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龟蜡鳞发生时期的预测与预报

日本龟蜡鳞发生时期的预测与预报

一、日本龟蜡蚧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那[1](2020)在《江西南昌县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研究及防控区域划分》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森林病虫害作为影响森林健康及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南昌县林业有害生物现状进行调查,全面查清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基本情况,对维护该区域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昌县各乡镇为调查区域,进行森林病虫害现状调查,然后使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主要气候因子对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最后结合调查区域森林资源分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控区域划分,以期为该区域今后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为森林病虫害的宏观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南昌县森林病虫害现状调查通过对南昌县3年的调查,采集了植物病害标本320多份,林业害虫标本350多份,共鉴定出病害60种,害虫236种。未发现有全国林业检疫性病虫害分布,发现全国林业危险性林木病害6种,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6种,其它均属本土林业病虫害。分布范围较广的病害有18种,虫害有20种。危害比较大的森林病虫害有杨树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马尾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 Desm.、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松毛虫Dendrolim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主要林业病害在全县8个乡镇有发生,主要林业虫害主要在全县9个乡镇有发生,2010年至2019年南昌县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总体来看保持平稳。2、主要气候因子对南昌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气候因子对森林病虫害的影响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都有证实。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文选择温度、降水、湿度三项被普遍认为是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作为讨论对象。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得气候因子对南昌县7种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影响情况为:(1)温度、湿度、降水量对杨树锈病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2)降水量对松赤枯病的发生影响较大,温度与湿度对松赤枯病的发生影响很小;(3)湿度对杉木炭疽病的发生影响最大,降水量对杉木炭疽病发生的影响较大,温度影响最小;(4)松毛虫发生面积受温度与湿度影响较大,受降水量影响较小;(5)松墨天牛发生面积受温度影响最大,受湿度与降水量影响很小;(6)杨扇舟蛾发生面积受湿度与降水量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但三项气候因子对杨扇舟蛾的发生都有一定影响;(7)星天牛发生面积情况受温度影响较大,受湿度影响很小,降水量对星天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3、南昌县森林病虫害防控区域划分(1)基于森林资源分布可划分3个森林病虫害防控区域。区域一为杨树、樟树等阔叶树病虫害常发区,杉树(如池杉、水杉等)病虫害偶发区;区域二为松树病虫害常发区,杨树等阔叶树病虫害偶发区,同时为白蚁灾害潜在危险区;区域三为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分布区,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小、发生程度轻。(2)基于2010-2019年南昌县森林病虫害在各乡镇的发生情况,以乡镇对单元进行动态划分。根据发生面积划分出轻灾区乡镇14个,中灾区乡镇3个,重灾区乡镇2个。根据成灾面积划分出轻灾区乡镇19个,中灾区乡镇0个,重灾区乡镇0个。根据成灾率划分出轻灾区乡镇19个,中灾区乡镇0个,重灾区乡镇0个。最后根据各乡镇综合指标得分排名情况进行防控趋势分析,提出防控对策。

丁世民,王宁,吴祥春,李寿冰,赵从凯,高学清[2](2020)在《园林植物介壳虫综合治理浅析》文中指出结合当前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实际,对园林植物介壳虫的常见种类、发生为害特点与综合治理措施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讨论,供广大园林从业者参考。

姜洪,袁忠林,王微笑,刘兆良,罗兰[3](2018)在《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后4种代谢酶和3种保护酶活力变化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和比较了越冬前(2015年10月)、越冬期(2016年1月)和越冬后(2016年4月)日本龟蜡蚧雌成虫体内4种代谢酶(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淀粉酶、蔗糖酶)以及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越冬前后期间,4种代谢酶和3种保护酶的酶活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比活力在越冬期最高,分别为22.707 8×10-9mol/s和24.816 6×10-9mol/s,随着越冬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淀粉酶在越冬期和越冬后无显着差异性,而均与越冬前差异显着(P<0.05),淀粉酶在越冬前期比活力活力最高,为4.354 2×10-9 mol/(g·s),越冬期最低,在越冬结束后,淀粉酶的比活力开始缓慢上升;蔗糖酶在越冬期的比活力最高,为2.753 8×10-9)mol/(g·s),而在翌年4月份越冬结束后开始取食和活动,比活力明显比10月份要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整个越冬期间均呈现差异显着性,在越冬后酶活力最低(781×10-9mol/s);过氧化氢酶活力在越冬后期,随时间的变化而急剧下降,越冬前最高(794×10-9mol/s),越冬后最低(227×10-9mol/s);过氧化物酶在越冬前与越冬期无显着差异,但均与越冬后差异显着(P<0.05),在越冬前酶活力最高(402×10-9mol/s),在越冬后最低(150×10-9mol/s)。

陈潜[4](2018)在《褐梗天牛空间分布及防治技术初探》文中认为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innaeus)是一种对松、杉、柏等林木危害十分严重的蛀干害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的能力强且有可能是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该虫不但能危害其寄主植物,还能通过进出口木材的运输进行传播,不仅危及我国的林木,还为进出口贸易带来极大的威胁。本研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其种群空间格局,通过筛选合适药剂提出防治建议,对褐梗天牛的寄主产卵选择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寄主挥发性物质,配制诱芯,进行野外诱捕试验,以期获得针对褐梗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从而为褐梗天牛的预测预报提供有效方法。应用地统计学方法阐释了 3块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林内褐梗天牛幼虫和成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urfer8.0生成的褐梗天牛空间分布图显示3种受害程度的林分内,褐梗天牛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根据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轻度受害林、中度受害林和重度受害林内褐梗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成虫的种群空间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均为线性模型。在3种林分中褐梗天牛幼虫数量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根据垂直分布图分析得出:褐梗天牛幼虫和成虫在油松上主要集中聚集在某个高度,然后随着高度增加密度下降,随着高度靠近地面密度也下降。用氯氰菊酯和噻虫啉两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褐梗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8%氯氰菊酯300倍液和3%噻虫啉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采用林间套笼试验,测定两种药剂处理树干或枝条后对褐梗天牛成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用8%氯氰菊酯300倍液和3%噻虫啉1000倍液处理,喷药后第1天,成虫接触笼内的药剂24小时的校正死亡率均为96.7%。在施药后第31天接虫的校正死亡率仍然有75%和71.7%。为了获得对褐梗天牛有效的植物源引诱剂,针对褐梗天牛成虫具有危害衰弱油松的习性,采用8种衰弱油松的挥发性物质,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的植物源引诱剂在林间对褐梗天牛成虫进行诱捕。结果表明,复配的植物源引诱剂对褐梗天牛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其中,引诱剂K1,J1,K3,N5和N1的引诱效果显着优于其他引诱剂。K1,J1,N1,N5,L6显示对雄性的引诱效果明显且雌雄引诱效果差异显着。该研究证明了自行研制的引诱剂对当地褐梗天牛成虫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可以用于对成虫监测与防治,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了褐梗天牛对三种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同一直径的木段,褐梗天牛雌虫的产卵量大小依次为: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同一树种的木段,褐梗天牛雌虫的产卵量大小依次为7cm>5cm>3cm,雌虫在油松、樟子松木段上的产卵量与落叶松木段的相比差异显着,油松与樟子松上的产卵量差异不显着。

刘兆良,袁忠林,罗兰[5](2017)在《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后耐寒性及相关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越冬前后对低温的耐受性和低温生存对策。【方法】采用热电偶法测定了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10月)、越冬期(1月)及越冬后(4月)的过冷却点和冰点;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其体内的水分、脂肪、甘油、总糖、糖原以及海藻糖的含量。【结果】日本龟蜡蚧越冬期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分别为-13.74℃和-10.13℃,与越冬前(分别为-13.30℃和-9.95℃)差异不显着,但显着低于越冬后的(分别为-11.88℃和-7.12℃)。体内含水量在越冬期最低,为11.28%,显着低于越冬前(28.84%)和越冬后(29.60%)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在越冬前和越冬期较高,分别为86.38%和85.77%,且显着高于越冬后的(77.63%)。甘油含量在越冬前、后和越冬期均无显着差异。总糖含量在越冬前和越冬期均显着高于越冬后的。糖原含量在越冬前、越冬期和越冬后分别为4.03,5.45和1.76μg/mg,三者差异显着,越冬后糖原含量显着降低。海藻糖含量在越冬前最高为14.72μg/mg,显着高于越冬期(6.85μg/mg)和越冬后(7.92μg/mg),但越冬期和越冬后差异不显着。【结论】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日本龟蜡蚧在越冬前后、越冬期的抗寒能力及与抗寒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为正确评价日本龟蜡蚧低温适应性、预测地理分布和种群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赵程芝,曹志群[6](2016)在《不同药剂对女贞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筛选出女贞日本龟蜡蚧在防治适期最理想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9种药剂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及对女贞生长的影响。[结果]20%康福多2 000倍稀释液、25%吡蚜酮1 000倍稀释液、25%蚧死净500倍稀释液对上海海丰农场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在85%以上,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结论]试验结果为女贞日本龟蜡蚧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邱宁宏,王家品,詹宗文,姚莉[7](2016)在《日本龟蜡蚧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2013—2014年,采用踏查结合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遵义市日本龟蜡蚧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日本龟蜡蚧寄主植物有36科71种(变种),其中三峡槭、乌柿等27种(变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发生普遍且严重的寄主植物有二球悬铃木、三球悬铃木、加杨、天竺桂、广玉兰、枇杷、八角金盘、杜英、海桐、白兰。日本龟蜡蚧在遵义市不同生境中,以市区主干道和住宅小区的园林植物受害最为严重。

邱宁宏,詹宗文,王家品,姚莉[8](2014)在《日本龟蜡蚧的危害风险》文中认为为探明日本龟蜡蚧在遵义发生的危害性,采用实地调研及查阅资料相结合,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日本龟蜡蚧在遵义发生的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龟蜡蚧在遵义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1.7,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叶乔,黄成林[9](2013)在《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虫害及防治》文中提出2012年夏、秋季,对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发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有刺吸类、蛀干类和食叶类,其中包括安徽省首次发现的缨鞘宽腹叶蜂共计38种,隶属5目19科35属。这些绿化树种害虫严重威胁高速公路绿化的安全与观赏效果,发生严重时可致死植株。通过调查,总结出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供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养护参考。

范毅[10](2013)在《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生态学及其药剂防治的研究》文中指出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angelskaja)是林果业重要害虫之一,目前对于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天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自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在新疆轮台县,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吐伦球坚蚧的生物学、生态学、天敌及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新疆轮台县吐伦球坚蚧1a发生1代,以2龄若虫群集固着于杏树16a枝条上越冬,多选择在34a枝条背面。生长发育与杏树物候及当地气温关系密切。在田间的消长以若虫期发生量最大,时间最长。单雌最大产卵量为3500粒,体重与产卵量的预测模型为: Y80790X+11.874。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9.15±0.1593℃;有效积温K=290.17±4.876DD。若虫的平均孵化率为91.3%,初孵若虫可向光源爬行至34m,主要选择在叶片背面固定取食,杏树落叶期若虫由叶片向枝条转移。成虫营两性生殖,雌雄性比约为1:2。2.为确定吐伦球坚蚧越冬若虫、成虫和越夏若虫在杏树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在田间虫口数量估计的最佳抽样方法。以最近邻体法对吐伦球坚蚧在杏树上的分布进行研究,并比较了5种抽样方法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着性。结果表明:吐伦球坚蚧越冬若虫、成虫和越夏若虫在杏树上的分布均为聚集型。Z字形抽样方法对田间吐伦球坚蚧越冬若虫和成虫进行抽样最可靠;越夏若虫以平行线抽样法最具代表性且最为可靠。3.通过系统的田间调查,组建了吐伦球坚蚧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得出:全世代以若虫期与成虫期为关键虫期,自然死亡为整个世代的主要控制因子,寄生蜂是成虫期消亡及影响其产卵量的主要因子。各虫期存活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下一代的种群数量约为当代种群数量的32倍。采用庞雄飞对昆虫种群矩阵模型的设计方法,结合生命表数据建立了吐伦球坚蚧自然种群矩阵模型。4.轮台县吐伦球坚蚧捕食性天敌有多异瓢虫、十一星瓢虫、大草蛉、丽草蛉、食蚜盲蝽、疑狩蛛和冠花蟹蛛7种。寄生性天敌为球蚧蓝绿跳小蜂和绵蚧扩柄跳小蜂。球蚧蓝绿跳小蜂对吐伦球坚蚧雌成虫的寄生率为48.97%,在田间有两次明显高峰期,并且取食吐伦球坚蚧蜜露存活时间最长。5.通过对吐伦球坚蚧越冬、越夏若虫进行化学药剂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的研究。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越冬、越夏若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31.268mg·L-1和22.056mg·L-1。田间喷雾试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越夏若虫防效达99%以上。5%啶虫脒对越冬若虫防效为98.76%。注干试验,25%噻虫嗪200倍液和20%吡虫啉50倍液注干15d后,对涌散期若虫防效为90.46%和94.16%;对越夏固定期若虫防效为92.51%和82.57%。以5%啶虫脒和20%吡虫啉对越冬若虫进行喷雾,防治效果与防治时机最佳。

二、日本龟蜡蚧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龟蜡蚧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南昌县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研究及防控区域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森林病虫害研究概况
        1.2.1 国外森林病虫害研究进展
        1.2.2 国内森林病虫害研究进展
    1.3 森林病虫害区域划分研究概况
        1.3.1 区域划分的依据
        1.3.2 区域划分的原则
        1.3.3 国外区划研究概况
        1.3.4 国内区划研究概况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文条件
        2.1.5 森林植被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2.4 调查方法
        2.4.1 森林病害调查
        2.4.2 森林虫害调查
    2.5 调查时间
    2.6 森林病虫害区域划分依据
        2.6.1 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2.6.2 各乡镇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2.7 气候因子的选择
    2.8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南昌县森林病虫害种类与特征分析
        3.1.1 南昌县主要病害种类与特征分析
        3.1.2 南昌县主要虫害种类与特征分析
    3.2 南昌县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3.2.1 病害
        3.2.2 虫害
        3.2.3 总发生面积
    3.3 南昌县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控区域划分
        3.3.1 基于森林资源分布的划分结果
        3.3.2 基于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划分结果
        3.3.3 南昌县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对策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南昌县林木病害名录
    附录二:南昌县虫害名录
    附录三:南昌县部分森林病虫害分布图
    附录四:南昌县部分病虫害生境照片
致谢

(2)园林植物介壳虫综合治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园林植物介壳虫常见类型与发生危害特点
    1.1 常见类型[1-3]
    1.2 发生为害特点[2,4]
        1.2.1 体多小型。
    1.3 活动类型
        1.3.1 活动型。
        1.3.2 半活动型。
        1.3.3 固定型。
    1.4 为害情况
        1.4.1 为害叶片。
        1.4.2 为害枝干。
        1.4.3 为害果实。
    1.5 交配与产卵习性
    1.6 传播方式
    1.7 蚧虫天敌
2 综合治理浅析
    2.1 加强植物检疫[3-6]
    2.2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3-7]
        2.2.1 选用抗虫植物品种。
        2.2.2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2.2.3 避免混植有共同害虫的植物。
        2.2.4 定植地点、密度合理。
        2.2.5 合理修剪。
    2.3 人工机械物理防治[3-10]
        2.3.1 人工除治。
        2.3.2 潜所诱杀。
        2.3.3 缠黄胶带。
        2.3.4 树干涂白。
        2.3.5 利用性信息素。
    2.4 生物防治[9-11]
        2.4.1 寄生性天敌资源。
        2.4.2 捕食性天敌资源。
        2.4.3 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5 药剂控制
        2.5.1 腐蚀性药剂。
        2.5.2 窒息性药剂。
        2.5.3 内吸性药剂。
        2.5.4 常规性药剂。
        2.5.5 混合型药剂。

(3)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后4种代谢酶和3种保护酶活力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酶液的制备
    1.3 测定方法
        1.3.1 海藻糖酶活力的测定
        1.3.2 山梨醇脱氢酶活力的测定
        1.3.3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1.3.4 蔗糖酶活力的测定
        1.3.5 3种保护酶活力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代谢酶比活力的变化
        2.1.1 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比活力变化
        2.1.2 淀粉酶和蔗糖酶比活力的变化
    2.2 3种保护酶的活力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4)褐梗天牛空间分布及防治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概述
        1.1.1 褐梗天牛的分布与危害
        1.1.2 褐梗天牛的形态特征
        1.1.3 褐梗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1.1.4 褐梗天牛防治方法
    1.2 害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1.2.1 空间格局概念及研究方法
        1.2.2 地统计学理论及其在昆虫生态领域应用研究
    1.3 昆虫植物源引诱剂研究概述
        1.3.1 植物挥发性物质种类
        1.3.2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昆虫的作用
        1.3.3 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研究现状
        1.3.4 植物源引诱剂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褐梗天牛的空间分布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受害程度样地内褐梗天牛幼虫及成虫的分布情况
        2.2.2 褐梗天牛幼虫及成虫的垂直分布
        2.2.3 褐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分析
        2.2.4 褐梗天牛成虫的空间分布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两种药剂对褐梗天牛的防治效果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供试药剂
        3.1.3 供试虫源
    3.2 研究方法
        3.2.1 室内速效试验
        3.2.2 野外持效试验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两种药剂对褐梗天牛成虫的药效和持效性试验结果
        3.3.2 两种药剂的持效性拟合曲线
    3.4 结论与讨论
4 褐梗天牛引诱剂的筛选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引诱剂对褐梗天牛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4.2.2 诱芯对天牛的雌雄偏好对比
    4.3 结论与讨论
5 褐梗天牛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论与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待解决的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后耐寒性及相关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过冷却点和冰点测定
    1.3 水分和脂肪含量测定
    1.4 虫体甘油的测定
        1.4.1 标准曲线绘制:
        1.4.2 甘油含量测定:
    1.5 虫体含糖量测定
        1.5.1 标准曲线绘制:
        1.5.2 总糖提取和含量测定:
        1.5.3 虫体海藻糖和糖原提取及含量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日本龟蜡蚧越冬前后的过冷却点和冰点
    2.2 日本龟蜡蚧越冬前后体内含水量和脂肪含量
    2.3 日本龟蜡蚧越冬前后甘油、总糖、糖原及海藻糖含量
3 讨论

(6)不同药剂对女贞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方法
        1.3.1 女贞日本龟蜡蚧发生情况调查。
        1.3.2 药剂防治效果调查。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丰苗圃女贞日本龟蜡蚧发生情况
    2.2 各药剂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
        2.2.1药后3 d防治效果。
        2.2.2 药后7 d防治效果。
        2.2.3 药后10 d防治效果。
    2.3 不同药剂对女贞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7)日本龟蜡蚧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
    2.2 日本龟蜡蚧的发生和危害与环境的关系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寄主植物种类
    3.2 危害程度
    3.3 与环境的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8)日本龟蜡蚧的危害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1.2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定性分析
    2.2定量分析
    2.3风险管理对策
3结论与讨论

(9)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虫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概况
2 绿化树种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1 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高速公路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2.2 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2.1 紫薇绒蚧 (Eriococcus lageroemiae)
        2.2.2 日本龟蜡蚧 (Ceroplastes
        2.2.3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sis)
        2.2.4 金绿沟胫跳甲 (Hemipyxis plagioderoides)
        2.2.5 茶袋蛾 (Clania minuscula)
        2.2.6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2.2.7 侧柏毒蛾 (Parocneria furva)
        2.2.8 苹掌舟蛾 (Phalera flavescens)
        2.2.9 咖啡豹蠹蛾 (Zeuzera coffeae)
        2.2.1 0 黄杨绢野螟 (Diaphania perspectalis)
        2.2.1 1 缨鞘宽腹叶锋 (Mactophya pilotheca)
3 结论

(10)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生态学及其药剂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蚧科昆虫研究概况
    1.2 吐伦球坚蚧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吐伦球坚蚧生态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吐伦球坚蚧天敌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几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结论
    6.1 吐伦球坚蚧生活学特性的研究
    6.2 吐伦球坚蚧生态学的研究
    6.3 吐伦球坚蚧天敌的研究
    6.4 药剂对吐伦球坚蚧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日本龟蜡蚧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南昌县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研究及防控区域划分[D]. 罗那.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2]园林植物介壳虫综合治理浅析[J]. 丁世民,王宁,吴祥春,李寿冰,赵从凯,高学清. 现代园艺, 2020(01)
  • [3]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后4种代谢酶和3种保护酶活力变化研究[J]. 姜洪,袁忠林,王微笑,刘兆良,罗兰. 中国植保导刊, 2018(09)
  • [4]褐梗天牛空间分布及防治技术初探[D]. 陈潜.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5]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越冬前后耐寒性及相关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J]. 刘兆良,袁忠林,罗兰. 昆虫学报, 2017(01)
  • [6]不同药剂对女贞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J]. 赵程芝,曹志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0)
  • [7]日本龟蜡蚧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J]. 邱宁宏,王家品,詹宗文,姚莉. 湖南林业科技, 2016(04)
  • [8]日本龟蜡蚧的危害风险[J]. 邱宁宏,詹宗文,王家品,姚莉.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1)
  • [9]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虫害及防治[J]. 叶乔,黄成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 [10]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生态学及其药剂防治的研究[D]. 范毅.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日本龟蜡鳞发生时期的预测与预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