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市场对象范围研究

会计市场对象范围研究

一、会计市场客体范围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玥[1](2021)在《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为应对公司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CL矿业公司于2016年引入内部市场化管理体系,期望通过改变传统行政关系,以价格为纽带,以统一结算的方式,为公司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该体系引进后,公司的预算管理也随之发生改变,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编制等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但调整后的预算管理仍与市场化产生了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内部市场化和预算管理的运行效果都大打折扣,在降本增效方面也收效甚微。公司亟需对现有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使其能够与内部市场化充分融合,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本文以CL矿业公司在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以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如何与内部市场化有效融合为研究主题,首先介绍了内部市场化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特点,内部市场化对预算管理的影响等。然后详述了CL矿业公司内部市场化现状以及内部市场化后的预算管理实施情况,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发现CL矿业公司在预算管理流程,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分析和预算管理考核等方面与内部市场化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现有预算管理不能与内部市场化相匹配,部分预算管理流程独立于市场化之外,难以与之融合等。针对上述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建立两级预算三级市场的预算编制体系,充分考虑内部市场化利润中心及内部转移价格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下的预算编制,完善预算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内部市场化背景下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最后对预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针对改进建议的保障措施。通过上述研究过程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预算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内部市场化重要特征的影响,并进行多方面的适应性改进,以满足内部市场化的要求。预算管理与内部市场化的有机结合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公司降本增效的水平。

夏凡[2](2020)在《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改“9号文”及配套文件的相继出台,电力市场建设成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为了保障有效性的信息披露对电力市场的价值,需要构建规范的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目前我国各电力市场在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但仍存在一些瑕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国内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设计,旨在为电力交易市场中的各方提供可靠且相关的信息,辅助电力交易主体进行有效决策,并推动电力市场有效性的实现,对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根据电力市场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设计为核心,以国内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经验为基础,以有效市场假说、信号传递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支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实际情况对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验证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为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设计提供依据。首先,介绍了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总结了国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经验,分析了国内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其次,依托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现有六家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次,针对信息披露现状存在的问题,基于市场有效性理论和相关性原则对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进行设计,先根据参与电力交易的各方对交易决策的信息需求界定信息披露的主体,然后根据不同披露主体的需求,设计供给的内容,从而得到信息披露的内容,再对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设计;最后,为保障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从政府监管、市场监管、独立第三方监管三个角度提出构建配套的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仍处在探索阶段,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信息披露渠道不畅通、对信息披露监管不当等问题。第二,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及时性、公平性,其中相关性原则更是贯穿信息披露机制搭建的全过程。第三,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设计首先是基于国内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和不足,然后以电力市场交易主体的需求为切入点对信息披露主体进行界定,然后根据信息披露主体的需求考虑应当披露的信息,并对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规范,从而搭建了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基本框架。第四,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优化设计需要配套的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本论文基于国内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和不足,搭建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目的是为电力交易市场中的各方提供可靠且相关的信息,保障参与交易的各方的利益,辅助电力交易主体进行有效决策,并提高电力市场的有效性,希望能对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王君[3](2019)在《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市场改革新形势,地区用电增长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电网运营效能效益与公司发展投入、成本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急需引入新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谋求自己的新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自身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使自己成本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地运行,因此当前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企业中管理层人员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压榨员工工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上,而这种方法的应用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谋求成本管理的新方式成为了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BJ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详细阐述BJ公司构建内部模拟市场的思路及核算方式,总结工作取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BJ公司的深入调研,采取有针对性的核算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各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反应速度,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图表结合法、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模式的核算原理、考核方法等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研究此前的成本核算模式和管理办法,找出问题,继而对模式做了可行性分析,展开应用,主要通过分析公司内部模拟市场化经营核算方式,最后得出以内部模拟市场模式促进公司成本管理提升的结论。BJ公司引入内部模拟市场模式后,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真正的实现了“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来”,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该方式对很多公司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适应性,能够促进公司的长效发展。

王盛煜[4](2019)在《发电企业电力产品中长期交易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电力市场建设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我国目前已经在电力市场开展了多期中长期交易实践,电力产品中长期交易竞价决策日益成为发电企业的重点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的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竞价决策方案制定为核心,以国内外电力市场改革经验和发电企业竞价决策方法为基础,以博弈论、和成本分析理论为支撑,结合我国电力市场交易实际构建了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决策模型。首先,分析了电力市场基础要素及结构,梳理了我国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规则,总结了我国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特点;其次,建立了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决策信息体系,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系统评价了发电企业的交易环境,并依托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市场交易风险的量化;再次,分析了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成本的构成与划分,制定了成本核算和预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本量利模型构建了发电企业盈利分析体系,设计了基于博弈论的发电企业电力市场竞价模型,提出了发电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是实现盈利的核心环节的观点,并结合保本点制定了成本优化模型;接着,设计了发电企业电力交易规划工具,指导企业从电量和电价两个角度实现决策前的科学预测,构建了发电企业双边协商交易竞价决策模型和发电企业集中竞价交易决策模型;最后,将以上模型运用到案例分析中,详细描述了发电企业在经营目标制定、交易周期选择和竞价决策分析三个阶段的决策思路,证明了研究的可行性。

张学花[5](2019)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成本精细管控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煤炭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行业压力巨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随着煤炭“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传统的煤炭企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将煤炭企业现有的成本控制模式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成本精细管控模式,已然成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企业现有成本管控模式及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证实了成本精细管控的必要性;然后,内部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岗位价值体系建设为基础,依据市场机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定额价格体系、市场主体体系、市场客体体系、调控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仲裁体系、确定市场运作流程并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构建一套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成本精细管控体系,同时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成本精细管控信息平台,并给出了具体的模块与功能配置;最后,研究了企业成本精细管控系统实施前所需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内部市场化管理体系和岗位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精细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实现了成本管控。

夏雪梅[6](2018)在《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市旅游局编制的《“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水上旅游列入重点发展项目,提出建设水陆联动、全域发展的大旅游空间格局。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以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给上海水上旅游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国家及地方规划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水上旅游的规划,但是上海市与国外水上旅游发展成熟的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正是基于上海市水上旅游发展的大背景,聚焦于分析上海水上旅游发展状况,对上海水上旅游市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从而为提升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的绩效水平提供策略参考。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内涵界定与解释,分析了上海市水上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借鉴其他市场绩效评价指标选择并结合水上旅游市场特性初步确定了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首先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意见征询构建最终的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ISM模型对指标体系要素进行结构分析,发现旅游监管水平、供给市场结构、企业整体利润、价格的稳定性和以及旅游者满意度是体现绩效水平的强关联要素。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以黄浦江为例的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水平进行综合测评。通过对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以黄浦江为例的水上旅游市场绩效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上下游规划的协调性和市场成熟度不受水上旅游市场绩效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做是水上旅游市场绩效的主要外部环境;(2)以黄浦江为代表的水上旅游满意度为“一般”,旅游监管水平为“好”,价格稳定性绩效表现较好,企业整体利润水平较差;(3)以黄浦江代表的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综合评价为“一般”。本文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水上旅游市场绩效的综合测评(以黄浦江为例),得出旅游者对以黄浦江为例的水上旅游市场绩效水平为“一般”。最后在市场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权重以及五个强关联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提升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水平的策略建议。

周炀婧[7](2018)在《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及测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经济增长提供的能动力正逐渐消退,互联网作为新一轮增长动能正在迸发强大的力量,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创新先锋,其发展成果与普惠特征十分突出。互联网金融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结果,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风险,为了保障其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认知互联网金融运行市场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厘清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机理。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以风险传导要素及机理为主线,在识别互联网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与风险的基础上,研究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理,运用解释机构模型建立风险传导路径网络结构,为测度风险耦合效应的强弱构建耦合测度函数,最终从市场构成角度提出了风险防控建议。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为导论和基础理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构成要素,并识别了对应各要素的风险,同时对现有市场监管机构及条例进行了梳理。第四章为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研究,逐一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要素与耦合效应,其中风险传导路径部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路径网络结构,最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理图。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耦合效应,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权重赋值,而后构建出风险传导耦合测度函数,最终运用专家打分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耦合效应进行了测度分析。第六章基于市场构成要素的角度,从市场主体、客体、载体以及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第七章为全文总结与展望。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体现在通过国内外现有资料的梳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构成要素,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理图,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探究了风险传导路径,构建了风险耦合测度函数并运用其进行了算例分析,提出了防范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建议,为学术研究与金融监管提供新思路。

陈仲[8](2015)在《论政治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文中认为“政治市场”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其核心是“交换”视角,古已有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美国主要有“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两大流派;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即从“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来进行界定,已经有学者进行过研究。“政治市场”是指由“政治市场主体”、“政治市场客体”、“政治市场通货”、“政治市场环境”等要素构成,以权力为主线,以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等为基本范畴,以监督与保护、沟通与交流、抗争与妥协等为多种表现形态,而组成的多重博弈与交换关系之总和。政治市场秩序是指政治市场主体、客体、通货、环境等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机联系的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的一种模式、过程和状态。如何保障政治市场秩序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法治作为后盾。法治是一个多维概念,与“人治”相对,内涵“良法”,是近代以来各个文明国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国情不同,各个国家在法治路径选择和运行模式上有很大差异。在观念上,法治可以表现为“大众形态法治”、“学术形态法治”、“政治形态法治”三种存在形态。在实践上,法治又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无论是作为一种目标、还是手段,一种理论、还是实践,法治的存在方式和运行逻辑都有其独特的秩序功能。法治能够发挥其在政治市场秩序中的保障功能,主要源于法治的建构功能、人的可塑性特质、法治的实践基础。通观历史,人类社会政治秩序总是在建构中形成,在形成中发展、延续。以秩序为标准,政治市场可以分为繁荣政治市场、萧条政治市场、失控政治市场等三种类型。政治市场秩序是“规则秩序”、“自由秩序”、“市场秩序”、“活而有序”,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督促”、“救济”、“整合”等保障功能,以实现政治市场主体的公共性、市场客体的合理化、市场通货的科学化、市场环境的良性化。政治市场主体是政治市场的第一要素,是影响政治市场秩序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组织形态还是群体形态之主体,无论是权力者还是权利者,其行为最终都只能通过“个体”呈现出来,要维护正常秩序,必然要求主体具有公共性。主体公共性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责任感、独立性、宽容心等由“外力强制”到“内心自觉”的三种境界,其在增进政治和谐、推进治理现代化、促进政治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政治市场的“秩序”功能,法治分别从责任、权利、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保障。政治市场客体是市场主体权利与义务的载体和指向对象。在政治市场中,主要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等“秩序”功能。市场客体的核心是“利益”,其中,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政治市场客体的“主线”。政治市场客体合理化是良好政治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其法治路径在于明确规定国家义务和个人义务,并且要从法律责任角度去进行规制。政治市场通货作为政治市场的一般“等价物”,具有重要的秩序价值。政治市场通货更多地体现为观念性、多样性、决定性等特点。其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形态的新标准,可以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英雄时代、神权时代、血统时代、法治时代等。在民主法治条件下,政治市场的“现金”就是“选票”,“黄金”就是“美德”。政治市场之“美德”由“真实、才干、智慧”三个维度构成,由低到高分别构成美德的基础之维、核心之维、统帅之维,通过“选民”、“候选人”、“选举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分析政治市场通货的“运行规律”。政治市场通货膨胀是“异常秩序”之一种,主要表现为真实“缺位”、才干“虚位”、智慧“无位”,必然造成食言于民、失信于民、失权于民之后果,治理的法治化路径主要在于确立美德地位、惩罚失德行为、建构美德社会。政治市场环境是政治市场秩序的“晴雨表”。政治市场环境主要由“公平竞争、权力制约、政治信任”三个元素构成,三个元素存在着由表象到实质、由外层到内层的一个逻辑运行关系。公平竞争在“自我满足、维护稳定、优胜劣汰”等方面发挥其“秩序”功能,法治通过维护机会公平、平等、公开等路径来避免竞争“失衡”、防止竞争“暴力”、消除竞争“不公”;“权力制约”是政治市场环境的核心,“权力不受制约”的专制、极权政治秩序都是虚弱的、不可持续的,权力制约源于人之本性、始于权力本性、基于法治实践,法治通过“授权、限权、赏罚”等方式以维持权力受制约状态;政治信任是政治市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与民主秩序、专制秩序都存在着悖论,法治以其明确性、理性和内在精神与政治信任天然契合,并通过良法的“民定性、至上性、社会共识”等路径来增强政治信任。总起来看,本文形成了以“政治市场秩序”和“法治保障”两个基本范畴为逻辑起点,以“法治保障”为经,以“政治市场构成要素”为纬,以“秩序”为脉,以“法治”为络的基本架构。

吴迪[9](2013)在《会计信息商品化与会计信息市场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完善,传统会计核算制度和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改革,但至今会计管理还是主要为宏观管理服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多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忽略了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作相关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主要功能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资料,从而促进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很多企业为牟取暴利,采用不正当手段,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使得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案件频频发生,会计信息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严重不足,供求矛盾日益显着。市场经济要求会计信息服务于市场,满足市场各主体作相关经济决策需要,但在实践中,会计信息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形态呈现于市场中,而不是以“商品”形态成为市场资源,故会计信息供给者并没有考虑市场真正的需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也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严重质疑,会计信息失真案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不良后果。各国虽然加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会计信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思考。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两个有争议观点:公共产品和商品。所以,对于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信息内容和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结合马克思关于商品的理论,论证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商品,并且其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实现商品化。会计信息商品化不仅能够消除会计信息消费“搭便车”的现象,也使其生产费用通过市场交易得到补偿,从而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外部性效应和市场失灵问题,还能够有效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信息商品化是解决当前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关键。要想实践会计信息商品化,就必须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在总结会计信息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会计信息供需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会计信息的供求矛盾,结合会计信息市场的现状,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模型。通过会计信息市场的建立,恢复会计信息的商品本质属性;结合对会计信息的市场的有效监管,改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拓宽会计信息的商品范围,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信息交易成本,解决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促进会计人才市场、会计服务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更加繁荣。与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所见解:第一,会计信息的界定。会计信息表现形式不应该局限于财务报表,还应该有财务报表附注、其他各种形式的企业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外部审计报告、再生的财务会计分析信息等。第二,确定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是商品,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第三,改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方式。建立了会计信息市场后,由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机构统一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改变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受制于企业的窘状,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范性与独立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四,构建了会计信息市场具体运行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供未来研究会计信息市场参考和借鉴。

张淑彩[10](2007)在《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论 ——基于《新资本协议》下银行监管信息需求视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效的市场约束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否则市场约束就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有相互取代的一面,市场约束的力度大,那么相应的官方监管的监管压力就会轻一些,相反官方监管的力度大一些,那么相应地市场约束的作用范围就会受到一些抑制,但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银行外部监管体系。市场约束和银行的内部管理监督在独立性、对银行监督的强弱程度以及两种方式所关心的目标方面都是不同的,但两者之间若能相互协调、相互运用对方的信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那么对银行的监管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巴塞尔委员会是推动市场约束的主要力量,在《新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首次正式将有效的市场约束列为银行业稳健的三大支柱之一,将银行信息披露作为确保银行稳健的一个内在要求,把加大信息披露和增强市场约束视为一项重要的银行监管工具,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及资本充足性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强调了有关风险和资本关系的综合信息披露,并要求监管机构要对银行的披露体系进行评估,推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披露框架,对活跃的大型银行,要求每季度要进行一次信息披露,而市场风险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都要进行披露,对于一般银行,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由于多重因素之影响,相比之下,我国现有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难以承受”,而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银行监管执行的是1988年的《资本协议》(又称旧资本协议)。但我国银行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信誉以及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管理外资银行,又必须尽快按《新资本协议》条款规范并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因此,我国分别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向《新资本协议》进行部分过渡,在风险披露和风险覆盖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实际运作并不理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对银行的监管仍然集中在官方监管之上,对于市场约束讨论的不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市场约束要真正发挥作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改革,是-项艰巨的工程。因此,银行信息披露不但是当前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同时,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中,有许多问题诸如商业银行应该披露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应该怎样采集、如何加工,披露的信息应该达到怎样的质量要求、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应如何建立、信息披露监管执行机构的规范和协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绝非是局部和几个枝节的问题研究。所以,本文引入了银行会计信息市场这一命题,认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重要课题,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的协同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为:贯穿于多年来的银行会计信息制度的基本框架、银行会计信息的经济社会基础、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匹配之内在作用机理等等问题,需要确认研究中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单位或者分析细胞,找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和银行监管协同的讨论的逻辑支点,才能使问题的研究达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一致。因此,论文立足于《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之要求,从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关联效应出发,以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之匹配为主线,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从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实践中,总结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参照《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实践进行反思,从静态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的协同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旨在搭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框架和实施方略。论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对市场与银行监管进行理论透视,对有效市场假设、有效市场理论对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垄断、外部经济效应、公共物品等存在的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商业银行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形成理论上的铺垫。论文的第二部分,首先,论述了《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信息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包括: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要能够科学的量度和及时的确认并能够披露,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要全面、充分地反映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采用内部评级法(IRB)来评估风险,通过改进风险计量和管理方法,逐步使监管资本要求与经济资本要求相统一,使资本充足水平与银行的实际风险水平相统一。论述了《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范围、内容、要点及方式所做出的规定,并把商业银行是否满足信息披露要求作为商业银行是否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法特别是高级内部评级法来确定资本充足水平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阐述了《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及时披露包括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风险预测及战略管理等内容;其次,论述了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实现银行监管目标中的工具价值;再次,论述了市场约束与银行有效监管的关系,提出市场约束发挥作用是以有效的银行信息披露为前提的,银行信息的公开披露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关键。只有强化市场约束,才能实施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最后,论述了我国银行监管引入信息约束的可行性与面临的主要障碍。论文的第三部分,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衡现象进行了全面较为系统的剖析,同时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实际考量,主要分析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主体的多头和虚化、客体欠缺,机制不健全、市场失灵和非均衡博弈等。论文的第四部分,在协同理论的引导下,重点论述了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基础(市场失灵、法律的不完备性、银行风险)、协同的出发点、协同的动因、协同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协同的框架和协同的思路进行了搭建和设计。论文的第五部分,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市场培育进行了设计。基于《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会计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提供带来的繁重的和技术上的挑战,同时也是银行会计信息的传统生产加工方式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原有的不均衡将会加重,要建立新的均衡,满足银行会计信息双重需求者的需要,必须首先解决银行会计信息市场本身的问题。因此,该部分主要从银行会计信息市场本身协同发展角度展开论述,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构成要素和机制进行了设计,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的协同营造市场环境。论文的第六部分,从银行会计信息生产、加工上的协同,从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上的协同,从外部监督和内控制度建设的协同,从法规建设的协同,从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上的协同,从银行会计信息与银行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从制度安排上的协同等设计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在具体运作方面的协同措施。论文形成四个创新点:第一,论述主题上打破原有的对银行监管所需要的银行会计信息一味的要求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做的框框,而是把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置放于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中进行研究,通过银行会计信息市场机制的设计,论述在银行监管信息需求上,商业银行原本应该如何去做,能够怎么做,以实现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而不是按“需”报送。第二,依据《新资本协议》严格的信息约束,系统搭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框架理论,包括协同的着力点、协同的基础、协同的动因、协同的框架和思路取向等等。第三,淘滤和科学整合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系统地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协同进行设计: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运作机制、定价模式、供求定理、主体塑造、信息的供求与博弈等进行了构造,为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的协同打下基础。第四,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设计。针对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信息需求不协调的地方,就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需要协同的“点”,构建了银行会计信息生产、加工、披露标准、银行会计信息生产、加工技术、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法制环境、监管信息平台、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协同方略。鉴于多层因素的影响,银行会计信息资料的连续性和标准化欠佳(也是本文致力要解决的问题),给实证分析造成了困难,也形成本文的一个缺憾。随着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本人将追随跟踪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变化,对论文的缺憾进行修补,以丰厚论文的观点和论证。

二、会计市场客体范围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市场客体范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市场化相关理论
        2.1.1 内部市场化的概念及目标
        2.1.2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2.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2.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2.2 内部市场化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2.2.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内容及编制方法
        2.2.4 内部市场化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CL矿业公司内部市场化及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3.1 CL矿业公司概况
    3.2 CL矿业公司内部市场化现状
        3.2.1 内部市场化总体管理框架
        3.2.2 内部市场利润中心的划分
        3.2.3 内部市场化定额管理体系
        3.2.4 内部市场转移价格的制定
    3.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实施情况
        3.3.1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3.3.2 预算编制流程
        3.3.3 预算编制内容和方法
        3.3.4 预算执行与分析调整
        3.3.5 预算管理的考核
    3.4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3.4.1 内部市场化与预算编制流程衔接性较弱
        3.4.2 内部市场化后预算编制方法缺少针对性
        3.4.3 内部市场化后预算管理分析不详细
        3.4.4 内部市场化预算管理考核缺乏激励性
第四章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改进
    4.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目标思路及原则
        4.1.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目标
        4.1.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思路
        4.1.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管理改进原则
    4.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编制流程改进
        4.2.1 内部市场化分级管理与预算编制流程的衔接
        4.2.2 预算编制流程改进后的预算目标分解
    4.3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编制方法改进
        4.3.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4.3.2 市场化利润中心影响下的生产预算编制方法改进
        4.3.3 市场化精细管理影响下的资金预算编制方法改进
        4.3.4 改进后的财务预算编制
    4.4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执行分析改进
        4.4.1 内部市场化三级市场与预算分析体系结合
        4.4.2 内部市场化下预算分析内容的完善
        4.4.3 内部市场化下预算分析时效的保证
    4.5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考核改进
        4.5.1 增加针对内部市场主体预算考核程序
        4.5.2 内部转移价格控制下的预算考核对标体系建立
第五章 CL 矿业公司市场化下预算管理改进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改进效果
        5.1.1 总体成本对比分析
        5.1.2 产品单位成本对比分析
        5.1.3 内部市场人工费结算价格对比分析
    5.2 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改进方案保障措施
        5.2.1 促进全员思想的转变
        5.2.2 增加对员工的专业化培养
        5.2.3 建立信息管理保障系统
        5.2.4 强化沟通机制
        5.2.5 加强内审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结构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支撑性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披露的含义
        2.1.2 信息披露制度
    2.2 支撑性理论
        2.2.1 有效市场假说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现状研究
    3.1 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概述
        3.1.1 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
        3.1.2 电力市场的构成
    3.2 国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及经验
        3.2.1 美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现状
        3.2.2 北欧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现状
        3.2.3 澳大利亚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现状
        3.2.4 国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3 国内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现状
        3.3.1 电力交易机构信息披露现状
        3.3.2 国内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有效性的评价
    4.1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有效性评价的指标选取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指标的选取以及电力市场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构建
    4.2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验证
        4.2.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2.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结果进行分析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2.4 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设计
    5.1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构建的意义
        5.1.1 传统会计信息披露与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比较
        5.1.2 我国电力市场参与交易的总体情况
        5.1.3 构建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必要性
    5.2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原则
    5.3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主体和对象
        5.3.1 信息披露主体
        5.3.2 信息披露对象
    5.4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内容
        5.4.1 信息披露流程设计
        5.4.2 信息披露内容设计
    5.5 信息披露方式和频率设计
        5.5.1 信息披露方式设计
        5.5.2 信息披露频率设计
        5.5.3 信息披露质量要求
    5.6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构建
        5.6.1 国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经验
        5.6.2 政府监管
        5.6.3 市场监管
        5.6.4 独立第三方监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1.3.1 国外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3.2 国内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本文创新点
2 内部模拟市场模式概述
    2.1 内部模拟市场定义
    2.2 内部模拟市场的构成要素
    2.3 内部模拟市场方式特点
    2.4 内部模拟市场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对比
3 BJ公司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3.1 公司简介
    3.2 组织架构框架
    3.3 BJ公司传统成本管理内容及方法
        3.3.1 BJ公司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3.3.2 BJ公司成本管理方法
    3.4 BJ公司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4.1 价值意识在成本管理方面较为薄弱
        3.4.2 核算体系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3.4.3 公司员工缺乏积极性
4 内部模拟市场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分析
    4.1 BJ公司引入内部模拟市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1.1 市场改制推进模拟市场形成
        4.1.2 精细化的核算体系
        4.1.3 公司性质使企业有能力调控市场
        4.1.4 内部模拟市场的功能决定了它的可行性
    4.2 BJ公司引入内部模拟市场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5 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体系的建立
    5.1 实施内部模拟市场模式的主要方法及步骤
        5.1.1 工作思路
        5.1.2 目标及原则
        5.1.3 主要做法
    5.2 内部模拟市场的核算范围
    5.3 内部价格体系的设计
    5.4 确定内部模拟市场交易计量方式
    5.5 核算主体交易规则的确定
        5.5.1 量价费法
        5.5.2 效益法
        5.5.3 量价法
    5.6 核算情况市场考核规则体系
        5.6.1 组织结构
        5.6.2 计算方法
    5.7 BJ公司引入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体系后的效果评价
        5.7.1 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5.7.2 强化成本管理,企业管理迈向卓越
        5.7.3 强化了成本管理,成本素质显着提高
        5.7.4 员工积极性增强
6 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6.1 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模式存在的不足
        6.1.1 业务量及业务定价审核流程繁琐
        6.1.2 核算基础数据监督管控力量薄弱
        6.1.3 培训、宣传不到位
    6.2 优化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模式的对策建议
        6.2.1 合理优化业务量精度及核价工作
        6.2.2 构建内部模拟市场管理机构
        6.2.3 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员工认识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发电企业电力产品中长期交易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现状及发展动态综述
        1.2.2 国内外发电企业竞价决策理论及发展动态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结构
第2章 相关支撑性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博弈论理论与方法概述
        2.1.1 博弈论内涵及类型划分
        2.1.2 古诺双寡头模型
    2.2 以边际成本分析为基础的企业经营决策方法概述
        2.2.1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
        2.2.2 企业产品定价原理与方法概述
        2.2.3 本-量-利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现状概述
    3.1 电力市场基础要素及结构概述
        3.1.1 电力市场基本含义
        3.1.2 电力市场构成要素
    3.2 我国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规则概述
        3.2.1 市场模式
        3.2.2 交易方式
        3.2.3 价格机制
        3.2.4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现状
    3.3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特点
        3.3.1 注重优先发电次序
        3.3.2 强调偏差考核机制
        3.3.3 巧用合同电量转移
        3.3.4 经验报价行为居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经营环境分析
    4.1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决策信息体系构建
        4.1.1 外部环境评价子体系
        4.1.2 内部环境评价子体系
    4.2 发电企业电力市场交易风险因子计算模型
        4.2.1 发电企业电力市场交易风险评价体系
        4.2.2 发电企业电力市场交易风险因子计算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成本收益分析
    5.1 发电企业成本构成及划分
        5.1.1 发电企业成本构成
        5.1.2 发电企业成本划分
    5.2 发电企业成本核算及分析
        5.2.1 发电企业分类成本预测及核算
        5.2.2 发电企业总成本核算及分析
    5.3 发电企业盈利模型分析
        5.3.1 发电企业传统经营环境盈利模型
        5.3.2 发电企业电力市场环境盈利模型
    5.4 发电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决策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6.1 发电企业电力交易规划工具
        6.1.1 发电企业市场交易可售电量分类器
        6.1.2 发电企业电力交易竞价空间
    6.2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经营目标制定
    6.3 发电企业双边协商交易竞价决策模型
        6.3.1 发电企业双边协商交易竞价决策原理
        6.3.2 发电企业双边协商交易竞价决策方法
    6.4 发电企业集中竞价交易决策模型
        6.4.1 发电企业集中竞价交易决策原理
        6.4.2 发电企业集中竞价交易决策方法
    6.5 案例分析
        6.5.1 案例背景
        6.5.2 风险因子计算与量化
        6.5.3 发电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决策模型的应用
        6.5.4 发电企业中长期交易周期决策模型的应用
        6.5.5 年度双边协商交易决策模型的应用
        6.5.6 月度集中竞价交易决策模型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成本精细管控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企业成本管控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企业成本管控现状及需求分析
    2.1 企业简介
    2.2 企业现有成本管控分析
    2.3 企业成本精细管控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企业成本精细管控系统开发设计
    3.1 总体设计
    3.2 成本精细化管控体系设计
    3.3 成本精细化管控信息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成本管控系统实施
    4.1 系统实施前期规划
    4.2 系统实施过程管理
    4.3 系统实施后期运维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成本精细化管控系统有效性
    5.1 管理层面
    5.2 公司层面
    5.3 行业层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水上旅游研究综述
        1.2.2 旅游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图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图
        1.3.3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水上旅游概念与内涵研究
    2.2 水上旅游市场概念与内涵研究
        2.2.1 市场的概念与内涵
        2.2.2 水上旅游市场概念与内涵
    2.3 水上旅游市场绩效概念与内涵研究
        2.3.1 绩效与市场绩效概念与内涵
        2.3.2 水上旅游市场绩效概念与内涵
    2.4 绩效评价概念与内涵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水上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 上海市水上旅游的基本状况分析
        3.1.1 上海市水上旅游资源分布
        3.1.2 上海市水上旅游的方式
    3.2 上海市水上旅游发展主要成就分析
        3.2.1 水上旅游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3.2.2 水域资源多样开发建设
        3.2.3 水上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2.4 水上旅游外部环境不断改善
    3.3 上海市水上旅游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3.3.1 经营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标准
        3.3.2 产品形式单一,文化挖掘不够
        3.3.3 产业延伸短,价值外溢不足
        3.3.4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意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
        4.1.1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4.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借鉴
        4.2.2 水上旅游市场特性分析
        4.2.3 评价方面的选择
        4.2.4 指标的选取
        4.2.5 指标体系初步确定
    4.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筛选
        4.3.1 德尔菲法筛选指标的步骤
        4.3.2 德尔菲法统计指标的计算
        4.3.3 专家评分结果统计分析
        4.3.4 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4.4 基于ISM模型的评价指标分析
        4.4.1 指标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4.4.2 影响水上旅游市场绩效的要素分析
        4.4.3 基于ISM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黄浦江为例
    5.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研究
        5.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1.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1.3 绩效水平测算分析
    5.2 以黄浦江为例的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研究
        5.2.1 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5.2.2 绩效水平的综合评价
    5.3 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3.1 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5.3.2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水平的对策研究
    6.1 政府层面
        6.1.1 紧抓上下游协调规划工作
        6.1.2 引领制定水上旅游服务标准
        6.1.3 提升水上旅游市场监管水平
        6.1.4 加强水上旅游安全管理
    6.2 资源供给层面
        6.2.1 营造水上旅游综合配套服务环境
        6.2.2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
        6.2.3 优化供给市场结构
    6.3 发展协调性层面
        6.3.1 水上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6.3.2 推进水陆联动协调发展
        6.3.3 两岸功能区协调发展
    6.4 市场层面
        6.4.1 多渠道推广,扩大水上旅游影响力
        6.4.2 促进文化创意理念与水上旅游产品设计的融合
        6.4.3 提升企业利润率水平,关注价格平稳性
        6.4.4 响应游客需求,提高旅游者满意度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专家征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专家征询表(第二轮)
附录三 以黄浦江为例的上海市水上旅游满意度调研问卷
附录四 AHP层次分析法权重测算
附录五 旅游监管水平评价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及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
        2.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2.1.2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2.1.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2.2 风险传导理论
        2.2.1 风险传导概念及要素
        2.2.2 风险传导耦合效应
    2.3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2.3.1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概念界定
        2.3.2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特征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3.1 互联网金融市场要素
        3.1.1 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
        3.1.2 互联网金融市场客体
        3.1.3 互联网金融市场载体
        3.1.4 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
    3.2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识别
        3.2.1 市场主体风险
        3.2.2 市场客体风险
        3.2.3 市场载体风险
        3.2.4 市场环境风险
    3.3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监管
        3.3.1 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
        3.3.2 互联网金融监管条例
第4章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分析
    4.1 互联网金融风险传导要素
        4.1.1 风险源
        4.1.2 风险流
        4.1.3 风险阈值
        4.1.4 风险载体
    4.2 风险传导路径分析
        4.2.1 风险传导网络结构
        4.2.2 风险传导路径解析
        4.2.3 风险耦合机理
    4.3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理
第5章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耦合测度研究
    5.1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耦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选取原则
        5.1.2 指标体系构建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5.2.1 计算指标的层次单排序
        5.2.2 层次总排序
    5.3 风险传导耦合测度模型构建
        5.3.1 风险传导耦合形式
        5.3.2 指标权重与评定等级的确定
        5.3.3 确定风险功效函数
        5.3.4 构建风险耦合度函数
    5.4 风险传导耦合测度算例分析
        5.4.1 建立因素集和权重集
        5.4.2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耦合测算
        5.4.3 测度结果分析
第6章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防控的建议
    6.1 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风险防控
        6.1.1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6.1.2 建立综合多维度征信体系
        6.1.3 市场参与者自觉规范行为
    6.2 互联网金融市场客体风险防控
        6.2.1 优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产品结构
        6.2.2 加强沉淀资金监控机制
    6.3 互联网金融市场载体风险防控
        6.3.1 加强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6.3.2 稳定设备运营及系统安全
    6.4 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
        6.4.1 一行两会联合协调监管
        6.4.2 引入国外监管沙盒经验
        6.4.3 灵活量化监管指标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A
附录B

(8)论政治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主要观点
第一章 政治市场秩序与法治保障基本问题
    第一节 政治市场秩序分析
        一、政治市场的划分
        二、政治市场的要素
        三、政治市场秩序特性
    第二节 法治保障问题
        一、法治的多维视角
        二、法治保障的根据
        三、法治保障的意涵
    第三节 政治市场秩序与法治的契合
        一、国际秩序与法治
        二、国内秩序与法治
        三、法治之基础性价值
第二章 法治引导政治市场主体
    第一节 政治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特性
        二、主体公共性理论
        三、主体公共性之构成
    第二节 主体公共性的秩序功能
        一、增进政治和谐
        二、推进治理现代化
        三、促进政治发展
    第三节 主体公共性之法治路径
        一、规则导引
        二、权利保障
        三、文化内化
第三章 法治规范政治市场客体
    第一节 政治市场客体
        一、客体之意涵
        二、政治市场客体特性
        三、政治市场客体类型
    第二节 政治市场客体的秩序意涵
        一、国家利益
        二、个人利益
        三、相互关系
    第三节 客体合理化的法治路径
        一、国家义务
        二、公民义务
        三、法律规制
第四章 法治规定政治市场通货
    第一节 政治市场通货
        一、政治市场通货特性
        二、人类历史新划分
        三、市场通货之秩序功能
    第二节 政治市场通货之价值尺度及运行
        一、政治市场通货之标尺
        二、政治市场之“黄金”
        三、政治市场通货运行规律
    第三节 政治市场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通货膨胀之表现
        二、通货膨胀之后果
        三、通货膨胀之法治化治理
第五章 法治规制政治市场环境
    第一节 维护公平竞争
        一、公平竞争之秩序功能
        二、公平竞争与法治之契合
        三、公平竞争之法治路径
    第二节 维持权力制约
        一、权力制约之秩序意涵
        二、权力制约与法治之契合
        三、权力制约之法治路径
    第三节 维系政治信任
        一、政治信任之秩序功能
        二、信任与法治的自然契合
        三、增强信任的法治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会计信息商品化与会计信息市场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会计信息本质属性
        1.2.2 会计信息市场
        1.2.3 启示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会计信息商品化概述
    2.1 会计信息的界定
    2.2 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
        2.2.1 产权概念的梳理
        2.2.2 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
    2.3 会计信息的商品特征
        2.3.1 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
        2.3.2 会计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化
3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会计信息市场的现状分析
    3.2 会计信息的供求分析
        3.2.1 供给视角分析
        3.2.2 需求视角分析
        3.2.3 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分析
    3.3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的必要性
        3.3.1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
        3.3.2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对于促进其他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3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能够有效解决会计信息的供给不足
    3.4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的可行性
        3.4.1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的理论基础
        3.4.2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的现实基础
        3.4.3 构建会计信息市场化的技术平台
4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
    4.1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模型
        4.1.1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模型与流程详解
        4.1.2 关于会计信息市场模型的有关问题讨论
    4.2 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假设与基本目标
        4.2.1 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假设
        4.2.2 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目标
    4.3 会计信息市场的客体与主体
        4.3.1 会计信息市场的客体
        4.3.2 会计信息市场的主体
    4.4 会计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
        4.4.1 供求机制
        4.4.2 价格机制
        4.4.3 竞争机制
        4.4.4 风险机制
5 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
    5.1 会计准则制定的管制
        5.1.1 会计准则产生的动因
        5.1.2 会计准则制定权的界定
        5.1.3 会计准则的质量问题
        5.1.4 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坚持的原则
    5.2 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
        5.2.1 加强对会计行业进入资格的监管
        5.2.2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5.2.3 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5.3 对外部审计的监管
    5.4 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
        5.4.1 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模式
        5.4.2 会计信息市场政府监管应注意的问题
6 研究结论与局限
    6.1 研究结论与成果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论 ——基于《新资本协议》下银行监管信息需求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思路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现状与评述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
    1.8 创新点
2. 市场与银行监管:理论透视
    2.1 有效市场假说:变迁与界定
    2.2 市场失灵
    2.3 市场效率与资源配置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
3. 银行监管与信息约束:理想与现实
    3.1 《新资本协议》与信息约束
    3.2 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实现银行监管目标中的工具价值
    3.3 市场约束与银行有效监管
    3.4 我国银行监管引入信息约束:可行又艰难
4.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实践的考量
    4.1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失衡的表现及成因
    4.2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与《新资本协议》缺口及影响因素
5.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宏观取向
    5.1 协同理论
    5.2 协同的基础
    5.3 协同的出发点
    5.4 协同的动因
    5.5 协同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6 协同的国际框架一一《新资本协议》
    5.7 建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思路
6.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市场培育
    6.1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有效机制建立的前提
    6.2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定价及运行模式
    6.3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供求定理
    6.4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客体和主体的界定
    6.5 银行会计契约机制的遵守与背离
    6.6 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建立
    6.7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的博弈与均衡
    6.8 建立有效的银行会计信息市场管制机制
7. 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的微观运作
    7.1 银行会计信息采集、加工、披露标准的协同
    7.2 银行会计信息生产、加工技术的协同
    7.3 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协同
    7.4 监管机制的协同
    7.5 协同的法制保障
    7.6 协同信息平台的构建
    7.7 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
    7.8 协同的制度安排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会计市场客体范围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内部市场化的CL矿业公司预算管理研究[D]. 马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我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D]. 夏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BJ公司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体系研究[D]. 王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4]发电企业电力产品中长期交易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盛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5]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成本精细管控系统开发研究[D]. 张学花.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6]上海市水上旅游市场绩效评价研究[D]. 夏雪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7]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传导及测度研究[D]. 周炀婧.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8]论政治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D]. 陈仲.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9)
  • [9]会计信息商品化与会计信息市场构建研究[D]. 吴迪. 西华大学, 2013(03)
  • [10]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论 ——基于《新资本协议》下银行监管信息需求视角的研究[D]. 张淑彩.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会计市场对象范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