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村级理财“误区”

走出村级理财“误区”

一、走出村级财务管理的“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文明,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繁衍生息至今的孜孜追求与内在动因,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于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构建、完善、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基于中国国情与农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底色在乡村文明,而乡村文明又集中体现在乡风文明水平上。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就集中开始了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内容与形式不断迭代更新,收获许多实践成效。及至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使乡风文明建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向更高处扬帆远航,进而为中国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中展现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重要贡献。乡风文明建设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与探讨,已取得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分布在政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或者更为细致表现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等具体领域,然而专注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研究乡风文明建设仍然是学界的欠缺之处。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研究法,综合学科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以及规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国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历史考量,并系统化地研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基本属性、现实境遇及路径选择,以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尽绵薄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以此构成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概述,以及分析论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论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目标要求与重大意义三方面完整概述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分文化与文明概念、文明乡风与乡风文明概念基础上,对乡风文明建设概念进行了整体性阐述。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第三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这一部分重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以及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四个方面对论文的思想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为第四章、第六、七章的相关论述进行基础理论的铺陈。第四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这一部分大致拆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现实功能。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切实立足乡村文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整体协调发展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等五方面。现实功能包括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等内容。第五章,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这一部分从历史进程、主要特色及经验启示三方面考量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历史进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阶段。主要特色表现在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三个方面。经验启示包括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以及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第六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主要包括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等五方面。第二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等五方面。第三部分是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五方面。第七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分为五大内容。一是从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等三方面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二是从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等三方面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等三方面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四是从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等三方面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五是从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三方面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提出应从“文明”高度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内涵,从总体要求、核心主体、根本任务、现实基础及主要特点等方面概述了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论文首次详尽梳理了近百年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主要特色以及总结出其经验启示。三是论文丰富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纳入其中。四是论文在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现实境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耿仁杰[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财务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Y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薛怡瑶[3](2020)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Z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破解三农发展的难题,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群体的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在其中,迅速提升政府村级集体资产综合管理水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农村基层管理极其重要的一环。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维持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公益事业发展、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的必要途径,更是为农村的综合发展夯实经济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是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抓手。首先对研究的集体资产管理概念进行界定,详细阐述哪些资产属于研究范围,界定相应的管理活动和管理主体。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学习各类理论及相关文献,从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基层实际执行情况出发,以江苏省Z县为案例,主要围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资产不清、增长乏力、管理模式缺陷等问题,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实践研究,聚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相关改革,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举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探索内在原因,寻找可能的解决措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涵盖了保值和增值,不仅要管理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更是要抢抓机遇,快速发展村级经济。Z县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基础较好,通过发展载体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稳步提升,村民福利也逐渐提高,极大的证明了村两委的综合治理能力,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作出重大贡献。但同时本文也认为,目前Z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务管理不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随意、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等,不利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模糊,日常管理及监管体系不完善,村务公开不到位,以及基层农经队伍配备不足。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体系,继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做好清产核资和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各项工作,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把握村级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村级财务队伍建设,加强村务公开,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

徐嘉[4](2020)在《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财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的切实利益,同时也是确保农村社会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大概有八成左右的基层政府组织对村级财务管理实施了“村账镇管”模式,这一模式的启动使目前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规范,使“三农”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并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然而,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村账镇管”模式的运用也会受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地陆续推出各种强农惠农政策,使得农村财务管理这一问题重新被推向了热点,逐渐进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视野当中。财务管理属于行政管理体系范畴,在政府工作以及人民利益维护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地快速发展,农村地区所面临的财政管理压力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因此必须通过财务管理技术以及理念的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将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推向科学化以及精细化,推动农村财务管理效率提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淮安市淮阴区“1+2+2”村级财务监管新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区政府在农村账务管理上涵盖的内容、使用的途径以及主要目的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根本原因,并提出了“1+2+2”村级财务监管模式的改进建议。具体建议包括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工作,使镇街道和村级协作形成更高的合作共管意识;其次是建立新的制度政策,完善当前制度政策,使当前账务处理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循;第三是创新当前财务管理技术,优化当前财务管理条件;第四是进一步落实财务透明化,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希望能够对淮安市淮阴区“1+2+2”村级财务监管新模式的实施与发展有所裨益。

朱炳琪[5](2020)在《基层涉农信访工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T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给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农村群众对于自身利益诉求也不断增多,基层涉农信访的发生率持续攀升,涉农信访形势和种类均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拆迁补偿、土地流转、村务管理、干部检举、涉法涉诉、历史遗留等方面激发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导致信访总量居高不下、非正常上访逐步增多、缠访闹访时有发生,造成基层涉农信访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因此,对我国基层信访制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探寻现阶段基层涉农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涉农信访工作思路和举措,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信访工作的突出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对于巩固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T县涉农信访工作为切入点,认真梳理现有的工作情况、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借助问题类型和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查找T县涉农信访工作特点、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提出完善和改进基层涉农信访工作的对策措施。一是在组织建设层面,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完善基层队伍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二是在工作机制层面,完善涉农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思路;三是在制度保障层面,推动涉农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不断提升涉农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四是在社会环境层面,营造依法信访社会氛围,大力倡导依法逐级理性信访。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能够为基层做好涉农信访工作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阴文杰[6](2019)在《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研究 ——以“龙游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与农村的关系日益密切,计算机上网、智能手机上网在很多农村已经成为常态。农村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民主参与村务治理的需要,暴露出很多弊端。树立发展新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尤为必要。村务治理电子化可以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极大地提高村务治理效率。村务公开透明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腐败,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基础上坚持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致力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将繁杂多样的村务公开应用到互联网平台上,通过“龙游通”手机终端平台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新模式。本文在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我国村务治理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实地调研,与“龙游通”创始人袁平华书记深入交流,并对张王村、童家村、项家村村民随机进行了采访。采用访谈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个案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龙游县村务治理电子化“龙游通”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了“龙游通”在村务治理方面的实践及成效,深入分析了“龙游通”局限性并提出我国村务电子化治理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龙游通”是“互联网+村务治理”的鲜活实践,是农村治理的重大创新,是可以作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样本来推广的。

李元勋[7](2019)在《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脱胎于“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体制的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萌发起来的,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力量介入高位推动的中国特色的基层直接民主形式,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及有效方式,是基层群众自治在农村的民主实践和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之初,这种发韧于农村的由村民创造的民主改革实践,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国家逐步通过立法形式对这种民主形式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使之上升为制度化的基层民主形式和在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又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亿万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它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状况的变迁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甚至文字表述都会发生某些变化。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实现了从村民自治向乡村治理话语体系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十八大后要求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特别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自治、德治、法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便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实现了从自治到共治的转变。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与具体实践的梳理和研究,总结概括出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由绪论和正文五章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并梳理了本论文的理论渊源。第一章是村民自治的萌生。本章对村民自治产生前的乡村治理作了梳理与分析;对其产生的背景作了深度剖析,这些背景主要包括宽松的政治环境、包产到户的推行、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的变化等因素。梳理了村民自治兴起的过程,从建立第一个村委会到在全国的普及,村民自治组织在广大农村得以全面建立。第二章是村民自治的发展。本章对村民自治活动的发动和村民自治的发展作了论述,这一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为起点的,主要是开始建章立制,推进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与村民自治相关的一些规章制度得以完善、村务公开的广泛开展和选举模式的创新。第三章是村民自治的深化。1998年《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推行,进行了世纪之交“真枪实弹”的选举;在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背景下,村民自治面临新挑战,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开展与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和选举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第四章是村民自治的提升。在这一时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的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实践场域,开启了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开始了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求广大基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各地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基层民主协商的探索与实践。在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背景下,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开启了对“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第五章是村民自治的成效和历史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40年的发展,成效显着,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各项民主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基本得以实现。通过考察村民自治40年的进程得出了最基本的经验: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推动制度革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道路。

梁娟[8](2019)在《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农村“蝇贪”之害仍然突出,甚至呈高发态势,基层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村干部是村级治理的核心力量,也是职务犯罪的高发人群,如何有效治理这类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对村干部犯罪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预测这类犯罪趋势的相关指标,梳理出刑事风险防控点,凸显应用法学领域研究方向;针对当前村干部犯罪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的实际,运用系统论和现代治理理论,构建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提出治理的目标、原则、结构、方法等,弥补当前对基层职务犯罪治理体系研究的不足;将程序主义法律观引入村民自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通过完善制度从根本上预防村干部犯罪;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探索村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有效控制村干部犯罪,对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风险、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程亚亚[9](2019)在《D镇“村财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中央提出自2017年起利用四年的时间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将变为股民,同时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地,村集体扶持资金不断攀升,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村财镇管”是农村财务管理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显露出一些问题。对D镇“村财镇管”模式的研究,有利于这一模式更趋完善,使D镇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有利于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增加村集体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为存在相同问题的乡镇提供解决对策的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D镇“村财镇管”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调查问卷及相关财务数据,找出农村这一财务管理模式当前应用中存在资产资源管理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缺乏财务报表分析,村集体缺少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收不抵支、连年亏损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暴露的这些问题提出:利用清产核资,彻底摸清资产资源现实状况;村级管理人员转变认识,提高发展经济主动性;镇农经站人员转变思路,加强报表分析;完善村镇两级财务人员激励措施,留住人才等对策,以使“村财镇管”模式更加完善。

黄丽玲[10](2016)在《泰兴市S镇村级财务工作监管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深入发展,村级财务监管工作地位越加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村级部门必须按照财政部《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惟其如此,方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本文基于泰兴市S镇村级财务工作的现状调研,着重分析当前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管困境及其原因,明确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监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借鉴先进地区村级财务工作监管的实践经验,以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人员队伍建设,使村级财务监管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道路;通过完善与创新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体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财务工作,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全文内容分五章依次展开:首先,依据论文既定的一般规范,简要说明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详尽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外村级财务工作的不同模式,找出个中的共性所在。然后借助相关理论与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关系,以确立本文的研究基础和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重点。接着,作者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较为细致的调研分析,选取了S镇真实发生过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剖析其在各个环节上的监管漏洞,进而找出现行管理模式下村级财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监管问题;再结合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相关群众和专业人员,对S镇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摸底排查。最后,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当前S镇村级财务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诸如村级财务监管内容不够全面,村级财务监管流于形式,村级财务监管人员力量薄弱,村级财务绩效监管严重缺失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村级财务监管机制存在漏洞,村级财务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人员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村级财务责任追究不够到位。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本文认为,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监管机制,完善与创新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管体系,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将不失为合理而有效的对策。

二、走出村级财务管理的“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出村级财务管理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2 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2.1 文化与文明的阐述
        2.2.2 乡风文明概念辨析
        2.2.3 乡风文明建设阐释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2.3.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2.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
        2.3.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
第3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3.1.2 实现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3.1.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攸关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
        3.2.2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3.2.3 净化社会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农为本思想
        3.3.2 道德教化思想
        3.3.3 “和合”思想
        3.3.4 乡村运动思想
        3.3.5 乡村改造思想
    3.4 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
        3.4.1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思想
        3.4.2 重塑乡村伦理精神思想
        3.4.3 提升乡村生活风貌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
    4.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4.1.2 切实立足乡村文明
        4.1.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1.4 坚持整体协调发展
    4.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4.2.2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4.2.3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4.2.4 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
        4.2.5 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
    4.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功能
        4.3.1 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3.2 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
        4.3.3 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
        4.3.4 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4.3.5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第5章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
    5.1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5.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5.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
        5.1.3 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
        5.1.4 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
    5.2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特色
        5.2.1 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5.2.2 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
        5.2.3 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
    5.3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5.3.1 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
        5.3.2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
        5.3.3 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5.3.4 要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
        5.3.5 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6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
    6.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
        6.1.1 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
        6.1.2 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
        6.1.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
        6.1.4 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
        6.1.5 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
    6.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6.2.1 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
        6.2.2 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
        6.2.3 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
        6.2.4 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
        6.2.5 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
    6.3 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
        6.3.1 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6.3.2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
        6.3.3 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
        6.3.4 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
        6.3.5 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第7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7.1 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7.1.1 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7.1.2 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
        7.1.3 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
    7.2 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7.2.1 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
        7.2.2 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
        7.2.3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7.3 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
        7.3.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
        7.3.2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7.3.3 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
    7.4 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
        7.4.1 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
        7.4.2 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
        7.4.3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
    7.5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
        7.5.1 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
        7.5.2 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
        7.5.3 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3)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Z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适应新版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要求
        1.2.2 为未来基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1.2.3 总结基层村集体资产管理经验
        1.2.4 提升自身工作能力需要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文献综述
        1.5.2 国外文献综述
        1.5.3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概念界定
        2.1.1 农村集体资产
        2.1.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2.1.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以县一级政府管理主体为主要研究方向
    2.2 农村集体资产的相关理论
        2.2.1 产权相关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第三章 Z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3.1 Z县农村集体资产现状
        3.1.1 总体资产情况
        3.1.2 村集体年度资产收入情况
        3.1.3 村集体经营管理活动支出情况
        3.1.4 年度净资产及收益分配情况
    3.2 Z县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展趋势——以载体经济带动转型升级
        3.2.1 历史背景
        3.2.2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3.2.3 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3.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3.1 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村集体服务指导能力
        3.3.2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审慎投资发展
        3.3.3 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发展资源
        3.3.4 有利于进一步彰显发展惠民目的
第四章 Z县政府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4.1 积极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4.2 快速推进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4.3 全面推广了“E阳光”微信公众号
    4.4 加紧督促了村集体应收款清缴
    4.5 有效落实了全县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
    4.6 率先创新了全县村级开支“非现金”结算
第五章 Z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村集体资产投资、财务及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5.1.1 A村集体资产管理背景简述
        5.1.2 村集体资产投资缺少民主监督
        5.1.3 村级现金监管有廉政风险
        5.1.4 工程管理存在廉政风险漏洞
        5.1.5 财务账务管理不严谨
    5.2 案例二: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权限不到位
        5.2.1 B村集体资产管理背景简述
        5.2.2 基层管理权限不足
        5.2.3 传统人情关系对集体资产日常管理的负面影响
        5.2.4 村民福利发放与村集体资产增值的矛盾
        5.2.5 农村人口管理复杂化
    5.3 其他农村地区存在的典型问题
        5.3.1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
        5.3.2 镇级层面监管指导不完善
        5.3.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化建设缓慢
        5.3.4 村集体发展缺少优质项目
        5.3.5 部分历史应收款项清缴困难
        5.3.6 “第三方”财务记账体系仍需完善
        5.3.7 民意表达渠道不畅
第六章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1 所有权意识不清晰,群众监督未落实
        6.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需完善
        6.1.2 村民对集体资产相关权利不在意
    6.2 基层管理行政化,管理目标不清晰
    6.3 村务公开不够透明,村民信任度不足
    6.4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专业化指导缺位
    6.5 基层薪酬晋升缓慢,人才储备不足
第七章 解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7.1 继续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制化建设
        7.1.1 确保法律规章执行到最基层
        7.1.2 加强镇级政府监督指导
        7.1.3 完善农村内部规章管理体系
    7.2 继续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化监管
        7.2.1 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存量排摸工作
        7.2.2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平台化运营建设
        7.2.3 强化全方位集体资产监管
    7.3 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7.3.1 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
        7.3.2 加强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7.3.3 加强村会计队伍建设
        7.3.4 加强村民自治能力
    7.4 深化基层政府与广大村民的互联互通
        7.4.1 主动完善基层村务公开
        7.4.2 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
        7.4.3 建立群众监督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村级财务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2.3 村级财务管理的意义和模式
3 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3.2 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原因分析
4 其他地区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
    4.1 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的经验借鉴
    4.2 梅州市村级财务管理的经验借鉴
    4.3 温州市永嘉县村级财务管理的经验借鉴
5 优化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5.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5.2 健全配套措施实现三项融合
    5.3 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层涉农信访工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T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涉农信访理论概述
    第一节 涉农信访的主要概念
        一、信访
        二、涉农信访
        三、基层信访
    第二节 涉农信访的功能
        一、政治参与功能
        二、权力监督功能
        三、矛盾化解功能
        四、权利救济功能
    第三节 涉农信访相关理论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T县涉农信访工作情况
    第一节 T县涉农信访工作现状
        一、涉农信访工作面临的难题
        二、涉农信访工作采取的举措
        三、涉农信访工作流程
        四、涉农信访工作机制
    第二节 T县涉农信访问题类型
        一、农村干部问题
        二、农村土地问题
        三、征地拆迁问题
        四、涉法涉诉问题
        五、信访老户和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节 T县涉农信访呈现的特点
        一、信访对象多元化
        二、信访内容复杂化
        三、信访形式多样化
        四、信访规模集体化
        五、信访目的谋利化
    第四节 T县典型涉农信访案例分析
        一、复合型涉农信访问题
        二、群体性涉农信访问题
        三、案例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T县涉农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T县涉农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访总量居高不下
        二、多头重复信访突出
        三、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四、诉求方式较为激进
        五、纪检监察类案件激增
        六、涉法涉诉问题相对集中
    第二节 T县涉农信访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不健全
        二、涉农信访工作机制不完善
        三、涉农信访法治化进程滞后
        四、基层依法信访氛围缺失
第五章 完善和改进基层涉农信访工作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二、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财务监督管理
        四、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
    第二节 完善涉农信访工作机制
        一、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
        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三、制定科学有效考核办法
        四、建立涉农问题风险评估机制
        五、健全多元联动调处机制
    第三节 推动涉农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
        一、健全信访法律体系
        二、完善法律救济途径
        三、厘清涉农信访工作范围
        四、落实信访终结机制
    第四节 营造依法信访社会氛围
        一、树立司法权威
        二、依法规范涉农信访秩序
        三、加强信访法治宣传教育
        四、强化涉农信访舆论引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研究 ——以“龙游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村务治理
        2.1.2 村务治理电子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村民自治理论
        2.2.2 权力制约理论
        2.2.3 参与式民主理论
        2.2.4 公共治理理论
3 我国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现状
    3.1 农村土地管理
    3.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3.3 农村财务管理
    3.4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
    3.5 农村治安管理
4 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案例分析-以衢州市“龙游通”为例
    4.1 “龙游通”概况
        4.1.1 “龙游通”源起
        4.1.2 “龙游通+全民网格”模式
    4.2 “龙游通”实践及成效
        4.2.1 党务管理电子化
        4.2.2 土地与“三资”管理电子化
        4.2.3 财务管理电子化
        4.2.4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电子化
        4.2.5 治安管理电子化
    4.3 “龙游通”局限性
        4.3.1 技术缺陷与隐私泄露
        4.3.2 村民参与度有待提高
        4.3.3 民意诉求办理不到位
        4.3.4 村务公开存在形式化
    4.4 “龙游通”局限性原因
        4.4.1 自治平台技术不成熟
        4.4.2 村民自治主体的缺失
        4.4.3 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4.4.4 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
5 我国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对策
    5.1 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
    5.2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5.3 加强系统技术改进与优化升级
    5.4 切实增强村委干部的民主意识
    5.5 强化村务公开制度的“上下”监督
    5.6 进一步推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六、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村民自治的萌生
    一、1949-1978 年乡村治理的简要回顾
        (一)农民协会和乡—村政权组织
        (二)合作化时期的乡村治理
        (三)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治理
    二、村民自治产生的背景
        (一)宽松的政治环境
        (二)包产到户的推行
        (三)农村管理出现组织真空与公共权力缺位
        (四)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的变化
    三、村民自治组织的逐步建立
        (一)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与第一个村委会的成立
        (二)由点到面建立村民委员会
        (三)民主选举的初步探索:“海选”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村民自治制度化的初步探索
        (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二)“莱西会议”促进村级组织的健全
        (三)初步建章立制
        (四)民主选举的进一步探索
    二、开展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
        (一)推进达标示范活动的急迫性
        (二)开展达标示范活动的进程
        (三)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的成效
    三、村民自治制度化的推进
        (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完善
        (二)村务公开的广泛开展
        (三)选举模式的创新
第三章 村民自治的深化
    一、村民自治的全面实践
        (一)《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
        (二)世纪之交“真枪实弹”的选举
        (三)依法罢免民选村官
        (四)民主选举中暴露的问题
    二、制度化建设的逐步完善
        (一)从国家到地方对制度的逐步规范
        (二)民主选举的进一步规范与超越
        (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进与创新
    三、新农村建设战略下的村民自治实践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挑战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
第四章 村民自治的提升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协商民主的诉求
        (二)基层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
        (三)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
    二、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
        (一)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背景
        (二)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实践
        (三)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成效
    三、“自治、德治、法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探索
        (一)治理有效提出的背景
        (二)打造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三)“三治合一”治理模式的实践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成效与历史经验
    一、村民自治的成效
        (一)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推动着中国政治发展
        (二)村民自治的法制保障不断完善
        (三)民主实践不断规范
        (四)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法制观念增强
    二、村民自治的历史经验
        (一)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二)依法治理是村民自治发展的法理基础
        (三)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
        (四)顺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动力
        (五)推进村民自治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8)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与述评
        1.2.1 研究综述
        1.2.2 研究述评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框架与内容
        1.4.1 基本框架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村干部犯罪的现状与成因
    2.1 村干部的概念与特征
        2.1.1 村干部的概念
        2.1.2 村干部的特征
    2.2 村干部犯罪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2.2.1 村干部犯罪的概念
        2.2.2 村干部犯罪的特征
        2.2.3 村干部犯罪的分类
    2.3 村干部犯罪的现状
        2.3.1 村干部犯罪的总体情况
        2.3.2 村干部犯罪的特点
    2.4 村干部犯罪的成因
        2.4.1 村干部犯罪的主观原因
        2.4.2 村干部犯罪的客观原因
第3章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现状
    3.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理念
        3.1.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概念
        3.1.2 村干部犯罪治理理念的形成
    3.2 村干部犯罪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
        3.2.1 村干部犯罪治理方式的演变
        3.2.2 村干部犯罪惩治主体的演变
        3.2.3 村干部犯罪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3.3 村干部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村干部犯罪治理缺乏系统性
        3.3.2 村级监督机制不健全
        3.3.3 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
        3.3.4 教育和保障制度不完备
        3.3.5 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
        3.3.6 国家惩治力度不够大
        3.3.7 社会力量参与不充足
    3.4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环境
        3.4.1 政治环境
        3.4.2 经济环境
        3.4.3 文化环境
        3.4.4 科技环境
第4章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经验
    4.1 我国古代职务犯罪治理的主要举措
        4.1.1 严刑峻法
        4.1.2 道德教化
        4.1.3 注重管理
        4.1.4 强化监督
    4.2 我国古代职务犯罪治理的有益经验
        4.2.1 注重惩防结合
        4.2.2 加强对官员的管理
        4.2.3 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
    4.3 国际社会职务犯罪治理的主要举措
        4.3.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主要治理措施
        4.3.2 境外职务犯罪治理的主要举措
    4.4 国际社会职务犯罪治理的有益经验
        4.4.1 完善反腐败立法
        4.4.2 执行信息公开制度
        4.4.3 完善其他配套制度
第5章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总体设计
    5.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5.1.1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目标
        5.1.2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原则
    5.2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结构
        5.2.1 预测体系
        5.2.2 预防体系
        5.2.3 惩治体系
    5.3 村干部犯罪治理的方法
        5.3.1 一体推进
        5.3.2 明确重点
        5.3.3 保持开放
第6章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体系
    6.1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方法
        6.1.1 经验预测方法
        6.1.2 科学预测方法
    6.2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内容
        6.2.1 村干部犯罪发展趋势
        6.2.2 村干部犯罪主体预测
        6.2.3 村干部犯罪类型预测
        6.2.4 村干部犯罪领域预测
    6.3 村干部犯罪的预测指标
        6.3.1 首要指标
        6.3.2 主要指标
        6.3.3 参考指标
    6.4 村干部犯罪的预警机制
        6.4.1 廉情预警机制
        6.4.2 资金异动预警机制
第7章 村干部犯罪的预防体系
    7.1 村干部犯罪的制度预防
        7.1.1 协商民主制度
        7.1.2 非正式制度
        7.1.3 村务公开制度
        7.1.4 村级财务制度
    7.2 村干部犯罪的监督预防
        7.2.1 基层政府监管
        7.2.2 纪检监察监督
        7.2.3 村级内部监督
        7.2.4 社会组织监督
    7.3 村干部犯罪的教育预防
        7.3.1 廉洁教育
        7.3.2 法治教育
    7.4 村干部犯罪的保障预防
        7.4.1 选任机制
        7.4.2 待遇保障
第8章 村干部犯罪的惩治体系
    8.1 村干部犯罪的查办
        8.1.1 线索来源渠道
        8.1.2 查办案件重点
        8.1.3 快查快结机制
        8.1.4 协作配合机制
    8.2 村干部违纪违法的惩治
        8.2.1 四种形态的运用
        8.2.2 罪与非罪的界限
    8.3 村干部犯罪的刑事惩治
        8.3.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
        8.3.2 此罪与彼罪的区分
        8.3.3 量刑指导意见的细化
        8.3.4 刑罚执行的社会化
    8.4 村干部犯罪惩治的立法完善
        8.4.1 严密法网
        8.4.2 完善刑罚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D镇“村财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情况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的目标、框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村财镇管”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理论分析
    一、“村财镇管”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一)产权理论
        (二)内部控制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二、农村财务管理及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介绍
        (一)农村财务管理
        (二)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三、“村财镇管”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村财镇管”模式的产生发展
        (二)“村财镇管”模式的工作流程
        (三)“村财镇管”模式的实施意义
第三章 D镇村集体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D镇概况介绍
    二、D镇“村财镇管”模式的应用
        (一)D镇“村财镇管”模式实施现状
        (二)D镇“村财镇管”模式实施成效
    三、D镇“村财镇管”模式下,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固定资产底数不清,账目不能如实反映实物状况
        (二)村级资源性资产管理不规范,各类合同归档不完整
        (三)村集体主要依靠上级补助,且收不抵支连年亏损
        (四)制度执行不到位
        (五)财务人员配备不足
第四章 D镇村集体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及资源管理相关问题原因分析
        (一)“村财镇管”实施时,各村向镇农经站交接底数不清
        (二)财务人员存在认识误区,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三)缺少专人管理,责任界定不清
    二、村集体收不抵支情况原因分析
        (一)收入不足,支出不规范
        (二)村两委干部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
        (三)镇农经站缺少财务分析及业务指导
    三、村集体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的原因分析
        (一)村集体主要负责人不重视
        (二)宣传不到位
        (三)奖惩措施不到位
    四、农村财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原因分析
        (一)没有按照正规的标准和程序来选拔人才
        (二)没有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
        (三)没有可行的激励和待遇保障措施来留住人才
第五章 D镇“村财镇管”模式完善措施
    一、固定资产及资源管理方面
        (一)利用清产核资,彻底摸清资产现实状况
        (二)加强培训,账实相符
        (三)完善制度,责任到人
    二、收入支出管理方面
        (一)村集体管理人员转变认识,提高发展经济主动性
        (二)镇农经站人员转变思路,加强报表分析
        (三)明晰产权,强化收益分配意识
    三、制度落实方面
        (一)村集体主要负责人要转变工作观念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参与者的责任意识
        (三)创新审计方式,跟进惩处措施
    四、人员培养方面
        (一)严格按照正规程序和标准选拔人才
        (二)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三)提高村镇两级财务人员待遇,留住人才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泰兴市S镇村级财务工作监管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来源
        1.1.2 S镇村级财务工作的现状
        1.1.3 加强监管是村级财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村级财务的含义
        2.1.2 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含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集权与分权理论
        2.2.4 公共财政理论
    2.3 村级财务不同监管模式的比较
        2.3.1 村账村管模式
        2.3.2 村账乡或镇代管模式
        2.3.3 村账“双代管”模式
        2.3.4 村会计委托代理模式
3 S镇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管现状分析
    3.1 S镇村级财务工作概况
        3.1.1 S镇基本情况
        3.1.2 S镇村级财务工作流程
        3.1.3 典型案例
    3.2 S镇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调查状况
        3.2.1 调查方法
        3.2.2 样本情况
    3.3 村级财务工作存在的监管问题
        3.3.1 村级财务监管内容不够全面
        3.3.2 村级财务监管流于形式
        3.3.3 村级财务监管人员力量薄弱
        3.3.4 村级财务绩效监管严重缺失
    3.4 村级财务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村级财务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3.4.2 村级财务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3.4.3 监管人员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3.4.4 村级财务责任追究不够到位
4 借鉴先进地区村级财务工作监管的实践经验
    4.1 外地村级财务监管的先进经验
        4.1.1 宜黄县“四步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模式
        4.1.2 沙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模式
        4.1.3 佛山市引入“第三方”加强村级财务监管
    4.2 外地先进经验对S镇村级财务监管的启示
        4.2.1 侧重村级财务监管制度的完善
        4.2.2 “第三方”中介参与村级财务监管
        4.2.3 对外地先进经验的选择性借鉴
        4.2.4 制定方案结合S镇实际进行创新
5 强化村级财务工作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监管机制
        5.1.1 理顺村级财务监管主体
        5.1.2 完善村级财务监管各项制度
        5.1.3 制定村级财务报账制操作规程
        5.1.4 重视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
        5.1.5 实行“镇村联管备案制”
        5.1.6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制约
    5.2 完善与创新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管体系
        5.2.1 行政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5.2.2 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5.2.3 社会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5.3 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人员队伍建设
        5.3.1 充实村级财务监管人员力量
        5.3.2 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人员的培训教育
        5.3.3 强化对民主监督的考核激励
    5.4 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5.4.1 制定责任追究办法
        5.4.2 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走出村级财务管理的“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刘欢. 吉林大学, 2021(01)
  •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财务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Y镇为例[D]. 耿仁杰. 济南大学, 2021
  • [3]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Z县为例[D]. 薛怡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淮安市淮阴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徐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层涉农信访工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T县为例[D]. 朱炳琪.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6]农村村务治理电子化发展研究 ——以“龙游通”为例[D]. 阴文杰.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D]. 李元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8]村干部犯罪治理体系研究[D]. 梁娟. 南昌大学, 2019(01)
  • [9]D镇“村财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 程亚亚.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10]泰兴市S镇村级财务工作监管问题的研究[D]. 黄丽玲. 扬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走出村级理财“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