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蔡元培故居展览

浅谈上海蔡元培故居展览

一、略论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的陈列(论文文献综述)

俞天然[1](2021)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历年宣传品概览》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宣传品是介绍博物馆的陈列、活动和服务的宣传材料,以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博物馆,以纸质材料为主。上海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于1951年1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同时管理上海鲁迅故居和鲁迅墓。在举办展览和活动的同时,上海鲁迅纪念馆也非常重视配套的服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宣传品的制作和赠阅。本文对建馆七十年来仅笔者所见的上海鲁迅纪念馆参与设计的宣传品进行梳理,主要涉及说明书、明信片、

国华[2](2021)在《2021年1月-4月上海邮资机宣传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宁[3](2021)在《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遗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深厚根基,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利用。教育作为我国最具国民度的话题之一,教育部在中国文化进教材的问题上,划定“进”的载体形式要包含文化遗产。而在文化遗产中,教育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教育的特点和意义,更应引起重视。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在晚年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所创建,作为极其重视兴学育才的人物,他在义庄中设立为贫寒子弟提供免费基础教育的场所——义学,开创了在古代来说有一定规模的免费教育。其子孙后代薪火相传,又在义庄中创立了文正书院、卧云书院等有关教育的场所。虽然历史上遭受了多次毁坏,但总是不断重修、重建,使义庄的教育传承近千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在范氏义庄漫长的教育历史中,其教育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见证教育发展、传承教育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极高的教育史资料价值、教育史学术价值、教育史实践价值、教育史人文价值等。它作为中国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应当予以保护和利用,从而得到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要梳理其历史脉络,结合当今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利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实地考察涵盖其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域,来审视现有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次,通过分析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特点和教育史价值,进而发现其在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厘清前人对教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史价值,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对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能促进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发挥。例如可以丰富其利用的方式,推动我国教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完善,更好地彰显它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可以提高文旅与教育融合的水平,唤起民众对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崇敬与热爱,带经动济发展;可以加强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交流,进行文化输出,提升国际影响力,助力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气派。

杨佳玉[4](2021)在《《悬铃木下的记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这一背景,笔者摘取了2009年出版的《悬铃木下的记忆》的部分内容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源语文本,希望为其他同类型的翻译提供参考。笔者选取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理论。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只有进入读者视野才产生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达到视野融合。该报告将接受美学理论与人文历史类书籍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言、思维方式及文化背景层面的读者期待性满足三个层面对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其对应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与总结。本实践报告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案例分析、翻译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翻译文本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描述了翻译的译前、译中和译后过程。第三部分是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的案例分析。在这部分,笔者从语言层面的读者期待性满足、思维方式层面的读者期待性满足及文化背景层面的读者期待性满足三个层面分析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探讨了该理论的具体运用。第四部分是笔者对于本次翻译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包括本次翻译的主要发现、不足之处和新的研究方向。

高小兰[5](2020)在《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文中提出红色文化蕴含着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传承红色文化对于公民、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源头,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其中众多的名人故居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物质载体。但是,当前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存在名人革命精神阐释不足、故居文物展陈利用单一、名人故居集群效应薄弱等问题,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因此,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名人故居资源,注重红色文化精神阐释,依托名人故居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故居资源统筹协调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发挥名人故居资源在传承红色文化中的作用。

林继良[6](2020)在《因人而设 ——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象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某一类着名人物而建设的纪念性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不断发展,各大城市现代人物纪念馆建设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现代人物纪念馆的建筑形象存在大众化的、同质化的现象,以及套用经典模式表达,未能“因人而设”设计。为了研究现代人物纪念馆建筑“因人而设、因人选材、因人表情”的设计方法论,本文引入象征理论对现代人物纪念馆设计展开研究。根据收集国内外案例,从象征主题构思展开研究,针对“政治型、艺术型、灾难型、宗教型、科学家”等人物的主题构思、象征题材、象征方式、应用载体、表现手法”的五大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之间的异同性。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构思:针对不同类型人物的象征主题和象征题材之间存在共性、规律?(2)物化:纪念人物象征主题意象与象征方式之间设计方法?(3)应用:如何表达象征意象在建筑应用承载体与表现技巧体现空间意境?(4)方法:象征在现代人物纪念馆中应用中如何创新设计方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象征理论的特点、分类、定义的相关理论对“因人而设”的展开研究,总结了纪念人物的构思设计原则、流程、方法论,为纪念人物象征性设计提供方法论。其次,为了避免象征主题构思过于抽象、模糊,以“因人选材”为研究目标,针对“政治型、艺术型、灾难型、宗教型、科学家”等的案例比较分析,总结了纪念象征主题的“因人选材”方法论,通过相关象征方式解决“意”与“象”之间的符合性问题,同时分析了象征在建筑各部位承载体中设计表现手法。再者,一方面建构“因人而设”的象征设计影响因素、设计原则、设计流程(构思—选材—应用—表现)、复合多元化设计创新方法论,另一方面总结了象征的审美结构(神、意、形、质)作为建筑象征设计的审美认知,作为象征设计方法的鉴定和审美方式。最后,面对我国人物纪念馆的纪念人物类型多样性和人物自身特殊性现状,建构了一条适合“因人构思、因人选材、因人表情”的象征性设计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的因人设计有着一定作用。

谭思晓[7](2020)在《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以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当今社会经济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活动也广泛兴起,北到延安、南到井冈山,革命遗产遍布中华大地。而这些红色遗产也带来了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使得人们在领略祖国山水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并且在观看革命旧址展览的同时还能够学习爱国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但是目前全国有大量革命旧址的展示利用工作还不到位,对于革命旧址展示设计的系统性与规范性还不够完善。该文正是基于现存的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革命旧址的阐释与展示利用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并根据展陈设计的需要提出革命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布展要求,以及如何重新构思和提升旧址的展示陈列效果。因此本文着重对革命旧址如何进行博物馆展陈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绪论章节是主要对论文题目的背景、研究现状等进行分析梳理,并对文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说明。论文第二章作为文章的基础概念章节,主要对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作用和保护利用原则,最后对我国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历史建设情况及历史发展情况作出总结。论文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工作系统性流程。主要对革命旧址的展示利用作出探讨,第一明确革命旧址的背景分析原理、第二对展陈现状作出系统性地分析、第三对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策划做全过程论述、第四对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设计作理论性研究、第五对革命旧址展示陈列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论文第四章是主要分析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条件的理论性研究章节。主要包括:整体情况、历史沿革、价值分析等。整体论述了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的展示利用条件,并着重分析了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的主题阐释、展示策略和展陈特点。论文第五章是展陈设计实践章节,在该章节主要探究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的具体设计问题,包括其展示利用结构、展陈设计方案等。最后还对新民学会旧址和平江起义旧址这两个相关实践案例做对比性分析。

闫霄汉,暨江[8](2020)在《乘坐地铁,感受“魔都”海派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铁是展现城市价值与品味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城市性格的魅力所在。当乘坐上海地铁,穿行于城市地理空间之时,您不知不觉中已感受着海派文化的独特意蕴。从宝山到奉贤,从青浦到浦东,上海地铁如同城市神经网络一般,横贯东西,纵穿南

杨叶文[9](2020)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包括遗址纪念地、革命原照、革命文献及手稿资料、重要实物、革命精神、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先进事迹、建设成果标志物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的长期所在地,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高校运用当地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情感,提升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道德情操。因此,本项研究首先整合和梳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类别、内涵、形成过程,其次了解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五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现状,探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形成过程及育人价值。通过归纳分析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类别,明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根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历史地位,总结和归纳出其显着特征,概括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第二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充分了解上海高校目前已有的实践经验、存在的短板以及大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将高校实践现状和大学生接受现状两个层面的内容相结合,挖掘和总结出目前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及不足之处,深入剖析其原因。第三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体系。高校层面加强学校党委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拓展日常思政教育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全社会层面发挥政府弘扬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增强红色文化事业,发扬红色家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

郭美娜[10](2020)在《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蔡元培是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末活跃于中国政治、教育和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不仅在教育及其美育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形成其重要思想,而且长期担任政府文化艺术相关机构领导人,广泛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色彩的文化艺术管理思想。蔡元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教育。在晚清至民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背景下,蔡元培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一起自觉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投身社会、教育及文化活动,立志启发社会民智。他在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便提出“美育”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政府层面的方针政策。蔡元培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均担任教育及文化艺术机构的要职,他主持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推动设置文化艺术机构与行业组织,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设施,成立文化艺术类基金会,作出突出的贡献。他广泛参与社会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予以全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文化艺术机构与艺术院校建设,以及音乐、美术、电影等领域,均付出极大的热忱和努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成果。长期从事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活动,使蔡元培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鲜明特点的文化艺术管理思想。在其基本内容方面,美育思想是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础与支撑,科学理念成为其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还包括文化艺术管理的“监察”理念、社会“普及”思想,以及去“行政化”与“民主”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的特点是:制控与美育的融合、传播与科技的相谐、宏观与微观的衔接、普及与教化的统一。这一管理思想还包括蔡元培对文化艺术管理方法的探索。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活动具有丰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价值上,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和鲜明的现代特色,是其教育、美育及管理思想等在文化艺术管理领域的延展与深化;在实践价值上,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施行,推进了民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普及与开展,影响了政府管理机构及社会文化艺术行业组织的建设,促进了艺术企业与实体的建设与发展。蔡元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一生探索以及积淀而成的管理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影响与启示性意义。蔡元培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与其个人的事业及经历密切相关,更受到中国特定时期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其文化艺术管理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客观与理性地辨析其思想体系中的全部内容,厘清其内容构成的优势与局限,正是对这份文化遗产最好的继承。

二、略论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的陈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的陈列(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鲁迅纪念馆历年宣传品概览(论文提纲范文)

一、 说明书
二、 明信片
三、 书 签
四、 其 他

(3)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范氏义庄在教育方面有独特性与创新性
        (二)范氏义庄具有丰厚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
        (三)国家极其重视文化遗产的价值利用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范氏义庄
        (二)教育物质文化遗产
        (三)教育史价值
    三、文献综述
        (一)范氏义庄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
        (二)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
        (三)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历史研究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理论基础
        (一)教育史学科理论
        (二)文化遗产理论
        (三)社会教育理论
        (四)历史文献学理论
    六、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中国教育气派的形成
        (二)有助于文旅与教育融合发展
        (三)有助于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第二章 范氏义庄的形成和发展
    一、范仲淹与范氏义庄的建立
        (一)范仲淹的生平简述
        (二)范仲淹的教育成就
        (三)范氏义庄的建立
    二、范氏义庄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049 年至11 世纪60 年代末)
        (二)鼎盛阶段(11 世纪 60 年代末至14 世纪 60 年代末)
        (三)衰落阶段(14 世纪 60 年代末至16 世纪 50 年代末)
        (四)复兴阶段(16 世纪 50 年代末至20 世纪 40 年代末)
第三章 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范义庄区域现状
        (一)文正殿
        (二)文正殿周围区域
    二、范文正公忠烈庙区域现状
        (一)“先忧后乐”牌坊及范仲淹纪念馆
        (二)忠烈庙、三太师祠及碑廊
    三、天平山庄区域现状
        (一)高义园
        (二)御书楼
第四章 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教育史价值
    一、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一世之师”范仲淹的榜样作用
        (二)“先忧后乐”思想贯穿教育始终
        (三)“祠学合一”提供优良教育环境
        (四)“免费教育”改善整体社会风尚
    二、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
        (一)教育史资料价值
        (二)教育史学术价值
        (三)教育史实践价值
        (四)教育史人文价值
第五章 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利用问题
    一、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推进落实不到位
        (一)管理单位的责任落实不明确
        (二)教育部门缺少独创性的政策
    二、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旅与教育融合程度不高
        (一)部分区域的开放程度不高
        (二)各相关单位没有形成合力
    三、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交流与教育宣传缺失
        (一)缺少丰富的学术交流
        (二)对外的教育宣传不足
第六章 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利用对策
    一、坚守中国教育遗产:完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一)严格工作人员的考核引进制度
        (二)落实教育遗产的相关保护措施
        (三)倡导教育部门的政策方案提出
    二、延伸中国教育特色:推动教育与文旅的融合度
        (一)利用创造性转化扩大开放程度
        (二)合力开展教育文旅创新性项目
        (三)推动教育资源开发为文创产品
    三、建设中国教育气派:进行学术交流与教育宣传
        (一)进行国内的学术交流
        (二)参与海外的文化活动
        (三)加大城市的教育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悬铃木下的记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Translation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ext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Translation
    2.2 While-translation
        2.2.1 Translation Schedule
        2.2.2 Translation Assistant Tools
    2.3 Post-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Chapter3 Case Analysis
    3.1 Satisfying Reader’s Expectation on Language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3.1.2 Liberal Translation
    3.2 Satisfying Reader’s Expectation on Thinking Pattern
        3.2.1 Transform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
        3.2.2 Negation
        3.2.3 Amplification
        3.2.4 Omission
    3.3 Satisfying Reader’s Expectation on Cultural Background
        3.3.1 Foreignization
        3.3.2 Domestication
        3.3.3 Parti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
Chapter4 Conclusion
    4.1 A Refle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4.2 Enlightenments and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Study and Work
References
Appendices
Acknowledgements

(5)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海红色文化发展与名人故居空间分布
    (一)红色文化与红色名人故居的概念界定
    (二)上海革命人物活动空间与红色名人故居分布
二、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一)自上而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
    (二)不同等级的名人故居受保护程度不同
    (三)根据不同情况形成了多种利用方式
        第一,改造为纪念馆、陈列馆使用。
        第二,作为公共机关单位办公使用。
        第三,改造为宾馆或饭店。
        第四,作为居民住宅使用。
三、上海红色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名人革命精神阐释不足,红色文化价值认同薄弱
    (二)故居文物展陈利用单一,红色文化传承缺乏创新
    (三)名人故居集群效应薄弱,红色文化社会宣传不足
四、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探析
    (一)挖掘名人故居故事,建构红色文化记忆
    (二)发挥故居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三)加强故居资源联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
五、小结

(6)因人而设 ——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象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缘由
    1.2 论文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实践案例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路线
第2章 现代人物纪念馆与象征理论的基础研究
    2.1 人物纪念馆相关基础理论
        2.1.1 人物纪念馆的定义
        2.1.2 人物型纪念建筑的职能
        2.1.3 人物纪念馆建筑的分类
        2.1.4 现代人物纪念馆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2.1.5 政治型、艺术型、灾难型、科学家现代人物纪念馆比较
        2.1.6 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事件纪念馆之间比较分析
    2.2 象征性相关理论概述
        2.2.1 象征的概念
        2.2.2 象征理论国内外研究分析
        2.2.3 象征分类对现代人物纪念馆设计的意义
        2.2.4 象征特点对现代人物纪念馆设计的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人物纪念馆的象征性设计方法研究
    3.1 “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影响因素
        3.1.1 纪念人物类型分类的差异性因素
        3.1.2 纪念人物自身经历的差异性因素
        3.1.3 环境地域性文化的差异性因素
        3.1.4 设计者对人物理解差异性因素
    3.2 “因人而设”的象征性主题传播过程
    3.3“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原则
        3.3.1 共生性设计原则——能指与所指的吻合
        3.3.2 符合性设计原则——象征方式选择的符合
        3.3.3 融合性设计原则——应用和表现的融合
    3.4“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流程
    3.5“因人而设”的象征性多元化应用
        3.5.1 主题构思多元化应用
        3.5.2 象征题材多元化应用
        3.5.3 应用承载多元化应用
        3.5.4 表现手法多元化应用
    3.6 “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方法
        3.6.1 象征语符在人物纪念馆中设计原则
        3.6.2 象征语符在建筑单一承载体中设计方法
        3.6.3 象征语符在建筑空间组织中创新方法
    3.7“纪念主题”在建筑作品中审美认知结构
        3.7.1 表层审美结构——物质材料层
        3.7.2 表层审美结构——形式符号层
        3.7.3 中层审美结构——意象认知层
        3.7.4 深层审美结构——意境领悟层
        3.7.5 参观者在作品中审美认知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纪念人物象征主题、象征题材、象征方式研究
    4.1 纪念人物象征主题构思研究——因人构思
        4.1.1 结合人物类型与自身特殊性构思——独特性
        4.1.2 结合大众对人物熟悉形象构思——公众性
        4.1.3 结合大众对人物情感类型构思——情感性
        4.1.4 结合建筑场地的环境现状构思——环境性
        4.1.5 结合建筑建造的环境条件构思——工程性
        4.1.6 国内外人物纪念馆主题构思案例分析
    4.2 纪念人物的象征题材研究——因人选材
        4.2.1 传统民族与陵墓建筑题材——政治型人物
        4.2.2 时间语符象征题材——综合型人物
        4.2.3 人物学科符号象征题材——学科型人物
        4.2.4 党性精神象征题材——政治型人物
        4.2.5 事件发生象征题材——灾难型人物
        4.2.6 宗教信仰象征题材——宗教型人物
        4.2.7 传统园林民居建筑题材——故居地域型
        4.2.8 文字书法象征题材——综合型人物
    4.3 纪念人物象征方式类型研究——因人表情
        4.3.1 形状象征方式
        4.3.2 色彩象征方式
        4.3.3 方位象征方式
        4.3.4 声音象征方式
        4.3.5 结构象征方式
        4.3.6 数字象征方式
        4.3.7 本体象征方式
        4.3.8 材料象征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象征在人物纪念馆载体与表现中应用研究
    5.1 象征在人物纪念馆载体中应用研究
        5.1.1 象征语符在建筑造型中应用
        5.1.2 象征语符在建筑入口中应用
        5.1.3 象征语符在立面表皮中应用
        5.1.4 象征在建筑平面中应用
        5.1.5 象征语符在建筑屋顶中应用
    5.2 象征在人物纪念馆表现中应用研究
        5.2.1 中轴对称手法
        5.2.2 变形设计手法
        5.2.3 象形设计手法
        5.2.4 留白设计手法
        5.2.5 光影设计手法
        5.2.6 负形设计手法
        5.2.7 借景设计手法
        5.2.8 消隐设计手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局限
    6.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以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政策研究情况
        1.3.2 相关专着研究情况
        1.3.3 相关论文研究情况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相关理论基础
    2.1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革命文物概念界定
        2.1.2 革命旧址概念界定
        2.1.3 革命旧址博物馆定义
        2.1.4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特征
    2.2 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原则
        2.2.1 革命旧址的保护原则
        2.2.2 革命旧址的利用原则
        2.2.3 革命旧址的阐释原则
    2.3 革命类博物馆的功能类型
        2.3.1 展览纪念功能
        2.3.2 保护研究功能
        2.3.3 宣传教育功能
    2.4 革命类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情况
        2.4.1 革命类博物馆建设类型
        2.4.2 革命类博物馆发展历程
第三章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分析
    3.1 革命旧址的背景分析
        3.1.1 整体情况分析
        3.1.2 价值研究分析
        3.1.3 相关文件分析
    3.2 革命旧址的展陈现状分析
        3.2.1 原址保护现状分析
        3.2.2 展陈利用情况分析
        3.2.3 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评估
    3.3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策划分析
        3.3.1 博物馆的展示陈列过程
        3.3.2 展陈文本策划思路研究
        3.3.3 旧址群的展示总体策划
    3.4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设计
        3.4.1 形式设计者对展陈背景资料的解读工作
        3.4.2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形式设计相关要求
        3.4.3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施工与展陈布置
    3.5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陈列方式
        3.5.1 原状陈列
        3.5.2 辅助陈列
        3.5.3 场景复原
        3.5.4 环境展示
第四章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策略研究
    4.1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背景分析
        4.1.1 旧址群整体情况20
        4.1.2 旧址群历史沿革
        4.1.3 旧址群历史意义
        4.1.4 旧址群价值分析
    4.2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现状分析
        4.2.1 旧址现状情况
        4.2.2 展陈现状情况
        4.2.3 整体环境评估
    4.3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策略分析
        4.3.1 琼海革命文物展示的必要性
        4.3.2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阐释主题
        4.3.3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理念及策略
    4.4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特点分析
        4.4.1 该革命旧址空间的展陈设计特征
        4.4.2 该革命旧址空间的展品陈列方法
第五章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设计实践
    5.1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结构
        5.1.1 展示功能分区
        5.1.2 展示路线结构
        5.1.3 展陈大纲简述
    5.2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设计方案
        5.2.1 王文明故居旧址展陈设计
        5.2.2 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展陈设计
        5.2.3 中共琼崖地委宝墩紧急会议旧址展陈设计
        5.2.4 红色娘子军练操场旧址展陈设计
    5.3 其它相关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案例
        5.3.1 新民学会旧址展陈方案
        5.3.2 平江起义旧址展陈方案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乘坐地铁,感受“魔都”海派风(论文提纲范文)

地铁1号线—红色探源之旅
地铁2号线—文化艺术之旅
地铁3号线和10号线—名人故居之旅
地铁5号线—沪上民俗之旅
地铁9号线—历史文脉之旅
地铁17号线—江南水乡之旅

(9)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特征、形成过程及育人价值
    第一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
        一、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三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
        二、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情感
        三、有助于提升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道德情操
第二章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第一节 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二、调查现状分析
    第二节 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与不足
        一、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成效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体系
    第一节 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育人新生态
        一、加强高校党委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
        二、创新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三、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
    第二节 改进全社会协同配合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格局
        一、发挥政府弘扬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整合社会力量增强红色文化事业
        三、发扬红色家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0)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缘起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现状
        一、关于蔡元培研究的相关着作
        二、高平叔对蔡元培的研究
        三、关于蔡元培研究的集中点与新成果
        四、关于蔡元培文化艺术实践与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梳理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轨迹
        二、分析蔡元培作为文化艺术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责的履行
        三、阐释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
        四、总结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活动的方式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范围、方法以及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晚清至民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文化特征
    二、蔡元培知识结构中“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三、历史发展机遇
第二章 蔡元培作为文化艺术管理主体及其职责的履行
    第一节 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
        一、1912-1927(中华民国教育部总长、北大校长时期)
        二、1927-1937(大学院院长、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期)
    第二节 履行社会职能的文化艺术行业组织管理
        一、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二、文化艺术团体
    第三节 作为政府辅助的公共文化机构管理
        一、不同层级的博物馆
        二、图书馆
    第四节 艺术基金会
        一、“庚子赔款”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对文化艺术事业的介入
第三章 蔡元培对文化艺术管理活动的参与及指导
    第一节 博物馆活动
        一、组建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院与甪直保圣寺委员会
        二、倡议筹建国立中央博物院
        三、其他相关博物馆活动
    第二节 戏剧与电影活动
        一、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二、《教育法令汇编》与《电影检查法》
        三、左翼文化团体与国产电影比赛
        四、其他相关戏剧与电影活动
    第三节 美术活动
        一、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发端
        二、美术期刊与杂志
        三、其他相关美术活动
    第四节 音乐活动
        一、由“音乐研究会”到“音乐传习所”
        二、提倡与鼓励《音乐杂志》的发行
        三、蔡元培、陈立夫建议设立国乐馆
        四、其他相关音乐活动
    第五节 对相关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及指导
        一、公共文化设施方面
        二、其他文化艺术活动方面
第四章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
        一、美育思想是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础与支撑
        二、科学理念成为其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艺术管理的“监察”理念
        四、文化艺术的社会“普及”思想
        五、“去行政化”与“民主”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制控与美育的融合
        二、传播与科技的相谐
        三、宏观与微观的衔接
        四、普及与教化的统一
第五章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的方式方法
    第一节 制定文化艺术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
        一、推动制定《电影检查法》
        二、制定《中央博物院与中央研究院合作暂行办法》
    第二节 依靠行政管控与文化艺术机构的倡领
        一、担任教育部总长与增设社会教育司
        二、大学院院长兼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
        三、社会与民间的文化艺术机构与团体
    第三节 借助经济手段调节
        一、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筹建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筹建
        三、博物馆的维护
        四、鼓励社会与民间力量捐赠
    第四节 引导与监督社会舆论导向
        一、社会监督
        二、刊发期刊与杂志
    第五节 提倡“展示性”的传播手段
        一、大力提倡“博物馆”作为教育与文化艺术普及的方式
        二、倡议、运用“展览会”的形式
第六章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第一节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二节 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局限
        一、影响与经验
        二、局限性
结论
附录:有关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思想的大事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略论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的陈列(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鲁迅纪念馆历年宣传品概览[J]. 俞天然. 上海鲁迅研究, 2021(01)
  • [2]2021年1月-4月上海邮资机宣传戳[J]. 国华. 上海集邮, 2021(06)
  • [3]范氏义庄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史价值研究[D]. 王宁.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4]《悬铃木下的记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杨佳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J]. 高小兰.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2020(02)
  • [6]因人而设 ——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象征性研究[D]. 林继良.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7]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以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项目为例[D]. 谭思晓.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8]乘坐地铁,感受“魔都”海派风[J]. 闫霄汉,暨江. 百科知识, 2020(16)
  • [9]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D]. 杨叶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10]蔡元培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思想研究[D]. 郭美娜.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浅谈上海蔡元培故居展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