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决定选登(论文文献综述)

刘清桓[1](2021)在《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研究 ——兼评《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专利侵权纠纷层出不穷,进而如何高效地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迫在眉睫。我国现行的专利诉讼架构是行政无效程序和民事侵权程序的民行二元分立体制,专利权有效性的判断权与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权相分离。在该体制下,专利权有效性的判断标准都集中统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保证专利无效程序中确权结论的准确性。但是在专利侵权诉讼程序中,法院会因无权判定专利权的效力而无法进行审理,此时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成为关键。目前,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主要包含中止诉讼、现有技术抗辩以及“先行裁驳、另行起诉”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程序的有序衔接,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会出现案件久拖不决、循环诉讼、专利确权结论与侵权判决结果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制约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处理效率。而且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问题表现,并非仅是片面的司法障碍,而是我国整个专利诉讼架构的设置缺陷,现行的衔接机制只是民行二元分立体制下的权宜之举。要想根本上解决该体制的弊端,则需要将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进行整合,建立起相对集中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故而,有必要对我国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作进一步研究,从而探寻解决专利侵权纠纷合理且高效的途径。首先,本文对我国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审理模式进行剖析,理清专利无效程序的法律性质、侵权诉讼程序的审查权限等基本问题,从而引出衔接机制的研究。其次,对我国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现有的衔接机制进行考察分析,同时分析《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的适用现状,总结出衔接机制存在的弊端与根源。再次,针对域外的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及其衔接机制进行考察,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提出完善我国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衔接机制的建议,从而为我国民行二元分立体制的完善作出一些实践总结与理论构想。这既是法的效率价值所向,也是高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现实所需,若能够为专利纠纷案件的解决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些许有益参考,那将是本文研究的荣幸与价值所在。从长远来看,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问题仍将是我国专利制度变革的方向。

黄丽君[2](2020)在《司法与行政二元体系下专利等同原则的重构》文中指出现代专利制度是围绕权利要求构建的制度,等同原则在权利要求字面含义的基础上扩张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我国司法程序中广泛适用的等同原则,通常被定位于权利人与社会公共利益之平衡,为权利人提供公平保护,但这一定位不能维护中国在当前国际专利体系下的国家利益,中国应该根据国家利益之需要,系统性地重构等同原则。等同原则虽然仅在司法程序中适用,但行政审查程序作为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对专利法具体条款的理解与适用,对司法适用等同原则影响深远,且等同原则的适用,同样会影响行政审查时投入资源的效率,进而影响中国专利制度的整体效率。此外,司法程序中适用的等同原则自身也面临诸多困境。正确定位中国专利制度在目前阶段能够发挥的功能,是理顺行政审查与等同原则的之间的潜在关系,化解等同原则适用困境的前提。文章围绕该主题,分五章进行论述。中国的等同原则受美国影响甚巨。第一章围绕中美两国等同原则的产生和发展,对等同原则进行简要介绍,论述了美国反垄断法对等同原则现代定位的塑造,以及美国现代等同原则的发展趋势。美国国内的等同原则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且对等同原则的关注,已经从为权利人提供实质公平保护,演变为维护富有活力的市场竞争机制。第一章还简要回顾了中国等同原则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的等同原则依然深受为权利人提供实质公平保护的价值观念影响,向权利人的利益倾斜明显。权利要求诞生于行政程序,行政审查的主体、思维、对具体条款标准的把握等均会对权利要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后续等同的适用,第二章围绕等同原则的适用对行政审查中的优先权审查、修改超范围审查、三性审查、清楚条款的审查、功能性技术特征的审查与后续等同原则适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展开。论证了等同原则目前的适用状态,使得中国专利司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加深,使得中国专利制度的制度效率降低。第三章围绕司法程序适用等同原则的困境展开论述,具体为等同原则构成要件之间的矛盾性,且与中国经济技术现状不相匹配。等同原则本身即具备强化专利权的特征,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的是,等同侵权在中国的专利诉讼架构中被作为判决的理由,而非诉讼请求,这使得权利人从证据义务中解脱,获得了本不该获得的程序利益,进一步强化了专利权,有碍公平竞争。这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等同原则的适用,使得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摩擦进一步加深,表面看来是具体规则层面的隔阂,实质是指引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价值观并未统一。第四章围绕中国当前专利制度和等同原则的应然定位展开讨论,提出中国当前专利制度应定位于技术导流通道,在此背景下,等同原则应以国家利益为价值指引,定位于技术发达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尤其是美国)、权利人的利益、创新竞争机制的培育和维护之三元利益平衡。等同原则的功能发挥需要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合力向前,程序间的隔阂和摩擦应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予以解决,因此,等同原则的重构是司法、行政、立法三位一体的重构。第五章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解决路径:司法程序的重构重点在于等同原则构成要件的重构和诉讼程序的重构;行政程序可以为等同原则的重构提供助力,具体为提高行政授权标准,让更多导入中国国内的技术信息停留在公共知识层面;最后,立法应加强对处于行政闭环内的《专利审查指南》的备案审查,建立制度层面的司法权威。

苏冬冬[3](2020)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如何有效对医药发明进行专利保护,既可以激励医药技术创新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又可以满足药品可及性和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目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环节不审查拟上市药品的专利状况,导致上市后的药品面临着专利侵权和退市的双重风险。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缺乏有效的专利争议解决机制,难以有效保护药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制度上需要引入一种机制将药品的注册审批与专利权的保护相联系。美国1984年的《Hatch-Maxman法案》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03年的《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MMA)中得到优化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括程序链接和职能机构链接,涵盖简化新药申请程序、专利信息公示、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专利挑战机制、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内容。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对药品的审评审批与专利的权属状态之间的联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我国既有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家从宏观政策和立法层面提出要探索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这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为了保障医药创新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和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构方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进行全方位和体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产生的缘由、创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发挥的功效,挖掘该制度所蕴含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剖析制度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缺陷,探寻该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和解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剖析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竞争法问题,在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实践、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实施效果、所进行的革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同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和经验,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确立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立法模式和构建出科学、合理、健全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完善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本章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涵出发,厘清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明晰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判断标准,梳理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产生缘由与演变过程,剖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缺陷,确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分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的内容为全文探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奠定了基础。就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而言,其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促进新药研发和及时确定专利法律状态的正效应时,也具有阻碍仿制药竞争和危及药品可及性的负效应。第二章,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通过深入剖析药品专利链接的制度逻辑及其合理内核,挖掘出该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探寻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药品专利权人提供了在药品上市前解决专利纠纷的途径,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该制度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目标。该制度有助于强化药品专利权的保护,激励药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充分竞争,实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公民健康需求与药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该制度是解决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不力、医药产业创新不足和高质量药品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政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设计。第三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主要考察了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来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定,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其后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响应和仿效实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和政策目标采取了不同的链接模式,且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美国将国内立法中的药品专利链接机制通过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行。现阶段,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不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尚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药品专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准则。第四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本章详细介绍了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配套的药品试验例外、药品专利期限延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内容,分析了这三个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制度本身的利与弊,以及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制度实质上是围绕着药品专利保护与创新药研发之间的矛盾和药品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和社会福利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药品试验例外制度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并行实施,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作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是药品专利链接的基础,药品专利链接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延伸。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的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能够起到共同激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加快仿制药及时上市的作用。第五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本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应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问题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也考察了欧盟在应对相关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法院对同类案件作不同处理的法理依据,总结归纳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判定要件。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提出了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滥用主要表现为药品专利常青(药品专利不当登记)和反向支付协议两类典型行为。药品领域的专利常青、反向支付协议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药品创新激励保护和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运用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常青行为和反向支付协议行为具有正当性基础,对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应遵循合理分析原则,综合衡量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正负效应,以判定是否落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第六章,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本章在梳理及评析现有药品专利链接模式,分析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法制环境,提出该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主要存在规定缺乏上位法依据、规定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问题。在药品注册审批实践中因药品注册申报引发的专利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我国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需要补充制度创设的依据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链接方案。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时,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重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律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合理内核在于利益平衡,其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平衡设计,激励原研药企业继续研发新药并推向市场,鼓励仿制药企业挑战原研药企业的专利,使原研药行业与仿制药行业保持良性协调发展。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有效实施及其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配合和支撑,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促进原研药与仿制药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在中国语境下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应当警惕该制度滥用可能带来的反竞争风险。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科学评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利弊,克服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消解该制度对药品可及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梁炎芳[4](2019)在《我国专利确权机制完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专利侵权纠纷发生时,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往往会对专利权的有效性提出异议,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设的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这样会同时激发两起独立的争议程序。而专利侵权诉讼的判决,依赖涉案专利权的效力确定。受理法院为了避免自己的裁判结果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结果产生冲突,一般也会等待确权程序的结果,这样必然造成案件拖延,降低纠纷解决的效率。而且专利确权经过行政机关的审查决定后,还有确权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存在循环诉讼的问题。由于专利确权与专利侵权诉讼是由不同的人员独立解决,还难以确保两者结果的协调性。可见,我国现有的专利确权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本论文首先对专利确权制度的理论进行梳理,探究专利确权的本质。然后从我国现行专利确权机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专利确权制度的特点,再以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目前专利保护面临的新的情况,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专利案件办理面临的压力。同时,分析和总结了我国现有专利确权制度面临的效力低下、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横向比较研究了域外先进国家的专利确权制度经验,进而结合我国最新的司法体制改革实践和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一方面,我国专利确权应采用双轨制,赋予法院具有专利确权的权力。为确保制度的落地,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及我国专利的不同要求,提出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确权权力赋予地区的知识产权法院或知识产权法庭等知识产权审判机构,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地解决专利确权和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效率问题,侵权诉讼案件与确权诉讼案件不协调等问题。另一方面,明确授权前专利确权与授权后专利确权适用不同的司法救济程序,对于授权前专利确权的司法救济程序,可以以作出确权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对于授权后专利确权的司法救济程序中,应以诉争双方当事人为原被告,做出无效审查决定的行政机关仅列作第三人,以进一步减缓双轨制确权制度下行政确权途径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带来的诉讼压力。对于发明专利的确权,通过设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法院,以受理全国范围内的发明专利确权案件,针对发明专利提起的专利无效宣告案件可以直接向知识产权法院提出,该知识产权法院做出的一审判决可以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进行审判,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做出的判决为终审判决。发明专利的再审案件则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进行审理。由此,专利确权循环诉讼的问题,专利侵权诉讼效率低的问题,侵权诉讼案件与确权诉讼案件不协调的问题,以及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在专利确权行政诉讼中列被告等方面的问题都会从根本上得到明显改善。

闫宇晨[5](2020)在《论专利权的推定效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利权效力是专利财产权价值实现的基础,关乎专利权人的权利享有、利益的实现,也关系着整个专利制度的构建。可以说,专利权效力问题是专利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专利权效力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专利权是被推定有效的,有关专利权推定效力的来源、产生的逻辑结构以及现实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对于系统性的理解专利权效力、丰富发展专利法基础理论以及指导现实专利法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学界尚未对专利权推定效力相关理论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研究还十分薄弱。首先,对专利权推定效力的来源进行研究,试图从“共性”和“个性”两个层面明晰专利权为何是被推定有效的,既存在一般的权力间相互尊重的问题又有其特殊的推定事由。其一,思想理论来源。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的不足为我们重新思考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提供了契机。虽然专利权产生之初受到了自然权利理论的影响,但其并未沿着自然权利的路径演变,现代专利权已经由自然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若要做到专利权利法定,在专利权产生之初就应当做到法定主义,即专利局应当通过授权行为使得符合法定条件的发明创造获得法律效力。基于专利局在授权审查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法院一般会对进入到司法审查程序中的专利权效力予以充分的尊重。立法者对于这样的“尊重”进行了肯认并要求其他社会主体也应当尊重他人的专利权,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便由此得以创设。其二,推定不能脱离现实而凭空创设。专利权推定效力的现实基础来源主要包含经验和社会政策两个方面。一方面,专利授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专利局在授权审查方面足够权威但仍难以保证授权结论的真实性,推定的机制可以做到专利权既“有效”又可被质疑。另一方面,推定效力可以使得专利权效力先行得以稳定,让专利权中蕴含的专利政策能够得以实现。此外,专利权被推定为有效不仅是合理的还是必要的,专利授权错误不可避免、专利权有效性争议时有发生且无法通过合意行为解决,在专利权效力最终得到确定之前就存在着如何对待效力的问题,为了防止个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受损,也为了防止损害专利局的行政权威,专利权有必要被推定为有效。其次,通过观察专利权推定效力产生的逻辑结构,深刻理解其逻辑内涵后才能明白这一推定的真实法律含义。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作为法律推定的一种应当具有以下结构:基础事实、推定事实、介于前两者间的特殊法律关系。如此,专利权推定效力产生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1)推定产生的起点——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基础事实——专利授权行为的作出;(2)推定产生的中介——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特殊法律关系——依专利授权行为法律性质所引起的特殊行政法律关系;(3)推定产生的结果——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推定事实——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效力(即“有效性推定”)。本文将专利权有效性推定的法律含义解读为:当专利授权行为作出后,因其引发的特殊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有效性推定”的法律效力。这种法律效力要求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应给予专利局的授权行为充分地尊重,不得擅自否认他人专利权的效力,当第三方获得法定理由时可以通过有权机关质疑专利权的有效性。最后,专利权推定效力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对此,采取了一种“二分法”的方式,即在推定“成立”和“确立”两个层面展开研究。在“成立”的层面重点阐明专利权推定效力成立后存在着多维度的效力表达形式,这具体表现为功能目标维度、权利保护维度、强度以及范围维度,其目的在于更为全面地认识专利权推定效力的作用、说明该推定存在着区别于一般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特殊价值。对于“确立”层面的研究,则意在系统性的分析专利权推定效力对于专利诉讼制度运行及其实现专利权保护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影响。这样做,不仅可以为我国专利法改革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专利诉讼制度优化、尤其是为由法院主导的“一元化”专利无效制度构建提供可以借鉴的基础性规则。在对专利权推定效力的特殊影响研究后,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第一,专利权的推定效力改变了司法裁判者对专利权有效性的认知,这对其在诉讼中正确认识专利权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起到了节约证明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作用,还改变了法官解释权利要求的方式,具体体现为在专利诉讼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利要求解释规则——有效性推定解释。正确理解和适用有效性推定解释不仅有利于理解权利要求的含义、勘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还能够对抗专利权利不确定性、应对日益严重的专利质量问题。第二,法官对于禁令救济颁发中胜诉可能性要素的评判主要是通过对该专利权的推定效力强弱进行分析的,我国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与美国的禁令救济制度虽有不同之处但在颁发考量要素方面却高度相似,对于相关制度尚处在初建、不断完善阶段的我们来说,美国处理专利权推定效力与专利禁令救济颁发关系时的做法是具有相当借鉴意义的。第三,专利权有效性推定在诉讼中的适用缓解了主张专利权有效一方的证明困难、加重了质疑专利权有效性一方的举证责任,同时质疑方须承担加重的说服责任,这直接导致了推翻专利权有效性推定须满足较普通民事诉讼更高的证明标准。由法院主导的专利无效判断方式有其多种基础性规则作为支撑,而专利权推定效力对于诉讼中关键的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问题产生了特殊的影响,我们要构建“美国式”的专利无效制度不能忽视这些内容。第四,专利权的推定效力对于专利无效判断“双轨制构造”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我国对于专利无效制度的改革不能忽视业已存在的传统行政公法理论的影响。在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和法理基础上构建当然无效抗辩才是解决“双轨制构造”弊病的一条正确出路。

黄运康[6](2019)在《基于质量控制的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专利质量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受近几年专利资助政策的影响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界对专利质量控制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的政策制定层面,缺乏细微的法律规定。并且,已有的研究多聚焦在审前阶段,审后阶段研究不足,专利无效宣告作为解决已授权专利有效性争议的专门制度,对控制专利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专利无效宣告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归纳学界对专利质量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性视角下的专利质量的含义——专利系统里,专利权的确定性程度,专利权越稳定,其被无效的概率越低,专利质量就越高;从洛克劳动财产理论“劳动产生权利”的权利正义观和知识产权法法定主义政策视角阐释对专利质量进行法律控制的正当性;廓清专利无效宣告的民事、行政、“准司法”性路径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无效宣告的民事属性定位;运用数理模型研究专利无效宣告的质量控制机制,并对其控制效率进行数据分析,指出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在填补专利审查漏洞的基础上发现并消除了更多低质量专利。在分析影响无效程序质量控制作用的因素时,指出缺乏法律约束力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规则、专利无效宣告的和解方式使无效专利继续“有效”、专利无效诉讼之循环诉讼、专利无效宣告的正外部性是影响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专利无效宣告制度以提升专利质量的建议,一是在知识产权法院建设背景下改进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的内部机制:改造专利确权—元制和构建以专利申请人义务为中心的现有技术披露规则;二是在“成本—收益”下构建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的外部激励机制:设立专利无效宣告的简易程序审理模式和构建行业区分性质的奖励机制以激发提起无效宣告请求。

毛翔[7](2019)在《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对于已授权专利的有效性的审查采用了行政单轨制模式,由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和专利确权诉讼组成。作为行政机关的专利复委员会(2019年4月起改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1以专利无效宣告行政程序对专利是否符合授权条件进行再次审查,并做出结论。对这一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行政诉讼程序对专利无效宣告结论进行审判。专利确权审查的作用是纠正专利的授权瑕疵,将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的专利权宣告无效,或通过权利要求的修改、专利权宣告部分无效等方式使专利权重新被界定为满足授权条件的范围。因此,专利确权审查的本质是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再界定。之所以需要这一次纠错性的界定,是因为在专利申请审查阶段存在审查能力的局限性。专利行政部门由于资源禀赋(主要是现有技术资料和相关领域知识)所限,同时考虑到专利技术的价值差异,无法、也无必要通过投入更多审查成本的方式达到更好的审查效果,因此可能对一些不符合授权条件的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专利确权审查程序通过第三人触发的方式对具有较高市场竞争程度和价值已授权专利的可专利性进行再次审查,并通过双方提供资料、对抗辩论等方式提供较低成本的审查资源。专利确权审查的结果将对涉争专利权的存废和保护范围产生影响,同时,可能导致与涉争专利相关的侵权、合同等法律关系的变化。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设计,就是基于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的目的,对审查权和审查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这种分配包括多个方面,如授权前后(即专利授权审查与专利确权审查之间)的分配、确权程序中不同程序环节之间的分配、不同审查主体之间的分配,以及基于不同类型的专利、专利不同的价值状况的分配等。我国当前的专利确权审查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最直接的问题是专利确权诉讼导致的循环诉讼问题,专利权有效性问题的反复认定不仅导致涉争专利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还使得与之相关的侵权诉讼久拖不决。以这一问题为起点,引发了对于现有模式更多问题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是专利确权诉讼中当事人角色错位问题,即使得原本应当处于居中裁决地位的专利复审委员会在确权诉讼中实际上变成了一方当事人的代言人,而实际对抗的另一方只能以第三人身份参与司法审查程序。同时,这使得专利复审委员会频繁涉诉,导致其作为专利审查机关的本职工作受到不良影响。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专利确权审查的职能无法有效实现,甚至产生了功能的异化。原本旨在提高专利质量、推动专利制度功能更好地实现的制度,成为了当事人恶意拖延诉讼、打击竞争对手、进行规避研发的手段。为解决这些问题,理论和实务界均提出了一些改造的建议,比如引入专利权无效抗辩制度、允许法院直接审查专利权有效性、缩短专利确权诉讼审级并使法院的判决有最终决定效力等。这些建议涉及了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如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性质定位、已授权专利有效性实体问题的审查权分配和效力范围、专利侵权诉讼与专利确权审查程序的衔接以及不同的专利确权审查程序的结论冲突等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个新的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设计方案。除导论外,本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是对专利确权审查的基础理论分析。本章在厘定了专利确权审查的概念、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含义与内容之后,分析了专利确权审查的职能。之后,本章以法经济学为工具,提出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设计是对审查资源在程序环节、审查主体和时间维度上的分配。第二章是对我国当前的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解构与评析。本章分析了我国专利确权审查的行政程序、司法程序及二者的效力与程序的衔接。同时分析了专利侵权诉讼与专利确权审查程序的衔接。我国专利授权审查行政程序采用了唯一的审查机关和单一的审查模式,启动条件较为宽松,在主体和时间方面并无过多限制。专利无效宣告理由涉及几乎所有与专利授权条件相关的内容。我国的专利确权诉讼采用行政诉讼的形式,法院对于专利无效宣告决定的审查已经几乎完全渗透到了对专利有效性这一实体问题审查,但受行政诉讼审查范围、判决方式等的限制,法院对于专利有效性的审查“审而不决、裁而不终”。这一模式引发了审查效率、诉讼参与人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从历史演进来看,我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地考虑效率和资源的因素,更加重视专利案件作为知识产权案件,与传统民事、行政诉讼的特殊性,也更加重视在司法过程中,当事人双方本身对于权利的主张能力。同时,也更加倾向于法院在专利有效性实体问题的审查权的强化。第三章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分析。美国采用了大而全的多轨制审查模式,法院和行政机关均可以在不同的程序中对专利有效性问题进行审查并产生对世效力。日本采用了准双轨制模式和无既判力的专利权无效抗辩。德国模式是典型的司法单轨制模式,专利权有效性问题由专门的联邦专利法院进行审查,对其结论不服的,可以直接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第四章集中讨论了专利确权审查的行政程序。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宜被认定为行政裁决程序,其效力来源是专利复审委员会行政权力。在本章中重点研究了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准司法特征,并分析了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准司法化改造方案。本章指出,现有的无效宣告程序的准司法特征并不足以确定其准司法地位。准司法化改造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需要对现有的司法制度进行较大的调整。第五、六两章以专利确权审查的司法程序为研究对象。第五章集中研究现有模式中,专利确权诉讼对行政诉讼法的有限突破和受到的限制。同时在上一章将专利确权审查程序定性为行政裁决程序之后,本章梳理了目前行政法学界对不服行政裁决结果的救济方式的争议,提出宜以民事诉讼的形式处理,并分析了如果将后续的行政诉讼改造为民事诉讼程序,需要建立怎样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现有的民事诉讼体系进行怎样的调整。第六章则是集中研究法院对于已授权专利的有效性审查结论的效力问题。专利通过权利范围的重新划定的专利授权条件的司法设计进行专利权有效性的判断。本章研究了侵权诉讼中专利权无效抗辩的相关理论,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运用民事诉讼法中的既判力理论对法院的审查权效力范围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中,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个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改造方案。这一方案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中,将现有的专利无效宣告程序改造为“专利确权复审程序”,作为一个先行的行政确权审查程序,将后续的司法程序定位为民事诉讼程序,并赋予最终裁决效力。在后续司法程序中,审查范围和证据将受到限制。在侵权诉讼中,被告可以提出专利权无效抗辩,但此时,专利权人可以主张将这一问题转由行政机关以行政审查程序审查,并做出具有对世性的结论。第二阶段的改造内容主要是对行政审查程序进行准司法化改造,但需要更多理论和实践的准备,比如对于民事诉讼法体系的调整、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建立等。同时,这一阶段改造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需要以第一阶段运行情况的研究作为依据。

陈冲[8](2019)在《论专利司法实践中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适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文简称《专利法》)于2008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改。本次修订用“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替代了之前的“专利检索报告”制度。明确了专利权评价报告在司法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外观设计专利被纳入到申请客体中等都是本次修订的亮点。尽管修改后的专利法以及相关的配套规范性文件等都在不断完善专利权评价制度报告制度,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不断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矛盾在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适用中不断涌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规则。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章节来进行论述:第一章节主要是对专利权评价报告进行了总体的概述,先从概念切入,辨析了其与专利无效宣告制度、专利复审以及科技查新的异同;其次追溯还原了我国自八十年代至今关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变化,及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变迁;接着分析了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包括限制专利权滥用、缓解专利实质审查压力和促进专利权的稳定性。第二章节,通过对司法实践中的案件分析,得出专利权评价报告适用的现状,并归纳出该制度在适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专利权评价报告在诉前和诉中的适用问题以及权利人的救济途径等问题。第三章节,考察了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与我国大陆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总结。第四章节,对于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适用提出了建议。在申请环节,加入申请人的对话环节;在起诉环节,规定其作为提起诉讼的必要条件;在案件审理环节,明确其作为证据适用的效力;在对评价报告结果不服的权利人权益救济环节,规定专利权评价报告具有可诉性。

易继明[9](2018)在《评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草案》文中提出从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文本来看,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的确已从2013年的"特别修改",转入了本次的"全面修改"。本次"全面修改"内容繁多,从法律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①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在专利法中的基础地位;②从专利保护范围、期限、侵权赔偿或处罚额度三个方面,重新平衡了专利保护的强度;③明确规定了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④构建专利实施和运用体系;⑤完善职务发明、专利代理、专利评价、专利信息服务等配套制度;⑥扩大专利行政部门的职能,并加强与司法制度的衔接。上述修订内容虽然还有诸多地方需要完善,特别是不适当地扩大了专利行政部门在专利侵权主动查处方面的职能,但总体上讲,本次修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次修法意在重塑中国专利法的独立品格,是重塑我国专利制度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循此思路塑造起来的中国专利制度,将由"确权"和"保护"两大支柱,转变为"确权"、"保护"和"运用"三大支柱。诚然,本次修法不仅要考虑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考虑目前正在进行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试点改革、民法典编纂活动以及行政体制改革总体方向等背景,而修订草案似乎对此缺乏立法政策上的充分衡量。

邓艳君[10](2018)在《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研究 ——以复审无效案例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一些热门药物,如伊马替尼,依法韦仑,马来酸桂哌齐特,卡格列净,色瑞替尼,艾曲波帕等的晶型专利相继因“不具备创造性”被宣告无效或晶型申请被维持驳回,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申请人对如何满足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普遍产生困惑。笔者统计了近10年来共61件中国药物晶型专利的复审和无效案例,发现这些案例中,以“不具备创造性”为理由,专利被宣告无效或申请被维持驳回的比率高达90%以上。在如此高的无效和维持驳回率面前,明确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提高专利质量和授权后的稳定性,成为药物晶型专利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创造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学者观点,统计分析大量复审、无效案例,以及与欧洲晶型专利审查实践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晶型专利的无效和复审维驳率畸高的原因,试图揭示中国药物晶型专利创造性的考量因素,提高药物晶型专利的质量和授权后的稳定性。本文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药物晶型专利的重要性,指出中国目前在药物晶型专利授权确权中呈现出无效率和维驳率高的现象,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章梳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学者观点以及研究创造性相关的复审和无效案例,试图从中揭示药物晶型专利创造性的考量因素;第三章主要研究欧洲晶型专利的审查实践,并与中国的审查实践进行对比。第四章对晶型专利创造性评价中至关重要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考量因素进行提炼,并对申请人和中国知识产权局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五章是结论。强调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主要考量因素;并给出从源头上提高药物晶型专利质量和授权后稳定性的建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决定选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决定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1)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研究 ——兼评《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审查模式
    第一节 专利无效程序的审查模式
        一、专利无效宣告程序
        二、专利无效诉讼程序
    第二节 专利侵权诉讼的审查模式
        一、专利侵权纠纷的救济程序
        二、专利侵权诉讼的审查程序
第二章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考察分析
    第一节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
        一、裁定中止诉讼
        二、现有技术抗辩
        三、“先行裁驳、另行起诉”制度
    第二节 《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的现状分析
        一、《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的适用范围
        二、《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的处理效果
    第三节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弊端
        一、出现久拖不决的现象
        二、陷入循环诉讼的困境
        三、专利确权结论与侵权判决结果不一致
第三章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域外考察
    第一节 美国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
    第二节 日本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
    第三节 德国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
    第四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第四章 完善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建议
    第一节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机构改革
        一、设立跨辖区知识产权一审法院
        二、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
    第二节 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制度改进
        一、引入专利无效抗辩制度
        二、健全专利侵权审判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司法与行政二元体系下专利等同原则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一)权利要求解释与等同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本文讨论中涉及的专利
        (三)等同原则的定义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综述
        (一)等同原则的介绍性研究
        (二)等同原则构成要件及其限制性原则研究
        (三)等同原则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关联关系研究
        (四)行政程序与等同原则的关联研究
        (五)美国等同原则研究现状
    五、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等同原则概述
    第一节 等同原则在美国:从权利到竞争机制的一部分
        一、反垄断法影响下的专利法
        二、市场竞争视角下的等同原则:从公平保护到竞争机制下的限制
        (一)1890 年之前的等同原则:自然权利说主导下的“实质性改变”标准
        (二)1890-2000 年:利益平衡理念下的等同原则
        (三)2000 年后:竞争机制保护与促进理念下的等同原则
        (四)对等同原则的进一步限制:权利要求妨害原则
    第二节 等同原则在中国:根深蒂固的自然权利说
        一、法律阙如下的司法适用(1985 年-2000 年)
        二、司法解释框架下的广泛适用(2001 年-2008 年)
        三、等同原则的体系化(2009 年-至今)
    第三节 等同原则功能与价值再思考
        一、等同原则需回应中国潜在创新主体的现实需求
        二、等同原则对后生技术的捕获能力
第二章 行政审查与等同原则的适用
    第一节 优先权审查(先申请制度)与等同原则之间的摩擦
        一、优先权成立要件
        二、等同原则对优先权制度(先申请制度)的突破(中国)
        三、等同原则突破优先权制度后的利益归属
    第二节 修改超范围审查与等同原则的摩擦
        一、修改超范围的判断依据和方式
        二、等同原则对修超范围审查之突破(中国)
        三、等同原则突破修改超范围后的利益归属
    第三节 三性审查为重点的行政程序未夯实等同适用的基础
        一、三性审查的本质
        (一)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的技术本质论
        (二)三性审查的过程
        (三)检索客体的表达:在专利分类体系中寻找位置
        (四)解构发明构思
        二、三性审查在适用等同原则时的价值
        三、被特别强调的三性审查扭曲了适用等同原则的基础
    第四节 清楚、功能性技术特征的审查未夯实等同原则的适用基础
        一、技术层面的清楚不能满足等同原则的适用前提
        二、流于表面的功能性技术特征审查不能满足等同原则的适用前提
第三章 司法领域等同原则适用之现实困境
    第一节 逻辑上无法自洽的构成要件
        一、等同原则构成要件与新颖性/创造性标准的混淆
        二、司法的迂回适用
    第二节 未真正适用过的侵权行为日时间基点
        一、侵权行为日为时间基点的意义及现实适用
        二、以侵权行为日为时间基点使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无法配合
    第三节 等同原则适用客体的主观性
    第四节 较相同侵权享有更多程序利益的等同原则
        一、免除了举证责任的等同侵权之诉
        二、免于举证的等同原则对专利民事诉讼模式的挑战
第四章 等同原则的应然定位
    第一节 国际专利体系下发达国家技术优势的利益实现
        一、建立道德优势
        二、TRIPS条约/TRIPS+(TRIPS plus)掩护下的贸易
        三、建立在技术优势上的专利掠夺
        四、日本的选择:将专利制度作为技术导流通道
    第二节 中国专利制度的技术导流功能不足
        一、创新与专利权的关系被扭曲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网络化、非线性化特征
        (二)单向思维主导下的中国专利制度
        二、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合力不足
        (一)功利主义价值观指引下的行政程序
        (二)自然权利说主导下的司法程序
        三、重视技术信息导入、传播功能
        (一)技术信息导入、传播的必要性
        (二)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引领地位
        (三)中国的务实选择
    第三节 技术导流通道下的等同原则
        一、中国等同原则下的三元利益平衡
        二、助力市场良性竞争机制塑造的等同原则
第五章 等同原则的重构
    第一节 司法程序中的重构:等同原则的自身重构
        一、消除等同原则构成要件之间的矛盾性
        二、去除等同原则对后生技术的捕获能力:以申请日作为等同判定的时间基点
        三、等同原则应回归辅助地位,回归民事诉讼程序
        (一)等同原则应归于辅助地位
        (二)等同侵权应限于权利人的请求
        (三)权利人应对等同的范围举证证明
    第二节 助力等同原则重构的行政程序
        一、提高创造性标准
        二、重视说明书的技术信息教导作用
        (一)严格限制功能性技术特征的使用
        (二)对专利法第 26 条第 4 款法律价值的回归
    第三节 立法层面对等同原则的重构
        一、建立《审查指南》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制度
        (一)《审查指南》的本质
        (二)《专利法》司法解释体现了立法目的
        (三)让立法审视行政闭环中的《审查指南》
        二、向专利行政程序导入司法权威:建立司法判例行政参考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溯源与发展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缘由及标准
        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缺陷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缺陷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作用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作用解析
    第五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三、我国医药政策的演变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总体评价
        五、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保障公民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途径
        一、药品取得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利于解决药品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第三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
        一、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国际规则变革的需求
    第四节 制度移植可行性的多维分析
        一、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
        二、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
        三、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
        四、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
        五、因应公共政策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加拿大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异同
        四、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情况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二、国际药品专利规则的未来走向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
        一、药品试验例外的创立
        二、药品试验例外的正当性及制度功用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相互制衡
        四、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的冲突与解决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
        一、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专利期限延长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专利期限延长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数据保护
        一、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与药品专利链接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法律规制的理论溯源
        一、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差异性
        二、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协调性
        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适用的竞合及取舍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表现形式
        一、药品专利常青
        二、反向支付协议
    第三节 药品专利常青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规制路径之考察
        二、我国的规制路径之选择
    第四节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反垄断执法实践之考察
        二、我国对典型国家执法经验的现实借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
    第一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的规定及实践之评价
        一、我国现行药品专利链接规定之梳理
        二、我国现有实践之考察
        三、我国现行规定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本质定位与立法选择
        一、药品专利链接模式梳理与评介
        二、推行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强保护模式
        三、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范设计
        一、补充制度设计的法律依据
        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衔接
        三、药品专利链接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药品专利信息的公示
        五、暂缓审批期的设定
        六、专利挑战制度的设计
        七、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的设计
    第四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一、与药品试验例外制度的衔接
        二、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衔接
        三、与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衔接
        四、与诉前禁令制度的衔接
        五、与药品专利诉讼制度的衔接
        六、与专利行政处理制度的衔接
    第五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机制之完善
        一、简化药品上市审批程序
        二、适当提高医药发明可专利性标准
        三、修改和完善专利无效程序
        四、建立首仿药替代制度
        五、完善药品价格管控机制
        六、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4)我国专利确权机制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与“专利无效程序具有准司法性质”相关研究
        二、与“专利无效诉讼案件定性为民事诉讼案件”相关研究
        三、与“专利确权双轨制”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专利确权机制及其问题
    第一节 专利确权的含义及性质
        一、专利确权的含义
        二、专利权确权行为的性质
    第二节 我国专利确权机制的发展历程及经验
        一、三种专利确权机制的发展历程
        二、专利确权案件的定性
    第三节 专利确权机制面临困境的实证分析
        一、专利申请数据统计分析
        二、专利无效案件数据统计分析
        三、专利侵权案件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节 现行专利权确权机制的问题
        一、专利确权单轨制的问题
        二、授权前确权与授权后确权适用的司法救济程序无差别的问题
第三章 主要国家专利确权机制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专利确权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专利确权制度
        二、美国专利确权制度的经验
    第二节 日本专利确权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专利确权制度
        二、日本专利确权制度的经验
    第三节 德国专利确权的经验借鉴
        一、德国专利确权制度
        二、德国专利确权制度的经验
第四章 我国专利确权机制完善建议
    第一节 专利确权双轨制-赋予法院具有专利确权的权力
        一、法院具有专利确权权力的合理性分析
        二、法院受理专利确权案件的条件分析
        三、三种专利适用不同的确权程序
    第二节 授权前确权与授权后确权适用不同的司法救济程序
        一、授权前确权与授权后确权的程序区别
        二、授权前确权与授权后确权适用不同的司法救济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论专利权的推定效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评述
    三、研究进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专利权为何被推定有效——专利权的推定效力探源
    第一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的思想理论来源
        一、功利主义思想下所要求的专利权利法定
        二、分权制衡思想下所要求的对专利权效力的尊重
    第二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的现实基础来源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产生的经验性来源——专利授权行为虽然权威但未必合法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产生的政策性来源——对专利权效力稳定性的政策性需要
    第三节 专利权被推定为有效的必要性分析
        一、专利授权错误的不可避免性
        二、专利局审查能力的客观限制
        三、专利权有效性争议发生的客观必然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专利权如何被推定有效——专利权推定效力的逻辑结构内涵
    第一节 推定的逻辑结构内涵
        一、推定的界定
        二、与推定有关的概念辨析
        三、推定的逻辑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专利权被推定有效的起点: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基础事实
        一、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基础事实界定
        二、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基础事实的独特证明方式
        三、专利权有效性推定性质的正确定位:是推定而非推论
    第三节 专利权被推定有效的中介: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特殊法律关系
        一、专利权效力产生与实现的特殊视角——政府行政管理的结果
        二、专利授权行为法律性质的正确定位:一种行政确认行为
        三、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特殊法律关系的界定
    第四节 专利权被推定有效的结果: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的推定事实
        一、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推定事实性质的正确定位
        二、专利权有效性推定中推定事实的核心内涵
        三、专利权有效性推定法律含义的误读与纠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专利权的推定效力是如何表达的——专利权推定效力的特殊表达维度
    第一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的功能目标维度
        一、行政行为存在的功能目标
        二、行政行为效力存在的功能目标
        三、专利权推定效力的特殊功能目标
    第二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的权利保护维度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的权利公示力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促进了专利权人财产性利益的实现
        三、专利权推定效力施加于社会主体尊重他人专利权的义务
        四、专利权推定效力赋予专利权人以信赖保护力
    第三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的强度维度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强度的内涵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强度的判断主体
        三、专利权推定效力强度的评判标准
    第四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的范围维度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在实际作用范围上的表达——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范围大小的确定方式——权利要求解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专利权的推定效力改变了什么——专利权推定效力的特殊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司法裁判者对于专利权效力的认识
        一、强化了司法裁判者对于专利权效力的肯认
        二、简化了司法裁判者对于专利权效力证据证明力的具体评价
        三、固化了司法裁判者对于专利权效力的推论方向
    第二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诉讼中权利要求解释的方式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对于有效性推定解释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二、有效性推定解释适用的争议及变化
        三、启示:有效性推定解释在我国的正确适用方式
    第三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诉讼中禁令救济颁发的考量方式
        一、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法官对于禁令救济颁发的考量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法官对于禁令救济颁发考量的具体表现
        三、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诉讼中禁令救济颁发考量所带来的启示
    第四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公定力是否会改变举证责任的分配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不同类型专利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三、专利权的推定效力改变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所带来的启示
    第五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诉讼中专利无效的证明标准
        一、推定效力对于诉讼中证明标准的改变
        二、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诉讼中专利无效证明标准的具体分析
        三、专利权推定效力导致特殊化专利无效证明标准适用所带来的启示
    第六节 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了诉讼中专利无效的判断方式
        一、专利无效判断的不同模式及利弊分析
        二、实践中我国专利无效判断“双轨制构造”引发的争议
        三、专利无效判断方式形成的历史演绎
        四、专利无效判断“双轨制构造”的法理基础
        五、问题的出路:“有限公定力”理论下的专利当然无效抗辩
        六、专利权推定效力改变诉讼中专利无效判断方式所带来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6)基于质量控制的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2.1 学术史梳理
        1.2.2 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有效性视角下专利质量的内涵及其控制
    2.1 专利质量内涵的界定
        2.1.1 学界的观点
        2.1.2 有效性视角下专利质量的含义
    2.2 我国的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
        2.2.1 我国专利数量的成就
        2.2.2 我国的专利质量问题
    2.3 专利质量法律控制的理论依据
        2.3.1 法律控制的正当性
        2.3.2 法律控制的必要性
        2.3.3 法律控制的路径
第三章 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作用的厘定
    3.1 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的结构、性质及法律功能
        3.1.1 专利无效宣告呈现为三方结构
        3.1.2 专利无效宣告性质之辨:民事、行政、“准司法”性
        3.1.3 专利无效宣告的法律功能
    3.2 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作用机制
    3.3 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的效率——以2017年专利无效宣告案为例
第四章 影响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作用的因素
    4.1 专利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
    4.2 专利无效宣告之和解方式让无效专利继续“有效”
    4.3 专利无效诉讼之循环诉讼
    4.4 专利无效宣告的正外部性
第五章 完善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的建议
    5.1 知识产权法院建设背景下改进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的内部机制
        5.1.1 构建以专利申请人义务为中心的现有技术披露规则
        5.1.2 改造专利确权一元制
    5.2 “成本—收益”下构建专利无效宣告质量控制的外部激励机制
        5.2.1 设立专利无效宣告的简易程序审理模式
        5.2.2 构建行业区分性质的奖励机制以激发提起无效宣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专利确权审查概述
        一、专利确权审查概念的厘定
        二、专利确权审查的职能
    第二节 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含义和组成
        一、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含义和主要研究对象
        二、专利确权审查模式中的行政机关与行政程序
        三、专利确权审查模式中的司法机关与司法程序
    第三节 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设计原则:审查资源的合理分配
        一、审查资源合理分配的价值取向:效率与公正价值的矛盾与调和
        二、以《专利法》第四十七条为例分析审查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专利确权审查模式设计中审查资源的分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现状评析
    第一节 我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特点和运行现状
        一、我国专利确权审查的行政程序
        二、专利权评价报告的相关问题
        三、我国专利确权审查的司法程序
        四、我国专利侵权诉讼与专利确权审查程序的衔接
    第二节 我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利确权审查效率问题的争议
        二、诉讼参与人结构错位
        三、司法确权能力受到的限制
        四、程序启动条件设计导致程序功能异化
    第三节 我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历史演进分析
        一、《专利法》实施前后专利确权审查内容的变化
        二、统一的无效宣告制度的建立
        三、专利确权司法审查的演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域外典型专利确权审查模式考查
    第一节 美国模式:大而全的多轨制确权审查模式
        一、司法主导的专利确权审查模式
        二、行政机关的审查权和有层次的多轨制确权审查模式
        三、独立和灵活的权利要求修改程序与再颁制度的启示
    第二节 日本模式:准双轨制和无既判力的专利权无效抗辩
        一、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
        二、不具有既判力的专利权无效抗辩
        三、专利权无效抗辩与专利无效宣告结论的冲突
        四、专利订正程序
    第三节 德国模式:司法审查单轨制和专门法院的建设
        一、专门法院的建立和运行
        二、联邦专利法院结构和运行特点
        三、侵权与专利确权审查的衔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专利确权审查的行政程序
    第一节 专利确权审查行政程序的性质
        一、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宜被认定为行政裁决程序
        二、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效力来源
        三、无效宣告审查程序具有有限的对抗性
    第二节 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特征
        一、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具有准司法特征
        二、专利复审委员会有限的中立性和被动性
        三、准司法特征与准司法程序定位
    第三节 专利确权审查行政程序的准司法化改造路径
        一、准司法化改造需要从司法审查向审级监督转变
        二、准司法化改造应对前后程序间的审查内容进行分工
        三、准司法化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专利确权审查的司法程序(一):专利确权行政诉讼
    第一节 专利确权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张与局限性
        一、司法权扩张的背后是行政诉讼救济功能的提升
        二、个人权利保障的扩张止于行政诉讼的局限性
    第二节 专利确权审查行政与司法程序的衔接方式
        一、不服行政裁决的司法救济方式的争论
        二、专利确权审查行政与司法程序衔接的选择
    第三节 专利确权行政诉讼的局限与突破
        一、合理性审查的突破和合目的性审查的有限扩展
        二、实体问题审查对合法性审查的渗透
        三、证据原则的局限与有限突破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裁判方式与司法变更权的局限
        一、行政诉讼裁判方式的局限
        二、司法变更权效果的有限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专利确权审查的司法程序(二):专利确权民事诉讼
    第一节 司法机关在专利权有效性判定过程中的职能
        一、专利权有效性的司法判断:权利范围的重新划定
        二、专利权有效性的司法判断:专利授权条件的司法设计
    第二节 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专利确权之诉
        一、专利确权民事诉讼是形成之诉
        二、专利确权民事诉讼的诉权基础
        三、专利确权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
    第三节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专利权无效抗辩
        一、专利被诉侵权人基于专利有效性问题的抗辩
        二、专利权无效抗辩与现有技术抗辩的关系
        三、专利权无效抗辩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
    第四节 法院的专利确权审查效力
        一、既判力理论概述
        二、专利确权司法审查的效力涉及既判力的扩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的改造建议
    第一节 改造的基本思路
        一、审查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程序和机关之间的分工
        三、分阶段改造方案
    第二节 分阶段改造的方案的设计
        一、第一阶段:行政先行、司法终局和可“逃出”的无效抗辩
        二、第二阶段:准司法化改造的预备
    第三节 其它问题
        一、专利确权复审程序的启动条件
        二、请求主体适格性
        三、专利确权复审结论与侵权诉讼结论的冲突与解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8)论专利司法实践中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概述
    一、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三、我国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变迁
    四、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第二章 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适用中相关案件评析
    二、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证据的适用规则不明确
    三、专利权评价报告缺乏可诉性
第三章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评价报告制度研究
    一、日本的实用新型技术评价书制度
    二、韩国的实用新型技术评价报告制度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技术评价报告制度
    四、小结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适用的建议
    一、明确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证据的规则适用
    二、增加对权利人权益救济的考量
    三、设置规制专利权利人滥用权利的条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研究 ——以复审无效案例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药物晶型专利概述
    第一节 药物晶型简介
    第二节 药物晶型专利的重要性
    第三节 药物晶型专利授权确权中呈现的问题
    第四节 药物晶型专利无效和维驳率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 中国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研究
    第一节 法律法规规章及学者观点梳理
        一、专利法对创造性的规定
        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三、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和学者观点
    第二节 药物晶型专利相关案例分析
        一、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审查实践中的基本共识
        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情况
        三、区别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启示
        四、满足创造性要求的药物晶型专利案例
第三章 欧洲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研究
    第一节 法条梳理
    第二节 相关案例分析
    第三节 欧洲与中国审查实践中的异同
第四章 建议
    第一节 “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考量因素
    第二节 对申请人的建议
    第三节 对中国知识产权局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决定选登(论文参考文献)

  • [1]专利无效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研究 ——兼评《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二条[D]. 刘清桓. 兰州大学, 2021(02)
  • [2]司法与行政二元体系下专利等同原则的重构[D]. 黄丽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3]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D]. 苏冬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我国专利确权机制完善研究[D]. 梁炎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5]论专利权的推定效力[D]. 闫宇晨. 南京大学, 2020(04)
  • [6]基于质量控制的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研究[D]. 黄运康. 广西大学, 2019(01)
  • [7]专利确权审查模式研究[D]. 毛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8]论专利司法实践中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的适用[D]. 陈冲.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评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草案[J]. 易继明. 私法, 2018(02)
  • [10]药物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研究 ——以复审无效案例为视角[D]. 邓艳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