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微晶的制备及形貌控制

ZnO微晶的制备及形貌控制

一、氧化锌微晶的制备和形貌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唐政刚,张达,解志鹏,苏咸凯,戴永年,梁风[1](2021)在《稀土材料的制备与高端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稀土金属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性能等方面已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稀土材料传统制备方法周期长、高端应用领域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离子交换法、热分解法、水热/溶剂热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稀土材料的最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稀土在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和高纯靶材等方面的高端应用。根据以上分析,革新稀土制备方法和挖掘新的稀土材料,使其在电子信息、汽车尾气净化、航空航天以及生理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对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开发稀土新材料、优化稀土生产工艺及发展稀土高端应用进行了展望。

徐素鹏[2](2020)在《国内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粒度小、粒径分布范围窄、纯度高,操作方便,工业化发展前景好。本文综述了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发展过程中可溶性锌盐种类、沉淀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锌离子初始浓度)、热解条件(热解温度、热解时间)、pH值、反应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对纳米氧化锌粒径、收率的影响研究及其工业化进展。对后续研究者进行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提升、性能及应用研究等提供理论参考。

刘微[3](2020)在《基于高负载纳米氧化锌的果品重点真菌毒素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文中指出真菌毒素(Mycotoxins)是农作物尤其是粮油作物中污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物质,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水果及其制品的食用需求量不断增加,果品易霉易腐不耐贮存的特性使得其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风险不断加大。但不同于粮油作物,果品中的这种污染常被低估和忽视。研究发现,在果品中污染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重点真菌毒素是展青霉素(Patulin,PAT)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它们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其准确识别和检测是控制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首要和关键环节。由于成分的差异,果品中存在的真菌毒素种类、含量范围与粮油作物有很大不同,并且果品中含有果胶、色素等复杂基质成分,常规检测技术用于果品时,检测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等都会受到影响,同时,鲜果中水分含量较大,造成以鲜重计算的真菌毒素污染浓度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对水果及其制品开发针对性的真菌毒素高灵敏度检测技术。氧化锌(Zinc oxide,ZnO)是一种通用半导体材料,兼具纳米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双重性能,拥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易合成、价格低廉等优势。在化学合成过程中,ZnO晶体生长形态多样且易受合成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使其生长为目标形态,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为ZnO纳米材料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旨在探索ZnO纳米材料水热合成的生长规律,并比较不同形态的ZnO纳米材料对适配体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材料的负载能力,挑选出适合不同真菌毒素和果品检测环境的ZnO纳米材料,接着利用ZnO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的优势,在电化学反应界面引入大量的核酸适配体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分别构建PAT、TeA的电化学检测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作为锌源,氢氧化钠(NaOH)和氨水(NH3·H2O)作为碱源,水热法合成ZnO纳米材料,通过改变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剂类型等反应条件,探究反应条件与制备的ZnO纳米材料形态变化及趋势的关系,达到ZnO的可控合成。结果发现,随着pH和反应温度的升高,ZnO纳米材料形态分别由颗粒和片层状趋向棒状生长;沉淀剂碱性越强,越有利于ZnO生成棒状结构。其中,“刷状”和“花状”两种形态的Zn O纳米材料(以下称“ZnO纳米刷”和“ZnO纳米花”)表面粗糙,排布立体,且每个单体表面均存在大量的空隙,比表面积大,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研究其对生物识别材料(PAT适配体和抗TeA单克隆抗体)的负载能力,结果表明,PAT适配体适合负载于ZnO纳米刷材料表面;抗TeA单克隆抗体适合负载于ZnO纳米花材料表面。(2)将高负载性的ZnO纳米刷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再以此为负载平台与PAT特异性适配体相结合,以修饰化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构建三电极体系,以此构建PAT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苹果汁、山楂片等水果制品中PAT的高灵敏度检测。研究发现,金电极表面氧化锌-壳聚糖(ZnO-CS)分散液修饰体积2μL,适配体修饰浓度8μM,修饰时间45 min,5%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溶液封闭时间45 min,此时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进行电化学信号检测,传感器性能达到最优。该方法检测PAT样液,检测范围在5×10-4μg/m L~1μg/mL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3.10lgC+37.34,R2=0.98,最低检出限为1.51×10-4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2.51%~5.09%;在苹果汁和山楂片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75%~110.84%;对于AFB1、OTA、T-2、ZEN、FB1等常见的真菌毒素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3)本研究将高负载性的ZnO纳米花与抗TeA单克隆抗体共价偶联,共同修饰于金电极表面,以修饰化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构建出三电极体系,利用ZnO纳米花材料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增强电化学反应平台对单克隆抗体的负载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TeA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开发果品中TeA的高灵敏检测方法。研究发现,1%硫代水杨酸(Thiosalicylic acid,MBA)的乙醇溶液修饰电极时间2 h,氧化锌-单克隆抗体(ZnO-mAb)复合物的修饰浓度0.8 mg/m L,修饰时间2.5 h,5%的BSA溶液封闭时间1.5 h,此时利用DPV进行电化学信号检测,传感器性能达到最优。该方法检测TeA样液,检测范围为5×10-5μg/mL~5×10-1μg/mL,回归方程为y=1.35lgC+25.67,R2=0.99;最低检出限为1.14×10-5μg/mL;五组重复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5%~6.31%;在番茄、柑橘等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71%~120.30%;对于与TeA结构相似的四种链格孢菌毒素ALT、AME、TEN、AOH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李玉亮[4](2020)在《功能化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氧化锌纳米材料以其高化学稳定性、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光催化、压电、生物、气体传感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带隙较宽等自身局限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研究表明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构建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手段进行改善。本文通过水热法得到不同形貌的ZnO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ZnO纳米材料的生长过程及传感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菱形ZnO纳米片。在400°C退火2小时后,得到介孔结构的ZnO纳米材料并利用热还原法对其进行Pd负载。Pd@ZnO(0.2 wt%)对乙醇气体的响应(200 ppm时响应为142.2)是纯ZnO纳米片的4.3倍,并具有更短的响应恢复时间(13 s/9 s)。DFT计算结果表明,引入Pd原子后,菱形ZnO纳米片的带隙减小,对乙醇分子的吸附能提高。Pd纳米颗粒优异的催化性能和ZnO可调控的能带结构是增强气体传感性能的主要原因。(2)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双血小板状、单血小板状和球形ZnO微晶纳米材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有效的对ZnO纳米结构的形貌进行调控并控制ZnO(001)晶面的暴露比。随后通过简单煅烧处理,将Pd纳米颗粒成功负载到ZnO纳米材料表面,同时Pd纳米颗粒与ZnO晶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增加了晶体的氧空位含量。双血小板状Pd-ZnO复合材料(D-ZnO-0.05)的气体性能是单纯的双血小板状ZnO的3.5倍。气体传感测试结果表明,D-ZnO-0.05对于NO2气体具有更高的响应(在25 ppm时灵敏度为71.2)、快速的响应/恢复(25 s/21 s)和较好的长期稳定性(35天后灵敏度保持在95.5%左右)。气体传感性能的增强可能是由于Pd纳米颗粒的催化作用和氧空位含量的增加之间的协同作用。此外,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显示,引入的Pd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调整D-ZnO-0.05的能带结构。Pd掺杂剂和氧空位减小了ZnO纳米材料的带隙,使传感器性能提高。Pd负载双血小板状ZnO微晶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生长和制备高性能的NO2气体传感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3)通过简单可控的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Al掺杂水仙花状ZnO纳米结构。所制备的水仙状结构是由六边形纳米薄片自组装而成。气体检测结果表明,Al掺杂的水仙状氧化锌纳米结构(2 at%,标记为AZO-2)与单纯的ZnO相比,具有更高的气体传感响应(1 ppm时为103.2),较短的响应恢复时间(53 s/21 s),较低的检测线(0.1 ppm)。此外,AZO-2具有较低的工作温度(240℃)和优异的长寿命稳定性(35天后仍保持在92.5%左右),这将有利于在实际中的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AZO-2对的NO2吸附能是单纯ZnO的5.15倍,这是由于ZnO电子结构的改变增强了NO2与ZnO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优异的传感性能主要是由于Al掺杂引起的施主电子的产生以及氧空位含量的增加。因此,Al掺杂水仙状ZnO纳米晶体可以为调节电子结构和设计高灵敏度的NO2气体传感器提供思路。

李青刚,彭桢,张贵清,曹佐英,曾理,关文娟[5](2019)在《液相沉淀法制备草酸钪粉末及其形貌控制》文中指出采用液相沉淀法,通过改变氯化钪溶液中加入草酸钠溶液时沉淀结晶的条件,实现了草酸钪晶体形貌的控制。初步探究了溶液pH值、加料方式、钪浓度、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等条件对草酸钪形貌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控制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制备六边形薄片状与厚片状、球形、双棱锥形、层状堆积等多种草酸钪晶体,对含钪粉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添琦[6](2018)在《ZnO及其复合材料的形貌调控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摆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两大难题。我国如今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消灭劣V类水”行动也正在进行,然而含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年来,以半导体材料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技术在水污染处理上表现突出。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方法,一直是环境治理方面的前沿研究,它能够将有机污染物较快地转化为CO2、水和无机盐。它的优点是催化效率高、处理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反应温度低和能耗小等。在众多可用于光催化的半导体中,ZnO是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它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形貌多样、化学和光学稳定性好、无毒无害、资源丰富等优点。但是ZnO作为光催化剂离实际工业应用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催化反应活性,以及拓宽光响应范围、使其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水热反应法是制备ZnO材料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水热反应法制备ZnO材料的影响,寻找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ZnO材料,并探索拓宽ZnO光响应范围的方法,利用乙酸锌(Zn(COOH)2·2H2O)和氢氧化钠(NaOH)作为原料,乙二醇(EG)作为辅助剂,通过水热/溶剂热反应法制备ZnO材料以及ZnO/Fe2O3复合材料:1、研究了沉淀剂NaOH加入量对水热反应法制备ZnO材料的影响。通过改变反应原料中NaOH的加入量,改变了Zn2+与OH-的摩尔比,制备得到不同形貌的ZnO材料,在Zn2+与OH-的摩尔比分别为1:1、1:3和1:6条件下分别制备得到棒状ZnO、小颗粒状ZnO和片状ZnO。通过一系列表征,研究了不同形貌ZnO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催化活性,发现片状ZnO材料具有最大极性面暴露比,也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表明通过改变水热反应中沉淀剂的加入量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的ZnO材料,不同形貌的ZnO材料由于其极性面暴露比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光催化活性,即ZnO形貌对它的光催化活性具有明显影响。2、采用溶剂热法、以乙二醇/水为溶剂,通过调整溶剂中乙二醇/水的体积比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ZnO。较高的乙二醇含量下制备得到的ZnO呈球状结构,较高的水含量下制备得到的ZnO趋向于片状结构。不同形貌的ZnO都具有六方纤锌矿晶相结构,但它们的(002)/(100)衍射峰强度不同,球状ZnO具有较大的(002)晶面比例,具有最大的外露极性面面积。表面存在沟壑褶皱的球状ZnO和破裂的球状ZnO具有更小的禁带宽度和更大的吸光范围。在波长为365nm紫外光照射下,球状ZnO和破裂球状ZnO降解甲基橙的效率较高,ZnO晶体表面存在的沟壑褶皱会产生晶体缺陷,而这些缺陷会促进ZnO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高ZnO的光催化活性。3、采用水热反应法(溶剂热),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时间和水热反应温度制备得到不同的ZnO/Fe2O3复合材料。水热反应温度的上升能够使得ZnO/Fe2O3复合材料表面ZnO纳米粒子尺寸增大,甚至生成新的ZnO形貌,同时会导致ZnO包覆层变得稀疏;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也能够使得复合材料表面ZnO纳米粒子尺寸增大,但会使得ZnO包覆层排布地更加紧密。在>400 nm可见光照射下,ZnO/Fe2O3复合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可见光催化活性,ZnO/Fe2O3复合材料表面ZnO包覆层的排布,对ZnO/Fe2O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调节ZnO包覆层的紧密程度可以优化ZnO/Fe2O3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由于磁性的存在,ZnO/Fe2O3复合材料能够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付文涵[7](2017)在《水热合成ZnO及其复合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文中认为ZnO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光阳极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介绍了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锌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关于ZnO改性复合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研究进展,论述了ZnO复合材料的优点,并分析了该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孔燕云[8](2017)在《L-半胱氨酸和辅酶A在纳米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及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半胱氨酸(L-Cys)是一种天然产生的氨基酸,已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中,有缓解修复人体的放射线损伤和广泛的解毒功效。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L-Cys是唯一具有还原性的氨基酸,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酶A(Coenzyme A)是一种含有泛酸的辅酶,在细胞内由泛酸、L-Cys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合成,能促进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供给。L-Cys和Coenzyme A都是含有巯基(?SH)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供体能发生电子转移反应,抑制光敏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产生光电效应。本文制备了纳米CdSe/ZnO电极,利用其光敏和电子受体的性能,与L-Cys或Coenzyme A组成光致电化学系统,发展出L-Cys、Coenzyme A和木瓜蛋白酶(Papain)的光致电化学分析法。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电沉法在ITO电极表面上制备出ZnO纳米棒。通过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的CdSe QDs,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CdSe QDs修饰到ZnO纳米棒表面上,在优化制备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CdSe/ZnO电极。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化学阻抗法(EIS)、X射线衍射谱(XRD)对电极的修饰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表征。2.将CdSe/ZnO电极作为光致电化学敏感界面,利用L-Cys在该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通过检测光电流实现了对L-Cys的定量分析。文中探讨了光电化学敏感界面对L-Cys的响应机理,讨论了pH和偏压对测定L-Cys的影响,考察了方法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光电流强度随基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0120.0μmol/L浓度范围内与L-Cys的浓度成正比,线性方程为:ΔI(nA)=72.66+65.32 C(μmol/L),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5 nmol/L(S/N=3),检测灵敏度为65.3 nA/(μmol?L-1)。将该方法应用于乙酰半胱氨酸药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32%,回收率为99.3%104%,其它氨基酸不干扰测定。3.将CdSe/ZnO电极与Coenzyme A组成光致电化学反应系统,通过检测CdSe/ZnO电极与电子供体Coenzyme A发生光致电化学反应时产生的光电流实现了对Coenzyme A的测定。在偏压0 V、电解液pH值9.5的优化条件下,光电流强度与浓度范围在0.0150.0μmol/L的Coenzyme A有良好的对数响应,相关系数R2=0.992,检出限为1.0 nmol/L(S/N=3)。对注射用Coenzyme A药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13%,回收率为99.1%105%,其它辅酶不干扰4.基于Papain的巯基蛋白酶属性和CdSe/ZnO电极-L-Cys光致电化学反应系统,利用海藻酸钠的电荷传递功能,通过Papain和CdSe/ZnO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建立了Papain的光致电化学分析法。在优化了海藻酸钠的浓度和电解液的pH后,光电流强度与Papain在1202400 U/mL浓度范围内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R2=0.993,检出限为24 U/mL。

闫研[9](2017)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电子/质子转移机制及光化学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和能源问题是目前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小其对环境生态影响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点。光催化技术利用太阳能激发半导体诱导多种光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绿色能源转化、选择性有机合成和环境污染控制,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TiO2等)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廉价、高效、稳定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尽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不断地开发和改进,在环境污染物治理及能源转化应用中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效率,但目前对其具体的光化学反应本质和光生电荷转移机制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成为了从原理上指导开发可实际应用的高效稳定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瓶颈所在。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对以InVO4和TiO2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基本光化学反应中的质子/电子转移机制和化学反应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阐明光化学反应的本质、决速步骤和影响光化学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开发高效、稳定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策略。主要的研究进展如下:(1) InVO4微米/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通过无有机添加剂和模板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 3D InVO4微米球超结构光催化剂。其尺寸为3~5 μm,由50 nm的小尺寸纳米晶作为构筑单元所组成。前驱液pH值和水热反应温度对该3D InVO4微米球超结构的结晶过程和形貌演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负载了 Pt纳米颗粒的3D InVO4微米球超结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1 h内对CIP的降解率达到了 98.2%,其可见光产氢速率达到了 9.76μmol·h-1·g-1。b.通过一种简便的微波加热法制备了 InVO4纳米晶光催化剂。其尺寸约为20nm,是目前所报道的InVO4晶体光催化剂中尺寸最小的。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影响,与大尺寸微球相比,InVO4纳米晶光催化剂的光吸收边发生蓝移,能带间隙变为3.0 eV,增加了 0.5 eV。所制备InVO4纳米晶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分解水制氢性能(14.16 μmol·-1·g-1)显着高于大尺寸(3~5 μm) InVO4微米球光催化剂(9μmol·h-1·g-1)。c.进一步通过一锅微波加热法制备了 Ni2+掺杂InVO4纳米晶光催化剂,其尺寸约为20nm,具有较高比表面积(40~45m2/g)。通过调节Ni的掺杂量(0~20%),在未改变其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同时,可以实现对Ni-InVO4纳米晶光催化剂能带隙的精细调控(从3.4eV到2.5eV)。与未掺杂样品相比Ni-InV04纳米晶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分解水产氧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1%Ni2+掺杂的样品表现出了最高的活性,其产氧速度为394 μmol·h-1·g-1,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66%。(2)锐钛矿/石墨烯/金红石TiO2复合纳米异质结光催化体系分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利用石墨烯作为界面电子传递媒介,构筑了可调控的锐钛矿(Anatase) /石墨烯/金红石(Rutile)异相结光催化体系。通过EIS分析,确定石墨烯作为界面电荷传递媒介极大地提高了 A-R异质结之间的电荷迁移效率。以分解水制氢作为目标光化学反应,通过调节不同晶相的TiO2与石墨烯的比例,确定了 A/R=7:3的最佳异相结比例和2%的石墨烯最佳掺杂量,阐明了石墨烯作为界面电荷传递媒介对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促进作用。(3) TiO2光催化体系电子/质子转移机制研究a.揭示表面钛氢键(Ti-H)的生成对TiO2染料敏化器件效率的影响。通过MAS-1HNMR,原位ATR-FTIR和ESR光谱结合多种同位素标记的试剂如H/D取代的醇和48Ti/49Ti取代的TiO2直接证明了在染料敏化反应过程中,TiO2表面产生的Ti-H物种是染料敏化器件(N719-DSSC)效率下降和失活的内在原因。该物种的生成来源于在TiO2表面发生的质子(来自于染料分子羧基的解离和溶剂)还原和染料电子注入。表面Ti-H键的生成会极大地降低TiO2界面电子转移能力(提高电阻)和表面极性(增加疏水性),从而降低染料敏化器件性能。b.研究反应介质质子化学环境对TiO2光生电子捕获态的影响。通过原位光纤UV-vis、ATR-FTIR和液氦(4K) ESR和同步辐射紫外光电子能谱(SR-UPS)等多种光谱手段,确定了表面质子的存在对TiO2上的电子储存位点及界面电子转移有着重要影响。在以甲醇为牺牲剂的质子体系中,电子储存后形成四配位的四面体Ti4c3+捕获态位点;而在以碘离子(碘化锂、碘化钠)乙腈溶液作为牺牲剂的非质子体系中,电子储存后形成表面六配位的八面体Ti6c3+捕获态位点。这两种位点储存的电子具有不同的电子束缚能(1.3 eV和1.8 eV)。通过在碘非质子体系中加入不同pH的水溶液,实现了两种电子储存位点的相互转化。在不同底物的暗反应中,发现Ti4c3+位点储存的电子可以同时诱导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tBuArO·+e-/H+→tBuArOH )和常规电子转移反应(Fe3+ + e- → Fe2+ ),而锐钛矿表面Ti6c3+位点储存的电子只能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这种通过表面化学环境实现对电子储存位点和后续质子/电子转移反应的控制是首次发现,提供了一种通过构筑富有不同配位形式的钛位点(Ti6c和Ti4c)的TiO2光催化剂实现高效质子或非质子光化学反应的策略。

王真星[10](2016)在《锡酸锌的制备及其在冶金炼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伴随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多。由于传统水处理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处理成本高等问题,一种绿色的、无毒的、环境友好型的高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作为光催化技术核心的光催化剂是研究的焦点。由于传统光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探寻高效、稳定的新型光催化剂是目前光催化氧化技术的重要课题。尖晶石型半导体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优异,能够从中选取高活性、稳定的光催化材料。本文在水热法制备Zn2SnO4的基础上,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成功制得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Zn2SnO4。水热法、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的最佳制备条件分别为:溶液pH值为9、水热反应时间24 h、水热反应温度180℃;[Emim]BF4添加量为0.5 mmol(即Sn4+:[Emim]BF4=5:1(摩尔比)),离子液体辅助水热过程中溶液pH值为9、水热反应时间32 h、水热反应温度220℃,此时制得的纯净的、结晶最好的、颗粒分散的Zn2SnO4样品光催化降解MB的活性也最高。为了进一步提高Zn2SnO4的光催化活性,使用石墨烯改性水热法制备Zn2SnO4,在水热法制备的Zn2SnO4中加入不同量的GO,后经水合肼还原后获得石墨烯/Zn2SnO4。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添加,没有对Zn2SnO4的结构和形貌产生影响,且当GO添加量为4 wt%时,光催化活性最高,较纯Zn2SnO4有很大提高。对Zn2SnO4和石墨烯/Zn2SnO4光催化机理的探究表明,?OH是主要的活性氧化物质,存在?OH间接与有机化学染料反应的机制。实验制得的Zn2SnO4和石墨烯/Zn2SnO4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可重复使用。最后,将实验制备的石墨烯/Zn2SnO4光催化剂应用于冶金炼焦废水处理过程中。结果发现,光催化氧化法在处理低浓度冶金炼焦含酚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当含酚废水浓度为15 mg/L、溶液pH=3、温度为25℃、石墨烯/Zn2SnO4投加量为50 mg、H2O2加入量为0.1 mg/L时,经过3 h的紫外光照射,酚类物质残留率为28.96%。

二、氧化锌微晶的制备和形貌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化锌微晶的制备和形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材料的制备与高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的性质
    1.1 稀土单质的性质
    1.2 稀土化合物的性质
        1.2.1 稀土氧化物
        1.2.2 稀土氯化物
        1.2.3 稀土氢化物
        1.2.4 其他
2 稀土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离子交换法
    2.2 热分解法
    2.3 水热/溶剂热法
    2.4 共沉淀法
    2.5 溶胶-凝胶法
3 稀土材料的应用
    3.1 磁性材料
    3.2 发光材料
    3.3 催化材料
    3.4 储氢材料
    3.5 高纯材料
4 结束语与展望

(2)国内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均匀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工艺条件研究进展
    1.1 可溶性锌盐种类的选择研究
    1.2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沉淀反应条件研究
    1.3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热分解反应条件研究
    1.4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粒径、分散性改善控制研
2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业化发展
3 结语

(3)基于高负载纳米氧化锌的果品重点真菌毒素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真菌毒素与果品安全
    1.2 展青霉素
    1.3 细交链格孢菌酮酸
    1.4 果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1.4.1 色谱技术
        1.4.2 免疫检测法
        1.4.3 新兴检测技术在果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1.4.3.1 分子印迹技术
        1.4.3.2 电化学传感器
    1.5 ZnO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1.5.1 ZnO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1.5.2 ZnO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1.5.3 ZnO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检测小分子物质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高负载ZnO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负载生物识别材料能力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ZnO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2.2.2 ZnO纳米材料负载真菌毒素识别材料能力的研究方法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ZnO纳米材料的表征
        2.3.1.1 ZnO纳米材料化学组成分析
        2.3.1.2 ZnO纳米材料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2.3.2 ZnO纳米材料对不同生物材料的负载能力研究
        2.3.2.1 改性ZnO纳米材料的表征
        2.3.2.2 ZnO纳米材料对不同生物材料的负载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ZnO纳米刷的PAT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构建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工作电极的准备方法
        3.2.2 ZnO-CS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3.2.3 PAT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与表征
        3.2.4 修饰条件对PAT适配体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3.2.5 方法学评价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原理
        3.3.2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构建过程的表征
        3.3.3 修饰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3.3.3.1 ZnO-CS分散液修饰体积研究
        3.3.3.2 PAT适配体修饰浓度和时间研究
        3.3.3.3 BSA封闭时间研究
        3.3.4 方法学评价
        3.3.4.1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3.3.4.2 精密度
        3.3.4.3 特异性
        3.3.4.4 准确度
        3.3.4.5 与PAT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单抗偶联ZnO纳米花的高灵敏度Te A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工作电极的准备方法
        4.2.2 ZnO-mAb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4.2.3 TeA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与表征
        4.2.4 修饰条件对TeA免疫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4.2.5 方法学评价
        4.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原理
        4.3.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过程的表征
        4.3.3 修饰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4.3.3.1 MBA修饰时间研究
        4.3.3.2 ZnO-m Ab复合物修饰浓度和时间研究
        4.3.3.3 BSA封闭时间研究
        4.3.4 方法学评价
        4.3.4.1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4.3.4.2 精密度
        4.3.4.3 特异性
        4.3.4.4 准确度
        4.3.4.5 与TeA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功能化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氧化锌
        1.2.1 纳米氧化锌的简介
        1.2.2 ZnO纳米材料的制备
    1.3 ZnO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传感机理
        1.3.1 ZnO纳米材料的气敏传感机理
        1.3.2 ZnO纳米材料的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
        1.3.3 贵金属负载ZnO纳米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
        1.3.4 金属掺杂ZnO纳米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
        1.3.5 异质结的构筑对ZnO纳米材料传感性能的影响
    1.4 DFT在气敏传感工作中的应用与作用
    1.5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Pd负载菱形纳米片状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ZnO纳米片结构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仪(XRD)
        2.3.2 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
        2.3.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2.3.6 传感性能分析仪器
    2.4 ZnO菱形纳米片样品的制备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结构表征
        2.5.2 菱形ZnO纳米片气敏性能测试
        2.5.3 Pd@ZnO复合材料传感机理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d负载双血小板状ZnO微晶的制备、传感性能及DFT计算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双血小板状ZnO纳米材料的制备
    3.4 实验与讨论
        3.4.1 双血小板状ZnO的结构表征
        3.4.2 Pd负载双血小板状ZnO纳米材料传感性能研究
        3.4.3 Pd负载双血小板状ZnO纳米材料传感机理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l掺杂类水仙氧化锌增强NO2传感性能的实验和DFT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材料制备过程
        4.3.1 水仙花状ZnO制备过程
        4.3.2 Al掺杂水仙状ZnO纳米结构的合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AZO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
        4.4.2 AZO基传感器性能研究
        4.4.3 AZO传感器气敏机理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液相沉淀法制备草酸钪粉末及其形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氯化钪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2.2 加料方式的影响
    2.3 氯化钪溶液中Sc3+浓度的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2.5 陈化时间的影响
3 结 论

(6)ZnO及其复合材料的形貌调控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催化技术
        1.1.1 光催化基本原理
        1.1.2 光催化技术发展史
    1.2 ZnO光催化研究
        1.2.1 ZnO材料概述
        1.2.2 ZnO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机理
        1.2.3 ZnO光催化剂的优势
    1.3 影响ZnO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3.1 比表面积对Zn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3.2 形貌和晶面对Zn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3.3 表面缺陷类型及浓度对Zn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4 提高ZnO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1.4.1 元素掺杂提高ZnO的光催化活性
        1.4.2 半导体复合形成异质结
    1.5 制备ZnO光催化剂的方法
        1.5.1 固相合成法
        1.5.2 气相合成法
        1.5.3 液相合成法
    1.6 磁性铁氧体复合光催化剂
    1.7 论文的立题依据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设备装置
    2.1 实验试剂及主要实验设备
    2.2 催化剂制备方法
        2.2.1 前驱体和ZnO的制备
        2.2.2 ZnO/γ-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光催化活性实验
    2.4 催化剂表征方法
        2.4.1 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2.4.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iffuse Reflect Spectrometer)
        2.4.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第三章 Zn~(2+)与OH~-摩尔比对ZnO形貌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ZnO和前驱体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物相分析
        3.3.2 样品的形貌
        3.3.3 确定ZnO样品的晶面方向
        3.3.4 NaOH使用量对ZnO形貌影响分析
        3.3.5 ZnO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应溶剂中乙二醇/水的体积比对ZnO形貌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ZnO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品物相分析
        4.3.2 样品的形貌
        4.3.3 溶剂中的乙二醇和水对ZnO形貌影响机理
        4.3.4 不同样品的光吸收性能
        4.3.5 ZnO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nO/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实验
        5.2.1 Fe_2O_3的制备
        5.2.2 ZnO/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5.2.3 光催化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样品物相分析
        5.3.2 复合材料的形貌
        5.3.3 不同材料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5.4 ZnO/Fe_2O_3复合材料的磁性利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水热合成ZnO及其复合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锌
3. Zn O改性/Zn O复合物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4. 结语

(8)L-半胱氨酸和辅酶A在纳米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L-半胱氨酸和辅酶A
        1.1.1 L-半胱氨酸和辅酶A简介
        1.1.2 L-半胱氨酸和辅酶A的检测方法
        1.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2.2 荧光分析法
        1.1.2.3 比色法
        1.1.2.4 电化学分析法
        1.1.2.5 光致电化学分析法
        1.1.2.6 分子印迹技术
    1.2 光致电化学分析法
        1.2.1 光致电化学分析法简介
        1.2.2 光致电化学分析法原理
        1.2.3 光电材料简介
        1.2.3.1 基于纳米半导体的光电材料
        1.2.3.2 以钌为配合物的光电材料
        1.2.3.3 有机材料的光电材料
        1.2.3.4 复合光电材料
        1.2.4 光致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
    1.3 纳米ZnO和CdSe量子点
        1.3.1 纳米材料
        1.3.2 纳米ZnO
        1.3.2.1 纳米ZnO简介
        1.3.2.2 ZnO薄膜的制备
        1.3.2.3 ZnO复合材料
        1.3.3 CdSe量子点
        1.3.3.1 CdSe量子点简介
        1.3.3.2 量子点的制备
        1.3.3.3 CdSe量子点复合材料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试剂
    2.2 储备液的配置
    2.3 实验方法
        2.3.1 电极的制备
        2.3.1.1 ZnO/ITO电极的制备
        2.3.1.2 纳米CdSe/ZnO电极的制备
        2.3.1.3 制备纳米CdSe/ZnO电极条件优化
        2.3.2 电极表征
        2.3.2.1 电极的形貌表征
        2.3.2.2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2.3.2.3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光电流响应的测量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CdSe/ZnO电极测定L-半胱氨酸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L-半胱氨酸在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原理
        3.2.2 L-半胱氨酸检测条件的优化
        3.2.2.1 p H对光电流的影响
        3.2.2.2 偏置电压对光电流的影响
        3.2.3 L-半胱氨酸在CdSe/ZnO电极上的光电流响应
        3.2.4 干扰性研究
        3.2.5 传感器的重现性与稳定性
        3.2.6 样品测定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CdSe/ZnO电极测定辅酶A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辅酶A在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原理
        4.2.2 辅酶A检测条件的优化
        4.2.2.1 p H对光电流的影响
        4.2.2.2 偏置电压对光电流的影响
        4.2.3 辅酶A在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
        4.2.4 样品检测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CdSe/ZnO电极测定木瓜蛋白酶
    5.1 引言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木瓜蛋白酶在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原理
        5.2.2 木瓜蛋白酶检测条件的优化
        5.2.2.1 海藻酸钠浓度对光电流的影响
        5.2.2.2 pH对光电流的影响
        5.2.2.3 偏置电压对光电流的影响
        5.2.3 木瓜蛋白酶在CdSe/ZnO电极上的光电流响应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电子/质子转移机制及光化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1.1.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概述
        1.1.2 常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
    1.2 光催化电子/质子转移机制研究
        1.2.1 半导体光催化电荷转移及分离机制
        1.2.2 光催化体系中电子/质子转移机理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来源
        1.3.2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
        1.3.3 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3.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InVO_4微米/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2.1 可见光响应InVO_4微米球超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环丙沙星及分解水产氢活性研究
        2.1.1 引言
        2.1.2 实验部分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结论
    2.2 InVO_4纳米晶光催化剂的微波法制备以及尺寸控制的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活性研究
        2.2.1 引言
        2.2.2 实验部分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结论
    2.3 Ni掺杂InVO_4纳米晶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氧活性研究
        2.3.1 引言
        2.3.2 实验部分
        2.3.3 结果与讨论
        2.3.4 结论
第三章 锐钛矿/石墨烯/金红石TiO_2复合纳米异质结光催化体系分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TiO_2光催化体系电子/质子转移机制研究
    4.1 界面Ti-H键的生成对TiO_2基染料敏化体系效率的影响研究
        4.1.1 引言
        4.1.2 实验部分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结论
    4.2 反应介质对液相/TiO_2悬浮体系光生电子捕获位点的影响
        4.2.1 引言
        4.2.2 实验部分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中英文符号与缩写对照表

(10)锡酸锌的制备及其在冶金炼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光催化研究背景
        1.1.1 光催化氧化法概述
        1.1.2 光催化氧化反应原理
        1.1.3 光催化材料
    1.2 锡酸锌纳米材料
        1.2.1 锡酸锌的制备方法
        1.2.2 锡酸锌的改性方法
        1.2.3 锡酸锌的应用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2 水热法制备锡酸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锡酸锌的水热法制备及表征
        2.2.3 锡酸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2.3.2 锡酸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制备锡酸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锡酸锌的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制备及表征
        3.2.3 锡酸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与形貌的表征
        3.3.2 光催化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石墨烯改性水热法制备锡酸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石墨烯改性水热法制备锡酸锌及表征
        4.2.3 石墨烯/ Zn_2SnO_4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检测结果
        4.3.2 TEM检测结果
        4.3.3 FT-IR检测结果
        4.3.4 RAMAN检测结果
        4.3.5 XPS检测结果
        4.3.6 石墨烯/Zn_2SnO_4的光催化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石墨烯/锡酸锌在冶金炼焦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石墨烯/Zn_2SnO_4在冶金炼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绘制含酚废水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5.3.2 含酚废水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氧化锌微晶的制备和形貌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材料的制备与高端应用[J]. 唐政刚,张达,解志鹏,苏咸凯,戴永年,梁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1
  • [2]国内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进展[J]. 徐素鹏. 山东化工, 2020(19)
  • [3]基于高负载纳米氧化锌的果品重点真菌毒素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 刘微. 西南大学, 2020(01)
  • [4]功能化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D]. 李玉亮.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0(07)
  • [5]液相沉淀法制备草酸钪粉末及其形貌控制[J]. 李青刚,彭桢,张贵清,曹佐英,曾理,关文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9(01)
  • [6]ZnO及其复合材料的形貌调控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 王添琦.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7]水热合成ZnO及其复合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 付文涵. 当代化工研究, 2017(07)
  • [8]L-半胱氨酸和辅酶A在纳米CdSe/ZnO电极上的光致电化学响应及应用的研究[D]. 孔燕云.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9]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电子/质子转移机制及光化学行为研究[D]. 闫研. 江苏大学, 2017(01)
  • [10]锡酸锌的制备及其在冶金炼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 王真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ZnO微晶的制备及形貌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