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价与分析

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价与分析

一、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估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2](2021)在《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重点收集整理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规章制度、重大活动与事件、重大项目与成就等,客观、翔实记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展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与科学发展规律。作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工作者及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静音[3](2019)在《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产业也逐渐往更深更细方面研究,国家对于科技人才及其科学研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因此无论是化工企业还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也持续增加,危化品实验室具有内容复杂性、实验过程未知性且都进行独立实验等特点,因此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针对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法规少之又少,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为评估实验室安全提供有利依据,对减少事故的发生,顺利进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危化品实验室特点与近20年的事故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差异性分析,并结合工艺保护层分析(LOPA)将实验室安全划分为实验室设备设施、实验室平面布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防护、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应急救援六个方面。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共包括21个二级指标和78个三级指标。在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后,运用DEMATEL-ANP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实验室设备设施、实验室平面布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防护和安全管理要比实验室应急救援略重要,这也符合实验室的实际安全管理状况。最后以某科研院危化品实验室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安全现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郭朝晖[4](2017)在《科普场馆实验室运营及评估框架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科普场所作为实现公众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具有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而其作为非正式学习的场所之一,经历了重“展”到重“教”的科普理念转变,科学实验室就成了科普场馆实现“教”的重要场所,在科普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处于发展阶段,实验室的可持续性运营管理是各个科普场馆以及科普研究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论文先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国内省级各科普场所中科学实验室运营情况以及对科普领域专家进行访谈,分析出目前我国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运营存在科学实验室数量以及类型、课程活动主题类型总体宽泛,目前课程活动可持续性不够高等问题。接着研究了美国旧金山探索馆和芝加哥工业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科科技馆、德国曼海姆科学中心等国外知名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优秀的建设及运营经验,得出国外科学实验室运营注重与学校课程标准相结合、注重打造数字学习资源库、注重科学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及注重构建专业的实验室课程研发团队等优秀经验。然后,对比国内科学实验室运营和国外科学实验室运营情况,本研究提出设计针对国内科学实验室的运营方案和构建科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两个途径来更好的促进国内科学实验室的长期运营和发展。运营方案从科学实验室的运营策略上给出指导和建议,而评估体系则从科学实验室的各方面给出了一个导向性的定量衡量标准,这样既兼顾科学实验室的具体运营,又兼顾了运营的效果评估。运营方案提供具体的实施策略,评估体系则引导科学实验室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运营方案的设计上,本研究针对国内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结合本研究之前对国内外科学实验室运营的调研分析,运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结合策略和馆校结合策略,从课程活动资源、学习者、实验室员工、服务支持四方面进行运营方案的设计,并使线上线下结合策略和馆校结合策略贯穿整个运营方案。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本研究结合第三部门运营评估框架和非正式环境学习评估框架,运用专家访谈和德尔菲-层次分析法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和各层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最终建立了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的评估指标体系。

陈洪军,黄卫祖[5](2009)在《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构建以计算机基础为主体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东北大学在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以计算机基础为主体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的具体做法,分析了计算机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申剑[6](2009)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评估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科技部遵循“按需规划、择优建设、重点扶持”的原则,在统筹国家重点研究领域的实验室建设基础上,逐步形成运行机制完善、研究水平较高、突出原始创新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国家实验室代表国家最高水平,是按国际一流标准建立的,规模非常大,基本包括本学科领域所有研究方向,而且人员配备上要求面向国内外招聘最优秀的研究人员,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它将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领最高点。本文首先阐明了实验室评估的国内外现状以及评估常用的理论方法,然后分析了我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外实验室发展及评估状况。文中以美国国家实验室为例,启示我国国家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可以由科技部组织,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参与,并吸收国际着名专家学者参加,采用国际学术界惯用的评估程序逐步建立起国际同行评议制度。论文最后对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建设与评估要素的关联性做出尝试性研究,增加了本文的应用价值。根据“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实验室指导方针,本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国家实验室评估规则,初步形成了规范的评估要素以及指标体系,为提高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以及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成功筹建提出些许建设性的意见。

王筱芸[7](2004)在《新形势下加强计算中心管理的若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 ,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中心的科学管理。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计算中心管理的特点 ,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的新构思 ,以期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孟丽君,鄂晓宇,裴战存,邸魁[8](2003)在《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 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说明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就决定了实验必须为此服务。东北大学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说明 ,只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黄梅兰[9](2003)在《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做好实验室评估工作》文中研究表明实验室评估工作 ,对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转变观念与加强领导是“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杨木清[10](2002)在《抓住评估机遇 加速高校实验室建设》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高校实验室评估和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其做法和产生的效益。

二、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估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中)(论文提纲范文)

5 改革开放初期高等学校实验室发展
    5.1 调整整顿,恢复重建
    5.2 规范管理,重点推进
6 全面提速,高等学校实验室步入跨越式发展
    6.1 形成标准,全面推进
    6.2 重大项目加速发展

(3)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事故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2.1 危化品实验室事故统计分析
        2.1.1 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2.1.2 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2.1.3 事故物质类型统计分析
        2.1.4 事故发生环节分析
        2.1.5 事故原因分析
    2.2 危化品实验室风险分析
        2.2.1 危化品实验室特征及风险
        2.2.2 危化品实验室安全制约因素分析
    2.3 中外危化品实验室管理差异性分析
        2.3.1 中外实验室安全管理差异性分析
        2.3.1.1 实验室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2.3.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2.3.2 中外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差异性分析
        2.3.2.1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2.3.2.2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内容
    2.4 基于LOPA理论的实验室安全指标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构建实验室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流程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流程
    3.2 指标的选取
        3.2.1 指标体系的初步筛选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3 指标的确定
    3.3 指标的阐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研究
    4.1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的建立
        4.1.1 DEMATEL-ANP方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1.3 建立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
    4.2 危化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4.2.1 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
        4.2.2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要素层权重计算
        4.2.3 最终混合权重的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研究
    5.1 实例概况
        5.1.1 某科研院危化品实验室情况简介
        5.1.2 科研院评价范围
        5.1.3 实验室设备设施
        5.1.3.1 通风空调系统
        5.1.3.2 电气系统
        5.1.4 实验室安全管理
        5.1.4.1 安全科研生产责任制
        5.1.4.2 HSE检查
        5.1.5 实验室防护
    5.2 该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计算
        5.2.1 各指标专家评判
        5.2.2 模糊综合评价
    5.3 评估结果分析及建议措施
        5.3.1 结果分析
        5.3.2 存在问题与建议措施
    5.4 本结果与安全检查表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筛选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间影响关系的问卷调查
    附录3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的问卷调查
    附录4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的问卷调査
    附录5 —某科研院安全检查表评估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科普场馆实验室运营及评估框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及概念研究
        1.4.1 非正式环境学习理论
        1.4.2 科学教育理论
        1.4.3 评估理论
        1.4.4 科学实验室
第二章 国内科普场所实验室运营情况调研分析
    2.1 国内科普场所实验室运营综述
    2.2 调查对象及方法
    2.3 调研结果分析
        2.3.1 实验室设置情况
        2.3.2 课程活动运营情况
        2.3.3 学习者相关情况
        2.3.4 实验室教师及其他情况
    2.4 国内科普场所科学验室运营情况总结
第三章 国外科普场所实验室运营方案研究
    3.1 美国科普场馆科学实验室运营
        3.1.1 注重课程研发团队和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3.1.2 学习项目与学校的课程标准配合
    3.2 加拿大科普场馆科学实验室运营
    3.3 德国科普场馆科学实验室运营
    3.4 国外科普场所实验室运营总结
第四章 国内外调研总结与建议
    4.1 支架要素:配合学校教育,做好顶层课程设计
    4.2 活动、情景、学习共同体要素: 构建专业课程开发团队
    4.3 工具要素: 借助企业资源,合理设置环境硬件设施
    4.4 资源要素: 构建课程活动资源分享网络
    4.5 评价要素: 构建科学评估框架体系
    4.6 国内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可持续运营解决方案
第五章 国内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的运营方案设计
    5.1 课程活动资源
        5.1.1 课程活动设计理念
        5.1.2 课程活动设计原则
        5.1.3 课程资源运营管理
    5.2 学习者
        5.2.1 学习者生源
        5.2.2 学习者关系运营——微信、微博、网站运营
    5.3 指导教师
    5.4 服务支持
        5.4.1 设备环境建设及运营管理
        5.4.2 运营日志存档整理
第六章 科普场所科学实验室的评估框架构建
    6.1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拟定
        6.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6.1.2 指标体系的构成理论依据
        6.1.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
    6.2 基于层次析法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6.2.1 初步拟定指标体系
        6.2.2 层次分析法简介
        6.2.3 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
        6.2.4 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6.2.5 权重合理性分析以及专家意见调查确定
        6.2.6 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
    6.3 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
    7.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科协中心版)
附录2 访谈提纲(中国科学技术馆)
附录3 科学实验室评估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构建以计算机基础为主体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实验资源优化整合, 建设公共实验教学平台
    (一) 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理论依据
    (二) 实验室设置与硬件设施建设
    (三) 软件平台建设
    (四) 体制与制度建设
    (五) 课程体系建设
    (六) 师资队伍建设
三、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发挥的优势
四、公共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成果

(6)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评估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实验室评估理论与方法分析
    2.1 实验室评估的指导思想
        2.1.1 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方针
        2.1.2 实验室评估的指导意义
    2.2 实验室常用评估方法
        2.2.1 同行评议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2.4 德尔菲法
        2.2.5 文献计量法
        2.2.6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第3章 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评估现状研究
    3.1 基础研究战略地位
    3.2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现状
        3.2.1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3.2.2 国家重点实验室地位与作用
        3.2.3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状况
    3.3 国外实验室建设及评估状况
        3.3.1 实例一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3.3.2 对美国国家实验室评估的认识
        3.3.3 对我国实验室的启示
    3.4 国家实验室基本情况
        3.4.1 实例二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3.4.2 国家实验室建设方向与目标
第4章 国家实验室评估体系初探
    4.1 国家实验室评估的主要原则
    4.2 评估的两个阶段
        4.2.1 现场评估
        4.2.2 综合评估
    4.3 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
    4.4 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4.4.1 评估的要素与权重设置
        4.4.2 评估具体指标说明
第5章 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评估要素分析——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例
    5.1 基本情况
    5.2 定位与目标
        5.2.1 实验室定位
        5.2.2 发展目标
    5.3 科研队伍
    5.4 运行管理与组织结构
        5.4.1 运行管理
        5.4.2 组织结构
    5.5 开放合作交流
        5.5.1 开放流动机制
        5.5.2 共建共享平台
        5.5.3 成果转化
    5.6 依托单位的支持
    5.7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5.7.1 存在的问题
        5.7.2 发展思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新形势下加强计算中心管理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计算中心管理的特点
    (1) 凸显的管理作用。
    (2) 明确的管理目标。
    (3) 丰富的管理内容。
    (4) 规范的管理制度。
    (5) 科学的管理考核。
二、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1) 重基本操作学习, 轻创新能力培养。
    (2) 重完成数量任务, 轻提高质量水平。
    (3) 重管理, 轻服务。
    (4) 管理滞后制约着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计算中心科学管理的若干思考
    (1) 要转变思想观念, 优化管理体制
    (2) 要重视科学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
    (3) 要注重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
    (4) 要实施全面开放, 加快中心建设发展步伐
    (5) 要应用先进技术, 实现中心管理现代化

(8)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 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变重理论轻实践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核心
三、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
    1.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
    2.不断总结不同学科实验教学的经验、特点, 特别注意人文社会科学类实验开发。
    3.加速信息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使之更具综合性和实用性, 适应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需要。
    4.发挥我校国家基础课教学基地的作用。
    5.抓好实验教学改革立项, 从管理机制上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质量不断提高, 使实验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9)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做好实验室评估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变观念
    (一) 管理体制的改变。
    (二) 思想观念的改变。
    (三) 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加强领导
    (一) 领导重视。
    (二) 增加投入。

四、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估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2]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中)[J].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2)
  • [3]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D]. 邓静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科普场馆实验室运营及评估框架设计研究[D]. 郭朝晖.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5]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构建以计算机基础为主体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J]. 陈洪军,黄卫祖.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6]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评估要素研究[D]. 申剑. 西南交通大学, 2009(S1)
  • [7]新形势下加强计算中心管理的若干思考[J]. 王筱芸.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4(04)
  • [8]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 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几点体会[J]. 孟丽君,鄂晓宇,裴战存,邸魁. 辽宁教育研究, 2003(12)
  • [9]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做好实验室评估工作[J]. 黄梅兰. 高教论坛, 2003(02)
  • [10]抓住评估机遇 加速高校实验室建设[J]. 杨木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07)

标签:;  ;  ;  ;  ;  

东北大学计算中心实验室评价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