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理论回顾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理论回顾

一、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理论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梁倩[1](2021)在《双重股权结构企业的治理效应研究 ——基于京东和聚美优品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处于成长期的公司不得不进行多轮融资以满足企业正常运营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团队的持股比例不断被稀释,面临着随时失去控制地位的威胁。双重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中的超级投票权可以帮助创始团队解决因融资而丧失控制权的难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选择双重股权结构。除此之外,如果双重股权结构企业的创始人同时担任本企业的CEO或者董事长的职位,可通过自身控制权管理企业,制定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以及投融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对全球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从土地面积还是经济发展方面考虑,在全球最大的38个国家中,有22个国家的上市公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制度上市,其中以美国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数量最多,共计占比6%,在整个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中占比高达8%,美国资本市场对双重股股权的包容度进一步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企业赴美上市。由于前期我国对于企业上市的政策和规定较为严格以及仅允许上市公司采用“一股一权”政策的限制,对我国互联网龙头企业(腾讯、阿里巴巴和京东等)放弃国内资本市场转而投向国外市场挂牌上市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近几年,我国越来越看重以“独角兽”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型企业走入国内资本市场,这对于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意义重大。因此,国内资本市场政策也随之不断完善,双重股权架构逐渐被融入:联交所2018年4月正式推出主板上市规则允许公司采用不同股权结构上市;3个月后,由国务院明确所提倡的“完善和补充《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资本市场相关制度规则”,并同意创新型企业放弃“一股一权”,采用“同股不同权”治理架构;2019年1月,科创板从七个方面对相关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创新,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获批发行已经具有特别表决权的类别的公司股份。我国资本市场刚刚开放同股不同权的IPO政策,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实践和数据,未来将有大批的双重股权的高科技和创新企业涌现,本研究将结合中概股企业的实践填补双重股权在中国市场研究领域的空白。其次,我国市场大力推行的双重股权结构,其在我国新兴市场中是否完全适用,是否对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使得结合中国特殊制度环境,研究双重股权对中国企业是否具有普通适用性、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否真正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分析京东和聚美优品两家赴美上市的同行业中概股企业双重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首先搭建了理论框架图,阐述了双重股权、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双重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介质下影响企业的财务行为(投资、融资和运营),这些财务行为共同影响着公司价值。其次根据理论框架图分别详细绘制了京东和聚美优品的双重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传导图,由于双重股权结构所赋予创始人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对公司战略决策和生产经营发展均产生影响,公司的规模发展和未来前景离不开正确的战略和经营决策的引领,因而不同的创始人及管理层在双重股权结构下做出的不同公司财务行为对公司价值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最后根据对比两家公司双重股权治理效应(京东为正,聚美为负)得出研究结论,并结合国内制度背景提出对策建议。

杨家丽[2](2021)在《外资持股、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经济形势下,引入成熟有经验的外资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价值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依托我国的强大市场优势,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吸引全球外资股东的有力磁场,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对于打造全球价值链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在市场和制度的驱动下,外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重要力量。那么,在大力倡导引进外资的背景下,外资是否能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外资股东能否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以及其背后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了一大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股票市场开放及外资股东对上市公司分红的作用一直是个谜。众周所知,外资具有现金逐利性,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基本较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者更多追捧的是股票股利。那么当资本市场逐渐开放,上市公司会迎合外资股东的偏好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还是外资股东会适应中国资本市场接受股票股利,二种不同的股利政策是如何在有外资股东的背景下被选择且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起到了何种不同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股利政策成为有效配置盈余资金的重点,不仅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也能促进外资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本文以2014-2019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方法研究了外资持股对企业价值的治理作用,并讨论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对二者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外资持股通过现金股利显着地提高了企业的价值,但外资持股无法通过股票股利显着地提高企业的价值,此结果通过替换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PSM的样本配对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随着取消了QFII持股限制以及陆股通的开通,绝大部分外资通过这两种途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将外资股东分为这两类再次研究其对股利政策以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陆股通持股更加灵活且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偏好和对股票股利填权交易获益的偏好,因此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同时加强了陆股通对企业价值产生的正向作用,而QFII持股通常都是中长期投资且投资相对审慎,所以股票股利并不能加强QFII持股对公司价值的积极影响,只有现金股利才加强QFII持股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外资持股对上市公司双重股利政策的治理效果除了受到自身特点影响外,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处于不同投资环境下的企业需要平衡外资股东和自身发展需要来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因此本文基于不同投资环境下分析外资持股与股利政策、公司价值的影响,发现在低投资环境下,外资股东倾向于通过现金股利来提高企业价值,而在高投资环境下,外资股东会选择通过股票股利来提高企业价值。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积极推动陆股通和QFII等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提升企业利用外资水平;管理层应该充分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和外资股东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关系采取更加合理、稳妥的股利政策,进而避免股利分配决策行为中的短视行为的发生;正确认识外资经济作用,培养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本文结果能够为公司吸引外资股东类型,制定股利政策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提供理论基础。但本文衡量企业价值指标比较单一,在以后进行研究时,可致力于企业价值的多重属性出发,从而使研究更深入和系统。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投资环境下,不同的外资特性对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的治理中介作用有何不同,但是没有深入分析调节作用的作用机制。这些都将成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方向。

周立明[3](2021)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高股权集中度、低股权制衡度的情况,这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能提升决策效率、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短期内壮大企业规模,从而为股东谋取较大利益。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特别是上市以后,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在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本性驱使下,容易通过设置多层级子公司,使控制权层层转移,用以侵占下级企业尤其是底层企业利益。这种股权结构从顶层终极控制人到底层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形式,与拉波塔(La Porta)描述的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形象相契合。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顶层公司的大股东即终极控股股东是各层级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上一层级的公司控制着下一层级的公司,一直延续到底层公司。终极控制人容易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度高、股权制衡度低的结构特征,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攫取底层公司更大的控制权,通过链条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底层上市企业股价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国内外学者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成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经济后果等;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公司治理、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来看,研究方向还比较分散,大部分研究仅针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某一方面的影响,由于这种股权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多重且复杂,被影响因素之间又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因此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关联起来展开研究,才能更好的解决民营企业中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对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进行治理,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均衡中小股东利益、提升企业价值与企业绩效。本文遵循“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四个层面来逐步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多重影响的研究工作。首先,在绪论中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主题内涵。其次,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内在动机、角色划分、基本特征,以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和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阐释,进而确定以影响大、相互关联度高的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作为研究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影响的三个角度。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以沪深交易所上市民营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三层次优化模型,并且将模型应用到实例中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第一,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对民营企业、企业价值、企业绩效、现金流权与控制权、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在马克思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内部人控制理论等相关理论下,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介绍了股权结构以及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理论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股关系的内在动机、分类、角色划分、基本特征和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最终确定实证分析的三个角度。第二,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因,包括股东大会制度导致终极控制人试图扩大资本多数比、法律不够完善导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决策的有限理性导致终极控制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股权结构特征导致终极控制人以更低成本完成侵害。然后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方式,包括通过链条输送侵占、通过减少红利侵占、通过增加负债侵占、采用家族管理侵占、通过企业价值损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从法律和外围资本两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渗透式保护的建议。第三,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企业价值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账面价值、内涵价值、市场价值。本文选取市场价值作为表征变量。然后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五种渠道,进而将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控制链条数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6个表征变量。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流权和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为正U型曲线;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第四,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从演进发展的角度,分别从成本、财务、发展等方向考察了民营企业绩效的表现,选择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表征变量。然后提出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六个假设,进而将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控制链条数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6个表征变量。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流权和民营企业绩效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民营企业绩效的关系为正U型曲线;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最后,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三层次优化模型,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各股权特征指标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强弱。分析结果显示,金字塔最长控制链条层级、民营企业的两权分离程度、金字塔的控制链条数量、民营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四个股权特征指标的影响权重最大。再结合前文的实证分析结论,将三层次优化模型运用到案例中,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民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本文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视角。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仅对民营企业单一经济现象展开分析,而本文以沪深交易所上市民营企业为例,深入研究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带来的多重影响,并作出了综合性表述,充实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理论体系。第二,通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创新的研究结论,为优化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通过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影响渠道中,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而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不一致。此外,研究还发现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现金流权与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呈U型,一定程度解释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存在的意义。第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构建了三层次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进一步厘清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提出了最终优化建议方案,为民营企业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绩效提供了更加可行的现实依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企业层面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两个角度提出了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建议。

梁彭[4](2021)在《高管激励、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政策倡导“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创造需要高层人才赋能,因而,提高高管薪酬、股权等激励无疑是吸引人才、激发高管工作积极性、缓解委托代理冲突、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天价薪酬”、“业绩降而薪酬涨”等负面新闻的不断出现使公众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高管的经营能力甚至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问题提出质疑,引发社会舆论不满。针对国有企业,政府颁布实施了“限薪令”政策,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迎合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平效率与收入分配合理性的考量,但另一方面以行政干预的方式限制高管薪酬上限,以非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来激励约束高管的行为,其政策实施效果亦引发相关质疑。在我国目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而需要对科学推进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权利与收益相配比的高管激励制度的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的客观存在,股东与高管间的代理冲突始终困扰着现代企业。纵观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当掌握公司控制权的高管因其期望收益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收益与其实际工作表现不一致时,会进一步加剧二者间的代理冲突,进而触发高管出于“职位稳固”或其他既得利益考虑的防御动机或机会主义,由此引发其与股东利益相悖的认知与行为偏好,做出偏离股东预期的投融资决策行为,减损企业价值。根据最优契约理论,在市场化激励机制下,激励契约的订立要充分考虑和满足彼此之间的利益诉求,尽量避免因不完全契约所导致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收益的不合理分配而产生的利益冲突,进而协调高管与股东间的关系,促使高管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而努力工作和实施投融资决策。资本结构作为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长期融资行为所累积的结果,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高管因股东授予其公司控制权而获得相关决策的权力,因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管的认知与融资偏好。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此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在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同时企业绩效不断提升。已有研究表明,除了调整成本,企业的内部制度安排也是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管的认知与调整意愿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综上,激励性契约的合理设计,一定程度上能够协调高管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从而正向影响高管的认知与调整意愿,促使高管站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实施资本结构决策,提高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缩小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在调整资本结构的同时提升企业绩效。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本文发现高管激励在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中,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起到了中介传导的作用。通过梳理发现:首先,已有研究大多基于显性激励(即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视角考察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而对隐性激励(即在职消费和薪酬差距)的研究比较缺乏,同时,鲜有研究同时考察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和偏离程度的影响,且未将各激励方式纳入整体分析框架进行对比研究,难以较为完整地刻画不同高管激励方式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和偏离程度的影响;其次,已有研究并未将三者有机结合,难以充分揭示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探讨高管激励对于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路径。作为一种激励约束手段,高管激励作用于高管并对其认知与行为决策产生影响,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反映在企业绩效上,高管激励的经济效果分析对于进一步完善激励性契约制订,激励高管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进行投融资决策,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已有文献未能针对“限薪令”这一激励机制的政策性干预因素,研究其对高管行为(即资本结构调整意愿)进而通过高管行为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而这也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制定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所需要关注的内容。本文立足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综合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激励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等,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管激励、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包含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在职消费和薪酬差距在内的显性与隐性两个维度四种激励方式的高管激励体系,并引入中介效应检验,在宏观层面上,探讨高管激励通过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同时,利用“限薪令”政策这一外生研究契机,对其政策效果进行检验。实证检验结果如下:第一,一定范围内,随着高管激励水平的提高,委托代理冲突得到缓解,正向影响了高管的认知与融资决策偏好,被激励高管会做出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调整决策。通过高管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实证检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高管薪酬激励、在职消费、薪酬差距均正向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并缩小与目标资本的偏离程度。高管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但缩小了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可能原因在于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使之与资本结构调整时间上的延迟配置;第二,通过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高管薪酬激励、在职消费、薪酬差距均正向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高管股权激励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可能原因在于当前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备,高管为了达到行权条件而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反而降低了企业绩效;第三,通过研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在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在高管薪酬激励、在职消费和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区分负债水平发现,企业过度负债时,高管激励水平越高,为了提高企业绩效,高管调整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趋近的意愿越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在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没有产生中介传导作用。第四,针对国有企业,利用“限薪令”政策这一外生研究契机,基于资本结构视角探讨薪酬激励机制的制度性变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检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限薪令”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绩效,带来一定的价值降低效应,同时扩大了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说明价值降低效应部分可能是由于负向的资本结构调整所引起。本文的贡献与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拓展了研究范围,从显性与隐性激励两个维度四种激励方式同时考察它们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选择不同激励方式,了解各种激励方式的影响作用效果提供有益参考。其次,引入中介效应检验,探讨了高管激励通过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补充了对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中介传导路径检验,为企业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激励契约提供经验证据;第三,基于“限薪令”政策效果的检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行政化干预后,高管认知与行为偏好(资本结构调整)的变化,进而作用于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为市场化激励与行政化干预关系处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深入薪酬制度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李彦琪[5](2020)在《D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以股权作为质押物融入资金的行为,其凭借流动性强、成本低、限制条件少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发展成为众多企业偏好的融资方式。但与之相伴,众多公司也面临着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所带来的问题。高比例股权质押公司对股价波动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一般公司,在股价发生大幅波动时,很可能陷入强制平仓的困境。由于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情况,所以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有效治理公司和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本文以处于股权质押率普遍较高行业的D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制度背景和理论基础,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股权质押的动因及风险、委托代理问题、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关系等研究内容的文献。接着在对D公司治理现状、质押情况和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账面价值、经济增加值和托宾Q值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并探究了股权质押影响公司价值的方式。研究发现,无论是分析公司的财务指标和经济增加值还是通过事件研究法考察短期效应,或是通过托宾Q值分析长期效应,D公司控股股东的高比例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价值造成的影响多数是不利的。最后针对D公司面临的股权质押危机,本文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管理层面提出了建议。通过研究案例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希望能够引起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对高比例股权质押行为的重视,正确认识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造成的的影响。

时军[6](2020)在《薪酬差距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薄弱一直困扰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融资渠道的拓展作为资本结构研究的主要核心问题,其对公司融资能力的提高,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公司成长的稳健性,以及公司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内源融资受到公司盈利能力和规模的限制,且筹集资金时间较长,因此,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关注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展公司外源融资活动,其主要是围绕着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尚待完善,商业信用融资能够有效地缓解公司融资压力,拓宽公司融资途径,促进公司资金周转使用,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其对降低公司融资约束,优化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商业信用融资纳入公司外源融资渠道开展进一步研究。由于现代公司主要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导致在资源委托方(即资源所有者)和资源受托方(即资源经营者)之间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薪酬契约制定的有效性可以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科学、合理地制定薪酬差距,是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公司薪酬政策是否有效、可行的判断依据。由于薪酬差距会对公司高管和员工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公司绩效,导致在资本市场中向公司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传递出的公司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能力信息受到影响,最终会影响公司进行外源融资的效果。但是,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关于薪酬差距对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且学术界针对薪酬差距所产生激励效果的研究尚没有统一结论,其究竟会对公司外源融资渠道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对薪酬差距和外源融资的研究范畴还缺乏权威、一致的界定,且已有研究很少考虑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已有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出本文的研究空间。其次,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和外源融资方式的发展趋势,探究研究薪酬差距影响外源融资的必然性,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再次,从三个维度开展薪酬差距对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第一维度是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第二维度是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第三维度考虑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最终,对本文的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验证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主要结论为:(1)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权融资水平方面,公司外部和内部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越高会显着降低负债融资比率。债权融资期限方面,公司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高管团队和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与长期负债比率呈现显着负向关系。债权融资方式方面,公司外部和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长期借款比率均呈现显着正向关系。实证检验进一步区分了公司产权性质,国有企业能够加强高管团队和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与负债融资比率的负向效应;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对长期负债比率的负向效应被加强,说明在国有企业中,薪酬差距越高,高管会建立有利于自身谋利机制,削减公司债权融资,提高其薪酬操纵的便利性。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会加剧公司外部和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长期负债率负向效应,高管团队外部薪酬差距中值对长期借款比率的正向效应被减弱。此外,考虑了行业竞争程度,采用垄断度进行分类,发现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会增强高管员工外部和内部薪酬差距对负债融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的负向效应,对长期借款比率的正向效应会被减弱;将公司注册地划分为东部及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现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公司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对负债融资比率负向效应被加强,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和相对薪酬差距对长期负债比率的负向效应被减弱,高管团队外部薪酬差距中值对长期借款比率的正向效应被加强。(2)实证检验发现公司高管团队、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增加会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国有公司会加剧公司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会削弱公司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处于高垄断行业的公司,高管团队相对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会加强;处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公司,高管团队和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会减弱。(3)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与股权融资水平呈现负向效应,随着公司外部和内部薪酬差距的增加,公司的股权融资水平会下降。实证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公司中、垄断度较高的公司和处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的公司中,高管团队、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均会得到加强;股权制衡度较高的公司中,高管团队相对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会减弱。综上分析,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对外源融资渠道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为:完善薪酬激励相关法律规章建设,提高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完善资本市场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相关规范,完善商业信用监督体系,净化商业信用融资环境;设定合理的岗位薪酬标准,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差异,科学制定薪酬差距,构建适合本公司的薪酬差距体系;完善公司激励机制,明确奖惩标准,制定合理的公司管理层晋升机制;明确公司管理层责权,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合理制衡公司股东控制权;增加公司高管薪酬透明度,完善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公司还应注重树立诚信为本、规范经营的理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商业信用融资的吸引力。

李金鸿[7](2020)在《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以腾讯集团为例》文中认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互联网诞生至今,互联网从最初为去中心化的军事应用至如今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公司也应运而生,并在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个层面发挥重大作用,在人们生活方式层面衣、食、住、行、信息交流分别与淘宝、美团、58同城、滴滴、腾讯等大企业直接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互联网公司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达31.3万亿元占2019年GDP总额的34.8%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体量日益扩大,很多重要商业活动如公司并购、公司IPO、增发股权与债权等都对公司价值评估提出理论需求,无论是投资者、管理层、监管层都对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做出了越来越多的理论贡献,特别是专注于现代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如梅特卡夫法、实物期权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中国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在一些细节领域还有需要发展的空间,如对不同的互联网公司估值体系之间的对比,并将结果与公司市场价值进行对比,发现各个估值体系对具体互联网公司的适用性。在国家战略规划层次也对互联网公司估值理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2019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节点,推出科创板、进一步放开创业板限制、进行CDR试点等改革措施,都是紧紧地围绕互联网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因此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其时代必要性。本文首先从宏观层次对互联网行业进行背景介绍,依次从互联网行业的定义、互联网行业现状、互联网行业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公司相对于传统公司特点、互联网公司估值难点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接下来根据整理好的互联网行业特性建立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分别对可能使用的价值评估方法的背景、优点、局限性、适用性三个层面分别介绍,建立股权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实物期权模型、相对估值模型、梅特卡夫模型三种价值评估方法,做好实证分析的模型准备工作。接下来对腾讯公司进行资料整理,分别从腾讯公司发展历程、概况、业务类别、商业模式、估值难点五个方面进行资料整理,对本文实证研究做好背景介绍。由于腾讯公司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不论从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两个层面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数据,适用建立好的价值评估体系使用实证分析,得出梅特卡夫模型对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最为准确,相对估值模型次之,现金流量模型+实物期权模型最差的结论。说明对于互联网公司估值,应该更加侧重于互联网公司行业马太效应、规模、业务类型等非财务指标,对互联网公司财务指标的考量应该弱化。本文预期未来对管理层、投资者、监管层三个层面分别提供一定有效的建议与结论。

O HONJA[8](2020)在《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房地产公司价值的机制与效果 ——基于日本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大主体,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作为国家实施货币政策时的有效传导机构,为国家确保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发展。尤其在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中,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和企业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流动性作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指标,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同理。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很大程度上不仅关乎它本身的发展与稳定,对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当一些经济危机事件发生时,商业银行会承受很大的风险,从近代历史来看,几次国际上重大的经济危机也都对银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然而不仅如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经历的泡沫经济时期,不仅银行业受到了极大的风险,也使得实体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业为主的行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由此带来的结果使日本的整体经济在之后的发展中一直深陷于通缩的状态,至今也没有出现相当的增长。此外,在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中,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银行业与房地产业自身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最终导致危机从国内到全世界的蔓延。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业与房地产业对于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良好的状下,它们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从另一角度看来,它们的稳定性也关系到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推手。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至关重要的流动性风险与房地产公司价值之间的机制与效果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处于高增长状态,近年来虽有所放缓但仍然处于高增长区间。房地产价格在近年国家实施调控以前也是增长迅猛,常年的贸易顺差也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这一系列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前夕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因此,对于日本银行流动性风险与房地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研究也希望可以为未来日本与中国银行业与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风险防范与良好发展的作用。在研究银行流动性风险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研究与银行流动性对房地产业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如何对房地产企业价值传导的机制。其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与国内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的标准,如一些常用的指标以及官方规定的指标进行综述。此外,通过对公司价值理论的研究,得出了企业以及房地产上市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之后,借鉴相关研究选定了模型与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选用了存贷比、现金及同业存放、同业拆借率与平均存款率,对于房地产公司价值的衡量指标中选取了公司的市场价值。通过对变量时序图的分析,探究变量随时间变化特征。根据单位根检验,验证数据具有非平稳性,差分后数据平稳,根据其非平稳性进行协整检验,建立协整方程,进行方差分析,查看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自变量是否是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建立VAR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绘制图像查看拟合情况。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查看变量间动态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现金及同业存放的增长,会使房地产市值下跌。房地产市值价格越高,说明房地产产业发展良好,表明房地产具有较好的资金支持。房地产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银行大量持有现金意味着放贷减少,流入房地产业的资金减少,进而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下降。存贷比越低,说明银行流动性越好,可以即时支付的现金也越多,使得房地产行业获得更多资金。同业拆借利率上涨,会使房地产市值下降。同业拆借利率上升,说明市场资金短缺,房地产市值降低;同业拆借利率下降,说明市场竞争平缓、资金充足、银行流动状况较好,房地产市值上升。平均存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值具有长期正向影响,平均存款利率反映了资金成本,对银行投资倾向及银行流动性具有很大影响。利率的增加拉动人民收入,从而带动房地产发展,导致房地产市值增长。

周旭枚[9](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从而保障了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也常有高管犯案,侵食公司利益,频发财务丑闻,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价值。那么,从公司价值提升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机制呢?内部控制究竟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呢?抑或说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传导机制呢?深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对上市公司治理,而且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内部控制产生于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内部控制作为公司一项内部机制安排,有其自身的效应和运行机制,它必须与公司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其运行机制才通顺,其自身的效应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公司“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过程中,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奖励、支持、强化满意的适应性,惩罚、制止、淘汰不满意的适应性,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防范“公司失败”,引导“公司发展”,终极对公司价值产生极其重要性影响。因而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途径具有复杂性、内隐性,两者间的关系绝非统计学意义上简单的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对策分析的总体思路。首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理论框架进行探讨,不仅阐述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的本质和本体,而且构建了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理,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假设;其次是指标测度与现状分析,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在计量模型分析之前,必须先对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采取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统计测度。本文不仅收集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及公司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了指标的现实描述;而且对代理指标较多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公司价值进行了因子分析,计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和测度,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再次是实证分析,为证实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机理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假设,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25.0软件,分三章对三个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论来看,本文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设是符合现实的。继而是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本文不仅收集了国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资料,总结出他人的优点,而且对比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主要问题,并从思想、制度、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是对策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提出通过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增强风险管控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区别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如下:(1)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公司建立内部“泛治理”结构,即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内部建立上下级纵向之间与同级横向之间的制衡关系,从而使公司治理得到帕累托改进;(2)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内部控制不仅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而且这三个机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3)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即内部控制使公司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有效的内部控制最终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4)提出了上市公司“泛治理”概念,为中国上市公司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张纯静[10](2020)在《风险投资、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激励下,我国涌现出来一大批初创型的中小微企业,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尽快完成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市场”)应运而生。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也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以“创业者身后创业者”的身份迅速发展起来。风险投资机构也将投资目光更多的转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三板市场,凭借其充足的资本和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提供了发展资金和发展指导。但新三板市场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逐渐呈现“后劲不足”的趋势。股票流动性不足和公司价值减弱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新三板市场的持续发展。如何更好的发挥风险投资对股票流动性和公司价值的促进作用,实新三板挂牌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选取2015-2018年的新三板企业,选取风险投资指标、股票流动性指标和公司价值指标及其他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对研究风险投资和公司价值、风险投资和股票流动性以及股票流动性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影响关系外,还将三者纳入中介效应模型中,在进行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的验证之后得出以下结论:(1)挂牌前接受的风险投资或挂牌后接受的风险投资都会对公司价值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挂牌后接受的风险投资对公司价值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2)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对股票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其中降低非流动性指标的程度略高于提高换手率的程度。(3)股票流动性能够在风险投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风险投资的介入会通过先提高企业的股票流动性进而提高其公司价值。(4)流通股占比、交易量和市盈率等因素也会对公司价值产生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挂牌公司的发展决策以及市场整体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既能够扩充了现有理论体系又可以对于挂牌公司对风险投资的选择和提高公司价值的发展决策有指导意义。

二、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理论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理论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双重股权结构企业的治理效应研究 ——基于京东和聚美优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双重股权结构
        二、公司价值视角下双重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础理论
        一、管家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控制权理论
        四、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双重股权的成因分析
        二、双重股权与公司治理
        三、双重股权与企业行为
        四、双重股权与公司价值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双重股权结构及其公司治理分析
    第一节 公司简介
        一、京东公司简介
        二、聚美优品公司简介
    第二节 股权结构与双重股权分析
        一、京东股权结构与双重股权分析
        二、聚美优品股权结构与双重股权分析
    第三节 公司治理分析
        一、京东董事会及管理层介绍
        二、聚美优品董事会及管理层介绍
第四章 公司价值视角下双重股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
    第一节 公司价值创造行为及其价值指标
    第二节 双重股权与企业投资行为
    第三节 双重股权与企业融资决策
    第四节 双重股权与企业运营能力
    第五节 双重股权与企业盈利能力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控制权的集中和稳定有利于公司发展
        二、控制权集中引发“创始人效应”毁损公司价值
        三、董事会与管理层治理能力影响被放大
    第二节 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提出对策建议
        一、借鉴优先股政策,限制超级投票权
        二、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督责任
        三、改进我国证券诉讼制度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2)外资持股、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外资股东的相关研究
        一、外资股东与内资股东的区别
        二、外资股东两种交易机制
    第二节 外资持股与公司价值
    第三节 外资持股与股利政策
        一、外资持股与现金股利
        二、外资持股与股票股利
    第四节 公司投资水平与股利分配行为
        一、公司投资水平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
        二、公司投资水平与股票股利分配行为研究
    第五节 文献评述及展望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信号传递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股利迎合理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外资持股与公司价值
        二、外资持股与股利政策
        三、中介效应下股利政策对外资持股与公司价值的影响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中介变量
        四、控制变量
    第三节 模型设计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一、单变量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一、替换中介变量
        二、替换被解释变量
        三、双向因果的内生性检验
        四、选择性偏差
第六章 进一步检验
    第一节 不同机制下的外资股东持股、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
        一、不同的外资股东持股、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二、不同的外资股东持股、股票股利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不同投资环境下外资持股、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
        一、不同投资环境下外资持股、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二、不同投资环境下外资持股、股票股利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投资环境下不同机制外资持股、股票股利与公司价值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对策建议
        一、完善资本市场开放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
        二、正确认识外资的作用,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三、确定符合公司投资阶段和投资者偏好的股利政策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3)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步骤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民营企业与国内上市民营企业
        2.1.2 企业价值、企业绩效
        2.1.3 股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
        2.1.4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
        2.1.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产权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有限理性理论
        2.2.4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5 内部人控制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股权结构及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文献综述
        2.3.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2.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中小股东利益的文献综述
        2.3.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综述
        2.3.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2.3.6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剖析
    3.1 中国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
        3.1.1 中国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统计数据
        3.1.2 三类股权结构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分析
        3.1.3 中国民营企业采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内在动机
    3.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分类与角色划分
        3.2.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分类
        3.2.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的角色划分
    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基本特征及研究角度
        3.3.1 基本特征的描述
        3.3.2 从中国民营企业观察到的经营管理问题
        3.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不利影响
        3.3.4 确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影响实证分析角度
    3.4 本章小结
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的中小股东利益概述
    4.2 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方式分析
        4.2.1 终极控制人通过链条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2 终极控制人通过减少红利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3 终极控制人通过增加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4 终极控制人采用家族管理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5 终极控制人通过企业价值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4.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中小股东利益被侵害的原因分析
        4.3.1 股东大会制度导致终极控制人试图扩大资本多数比
        4.3.2 法律不够完善导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3.3 决策的有限理性导致终极控制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4.3.4 股权结构特征导致终极控制人以更低成本完成侵害
    4.4 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实证分析
        4.4.1 实证分析的设计思路
        4.4.2 实证分析的模型设计
        4.4.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
        4.4.4 实证分析的结论分析
    4.5 中小股东利益渗透式保障机制的建立
        4.5.1 渗透式保护机制的框架
        4.5.2 基于法律体系因素的保护机制
        4.5.3 基于外围资本因素的保护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民营企业的企业价值表现形式
        5.1.1 民营企业的账面价值
        5.1.2 民营企业的内涵价值
        5.1.3 民营企业的市场价值
    5.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假设
        5.2.1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正向影响
        5.2.2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3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4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5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正向影响
    5.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价值的变量设计
        5.3.1 实证分析的方法选择
        5.3.2 实证分析的变量设计
        5.3.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5.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
        5.4.1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5.4.2 各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5.4.3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4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5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6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7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8 控制变量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6.2 企业绩效的考察角度分析
        6.2.1 从成本评价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2.2 从投资收益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2.3 从发展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假设
        6.3.1 现金流权与民营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6.3.2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
        6.3.3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
        6.3.4 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不存在明显影响
        6.3.5 股权集中度与民营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6.3.6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6.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绩效的变量设计
        6.4.1 方法选择和变量设计
        6.4.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6.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6.5.1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6.5.2 各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6.5.3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4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5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6 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7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8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
    7.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三层次优化模型设计
        7.1.1 股权结构三层次优化模型的构建
        7.1.2 模型中各指标的符号配置
    7.2 基于层次分析的股权结构优化指标评价
        7.2.1 层次分析法
        7.2.2 数据采集和整理
        7.2.3 优化指标权重分析
    7.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优化模型的应用
        7.3.1 案例选取
        7.3.2 指标对比分析
        7.3.3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建议
        8.2.1 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优化股权控制关系
        8.2.2 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几点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高管激励、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高管激励
        1.2.2 企业绩效
        1.2.3 “限薪令”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意义
2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不完全契约理论
        2.1.4 激励理论
        2.1.5 资本结构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高管激励和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文献综述
        2.2.2 高管激励和企业绩效关系文献综述
        2.2.3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2.2.4 文献述评
3 高管激励、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与企业绩效机理分析
    3.1 高管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理分析
    3.2 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机理分析
    3.3 高管激励、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机理分析
    3.4 “限薪令”政策驱动下高管认知、努力与决策的机理分析
    3.5 “限薪令”政策驱动下高管激励、资本结构与绩效的作用关系变化
4 高管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研究设计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实证结论
5 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研究设计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5.3.3 进一步研究
    5.4 本章实证结论
6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中介效应研究
    6.1 中介效应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2 研究设计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在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
        6.4.3 进一步研究
    6.5 本章实证结论
7 “限薪令”政策及相关影响分析
    7.1 “限薪令”政策的改革历程
    7.2 “限薪令”政策产生的原因分析
    7.3 “限薪令”政策的经济后果分析
    7.4 “限薪令”政策冲击
        7.4.1 双重差分法
        7.4.2 “限薪令”政策对高管激励的影响
        7.4.3 “限薪令”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7.4.4 “限薪令”政策对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影响
        7.4.5 基于“限薪令”政策的双重差分检验
    7.5 本章实证结论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D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制度背景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股权质押概述
        2.1.2 委托代理问题
        2.1.3 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
        2.1.4 文献评述
    2.2 制度背景
    2.3 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信号理论
        2.3.3 控制权理论
第三章 D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案例分析
    3.1 案例选取
    3.2 公司简介
    3.3 治理现状
        3.3.1 股权结构
        3.3.2 组织结构
    3.4 D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3.5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因
        3.5.1 融资需求动因
        3.5.2 利益侵占动因
        3.5.3 规避股票限售及锁定约束
第四章 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分析
    4.1 D公司账面价值分析
        4.1.1 盈利能力分析
        4.1.2 偿债能力分析
        4.1.3 营运能力分析
        4.1.4 现金流量分析
    4.2 使用经济增加值模型对D公司公司价值进行评价
        4.2.1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4.2.2 资本总额的计算
        4.2.3 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
        4.2.4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4.3 使用托宾Q对D公司公司价值进行评价
    4.4 股权质押影响D公司公司价值的方式分析
        4.4.1 股价波动幅度加大
        4.4.2 两权分离现象严重
        4.4.3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
        4.4.4 削减抗风险的能力
第五章 应对股权质押危机的建议
    5.1 内部治理层面
        5.1.1 调整经营战略
        5.1.2 改善治理结构
        5.1.3 强化风险控制
        5.1.4 拓展融资方式
    5.2 外部管理层面
        5.2.1 完善股权质押法律制度
        5.2.2 加强资格审查和后续跟踪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6)薪酬差距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关键概念界定
        1.3.1 外源融资相关概念
        1.3.2 薪酬差距相关概念
        1.3.3 公司产权性质概念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源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债权融资的影响因素
        2.1.2 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
        2.1.3 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
    2.2 薪酬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2.3 薪酬差距影响外源融资相关文献综述
        2.3.1 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
        2.3.2 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
        2.3.3 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2.4 公司产权性质影响外源融资的文献综述
    2.5 文献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薪酬差距影响外源融资相关理论分析
    3.1 锦标赛理论
        3.1.1 锦标赛理论内容
        3.1.2 锦标赛理论与外源融资
    3.2 行为理论
        3.2.1 行为理论内容
        3.2.2 行为理论与外源融资
    3.3 代理理论
        3.3.1 债务代理成本理论
        3.3.2 管理层防御理论
    3.4 公司治理理论
        3.4.1 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4.2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延伸
        3.4.3 公司治理理论运行机制与原理
        3.4.4 公司治理理论与外源融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薪酬差距与债权融资
        4.1.2 薪酬差距、产权性质与债权融资
        4.1.3 本章理论分析模型
    4.2 研究设计
        4.2.1 变量选择和定义
        4.2.2 模型构建
        4.2.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多元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进一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
        5.1.2 薪酬差距、产权性质与商业信用融资
        5.1.3 本章理论分析模型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选择和定义
        5.2.2 模型构建
        5.2.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多元回归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3.5 进一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薪酬差距与股权融资
        6.1.2 薪酬差距、产权性质与股权融资
        6.1.3 本章理论分析模型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选择和定义
        6.2.2 模型构建
        6.2.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多元回归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3.5 进一步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以腾讯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公司价值评估原理回顾
        二、互联网公司财务指标价值评估方法回顾
        三、互联网公司非财务指标价值评估方法回顾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预期研究结果
        三、创新与不足
    第四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互联网行业特点及估值难点介绍
    第一节 互联网行业定义及现状
        一、互联网行业的定义
        二、互联网行业现状
        三、互联网行业的盈利模式
        四、互联网公司相对于传统公司特点
        五、互联网公司估值难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建立
    第一节 估值模型介绍
        一、现金流量模型
        二、相对估值模型
        三、梅特卡夫估值模型
        四、实物期权估值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腾讯公司介绍及价值评估实证分析
    第一节 腾讯公司概况
        一、腾讯公司发展历程
        二、腾讯公司业务类别
        三、腾讯公司商业模式
        四、腾讯公司估值模型合理性探究
    第二节 价值评估
        一、 二阶段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法+实物期权法价值评估
        二、相对估值法价值评估
        三、梅特卡夫法价值评估
    第三节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第五章 研究启示及结论
    第一节 研究启示
        一、管理层启示
        二、投资者启示
        三、监管层启示
    第二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8)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房地产公司价值的机制与效果 ——基于日本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1.4 重难点与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文献综述及回顾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研究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房地产价值研究
    2.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
    2.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
    2.5 公司价值理论
        2.5.1 资本结构理论
        2.5.2 公司价值评估理论
        2.5.3 货币流动性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3 银行流动性风险对房地产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3.1.1 变量选取
        3.1.2 数据处理
    3.2 实证分析
        3.2.1 单位根检验
        3.2.2 协整检验
        3.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3.2.4 VAR模型
        3.2.5 脉冲响应分析
        3.2.6 方差分解
    3.3 结论
4 政策与建议
    4.1 政府政策
    4.2 银行对策
    4.3 房地产企业对策
参考文献

(9)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公司价值的研究
        1.2.3 关于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内部控制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实质论与本体论讨论
        2.1.1 内部控制的本质与本体
        2.1.2 公司价值的本质与本体
        2.1.3 公司价值源的决定因素
    2.2 公司治理作用机制
        2.2.1 公司治理的内涵与界定
        2.2.2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
        2.2.3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2.4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3 风险管控作用机制
        2.3.1 风险管控的内涵与界定
        2.3.2 内部控制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机制
        2.3.3 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3.4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4 管理效率作用机制
        2.4.1 管理效率的的内涵与界定
        2.4.2 内部控制对管理效率的影响机制
        2.4.3 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4.4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测度与现实描述
    3.1 内部控制的测度
        3.1.1 内部控制的测度指标体系
        3.1.2 内部控制的测度方法
        3.1.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3.2 公司价值的测度
        3.2.1 公司价值的测度指标体系
        3.2.2 公司价值的测度方法
        3.2.3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3.3 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与管理效率的测度
        3.3.1 测度指标体系
        3.3.2 测度方法讨论
        3.3.3 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4.2 变量选取和模型路径图构建
        4.2.1 变量选取
        4.2.2 模型路径图
    4.3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4.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5.2.1 变量选取
        5.2.2 数据描述
    5.3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5.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6章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6.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6.2.1 变量选取
        6.2.2 数据描述
    6.3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6.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分析
    7.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与经验
        7.1.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
        7.1.2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经验总结
    7.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内部控制外部制度问题
        7.2.2 内部控制内部环境问题
        7.2.3 内部控制执行问题
        7.2.4 内部控制监督问题
    7.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认识与思想的原因
        7.3.2 制度与法律的原因
        7.3.3 内部人控制与相关利益者淡漠的原因
        7.3.4 人才与信息技术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8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政策建议
    8.1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8.1.1 打破思想壁垒推进公司治理发展
        8.1.2 构建耦合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8.1.3 建立自强化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果
        8.1.4 发挥文化催化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能
    8.2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8.2.1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风险管控能力
        8.2.2 增进技术创新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8.3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8.3.1 增强执行力提高公司资源配置率
        8.3.2 强化监督效应降低管理者自利行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风险投资、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托宾Q理论
        2.1.2 风险投资契约理论
        2.1.3 股票流动性溢价理论
    2.2 风险投资研究综述
        2.2.1 风险投资概念及构成要素
        2.2.2 风险资本的进入与退出
        2.2.3 风险投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2.3 股票流动性研究综述
        2.3.1 股票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
        2.3.2 股票流动性与风险投资
        2.3.3 .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2.4 公司价值研究综述
        2.4.1 公司价值概念
        2.4.2 公司价值评估
        2.4.3 公司价值评估方法
    2.5 文献评述
3 新三板挂牌企业现状分析
    3.1 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
    3.2 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3.2.1 挂牌企业的风险投资现状
        3.2.2 新三板市场的股票流动性现状
        3.2.3 新三板中小企业公司价值管理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4.1 风险投资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关系假设
    4.2 风险投资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的关系假设
    4.3 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关系假设
    4.4 股票流动性对风险投资与公司价值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4.5 基于中介效应的模型构建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界定
    5.2 样本选取及模型构建
        5.2.1 样本选取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平稳性检验
        5.3.2 风险投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分析
        5.3.3 风险投资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5.3.4 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分析
        5.3.5 股票流动性在风险投资对公司价值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5.3.6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
    6.3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理论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重股权结构企业的治理效应研究 ——基于京东和聚美优品的比较研究[D]. 梁倩.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外资持股、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D]. 杨家丽.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D]. 周立明. 四川大学, 2021(12)
  • [4]高管激励、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梁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D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的探究[D]. 李彦琪.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6]薪酬差距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D]. 时军. 吉林大学, 2020(03)
  • [7]互联网公司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以腾讯集团为例[D]. 李金鸿.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8]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房地产公司价值的机制与效果 ——基于日本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O HONJA. 浙江大学, 2020(02)
  • [9]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 周旭枚. 湘潭大学, 2020(10)
  • [10]风险投资、股票流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的实证研究[D]. 张纯静.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理论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