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

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

一、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彭逸葳[1](2021)在《抗干扰无线紫外光通信组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复杂战场环境下,传统无线射频通信会受到敌方严重的电磁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采用紫外光通信技术可以在强电磁干扰下实现有效通信。并且在复杂地形情况下,紫外光可以通过非直视的方式完成通信,有着极强的地形适应性,其全方位特性也很适用战场环境,因此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有效的补充通信手段。在特定环境下为满足以班、排为单位的战斗小组间的通信需求,为保证链接的可靠性,优先考虑具有中心节点的星型结构网络作为组网的组成方式。在星型网络结构中引入CDMA技术构建紫外光通信组网,保证知悉相应地址码的用户才能解调出对应的基带信号,提升了抗干扰性能。信道编码技术中,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纠错性能良好,可逼近香农极限,本文将CDMA技术和LDPC信道编码技术联合应用于紫外光通信组网中,降低了紫外光通信系统误码率,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CDMA技术在紫外光通信组网中的应用。给出了多用户紫外扩频通信系统的组网形式,并给出了其中节点完成收发通信的基本组成结构。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多用户CDMA紫外扩频通信系统,分析比较不同通信方案下系统的误码率。仿真结果也证明了增加Walsh码的阶数可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同时仿真结果也证明了收发端仰角的增大会使得系统误码率增大。2.研究了LDPC码在多用户CDMA紫外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在紫外光通信系统工作在非直视方式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调制方式选择BPSK,改变LDPC码中不同的参数,对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引入LDPC编码后,系统误码率明显降低。译码器选用软判决译码算法,最大迭代次数越大、码长越长,码率越小,系统的传输准确性越好。3.研究了RAKE接收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基本原理。在多用户CDMA直接序列扩频紫外光通信系统中应用RAKE接收机技术,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了RAKE接收机模型,分析比较不同通信方案下系统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最大比合并方式下,RAKE接收机性能最优。适当增加抽头数也可以改善RAKE接收机性能。由此可见,在非直视工作方式下,在以班、排为单位的战斗小组的星型结构组网中联合使用CDMA技术和LDPC编码能降低系统误码率,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蔡鼎[2](2021)在《水声通信背景下的高效MC-CDMA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水声信道是一个带宽有限的时频扩展信道,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复杂的无线信道之一,具有多径效应严重、多普勒频移大、衰落大等特点,需要更多的通信技术进行融合提高水声通信性能。本文根据水声通信的信道特性,以提高水声MC-CDMA(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码分多址)通信技术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为目标,提出一种高效的水声MC-CDMA通信模型,根据并行组合结构特点改进快速捕获算法,提高同步捕获的效率和速度,通过迭代法降低解调算法误码率。本文提出的高效水声MC-CDMA通信模型,具备水声MC-CDMA通信抗多径衰落特性优点和更高的传输效率,在军事和民用水下通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根据水声信道特性,对比分析以MC-DS-CDMA(Multi Carrier-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直扩码分多址)为基础,融合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技术优点,提出一种传输效率更高的水声并行组合MC-CDMA通信系统,提高水声MCCDMA通信传输效率;提出一种最少发送序列的水声并行组合MC-CDMA通信系统,有效减少发送序列数量和带宽,节约发射机功率,降低系统误码率,仿真表明,水声并行组合MC-CDMA通信系统可靠性更高,误码率更低,并具有良好的抗多径干扰特性。2、针对普通的MC-CDMA通信同步捕获算法没有考虑到并行组合序列的特点,改进了基于双循环前缀和固定扩频序列的联合快速捕获新算法,可以较大地减少了捕获运算量,降低了捕获电路的复杂度,并充分利用了接收机中的M个相关器组,提高了捕获速度与捕获性能。仿真分析表明捕获性能提高。改进了基于导频头和数据并行发送的快速捕获新算法,可以较大地减少了捕获运算量,在大信噪比条件下基于导频头和数据并行发送的捕获系统较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3、通过分析接收端序列出错情况的部分规律以及不同码型下判决序列出错位置及正确序列分布情况,以降低系统误码率为目的,提出了迭代法解调算法,有效克服硬门限的变化受接收端信噪比的影响,通过接收端迭代软判决确定发送序列。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同时,迭代法具有更低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并行组合水声MC-CDMA通信模型,可提高通信传输效率,降低系统误码率,并对多途扩展干扰有较好的抑制特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以上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分析及验证,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杨璐[3](2020)在《多载波水声扩频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对浩瀚海洋的深入探索和利用推动了水声通信扩频技术的蓬勃发展,水声扩频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挖掘海洋世界的有效手段,成为海洋科研中的热点之一。隐蔽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是扩频通信技术的优势,它可以克服恶劣的信道条件,在低信噪比下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尽管具有高可靠性,但是传统扩频通信系统能够容纳的用户数受限且通信速率低。多载波调制技术的频谱利用率高,并且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的多符号间串扰和多途干扰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将多载波技术与扩频技术相结合,可以发挥两种技术各自的优点,弥补彼此的缺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多载波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对扩频序列的生成器原理、序列特点和相关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继而,搭建了基于均衡技术的水声扩频通信系统。由于水声信道的复杂多变,需要选取合适的算法进行信道估计,从而确定均衡器的结构。针对单载波水声扩频系统,本文分别对最小均方(LMS)自适应均衡、迫零(ZF)均衡、最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进行研究,并给出仿真结果以及水池实验结果。接下来,对多载波CDMA技术进行研究,仿真分析了MC-CDMA、MC-DS-CDMA及MT-CDMA的系统性能。然后对时域多载波扩频通信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对实际水声信道进行分析和建模,继而对时域多载波扩频通信系统从频谱交叠、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依次展开分析。最后对水声时域多载波频域自适应均衡技术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LMS算法、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以及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并进行仿真,最后进行水池实验,对三种算法性能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LMS算法实现简单,但是收敛性差,且其收敛性受收敛步长(u)影响,随着u增大收敛速度增大,但是其收敛后的误差也随之增大,而RLS算法则有着很好的收敛性,但是其实现过于复杂,NLMS的性能则介于二者之间,既有较好的收敛性,实现也比LMS更加简单,同时也对比了三种算法与MMSE算法的BER性能,从中可以看出RLS的BER性能最好,NLMS算法性能次之,然后是LMS算法,MMSE算法性能最差。在选择均衡器时应综合考虑均衡算法带来的硬件实现成本和性能改善。

李志舜[4](2020)在《异步CDMA系统多址干扰抑制算法的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和CDMA系统是现代通信系统中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所有用户可以同时同频占用同一信道,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不同用户。CDMA系统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通信系统中。但是随着用户的增加,多址干扰就越严重,多址干扰限制了用户的上限和CDMA系统性能。消除多址干扰的影响能够改善CDMA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在一般的分析中往往认为CDMA系统是同步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有部分系统是异步系统,并且可能没有功率控制,有远近效应的影响。因此异步CDMA多址干扰抑制的研究和实现非常有必要。本文对异步CDMA多址干扰抑制进行研究并实现了串行干扰对消系统。首先,本文研究了异步CDMA系统和多址干扰消除基本原理。从CMDA异步通信系统的介绍到多址干扰的产生和理论分析,并且分析了目前主流的多址干扰消除方法,最终选择了串行干扰对消作为本文异步CDMA系统消除多址干扰消的最终实现方案。其次,本文CDMA干扰消除方案设计了一个可具体实现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直扩系统发射机、直扩系统接收机、串行干扰对消。其中串行干扰对消的设计是本文设计的重点,并对串行干扰对消进行了相关仿真,验证了串行干扰对消在本系统是切实可行的。最后,本文介绍如何在FPGA上实现异步CDMA干扰消除系统。先介绍了实现所用的硬件平台FPGA和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再介绍了异步CDMA调制器的FPGA实现、异步CDMA解调器的FPGA实现,最终介绍了串行干扰对消的FPGA实现。

马璇[5](2019)在《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TDRSS),利用数量较少的中继卫星实现接近百分之百的低轨道卫星覆盖率,而且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同时可以满足地面站与航天器间的实时高速传输,弥补了传统陆基、海基测控系统轨道覆盖率低、建设成本高的不足。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中的航天器不断增多。航天器与地面站的大量数据信息交互都需要经过中继卫星来完成,导致航天器信号间的相互干扰,特别是多址干扰。TDRSS单址链路对多目标的测控,主要用于航天器交会对接、卫星多星星座等多目标用户的数据传输。目前,S频段的单址链路最多可以服务12个目标用户。如何更好地消除多址干扰带来的影响,提升系统容量,实现数据信息的可靠、精确传输,是本文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文以TDRSS单址链路中的DS-CDMA(Direct Sequ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直接序列码分多址)通信体制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TDRSS中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TDRSS的网络模型和单址链路原理,并研究了DS-CDMA体制的基本理论,重点对信号模型、系统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结构模型、主要性能指标等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系统多址干扰的产生原理和影响。(2)研究了常见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了扩频序列的选择、功率控制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多址干扰抑制技术,重点研究了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中的解相关检测、最小均方误差检测、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中的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并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等。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这些算法抑制多址干扰的性能与效果。(3)结合现有的多址干扰抑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可行的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方法,具体方法是,在信号接收端,增加并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器反馈回路,实时抵消各个用户目标间的多址干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常芳丽[6](2019)在《基于FastICA的DS-CDMA盲多用户检测》文中提出自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发展至今,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接入方式之一。CDMA系统中,始终存在着诸如“远-近效应”、多径干扰、码间干扰、多址干扰(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MAI)等四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MUD)。而有效的MUD需要预先知道很多系统参数,这在下行信号的处理当中几乎不可能实现。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和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深入研究,为短扩展码和直接扩频码分多址(Direct-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系统的下行信号处理提供了一些新方法。本文引进了一种三阶收敛的牛顿迭代法来改进快速不动点独立成分分析算法(Fast Fixed-Point ICA Algorithm:FastICA)的更新过程,提出了改进的FastICA算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改进的噪声FastICA算法。将改进的FastICA算法应用到DS-CDMA多用户检测中,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具体的工作如下:首先,简要阐述了BSS和ICA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和应用,详细论述了ICA算法的实现原理和过程,以及ICA与BSS之间的关系。然后对近年来新提出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迭代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算法计算量、收敛稳定性和对异常值的敏感性,引入了一种改进的三阶收敛的牛顿迭代法。鉴于该牛顿迭代法优良的收敛性能,将其代入到传统FastICA算法的更新过程,给出了改进的FastICA算法,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收敛性能。其次,介绍了多用户检测的原理、3种常用的评价检测算法的性能测度,DSCDMA信号的产生原理及其同步信号生成的数学模型。根据DS-CDMA接收端接收信号的生成模型建立了ICA模型与DS-CDMA同步信号生成的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基于ICA的多用户检测方法。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改进的FastICA算法应用于DS-CDMA多用户检测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FastICA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多用户检测。相比于传统多用户检测,本文所提算法的检测效果更好,但是由于ICA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当用户数较小时检测过程中产生的误码率波动性较强。实际使用环境中用户数足够大,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误码率的波动性逐渐减弱,所以并不影响本文所提算法在多用户检测的实际应用。

万梦华[7](2018)在《高频谱效率扩频序列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CDMA通信系统的干扰会降低其性能,而具备理想相关特性的互补序列能够有效抑制系统干扰。因此,互补序列的设计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对高频谱效率QAM+互补序列集设计的研究。QAM+互补序列集不仅继承了互补序列的理想相关特性,而且传输速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故可以改善系统的性能。本文主要对具有高频谱效率的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构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设计了二元序列到16-QAM+序列的新型映射,并将二元周期互补序列集与该新型映射结合,提出了两种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的构造方法。这两种方法根据所选互补序列个数的不同,可生成三类新型的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所得序列集的子序列数目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展,使其特性更加优良。然后,基于三元完美序列和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结合设计的相关函数,提出一种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的构造方法。所得结果不仅进一步扩展了子序列的长度,而且其互补序列两两均互为伴集,提高了序列的互相关特性。对以上构造方法进行改进,利用特定的相关函数,将三元周期互补序列集和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结合,得到一类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在所得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中,不仅互补序列两两互为伴集,而且互补序列的数目、子序列的个数以及子序列的长度均得到扩展。因此,所得结果具有更理想的特性,更符合多用户通信领域应用的条件。最后,将设计的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应用于多载波直扩CDMA系统,并和基于传统序列的多载波直扩CDMA系统进行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得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可提高系统性能。本文所得结果为通信工程应用提供了更多可选的高频谱效率扩频序列集。同时所设计的新映射函数为后续QAM+序列的研究拓展了思路。

王永峰[8](2017)在《基于混沌理论的MC-CDMA通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载波码分多址是未来移动通信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随着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通信系统对于扩频码数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混沌映射系统可以生成数量众多且相关性好的码序列,能够很好的克服传统伪随机码本身所存在的数量有限的局限性并应用于多载波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之中,为通信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对混沌的基本理论及其系统进行了分析,其次研究了基于混沌系统的扩频码序列及其性能,通过对四种经典的离散型混沌映射(Logistic映射、改进型Logistic映射、Tent映射和Chebyshev映射)所产生的混沌序列进行分析与仿真研究,最后提出了一种具备数量丰富的迭代初值且能够自适应对混沌系统分型参数进行随机选取的新混沌序列产生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这种新的混沌序列与m序列和Gold序列相比在初值敏感性、平衡性和相关特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基于MTLAB仿真平台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将新提出的混沌序列应用于多载波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进行不同用户条件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混沌序列对系统的用户容量、抗多径、抗多址干扰和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各序列在多载波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随着信噪比的增加,新混沌序列具有更加优良的误码率特性,可以实现比m序列和Gold序列更好的通信性能。

刘微[9](2016)在《基于CDMA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兴的可见光通信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以LED半导体光源作为信息载体、自由空间作为传输媒介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结合了照明与通信的双重功能,具有无电磁辐射、绿色环保、安全性高、不占用无线频谱、发射功率高等优点,受到了众多业内研究机构及企业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多个用户不能同时通信,且用户间通信干扰性大等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实现多用户间的信息传输。该系统以被国际电联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接入方式的码分多址技术为核心,将其融入于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达到多用户同时通信且彼此不受干扰的目的。本系统主要由CDMA通信系统和可见光通信系统相结合。介绍了CDMA通信技术以及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限局域网等领域的优势,为提高通信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利用m序列与Walsh序列复合的扩频码序列。可见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设计了利用CPLD产生的数字信号发生器,LED驱动电路,接收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进行基于CDMA的可见光通信实验时,为了使通信准确无误,借鉴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原理构建系统通信协议,达到收发信号同步。最终接收端通过在接收到的所有信号中正确解码本地用户所需信号,实现了在彼此间互不干扰的情况下8位用户利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

舒跃斌[10](2015)在《CDMA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研究及FPGA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用户检测技术作为CDMA通信系统最有效的抑制多址干扰的关键技术是如今通信学者们重点研究的领域。在最优和部分次优多用户检测技术无法在实际中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作为目前几种最主要多用户检测技术中的一员,串行干扰抵消(SIC)多用户检测技术以其抗干扰性能好、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小和易于工程实现等优点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先后对传统单用户检测算法和SIC多用户检测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研究,分析两种检测算法在不同扩频比等不同条件下系统接收性能的变化,并进行对比,观察验证SIC多用户检测算法对系统误码率的改善情况。本文针对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算法中存在不足提出两点改进算法:第一点针对硬判决过程中,传统比特幅度估计准确度不稳定造成的判决结果不稳定提出改进。改进的比特幅度估计方法不局限于本比特值估计,而是利用前一比特估计结果对本比特值更新一小部分,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因干扰等因素造成信号突变,导致估计的比特幅度值与真实值相差较多。第二点针对异步CDMA系统干扰估计时部分比特信息丢失的改进。信号异步传输时,不同用户信号的时延差导致比特流无法完全对齐,因此只能对同一比特同时传输的部分进行干扰估计,干扰估计不完整。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在传统SIC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增加补偿干扰估计算法,对丢失部分进行上一比特干扰补偿,使干扰估计更加准确,对系统检测性能有较大改善。本着SIC检测算法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最后对改进算法进行了硬件仿真与实现,根据Signaltap采集的FPGA实时运行数据,对硬件平台进行调试,使其误码率性能尽量与软件仿真接近。

二、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抗干扰无线紫外光通信组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紫外光通信研究现状
        1.2.2 LDPC码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线紫外光通信及组网技术分析
    2.1 无线紫外光通信系统结构
    2.2 紫外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
    2.3 紫外光通信工作方式分析
        2.3.1 紫外光直视通信
        2.3.2 紫外光非直视通信
    2.4 紫外光通信网络分析
        2.4.1 紫外光通信网络拓扑
        2.4.2 组网接入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用户CDMA紫外扩频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3.1 扩频通信原理
        3.1.1 扩频通信的理论依据
        3.1.2 扩频通信分类
        3.1.3 扩频通信的特点
    3.2 多用户CDMA紫外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
        3.2.1 多用户CDMA紫外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结构
        3.2.2 紫外信道建模
    3.3 多用户CDMA紫外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性能分析
    3.4 紫外扩频通信系统RAKE接收技术的实现
        3.4.1 RAKE接收机原理
        3.4.2 包含RAKE接收技术的紫外扩频系统接收端设计
        3.4.3 RAKE接收机性能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合LDPC码的紫外扩频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4.1 信道编码方式的选取
    4.2 LDPC码的设计
        4.2.1 LDPC码概述
        4.2.2 校验矩阵的构造
        4.2.3 LDPC码编码方案
        4.2.4 LDPC码译码方案
    4.3 结合LDPC码的紫外扩频通信系统设计
    4.4 结合LDPC码的紫外扩频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水声通信背景下的高效MC-CDMA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水声通信发展简介
    1.3 国内外水声通信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高效水声MC-CDMA通信系统建模
    2.1 MC-CDMA通信系统
        2.1.1 MC-CDMA通信系统
        2.1.2 MC-DS-CDMA通信系统
        2.1.3 通用 MC-CDMA 通信模型及传输效率分析
    2.2 并行组合MC-CDMA水声通信系统
        2.2.1 并行组合MC-CDMA水声通信系统模型
        2.2.2 并行组合MC-CDMA水声通信误码率分析和仿真
    2.3 基于最少发送序列的并行组合MC-CDMA水声通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并行组合 MC-CDMA 通信快速捕获算法研究
    3.1 基于双循环前缀和固定扩频序列的联合快速捕获算法
    3.2 接收端M个相关器快速捕获算法
        3.2.1 M个相关器组快速捕获法原理
        3.2.2 M个相关器组快速捕获算法性能分析
        3.2.3 M个相关器组快速捕获法性能仿真
    3.3 基于固定扩频序列的导频头并行发送的捕获算法
        3.3.1 基于固定扩频序列的导频头并行发送的捕获算法分析
        3.3.2 基于固定扩频序列的导频头并行发送的捕获算法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迭代法的并行组合MC-CDMA解调算法研究
    4.1 基于迭代法的并行组合MC-CDMA通信系统模型
    4.2 并行组合MC-CDMA通信系统误码情况分析
        4.2.1 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出错序列情况分析
        4.2.2 不同序列长度下出错序列情况分析
        4.2.3 使用不同扩频码时出错序列情况分析
    4.3 不同扩频码下序列出错位置分布情况分析
        4.3.1 Gold 序列下序列出错位置分布情况分析
        4.3.2 Walsh 序列下序列出错位置分布情况分析
        4.3.3 混沌扩频序列下序列出错位置分布情况分析
    4.4 基于部分迭代法的并行组合MC-CDMA通信系统模型
        4.4.1 部分迭代法原理
        4.4.2 部分迭代法举例说明
        4.4.3 系统误码情况分析
        4.4.4 仿真及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多载波水声扩频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2 水声信道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1.3 水声通信以及水声扩频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1.4 多载波扩频通信研究现状
    1.5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2.1 扩频通信及多载波调制的理论基础
        2.1.1 扩频通信理论基础
        2.1.2 多载波调制技术
        2.1.3 正交多载波技术在水声扩频中的优势
    2.2 扩频序列
        2.2.1 巴克码序列
        2.2.2 m序列
        2.2.3 Gold序列
        2.2.4 扩频序列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声单载波扩频均衡技术研究
    3.1 均衡理论和算法
        3.1.1 均衡原理及分类
        3.1.2 线性均衡
        3.1.3 判决反馈均衡
        3.1.4 自适应均衡
    3.2 单载波扩频均衡技术研究
        3.2.1 时域均衡算法分析及仿真
        3.2.2 频域均衡算法分析及仿真
    3.3 水池实验分析
        3.3.1 水池实验概况
        3.3.2 单载波BPSK通信系统水池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载波水声扩频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4.1 多载波CDMA技术
        4.1.1 MC-CDMA
        4.1.2 正交MC-DS-CDMA
        4.1.3 MT-CDMA
        4.1.4 MC-CDMA与正交MC-DS-CDMA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4.2 水声广义多载波扩频
    4.3 多径对时域多载波扩频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4.3.1 水声多径信道特性
        4.3.2 水声多径信道下的系统性能
    4.4 多普勒效应对多载波扩频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4.4.1 多普勒效应建模
        4.4.2 多普勒频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5 频谱交叠对多载波扩频系统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域多载波水声扩频通信系统自适应均衡算法
    5.1 自适应均衡技术
        5.1.1 LMS自适应均衡技术
        5.1.2 RLS自适应均衡技术
        5.1.3 NLMS自适应均衡技术
    5.2 水池试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异步CDMA系统多址干扰抑制算法的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1.2 异步CDMA多址干扰消除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异步CDMA系统多址干扰消除基本原理
    2.1 CDMA系统理论基础
        2.1.1 扩频通信技术
        2.1.2 DS-CDMA系统
    2.2 CDMA系统多址干扰理论分析
        2.2.1 多址干扰的产生
        2.2.2 多址干扰的影响
    2.3 多址干扰消除技术
        2.3.1 传统检测系统
        2.3.2 多用户检测系统
        2.3.2.1 最优多用户检测技术
        2.3.2.2 解相关检测技术
        2.3.2.3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
        2.3.2.4 串行干扰抵消技术
        2.3.2.5 并行干扰抵消技术
        2.3.3 异步系统多址干扰消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异步CDMA干扰消除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框架
    3.2 直扩系统发射机的设计
    3.3 直扩系统接收机的设计
        3.3.1 整体结构的设计
        3.3.2 载波同步环路的设计
        3.3.3 扩频码同步捕获环路的设计
    3.4 串行干扰对消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步CDMA干扰消除系统FPGA实现
    4.1 异步CDMA干扰消除硬件平台简介
    4.2 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配置与功能实现
        4.2.1 AD9361概述
        4.2.2 AD9361配置与功能实现
    4.3 异步CDMA调制器的FPGA实现
    4.4 异步CDMA解调器的FPGA实现
        4.4.1 解调器的总体结构
        4.4.2 载波同步模块
        4.4.3 扩频码同步模块
    4.5 串行干扰对消的FPGA实现
        4.5.1 重构模块
        4.5.2 干扰信号幅度估计模块
        4.5.3 干扰信号最终合成模块
        4.5.4 干扰信号消除模块
        4.5.5 串行干扰消除结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1.2.1 TDRSS的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1.2.2 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2 TDRSS单址多用户通信链路模型研究
    2.1 TDRSS通信链路计算
    2.2 前向链路分析
    2.3 返向链路分析
    2.4 多普勒效应的产生
    2.5 返向链路中的多址干扰
    2.6 多址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3.1 扩频序列对多址干扰的影响
        3.1.1 m序列
        3.1.2 Gold序列
        3.1.3 扩频序列性能分析
    3.2 功率控制技术
        3.2.1 功率控制技术原理
        3.2.2 功率控制准则
        3.2.3 功率控制技术的分类
        3.2.4 仿真与分析
    3.3 多用户检测技术
        3.3.1 多用户检测技术原理
        3.3.2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3.3.3 非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3.3.4 多用户检测器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TDRSS单址链路接收处理方案研究
    4.1 TDRSS单址链路接收处理方案设计
    4.2 数字下变频模块
    4.3 信号捕获模块
        4.3.1 串行搜索捕获
        4.3.2 基于FFT的并行码相位搜索
    4.4 信号跟踪模块
        4.4.1 载波跟踪环
        4.4.2 码跟踪环
    4.5 系统仿真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基于FastICA的DS-CDMA盲多用户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盲源分离与独立成分分析
    2.1 盲源分离概述
    2.2 独立成分分析简介
        2.2.1 ICA数学模型
        2.2.2 ICA的约束条件
        2.2.3 ICA中的不确定因素
        2.2.4 ICA预处理过程
        2.2.5 目标函数的选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进的Fast ICA算法
    3.1 引言
    3.2 改进Fast ICA算法
        3.2.1 传统的无噪Fast ICA算法
        3.2.2 引入改进的牛顿迭代格式
        3.2.3 改进的无噪Fast ICA算法
        3.2.4 改进的噪声Fast ICA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Fast ICA算法的DS-CDMA多用户检测
    4.1 DS-CDMA通信与多用户检测
        4.1.1 盲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
        4.1.2 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测度
    4.2 DS-CDMA模型与ICA进行多用户检测的适用性
        4.2.1 DS-CDMA信号模型
        4.2.2 ICA进行DS-CDMA多用户检测的适用性
    4.3 改进的Fast ICA算法运用于DS-CDMA多用户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本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高频谱效率扩频序列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DMA通信系统的简介
    1.2 扩频序列设计的意义
    1.3 扩频序列的研究现状
        1.3.1 互补序列集
        1.3.2 QAM互补序列集
        1.3.3 QAM+互补序列集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备理论知识
    2.1 扩频序列设计的基本要求
    2.2 相关函数
        2.2.1 基本概念
        2.2.2 相关性质
    2.3 周期互补序列集及其伴集的理论知识
        2.3.1 周期互补序列集的定义及其性质
        2.3.2 伴集的定义及其性质
    2.4 相关序列的概念
        2.4.1 完美序列的基本概念
        2.4.2 16-QAM序列的基本概念
        2.4.3 16-QAM+序列的基本概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二元周期互补序列集的 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构造
    3.1 相关概念
    3.2 构造方法一及其实例
        3.2.1 构造方法一
        3.2.2 构造实例
    3.3 构造方法二及其实例
        3.3.1 构造方法二
        3.3.2 构造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三元序列的 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及其伴集设计
    4.1 相关概念
    4.2 构造方法一及其实例
        4.2.1 构造方法一
        4.2.2 构造实例
    4.3 构造方法二及其实例
        4.3.1 构造方法二
        4.3.2 构造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16-QAM+周期互补序列集的多载波直扩CDMA系统
    5.1 多载波直扩CDMA系统模型
        5.1.1 发射机模型
        5.1.2 接收机模型
    5.2 系统性能分析
    5.3 系统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混沌理论的MC-CDMA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沌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MC-CDMA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2 混沌的理论及特性分析
    2.1 混沌的定义
    2.2 混沌的产生途径
    2.3 混沌的性质
    2.4 混沌的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MC-CDMA通信系统及相关技术
    3.1 MC-CDMA的技术基础
        3.1.1 码分多址基本原理
        3.1.2 正交频分复用
    3.2 MC-CDMA技术
        3.2.1 多载波码分多址方案
        3.2.2 MC-CDMA的主要原理
        3.2.3 MC-CDMA的系统结构
    3.3 MC-CDMA通信系统中常用的PN序列及性能分析
        3.3.1 序列的定义
        3.3.2 序列的相关特性
        3.3.3 序列的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混沌伪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性能研究
    4.1 伪随机序列
        4.1.1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
        4.1.2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特性
    4.2 混沌序列
        4.2.1 混沌序列的定义
        4.2.2 混沌序列的性质
        4.2.3 混沌序列的量化方法
        4.2.4 混沌序列的优点
    4.3 混沌伪随机序列
        4.3.1 常见的离散混沌序列
        4.3.2 混沌伪随机序列的性能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一种新的混沌序列及其在MC-CDMA中的应用
    5.1 新混沌映射的算法设计
    5.2 新混沌序列的性能分析
        5.2.1 初值敏感性
        5.2.2 平衡性
        5.2.3 相关特性
    5.3 新混沌序列在MC-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
        5.3.1 蒙特卡罗仿真方法
        5.3.2 MC-CDMA系统模型
        5.3.3 单用户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5.3.4 多用户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CDMA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系统的应用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CDMA通信系统技术研究
    2.1 扩频通信
        2.1.1 扩频通信原理
        2.1.2 直接扩频序列的CDMA通信系统
    2.2 CDMA技术原理
        2.2.1 CDMA通信技术
        2.2.2 CDMA通信系统性能
        2.2.3 CDMA通信技术的应用
    2.3 多址编码序列的研究
        2.3.1 m序列
        2.3.2 Walsh序列
        2.3.3 地址码构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光LED可见光通信系统
    3.1 可见光通信系统发送端设计
        3.1.1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3.1.2 发送端模块整合
        3.1.3 LED驱动电路
    3.2 可见光通信系统接收端设计
    3.3 可见光通信系统实验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DMA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
    4.2 硬件总体方案
        4.2.1 扩频码的CPLD实现
        4.2.2 CDMA通信系统的CPLD实现
        4.2.3 扩频解码的CPLD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DMA的可见光通信实验
    5.1 数据传输实验
        5.1.1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5.1.2 系统异步串行协议设计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CDMA通信网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CDMA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研究及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CDMA通信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2.1 CDMA通信系统
        2.1.1 CDMA通信原理
        2.1.2 CDMA系统关键技术
        2.1.3 CDMA系统接收端模型
        2.1.4 主流 3G标准
    2.2 扩频通信
        2.2.1 扩频通信原理
        2.2.2 Gold序列
    2.3 多用户检测算法
        2.3.1 多用户检测基本思想
        2.3.2 多用户检测技术分类
    2.4 最优多用户检测器
    2.5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2.5.1 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算法
        2.5.2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
    2.6 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CDMA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3.1 CDMA传统检测器
        3.1.1 传统检测器原理
        3.1.2 传统检测器仿真分析
    3.2 SIC多用户检测器
        3.2.1 SIC检测原理及分析
        3.2.2 SIC算法仿真研究
    3.3 对SIC检测算法的两点改进
        3.3.1 对比特幅度估计的改进
        3.3.2 仿真分析
        3.3.3 对干扰计算部分的改进
        3.3.4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进SIC算法的FPGA实现
    4.1 FPGA简介
    4.2 整体方案设计
    4.3 仿真与实现
        4.3.1 方案RTL级电路描述
        4.3.2 Modelsim仿真
        4.3.3 FPGA实现与Sigaltap数据采集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抗干扰无线紫外光通信组网技术研究[D]. 彭逸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水声通信背景下的高效MC-CDMA技术研究[D]. 蔡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多载波水声扩频通信技术研究[D]. 杨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异步CDMA系统多址干扰抑制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 李志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TDRSS单址链路多址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马璇. 重庆大学, 2019(02)
  • [6]基于FastICA的DS-CDMA盲多用户检测[D]. 常芳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高频谱效率扩频序列研究与设计[D]. 万梦华.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8]基于混沌理论的MC-CDMA通信系统研究[D]. 王永峰.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9]基于CDMA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技术研究[D]. 刘微. 黑龙江大学, 2016(03)
  • [10]CDMA串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研究及FPGA实现[D]. 舒跃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CDMA通信原理及抗干扰性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