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器械体操内容转化为教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浅谈器械体操内容转化为教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浅谈器械体操内容教材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虎[1](2019)在《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双休制度实施以来,我国中学生的余暇时间客观上有所增加,而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余暇时间的安排利用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学校体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是中小学,虽然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开设的不少,但是在内容和强度的安排上多以小运动量为主,基本没有对抗,学生的体质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所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滑,中小学体育明显发力不足。在应试教育这种客观背景下,曾经风靡校园的单双杠一度渐难寻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体育加试项目俨然已经成为中学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课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中学生的余暇体育锻炼时间变的更是微乎其微,或者已经根本不存在了。研究旨在为单双杠传统项目在受到新兴项目和电子产品的冲击下如何回归和创新发展以及如何推广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为徐州市铜山区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提供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更好的检查、督导、评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形式对徐州市铜山区8所高中学生余暇时间对单双杠使用现状做出具体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时倾向于跑步和散步,其次是球类,尤其女生更倾向于前者,体育特长生则倾向于后者和单双杠项目。(2)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大部分同学会出于缓解压力和增强体质而在余暇时间选择使用单双杠锻炼,且多数在本校或免费公共场所,但他们使用频次低且时间短。(3)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中,男生和体育生更多认为余暇时间单双杠锻炼是最实用的锻炼方式之一,但是与球类相比人数较少。(4)时间因素是影响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余暇时间里使用单双杠锻炼的最主要因素,缺乏新颖器材、指导老师、学生缺乏兴趣和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张帅星[2](2019)在《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习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生活生存能力不足,并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短板。在此背景下,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生活化”内涵,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重要基地,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立足于学生体质下降和生存生活能力缺乏的现状,把生活教育贯穿到体操普修课教学过程中。挖掘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因素,通过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掌握应有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以下简称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研究。以“2018年第七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锦标赛”为契机,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为研究对象,调查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顺应教育回归生活的趋势,能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同时湖北省体操项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说明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2)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丰富,蕴含大量的生活生存技能,能够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当下教学内容中并未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运用。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受到各个因素的制约,开展现状并不乐观。(3)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与教师的活动有直接的关联。教师应发挥主动性,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更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课堂评级内容来提高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程度,促进湖北省体操项目的发展。

陈海晏[3](2019)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昭通市永善县是一个位于金沙江畔的小城,被江河切割后,地势支离破碎,区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因位于山区,地势险峻,交通不变,导致当地过去经济非常贫穷落后,本县区内有海拔较高的高寒少数民族地区,有低海拔的江边乡野,县城海拔较低,气候炎热。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及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思想意识转变:重视教育、重视健康、爱好运动等意识提高,以至于对优质体育资源的需求增大。尤其是乡镇中学体育资源还未达到国家配置标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为实现城乡中学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永善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中学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城乡多方面差异的存在,使得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状态表现出不均衡化现象,资源共享不足,如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质量存在城区多而优、乡村不足,场地器材资源的配置、经费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城区都处于优势状态,如今,乡镇中学体育资源配置在不断改善,但即使有改善,与城区中学比较相对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且在资源的共享方面推行力度小,协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其他还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将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结合当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并提出了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不足的对策措施。进而促进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均衡化发展。本文对于永善县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共享不足的状况下,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作了调查,尝试分析并提出建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运行既需要良好的市场机制,也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使其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体育运动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更上一层楼

贾佳[4](2018)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体育教学内容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是衔接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及其他教学因素的中介。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都是围绕着体育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是体育教学内容成为历次体育课程改革重点之一的另一原因。新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变化最大的教学要素之一,其选择范围与方法较以往体育教学大纲而言都有显着不同。新世纪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推动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但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回顾与整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梳理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改造以及创新的历史脉络,分析并总结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经验教训,以期能够对我国体育教学内容今后的发展提供思路。研究结果:(1)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相应的特点。(2)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随着灵活性的提高与范围的扩大而出现更迭。(3)在体育教学内容管理方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现出由规定性逐步向灵活性发展的规律。(4)在体育教学内容加工方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表现出对内容加工的程度逐渐提高的规律(5)在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安全性方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安全性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6)在体育教学内容实施方面,我国中小学的实际体育教学内容随着教学内容选择灵活性的提高而呈现出泛化与简单化的趋势。(7)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仍面临许多问题。

殷荣宾[5](2017)在《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理论体系,有效指导体育课程实践工作,基于学生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十分必要和重要,不但有助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缺乏有效衔接的长期弊病,同时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英美日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历时演变、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以及基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现状进行研究,获得研究结论如下:(1)英美日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构建了完善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且层次分明,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英美日构建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对我国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启示为:基于体育素养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递进衔接;体能与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并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趋向生活化与终身体育相嵌合;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彰显本国体育传统与文化;建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和环境。(2)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类别逐步增多并更加完善,形成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游戏类、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类、游泳和冰雪类、新兴运动类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类别;田径类、体操类和球类运动项目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段的主体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基础教育各学段选修内容的比重逐渐增大,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利逐步放开;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呈现竞技化倾向,注重体育学科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取向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存在共济关系,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取向共经历了四个演进阶段:强调体育课程为国家服务的社会本位;融合体质与技能教育的学科本位;身心一体视域下的多元课程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本位。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价值诉求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终身化和民族化;破除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竞技化;强调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与结构化。(4)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确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优选标准,划定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平衡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难度,确定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递进梯度,进行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原则为教育性原则、健身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应以继续性、顺序性和衔接性为依据进行梯次递进,小学低年级以体能、基本身体活动和游戏为主,小学高年级以体能和运动项目共同技能为主,初中阶段以体能和多种运动项目为主,高中阶段以体能和专项运动为主。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认为应该学习的运动项目类别排序存在学段差异,部分运动项目类别排序存在性别差异。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学习过的运动项目较为固定和重复,各学段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与正在学习的运动项目并未完全形成一致;学生正在学习和学习过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均以田径类、球类和体操类运动项目为主,缺少新兴运动和民族民间体育类运动项目。学生对喜欢的运动项目想要掌握的程度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运动项目掌握到的程度小学高年级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和高中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正在学习的运动项目要求掌握的程度小学高年级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和高中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基于学生选择符合学生运动需求与兴趣爱好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要求,以达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定。

杜慧芹[6](2016)在《商丘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操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体操项目是高中生必修和选修学习中的选择项目之一,体操运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培养抗挫折能力、坚强的意志等优良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角色错位与功能轻视,导致体操在其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下滑。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基本情况、场地器材设施、体操项目内容的设置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心理因素及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审视高中开展体操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如何;实施不理想是何原因造成的;实际操作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差距在哪里。本研究是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对商丘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研究,为商丘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体操教学内容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从商丘市8所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出发,分析其高中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发现: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商丘各个学校对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施力度不够,体操教学没有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体操教学任务。2、在体操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进行体操教学的体育教师还很少,体育教师体操教学手段和模式有待创新。3、八所高中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体育教师男女比例趋于合理,但大部分教师自身体操教学能力不够,不能完全胜任体操教学的要求。4、学校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对体操场地、器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这些都制约着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施。5、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担心体操课上学生受伤而承担责任;限制或禁止上体操课;体操课教学组织困难;教师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体操教学能力不够。通过研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建议:1、商丘市各高中要认真学习并切实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切实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加强体操教师敬业精神的教育和业务培训,更好地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及任务。2、学校的场地器材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操项目的实施,国家及学校应当加大对体操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3、体育教师体操的教学能力需要提高,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提高保护与帮助、讲解与示范的教学能力。4、加强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的认知,认真执行和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体操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5、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力度。

蒋宏宇[7](2014)在《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集中体现了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教科书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回顾我国近现代以来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轨迹,审视了小同时期体育教科书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体育敦科书变迁演避中的相关规律与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近代体育敦科书,是在西学东渐与变法图强的冲击下,伴随着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与兴起而出现在历史舞台的。近代体育教科书既是体育课程的产物,也是西方体育文化传入我国的表现和载体。(2)我国近代体育教科书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内容上经历了从“体操”到“体育”的飞跃。1922新学制颁布前,体育教科书内容上以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新学制后,田径、球炎、体操、游戏和武术等成为了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呈现出丫鲜明的阶段性特征:1949年至1985年为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全国统编体育教科书时代:1986年至1999年体育教科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一纲一本”的“国定制”时代转变为“一纲多本”的“审定制”时代:1990年后,体育教科书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进入了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深化改革阶段。(4)我国近现代体育教科书的发展演变,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多种冈豢交互影响和制约的结果,足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会受到教科书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和规律等“内在逻辑性”的影响。(5)我国近现代体育教科书在名称上经历了从“体操”到“体育”,再到“体育与健康”的演变;在发展模式上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探索”,再到“国际化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在内容选择上经历了努力追求统一性,到高度统一后逐步加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过程;在审查制度上经历了由“审定制”到“国定制”.再同归“审定制”的过程:在学习对象上经历了“以日为师”到“以欧美为师”,再到“以俄为师”,最后进入到以口本、美国等多个囡家先进经验为学习对象的过程。(6)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总体水平随着时代发展取得了不断进步,表现出了由关注体育教材的社会价值到关心个人发展、由“教材”到“学材”、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转变。

刘金[8](2013)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使用的体育院(系)通用体操教材和高等学校体操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比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呈现形式、结构和内容;调查与分析了现行体操教材的使用情况;总结了1961年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编写取得的一些经验、成绩和教材编写尚存在的向题,阐述了体操教材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发展经历了,教材引进与探索阶段(1949-1965)、教材建设停滞阶段(1966-1976)、教材建设快速发展阶段(1977-1999)、教材建设稳步前行阶段(2000至今)四个历史阶段。体操教材经历了由外国的“舶来品”转变成传统的自编教学讲义、教科书,再到以针对不同培养对象为目的而出版的多本体操教材的历史发展过程。(2)在教材呈现形式方面,各版体操教材栏目设置逐渐丰富并趋于规范。各版教材的编排体例单一,以章节体例和板块体例两种编排方式为主。教材栏目设置不断完善,图表样式较少,版式设计趋于合理,正文内容主要以陈述式为主,易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彩印比例低,插图单调。页数与版面尺寸的设计逐渐重视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教材结构方面,随时代的发展,体操教材的知识结构逐渐完善,不断诞生出一些符合我国培养人才实际需求的新知识。体操教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知识结构中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所占比重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各版体操教材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还尚待改善。(4)体操教材的内容设置方面,理论部分内容更新幅度小,部分理论内容陈旧、不科学,体操科研方法等内容被教材忽视,技术类项目、动作数量被大幅削减,器械规格不断更新,体操分类稍显混杂,部分术语表述不够准确、术语分类不合理,章节习题缺乏趣味性、实用性,体操健身等内容被教材所重视。(5)我国60余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发展历程,已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也存在部分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教材编写人员上不够宽广、部分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更加重视教材的创新性、拓宽体操教材编写人员的范围等问题,更加重视教材的科学性、提高体操教材的编制水平、加强教材与教学活动间的适应性、重视教材特色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周龙[9](2013)在《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涉及体操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技能培养、课程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得出:(1)新3级规定动作作为教学内容无法顺利实施,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受到忽视,这影响了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的体操教学技能发展。(2)河南省12所院校通过体操课程的教育实习加强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不仅将教育实习纳入教学内容,并且将教育实习设置为教学必备过程。(3)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影像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多数院校根本没有影像设备及储备。(4)河南省7所院系采用(体操理论知识+体能与体操技术+体操技能+平时表现)考核模式,但部分院系没有将技能培养纳入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中,未充分体现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原则。(5)河南省9所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的教学时数在规定的最低课时80学时以下;体操理论教学时数所占比重偏低,13所院系在20学时以下,仅有3所院系体操理论课时占体操总课时20%以上。从分析的资料与数据中提出应对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的相关对策与建议:(1)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技术、技能三个部分,新大纲(3级)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统一的技术课教学内容是可行的。(2)体操课教育实习纳入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必备教学过程,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地进行教法的改革与创新。(3)根据体操课程目标将理论、技能、技术以及平时表现四个模块的比例确定为3:3:3:1。(4)从理论、技术、技能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出发,提出130以上学时是体操课程基础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基本保障课时。(5)第一、二学期是体操课开展最佳时期,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提供保障。(6)相关部门领导应给予大力支持,改善体操教学环境。希望这些对策与建议能为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下一步的改革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刘斌[10](2011)在《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教科书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直接反映体育课程的内容,又反映体育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活动方式,其设计质量与水平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总体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终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体育教科书的研究。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有真正的学制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体育教科书从无到有,从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教科书时期,跨越到以现代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科书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每一个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有哪些特点,这些教科书有什么意义,对当今的教科书编写有什么启示,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取纵向分析结合横向比较的方法,系统分析和重点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时间与问题结合的方式安排结构框架,力求在详尽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从清末到民国各个时期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内容、编制特点,反思其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当今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的启示。第一章、介绍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相关关键词的界定,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以及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清末体育教科书发展包括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和兵式体操的兴起---清末体育教科书(1902—1911)两个阶段。“东亚病夫”一直是国人深感耻辱的称号,为了雪此耻辱,有志之士纷纷开展新式教育,引进体操,以达到“强国强种”,从而拉开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序幕。清末体育教科书以军国民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体操和游戏内容为主,突出兵式体操;在体育教科书中中国传统体育缺失:教科书以直译居多,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并存,教科书编写体例初具模型,教科书审定制度初步形成。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丰富与完备了我国教科书体系,填补了我国体育教科书的空白。其在教学方面和内容方面的特点,以及编排体例方面的特点,有效地提供了体育教科书编写的范例。其较早具有版权意识,以及先进的教科书编制设计,对早期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有较好的示范作用。《蒙学体操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学生用书,《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是我国最早的统编教科书。第三章、探讨了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展(1912—1949)。我们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1912—1923)、体育教科书的繁荣阶段(1923—1937)和体育教科书发展的停滞阶段(1937—1949)。民初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蔡元培的“五育并举”,使体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兵式体操达到鼎盛,随后慢慢衰退,走向消亡,而现代体育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兴起。民初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兵式体操内容前多后少,现代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教科书;与清末翻译教科书不同的是,民初的教科书以自编为主,并且出现了单项教科书;武术正式进入体育教科书。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是徐傅霖编写的《共和国教科书体操》系列,它是民初最完备的自编体育教科书。1923年到1937年是体育教科书发展的繁荣期。新学制的颁布,对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这不仅仅是理念上和名称上的改变,体育的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都发生了变化,从此,西方现代体育进入体育教科书,成为我国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中,现代体育成为教科书主体,中学以上出现军事训练内容;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丰富多样,自成体系;教科书忠实地反映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目标;注重教材教法的提示;教科书审定制度逐渐完备。这一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代表是麦克乐编写的《新学制体育教材》,和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细目》系列,前者为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后者是我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37年到1949年,体育教科书的发展进入停滞期。进入抗日战争,国民党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成为主流,虽然它符合当时特殊时期的需要,但是从体育的本质看,它使得现代体育的目标发生了偏离。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以小学教材为主。单项教材居多,大部分教科书是根据个人体会或心得而编,教科书审定的制度详细而严格。出现了为战时专门编写的《战时体育补充教材》。第四章、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与启示。走过四十多年历史的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启示?通过研究发现,清末民国教科书通过传播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体育教科书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它启示我们在编写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时:要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要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建立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和研究团队;应该建立科学的教科书评价机制来评价中小学体育教科书。

二、浅谈器械体操内容教材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器械体操内容教材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学校体育的功利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1.1.2 单双杠在中学校园开展现状
        1.1.3 单双杠对人体发展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余暇时间的概念
    2.2 中学生余暇体育的概念
    2.3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相关研究
        2.3.2 国外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徐州市铜山区8所高中学生在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调查结果
        4.1.1 高中生每周余暇时间总时长
        4.1.2 高中生余暇时间安排对比
        4.1.3 高中生余暇时间最常参与的体育活动分布(1-2项)
        4.1.4 高中生每周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时长和其他锻炼形式时长对比
        4.1.5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目的
        4.1.6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动机
        4.1.7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影响因素
        4.1.8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形式
        4.1.9 高中生每周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频率
        4.1.10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场所选择
        4.1.11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
        4.1.12 高中生认为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锻炼是最有用的方式之一
        4.1.13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效果
    4.2 分析与讨论
        4.2.1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4.2.2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年级差异性分析
        4.2.3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家庭情况差异性分析
        4.2.4 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锻炼的是否体育特长生差异性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增加单双杠使用时间
        5.2.2 更新单双杠设施,满足学生对现代化健身器材的需求
        5.2.3 共同创设良好单双杠锻炼氛围,培养兴趣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5.2.4 实施奖励措施,加大对单双杠项目的政策鼓励与引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1.1.2 顺应教育回归生活的改革趋势
        1.1.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被严重忽视
        1.1.4 学生体质下降、生活生存能力不足的现实所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阐释
        1.3.2 理论基础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国内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可行性
        3.1.1 湖北省体操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3.1.2 湖北省体操专家和教师普遍认同生活化教学理念
        3.1.3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种类丰富
        3.1.4 湖北省高校体操场地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3.1.5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有一定的学生基础
    3.2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剖析
        3.2.1 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
        3.2.2 实用类体操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
        3.2.3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生活生存技能
    3.3 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3.3.1 体操教师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3.3.2 体操教师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清晰
        3.3.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重竞技性,轻实用
        3.3.4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受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制约
        3.3.5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课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3.4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3.4.1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3.4.2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3.4.3 淡化教学内容竞技性,突出生活实用性
        3.4.4 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法
        3.4.5 完善课堂评价内容,突出生活实践能力
    3.5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3.5.1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前准备阶段
        3.5.2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中实施阶段
        3.5.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后总结阶段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本课题选题依据
        1.3.1 政策依据
        1.3.2 经济发展依据
        1.3.3 文化依据
        1.3.4 社会现实依据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4.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总结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比较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的发展变化
    3.1 永善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变化
    3.2 永善县城乡社会的发展变化
    3.3 永善县城乡文化的发展变化
    3.4 城乡的发展变化映射出体育资源需优化配置
第4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中学的数量、规模、结构、性质的差异
    4.1 永善县城乡中学的数量与结构
    4.2 永善县城乡部分中学的规模与性质
第5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研究
    5.1 体育人力资源
        5.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情况
        5.1.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数量、性别和年龄
        5.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师专业情况
        5.1.4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师数量、性别和年龄
        5.1.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5.1.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专业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现状
        5.1.7 永善县中学体育体育教师大学学习体育专项技能情况以及对本区域中学体育教学的潜在影响
        5.1.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永善县中学体育体育教师科研、共享、考核、继续教育学习状况分析
        5.1.9 体育教师工作量
        5.1.1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城区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与非体育专业教师现状差异的原因、变化与发展
    5.2 场地器材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2.1 体育场地现状
        5.2.2 体育器材资源配置现状
    5.3 课程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4 经费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5 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6 学生对体育资源配置相关情况与态度分析
第6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的分析
    6.1 城乡体育经费投入不均
    6.2 资源配置中的倾向性政策
    6.3 体育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6.4 城乡体育场地与器材配置不均衡且欠缺
    6.5 体育资源配置存在浪费
    6.6 课程资源配置不合理
    6.7 相关因素制约学生体育参与度
第7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7.1 力行改革,推动转化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发展机制
    7.2 以城带乡,有效整合和配置城乡学校体育资源
    7.3 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
    7.4 大力发展经济,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比例
    7.5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7.5.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7.5.2 增加教师数量、加强科研、教研引导
        7.5.3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7.6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7.6.1 改革规定课程
        7.6.2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
        7.6.3 校外课程资源建设
        7.6.4 校内课外资源建设
        7.6.5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7.6.6 建立城乡基础课程联盟
    7.7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与加强政策、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1.1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下,乡镇对体育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
        8.1.2 经济落后、政策倾向、配置机制体制不合理等致使乡镇中学优质体育资源配置比城区中学差
        8.1.3 乡镇中学综合体育资源配置仍落后与城区中学,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8.1.4 乡镇体育资源的不足致使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低于城区中学
        8.1.5 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尽力实现资源相对一体化发展
    8.2 建议
        8.2.1 根据国家体育资源相关配置标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
        8.2.2 城区应大力支持农村,农村应反哺城区,双向交流,联动互助
        8.2.3 政府、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保障政策,并建立监督机构,使相关投入落实到位,保障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附录C 教师问卷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一)选题依据
        1 体育教学内容价值分析
        2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部分问题概述
        3 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 研究思路
        2 创新之处
二 文献综述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相关概念
    (二)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
    (三)关于体育教学内容分类的研究
    (四)关于体育教学内容开发与设计的研究
    (五)关于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的研究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逻辑分析法
四 研究结果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编原则与方式、方法等分析
        1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编原则
        2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方式、方法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历史沿革分析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历史沿革梳理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历史沿革的基本规律
        3 新中国成立后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起到的基本作用
        1 体育教学内容要帮助学生“野蛮其体魄”
        2 体育教学内容也要有益于学生“文明其精神”
    (五)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未来发展前瞻
五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路径
        1.1.2 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是体育教学实践的现实诉求
        1.1.3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衔接是体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1.4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载体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调查法
        1.3.4 实地考察法
        1.3.5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程序与框架
        1.4.1 研究程序
        1.4.2 研究框架
    1.5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范畴
        1.5.1 核心概念界定
        1.5.2 研究范畴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理论基础研究
    2.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衔接研究
    2.3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评析
第3章 国外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及启示
    3.1 英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1.1 英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3.1.2 英国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3.2 美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2.1 美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理论基础
        3.2.2 美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3.2.3 美国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3.3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3.1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3.3.2 日本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3.4 英美日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启示
        3.4.1 基于体育素养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4.2 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递进衔接
        3.4.3 体能与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并重
        3.4.4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趋向生活化与终身体育相嵌合
        3.4.5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彰显本国体育传统与文化
        3.4.6 建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更新机制和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历时演变
    4.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分类与衔接的历时演变
        4.1.1 1956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2 1961年《体育教材纲要》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3 1978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4 1987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5 1992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6 1996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7 2000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8 2001和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经验
        4.2.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类别逐步增多并完善
        4.2.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4.2.3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利逐步放开
        4.2.4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
    5.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价值取向的嬗变过程
        5.1.1 强调体育课程为国家服务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1949-1976)
        5.1.2 融合体质与技能教育的学科本位价值取向(1977-1991)
        5.1.3 身心一体视域下的多元课程价值取向(1992-2000)
        5.1.4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本位课程价值取向(2001-至今)
    5.2 基于学生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价值诉求
        5.2.1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5.2.2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5.2.3 注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终身化和民族化
        5.2.4 破除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竞技化
        5.2.5 强调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与结构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现状的调查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工具
        6.2.3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与分析
        6.3.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6.3.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视角和主体
        6.3.3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6.3.4 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
        6.3.5 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类别
        6.3.6 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及想要掌握的程度
        6.3.7 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学习过的运动项目及掌握到的程度
        6.3.8 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正在学习的运动项目及需要掌握的程度
    6.4 研究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反思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商丘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由来及概念
        1.3.2 我国体操课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地位的演变过程
        1.3.3 国内外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体操教学内容的研究
        1.3.4 高中体操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1.3.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据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商丘市高中实施体操教学内容的基本条件与分析
        3.1.1 高中体操器械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3.1.2 体育师资情况
    3.2 商丘市高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操内容认识的调查情况分析
        3.2.1 八所学校学生对体操的了解情况分析
        3.2.2 学生对体育课中有关体操的态度
        3.2.3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操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
        3.2.4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满意程度
    3.3 商丘市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操教学目标的认知、教学能力和选择依据分析
        3.3.1 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操教学目标的认知分析
        3.3.2 体育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
        3.3.3 体育教师对体操内容选择依据
    3.4 商丘市高中体操教学内容分析
        3.4.1 商丘市统一教材体操教学内容
        3.4.2 高中统一教材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操内容实施及对比
        3.4.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技巧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分析
        3.4.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器械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分析
    3.5 商丘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组织方法与教学评价分析
        3.5.1 高中教学的组织方法
        3.5.2 高中教学评价
    3.6 商丘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操教学内容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致因分析
        3.6.1 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认识不够
        3.6.2 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导向有偏差
        3.6.3 八所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教学时数有偏差
        3.6.4 教师能力与胜任体操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差距
        3.6.5 领导和家长的过度保护
        3.6.6 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不符合体操教学的要求
        3.6.7 学生对体操兴趣缺乏
    3.7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博/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科书历史研究是深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1.1.2 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面临亟需解决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1.1.3 探寻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的必经之途
        1.1.4 体育教科书历史研究是丰富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体育史的有益工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教科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教科书的起源和发展
        2.1.2 教科书概念界定
    2.2 体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变迁
        2.2.2 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
        2.2.3 体育教科书编写
        2.2.4 体育教科书研究的总体评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清朝末期体育教科书的萌芽与兴起
        4.1.1 社会背景
        4.1.2 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教科书的起源
        4.1.3 癸卯学制建立后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1.4 清末体育教科书内容分析
        4.1.5 教科书使用情况
        4.1.6 清末体育教科书总体评价
    4.2 民国时期体育教科书的演进
        4.2.1 民国初年与北洋政府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2.1.1 社会背景
        4.2.1.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2.1.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2.1.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2.1.5 总体评价
        4.2.2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2.2.1 社会背景
        4.2.2.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2.2.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2.2.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2.2.5 总体评价
    4.3 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与变迁
        4.3.1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1 建国初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1.4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2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2.1 社会背景
        4.3.2.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3.2.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3.2.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3.2.5 总体评价
        4.3.3 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4.3.3.1 社会背景
        4.3.3.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4.3.3.3 教科书内容分析
        4.3.3.4 教科书使用情况
        4.3.3.5 总体评价
    4.4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与经验
        4.4.1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外部因素
        4.4.2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内部动因
        4.4.3 体育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
        4.4.4 体育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变迁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8)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高校教材研究概述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材研究概述
    2.3 国内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研究概述
        2.3.1 期刊论文的研究
        2.3.2 书籍着作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对比分析法
        3.2.3 统计分析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5.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5.2 问卷效度检验
        3.2.5.3 问卷信度检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发展历程
        4.1.1 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发展
        4.1.2 体操教材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启示
    4.2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对比与分析
        4.2.1 教材呈现形态分析
        4.2.1.1 教材的体例
        4.2.1.2 教材的呈现形式
        4.2.1.3 教材版式设计
        4.2.2 教材结构分析
        4.2.2.1 教材的知识结构
        4.2.2.2 教材的能力结构
        4.2.3 教材内容对比分析
        4.2.3.1 绪论
        4.2.3.2 体操术语
        4.2.3.3 体操教学
        4.2.3.4 保护与帮助
        4.2.3.5 体操与健身
        4.2.3.6 体操训练
        4.2.3.7 体操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4.2.3.8 体操科学研究方法
        4.2.3.9 体操动作技术分析
        4.2.3.10 队列队形练习
        4.2.3.11 基本体操
        4.2.3.12 体操各项目技术动作
        4.2.3.13 团体操
        4.2.3.14 艺术体操
        4.2.3.15 体操器械
        4.2.3.16 章节练习题
    4.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3.1 现行的体操教材版本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3.1.1 师生使用的体操教材版本情况
        4.3.1.2 教师、学生对于现行《体操》教材的总体评价
        4.3.1.3 现行体操教材对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学习的作用情况
        4.3.1.4 现行体操教材对于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学的作用情况
        4.3.1.5 学生使用体操教材的频率
        4.3.1.6 现行体操教材的实用性情况
        4.3.2 现行各版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评价调查与分析
        4.3.2.1 评价维度分析
        4.3.2.2 调查结果分析
    4.4 基于 1961 年以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思考
        4.4.1 教材编写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
        4.4.2 教材编写尚存在的向题
        4.4.2.1 部分体操教材内容缺乏创新
        4.4.2.2 体操教材编写人员的学科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
        4.4.2.3 部分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
        4.4.2.4 体操教材的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4.4.2.5 教材与教学活动间的适应性仍需加强
        4.4.2.6 教材的特色性、文化性表现不强
        4.4.3 教材改进策略
        4.4.3.1 更加重视教材的创新性
        4.4.3.2 拓宽体操教材编写人员的范围
        4.4.3.3 更加重视教材的科学性
        4.4.3.4 提高体操教材的编制水平
        4.4.3.5 加强教材与教学活动间的适应性
        4.4.3.6 重视教材特色文化建设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9)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部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2.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目标系统化研究
        1.2.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
        1.2.4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材内容选取合理性研究
        1.2.5 体操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
        3.1.1 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
        3.1.2 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技能培养
        3.1.3 河南高校体操普修课的教学手段与环境
        3.1.4 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评价内容
        3.1.5 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时数
    3.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发展对策
        3.2.1 精选学科内容,完善体操教材内容体系
        3.2.2 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学生教学技能能力
        3.2.3 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3.2.4 优化体操普修课的考核评价体系
        3.2.5 增加课时体现体操课程的基础地位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期刊
作者简介

(10)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关键词的界定
        一、体操
        二、体育
        三、教科书
        四、体育教科书
        五、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与民国教科书相关的研究
        二、与体育课程有关的研究
        三、与体育教科书相关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兵式体操从传入到兴起——清末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840—1912)
    第一节 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
        一、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
        二、《幼学操身》——体育教科书的雏形
    第二节 兵式体操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初创(1902—1912)
        一、"东亚病夫"之耻
        二、清末新式教育与体育教科书
        三、《蒙学体操教科书》----最早的学生用书
        四、《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最早的统编体育教科书
第三章 现代体育的逐步发展——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12-1949)
    第一节 兵式体操从鼎盛到消亡---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1912—1923)
        一、"五育"之提倡
        二、民国初期新教育与体育教科书
        三、《共和国教科书体操》---民初最完备的体育教科书
    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繁荣(1923—1937)
        一、"体操到体育"之转变
        二、新学制与体育教科书
        三、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新学制体育教材》
        四、第一套通用体育教科书系列----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细目》
    第三节 现代体育的偏离——体育教科书的停滞(1937—1949)
        一、"体育军事化"之争
        二、战时教育方针与体育教科书
        三、《战时体育补充教材》——别样的体育教科书
第四章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及其启示
    第一节 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意义
        一、传播体育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
        三、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
        四、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
        五、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
    第二节 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启示
        一、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
        二、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
        三、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
        四、优秀的体育教科书离不开优秀的编写和研究团队
        五、建立科学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后记

四、浅谈器械体操内容教材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铜山区高中生余暇时间使用单双杠现状的调查分析[D]. 梁虎.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2]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D]. 张帅星.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海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研究[D]. 贾佳. 河南大学, 2018(01)
  • [5]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 殷荣宾.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6]商丘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实施研究[D]. 杜慧芹.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7]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D]. 蒋宏宇.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4)
  • [8]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研究[D]. 刘金. 成都体育学院, 2013(03)
  • [9]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龙. 东北大学, 2013(07)
  • [10]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D]. 刘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浅谈器械体操内容转化为教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