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光荣的劳动》教学设计

《最光荣的劳动》教学设计

一、《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雅迪[1](2021)在《高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祖光[2](2021)在《以群文阅读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新一代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也被纳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当中。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生思维发展中处于关键位置,在高中阶段基于群文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语文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群文阅读为平台,探讨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问题。引言部分介绍该课题研究的缘起,详细展示批判性思维研究综述,以及群文阅读研究综述,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文本交互主义和批判主义理论,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创新追求在于将群文阅读应用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撷取传统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第一章界定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考。同时界定群文阅读的概念,即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师生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围绕着多个文本进行系统性建构,并形成共识的过程。第二章详细剖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围绕学生阅读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研究进行分析,同时引入调查数据进行论证。第三章介绍利用群文阅读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基础。第四章介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要素,借助群文阅读课例展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第五章阐述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就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新思考,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撷取传统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

常思敏[3](2021)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劳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在走向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中学德育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在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在课程标准的规范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出发探究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系统实施策略。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规范。课程标准是关于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本章主要明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地位、阐明劳动教育及其基本理念与目标、明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劳动教育的规范指向作用,并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依据。第二,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基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原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所在地区的政治教师和高中生进行调查,辩证分析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成因。第三,基于现实问题与客观需要,围绕教学过程,在课程标准的规范指导下提出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系统实施策略,即依据课程标准界定基本目标、解读教材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案例实现对劳动价值观的培养、适时评价强化学生对劳动的崇尚与对劳动者的尊重。

白日娜[4](2021)在《《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各学段的必修课程,系统的加强劳动教育,并且详细的规定了不同学段中劳动教育的内容以及评价体系。高中正是为学生今后发展和服务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开展劳动教育十分必要,《经济生活》课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拓宽了劳动教育的渠道。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增加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接受劳动知识、参加劳动实践、丰富劳动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能通过二者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在今后步入社会后可以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对《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进行探究。本文第一部分阐述劳动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和《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可行性,明晰劳动教育的具体内涵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一步,现在提倡的劳动教育是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关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实践这几方面的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生。第二部分通过“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现状调查问卷”和“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指出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低、劳动教育导向性不足、学生缺乏劳动实践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应试教育对劳动教育的消极影响、劳动教育支撑体系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第三部分挖掘《经济生活》课教材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选取代表性一课《企业与劳动者》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部分,针对在《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劳动教育实效性的优化策略,包括: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李建楠[5](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其实一直为党、国家和教育界所关注,并且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关政策的实施尚未完全改变人们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尚未彻底改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在一些教育场合,劳动教育甚至被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这也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应有之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还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是创造人类社会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教育则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这其实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教育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出现的。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为基础,同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合理采纳中外教育学者的相关理论和各国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论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相关思想,不断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为我国劳动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演变历程的梳理和挖掘,有助于厘清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脉络,在理论层面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诸多变化,这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而劳动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也应加以考量,这样从整体上以历史视角分析劳动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上跟上时代步伐。围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本研究在论证中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劳动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其一是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概念梳理,通过古今中外对二者的认识做综合分析和界定;其二是通过分析劳动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劳动能力提升、劳动形态变化、劳动范围扩展,阐明影响劳动教育相关主要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三是从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劳动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着重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和耕读教育理念,并对近现代中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概述。第四部分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探析,通过对该时期党的劳动教育思想从确立到探索实践,再到“文革”期间的曲折探索的梳理,从劳动教育目的和实践效果进行剖析。第五部分是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对劳动教育思想的重塑与革新。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劳动教育思想在发展中添加了“技术”的元素,无论是从劳动素养还是综合实践出发,这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开始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六部分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和创新动力,在劳动教育思想中强调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培育人才创新能力,这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培育时代新人、破解人才培养问题的需要,同时将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不同主体,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第七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指出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在劳动教育思想发展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握理论实际相结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拓展实践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使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更好发挥作用。

杨莹[6](2021)在《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被我国大力倡导,更被落实在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中。那么中学语文课程应该如何实施劳动教育呢?为此本文提出“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这一论题开展研究。本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围绕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展开理论论述。首先,在廓清了一般意义劳动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语文劳动教育的内涵。语文劳动教育是指利用语文课程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加强学生对劳动行为的理解和体悟,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认同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以此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其思想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强调对劳动行为的理解和体悟;重视对劳动价值认同感的培养;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由此推论出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劳动观与劳动价值观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劳动教育的内容直接进入中学语文课程。继而,笔者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的编写意图都指向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最后又通过对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得出作文题目直接体现语文劳动教育思想导向,主要考察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与理解的结论。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思想客观的渗透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第二部分,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来了解劳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情况。发现主要存在学生的劳动观点较差、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劳动教育脱节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缺失劳动教育内容的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方面是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理性认识有失偏颇,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缺少挖掘拓展。第三部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语文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下几点渗透策略:一、深入品味劳动教育课文的语言,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价值;二、开展语文主题交流研讨,感受和弘扬劳动精神;三、组织体验父母职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季红霞[7](2021)在《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观点、态度,表现在劳动中对于劳动过程、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主观倾向性、价值选择性,劳动价值观对劳动认知和劳动行为起指导作用,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劳动价值观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念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自身德智体美劳能否得到全面的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能否形成正确的劳动风气,还关系到将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这一轴心,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主要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劳动价值观等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确立本文阐论的基点;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形式陈旧、教育课程单薄、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成效不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劳动价值认知薄弱、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实施不实、劳动价值观教育氛围营造不浓、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能动性不足。综合以上关于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中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路径可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端正劳动价值观教育理念,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都要重视劳动价值观教育;二是完善劳动价值观课程体系,包括落实劳动必修课、其它学科课程中的价值观渗透等;三是拓展劳动价值观实践空间,主要拓展生活劳动空间、拓展生产劳动空间、拓展服务性劳动空间、拓展创意性劳动空间等四个方面;四是优化外部劳动教育环境,文章强调挖掘家庭中的劳动价值观资源和汲取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观资源。

李悦[8](2021)在《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应重视劳动教育。但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会劳动,不想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精神和推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课程,必须响应国家和时代的号召,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通过调查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现状发现,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注重劳动教育内容的融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教师方面: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到位,对具体的学情了解不足,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和教学内容实践性不足;其次是学生方面: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规划未来的意识和缺乏社会关怀。正是这些原因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效果,延缓了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新时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应该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此原则上通过紧扣课程标准、把握政策导向,充分分析学情、挖掘媒体资源,丰富授课方式、坚持学生主体,进行教学评价、考评教学效果,回归生活实践、外化劳动教育的路径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

张伟,许煜华[9](2021)在《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指导新时代铁路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为例》文中指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毛泽东强调:"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铁路党校是铁路行业党员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大熔炉,其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政治理论学习,

谢斯旻[10](2020)在《和之声,教之韵——小学低段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形式之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和音乐审美熏陶的同时,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教师应基于低段音乐教学实际,积极探索音乐课中音乐教学的路径,

二、《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以群文阅读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1.批判性思维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2.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研究综述
        1.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3.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文本交互理论
        3.批判主义理论
一、概念界定
    (一)批判性思维概念
    (二)群文阅读概念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读而少思
        1.批判性意识淡薄
        2.批判性阅读氛围冷清
    (二)教师教而欠学
        1.教学思路未跟上新课改变化
        2.教学逻辑不严密
    (三)当下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平面化
        1.现象描述多于实际批判
        2.理论与实践衔接断层
        3.对批判性思维产生误解
三、利用群文阅读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基础
    (一)高质量的群文阅读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开展群文阅读
    (三)二者兼容助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四、群文阅读中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要素
    (一)确定文本
    (二)选择议题
    (三)师生交流
    (四)启迪认识
五、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一)方法优化:注重批判性阅读、思考、讨论和实践
    (二)活动量化:举办辩论活动,培养批判性思考精神
    (三)练习强化:化繁为简抓住本质培养批判追问
    (四)思维深化:跨越文字藩篱学会领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劳动最光荣过时了吗?-探究正确的劳动观念
附录二 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问卷
致谢

(3)基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课程标准及其对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规范
    一、课程标准及其教学地位
        (一)课程标准的界定
        (二)课程标准的教学地位
    二、劳动教育及其基本理念与目标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的界定
        (二)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劳动教育的规范指向
        (一)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对劳动教育的定位
        (二)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对劳动教育的核心要求
        (三)课程标准“教学提示”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
    四、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一)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现实依据
第三章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一、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调研情况概述
        (二)调查问题及其依据
        (三)调查局限和应对措施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模糊化
        (二)实施劳动教育的内容碎片化
        (三)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单一化
        (四)采用劳动教育的评价短视化
    三、思想政治课实施劳动教育面临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课程标准解读不够对劳动教育意义认知不够
        (二)学生生活中智育为首劳动教育在被边缘化
        (三)思想政治教材劳动教育内容欠突出
第四章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系统实施策略体系
    一、依据课程标准,界定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政治认同维度——认同劳动的现实价值,尊重劳动人民
        (二)科学精神维度——认识劳动的历史地位,理解劳动分工
        (三)法治意识维度——理解劳动的法律地位,遵守劳动规范
        (四)公共参与维度——培养积极的劳动热情,投身劳动实践
    二、解读教材内容,梳理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经济维度:劳动创造财富
        (二)社会维度:劳动推动社会发展
        (三)哲学维度:人生价值在劳动创造中实现
        (四)文化维度: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三、优化教学案例,突出思想政治课对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一)立足“劳动最伟大”,引领本源性价值认知
        (二)立足“劳动最崇高”,突出经济性价值理解
        (三)立足“劳动最光荣”,强化教育性价值
        (四)立足“劳动最美丽”,彰显社会性价值教育
    四、适时评价,强化学生对劳动的崇尚,劳动者的尊重
        (一)个体维度:美好生活靠自身劳动创造
        (二)国家维度:以人人劳动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经济生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劳动教育的内涵
        2.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4.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经济生活》课实施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二、《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2.学生劳动认知分析
        3.学生劳动实践分析
        4.学生劳动价值观分析
        5.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现状分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低
        2.教学资源运用中劳动教育导向性不足
        3.学生缺乏劳动实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2.劳动教育支撑体系不健全
        3.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三、劳动教育在《经济生活》课中的教学实施
    (一)《经济生活》课教材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
    (二)劳动教育在《经济生活》课的教学实施——以“企业与劳动者”为例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学习目标设计
        4.教学重难点分析
        5.教法与学法
        6.课堂教学实施
四、《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劳动教育实效性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劳动教育的一般解释
    2.1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诠释
        2.1.1 劳动
        2.1.2 劳动教育
    2.2 社会发展中导致劳动教育相关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
        2.2.1 劳动能力提升
        2.2.2 劳动形态变化
        2.2.3 劳动范围拓展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教育特征
        2.3.1 树立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观念
        2.3.2 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劳动精神
        2.3.3 提升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素养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3.1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
        3.1.1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1.2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3.1.3 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个体发展的需要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教育学者的劳动教育理念
        3.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
        3.2.2 符合农业社会发展需要的“耕读”劳动教育理念
        3.2.3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者对传统劳动教育的反思
    3.3 国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3.3.1 近代欧洲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探索
        3.3.2 苏联教育学者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4.1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思想的初步确立
        4.1.1 以“为工农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
        4.1.2 以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人才紧缺为劳动教育契机
        4.1.3 “以俄为师”的劳动教育政策取向
    4.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4.2.1 劳动教育向“本土探索”的思想转变
        4.2.2 摆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4.2.3 以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劳动教育目的
        4.2.4 通过课堂教学和勤工俭学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4.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曲折探索
        4.3.1 以世界观改造为劳动教育重点
        4.3.2 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劳动教育目的
        4.3.3 “开门办学,上山下乡”的劳动教育实践
第5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探索革新
    5.1 强调“技术”的劳动教育恢复与探索
        5.1.1 劳动与技术“合成”下的劳动教育
        5.1.2 以“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为劳动教育目的
        5.1.3 通过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5.2 立足“素养”的劳动教育改革与深化
        5.2.1 劳动教育中“人”的回归
        5.2.2 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劳动教育目的
        5.2.3 劳动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
    6.1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审视
        6.1.1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前提
        6.1.2 劳动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的重要支撑
        6.1.3 劳动教育是破解人才培养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6.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6.2.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
        6.2.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动力
    6.3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思想建设的要点
        6.3.1 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6.3.2 塑造诚实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
        6.3.3 培育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
    6.4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6.4.1 重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6.4.2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
        6.4.3 强化党员干部劳动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7.1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的历史经验
        7.1.1 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
        7.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根本遵循
    7.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则
        7.2.1 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在发展中丰富党的劳动教育思想
        7.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实践创新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
    7.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实践的机制构建
        7.3.1 探索立德树人中劳动教育的合理路径
        7.3.2 拓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7.3.3 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劳动教育被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之中
    二、研究意义
        (一)加强语文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
        (二)推动语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
    三、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研究综述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研究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研究概述
    一、劳动教育概念阐释
        (一)一般意义的劳动教育
        (二)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二、语文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一)语文劳动教育基本界定
        (二)语文劳动教育思想内涵
        1、强调对劳动行为的理解和体悟
        2、重视对劳动价值认同感的培养
        3、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三、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的关系
        (一)劳动观与劳动价值观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直接进入中学语文课程
    四、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呈现与分析
        (一)选文的主题体现了对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的培养
        (二)选文的主题体现了对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五、劳动教育思想在语文中高考试卷命题中的呈现与分析
        (一)作文题目直接体现了语文劳动教育思想导向
        (二)语文中高考作文命题意图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劳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情况简介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日常劳动所持态度的情况
        (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情况
        (三)学生日常参加劳动的情况
        (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受劳动教育情况
    三、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的了解少且流于表面
        (二)教师对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程关系缺乏学理性认识
        (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淡化劳动教育内容
    四、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劳动观点较差
        (二)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劳动教育脱节
        (三)中学语文教学缺失劳动教育内容
    五、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归因
        (一)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的理性认识有失偏颇
        (二)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缺乏挖掘拓展
第三章 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品味劳动教育课文的语言,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一)案例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案例分析
        1、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增加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主人公的劳动快乐
        3、教师通过分析语言上升文章主旨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二、开展语文主题交流研讨,感受和弘扬劳动精神
        (一)案例2:主题交流研讨之“弘扬劳动精神”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案例分析
        1、选择渗透同样劳动教育思想的课文开展主题交流研讨
        2、主题交流后组织写作,帮助学生将劳动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格
    三、组织体验父母职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一)案例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劳动”活动设计与实施
        (二)案例分析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组织劳动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借助恰当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一)案例4:劳动教育主题课文教学的布置作业环节展示
        (二)案例分析
        1、选文向原着延伸,加深对劳动意义的认识
        2、向媒介阅读延伸,正确理解劳动精神
        3、向劳动人物传记延伸,深入理解劳动价值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情况调查(教师访谈)
    附录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附录4 主题交流研讨之“弘扬劳动精神”教学设计
    附录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劳动”活动设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相关概述
    一、劳动和劳动教育
        (一) 劳动
        (二) 劳动教育
    二、价值观和劳动价值观
        (一) 价值观
        (二) 劳动价值观
    三、劳动价值观教育与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 劳动价值观教育
        (二)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第二章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现状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
        (二) 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现状
        (三)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取得的积极成效
    三、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劳动价值观教育形式陈旧
        (二) 劳动价值观教育课程单薄
        (三) 劳动价值观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四) 劳动价值观教育成效不佳
    四、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教师的劳动价值观认知薄弱
        (二) 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实施不实
        (三) 劳动价值观教育氛围营造不浓
        (四) 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能动性不足
第三章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端正劳动价值观教育理念
        (一) 学校担起劳育责任
        (二) 教师增强劳动教育意识
        (三) 学生转变被动学习观念
    二、完善劳动价值观课程体系
        (一) 落实劳动必修课,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
        (二) 发挥思政等学科作用,全面渗透劳动价值观教育
        (三) 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抓准中学阶段目标
    三、拓展劳动价值观实践空间
        (一) 拓展生活劳动空间
        (二) 拓展生产劳动空间
        (三) 拓展服务性劳动空间
        (四) 拓展创意性劳动空间
    四、优化外部劳动教育环境
        (一) 挖掘家庭中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资源
        (二)汲取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劳动教育内涵、任务的研究
        (二)关于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
        (三)关于劳动教育政策的研究
        (四)关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
        (五)关于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观察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论概述
    第一节 劳动教育概念界定
    第二节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思想
    第三节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政策依据
第二章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教师授课情况
        三、劳动评价
    第二节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原因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到位
        (二)教师对具体的学情了解不足
        (三)教师的授课形式较为单一
        (四)教师的教学内容实践性不足
        二、学生原因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二)没有规划未来的意识
        (三)缺乏社会关怀
第三章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原则和路径
    第一节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
        二、遵循教育规律
        三、体现时代特征
        四、强化综合实施
        五、坚持因地制宜
    第二节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路径
        一、紧扣课程标准,把握政策导向
        二、充分分析学情,挖掘媒体资源
        三、丰富授课方式,坚持学生主体
        四、进行教学评价,考评教学效果
        五、回归生活实践,外化劳动教育
第四章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节 劳动教育融入“少年有梦”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二)教材简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三)思维拓展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阶段
        (一)学生的导学案
        (二)教师的评价
    第二节 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指导新时代铁路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融入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
    1.为党性教育注入新活力。
    2.培养崇尚劳动新风尚。
    3.培育节支降耗新理念。
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融入新时代铁路企业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要做法及不足
    (一)主要做法
    (二)不足之处
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融入新时代铁路企业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路径探讨
    (一)培训前讲透劳动实践活动的现实性
    (二)培训中凸显劳动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三)培训后把握劳动实践活动的长效性

(10)和之声,教之韵——小学低段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小学低段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价值
    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
    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合唱教学有助于积累合作经验
    合唱教学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小学低段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多媒体创设情境,点燃合唱之火
    注重前置性活动,增强学习积累
    教师示范性引领,选择适宜的方法
    组织适切的活动,提高合唱效率
    运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四、《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D]. 黄雅迪.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以群文阅读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 黄祖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研究[D]. 常思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经济生活》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研究[D]. 白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 李建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6]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D]. 季红霞. 扬州大学, 2021(09)
  • [8]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 李悦. 喀什大学, 2021(07)
  • [9]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指导新时代铁路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为例[J]. 张伟,许煜华.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02)
  • [10]和之声,教之韵——小学低段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谢斯旻. 第二课堂(D), 2020(07)

标签:;  ;  ;  ;  ;  

《最光荣的劳动》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