心。在传统文学中心和新兴文学中心之外,本文还设置了第六章,对除传统、新兴两种文学中心之外的其他地区的作家及其创作进行研究,以达到较为全面的对清代山东地区作家、作品及代表性文学家族进行研究的目的。第二章主写济南地区。该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写王士祯和蒲松龄,两人同为清初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坛巨匠,在各自的领域进行了不同但却极致的文学艺术探索。第三节写田雯,其人也是清初山左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第四节以清初济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其他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作家的生平及文学创作。第五节重点研究清代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关注其家族内的作家及其作品。第三章主写青州地区。该章第一节的研究对象为赵执信,其与王士祯有着诗歌理论上的对峙,主张现实主义传统。第二节研究对象为“安丘二曹”的曹贞吉和曹申吉两兄弟,其中曹贞吉入赵执信的《谈龙录》,同时也是清初“诗中十子”之一,兄弟两人皆是清初闪耀全国文坛的大家。第三节以丁耀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诗文创作。第四节以青州地区其他具有特点和地方影响力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第五节则以青州地区具有代表性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展现清代青州地区的文学家族的作家及创作情况。第四章主写兖州地区。第一节写曲阜地区,研究曲阜地区在清代极具代表性的四位作家,分别为颜光敏、孔尚任、颜光猷和桂馥。第二节以宁阳地区的黄恩彤作为研究对象。第三节则关注清代兖州地区的文学家族,以曲阜孔氏和曲阜颜氏最为代表,这两个文学家族在有清一代诞生了大量的作家,并创作了很多相当不俗的文学作品。第五章主写胶东地区。该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的莱州府和登州府,这两个地区经过明代前期和中期的积累,至明后期逐渐成为山东地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中心。该章第一节以清初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的宋琬作为研究对象。第二节则以高密诗派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乾隆时期兴起的高密诗派与其前辈神韵诗派的不同主张,以及该时期诗歌主张转变的背后成因。第三节以胶东地区具有代表性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清代胶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族的作家及其创作。第六章主写其他地区,在传统文学中心和新兴文学中心之外,山东还有武定府、泰安府、沂州府、曹州府等地区,这些地区非传统的通衢大邑,亦非政治中心,故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皆落后于传统和新兴文学中心所在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多产生于清中期及以后,是长时间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积累的结果,该章第一节选取的吴重熹,即为清道光时期诞生的一位较具影响力的作家。除去较具代表性的作家之外,该章第二节以家族为中心,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进行了研究,试图由这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家族的创作,来一窥这些地区在清代的文学创作情况。

陈佳勇[5](2020)在《蜗角虚名》文中研究表明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1.312房间与专案组"林先生,你看一下笔录,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请每一页都签上你的名字,摁上手印,最后一页请写‘以上笔录,与我说的一样,无误’。然后,在这句话后面签名,摁手印。""每一页都要摁手印吗?""对,每一页都需要。"

刘冬雪[6](2020)在《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言语是行为的影子。”(Η ομιλ?α ε?ναι η σκι? τη? δρ?ση?”)——德谟克利特汉语拒绝语是一种常用的交际语言,是指说话人对交际对象的邀请、请求、建议、提供等行为表达不接受意图的言语行为。人们常常把拒绝语看成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挫伤他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拒绝话语成为一种艺术,成为增进人们情感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人们提出的具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即拒绝常常造成伤害。在销售洽谈过程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可能直接导致双方交易的失败,即拒绝常常导致失败。由此可见,以往的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常常是以伤害他人、影响双方关系为代价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往来日益频繁,面对这种情况,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商务谈判,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话语活动,都离不开拒绝话语的表达。我们首先在第三章中提出了言语理论三重性及三重关系的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划分了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类型,并发现不同的类型均显示出言语理解错位的问题。通过真实的话语描写,展现出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主要特点。强调在拒绝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策略的使用,从表层形式策略和深层语用策略这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表达方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销售洽谈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拒绝言语行为,即买卖双方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接受”类言语行为。本文的研究语料来自于笔者自建的“销售洽谈话语语料库”,语料收集范围涉及汽车销售行业、旅游服务行业以及财产保险行业。本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具体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收集和整理情况,最后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做出说明。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以及商业洽谈话语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与评价。第三章到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销售洽谈言语理论界说。本章谈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销售言语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言语理论三重性、销售言语中的等级问题、销售言语中的节奏问题以及销售言语中的目的问题这四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第四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分类。我们对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含义、基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展开分析。之后对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拒绝言语行为与否定的关系,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将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从总体上划分为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这两大类,根据拒绝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强拒绝和弱拒绝,根据拒绝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诚意拒绝和虚假拒绝。第五章,销售洽谈类互动话语分析原则。通过对买卖双方目的的识别以及销售洽谈过程中话语主体目的实现结构的分析,强调了在话语分析中应当关注话语实现的目的原则。其次,通过对销售洽谈话语整体和局部结构的分析,强调了注重过程分析的原则,并提出销售洽谈的三阶段,即开局准备阶段、中场博弈阶段和终局协议阶段。最后,通过对销售洽谈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具体情况的分析,提出应当重视参与人分析的原则。第六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话语实施的类别。具体分析了请求与拒绝、建议与拒绝、提供与拒绝、诱导与拒绝、邀请与拒绝、答谢与拒绝这六种类型的实现方式。第七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使用的策略。从表层形式策略和深层语用策略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在销售洽谈过程中应当如何具体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第八章,结语。总结出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创新之处与不足,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提高本研究成果的层次,使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更大地提升。

汪琬琦[7](2020)在《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地方作家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和庞大的创作数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真正的创作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但目前学界对地方作家的研究并不充分,从研究对象上看,对知名作家个案的研究多,对地方作家群体的研究少。从研究内容上看,单一的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多,地方作家的特征和困境研究少。即便是研究了地方作家存在的问题,也是描述现象多,揭示实质少。为此,笔者深入中部城市临淮,通过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文本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筛选并建立了9个作家个案,从文学生态环境、文学生产链条、作家生存状态三个维度对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进行描述分析。最后发现,临淮作协的许多功能濒临瘫痪,本该扶持作家发展的作协体制却成了临淮作家结构性压力的来源,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扩大经费来源、细化会员管理、开放资源系统、强化服务职能四个建议。

王玫[8](2020)在《维吾尔语情景剧《幸福家庭的烦恼》会话结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情景剧的研究及会话结构分析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局部会话结构入手,对《幸福家庭的烦恼》进行局部结构的分析。分析其话轮、半话轮、非话轮、修正机制、话轮转换方面的特点。第三章:从整体会话结构入手,对《幸福家庭的烦恼》进行整体结构的分析。总结出会话开头、主体、结尾部分的特点。第四章:对剧中的对答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剧中以家庭情景剧为背景所特有的对话,对其会话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并试图找到相对应规律。第五章:对以上的三种结构进行总结,总结出此情景剧在话轮设计和序列组织两方面的特点。《幸福家庭的烦恼》是新疆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维吾尔语室内情景剧,对于维吾尔语情景剧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剧以木扎帕尔一家的生活为主线,从家庭教育这个基本点出发,用情景化的方式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邻里间的大小事,反应了家庭中新旧观念之间的碰撞,剧中人物的对话体现了现代维吾尔语会话的特点。因此,笔者以《幸福家庭的烦恼》中的人物会话为研究对象,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转写并建立小型语料库,随后对其中的信息用统一的符号代替;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当代语言学会话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剧中会话开头、主体和结尾的表现形式及对其中的话轮、话轮转换进行研究,并以文献法及定量分析法分析归纳剧中人物的会话结构特点,为研究维吾尔语会话和正确使用维吾尔语进行日常交际提供借鉴。

杨振远[9](2020)在《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语法研究中,疑问范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产生许多丰富、优秀的疑问范畴的研究着作。其后,在汉语疑问句研究启示之下,少数民族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开始起步,迄今为止也诞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于汉语而言,白语疑问范畴研究则比较稀缺,没有形成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着作。纵观白语研究的着作,主要集中于主要的几大中心白语的研究,对于次要的边缘土语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本文选择大理白语的祥云土语—禾甸白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疑问范畴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白语疑问句研究专着稀少的现状,还可以丰富白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内容。本文以禾甸白语疑问范畴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母语人的优势特点,从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用特征等角度,对禾甸白语疑问范畴进行描写和研究。再次,借鉴汉语疑问范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使用描写分析法、归纳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细致地再现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面貌。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分别从禾甸白语的四类疑问句(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和特指问)的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义特征等角度出发进行描写、研究。禾甸白语是非问,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传疑标记型”是非问和“语调型”是非问。禾甸白语“传疑标记型”是非问的显着特征就是“传疑标记”,“传疑标记”主要有a55、mu33和a55 mu33三个,它们承载着是非问的疑问信息和疑问含义。“语调型”是非问与汉语是非问句类似,通过句末语调的改变来传达疑问的含义;禾甸白语正反问句用关联标记?au53“还是”连接正反两个方面的选项,构成“正面+?au53+反面”句法结构来表示疑问信息。从语义内容角度分析,禾甸白语正反问句语义内容分为问事件原由、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和情感喜好等四类。此外,由于受到当地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禾甸白语反复式正反问和附加式正反问,可以转变为带有传疑标记的a55类是非问句,句子意思基本相同;禾甸白语选择问,从选择问的“关联标记”的有无情况,可以将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形式,分别是:半省略形式、完全固定形式、全省略形。从语义角度分析,语义关系可以分为对立关系、差异关系和相容关系等三类;禾甸白语特指问句,疑问代词是其显着的标志。根据询问的信息及询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七类,每一类都有自己主要的疑问代词。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选题创新。基于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前贤们对于白语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再现了边缘白语—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全貌。第二,语料创新。本文中所有的白语疑问句语料均为笔者亲身田野调查所得,其次结合了笔者母语人的语言优势。第三,研究理论新颖。笔者在刘丹青老师的“语言类型学”研究理论的启发之下,将禾甸白语和其它中心白语方言进行了比较,突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郭淼[10](2020)在《山西和顺方言疑问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山西和顺方言疑问句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意义和功能的角度描写和分析和顺方言四类疑问句: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和是非问。为了探究和顺方言疑问句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笔者收集了九万字左右的方言语料,并从中选取出879句疑问句,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探究和顺方言疑问句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分布情况。全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和顺县的地理人文概况及方言所属,也对国内外疑问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概括了疑问句的主流分类系统,总结了学界对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反诘问、疑问程度、疑问功能及山西方言疑问句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和顺方言疑问句的意义与结构。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和顺方言疑问句: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是非问、附加问、回声问的基本情况,包括结构分类、语调和答句等。第三章:和顺方言疑问句的功能。该部分从功能的角度将和顺方言疑问句分为真性问和非真性问,分别描写了两部分的基本情况。非真性问部分主要介绍了惊讶性求证问、测度性求证问和反诘问以及它们在四类疑问句中的分布情况。最后重点分析了和顺方言真性问与非真性问在四类问句中的分布,采用了数据统计的方法,得出了和顺方言遵循人类语言普遍规律,各类疑问句在功能上互补分布的结论。第四章:结语。结语简要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

二、不要这个结尾行不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要这个结尾行不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的人机谈判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动机
    1.3 本文贡献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系统原理及设计
    2.1 系统结构
        2.1.1 系统整体结构
        2.1.2 系统模块函数
        2.1.3 系统主算法
        2.1.4 小结
    2.2 对话理解
        2.2.1 预处理
        2.2.2 顾客意图识别
        2.2.3 语义槽填充
        2.2.4 小结
    2.3 顾客大数据分析
        2.3.1 订单分析
        2.3.2 顾客整体消费分析
        2.3.3 顾客归属地分析
        2.3.4 顾客浏览记录分析
        2.3.5 小结
    2.4 谈判决策
        2.4.1 谈判算法
        2.4.2 顾客消费权重聚合
        2.4.3 顾客偏好权重计算
        2.4.4 顾客最大折扣确定
        2.4.5 折扣让步策略
        2.4.6 小结
    2.5 回复生成
        2.5.1 Seq2Seq序列模型
        2.5.2 对抗生成网络
        2.5.3 回复规则
        2.5.4 小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示例
    3.1 顾客大数据
    3.2 谈判实例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评估
    4.1 实验设置
        4.1.1 实验所需语言、工具及环境
        4.1.2 训练数据集
        4.1.3 数据库
    4.2 评估指标
        4.2.1 质量评估指标
        4.2.2 可行性评估指标
    4.3 系统质量评估
    4.4 系统可行性评估
        4.4.1 结合大数据的模拟人机谈判
        4.4.2 未结合大数据的模拟人机谈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关工作
    5.1 智能客服
    5.2 自动谈判
        5.2.1 机器对机器的谈判
        5.2.2 人机谈判
    5.3 大数据在决策中的应用
第6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顾客意图识别模块语料
    A.1 材质查询类意图
    A.2 快递选择类意图
    A.3 价格谈判类意图
    A.4 问候类意图
    A.5 谈判成功类意图
    A.6 谈判失败类意图
附录B 回复生成模块训练语料
    B.1 材质查询类回复语料
    B.2 快递选择类回复语料
    B.3 价格谈判类回复语料
    B.4 问候类回复语料
索引
读硕期间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致谢

(2)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立场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立场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语料来源
    1.5 研究价值
        1.5.1 理论价值
        1.5.2 实践价值
第2章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性质与结构
    2.1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内涵
    2.2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特征
    2.3 承诺类言语行为结构
        2.3.1 承诺主体
        2.3.1.1 单向承诺
        2.3.1.2 双向承诺
        2.3.1.3 承诺者自我承诺
        2.3.2 承诺交际意图
        2.3.2.1 承诺交际意图的构成
        2.3.2.2 承诺意向
        2.3.2.3 承诺事项
        2.3.3 承诺的形式
        2.3.4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语境
        2.3.4.1 日常交际和非日常正式交际
        2.3.4.2 口语环境和书面环境
        2.3.4.3 营销和非营销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征
    3.1 表征承诺意向的词及习惯表达
        3.1.1 承诺动词
        3.1.1.1 答应型动词
        3.1.1.2 保证型动词
        3.1.1.3 承诺型动词
        3.1.1.4 发誓型动词
        3.1.2 表意愿的词
        3.1.2.1 语气副词“一定”
        3.1.2.2 能愿动词
        3.1.3 习惯表达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话语形式
    4.1 承诺类言语行为可能的话语形式
    4.2 承诺类言语行为整体的话语形式
        4.2.1 有标记的话语形式
        4.2.1.1 一项要素
        4.2.1.2 两项要素
        4.2.1.3 三项要素
        4.2.1.4 四项要素
        4.2.1.5 五项要素
        4.2.2 无标记的话语形式
        4.2.2.1 一项要素
        4.2.2.2 两项要素
        4.2.2.3 关系结构
    4.3 承诺言语行为各要素的话语形式
        4.3.1 承诺主体的话语形式
        4.3.1.1 单向承诺的话语形式
        4.3.1.2 双向承诺的话语形式
        4.3.1.3 承诺者自我承诺的话语形式
        4.3.2 承诺交际意图的话语形式
        4.3.2.1 承诺意向的话语形式
        4.3.2.2 承诺事项的话语形式
        4.3.3 不同语境中的承诺话语形式
        4.3.3.1 日常交际和非日常正式交际
        4.3.3.2 口语环境和书面环境
        4.3.3.3 营销和非营销环境
    4.4 语言形式与话语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话语实现条件
    5.1 承诺言语行为结构要素的选择
        5.1.1 承诺主体的选择条件
        5.1.1.1 单向承诺中的条件
        5.1.1.2 双向承诺中的条件
        5.1.1.3 承诺者自我承诺中的条件
        5.1.2 承诺意向的选择条件
        5.1.3 承诺事项的选择条件
        5.1.4 承诺语境的选择条件
    5.2 承诺类言语行为要素的指称条件
        5.2.1 承诺主体的指称条件
        5.2.1.1 单向承诺主体的指称条件
        5.2.1.2 双向承诺主体的指称条件
        5.2.1.3 承诺者自我承诺主体的指称条件
        5.2.2 承诺意向的指称条件
        5.2.2.1 语义条件
        5.2.2.2 语体条件
        5.2.3 承诺事项的指称条件
        5.2.4 承诺语境的指称条件
    5.3 承诺言语行为结构要素的线性排列条件
        5.3.1 意向凸显条件
        5.3.2 事项凸显条件
    5.4 承诺话语形式实现的一般工作程序
    5.5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A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3)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视角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4 研究对象与语料选取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汉语语气研究
        2.2.1 汉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2.2.2 汉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2.2.3 汉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2.3 日语语气研究
        2.3.1 日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2.3.2 日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2.3.3 日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2.4 汉日语气对比研究
    2.5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气研究
        2.5.1 人际功能研究
        2.5.2 人际隐喻研究
        2.5.3 汉语语气研究
        2.5.4 日语语气研究
        2.5.5 语气对比研究
    2.6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
        3.2.1 系统
        3.2.2 功能
        3.2.3 精密度
        3.2.4 盖然率
        3.2.5 体现
        3.2.6 例示
        3.2.7 语境
    3.3 语气系统
        3.3.1 语气类别系统
        3.3.2 语气语势系统
    3.4 小结
第四章 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1 引言
    4.2 陈述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2.1 精密度对比
        4.2.2 句法手段对比
        4.2.3 词汇手段对比
    4.3 感叹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3.1 精密度对比
        4.3.2 句法手段对比
        4.3.3 词汇手段对比
    4.4 疑问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4.1 精密度对比
        4.4.2 句法手段对比
        4.4.3 词汇手段对比
    4.5 祈使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5.1 精密度对比
        4.5.2 句法手段对比
        4.5.3 词汇手段对比
    4.6 小结
第五章 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1 引言
    5.2 陈述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2.1 精密度对比
        5.2.2 句法手段对比
        5.2.3 词汇手段对比
        5.2.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5.2.5 语场特点对比
        5.2.6 语旨特点对比
        5.2.7 语式特点对比
        5.2.8 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2.9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3 疑问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3.1 精密度对比
        5.3.2 句法手段对比
        5.3.3 词汇手段对比
        5.3.4 语场特点对比
        5.3.5 语旨特点对比
        5.3.6 语式特点对比
        5.3.7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4 祈使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4.1 精密度对比
        5.4.2 句法手段对比
        5.4.3 词汇手段对比
        5.4.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5.4.5 语场特点对比
        5.4.6 语旨特点对比
        5.4.7 语式特点对比
        5.4.8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汉日语气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6.1 引言
    6.2 内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6.2.1 精密度对比
        6.2.2 句法手段对比
        6.2.3 词汇手段对比
    6.3 外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6.3.1 精密度对比
        6.3.2 句法手段对比
        6.3.3 词汇手段对比
        6.3.4 语音手段对比
    6.4 结语
第七章 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和差异
    7.1 引言
    7.2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与差异总结
        7.2.1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
        7.2.2 汉日语气系统差异
    7.3 从语言类型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7.3.1 从语序类型看共性
        7.3.2 从语序类型看差异
        7.3.3 从形态类型看差异
    7.4 从思维维度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7.4.1 从思维维度看共性
        7.4.2 从思维维度看差异
    7.5 从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7.5.1 从社会文化看共性
        7.5.2 从社会文化看差异
    7.6 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研究发现及创新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汉、日汉对照人名术语表
    附录2 莱比锡标注符号说明
    附录3 文中语料

(4)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几个问题的厘清
第一章 清代山东诗文总论
    第一节 清代山东诗文生成机制
        一、海岱齐鲁: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清代山东经济
        三、清代山东科举情况
        四、山东的独特地域文化
    第二节 清代山东诗学思想及文论思想
第二章 济南地区
    第一节 王士祯
    第二节 蒲松龄
    第三节 田雯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新城王氏
        二、淄川王氏
        三、历城朱氏
        四、德州田氏
第三章 青州地区
    第一节 赵执信
    第二节 安丘二曹:曹贞吉、曹申吉
    第三节 丁耀亢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安丘曹氏
        二、诸城刘氏
        三、诸城相州王氏
第四章 兖州地区
    第一节 曲阜代表作家
    第二节 黄恩彤
    第三节 文学家族
        一、曲阜孔氏
        二、曲阜颜氏
        三、济宁潘氏
第五章 胶东地区
    第一节 宋琬
    第二节 高密诗派
        一、高密三单
        二、高密三李
        三、高密诗派其他作家
    第三节 郝懿行、王懿荣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福山王氏
        二、文登于氏
        三、文登毕氏
        四、即墨黄氏
        五、掖县赵氏
        六、高密单氏
第六章 其他地区
    第一节 吴重熹
    第二节 文学家族
        一、海丰吴氏
        二、惠民李氏
        三、曹县万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清代山东诗文作家小传
    一、济南
    二、兖州
    三、青州
    四、登州
    五、莱州
    六、泰安
    七、沂州
    八、曹州
    九、东昌
    十、武定
致谢

(5)蜗角虚名(论文提纲范文)

1.312房间与专案组
2. 从圆明园茶室到振华控股
3. 聪明人的分手不需要歇斯底里
4. 见识光怪陆离的金融圈
5. 中秋西山夜宴
6. 百家乐赌局
7. 澳门圣诞夜之香艳
8. 念佛免悲哀
9. 华尔街、Club和绿水鬼,还有伊朗人的旧书店
1 0. 杜铁林生日宴百态
1 1. 车祸后的莫逆之交
1 2. 干将与莫邪:沈天放和薛翔鹤
1 3. 女明星和小小的舒芙蕾
    一、以蒋笙为代表的创始人团队和管理层
    二、这么多年被腾空网收购的那些公司,
    三、早些年就投资了腾空网,帮助腾空网
    四、也是最让蒋笙头疼的,新晋金主们的诉
1 4. 三亚年会、潭柘寺或者孤独的国王
1 5. 大牛市、股灾和熔断
16.现金为王之绝杀孔老三
17.葬礼、华光信托和商业帝国的“蛊惑”
18.“总裁助理”林子昂拜见“壳王”六哥
19.做一个比坏人更坏的好人
20.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6)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语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理论分析法
        二、社会观察实录法
        三、数据统计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六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一、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二、国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外商业洽谈话语研究综述
        一、国内商业洽谈话语研究
        二、国外商业洽谈话语研究
    第三节 从国内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第三章 销售洽谈言语理论界说
    第一节 言语理论三重性问题
        一、传递信息
        二、传递情感
        三、传递人文关怀
        四、三重关系的错位问题
    第二节 销售言语中的等级问题
        一、控制与反控制
        二、主动与被动
        三、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销售言语中的节奏问题
        一、快与慢
        二、轻与重
        三、虚与实
        四、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销售言语中的目的问题
        一、买卖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二、买卖双方的现实目的达成
        三、买卖双方的心理目的实现
第四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分类
    第一节 销售洽谈言语行为概述
        一、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含义
        二、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概述
        一、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
        二、拒绝言语行为与否定
        三、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
        一、直接拒绝言语行为
        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
第五章 销售洽谈类互动话语分析原则
    第一节 关注话语实现的目的原则
        一、确认话语主体的目的
        二、重视目的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注重过程分析原则
        一、销售洽谈话语整体结构分析
        二、销售洽谈话语局部结构分析
    第三节 重视参与人分析原则
        一、参与人的互动关系
        二、参与人的相对地位
        三、参与人的性别
        四、参与人的年龄
第六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话语实施的类别
    第一节 请求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二节 建议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三节 提供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四节 诱导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五节 邀请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六节 答谢与拒绝
第七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使用的策略
    第一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形式策略
        一、表层形式策略
        二、表层形式策略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深层语用策略
        一、深层语用策略
        二、深层语用策略的表达方式
第八章 结语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局限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局限
    三、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销售场景实录
后记

(7)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困难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二、地方文学生态对作家的影响
第二章 环境:文学组织、文学期刊和文学活动
    第一节 文学组织
        一、不受重视的作协
        二、由个体推动的作协改革
    第二节 文学期刊:亟待改革的《淮河》
        一、刊物形式混乱
        二、稿件质量堪忧
        三、改革之路
    第三节 文学活动
        一、会议例行公事
        二、比赛意义重大
        三、采风流于形式
        四、培训资源匮乏
        五、其他文学活动
第三章 链条:文学生产诸环节的游移与脱落
    第一节 生产
        一、读: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贫乏
        二、写:体裁的转向与题材的坚守
    第二节 流通
        一、发布平台的变与不变
        二、自费出版是绝对主流
    第三节 评介
        一、评论的困境
        二、奖项的失衡
    第四节 接受
        一、读者的缺席
        二、与市场博弈
第四章 作家:他们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
    第一节 社会轨迹与文学生涯
        一、相似的社会轨迹
        二、文学道路与线索人物
    第二节 身份认同问题
        一、体制迷梦
        二、文学工人
        三、外部认同
    第三节 存在与意义
        一、严肃的生存问题
        二、寻找写作的意义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发现的问题
        一、作协体制探析
        二、临淮作协的问题
        三、严格的审查制度
    第二节 可能的建议
        一、扩大经费来源
        二、细化会员管理
        三、开放资源系统
        四、强化服务职能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陈念新初次访谈纪要
附录2:吕家禾初次访谈实录
附录3:杨廷芝访谈实录
附录4:邱元田访谈实录
附录5:庄羽访谈实录
附录6:陈念新二次访谈实录
附录7:吕家禾二次访谈实录
附录8:程惠荪访谈实录
附录9:周亚丁访谈实录
附录10:唐玉雯访谈实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8)维吾尔语情景剧《幸福家庭的烦恼》会话结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幸福家庭的烦恼》的局部会话结构分析
    2.1 话轮及其构成
    2.2 半话轮
    2.3 非话轮
    2.4 修正机制
    2.5 话轮转换及规则
3 《幸福家庭的烦恼》的整体会话结构分析
    3.1 开头——言简意赅
    3.2 主体——展开会话
    3.3 结尾——加深友谊
4 《幸福家庭的烦恼》的对答结构分析
    4.1 对答结构的特征
    4.2 对答结构的分类
    4.3 对答结构的形式
    4.4 对答结构的功能
5 《幸福家庭的烦恼》的会话结构特点
    5.1 话轮设计特点
    5.2 序列组织特点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禾甸白语的语言系属和人文地理概况
        一、禾甸白语的语言系属
        二、禾甸人文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
        (二)经济文化
        (三)社会文化
        (四)语言使用概况
    第二节 疑问范畴研究现状综述
        一、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一)汉语普通话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二)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三)少数民族语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二、白语疑问范畴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禾甸白语的语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一)声母说明
        (二)声母例词
        二、韵母系统
        (一)韵母说明
        (二)韵母例词
        三、声调系统
        四、音节结构类型
        五、音变现象
    第四节 本文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描写分析法
        (四)对比分析法
        (五)归纳法
        五、语料来源
        六、符号说明
第一章 禾甸白语的是非问句
    第一节 是非问句的类型及特点
        一、传疑标记型是非问
        二、语调型是非问
第二章 禾甸白语的正反问句
    第一节 正反问的关联标记
        一、“关联标记”的相关研究
        二、“关联标记”的范围和内涵
        三、禾甸白语的关联标记“?au~(53)”
    第二节 正反问的类型及特点
        一、反复式
        二、附加式
    第三节 正反问的语义内容
        一、问事件原由
        二、问动作行为
        三、问性质状态
        四、问情感喜好
    第四节 正反问与是非问之间的演变形式
第三章 禾甸白语的选择问句
    第一节 选择问的关联标记
        一、无标记类型
        二、有标记类型
        三、关联标记的句法演变
    第二节 选择问的结构类型
        一、半省略形式
        二、完整固定形式
        三、全省略形式
    第三节 选择问的语义特征
        一、对立关系
        二、差异关系
        三、相容关系
第四章 禾甸白语的特指问句
    第一节 特指问的疑问代词
        一、疑问代词系统
        二、疑问代词的用法
    第二节 特指问的类型
        一、问人
        二、问事
        三、问原因
        四、问地点
        五、问数量
        六、问性质状态
        七、问方式
第五章 禾甸白语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第一节 禾甸白语疑问代词“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一、特指问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二、反问句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三、回声问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第二节 禾甸白语疑问句“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一、语言交际的需要
        二、情感表达的需要
第六章 大理白语方言疑问句的比较
    第一节 赵庄白语
        一、赵庄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赵庄白语的疑问句
    第二节 鹤庆白语
        一、鹤庆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鹤庆白语的疑问句
    第三节 检漕白语
        一、检漕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检漕白语的疑问句
    第四节 漕涧白语
        一、漕涧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漕涧白语的疑问句
    第五节 不同大理白语方言的比较
        一、白语方言间疑问语气词比较
        二、疑问句式的比较
结语
    一、论文撰写的准备及过程
    二、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特征
    三、本文的创新点
    四、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山西和顺方言疑问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和顺县地理人文概况及方言所属
    1.2 疑问句研究成果综述
        1.2.1 疑问句分类研究
        1.2.2 特指问句的研究
        1.2.3 疑问语气词与是非问句的研究
        1.2.4 选择问句的研究
        1.2.5 正反问句的研究
        1.2.6 反诘问句的研究
        1.2.7 疑问程度的研究
        1.2.8 疑问句功能的研究
        1.2.9 山西方言疑问句的研究
    1.3 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目的
    1.4 体例说明
第二章 和顺方言疑问句的意义与结构
    2.1 特指问句
        2.1.1 特指问能被提问的成分
        2.1.2 疑问代词
        2.1.3 语调和答句
    2.2 正反问句
        2.2.1 结构分类
        2.2.2 语调和答句
    2.3 选择问句
        2.3.1 列项选择问
        2.3.2 特殊功能的选择问
        2.3.3 语调和答句
    2.4 是非问句
        2.4.1 无语气词结尾
        2.4.2 有语气词结尾
        2.4.3 语调和答句
    2.5 附加问句
        2.5.1 正反附加问
        2.5.2 特指附加问
        2.5.3 是非附加问
    2.6 回声问句
        2.6.1 是非回声问句
        2.6.2 针对是非问的回声问句
        2.6.3 特指回声问句
        2.6.4 针对特指问句的回声问句
第三章 和顺方言疑问句的功能
    3.1 真性问
    3.2 非真性问
        3.2.1 测度性求证问
        3.2.2 惊讶性求证问
        3.2.3 反诘问
        3.2.4 四类疑问句表达疑问语气的分布
    3.3 和顺方言真性问与非真性问在四类问句中的分布
        3.3.1 特指问中真性问与非真性问的分布
        3.3.2 正反问中真性问与非真性问的分布
        3.3.3 选择问中真性问与非真性问的分布
        3.3.4 是非问中真性问与非真性问的分布
        3.3.5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不要这个结尾行不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的人机谈判系统[D]. 李腾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D]. 许春燕. 吉林大学, 2021(01)
  • [3]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D]. 耿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D]. 张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5]蜗角虚名[J]. 陈佳勇.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4)
  • [6]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D]. 刘冬雪.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D]. 汪琬琦.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1)
  • [8]维吾尔语情景剧《幸福家庭的烦恼》会话结构分析研究[D]. 王玫.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9]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D]. 杨振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山西和顺方言疑问句研究[D]. 郭淼. 山西大学, 2020(01)

标签:;  ;  ;  

这不是结尾线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