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监狱实现警队“586”工程

百色监狱实现警队“586”工程

一、百色监狱实现干警队伍“586”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潘雪菲[1](2021)在《广西民族地区司法文书送达的特色化建设研究 ——以G市Q区人民法院为例》文中提出

邴波[2](2020)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国家体系中,国家形象的建构关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声誉。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将深刻影响中国的内政外交及国际地位。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新疆的独特地缘及多元文化所塑造的新疆形象对建构国家形象的意义重大。而在中国电影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参与建构新疆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重塑了人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想象,而且成为建设中国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形象认知具有多维性,从文化维度来看,建构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象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国家理想与现实中“和谐中国”建设目标相融合的产物。建构与传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象既有利于国内各民族确立文化共同体,又与中国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形象相一致。本文主要以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生产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田野调查、史论结合等方法,结合文艺学、电影学、文化人类学、影视民俗学、影视传播学等理论,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与国家形象的生产、传播、影像化变迁相结合,分析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不同侧面,挖掘电影译制、发行、放映、“走出去”、获奖对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意义,重点探究空间、性别、导演及民俗如何建构理想化的国家形象,思考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及传播策略。通过这一研究,一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6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发现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内在表现规律,为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持。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又分为四个方面,即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生产与传播、表达、策略,重点在于生产、传播及表达。绪论部分是全文的引言,阐释本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概述本文的研究中心,界定相关概念和梳理文献,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建构部分。通过新疆形象与国家形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象与“和谐中国”国家形象、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建构新疆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意义,为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建构国家形象提供理论支持。第二章是文章的历史回顾部分。梳理了社会历史语境中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生产、传播及国家形象的影像变迁。依据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的时代烙印,将国家形象的影像生产与传播分为“新中国”(1949—1966)奠基期、“新时期”(1977—1999)拓展期及“新世纪”(2000年以来)繁荣期三个阶段,探讨各阶段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传播及国家形象的演变轨迹,指出国家形象塑造与各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实,其建构过程既是对历史的追寻,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第三章到第六章是论文重点展开部分。采取文本分析法,定位不同变量空间、性别、导演及民俗在国家形象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且分别展开论述:第三章借鉴媒介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及生态人类学的“空间”理论挖掘地理空间、地理景观及生态空间意义上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空间表达意义上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多向度方式展示了国家形象,使观众可以通过空间认同获得国家归属感。第四章借鉴性别理论,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性别观念和两性生存境遇的差异性分析,展示性别与国家形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性别话语系统中透视国家形象的塑造策略。第五章借鉴身份理论,探讨文化传统及民族身份多元化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导演,如何在中华文化的长期浸染下,通过文化互动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以作品中导演的家国情怀及融化于叙事中的家国同构模式实现对国家的认同,完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象坚守者的导演形象塑造,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一体化倾向。第六章借鉴文化人类学及影视民俗学相关理论,将影视民俗表达的多元一体作为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多元化”侧重于各少数民族电影的繁荣发展与同一少数民族电影中不同类型(物质、社会、精神)民俗文化的多层展演,而挖掘民俗和谐文化因素及以集体记忆方式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则成为实现民俗文化“一体化”表达的有效途径。第七章针对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建构及传播国家形象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影像化建构及传播策略。新疆的特殊地缘性决定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的意识形态主战场,要考虑如何将“战场”与“市场”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回归电影产业的本质属性。因此针对电影在影像化建构及传播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从创作者来说要提升内容质量,书写真实新疆故事,汇聚新疆正能量;从传播者来说,架设好电影桥梁,传播和谐国家形象。结论部分是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全文作出总结,展望未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且对实现国家形象的理想化表达提出遵循或借鉴的原则。

池莉[3](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廖丽环[4](2019)在《司法改革的试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摸索相结合”、“改革于法有据”重大理论判断,一方面,从高位推动的层面肯定了试点作为司法改革的现实路径,另一方面,为试点改革开辟了新的时代征程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现实挑战,这些新的发展态势以及新的现实问题因应了试点改革理论研究的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性。司法领域的试点改革是政策试点方法在司法领域的延伸性运用。它是指地方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或中央默认特定地区、期限以试点项目的形式展开具有特色的法律先行、先行先试的司法改革试验,而后通过暂行条例等规范的出台巩固地方试点经验,再经中央认可吸收到正式制度并向全国铺开的先行先试——由点到面的改革路径。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是由我国司法改革现状与基本特性、渐进政治的总体安排以及降低制度变迁成本所共同决定的。同时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长期选择,是基于对有限理性与知识分立、调适的正确认知上所形成的司法改革方法。从当前试点改革运行的整体样态来看,“司法权为中央事权”是本轮试点改革的基础理论主张,并在此逻辑之上展开了央地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制度建构,通过借助小组机制、示范机制、指标管理机制以及传导机制作为盘活二者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机制。透过这一行动框架,可以得出本轮试点改革具有政策型倾向,以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高度同质性作为其关系目标,以政策的主动反应作为其行动进路,以政策的可控性作为其治理逻辑。但现阶段的政策型试点改革衍生了改革体系的结构失调、国家建构的单边情结、地方建构的难以成长、社会建构的严重匮乏问题,进一步加剧央地关系的结构性失衡以及试点改革的非制度化与非规范化,试点改革亟需加以修正。试点作为司法改革的现实路径,应当致力于路径的规范化、成熟化与制度化,可以实验治理作为技术进阶,以法理型试点改革作为规范进路,从而建构一个制度化的体系。具体制度设想是确立不同梯度的主体构造、区分直接决策与边际决策、推动改革体系深化、建立学习型推广、诊断性评估、问责性督导、科学性预测、权限分配等保障机制。

陈思诗[5](2019)在《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访制度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自1951年创设以来,在民意表达、权利救济、矛盾化解、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近年来,一大批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妥善解决,不少信访老户经教育也已息诉息访,信访总体形势开始向良性方面转变,但实践中由于一些客观或主观的社会因素影响,少数信访人心态失衡,“信访不信法”“信利不信理”“信上不信下”,为了合理或不合理的信访诉求滥用信访权利,不按法定程序、不到指定场所、不以法定方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手段重复上访、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严重扰乱信访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极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示范效应。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违法信访行为,引导信访者回归依法、逐级、有序、理性信访的常态,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研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越轨与博弈理论、法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明确界定和区分“非正常信访”与“违法信访”这两大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深入阐释违法信访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全面梳理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相关制度依据,借鉴地方依法治访的实践经验,从目标导向、制度规范、机制创新、技术应用、责任履行五个层面提出了完善违法信访行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目标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访民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制度层面关注统一的《信访法》、分类处理制度、信访终结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机制层面倡导心理调节、部门联动、公开评议、失信惩戒、价值平衡机制创新,技术层面强调“智慧信访”大数据分析平台、ODR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信访指数应用系统的运用,责任层面注重增强群众和信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信访和治访的自觉、责任与能力,以期契合信访风险治理的新要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提升信访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违法信访行为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以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依法信访、依法办访、依法治访,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违法信访行为,充分发挥信访制度的应有功能。

丁娅平[6](2017)在《昆明接管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昆明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明的接管工作是云南接管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昆明接管工作进行研究,总结了昆明接管工作的特点和意义。除前言和结语外,本正文共有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昆明接管的准备工作。本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云南解放、三次团结会师以及学习其他城市的接管经验等方面内容。第二章主要阐述接管工作的组织机构与队伍组建。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立、接管队伍的组建以及发布接管通告等方面内容。第三章主要阐述接管工作的具体开展。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军事接管工作、政务接管工作、经济接管工作、文教接管工作、交通接管工作等方面内容。第四章主要总结接管工作的特点、历史意义和启示。接管工作的特点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充分贯彻“团结第一”工作方针;第二,接管与促进生产同时并举;第三,改造的任务重。总结接管工作的历史意义有四个方面:在恢复生产力方面,没收官僚资本、扶植私营企业的发展。在安定社会秩序方面,打击匪特,收容改造旧社会遗留的散兵游勇、无业游民和娼妓。在稳定人民生活方面,打击投机倒把,整顿金融秩序。在稳定教育文化方面,整顿改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否认,接管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接管过程中,因受过去革命方式的影响和干部人员缺乏接管经验,部分接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作风,导致接管工作出现失误。因此,总结成功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结接管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五点:开展工作首先要贯彻遵循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加强团结工作,不仅要加强党内干部团结,还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统一的强有力的财经工作是进行有序工作的保证;安定社会秩序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严明的纪律是工作有质有序开展的防腐剂。

王攀[7](2017)在《论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文中认为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罪行轻微、危害不大的罪犯有条件的放到所在社区内进行服刑,由专门机关对其服刑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广泛邀请各类社会化资源参与服刑改造过程,同时设置集体教育、社会化劳动、定期报到、限制迁徙等等服刑义务的一种开放式动态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制度引进至今历经十余年发展,各方面体制机制正在日趋成熟,但这一制度运行中所不断显露的诸多弊病仍然广泛存在。一些诸如运行主体、矫正机制、法律授权、违规惩戒和保障手段等方面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健康有序运行。尤其近几年来,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虚管案件持续增多,甚至是在矫正所在的社区又实施的严重恶性暴力犯罪,社区矫正面临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拷问。更加严峻的是,社区矫正配套监督制约机制时常缺位,负责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腐败、渎职案件持续高发,已成为腐败案件新热点、新领域。这都说明,社区矫正制度的运行尚不完善,体制机制仍未理顺,还有很多基本问题或矛盾亟待加以研究解决。解决社区矫正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加强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是一个基础性、根本性思路。自检察机关开始承担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职责起,全国各地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至今已连续从事这项工作几年时间,可以说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在这段时间的检察监督实践中,也暴露出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若干体制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我们检察权运行中所固有的一些矛盾问题,也有因社区矫正工作特殊性而导致的与其他检察权类别运行相区别的独特性问题。随着刑事判决轻刑化、非实刑化理念不断深入和判例比率不断抬升,社区矫正制度本身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机遇,检察机关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也将随之接受历史的严峻考验。对此,检察机关必须认清形势,主动作为,集中精力对当前社区矫正制度和相应法律监督工作做一系统研究总结,全面客观的审视自身工作、研判存在问题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工作更好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当前检察机关社区矫正监督存在问题分析、提升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效能的现实路径。本文拟从阐述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相关概念和分析当前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入手,逐步论及检察监督权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体现。同时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为背景,阐述问题特征、表现,并提出提升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效能的现实路径。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是根据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基于对实践发展方向的一些个人思考,还有待于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修正。

董兴龙[8](2017)在《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廉政风险是指公共权力部门及其人员产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即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种可能性的发生而建立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是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力图将权力运行纳入风险管理控制范围,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腐败防控新机制。其基本做法是,从公共权力行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以权力运行流程和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是实现腐败治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一项具有基础性、超前性的积极管理活动,将腐败预防的“关口再前移”,超前预测廉政风险、及时预警廉政风险、有效防控廉政风险是其基本功能。其实质是公共权力部门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设置,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制度创新。对于推进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提升公安队伍拒腐防变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预防腐败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系统论等理论为指导,借助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等方法,就发展完善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路径进行了思考。论文对风险防控、廉政风险防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概念作出了界定和学理解析,从理论上对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作出厘清,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及其机制建设情况作出总结分析,并从理念转变、要素完善,运行机制优化、保障机制强化四个方面就推进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

曹维维[9](2015)在《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行刑执行模式。作为与监禁执行相对应的一种监外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在保障服刑人员基本权利、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改革我国的刑罚制度,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对于执行权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我国,社区矫正于2003年开始试行,但是,仅为实践探索,并没有在法律上的予以明确,只有规章层面上的法律性根据,社区矫正制度在实体上和程序上有较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探索的阶段。《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刑法修正案》(八)、新《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对社区矫正制度在法律层面上开始进行明确和完善,伴随社区矫正不断发展的还有对其制约的监督机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具有法律监督的职责,因此,检察监督的法律性和重要性在社区矫正的众多监督途径中体现的更为明显。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国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为社区矫正的正确施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诸多执行和监督中的问题制约着检察监督的发展。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亟需逐步加强检察监督机制。因此,剖析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社区矫正及其检察监督在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无疑对于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法律监督职权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研究该课题,是从检察机关检察监督权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完善社区矫正下的检察监督机制,将社区矫正及其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与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实践现状相结合,深入剖析社区矫正及其检察监督在现阶段的存在的不足及亟需解决的问题,再进而保障矫正人员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真正实现社区矫正的目的。首先,从研究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及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进程,并对社区矫正检察监督进行概述,包括对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价值功能、监督的内容及方式进行阐述。主要说明我国社区矫正的基础环境是社区矫正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产生的根本原因,为后面问题的提出打下伏笔。其次,进一步分析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理论体系,包括对其必要性分析,重点研究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将原有对刑罚执行监督的职能范围扩展为对刑事执行活动的全方位监督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重点与刚性。如2014年底,最高检将以前的监所检察更名为刑事执行检察,是基于法条的修改对原监所检察由传统业务向新增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打开了局面。在此背景下,探析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若干变化,对检察机关尽快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依法、有效地开展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更加有利。再次,对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广西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状进行补充,说明原有采取的定期检察为主的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需构建一套科学的监督模式。因此本文在对检察机关当前社区矫正的监督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社区矫正应实行同步动态监督,并对具体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前面问题不足的提出,根据检察机关工作实际,提出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可从适用社区矫正检察、交接检察、监管措施检察、矫正措施检察、纠正措施的具体适用和正确处理监督与配合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着手改进。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促进社区矫正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非一日之功,笔者的研究和提出的建议也十分粗浅。但是,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矫正及其检察监督工作一定能进一步完善,取得更加显着的成效。

邢洁[10](2015)在《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 ——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文中指出中国民主党派有多项职能,其中社会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最能被公众了解、最能够扩大民主党派影响力得。中国民主同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的参与者,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一方,自成立以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国民主同盟的社会服务为例,首先从其性质和作用入手,对中国民主同盟社会服务进行界定和解释,对其开展工作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找出中国民主同盟社会服务工作的优势。其次通过对社会服务工作现状的分析,结合理论层面的辨析和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找出中国民主同盟在内部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对中国民主同盟已有的社会服务工作成功案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法律制度缺失、财政经费不足等外部因素、人员匮乏等内部因素、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或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着力从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发展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努力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的方式方法。

二、百色监狱实现干警队伍“586”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色监狱实现干警队伍“586”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国家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国家形象建构
    第一节 新疆形象与国家形象
        一、国家整体形象
        二、新疆局部形象
    第二节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国家形象
        一、电影塑造国家形象
        二、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内涵
        三、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国家形象
第二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生产与传播
    第一节 新中国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奠基(1949—1966)
        一、奠基期国家形象的生产
        二、奠基期国家形象的传播
    第二节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拓展(1977—1999)
        一、拓展期国家形象的生产
        二、拓展期国家形象的传播
    第三节 新世纪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繁荣(2000年以来)
        一、繁荣期国家形象的生产
        二、繁荣期国家形象的传播
第三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空间表达
    第一节 “空间”概述
    第二节 地理空间中的领土与边界
        一、领土认同
        二、地理形象
        三、国防意识
    第三节 地理景观中的城市与乡村
        一、地理景观
        二、城市与乡村
        三、城市、乡村空间中的新疆与新疆的城市、乡村空间
    第四节 生态空间中的绿洲与草原
        一、生态空间、生态人类学与新疆生态空间
        二、绿洲生态空间
        三、草原生态空间
第四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性别表达
    第一节 新中国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
        一、“被突出”与“被遮蔽”的女性形象
        二、“被压抑”与“被潜藏”的男性形象
    第二节 新时期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
        一、寻找女人
        二、寻找男子汉
    第三节 新世纪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
        一、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二、理想化的男性形象
第五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导演表达
    第一节 多元化的导演形象
        一、作为国家形象启蒙者与维护者的汉族导演形象
        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者与探索者的少数民族导演形象
        三、文化互动
    第二节 不同民族导演共同的“家国情怀”与“家国同构”叙事
        一、家国情怀
        二、家国同构叙事
第六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民俗表达
    第一节 民俗与电影
        一、民俗
        二、影视民俗
        三、影视民俗与国家形象
    第二节 民俗文化的多元化表达
        一、物质民俗文化
        二、社会民俗文化
        三、精神民俗文化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一体化表达
        一、挖掘影视和谐文化因素
        二、建构中华共有文化记忆
第七章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及传播策略
    第一节 影像化建构及传播困境
        一、内容创新不足
        二、传播渠道障碍
        三、“走出去”路途曲折
    第二节 影像化建构及传播策略
        一、书写真实新疆故事
        二、传播和谐中国形象
结语
附录: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4)司法改革的试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进路
第一章 “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内部观察
    第一节 试点改革的问题缘起
        一、政策试点的方法论传统与具体实践
        二、政策试点在司法改革领域的延伸运用
    第二节 试点改革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
        一、探索型法制催生了试点改革路径
        二、政策优位于法律的法制过渡性选择
        三、司法的受制性强化了司法改革的试错色彩
        四、司法改革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期性加剧改革的试验步伐
    第三节 试点改革的发展阶段
        一、试点改革的低度活跃期: 1978—2002
        二、试点改革的中度活跃期: 2003-2012
        三、试点改革的高度活跃期: 2013-至今
    第四节 试点改革的基本性质
        一、试点改革的总体特征
        二、试点改革的形式特征
        三、试点改革的路径特征
    第五节 试点改革的基本立场
        一、试点改革的基本限度
        二、试点改革的路径意义
第二章 “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外部考量与理论支撑
    第一节 试点改革的政治考量: 服从渐进政治改革
        一、西方渐进政治的决策模式
        二、我国渐进政治的发展及改革目标
        三、渐进政治改革下的司法试点改革
    第二节 试点改革的制度考量: 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一、制度变迁的局部性与渐进性
        二、制度变迁的成本计算
        三、通过试点降低司法制度变迁成本
    第三节 试点改革的理性支撑: 批判理性与实践不及
        一、批判理性: 否定唯理主义与虚无理性
        二、实践不及: 质疑计划思维
        三、理性论对司法试点改革的启示
    第四节 试点改革的知识依据: 知识的分工与调试
        一、知识的存在状态: 无知与分立
        二、知识的获取方式: 默会知识的实践性
        三、知识的进化过程: 试错与调试
        四、知识论对司法改革试点的启示
第三章 试点改革的运行概貌
    第一节 试点改革的行动框架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先行先试阶段
        三、扩点总结
    第二节 试点改革的规范类型
        一、两类重要主体的规范梳理
        二、原则性规范
        三、指导性规范
        四、执行性规范
    第三节 试点改革的项目配置
        一、尚未推进项目和难以推进项目
        二、外源性应激项目与内源性需求项目
        三、试点项目立法吸收的整体成效
    第四节 试点改革的空间分布
        一、总体试点的地区分布
        二、单项试点的地区分布
    第五节 试点改革的目标体系
        一、纵向上的政策目标体系:总体目标VS框架目标VS任务目标
        二、横向上的政策目标群:单一型VS复合型
        三.政策目标分级对试点改革实效的影响
第四章 基于司法权为中央事权的政策型试点改革
    第一节 司法权的属性判断: 中央事权的基本主张
        一、中央事权的判断标准与具体内容
        二、司法权为中央事权的规范表达与正当理据
    第二节 中央事权的行动逻辑: 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试点改革
        一、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构成要件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在试点改革的情境演化
    第三节 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特殊运作机制
        一、解决改革主体内部组织关系的小组机制
        二、解决试点单位与非试点单位关系的示范机制
        三、解决技术管理与信息反馈关系的指标机制
        四、解决内部与外部制度扩点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司法权为中央事权对试点改革的政策型导向与表征
        一、以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高度同质性作为其组织目标
        二、以政策反应的主动性作为其行动进路
        三、以政策的可控性作为其治理目标
第五章 当代政策型试点改革的问题诊断
    第一节 改革体系的结构失调: 综合配套改革与主体改革
        一、综合配套改革与主体改革的体系关系
        二、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存问题
    第二节 国家建构的单边情结: 过度依赖顶层设计
        一、计划作为顶层政策推动的主要调整手段
        二、固化国家建构的单边情结
        三、强制型与供给主导型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地方建构的难以成长: 路径依赖与试点异化
        一、地方改革缺乏自我激励的成长
        二、强化地方路径依赖与制度同化的效应
        三、引发技术指标恶性竞争的机会主义与效果导向主义
        四、衍生地方司法机关的应声虫行为
    第四节 社会建构的严重匮乏: 空间的压缩与垄断
        一、社会主体参与试点改革的空间极为有限
        二、社会主体的参与身份和地域具有高度垄断性
第六章 法理型试点改革对政策型试点改革的二阶修正
    第一节 政策型试点改革的技术进阶: 实验治理
        一、治理技术的革新: 作为新兴治理范式的实验治理
        二、实验治理对政策型试点改革的精进: 异质关系与决策开放
        三、实验治理在中国司法试点改革样本: 本土化实践与不足
    第二节 政策型试点改革的制度规范: 法理型试点改革
        一、法理型试点改革的理论渊源: 法理型支配的法治特性
        二、法理型支配与司法试点改革的历史关联:解构与重构
        三、法理型支配对司法改革的当代重塑: 法理型试点改革
    第三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鼎故革新: 匡正与耦合
        一、法理型试点改革对政策型试点改革的匡正
        二、法理型试点改革与实验治理的二象耦合
    第四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主体梯度: 国家—地方—社会的三重建构
        一、主体构造的前提: 国家、地方与社会的关系再定位
        二、主体构造的核心: 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
        三、主体构造的具象: 参与主体的阶梯层次
    第五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决策优化: 直接决策与边际决策的区分
        一、直接决策法律拰制化的现实国情: 改革于法有据
        二、法律推制化的现实途径: 授权改革的法定化
        三、边际决策的自主协商化
    第六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体系深化: 综合配套改革的功能定位
        一、综合配套改革对主体改革的四种功能
        二、综合配套改革的改进方向: 突出核心功能
    第七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机制保障
        一、学习型的制度推广机制
        二、实质诊断的评估机制
        三、问责性的督查机制
        四、科学性的预测机制
        五、合理的权限分配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5)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理论与体系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三)框架体系
二、违法信访行为的类型与特点概述
    (一)违法信访行为主要类型
    (二)违法信访行为基本特点
三、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依据、困境与经验
    (一)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制度依据
    (二)违法信访行为治理困境及成因
    (三)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经验及启示
四、完善违法信访行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一)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访民诉求
    (二)制度规范: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法律制度体系
    (三)机制创新:构筑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合力
    (四)技术应用:借助信息科技预防违法信访风险
    (五)责任履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信访与治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昆明接管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新意
第一章 接管工作的准备
    第一节 云南解放与团结会师
        一、云南解放
        二、团结会师的实现
    第二节 学习其他城市的接管经验
        一、城市接管工作的主要经验
        二、学习其他城市的接管经验
第二章 接管工作的组织机构与队伍
    第一节 成立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一、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产生
        二、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立
    第二节 组建接管队伍
        一、接管人员的组成
        二、军代表的职责与任务
    第三节 发布接管通告
第三章 接管工作的开展
    第一节 军事接管工作
        一、军事接管
        二、公安接管
    第二节 政务接管工作
        一、行政接管
        二、司法接管
        三、公用接管
        四、农林水利接管
    第三节 经济接管工作
        一、财经接管
        二、工业接管
    第四节 文教接管工作
        一、对中小学及教育管理机构的接管
        二、对高等学校的接管
        三、改革学校旧教育
    第六节 邮电交通接管工作
        一、铁路接管
        二、公路接管
        三、邮政接管
        四、电讯接管
第四章 接管工作的特点、意义
    第一节 接管工作的特点
        一、充分贯彻“团结第一”工作方针
        二、接管与促进生产同时并举
        三、改造的任务重
    第二节 接管工作的意义
        一、接管工作的历史意义
        二、接管工作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后记

(7)论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2.1 缺乏专业化社区矫正机构
    2.2 社区矫正监管力量薄弱
    2.3 矫正配套制度不健全
    2.4 矫正管理过分缺乏刚性
第三章 当前检察机关社区矫正监督存在问题分析
    3.1 监督权下沉不够
    3.2 监督缺乏权威
    3.3 缺乏有效监督渠道
第四章 提升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效能的现实路径
    4.1 加强社区矫正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4.2 提升社区矫正检察信息化水平
    4.3 大力查办社区矫正监管渎职案件
    4.4 建立检察机关内部监督联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1.2.2 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理论基础
        1.3.1 预防腐败理论
        1.3.2 风险管理理论
        1.3.3 系统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公安机关廉政风险
        2.1.1 风险
        2.1.2 廉政风险
        2.1.3 公安机关廉政风险
    2.2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2.2.1 风险防控
        2.2.2 廉政风险防控
        2.2.3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3 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理论探讨
    3.1 构成要素
        3.1.1 结构性要素
        3.1.2 功能性要素
    3.2 运行机制
        3.2.1 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2.2 廉政风险处置机制
        3.2.3 廉政风险管理监控机制
    3.3 保障机制
        3.3.1 廉政风险教育机制
        3.3.2 内部信息化工作机制
        3.3.3 廉政风险协同防控机制
4 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状分析
    4.1 总体情况
        4.1.1 效果显着
        4.1.2 典型模式
    4.2 存在问题
        4.2.1 要素不够完备
        4.2.2 运行机制有待优化
        4.2.3 保障机制不健全
    4.3 原因分析
        4.3.1 公安机关理念的不适应
        4.3.2 机制建设标准不统一
        4.3.3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5 完善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理念转变
        5.1.1 树立以警为本的理念
        5.1.2 树立创新开放的理念
        5.1.3 树立系统协调的理念
    5.2 要素完善
        5.2.1 完善结构性要素
        5.2.2 完善功能性要素
    5.3 运行机制的优化
        5.3.1 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优化
        5.3.2 廉政风险处置机制的优化
        5.3.3 廉政风险管理监控机制的优化
    5.4 保障机制的强化
        5.4.1 完善廉政风险教育机制
        5.4.2 健全内部信息化工作机制
        5.4.3 强化廉政风险协同防控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Content summary
引言
一、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论基础
    (一) 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1. 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
        2.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进程
    (二)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概述
        1.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概念
        2.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具体内容
二、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正当性分析
    (一)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必要性分析
        1.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人权保障的基本需要
        2.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权力制衡的必然要求
        3.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社会安定的客观需求
        4.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法律规章的实然规定
    (二) 新形势下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重点和刚性
        1. 检察监督重点对象和重要内容的改变
        2. 刑事执行检察理念的扩展
        3. 检察监督时间的前移
        4. 检察监督效果的强化
三、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状分析
    (一) 当前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
        1. 不利于监督信息的全面获取
        2. 不利于实现监督的及时有效性
        3. 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全面履行
        4. 不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
    (二)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1. 社区矫正执行中面临的问题
        2. 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
        3. 矫正结束后面临的问题
    (三)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 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 检察监督中面临的问题——对广西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现状考察
四、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 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1.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建设
        2. 做好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工作
    (二) 优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工作机制
        1.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检务保障
        2. 规范检察监督程序,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
        3. 创新法律监督方式方法,完善法律监督效果
        4. 畅通沟通渠道、依法保障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合法权益
    (三) 健全对社区矫正的同步监督方式
        1. 完善立法,明确检察机关监督权
        2. 构建矫正信息联网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监督
        3. 加强沟通协调,规范衔接工作机制
        4. 建立社区矫正日常检察监督制度,确保监督常态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 ——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及其创新
    (六) 研究局限与不足
一、民盟社会服务工作概况
    (一) 中国民主同盟基本情况
    (二) 社会服务工作的政党属性
    (三) 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发展过程
二、民盟社会服务工作成功经验
    (一)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案例
    (二) “明眸工程”案例
    (三) “‘黄丝带’帮教计划”案例
    (四) 民盟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
三、民盟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法律支持和规范化建设
    (二) 社会服务的内部环境存在不足
    (三) 社会服务的外部环境相对劣势
    (四) 社会服务工作本身存在不平衡
四、民盟社会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制度和顶层设计有欠缺
    (二) 对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相对欠缺
    (三) 外界对民盟社会服务缺乏了解
    (四) 社会服务工作本身存在差异化
五、改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建议
    (一) 完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 改善社会服务的内部环境
    (三) 改善社会服务的外部环境
    (四) 完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百色监狱实现干警队伍“586”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民族地区司法文书送达的特色化建设研究 ——以G市Q区人民法院为例[D]. 潘雪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 邴波. 山东大学, 2020(09)
  • [3]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4]司法改革的试点研究[D]. 廖丽环. 厦门大学, 2019(07)
  • [5]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D]. 陈思诗.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6]昆明接管工作研究[D]. 丁娅平. 云南大学, 2017(05)
  • [7]论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D]. 王攀. 山东大学, 2017(04)
  • [8]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D]. 董兴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4)
  • [9]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研究[D]. 曹维维.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10]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 ——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D]. 邢洁.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百色监狱实现警队“586”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