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原位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总结

影响原位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总结

一、影响原地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光[1](2018)在《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开采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砂岩型铀矿地浸率和浸出效率不足、生产过程预测、控制理论和技术缺乏的现状,本文以新疆伊犁某低渗透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显微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测试、XRD、XRF、SEM/EDS及压汞法等实验方法对矿区矿石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然后提出了复配表面活性剂联合酸法地浸的方案,通过大量试验对表面活性剂的初选、优化、配方和二元复配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搅拌浸出、水平柱浸、树脂吸附、淋洗试验探讨了CSH联合酸法浸出的动力学机理;最后创新性的将铀赋存形态和234U/238U活度比作为工具,研究他们对地浸生产实践的指示、预测和控制作用。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第一,砂岩铀矿整体特征表现为:渗透性低,平均渗透系数仅为0.133m/d。铀矿物主要以沥青铀矿形式存在,兼具少量的铀石、钛铀矿物,胶结物中尚存吸附铀,在矿石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都有分布,化学组成总体上有利于酸法地浸。粗粒级铀矿石占比最大,含铀量最高,但溶浸剂进入内核所需路径长,难以被润湿和浸出。中粒级所占比重大于细粒级,但铀含量却低于细粒级。铀矿石形态复杂,孔隙度不低但孔径较小,微小孔隙占比大,限制溶液在其内部的自由流动与渗透。从而导致矿层渗透性较低,提高矿层渗透性成为该类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的难题和关键技术。需采取措施提高溶浸液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其中表面活性剂是首选外加剂。第二,对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机制研究表明:当摩尔分数为0.47时,FS-3100与OP-10进行混合的协同效果最明显,可将硫酸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将至17.9mN/m,将此二元混合体系定义为CSH。CSH实测临界胶束浓度CMCexp低于应用理想混合溶液理论计算的CMCideal,二者并非理想混合。热力学分析表明摩尔分数适中时,FS-3100与OP-10可自发作用,通过分子之间的嵌套形成新的结构。CSH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发挥受到表面吸附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与非正规溶液理论存在一定差距。CSH助浸机理研究表明:助浸效果总体表现为粗粒级>中粒级>细粒级,主要通过润湿和增渗起作用。浓度为9mg/L时,CSH可将搅拌浸出的铀浸出率提高到92.7%,渗透系数提升90.2%,柱浸铀浓度提升18.9%,铀浸出率提高31.6%。CSH对树脂吸附和淋洗无不利影响,并可提高淋洗效率。CSH可以改变浸出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将主要由扩散控制转化为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共同控制,将表观速率常数从0.0023/d提高到了0.0082/d,提升了3.6倍,并得出了化学反应控制浸出表观速率常数0.0077/d。该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应用于低渗透砂岩铀矿的地浸生产,也可以用于恢复地浸生产中渗透性降低的地浸采场的生产。第三,赋存形态在地浸采铀预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改进的Tessier法逐步提取,低渗透砂岩铀矿存在五种赋存形态,其中F2>F3>F1>F4>F5,归为易浸铀(F1-F3)、可浸铀(F4)及难浸铀(F5)三大类。在铀矿石当中,易浸铀占绝对主体地位,可浸铀占比高,难浸铀占比较小。易浸铀高的铀矿石其品位也高,铀的赋存形态特征可直接反映铀矿石浸出的难易程度。扩散控制阶段铀浸出速率Kd随F1中铀的品位呈对数关系增大,化学反应控制阶段Kr随F1-F4态中铀的总百分含量提高线性增长。原地浸出开采铀浓度总体变化特征可根据F1态的铀百分含量分为两类,地浸采铀监测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四阶多项式关系,构建的预测模型方程为yi,x=aix4+bix3+cix2+dix+ei,参数可通过回归分析利用铀赋存形态求解。同时构建了铀浓度峰值与F1-F4总品位之间的指数相关模型。经有效性检验,模型精度合格,可在实际生产中供精准采矿和CSH联合浸铀借鉴。第四,通过对连续提取各相态和柱浸过程中铀同位素234U/238U活度比ARS测量与分析,得出如下ARS特征对地浸采铀的指示作用:ARS在可离子交换态(F1)和酸易溶态(F2)中较高(1.2931.348),在酸可溶态(F3)中略有下降(1.2041.229),在可氧化态(F4)中降到最低(0.9170.934),在难溶态(F5)中又升高至1.0181.142;浸出过程可根据ARS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RS比较高,在1.2171.318之间,主要是F1、F2和F3中的U(Ⅵ)浸出;第二阶段ARS下降直至1.016,主要是F3及F4中的U(Ⅳ)溶解;第三个阶段ARS在1.0701.118之间小幅波动,主要是F5中极少量难溶的U浸出。

吕洋[2](2015)在《原地爆破浸出采铀过程中的渗漏示踪的示踪剂选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地爆破浸出采铀是集采冶一身的新型采矿技术,对于低品位铀矿石回收铀能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不少潜在危害,尤其是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难以估计。为了准确、及时判断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堆场底部是否发生渗漏,避免渗漏对环境造成影响,需寻找合适的示踪剂在喷淋浸出过程中开展示踪。本研究采用静态实验在三种候选示踪剂(荧光素钠、溴离子、碘离子)中筛选出不降低铀的浸出、且吸附量最小的荧光素钠作为示踪剂,同时从四种表面活性剂(MES、MAEPK、DMSS、SDS)中,筛选出利于铀浸出的SDS用于浸出过程降低矿石对示踪剂荧光素钠的吸附,再通过动态柱实验进一步模拟研究荧光素钠与表面活性剂SDS的示踪性能。静态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示踪剂对铀的浸出率基本没有影响;荧光素钠在矿石中的分配系数最小,矿石对荧光素钠的吸附最小;添加表面活性剂SDS使溶浸剂表面张力降低了52.94%,促进了铀的浸出,在表面活性剂SDS的浓度为0.008mol/L使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铀浸出率最大。故选用荧光素钠与0.008mol/L的表面活性剂SDS进行动态实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示踪剂荧光素钠基本不影响铀矿石浸出,表面活性剂SDS使铀浸出率提高了9.01%;降低了铀矿石对荧光素钠的吸附,尤其是大大降低了矿石对荧光素钠的初始吸附,使得初始穿透水中荧光素钠的浓度提高了20.8倍;铀矿石对荧光素钠的分配系数在不加表面活性剂与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分别为6.66m L/g与4.22m L/g,阻滞系数分别为29.46与20.59,其分别降低了36.63%,30.11%。因此,荧光素钠添加表面活性剂SDS适合作为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堆场进行渗漏示踪的示踪剂,可以及时、准确了解渗漏液的去向,避免渗漏继续发生,同时还能避免铀资源的白白流失,对发展我国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谢望南,董春明[3](2014)在《影响大布铀矿床原地爆破浸出效果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布铀矿床桃山矿田铀矿石原地爆破筑堆浸出工业试验与工业试生产的采场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相差较大,经过分析比对,认为爆破方法及布液方式是影响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分层深孔挤压爆破筑堆方式来减少筑堆矿石的大块率,采用有效的布液方式来增加溶浸剂与矿石接触的全面性,以及引进细菌浸出等手段来提高浸出率、缩短生产周期的建议。

张福星,谢望南,吴联合,陶万才[4](2013)在《分采分爆留矿法在赣南某铀矿原地爆破浸出采矿工艺中的运用和探讨》文中认为原地爆破浸出采铀方法与常规采矿方法相比,具有投资省,效率高并且出窿矿(废)石减少70%左右,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比较适合需要低成本开采的铀矿床。近年来,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由于受爆破筑堆方式、筑堆矿石的块度、淋浸死角、布液管网等原地爆破浸出关键技术参数的限制,该铀矿原地爆破筑堆出现了浸出率偏低,浸出周期长,积压企业资金等致命缺点,影响企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原地爆破浸出存在的问题,结合赣南某铀矿开采的实际情况,采用分采分爆留矿法的思路对原地爆破浸出工艺进行优化,合理提高资源回收率,为该铀矿产能提升找寻新的突破口。

谢望南,董春明[5](2013)在《桃山矿田铀矿石原地爆破筑堆浸出率影响因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桃山矿田矿石在原地爆破筑堆浸出工业试验及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场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相差较大,经过分析比对,认为爆破方法及布液方式是影响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尽可能采用分层深孔挤压爆破筑堆方式以减少筑堆地浸矿石大块率;采用有效的布淋方式,增加浸出剂与矿石接触的全面性;引进细菌浸出等手段来提高浸出率,缩短生产周期等解决建议。

扶海鹰[6](2013)在《单一粒径和不同粒径分布铀矿石堆浸动力学》文中提出堆浸技术是随着低品位矿石经济有效地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低品位金属矿和某些非金属矿的浸出。由于我国铀矿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的特点,堆浸采铀是目前我国铀矿开采的主体技术。堆浸技术有一个特点,即处理的矿石具有较大粒径,所以,矿石的浸出速率不仅与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关,与矿石粒径的大小和粒径分布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研究铀矿的浸出动力学时,有必要考虑矿石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对浸出效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铀矿的室内柱浸试验,研究铀矿石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对堆浸效果的影响。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考虑柱浸不同高度上的浸出差异,将铀矿浸出试验柱沿柱高划分为若干个高度足够小且相等的单元体,使其中单个铀矿石颗粒的浸出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扩散控制系统模型,且任意一个单元体内所有铀矿石颗粒反应均匀,不存在延迟现象,进而以一个单元体为目标,根据溶浸剂质量守恒原理,并考虑初始溶浸剂浓度的变化,建立单一粒径铀矿石的柱浸数学计算模型。根据试验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了串联柱浸试验装置,并进行了单一粒径铀矿石的室内串联柱浸试验,模拟单一粒径铀矿的堆浸浸出。将试验浸出结果与数学计算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说明模型的准确性,同时说明该模型对单一粒径铀矿石不同高度上的铀浸出率变化规律具有预测作用。对某铀矿山上堆铀矿石粒径分布进行筛分分析,得出铀矿石的粒径分布规律符合分形分布。配制5组粒径分布符合不同分维数分布的铀矿样,进行室内柱浸试验,研究铀矿石粒径分布分维数对其浸出过程的影响。浸出结果用收缩未反应核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整个浸出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描述,两个阶段的分界点根据浸出液的pH值和氧化电位确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动力学模型,且模型的控制参数都与分维数具有函数关系。

余斌[7](2010)在《高温高硫铜矿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原地破碎微生物浸矿技术是将采矿爆破技术与生物冶金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井下就地提取矿物有用组分的新型采冶工艺技术,为了开发利用东同矿业公司赋存的大量高温高硫低品位硫化铜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江西东同矿业公司合作,进行了"高温高硫铜矿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试验研究"项目研究,内容涉及矿石溶浸化学、浸出动力学、计算机渗流模拟、布液参数优化、集液工程设计、原地爆破技术、微生物浸矿过程研究、全流程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经过5年系统、全面的研究试验工作,形成了适应于地下矿山原地破碎细菌浸出开采回收的完整生产技术,首次实现了原地破碎细菌浸出开采技术在我国有色矿山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王贻明[8](2008)在《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而溶浸采矿是开发低品位难处理矿石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矿堆的低渗透性问题,制约了溶浸采矿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展强化低渗透性矿堆渗流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力波作用下溶浸液在堆浸散体介质中的流动机理研究”(No.50574099)为基础,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散体多相介质中多级渗流传质的动力学研究”(No.50325415),开展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论文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低渗透性矿堆浸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渗透性对于矿石可浸性的重要性,以应力波作为改善浸堆孔隙率,提高浸堆渗透性的技术手段,开展应力波在堆浸散体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对散体结构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以德兴铜矿堆浸厂为实例,开展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论文完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系统研究了矿石可浸性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决定性的、控制性的和一般性三个等级,建立了以矿石可浸性指数(LI)为评价依据的评价模型,丰富了溶浸采矿理论。(2)将修正的卡曼.科泽尼(Carman-Kozeny)模型引入堆浸渗流机理研究,分析了浸堆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其结果更贴近生产实际。首次建立了微粒渗滤沉积作对浸堆渗透性的影响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微粒渗滤沉积作用对浸堆渗透性的影响规律。(3)首次将激波管试验引入堆浸渗流试验,运用渗流力学原理,研究了应力波对堆浸散体介质孔隙结构和渗流强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应力波使堆浸散体介质的孔隙结构松散,渗透系数增加3.8~10倍,渗流得到强化,并体现出一定的时效性。(4)以散体动力学为基础,引入双重有效应力模型,阐明了应力波作用下结构有效应力和颗粒问有效应力对浸堆结构的作用,揭示了应力波对浸堆孔隙结构的三重作用机理。(5)以Biot理论为基础,考虑应力波作用下堆浸过程的非线性渗流,建立了应力波作用下的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控制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耦合模型,探寻了应力波对堆浸渗流的影响,阐明了应力波强化渗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6)开展了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以爆破应力波作为工作媒介,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技术作为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手段,研究了浸堆松动控制爆破技术及参数优化方法,并以德兴铜矿废石堆浸场为例,开展了松动控制爆破松堆工业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有效性。

阙为民,王海峰,牛玉清,张飞凤,谷万成[9](2008)在《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对中国铀矿采冶工业的发展作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中国铀矿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水平;在对中国铀矿采冶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资源的特点,指出了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的方向。21世纪中国铀矿冶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开发新的采、选、冶技术,提高铀资源的利用水平,减少铀矿采冶对环境的影响,才能实现铀矿冶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黄伟,钟永明,张晓文,冯春林,贺博[10](2007)在《原地爆破浸出回收利用铀残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采用原地爆破浸出技术回收利用铀边角残矿实践,7探索在特定的残矿赋存条件下,以较小的工程投入进行原地爆破浸出合理回收利用铀残矿资源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使原地爆破浸出工艺技术在残矿回收利用方面得到更加完善。

二、影响原地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原地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开采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渗透砂岩铀矿地浸开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增渗技术现状与表面活性剂
    1.3 铀浸出预测及赋存形态的应用现状
    1.4 同位素的指示作用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3 铀矿石粒级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及助浸机理
    3.1 前言
    3.2 新型表面活性剂原料实验研究
    3.3 新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实验与理论研究
    3.4 CSH表面活性剂联合浸铀机理研究
    3.5 CSH表面活性剂对浸出后处理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铀赋存形态的地浸采铀预测模型
    4.1 铀赋存形态分级
    4.2 铀赋存形态粒级分布特征
    4.3 铀赋存形态与浸铀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4.4 基于铀赋存形态的地浸采铀预测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234)U/~(238)U同位素活度比特征对地浸采铀的指示
    5.1 矿样采集与理化性质分析
    5.2 ~(234)U/~(238)U活度比在砂岩中不同铀赋存形态中的规律
    5.3 ~(234)U/~(238)U活度比对铀浓度与浸出率的指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原地爆破浸出采铀过程中的渗漏示踪的示踪剂选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原地爆破浸出采铀简介
    1.3 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带来的环境影响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目前研究的不足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选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方案
        2.1.1 矿石准备
        2.1.2 静态实验
        2.1.3 室内动态模拟实验
    2.2 实验材料
        2.2.1 矿石成分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
    2.3 分析方法
        2.3.1 铀浓度测定方法
        2.3.2 示踪剂浓度测定方法
        2.3.3 液体表面张力测定
第3章 静态实验
    3.1 静态实验条件确定
        3.1.1 铀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变化
        3.1.2 铀浸出率随浸出时间的变化
    3.2 示踪剂的筛选
        3.2.1 示踪剂的选择原则
        3.2.2 示踪剂对铀浸出率的影响
        3.2.3 分配系数Kd的计算
    3.3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3.3.1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原则
        3.3.2 表面活性剂对铀浸出率的影响
        3.3.3 表面活性剂对示踪剂的影响
        3.3.4 表面活性剂用对铀浸出的影响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室内柱模拟实验
    4.1 穿透水铀浓度随时间变化
    4.2 穿透水荧光素钠浓度随穿透体积的变化
    4.3 荧光素钠分配系数Kd与阻滞系数Rd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3)影响大布铀矿床原地爆破浸出效果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布铀矿床铀矿体地质特征及理化性能
2 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工业试验及工业试生产
    2.1工艺流程
    2.2工业试验
        2.2.1爆破落矿筑堆
        2.2.2布液浸出
        2.2.3浸出试验结果
    2.3工业试生产
        2.3.1爆破落矿筑堆
        2.3.2布液浸出
        2.3.3浸出结果
    2.4试验采场与试生产采场生产情况分析
3试生产采场矿石铀浸出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爆破落矿筑堆方式的影响
    3.2 矿体形态的影响
    3.3 布液方式的影响
4 提高采场矿堆浸出率的途径探讨
    4.1 选用合理的爆破落矿工艺
    4.2 进行更有效的布液设计
    4.3 选用适宜的细菌浸出

(6)单一粒径和不同粒径分布铀矿石堆浸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溶浸采矿技术
    1.3 堆浸动力学研究现状
    1.4 矿石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对堆浸的影响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选题、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堆浸矿石散体介质的粒径分布分析
    2.1 概述
    2.2 相对粒径
    2.3 平均粒径
    2.4 粒径分布
    2.5 散体粒度分析
    2.6 试验铀矿石粒度分析
第三章 单一粒径铀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单个矿石颗粒的反应模型
    3.3 单元体模型
    3.4 单元体中溶浸剂质量守恒
    3.5 试验装置设计
    3.6 试验材料与步骤
    3.7 模型计算与铀矿柱浸试验结果比较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形分布特征铀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4.1 分形理论
    4.2 粒径分布分析
    4.3 实验
    4.4 试验结果
    4.5 动力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成果
致谢

(7)高温高硫铜矿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地质资源概况
2 试验采场选择
    2.1 选择原则
    2.2 试验采场位置与空间特征
3 矿石矿物学研究
4 室内可浸性试验
    4.1 摇瓶浸出试验
    4.2 柱浸
5 原地破碎爆破技术
6 原地浸出与萃取电积工业试验
    6.1 布液与集液系统
    6.2 萃取电积系统
    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结 论

(8)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溶浸采矿技术发展现状
        1.2.1 原地浸出
        1.2.2 原地破碎浸出
        1.2.3 地表堆浸
        1.2.4 矿石的可浸性评价
    1.3 堆浸渗流研究进展
        1.3.1 微观渗透扩散模型
        1.3.2 宏观渗流模型
        1.3.3 改善浸堆渗透性的工艺技术
    1.4 应力波理论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矿石可浸性分级与评价
    2.1 引言
    2.2 矿石可浸性影响因素分析
        2.2.1 矿石特性因素
        2.2.2 工艺技术因素
        2.2.3 矿床地质与水文地质因素
    2.3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可浸性分级评价模型
        2.3.1 可浸性影响因素分类
        2.3.2 可浸性综合指数及其赋值
        2.3.3 评价等级
    2.4 模型验证
    2.5 评价模型的工程意义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浸堆低渗透性的致因分析
    3.1 引言
    3.2 堆浸散体介质渗流机理
        3.2.1 卡曼—科泽尼方程
        3.2.2 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
    3.3 粒度分布
        3.3.1 分散性
        3.3.2 偏析性
        3.3.3 不均匀性
        3.3.4 分析结论
    3.4 微粒渗滤沉积
        3.4.1 渗滤沉积产生的原因
        3.4.2 悬浮颗粒沉积条件
        3.4.3 悬浮颗粒运移沉积的数学模型
        3.4.4 分析结论
    3.5 机械压实
        3.5.1 浸堆机械压实机理
        3.5.2 压实度与压实深度
        3.5.3 分析结论
    3.6 含泥量及板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粒度分布对渗流特性的影响试验
        4.2.1 试验装置
        4.2.2 试验原理
        4.2.3 试验过程及结果
    4.3 机械压实恶化浸堆渗透性的试验
        4.3.1 试验过程
        4.3.2 试验结果
        4.3.3 试验结论
    4.4 微粒渗滤沉积恶化浸堆渗透性的试验
        4.4.1 试验过程
        4.4.2 试验结果
        4.4.3 试验结论
    4.5 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试验
        4.5.1 试验原理
        4.5.2 试验装置
        4.5.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5.4 试验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散体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应力波类型
    5.3 堆浸散体的结构特征
        5.3.1 结构类型
        5.3.2 孔隙性和压实度
        5.3.3 相态
    5.4 堆浸散体的动力特性
        5.4.1 应力状态
        5.4.2 动应力—应变关系
        5.4.3 动强度特征
    5.5 应力波在堆浸散体中的传播
    5.6 应力波作用下堆浸散体的动力响应
        5.6.1 结构变形机制
        5.6.2 双重有效应力与结构变形
        5.6.3 结构破坏机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基本假设
    6.3 控制方程
    6.4 定解条件
        6.4.1 边界条件
        6.4.2 初始条件
    6.5 数值模拟
        6.5.1 模型的建立
        6.5.2 强度准则
        6.5.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6.5.4 模拟结果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工程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基本原理和方法
        7.2.1 基本原理
        7.2.2 方法
    7.3 德兴铜矿强化堆浸渗流试验
        7.3.1 堆浸场概况
        7.3.2 试验区段选择
        7.3.3 试验区工程地质调查
        7.3.4 试验参数设计
        7.3.5 试验效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中国铀矿采冶工业的发展历程[1, 2]
3 铀资源状况
4 常规开采
    4.1 露天开采
    4.2 井下开采
    4.3 采矿方法
5 铀矿堆浸
    5.1 浓酸熟化——高铁淋滤堆浸技术
    5.2 低渗透性矿石制粒堆浸技术
    5.3 细粒级矿石堆浸技术
    5.4 串联堆浸技术
    5.5 细菌氧化堆浸技术
    5.6 伴生铀矿综合堆浸回收技术
    5.7 渗滤浸出提铀
6 原地爆破浸出采铀
    6.1 爆破落矿筑堆技术
    6.2 采场布液浸出技术
    6.3 采场集液及防渗堵漏技术
7 地浸采铀
    7.1 矿床地浸开采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技术
    7.2 地浸钻孔结构和施工工艺
    7.3 地浸采铀钻孔合理井网布置技术
    7.4 地下浸出工艺技术
    7.5 地下流体控制技术
    7.6 地浸采铀矿层伤害评价技术
    7.7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
8 天然铀提取工艺
    8.1 离子交换法
    8.2 溶剂萃取法
9 铀纯化技术
10 发展方向
    10.1 开展硬岩铀矿采冶新技术研究, 提高硬岩铀矿采冶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
    10.2 开展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地浸采冶技术研究, 提高砂岩铀矿资源的利用水平
    10.3 开发深部开采技术, 实现深部铀矿资源高效利用
    10.4 发展铀矿采冶过程控制的基础理论, 推动铀矿采冶技术创新
    10.5 加强矿山信息技术研究, 推进数字矿山建设
    10.6 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促进铀矿冶可持续发展
11 结语

四、影响原地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开采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D]. 李春光. 南华大学, 2018(01)
  • [2]原地爆破浸出采铀过程中的渗漏示踪的示踪剂选择实验研究[D]. 吕洋. 南华大学, 2015(04)
  • [3]影响大布铀矿床原地爆破浸出效果的因素分析[J]. 谢望南,董春明. 铀矿冶, 2014(01)
  • [4]分采分爆留矿法在赣南某铀矿原地爆破浸出采矿工艺中的运用和探讨[A]. 张福星,谢望南,吴联合,陶万才.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 2013
  • [5]桃山矿田铀矿石原地爆破筑堆浸出率影响因素探讨[A]. 谢望南,董春明.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 2013
  • [6]单一粒径和不同粒径分布铀矿石堆浸动力学[D]. 扶海鹰. 南华大学, 2013(02)
  • [7]高温高硫铜矿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理论与实践[J]. 余斌. 采矿技术, 2010(03)
  • [8]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 王贻明. 中南大学, 2008(02)
  • [9]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与展望[J]. 阙为民,王海峰,牛玉清,张飞凤,谷万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08(03)
  • [10]原地爆破浸出回收利用铀残矿技术研究[J]. 黄伟,钟永明,张晓文,冯春林,贺博. 中国矿业, 2007(05)

标签:;  ;  ;  ;  ;  

影响原位爆破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