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务委员会 1999 年 11 月批准)

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务委员会 1999 年 11 月批准)

一、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委员会1999年11月批准)(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麟,郭武,熊伟霖[1](2020)在《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教育价值”和“图书馆职业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肯定中小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服务指南(第二版)》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精神,探讨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同时注重体现作为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价值和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职业价值,从而推动中小学图书馆发展。

沙婷婷[2](2020)在《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文献的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图书馆的利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从图书馆利用率方面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对当前小学图书馆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对小学图书馆建设情况及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小学图书馆存在以下问题:小学图书馆基础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局限于“看护”,管理质量不理想;小学图书馆利用率低,师生利用意识和方式存在偏差;小学图书馆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功能有待拓展。第三部分对小学图书馆利用存在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小学图书馆基本建设滞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资源浪费;先进数字媒体的冲击增加了小学图书馆职能开发的难度。第四部分针对小学图书馆存在问题提出如下优化策略: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增强各类图书馆互动;制定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创新图书馆利用模式,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建构集教育——服务——咨询——推广为一体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体系。本文在深入调查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小学图书馆利用问题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改善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使小学图书馆能够更好的融入学校的教学,配合素质教育的开展。

秦佳辰[3](201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之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童教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大的专门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性别平等纳入全球发展优先事项,致力于消除一切障碍,改善女童教育环境,扩大女童受教范围,提高女童教育的质量。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范围内教育领域性别差距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女童教育最为落后的地区。为此,UNESCO将目光投向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计划地对该地区女童开展教育援助行动。本文研究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展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有助于深入理解UNESCO在世界女童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提升人们对国际教育援助必要性的认识。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通过收集UNESCO和受援国官方报告、项目手册等翔实的一手资料,就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展开系统研究。本文分为以下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核心概念予以分析界定,说明了研究思路及方法,总结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阐述了 UNESCO开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民教育目标和“教育2030”的相继引导下,女童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一直面临严峻的社会环境和落后的教育境况,为此,UNESCO在该地区积极开展了女童教育援助工作。第二章,梳理了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进行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在援助之初,UNESCO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实施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该地区女童教育的情况。在此基础上,UNESCO通过召开不同层级的会议,与该地区内外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在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系统实施项目,协助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的发展。第三章,总结了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特点。认为UNESCO在该地区进行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从宏观层面把握地区及国家整体情况,在微观层面倾听女童个体心声,组织内外合作体系有效运作,在援助内容及策略上注重发挥受援方主体性。第四章,对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开展的女童教育援助行动进行评价。研究表明,UNESCO对这一地区女童教育的援助行动产生了显着的成效;放眼全球,援助工作对世界女童教育的发展及性别平等的实现发生着深刻的影响。UNESCO实施的援助行动也为中国开展国际教育援助带来了启示,中国应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扩大对外教育援助,加强与各多边与双边机构的合作,多层面开展教育援助行动,注重受援方造血机制的形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大国之力。

黄紫舜[4](2019)在《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文中认为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的脱贫。这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程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决定》第三款第九条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教育手段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和联合国的减贫战略目标一致,因此我国的教育扶贫工程不仅受到本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也受到以联合国及其系统组织等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我国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教育扶贫事业的前进,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深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三个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组织为代表,研究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对其梳理历史、分析制度,总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国际组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取得经验,预测趋势,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启示和借鉴。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绪论。国际组织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宗旨,从多个维度肯定教育作用,制定教育扶贫政策。本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理,对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的状况和趋势进行确定,同时界定教育扶贫、国际组织等核心概念,之后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扶贫政策的具体分析,梳理历史发展,分析制度安排,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扶贫相关的组织特征分析。本文所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都属于联合国系统,受到联合国理念和减贫战略的影响,他们利用各自组织的优势,结合本组织的宗旨和主张,实施教育扶贫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教育扶贫起着引导性作用;世界银行不仅是目前教育扶贫政策的资金最大提供方,也以工具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注于0至18岁儿童的各项权利,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儿童发展,摆脱贫困。第三部分是在三个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研究基础上,对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不同维度层面上的比较,对三个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宏观、整体的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注重扩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参与群体,选择弱势群体作为扶贫对象;重视教育扶贫的设计、运行和监控规范;创新技术手段保证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运作。但是三个国际组织在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有差异,教育扶贫政策理念的价值取向、机构的性质地位、支持政策的资金来源和政策的关注点都不相同。在几十年的持续性教育扶贫工作中,以上国际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此部分在对国际组织的总体经验的分析基础上,预测出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最新趋势。第四部分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自身的教育扶贫政策现状,以及我国和国际组织合作中的问题,对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审视,在宏观层面提出积极深入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扶贫的建议;在微观层面上提出对国际组织先进经验的借鉴,加大参与力度、培养相关人才的具体建议。本文通过对三个代表性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和探讨,进行多维度比较,总结出他们的经验。根据我国的现状分析,提出深入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对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促进我国教育扶贫,乃至总体扶贫工程的顺利进行。

张静茹[5](2014)在《保定市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许多国家基于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并把少儿阅读推广作为儿童教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也在少儿中间积极推行全民阅读计划和阅读推广,但由于历史原因,专门针对少儿的阅读场所和推广活动都明显不足,即便在小学校里面,由于小学图书馆建设不十分受到重视,使小学生的阅读环境相对较差,家庭、社会及学校良好的立体阅读氛围没有形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由于小学生在学校里最有利的阅读场所就是图书馆,因此小学图书馆应加强小学生阅读推广。为此,结合少儿阅读推广这一视角,笔者认真选择了保定市区31所小学就小学图书馆建设及阅读推广开展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了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保定市小学图书馆存在相关制度缺乏,工作人员数量、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硬件建设不到位,资金短缺,与阅读课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这些也是影响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开展的重要原因。论文还从阅读推广的特性出发,提出小学图书馆应从制度、馆舍、文献资源、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丰富推广活动内容,更新推广策略,积极开展主题性阅读教学服务,从实现共建共享等方面入手,以来推动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开展。

杜昌建[6](2014)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有效提高人口素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在提高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相关行为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使广大社会成员自觉遵守自然生态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生态理念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生态主张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严峻现实与当前我国公民整体生态文明素质不高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途径,以多种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公民生态文明素质为落脚点,借助理论论证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以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生态观、培养生态公民为最终目标,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观点和主张。论文导言部分对相关研究现状作出了评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等。第一章着重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二章在梳理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第三章则梳理了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渊源,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的生态文明思想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时明确了生态文明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培养生态公民,并把这一目标细化,进而围绕教育目标确立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第五章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方面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体制建构,其次从保障机制、动力机制与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运行机制,最后从施教队伍、教育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确立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原则。第六章在前一章宏观体制机制建构的前提下,具体论述了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三大途径——家庭生态文明教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生态文明教育,进而给出了生态文明教育落实的一些具体方法。论文的结束语在简要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预测了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中对教育目标界定不一的现状,本文从教育的本质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性质方面把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确立为培养具备科学生态观及相关行为能力的生态公民,并对科学生态观与生态公民的内涵进行界定。同时,本文从人的心理结构与知行关系角度把这一目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在实践中操作。文中还强调要把生态文明教育列入我国正规国民教育体系,以使其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本文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体制机制建构,从理论上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

刘大路[7](2014)在《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都倚重国际组织平台来建立联系、实现合作,教育尤甚。各个国际组织都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或多或少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引领性、前瞻性的作用,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下属机构之一,在教育规划管理领域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已成为国家教育规划管理领域的核心外来支持力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影响的扩大,教育的发展与合作也日益受到重视,教育援助的角色也逐渐由受援方到援助方转换。就我国与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的关系而言还处在起步阶段,上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湖北进行过调研,针对基础教育在浙江、辽宁等进行过研究,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中国人进入IIEP机构的领导层,也没有在国内进行过IIEP的培训项目。双方都需要创建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更加需要对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的理念和行为进行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本研究立足于教育领域,着眼于全球背景,以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为对象,以教育援助的价值取向为指引,以教育援助的途径为载体,以教育援助的特点为提纲,以教育援助的效果为导向,对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进行较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论题、国内外研究情况、核心概念、以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为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价值取向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从教育规划培训、规划技术支持、网络组织协作、资源支持四个方面介绍了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途径;第四部分主要从内外部两个视角分析了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效果;第五部分主要从理念、目标、动力、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特征;第六部分是结语部分,从教育援助的目标、途径、协作方式和知识积累与分享四个方面对我国教育援助进行了思考。

叶剑[8](2013)在《中国扫盲教育的转型研究 ——从工具性扫盲教育到发展性扫盲教育》文中研究说明扫盲教育是成人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它在中国已经有100来年的历史,扫肓教育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扫盲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文盲人群的减少,扫盲教育面临着发展的危机,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把扫盲教育等同于识字教育,于是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文盲问题就自然得以解决,没必要再发展了。笔者借助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发现,文盲和扫盲教育的概念存在着多种角度的解释,国内外对文盲和脱盲的标准都有自己的判断,这说明扫盲教育不是一个静止或孤立的概念,它存在着发展和变化。因此,笔者将扫盲教育的转型问题纳入研究视野,通过对扫盲教育现状的分析、文盲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以及对教育本质理论的梳理,揭示出发展性扫盲教育的本质;又通过引入社会转型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批判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来探讨扫盲教育转型的理论支撑;同时又对扫盲教育的塑型探索进行了分析,并确定发展性扫盲教育作为转型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指引下,讨论需要转型的范畴和探寻实现转型的条件。围绕这个整体脉络,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的研究问题可概括如下:第一部分导论。这部分为是正式研究的准备,首先叙述了传统的扫盲教育开展方式难以继续、扫盲教育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不足、在政策层面也不明确这三方面危机;其次,对扫盲教育、发展性扫盲教育、转型三个核心概念在本文中的适用进行界定;再次,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已有扫盲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中存在不足,由此提出扫盲教育转型这一新论题。第二部分扫盲教育的现状与转型的时代要求。从教育统计视野进行了扫盲教育的现状分析,并找寻背后的原因;也从国家指导思想中发现了扫盲教育转型是时代的要求。第三部分发展性扫盲教育的本质。文自其实是一种知识贫乏的状态,这种状态又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区域乃至文化下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并且这种状态本身也是可变的,这说明文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而扫盲教育是以对象进行定义的教育,所以对象的内涵和特征对扫盲教育的本质产生直接影响。综合教育本质和文盲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发展性扫盲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启蒙教育、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教育和发展的教育。第四部分扫盲教育转型的理论基础和塑型探索。社会转型理论提供了社会变迁的基础理论,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关于教育转型和人的转型问题自然就提上了日程。终身教育理论是成人教育变革发展的指导理论,该理论特别重视扫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扫盲教育作为一种成人学习,要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唤醒低文化群体主体意识,离不开批判的思想,所以批判教育理论要求扫盲教育在价值追求上进一步提升。而成人学习理论证明了成人文盲一样具备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习内在的动机、以自我导向为主要方法,能够实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改变。转型意味着一种变迁的过程,所以很难割裂历史地谈转型。教育转型概念的分析,为扫盲教育转型提供了一些方法和途径上的参考。笔者根据保罗·朗格朗对扫盲教育是一种文化转型的判断,从精神的、制度的和物质的三个层次上,去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扫盲教育的塑型过程,提出了扫盲教育的两种同属工具性扫盲教育的类型划分,并发现发展性是现在转型的目标。第五部分发展性扫盲教育的转型分析。这部分是认识转型的重点,笔者先就发展性扫盲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揭示,然后对工具性向发展性转型分几个维度解读其中的内容和实现途径,同时也对转型动力场中的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发展性扫盲教育转型的实现条件。扫盲教育转型实现条件的选择难以独立于历史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之外,这种探寻既要明确探寻的结果,也要说明探寻的过程。通过制定扫盲教育规划、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建设扫盲师资队伍、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等做法,可以为实现扫盲教育的转型提供条件上的保障。

刘燕[9](2013)在《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发展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图书馆制度保障的研究得到极大的关注。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公共图书馆用户数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最为多样化、藏书量也最为丰富,而且也最受社会和民众关注,因此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的研究也就顺势产生。论文在对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发展历程中制度保障的回顾、现行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结构和内容的异同,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的措施。全文共分为八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第二章。这部分主要论述该题目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重点与难点。在第二章从制度的界定、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内涵、体系框架、作用四个方面概述了公共图书馆制度,为论文后续论述做了相关的概念解析与理论铺垫。第二部分是第三章。这一部分回顾、梳理了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国际组织、美国以及中国的相关制度保障。是论文后续比较论述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第四章、第五章。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状、基于国家层面、职业层面、区域层面和机构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分别对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作了梳理和概述。第四部分是第六章、第七章。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通过之前对中美现行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梳理和概述,我们在第六章分别从制度的结构、内容以及制度包含的理念三个方面对比和分析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异同。以此为基础在第七章从国家层面、职业层面、区域层面和机构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措施。

张娟[10](2012)在《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现状和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时代的日益深化和网络科技的日益普及,引发着阅读方式的深刻变革。新的社会环境变迁中,既需要坚守传统的阅读价值观,也需要融合新兴的阅读变化。而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一个富有希望、富于创造又亟需引导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阅读于中小学生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阅读这一读者自我学习的方式,中小学生把具体读物中蕴藏的知识和信息内化成读者的个人修养和内在品质。因此,对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现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为中小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以促进广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阅读、阅读指导、中小学图书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国内外中小学图书馆发展、阅读及阅读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对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的现状,了解中小学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本文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以江苏省为例,选取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的六所典型样本学校,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访问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分布于全省的600名中小学学生读者和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展开了调查。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挖掘出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和馆员基本情况、中小学阅读现状(阅读对象、阅读习惯、阅读偏好、阅读困难、资源获取、阅读能力影响因素)和中小学阅读指导现状(指导者、被指导者、阅读技能指导、指导频率、指导形式、指导需求、指导成效)一系列深层因素。同时,笔者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青少年阅读服务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文献调研,从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历史、图书馆立法进程、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活动、专业的少儿服务馆员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成年阅读服务的原则,了解和总结发达国家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模式。根据调研数据,并参照国内外未成年阅读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笔者分别构建了符合我国中小学学生读者需要的中小学图书馆整合统筹的布局模式、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实用型资源建设模式、专业化队伍建设模式、多主体合作网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政府领导的主导作用、提供法律体系的有力保障、保证馆藏资源的科学建设、建立多措并举的服务手段、组织不断优化的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以使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工作不断完善,以便政府主管部门构建更有效的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为中小学学生读者提供更为优质和谐的阅读环境。

二、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委员会1999年11月批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委员会1999年11月批准)(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教育价值”和“图书馆职业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任重道远
2 中小学图书馆的特殊属性
3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教育价值
4 中小学图书馆服务的职业价值
5 结语

(2)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2.访谈调查结果
二、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表征
    (一)小学图书馆基础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
        1.图书馆藏书量不足,缺乏实用性
        2.图书馆馆藏类别不均衡,教学辅助功能不凸显
        3.图书馆书籍更新缓慢,缺乏时效性
        4.图书馆数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5.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与书香校园建设标准相差甚远
    (二)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局限于“看护”,管理质量不理想
        1.图书馆开放时间过短,且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
        2.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佳,服务能力有限
        3.图书馆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管理手段滞后
    (三)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低,师生的利用意识和方式存在偏差
        1.小学生借阅书籍的娱乐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2.学生课外读物资源渠道丰富,借阅意识薄弱
        3.应试教育影响,师生没有时间借阅书籍
        4.图书馆开展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四)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功能有待拓展
        1.图书馆服务意识薄弱,优势资源浪费
        2.服务功能拓展尚不完善,存在利用盲区
三、小学图书馆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费不足导致小学图馆基本建设滞后
        1.上级行政拨款不足,一些基本设施到位不及时
        2.学校自身开源节流渠道狭小,功能开发空间有限
    (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图书馆的重视不足,导致其资源浪费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关规定性文件的执行缺乏监管
        2.小学主管领导忽略图书馆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联与衔接渠道
    (三)先进数字媒体的冲击,增加了小学图书馆职能开发的难度
        1.数字媒体内容冲淡了学校图书馆纸质资料的吸引力
        2.数字媒体方式的冲击导致学生对纸质版书籍缺乏兴趣
四、解决小学图书馆利用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增强各类图书馆互动
        1.小学图书馆与少儿图书馆互动
        2.拓展各校图书资源共享渠道
        3.拓展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校园
    (二)制定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制定合理的开馆制度,提高阅读效率
        2.逐步引进专业人士,加强图书管理员专业培训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开发方便快捷的服务渠道
    (三)创新图书馆利用模式,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意识
        1.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2.举办教师阅读系列活动,激发教师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3.完善评价激励制度,确保阅读的持续性
        4.图书馆开设校本课程,加强阅读指导
    (四)构建集教育—服务—咨询—推广为一体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体系
        1.开展入馆教育
        2.强化个性化阅读服务
        3.图书馆优选各年级阅读书目进行分级指导
        4.注重参考咨询工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5.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职能与运作机制的研究
        (二)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理念与政策的研究
        (三)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援助行动的研究
        (四)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工作评价的研究
        (五) 研究述评
    三、概念界定
        (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二)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三) 女童教育
        (四) 国际教育援助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展女童教育援助的背景
    一、UNESCO的教育使命:从全民教育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 全民教育目标与女童教育
        (二) “教育2030”与女童教育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的成长困境
        (一) 社会发展迟缓导致女童生存处境不利
        (二) 不公平的教育境况严重阻碍女童发展
第二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的行动
    一、开展调查与研究: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情况
        (一) 明确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分析影响女童教育发展的因素
        (三) 考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对女童教育的干预情况
    二、采取多种措施:助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发展
        (一) 召开多层级会议:明确设定女童教育的发展基调
        (二) 建立广泛伙伴关系:发挥区域内外教育组织合力
        (三) 实施全方位项目:同步推进正规与非正规女童教育
第三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特点
    一、宏观与微观并重
        (一) 宏观层面:把握整体情况,指导发展方向
        (二) 微观层面:倾听个体心声,解决具体问题
    二、合作体系有效运作
        (一) 组织内部:不同机构分工明确,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二) 组织外部:全球范围协调资源,共促受援方发展
    三、重视受援方主体性
        (一) 援助内容:立足社会环境,了解本土需求
        (二) 援助策略:加强能力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评价
    一、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的评价
        (一) 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援助行动成效分析
        (二) 放眼全球:对世界女童教育及性别平等产生深刻影响
    二、UNESCO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对我国的启示
        (一) 展现大国担当,推进国际教育援助
        (二) 兼顾宏观与微观,全面开展援助行动
        (三) 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建构伙伴关系
        (四) 注重形成造血机制,促进受援国自主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三、概念界定
        (一) 国际组织
        (二) 教育扶贫
        (三) 国际组织教育扶贫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的历史发展
        (一) 初始兴起阶段(1945-1949)
        (二) 快速发展阶段(1950-1969)
        (三) 深化调整阶段(1970-1989)
        (四) 规划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使命
        (二) 责任明确的职能实施机制
        (三) 连贯系统的项目运行方式
第二章 世界银行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 争论与徘徊阶段(1948-1962)
        (二) 逐步参与阶段(1963-1971)
        (三) 全面支持阶段(1971-1980)
        (四) 反思调整阶段(1980-2000)
        (五) 整体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二、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取向
        (二) 通过经济手段落实政策的实施机制
        (三) 使用经济分析工具落实政策的体系
第三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 关注健康与权利阶段(1946-1969)
        (二)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1970-1988)
        (三) 关注整体权利阶段(1989-2000)
        (四) 关注女童权利阶段(2000年至今)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扶贫理念
        (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组织运行
        (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特点
第四章 三个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
    一、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共性特征
        (一) 争取多方参与,协同政策实施
        (二) 谨慎选择对象,关注弱势群体
        (三) 项目设计连贯,运作流程相似
        (四) 重视扶贫技术,提升业务水平
    二、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不同之处
        (一) 教育扶贫的价值取向不同
        (二) 国际组织的性质地位不同
        (三) 教育扶贫资金的来源不同
        (四) 教育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不同
    三、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主要经验
        (一) 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二) 重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 完善较准确的监测制度
        (四) 加强政策中的整体协调
    四、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扶贫规模扩大化
        (二) 教育扶贫落实本土化
        (三) 教育扶贫方式整体化
        (四) 教育扶贫合作网络化
第五章 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现状
        (一) 我国的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
        (二) 我国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扶贫
        (三) 教育扶贫合作中双方的问题
    二、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一) 宏观层面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二) 微观层面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保定市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少儿阅读推广与小学图书馆建设
    2.1 少儿阅读及其推广的重要性
    2.2 国内以及保定市少儿阅读发展现状
    2.3 小学图书馆对于少儿阅读推广的重要性与意义
        2.3.1 学校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2.3.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图书馆在阅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3章 保定市小学阅读推广开展情况与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
    3.1 保定市小学阅读推广开展情况与结果分析
        3.1.1 阅读课开展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3.1.2 阅读推广开展时间普遍较长,形式也多样,但宣传不到位
    3.2 保定市小学图书馆学生利用现状与结果分析
        3.2.1 小学生到馆频次较低,阅读时间少
        3.2.2 到馆的目的多样,但以浏览为主
        3.2.3 阅读内容广泛,阅读对象以自己喜好为主
        3.2.4 小学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较高
第4章 保定市小学图书馆建设不利于阅读推广开展的原因分析
    4.1 相关阅读推广制度不健全,阅读推广在时间上得不到保障
    4.2 工作人员情况不容乐观,影响阅读推广开展
    4.3 图书馆硬件建设不足,阅读推广缺乏足够资源
        4.3.1 馆舍布局较为合理,但面积较小,阅览座位较少
        4.3.2 文献资源不足,配置不甚合理
    4.4 图书馆经费不足,阅读推广缺乏经费支持
    4.5 图书馆工作与教学科研结合不紧密
第5章 保定市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途径及措施
    5.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阅读推广活动
    5.2 不断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5.3 大力加强馆舍建设,优化阅读环境
    5.4 积极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促使充分有效利用
    5.5 积极开展主题性阅读教学服务,加强阅读指导
    5.6 大力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5.7 真正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推广策略,多途径开展推广活动
    5.8 积极加强与兄弟学校联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6)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特点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态与文明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
        三、生态文明的特点
    第二节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特点
        三、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环境教育阶段( 1972-1992)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阶段(1992-2003)
        三、生态文明教育阶段(2003-至今)
    第二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
        二、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生态文明教育问题的成因
第三章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借鉴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一、人类源于自然并且依赖自然
        二、实践活动使自然人化
        三、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和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毛泽东强调利用自然、节约资源的思想
        二、邓小平重视控制人口、法制环保的思想
        三、江泽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节能环保思想
        四、胡锦涛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思想
    第三节 我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的主要生态文明思想
        一、继承我国古代的合理生态文明思想
        二、借鉴西方现代的相关生态文明思想
第四章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内容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生态文明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目标
    第三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一、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确立原则
        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第五章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机制建构与实施原则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体制建构
        一、宏观: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整体教育方案
        二、中观:以企业为主体,形成教育主要阵地
        三、微观:以个人为基点,实现教育全覆盖
        四、横向:借助环保组织,提升教育影响力
    第二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保障机制
        二、动力机制
        三、评价机制
    第三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施教主体的多元性
        二、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三、教育实践的参与性
        四、教育区域的差异性
第六章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家庭生态文明教育
        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
        三、社会生态文明教育
    第二节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生态文明教育方法的重要意义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
        三、生态文明教育方法的运用要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7)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设计
一、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价值取向
    (一) 赋予教育提升能力核心力量
    (二) 注重人的共同发展
    (三) 减少社会危机危害
    (四) 促进全球化与知识社会的发展
二、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实施途径
    (一) 教育规划培训
    (二) 规划技术支持
    (三) 网络组织协作
    (四) 资源支撑
三、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效果
    (一) 内部分析:显着发展
    (二) 外部言说:莫衷一是
四、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的特征
    (一) 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理念附着性倾向
    (二) 以高质量教育规划和管理为导向:援助目标单一有序
    (三) 提升所涉各方能力:援助过程交互性强
    (四) 使用非经济手段:援助途径结果导向性强
五、对我国优化教育援助的思考
    (一) 教育援助目标的多元化与专业化
    (二) 教育援助途径的多样化与创新
    (三) 教育援助协作方式的拓展
    (四) 教育援助中的知识积累与分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Virtual Campus Timeline of e-learning development
    附录二:IIEP’s publications 1963-2003
    附录三:RECOMMENDATIONS TO IIEP
致谢

(8)中国扫盲教育的转型研究 ——从工具性扫盲教育到发展性扫盲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提出
        1. 传统的扫盲教育开展方式难以继续
        2. 扫盲教育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不足
        3. 扫盲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政策层面不明确
    (二) 概念界定
        1. 扫盲教育
        2. 发展性扫盲教育
        3. 转型
    (三) 对扫盲教育有关文献的综述
        1. 已有国内几种主要取向的扫盲教育研究
        2. 已有国内对扫盲教育转型的相关研究
        3. 国外对扫盲教育转型的相关研究
        4. 本文的创新之处
    (四)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丰富扫盲教育理论与提供转型思路
        2. 实践意义:促进扫盲教育在探索中发展
    (五) 研究重点、思路与方法
        1.研究重点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一、扫盲教育的现状与转型的时代要求
    (一) 扫盲教育的现状分析
        1. 教育统计视野下的扫盲教育现状
        2. 扫盲教育现状问题的成因分析
    (二) 扫盲教育转型是时代的要求
        1. “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扫盲教育转型坚持发展的方向
        2.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扫盲教育要有超越“工具”的价值
        3. “继续改善人民的生活”要求扫盲教育立足人的持续发展
        4. “增加人民的福祉”要求扫盲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性扫盲教育的本质
    (一) 文盲概念的认识
        1. 文盲内涵的发展
        2. 文盲产生的现实基础
        3. 文盲的国际共识与地区差异
        4. 文盲状态的可变性
    (二) 文盲个体特征的认识
        1. 文盲具有的正面特征
        2. 文盲具有的负面特征
    (三) 教育本质研究的观点与立场
        1. 分阶段对几种重要学说的梳理
        2. 本质研究上扫盲教育应有的立场
    (四)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本质
        1. 它是成人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教育
        2. 它是面向大众具有启蒙意义的教育
        3. 它是关注成人受教育权维护社会公正的教育
        4. 它是从多层面始终突出发展主旨的教育
三、扫盲教育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塑型探索
    (一) 理论基础
        1. 社会转型理论
        2. 终身教育理论
        3. 批判教育理论
        4. 成人学习理论
    (二) 扫盲教育的塑型探索
        1. 关于转型的划分、动力与指标的认识
        2. 扫盲教育的塑型过程
        3. 新中国成立后两阶段扫盲教育的比较
四、发展性扫盲教育的转型分析
    (一)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内涵
        2.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特征
    (二)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转型范畴
        1. 两个维度上的解读
        2. 从观念、制度、结构和质量上的进一步突破
    (三) 发展性扫盲教育转型的动力场分析
        1.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转型动力
        2. 发展性扫盲教育的转型阻力
五、发展性扫盲教育转型的实现条件
    (一) 制定扫盲教育规划来引领转型
        1. 教育规划概念与主要类型
        2. 扫盲教育规划的历史演进
        3. 当前扫盲教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4. 转型目标下制定扫盲教育规划的思路
    (二) 完善成人教育的体系来确立扫盲教育的地位
        1. 扫盲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2. 扫盲后继续教育的三种取向
        3. 促进扫盲教育转型中成人教育体系完善的思路
    (三) 建设扫盲师资队伍来促进扫盲教育的转型
        1. 扫盲师资建设的历史演进
        2. 继续建设扫盲师资队伍的原因
        3. 扫盲教育转型目标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四) 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来加大扫盲教育转型推力
        1. 为什么要发展民间组织
        2. 民间组织对扫盲教育的意义
        3. 民间组织开展扫盲教育在法律上的问题
        4. 转型目标下民间组织参与扫盲教育的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及课题参与
后记

(9)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基本研究内容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及解决思路
2 公共图书馆制度概述
    2.1 制度的界定
    2.2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内涵
    2.3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体系框架
    2.4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作用
3 中美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制度保障回顾
    3.1 国际图联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相关文件
    3.2 美国公共图书馆制度保障回顾
        3.2.1 近代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制度保障(1848年——1945年)
        3.2.2 现代图书馆学阶段的制度保障(1945年至今)
    3.3 中国公共图书馆制度保障回顾
        3.3.1 近代图书馆学发展时期的制度保障(1904年——1949年)
        3.3.2 建国后图书馆学发展时期的制度保障(1949年至今)
4 美国公共图书馆制度分析
    4.1 美国公共图书馆现状
    4.2 基于国家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4.3 基于职业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4.4 基于区域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4.5 基于机构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5 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分析
    5.1 我国公共图书馆现状
    5.2 基于国家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5.3 基于职业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5.4 基于区域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5.5 基于机构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6 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比较分析
    6.1 公共图书馆制度结构的异同
        6.1.1 结构的相同之处
        6.1.2 结构的差异
    6.2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内容比较
        6.2.1 国家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内涵比较
        6.2.2 职业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内涵比较
        6.2.3 区域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内涵比较
        6.2.4 机构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内涵比较
    6.3 公共图书馆制度包含的理念比较
        6.3.1 建设公共产品的理念
        6.3.2 提供公共服务的理念
        6.3.3 保障图书馆权利的理念
        6.3.4 促进社会包容的理念
7 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措施
    7.1 全面建设国家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制度
        7.1.1 加快图书馆法的制定
        7.1.2 在相关制度中保障图书馆制度
    7.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7.2.1 发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7.2.2 促进各级地方图书馆协会的制度实施
    7.3 健全地方公共图书馆制度及相关制度
        7.3.1 保障国家层面及职业层面相关制度的落实
        7.3.2 结合本地实际系统设计地方公共图书馆制度
    7.4 增强微观制度建设的规范性
        7.4.1 引入理事会制度
        7.4.2 在图书馆计划中全面引入微观制度
        7.4.3 用微观制度完善图书馆管理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现状和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的相关概念
        2.1.1 中小学图书馆
        2.1.2 阅读指导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章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和阅读指导现状调查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案的设计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 调查对象的确定
    3.5 调查样本的抽取
    3.6 调查方案与步骤
        3.6.1 设计问卷
        3.6.2 预调查
        3.6.3 调整和修改问卷
        3.6.4 正式调查
        3.6.5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3.7 录入、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4.1 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和馆员基本情况
        4.1.1 调查对象地区分布
        4.1.2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4.1.3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4.2 中小学阅读现状分析
        4.2.1 阅读对象
        4.2.2 阅读习惯
        4.2.3 阅读偏好
        4.2.4 阅读困难
        4.2.5 资源获取
第五章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5.1 指导者
        5.1.1 馆员文化程度
        5.1.2 专(兼)职馆员情况
        5.1.3 兼职馆员任课情况
        5.1.4 馆员培训
    5.2 被指导者
    5.3 阅读技能指导
    5.4 阅读指导频率
    5.5 阅读指导形式
        5.5.1 阅读指导基本形式
        5.5.2 读书活动形式
        5.5.3 读书活动频率
        5.5.4 阅读指导课
    5.6 阅读指导需求
    5.7 阅读指导成效
第六章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模式及相关策略
    6.1 发达国家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人群阅读的制度和方式
        6.1.1 美国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人群阅读的制度和方式
        6.1.2 英国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人群阅读的制度和方式
        6.1.3 日本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人群阅读的制度和方式
    6.2 构建未成年人人群阅读指导模式的相关原则
        6.2.1 平等原则
        6.2.2 发展原则
        6.2.3 服务原则
        6.2.4 教育原则
    6.3 基于国际图联指南的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模式的构建
        6.3.1 整合统筹的布局模式
        6.3.2 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
        6.3.3 实用型资源建设模式
        6.3.4 专业化队伍建设模式
        6.3.5 多主体合作网络模式
    6.4 关于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6.4.1 加强政府领导的主导作用
        6.4.2 提供法律体系的有力保障
        6.4.3 保证馆藏资源的科学建设
        6.4.4 建立多措并举的服务手段
        6.4.5 组织不断优化的队伍建设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论文局限性
    7.3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调查问卷(读者)
附录2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调查问卷(馆员)
致谢

四、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委员会1999年11月批准)(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教育价值”和“图书馆职业价值”[J]. 杨玉麟,郭武,熊伟霖. 图书馆论坛, 2020(12)
  • [2]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 沙婷婷. 渤海大学, 2020(05)
  •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教育援助行动之研究[D]. 秦佳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4]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D]. 黄紫舜.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5]保定市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D]. 张静茹. 河北大学, 2014(12)
  • [6]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 杜昌建.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5)
  • [7]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援助研究[D]. 刘大路. 西南大学, 2014(09)
  • [8]中国扫盲教育的转型研究 ——从工具性扫盲教育到发展性扫盲教育[D]. 叶剑. 西南大学, 2013(05)
  • [9]中美公共图书馆制度比较研究[D]. 刘燕. 云南大学, 2013(12)
  • [10]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现状和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张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标签:;  ;  ;  ;  

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务委员会 1999 年 11 月批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