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一、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及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瑞[1](2020)在《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部分,对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起着支撑作用[1]。为保证智能电网可靠、安全、智能、经济、环保运行,本文对智能变电站各系统及总体布置进行设计,并对其监控系统进行研究。本文以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基本工程数据,对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部分二次系统、总体布置及其他系统进行设计,同时结合新能源发电及智能电器设备发展,进一步提升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对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建立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并结合专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变电站监控后台进行开发增加五防功能结合,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对监控短信报警系统进行开发、设计、调试、应用,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监控水平。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部分二次系统、总体布置及其他系统设计部分。变电站设计基于IEC61850规约进行,首先,根据南石地区供电现状和未来用电规划确定建设110/10kV电压等级变电站;其次,根据南石地区电力数据和用电用户情况对变电站一次系统进行设计,确定变电站容量和电气主接线方式,通过短路电流计算选择主要电气设备,选用智能设备和“设备本体+智能组件”形式的智能一次设备并进行校验,绘制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再次,对变电站部分二次系统进行设计,结合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和南石地区电力网布局及电力设备配置情况,确定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案并进行整定计算,同时完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设计;最后,对变电站总体布置及其它设计部分,在变电站屋顶设计安装30kW分布式光伏电站,并对变电站建设布局、抗震防雷措施、站用电进行设计,绘制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图、变电站电气总布置图、变电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及监控设备研究部分。根据变电站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设计以及变电站监控要求,对变电站监控系统总体架构、监控目标、网络结构进行设计,搭建带有“五防”功能的信息一体化监控平台,完成监控系统设备配置;监控设备研究是引入物联网概念对监控短信报警系统进行设计、开发、调试、模拟实验,首先,根据设计构想使用成品电子器件对短信报警系统设计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对变电站报警系统软件、硬件进行设计开发,使用STM32芯片、GSM芯片等实现短信报警功能,最后,在南石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监控平台上对监控短信报警系统进行模拟实验,实现设计功能。本次智能变电站详细设计满足了南石地区未来发展用电需求。本次设计中,各种形式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使用、带有“五防”功能信息一体化监控平台的搭建、变电站屋顶30k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铺设以及监控短信报警系统的开发,使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传统变电站在智能化水平、操作灵活性、运行环保性等方面有了提高。

谭逢焘[2](2020)在《10kV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越来越重视,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电能质量已是供电企业当下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电能质量可减少客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供电企业以及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配网带电作业可以实现在不中断供电服务的情况下,对输电线路开展维护和检修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也能为电力企业与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在目前的10kV农配网线路检修领域中,相关带电作业项目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因此,开展使作业人员更方便、安全的带电作业工器具研究,对提升农配网线路的带电作业水平,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提供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10kV农配网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现有技术水平及发展需求,结合农配网不停电作业的实际需要,对10kV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装备进行改造,研制旁路作业成套工器具。针对工作中使用的柔性电缆、升降平台、移动布缆车等相关工器具进行了农配网适应性研制。实现10kV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的集成化、模块化和小型化,提升旁路作业系统的适用范围。针对柔性电缆、负荷开关对于旁路作业暂态电流、电压影响,建立10kV架空线路旁路作业等效时域模型,对农配网旁路作业中不同张力柔性电缆长度、柔性电缆护层不同接地工作方式以及柔性电缆护层不同接地工作方式下情况下暂态电压、电流进行了分析。为校验新研制作业工器具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对所研制部分工器具进行了电气及机械试验。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现场应用,为研制工器具提供了试验应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装备中的电缆单元、开关单元、布缆单元、升降平台单元等功能单元进行相应研制,使所研制工器具具有模块化、小型化、全地形的特点,有效提升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水平。在旁路作业电磁暂态仿真中,柔性电缆长度对于暂态电压以及护层环流影响同时随之增长。当电缆护层接地方式处于两端以及三端接地时,其暂态电压值以及护层环流影响最小。末端合闸方式暂态电压幅值相较于首端或首末两端合闸两种方式更大;护层环流幅值首末两端合闸方式下相较于单端合闸情况下更大。在农配网不停电旁路作业工器具试验应用中,对旁路作业柔性电缆进行电气耐压试验与机械拉力试验,试验结果满足工程所需要求。通过多次现场试用,其外观特性、环境适应性、工作性能及系统整体的工作性能满足应用标准。证明论文研究旁路作业工器具和作业方法已具备实际应用的条件。以上研究成果,对提升农配网线路的带电作业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鹏程[3](2018)在《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作为最新一代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可以同时实现电网潮流控制、交流母线电压控制、阻尼低频振荡等功能,为解决我国电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南京西环网UPFC示范工程和苏州南部电网500 kV UPFC工程的投运反映出UPFC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含UPFC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问题,探索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的趋势下应用UPFC装置的方法和原则,是实现UPFC应用效果的前提和关键,对推动UPFC的工程应用,加速传统电网向坚强、灵活、可控的智能电网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南京西环网UPFC示范工程和苏州南部电网500 kV UPFC工程的实际需求,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含UPFC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基于UPFC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电网络理论推导了电网中输电线路电流对UPFC系统级控制指令值(线路有功/无功潮流指令值以及并联换流器无功功率指令值)变化的灵敏度,根据所得控制灵敏度,分析了利用UPFC系统级控制解决输电线路过载问题的可行性和控制思路。然后,制定了一套基于反馈控制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策略,当检测到输电线路过载时,能够自动生成满足输电网线路负载约束的UPFC控制指令值,迅速将输电线路负载降到热稳定限额以下。接着,给出了所提控制策略应用于一般性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方法。最后,选取南京西环网UPFC示范工程和苏州南部电网500 kV UPFC工程作为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灵敏度分析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2)提出了同时考虑UPFC串、并联换流器的交流电压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充分利用UPFC串联换流器的无功潮流控制能力,通过增强UPFC安装线路两侧系统之间的无功支援,缓解了 N-1故障后无功分布不均造成的电压越限问题。首先,推导了 UPFC安装位置邻域交流母线电压对UPFC系统级控制指令值变化的灵敏度,根据所得控制灵敏度,进一步分析了 UPFC串、并联换流器的电压控制特性。然后,制定了一套同时考虑UPFC串、并联换流器的交流电压控制策略,并给出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最后,选取苏州南部电网500 kV UPFC工程作为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灵敏度分析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所提出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和交流电压控制一起,构成了输电网中UPFC完整的系统级控制策略,在增强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复杂度。(3)研究了 UPFC对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 UPF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含UPFC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分析模型。接着,以发电机通过含UPFC输电断面向无穷大系统供电的典型结构为例,分析了 UPFC接入系统后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变化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一套UPF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基于留数比标准差指标的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信号选取方法和基于测试信号法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最后,选取苏州南部电网500 kV UPFC工程作为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结果表明,在简化系统中得到的主要分析结论,对分析UPFC接入实际电网后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4)研究了 UPFC选址定容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了 UPFC安装位置和容量的优化方法与原则。推导了 UPFC所需安装容量与关键输电线路潮流转移需求、UPFC安装位置、网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UPFC串联换流器安装容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UPFC安装容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两种典型的网架结构(放射形和环形结构),研究了转移单位潮流所需的UPFC安装容量受UPFC安装位置、网架结构参数的影响情况。接着,在几种常见输电场景中分析了 UPFC的潮流转移特性。进一步,将UPFC潮流转移特性与UPFC电压控制特性、UPFC对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情况相结合,提出了 UPFC安装位置和容量的优化方法和指导原则。IEEE 39节点系统和苏州南部电网中的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UPFC串联换流器安装容量计算方法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有效性,同时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和原则的可行性,能够为UPFC工程的选址定容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撑。(5)提出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电网中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UPFC降损策略。首先推导了无约束网损最小条件。然后,在考虑了电压允许运行范围、线路负载限值、UPFC额定值等安全稳定约束的条件下,将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UPFC降损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非常简化的OPF问题,为降低求解OPF问题的计算量,给出了利用系统运行参数的测量值描述OPF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消除等式约束的方法。接着,给出了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UPFC降损策略,所提控制策略通过动态反馈控制将系统控制在无约束网损最小运行点,当无约束网损最小运行点不满足系统安全稳定约束条件时,将OPF计算产生的校正信号叠加到动态控制器上,以最小的网损提升量为代价,实现电压越限控制和线路过载控制。最后,在改进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殷天然[4](2018)在《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UPFC协调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网向超高压以及远距离输电大系统发展,其对安全稳定、灵活高效的运行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作为第三代最典型的综合性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器件,对电网具有灵活快速的调控能力,目前中国已先后在南京和苏州投运两个UPFC实际工程,对电网的潮流控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考虑UPFC实际工程特殊拓扑结构的情况下,研究UPFC对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实用性UPFC协调控制策略,对进一步挖掘UPFC的控制潜力,提高电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考虑实际拓扑结构的新型UPFC模型,并在考虑UPFC多种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分析了UPFC对实际大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终提出了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UPFC实际工程一次接线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串联侧控制双回线路且并联侧节点可灵活连接的五端UPFC模型。基于功率注入法建立了UPFC稳态模型,推导了五端UPFC功率注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考虑直流电容的动态过程建立了UPFC暂态模型。在PSASP/UD中搭建了五端UPFC稳态模型和暂态模型,基于南京UPFC工程实际数据实现正常运行状态和串联线路N-1故障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优越性。(2)研究了UPFC串联侧控制器四种控制模式在暂态稳定计算中实现的原理,并建立了控制模式可选的UPFC暂态模型。以临界切除时间(Critical clearing time,CCT)和发电机转子相对角作为暂态稳定水平的判据,研究了UPFC对江苏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UPFC不同控制模式下其控制目标的变化对电网暂态稳定水平的影响,总结了UPFC不同控制模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UPFC定功率控制模式和阻抗补偿模式在提高江苏电网暂态稳定水平上效果较为显着。(3)制定了兼顾系统静态安全和暂态稳定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基于该指标,提出了一种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首先,依据N-1故障的断面有功要求,通过逆推计算式确定UPFC四种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目标范围,使N-1故障下关键断面有功不过载;在此基础上,采用UPFC四种控制模式,并优化四种控制模式的控制目标,并基于系统综合稳定指标进行控制参数和控制模式的择优,实现大电网静态安全和暂态稳定的协调控制。在江苏电网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UPFC协调控制策略可以同时提高电网静态稳定水平和暂态稳定水平。

甄宏宁[5](2017)在《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南京电网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新型柔性交直流输电系统(FACTS)的一种多功能电力电子器件,集数种柔性交直流器件的控制功能于一体,其应用标志着FACTS技术发展新的高度。UPFC装置具有快速灵活调控电网中潮流(有功和无功电力)、节点电压、系统阻抗和功角的功能,可实现交流电网中的快速有功和无功调节。本文结合拟于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投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示范工程,从前期电网规划和工程设计过程中提炼和升华。首先剖析了南京220千伏西环网输电瓶颈,结合实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从可行性研究角度采取经济和技术综合比较,验证UPFC具备有效潮流调节控制功能,可以解决南京西环网瓶颈问题,论证了中国第一套UPFC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利用中国电科院开发的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通过用户自定义接口(UD),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稳态数学模型。利用含UPFC稳态模型的输电网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综合多种规划和工程建设情景下,多边界条件设定方式下整个南京地区电网潮流控制调节需求,对UPFC示范工程主要设备的额定容量进行优化选择,为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和UPFC示范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参数选择,也为未来更多类似工程中UPFC主要设备容量选择探索设计和分析思路。

李懂理[6](2016)在《南京城区电网需求响应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电网的负荷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受到城市居民作息规律的影响,城市电网负荷曲线峰谷差较大。为了提升城区电网的供电能力,可从电网输电线路和用户侧智能需求侧响应两方面考虑。通过输电线路增容技术提高输电线路载流量,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供电能力。通过在用户侧实施需求响应技术,实现移峰填谷,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效率。首先对南京城区电网需求响应潜力及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南京电网的规模、负荷及电量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南京电网结构,同时对南京电网负荷进行了分析,包括南京电网负荷增长趋势、包括负荷增长趋势、负荷特性、负荷分类,选取新街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奥体地区3个地区作为南京城区电网的典型负荷进行了分析,提出南京电网存在的问题,包括西环网问题、线路负载问题、供电能力问题和建设环境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南京城区电网具有较大的需求响应潜力。其次对提升城区电网供电能力的线路增容的新建输电线路、更换倍容量导线、动态增容三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具体阐述和成本估计,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线路动态增容比前两者有着明显的优势。然后对提升城区电网供电能力的智能需求响应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第二、三产业和居民家电中的空调、热水器、电动汽车的负荷特性,并建立模型。给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自动需求响应研究框架及其控制方案。介绍了第二、三产业及家庭用电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控制方案,引入安全性能指数和动态优先级的概念,提出了家电舒适度指数的概念。给出了智能家电管理控制算法。通过算例对需求响应技术进行了经济分析。最后本文对输电线路增容技术和需求响应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两者的实施环境问题。对于南京城区电网提升供电能力首推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技术,然而应逐步实施需求响应技术方案。

霍正华[7](2016)在《新疆伊犁地区750kV电网稳控分析》文中提出伊犁-库车750kV线路是新疆地区一条枢纽输电线路,该线路的建成能够逐步提升750kV电网送电的可靠性和送电能力,还可将伊犁地区富余电力直接送至南疆,满足南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优化了新疆整个电网的潮流流向,降低了电网损耗。伊犁至库车750kV线路,全长354km,根据系统一次专业计算,需在伊犁750kV变电站装设1组420Mvar高抗。本文主要研究了伊犁750kV高抗设备选型,包括技术规范、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冷却方式等。研究了伊犁750kV变电站高抗备用相设置分析,综合考虑,当伊犁750kV变电站内伊-库线路高抗发生故障时,为减少停电时间,快速恢复线路供电,两个750kV变电站分别设置1台750kV高抗备用相的方案更合理。为了保证新疆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开展了伊犁-库车750kV输变电工程安全稳定控制分析专项研究。根据2016年潮流水平,计算750kV伊犁-库车输变电工程建成后相关电网的潮流,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稳定计算,并提出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方案。

窦飞[8](2015)在《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南京220kV西环网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第三代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的典型代表,综合了数种FACTS装置的控制手段,被认为是最有创造性的FACTS装置,其应用被视作FACTS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UPFC能够快速灵活地控制调节电力系统的有功、无功、电压、阻抗和功角,可以对交流输电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动态补偿。本文分析南京西环网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UPFC方案提升电网供电能力。通过分析UPFC的技术原理和基本控制方式,验证UPFC具备强大的潮流调节控制功能,总结UPFC的技术优势,论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应用于UPFC工程的技术可行性。以潮流计算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投产年、远景年各方式下南京西环网潮流控制调节需求,合理选择南京西环网UPFC的额定容量。开展南京西环网UPFC主接线、联结变压器选型、总体布置方案、对电网安全性影响等工程应用研究,为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段锐[9](2014)在《战后南京警政研究(1945~1949)》文中研究说明1945~1949年的中国,政治变化急遽,社会动荡不安,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南京既是国民党的政治中心,无疑也是各类矛盾的多发地,将学术视角聚焦于此有助于深度解读抗战后国民党治国理政的成败得失。而作为国民党实施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工具的首都警察,则是一个较好的视点。抗战后南京警察组织系统构成、警务运作方式、警察人员素质与警察职能设置等,在继承战前传统的基础之上,因应于国内外政情变化,又有新的发展。战后初期,面对社会秩序混乱、市政系统瘫痪的局面,南京市政府着意通过加强警政建设来改善城市治安状况。在国民政府指导下,一系列先进的警政理念得以贯彻实施,政府“治警”成效显着,从而对社会控制能力大为增强。同时,南京警政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一方面,以首都警察厅为首的警政当局制定《首都警政建设四年大纲》,对伪警加以接收与改造,逐步恢复警政机构,扩充警察组织,改革管理制度,使警政机制日趋完善和规范。其中,内部管理是警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警察职权变动、人力资源调整、警务经费使用、官警教育、官警保障等。另一方面,首都警察职能范围较之战前进一步扩大,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与公益事业管理方面多所作为,诸如户口调査、查禁烟毒、检查卫生、整饬市容、指挥交通、防火救灾、工商监管、风俗导训、游民及贫难民管理等社会服务职能,皆有案可稽,标志着南京警政建设呈现出政治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并重的趋向。然而,自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戡乱动员”法令之后,南京警察通过警力配置、警用武器及其运用、政治侦审、情报网建构、警管区维控等手段,进一步突出其作为国家机器的政治功能,警察的社会服务功能却随之被严重削弱。警察政治功能被过度强化,实际彰显出国民政府已将“警力维稳”与“暴力维稳”作为解决城市治安问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此举不仅未能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反而影响到城市治安效果,警察对于社会秩序的“维而不稳”负有不可推卸的“肇乱”之责。南京警政建设的“逆向转变”,折射出国民党在遭遇统治危机时的应对不力与应变乏策。此外,在警政的实际推行过程中,警察权限又受到各种政治实体的过度干涉,一定程度上对警政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制约与阻碍。综合而言,战后南京警察存在着“善治”与“败治”的双重面相。警察依法实行治安管理,积极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城市恢复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政府通过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城市的管理,也实现了对民众的控制,警察的工作对城市生活与生产的维持与发展不无益处。但警察履职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影响。国民政府逐渐加重的政治与财政困境,使南京警政的现代化发展受到制约与阻碍,警察“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日益严重。最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丧失殆尽。

李友光[10](2014)在《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电网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具有全面感知能力、信息传输安全可靠、具有智能处理特征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使之向数字化和自动方向发展,以提高输变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保证输变电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解决运行状态和设备缺陷等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设备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引发故障等问题,改革传统落后的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将物联网技术中的EPC编码应用于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编码,来实现其在实际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中的EPC编码相关技术,通过分析物联网的EPC编码和当前电力设备的编码规则,根据国际物联网EPC编码中心公布的编码方案,选择出合适的方案并制定输变电设备编码规则,利用此编码规则对实际变电站的设备进行编码,实现了对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土建系统的全方位编码。对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载体和识别设备射频识别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在输变电设备使用环境下对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选择进行说明,最后对电子标签在实际变电站中的物理安装和设备级别安装进行实际方案设计,以满足实际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对在实际变电站条件下选择的RFID硬件系统和输变电设备EPC编码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表明选择的RFID硬件达到了输变电设备的使用要求,验证了输变电设备EPC编码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可用性和实用性。最后,将此输变电设备EPC编码和RFID硬件系统运用到实际的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成功的实现了输变电设备的现场数据集成展示、设备管理、作业管理等等功能。其测试结果表明输变电设备EPC编码和RFID硬件系统在实际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能保证输变电设备信息采集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

二、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及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变电站及监控系统研究背景
    1.2 枣庄地区用电发展背景
    1.3 智能变电站及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1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1.3.2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3 五防装置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基本方案设计及设备选择
    2.1 本地区变电站建设必要性
        2.1.1 本地区电网现状
        2.1.2 本地区电网存在的问题
        2.1.3 本地区变电站建设优势
    2.2 站址选择及介绍
        2.2.1 站址地理位置
        2.2.2 站址概况
        2.2.3 站外交通运输及进出线走廊条件
    2.3 电气主接线选择
    2.4 智能主变压器选择
        2.4.1 智能主变压器选择原则
        2.4.2 智能主变压器容量选择
        2.4.3 智能主变压器台数选择
        2.4.4 智能主变压器类型选择
        2.4.5 智能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2.5 短路电流计算
        2.5.1 短路电流计算模型
        2.5.2 不同情况下的短路电流计算
    2.6 电气设备选择
        2.6.1 设备环境运行参数
        2.6.2 110kV侧设备选择及校验
        2.6.3 10kV侧设备选择
        2.6.4 变电站电气设备智能化
第三章 变电站部分二次系统设计
    3.1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及整定计算
        3.1.1 南石变电站一次电力系统现状
        3.1.2 枣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
        3.1.3 继电保护设计及整定计算
    3.2 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及配置
        3.2.1 枣庄地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3.2.2 安全防护系统设计及配置
        3.2.3 调度远动系统设计及配置
        3.2.4 电能计量系统设计及配置
    3.3 枣庄地区电力通信系统设计
        3.3.1 枣庄地区电力通信现状
        3.3.2 电力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3.3.3 南石变电站站内通信方案
第四章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及研究
    4.1 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4.1.1 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4.1.2 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4.2 监控目标设计
        4.2.1 电网运行数据
        4.2.2 电网故障信号
        4.2.3 电气设备监控数据
    4.3 监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4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4.4.1 站控层设备
        4.4.2 间隔层设备配置
        4.4.3 过程层设备配置
    4.5 变电站五防一体化监控系统平台设计
        4.5.1 监控平台建立及数据采集
        4.5.2 监控平台界面设计及功能数据关联
        4.5.3 监控平台规约及通信通道配置
    4.6 变电站监控短信报警系统研究
        4.6.1 短信报警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6.2 系统可行性研究硬件搭建
        4.6.3 系统软件设计
        4.6.4 系统可行性研究模拟测试
        4.6.5 系统硬件设计
        4.6.6 变电站监控短信报警系统实验测试
第五章 变电站总体布置及其它设计
    5.1 电气总平面布置
    5.2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设计
        5.2.1 南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
        5.2.2 主要器件选型
        5.2.3 项目总体设计
        5.2.4 效益分析
    5.3 抗震设计
    5.4 站用电及照明设计
        5.4.1 站用工作/备用电源的引接及站用电接线方案
        5.4.2 站用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选择
        5.4.3 站用配电系统配置
        5.4.4 照明系统设计
    5.5 防雷接地设计
        5.5.1 防直击雷保护方式设计
        5.5.2 接地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件
    附件1:STM32F103RBT6 单片机主程序
    附件2:枣庄市高新区电网地理接线示意图
    附件3:南石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图
    附件4:南石110kV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设计图
    附件5:南石110kV变电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附件6:南石110kV变电站平面布置设计图

(2)10kV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农配网网架结构特征及不停电作业方法
    2.1 农配网线路特点
        2.1.1 农配网网架结构特征
        2.1.2 农配网线路及设备特征
        2.1.3 农配网线路电气性能特征
    2.2 农配网线路不停电作业方式介绍
        2.2.1 作业环境
        2.2.2 作业方式及应用
    2.3 农配网线路不停电作业开展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研制
    3.1 张力柔性电缆
        3.1.1 张力柔性电缆结构
        3.1.2 张力柔性电缆主要参数
        3.1.3 电缆接头结构及设计
        3.1.4 电缆接头主要参数及安装方法
    3.2 移动布缆车及单相负荷开关
        3.2.1 移动布缆车机械结构
        3.2.2 移动布缆车控制及操作
        3.2.3 单相负荷开关结构
        3.2.4 单相负荷开关主要参数
    3.3 移动开关车
        3.3.1 移动开关车机械结构
        3.3.2 移动开关车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
    3.4 移动式升降平台
        3.4.1 移动式升降平台机械结构
        3.4.2 移动式升降平台电气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电磁暂态仿真
    4.1 农配网旁路作业过程
        4.1.1 负荷转移过程
        4.1.2 旁路运行过程
        4.1.3 复设操作过程
    4.2 农配网旁路作业仿真建模
        4.2.1 ATP-EMTP介绍
        4.2.2 计算理论
        4.2.3 柔性电缆
        4.2.4 负荷开关
        4.2.5 10kV架空线路
    4.3 农配网旁路作业暂态仿真计算
        4.3.1 不同张力柔性电缆长度的影响
        4.3.2 电缆护层接地方式的影响
        4.3.3 负荷开关合闸方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试验及应用
    5.1 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电气机械试验
        5.1.1 试验场地
        5.1.2 试验仪器及步骤
        5.1.3 试验结果
    5.2 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应用
        5.2.1 应用场地
        5.2.2 验收标准
        5.2.3 应用情况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UPFC发展概述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UPFC数学模型
        1.3.2 UPFC控制体系和控制方法
        1.3.3 含UPFC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
        1.3.4 UPFC对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研究
        1.3.5 UPFC选址定容相关问题研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UPFC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策略
    2.1 引言
    2.2 UPFC分析模型
    2.3 控制灵敏度分析
    2.4 基于UPFC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策略
        2.4.1 输电线路过载控制框图
        2.4.2 集合∧的确定方法
        2.4.3 控制器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
    2.5 江苏电网算例分析
        2.5.1 南京西环网UPFC示范工程
        2.5.2 苏州南部电网500 kV UPFC工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同时考虑UPFC串并联换流器的交流电压控制策略
    3.1 引言
    3.2 控制灵敏度分析
    3.3 同时考虑UPFC串、并联换流器的交流电压控制策略
        3.3.1 交流电压控制框图
        3.3.2 控制器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
    3.4 江苏电网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UPFC对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分析及阻尼控制
    4.1 引言
    4.2 含UPFC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分析模型
        4.2.1 UPFC分析模型
        4.2.2 发电机及网络模型
        4.2.3 所研究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4.3 UPFC对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分析
        4.3.1 UPFC安装断面线路参数的影响
        4.3.2 发电机到输电断面电气距离的影响
        4.3.3 运行点变化的影响
        4.3.4 UPFC控制参数的影响
    4.4 UPFC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
        4.4.1 输入信号选取方法
        4.4.2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4.5 江苏电网算例分析
        4.5.1 UPFC对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分析
        4.5.2 UPFC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UPFC选址定容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方法
    5.1 引言
    5.2 UPFC装置容量需求分析
        5.2.1 串联换流器容量需求
        5.2.2 并联换流器容量需求
    5.3 UPFC选址定容的关键影响因素
    5.4 特殊场景下UPFC潮流转移特性分析
        5.4.1 UPFC跨电压等级转移潮流特性分析
        5.4.2 含特殊拓扑输电网中UPFC的潮流转移特性分析
    5.5 UPFC安装位置和容量的优化方法和原则
    5.6 算例分析
        5.6.1 IEEE 39节点算例分析
        5.6.2 江苏电网算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电网中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UPFC降损策略
    6.1 引言
    6.2 无约束网损最小条件
    6.3 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网损最小问题及简化方法
        6.3.1 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网损最小问题
        6.3.2 OPF问题的求解方法
    6.4 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UPFC降损策略
    6.5 案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附录
    附录1 南京西环网UPFC示范工程试运行录波
    附录2 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参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专着章节
    三、项目经历

(4)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UPFC协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暂态稳定的机理和分析方法
        1.2.2 UPFC工程简介
        1.2.3 UPFC建模方法
        1.2.4 UPFC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2.5 UPFC的协调控制策略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考虑实际拓扑的UPFC五端功率注入模型
    2.1 UPFC的结构和原理
        2.1.1 UPFC的结构
        2.1.2 UPFC工作原理
    2.2 五端UPFC稳态模型
        2.2.1 五端UPFC功率注入模型及数学原理
        2.2.2 基于PSASP的五端UPFC稳态模型
        2.2.3 五端UPFC模型的稳态仿真
    2.3 五端UPFC暂态模型
        2.3.1 五端UPFC暂态模型的基本原理
        2.3.2 基于PSASP的五端UPFC暂态模型
        2.3.3 五端UPFC模型的暂态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PFC对实际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研究
    3.1 含UPFC的暂态稳定分析原理
        3.1.1 暂态稳定计算原理
        3.1.2 UPFC四种控制模式原理
        3.1.3 控制模式可选的UPFC暂态模型
    3.2 UPFC对江苏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
        3.2.1 未安装UPFC江苏电网暂态稳定分析
        3.2.2 安装UPFC江苏电网暂态稳定分析
        3.2.3 安装UPFC前后的对比分析
    3.3 UPFC不同控制模式对江苏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
        3.3.1 定功率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3.3.2 移相调节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3.3.3 阻抗补偿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3.3.4 电压调节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3.3.5 UPFC控制模式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4.1 系统安全稳定评价指标
        4.1.1 大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思路
        4.1.2 静态安全量化指标
        4.1.3 暂态稳定量化指标
        4.1.4 系统综合评价指标
    4.2 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4.2.1 预防控制和系统静态安全
        4.2.2 考虑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控制策略
        4.2.3 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4.3 仿真验证
        4.3.1 系统预想事故分析
        4.3.2 UPFC协调控制策略应用
        4.3.3 控制策略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发明专利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5)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南京电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
        1.2.1 UPFC装置的意义
        1.2.2 UPFC的应用情况
        1.2.3 UPFC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南京220千伏西环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2.1 电网建设问题概述
    2.2 电网供电能力不足分析
        2.2.1“十三五”初期南京西环网供电能力
        2.2.2 制约供电能力因素分析
    2.3 供电能力提升方案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下的UPFC建模
    3.1 概述
    3.2 UPFC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
    3.3 UPFC两节点功率注入模型
        3.3.1 UPFC等效电源模型
        3.3.2 UPFC稳态模型
    3.4 UPFC两节点功率注入稳态模型的UD建模和仿真
        3.4.1 PSASP中潮流UD模型的建立
        3.4.2 PSASP中潮流UD模型填写方法
    3.5 UPFC三节点功率注入模型
        3.5.1 南京工程中UPFC接法需采用三节点模型
        3.5.2 UPFC三节点功率注入稳态模型
        3.5.3 UPFC三节点功率注入稳态模型在PSASP中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西环网UPFC的容量优化选择
    4.1 概述
    4.2 UPFC主设备容量选择制约因素和方法
    4.3 UPFC在南京西环网工程中潮流计算边界条件设立
    4.4 含UPFC的全网潮流计算及UPFC容量需求分析
    4.5 UPFC容量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南京城区电网需求响应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需求响应
        1.2.2 智能用电
        1.2.3 负荷管理控制
        1.2.4 输电线路动态增容
        1.2.5 增容导线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南京城区电网需求响应潜力分析及实际问题
    2.1 南京电网结构
        2.1.1 南京电网规模
        2.1.2 南京电网负荷及电量概述
        2.1.3 南京电网负荷情况分析
        2.1.4 南京城区电网结构分析
    2.2 南京电网负荷分析
        2.2.1 南京电网负荷增长趋势分析
        2.2.2 南京电网负荷特性分析
        2.2.3 南京电网负荷分类
    2.3 南京城区典型区域分析
        2.3.1 新街口地区
        2.3.2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3.3 河西奥体地区
    2.4 南京城区电网实际问题
        2.4.1 西环网问题
        2.4.2 线路负载问题
        2.4.3 供电能力问题
        2.4.4 建设环境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提升城区电网供电能力的线路增容技术
    3.1 新建架空输电线路提升供电能力分析
        3.1.1 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
        3.1.2 输电线路的施工
        3.1.3 架空线路造价组成
        3.1.4 输电线路的建设费用
    3.2 线路更换倍容量导线提升供电能力分析
        3.2.1 倍容量导线介绍
        3.2.2 倍容量导线增容原理
        3.2.3 倍容量导线施工及运行
        3.2.4 倍容量导线在线路增容改造中的应用
        3.2.5 倍容量导线费用分析
        3.2.6 倍容量导线优势
    3.3 线路动态增容提升供电能力分析
        3.3.1 线路动态增容原理
        3.3.2 线路动态增容系统组成
        3.3.3 线路动态增容系统功能
        3.3.4 线路动态增容南京应用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升城区电网供电能力的智能需求响应技术
    4.1 引言
    4.2 城区电网负荷类型分析
        4.2.1 第二产业负荷类型分析
        4.2.2 第三产业负荷类型分析
        4.2.3 居民用电负荷特性及模型
    4.3 智能需求响应管理控制系统
    4.4 智能需求响应技术分析
        4.4.1 第二产业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控制方案
        4.4.2 第三产业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控制方案
        4.4.3 家庭用电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控制方案
        4.4.4 户用分布式电源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控制方案
    4.5 需求响应经济分析
        4.5.1 算例分析
        4.5.2 需求响应前后区域负荷曲线变化
    4.6 动态增容与动态需求响应技术经济比较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新疆伊犁地区750kV电网稳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控并联电抗器在特高压输电中的应用现状
        1.2.2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750kV线路高抗设备选择
    2.1 伊犁地区无功问题的机理分析和应对措施
        2.1.1 无功补偿度不足引起电压偏高(偏低)问题
        2.1.2 短路容量偏小引起电压波动越限问题
        2.1.3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控制不协调引起弱风电送出系统振荡问题
    2.2 线路高抗控制技术及对电网的作用
        2.2.1 线路高抗控制技术
        2.2.2 高抗控制理论依据
        2.2.3 可控高抗效果分析
    2.3 伊犁750kV线路增容
        2.3.1 工程概述
        2.3.2 主接线设计规划
    2.4 伊犁750kV高抗设备选型
        2.4.1 适应性分析
        2.4.2 设备选型
    2.5 伊犁750kV变电站高抗备用相设置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伊犁地区750kV系统安全稳定分析
    3.1 系统概况
        3.1.1 电网现状
        3.1.2 电源建设规划
        3.1.3 电网规划
    3.2 计算依据和数据水平
        3.2.1 设计依据
    3.3 元件模型
        3.3.1 发电机模型
        3.3.2 负荷模型
        3.3.3 故障类型及动作时间
        3.3.4 稳定判据
    3.4 稳定计算结果分析
        3.4.1 稳定计算结果
        3.4.2 稳定计算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配置
    4.1 配置原则
    4.2 伊犁、奎屯地区稳控配置现状
    4.3 稳定控制装置配置方案
    4.4 稳定控制实现方案设计
        4.4.1 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整体架构
        4.4.2 控制点设置原则
    4.5 和其它专业的配合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南京220kV西环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动态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南京西环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比选
    2.1 电网供电能力受限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南京西环网供电能力分析
        2.1.2 制约供电能力因素分析
    2.2 供电能力提升方案比选
        2.2.1 方案总体概述
        2.2.2 第一大类方案
        2.2.3 第二大类方案
        2.2.4 方案比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技术原理
    3.1 传统FACTS潮流控制器
    3.2 UPFC基本结构和原理
        3.2.1 工作原理
        3.2.2 基本控制方式
        3.2.3 UPFC的技术优势
    3.3 UPFC对输电系统功率特性的影响
    3.4 基于MMC技术的UPFC应用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西环网UPFC定容研究
    4.1 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
    4.2 UPFC串联换流器容量选择
        4.2.1 UPFC容量选择计算模型
        4.2.2 投产年分析研究
        4.2.3 远景年分析研究
    4.3 UPFC并联侧换流器容量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京西环网UPFC工程应用研究
    5.1 UPFC主接线研究
    5.2 联结变压器选型研究
        5.2.1 并联联结变压器
        5.2.2 串联联结变压器
        5.2.3 变压器选型结论
    5.3 UPFC工程总体方案研究
    5.4 UPFC安全性影响分析研究
        5.4.1 UPFC故障时对系统安全影响分析
        5.4.2 UPFC因故障退出后对系统安全影响分析
        5.4.3 UPFC对次同步振荡的风险评估及抑制对策
        5.4.4 UPFC接入交流电网后的谐波影响研究及解决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战后南京警政研究(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史料
    五、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第一章 南京警政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缘起时期:晚清的南京警政
        一、近代南京警政的起源
        二、端方对警政建设的推动
    第二节 发展时期:民国建立到抗战以前的南京警政
        一、北洋时期警政体系的初步建立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基本成型
    第三节 畸变时期:日伪统治下的南京警政
        一、沦陷时期的警政机构
        二、日伪政权的警察管控
第二章 战后南京警政的重建
    第一节 复员后的社会环境
        一、首都地位的回归
        二、各类社会问题凸显
    第二节 警政接收与重建
        一、警察系统接收与调整
        二、警政机构的恢复
        三、《首都警政建设四年大纲》出台与实施
第三章 南京警察的职权与人事
    第一节 职权与职级
        一、首都警察厅职权变迁
        二、警察职级、职称与标志
    第二节 人力资源分析
        一、警察的来源
        二、警察的身份结构
        三、人事关系实态分析
    第三节 人事改革新举措——南京的警员制
        一、警员的选拔与训练
        二、警长与警员的区别
第四章 南京警察的内部管理机制
    第一节 管理制度
        一、考核与奖惩
        二、警察勤务
        三、公文统计
    第二节 教育制度
        一、教育类型
        二、教育机构
        三、各项活动
    第三节 经费与庶务制度
        一、经费的拨用
        二、设施器材
    第四节 保障制度
        一、薪资待遇
        二、实物配给
        三、伤亡抚恤
第五章 南京警察与城市社会管理
    第一节 户政管理
        一、户籍调查
        二、国民身份证的颁查验
    第二节 治安管理
        一、案件办理
        二、日常治安
        三、禁政管理
    第三节 消防管理
        一、战后南京的火灾损毁
        二、警察应对机制
    第四节 交通管理
        一、交通车辆登记
        二、交通秩序整饬
    第五节 市政管理
        一、工商业监察
        二、城市卫生治理
        三、摊贩、棚户取缔
    第六节 民政职能
        一、游民、贫难民管理
        二、其他措施
第六章 警政与战后政治控制
    第一节 “戡乱”背景下的社会治安
        一、社会失序
        二、警察的“维稳”与“肇乱”
    第二节 强化警务技术
        一、警力配置
        二、警用武器及其运用
        三、警察情报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推行警管区制
        一、警管区制特点
        二、警管区制运作
        三、社会各界的挞伐
    第四节 警察中的多重政治因素
        一、内部力量的分化
        二、时代骤变与警察抉择
第七章 战后南京警政建设绩效及其运行困境
    第一节 警政推行之成效
        一、警政理念的实践化
        二、警政制度的法制化
        三、城市控制的深入化
        四、社会风气的向导化
    第二节 警政推行之局限
        一、警察的乱作为现象
        二、警察的贪污渎职现象
    第三节 战后南京警政的困境及调适
        一、外部环境影响
        二、内部因素制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RFID技术在输变电物联网中的研究现状
        1.3.1 输变电设备编码研究现状
        1.3.2 RFID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来源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EPC编码技术基础
    2.1 物联网EPC编码
        2.1.1 EPC编码原则
        2.1.2 EPC编码信息
        2.1.3 EPC电子标签编码结构
        2.1.4 电力设备编码原则
    2.2 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模型架构
    2.3 射频识别系统
        2.3.1 电子标签
        2.3.2 读写器
        2.3.3 射频识别系统通信协议
    2.4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际输变电设备EPC编码
    3.1 输变电设备EPC编码规则
        3.1.1 EPC编码类型的选择
        3.1.2 输变电设备EPC编码信息需求分析
        3.1.3 输变电设备EPC-96 编码规则
    3.2 实际输变电设备编码表
        3.2.1 大电网编码
        3.2.2 省网及同等级的直属单位编码
        3.2.3 省网直属单位编码
        3.2.4 设备类属编码
        3.2.5 设备类别编码
        3.2.6 电压等级编码
    3.3 实际输变电设备EPC编码
        3.3.1 一次设备编码
        3.3.2 二次设备编码
        3.3.3 土建系统编码
        3.3.4 编码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感知层搭建
    4.1 RFID系统设备的选择
        4.1.1 电子标签的选择
        4.1.2 读写器的选择
    4.2 输变电设备RFID硬件系统的安装
        4.2.1 电子标签的安装
        4.2.2 电子标签在实际变电站中的安装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测试
    5.1 RFID硬件测试
        5.1.1 测试目的
        5.1.2 实验设备
        5.1.3 测试方法
        5.1.4 测试结果
    5.2 EPC编码的测试
    5.3 EPC编码在系统中的应用测试
        5.3.1 测试要求
        5.3.2 测试目的
        5.3.3 测试方案
        5.3.4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2.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云南省各变电站及变电设备编码表)

四、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及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监控系统研究[D]. 刘晓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2]10kV农配网旁路不停电作业工器具研究[D]. 谭逢焘.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电力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相关问题研究[D]. 宋鹏程. 浙江大学, 2018(04)
  • [4]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UPFC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 殷天然. 东南大学, 2018(05)
  • [5]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南京电网的应用研究[D]. 甄宏宁.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6]南京城区电网需求响应应用研究[D]. 李懂理. 东南大学, 2016(03)
  • [7]新疆伊犁地区750kV电网稳控分析[D]. 霍正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8]统一潮流控制器在南京220kV西环网的应用研究[D]. 窦飞.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
  • [9]战后南京警政研究(1945~1949)[D]. 段锐. 南京大学, 2014(05)
  • [10]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D]. 李友光. 湖南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220kV下关变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