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对高温期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水分对高温期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一、高温期间水分对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上凯[1](2021)在《不同土壤水分和控光处理下夏大豆叶片生长生理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光照是影响作物耗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适时适当减少光照强度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消弱作物奢侈蒸腾,减少作物耗水量,节约灌溉水资源。不同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用白色的纱网对自然光强进行控制,设置以饱和光强为基准的控光饱和光强的120%、100%、80%三个处理,设置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0%-80%为Wf,60%-70%饱和含水量为Wm,50%-60%饱和含水量为Ws。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生长和生理耗水特性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夏大豆冠层有效辐射随着控光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冠层温度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降低和控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中午14:00-15:00达到最大值,冠层相对湿度与温度成负相关的关系。(2)夏大豆在轻度水分亏缺Wm处理夏大豆叶长叶宽最大,重度水分亏缺Ws处理的最小,随着控光程度的增加夏大豆叶长叶宽均变大。夏大豆苗期长宽比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夏大豆叶片长宽比减小,分枝期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增加而增加,控光程度越大,叶片长宽比越小。夏大豆叶面积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和控光程度的增大均呈现出减小的规律。(3)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夏大豆光合曲线参数的最大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降低,表光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增加;随着控光程度的增加,光合曲线参数最大饱和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均降低,表光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增加。夏大豆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现出降低的规律,随着控光程度的增大,夏大豆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增加。随着土壤水分的亏缺程度的增大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减小,非光化学淬灭的量子产量Y(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增大,随着控光程度的增加,Y(Ⅱ)增大,Fv/Fm、Y(NPQ)、qP、qN、ETR减小。夏大豆叶片水势随着土壤水分的亏缺和控光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夏大豆叶片水势日变化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早上叶片水势达到最右达到最小值。夏大豆开花结荚期,充分供水组叶绿素低于水分亏缺组,鼓粒期呈现出相反规律。随着控光程度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4)不同土壤水分亏缺和控光程度的增加夏大豆的饱和荚数、株荚数、粒数、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下降。各个光照处理间总耗水量差异不显着,随着土壤水分的亏缺,夏大豆耗水量减少。夏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土壤水分亏缺和控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粗脂肪含量随着土壤水分亏缺和控光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刘宝洁[2](2021)在《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苗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文中认为杜梨(Pyrusbetulifolia Bunge)是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在中国北方盐碱地区应用较广,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南部,其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适生性强等特点,是梨树植物中重要的抗性种质资源。在中性土及盐碱土均能正常生长,可用作水土保持林,树形优美,具有良好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先锋树种、园林绿化树种、药用和用材树种、北方栽培梨的砧木树种等。为探索杜梨光合作用效率与土壤水分的变化关系问题,以盆栽2年生杜梨实生苗木为材料,基于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杜梨苗木叶片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光合作用光响应、CO2响应过程以及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征参数的变化,分析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目的:1)探究杜梨光合作用效率特征参数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2)揭示杜梨光合作用效率响应土壤水分胁迫的特征与机理。研究结果可望为深入认识杜梨的抗旱生理特征与机制提供试验证据,为指导杜梨引种栽培和土壤水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1)不同土壤水分对杜梨光合参数的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不断加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低于56.1%时,杜梨光合作用开始受到明显抑制,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光量子效率(Φ)、暗呼吸速率(Rd)、羧化效率(CE)、光呼吸速率(Rp)、光能利用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参数均显着降低,并且在高光强下表现出光抑制现象。(2)随着土壤干旱的不断加重,杜梨的Fv/Fm、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q 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先上升后下降,然而Fo显着升高,非光化学淬灭(NPQ)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RWC在39.6%~72.7%的范围内时,光保护机制是减少光捕获、以荧光和热耗散形式释放能量;而当RWC低于39.6%时,导致Pn下降的原因已经发生了由气孔限制向非气孔因素限制的转变,发生了光抑制现象,PSⅡ系统遭受损坏或不可逆失活,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大幅度降低,热耗散增强。(3)杜梨的膜脂过氧化反应及抗氧化酶系统是对干旱胁迫作出的生理策略。随干旱胁迫加重,杜梨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当RWC大于56.1%时,活性氧大量积累,SOD与POD活性上升,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水(H2O)和氧气(O2),能够保护光合机构减轻活性氧的伤害,维持杜梨正常的光合作用;在RWC在23.3%~56.1%范围内时,细胞内生物自由基代谢平衡被破坏,造成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SOD与POD活性急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也迅速增加,这表明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剧并且保护酶系遭受损害,使得细胞膜也受到了损害。(4)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等的积累有利于植物抵抗逆境胁迫。在干旱胁迫下,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杜梨的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达到严重干旱胁迫(RWC<39.6%)时,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这是杜梨为了适应干旱胁迫主动进行的调节。综上所述:当发生轻度干旱胁迫时,土壤水分减少对杜梨光合作用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RWC低于56.1%时,随着RWC的降低,杜梨光合作用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RWC在23.3%~39.6%这个范围内,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是发生了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转变,此时PSⅡ系统遭受损坏或不可逆失活,抗氧化酶系统被破坏,细胞膜也受到了损害,光化学反应和保护酶活性均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杜梨对土壤干旱胁迫有一定的生理生态适应策略,干旱胁迫加剧,可通过Gs、Ci降低来减缓光合速率,也可以通过增加热耗散的方式来保护光合机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来保护细胞膜。

吕跃强[3](2021)在《温度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明确温度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以“916”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温室番茄在昼温/夜温分别为20℃/12℃(T1)、24℃/16℃(T2)、28℃/20℃(T3)、32℃/24℃(T4)、36℃/28℃(T5)条件下,植株生长量、不同果穗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番茄稳产优质的温度条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显着。20℃/12℃低温下番茄在整个生长期内发育缓慢,果实成熟期延迟,造成产量下降,其果实成熟需要62天,较28℃/20℃晚熟16天,单株产量1.5千克,较28℃/20℃降低34.5%;32℃/24℃、36℃/28℃高温下,番茄植株前期生长较快,但导致植株早衰,坐果率降低,果实发育时间缩短,果个较小,如32℃/24℃、36℃/28℃的坐果率分别为45%、37.5%,较28℃/20℃降低了46.7%、54.2%,单果重分别为77.6g、64.8g,较28℃/20℃分别降低了47.9%、56.5%。相较于第一穗果和第二穗果,温度对第三穗果影响更大,导致产量严重降低。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量、根系活力、果实鲜重及产量均以28℃/20℃下表现最优,其次是24℃/16℃。2.不同温度处理显着影响番茄果实品质。果实中、糖酸比、番茄红素、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28℃下达到最大值。如20℃/12℃、24℃/16℃、28℃/20℃、32℃/24℃、36℃/28℃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91%、4.12%、4.73%、3.56%、3.34%;糖酸比分别为8.08、10.56、11.24、5.48、4.12。可滴定酸等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大,32℃/24℃、36℃/28℃高温下可滴定酸含量为0.65%、0.81%,较28℃/20℃分别升高了54.8%、92.7%。3.温度显着影响番茄植株的生理代谢进程。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根系活力先增大后减小,在28℃/20℃处达到最大值;随温度的升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值先升高后降低,在28℃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生长前期,高温处理的番茄净光合速率大于低温处理的番茄,如20℃/12℃、24℃/16℃、28℃/20℃、32℃/24℃、36℃/28℃处理的叶片Pn分别为15.34μmol·m-2·s-1、17.43μmol·m-2·s-1、19.47μmol·m-2·s-1、16.38μmol·m-2·s-1、15.12μmol·m-2·s-1;生长后期,高温处理下的番茄净光合速率显着降低,分别为13.46μmol·m-2·s-1、14.95μmol·m-2·s-1、17.84μmol·m-2·s-1、9.13μmol·m-2·s-1、8.35μmol·m-2·s-1。在28℃/20℃温度下,番茄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光化学效率均较高,但水分利用效率以24℃/16℃最高。

钟睿[4](2021)在《醉马草及其根部真菌对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 gansuensis)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禾本科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其能够与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gansuensis)和根部微生物共生。本研究以内生真菌侵染(EI)和未侵染(EF)的醉马草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实验室试验、温室试验和田间试验,常规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系统探讨了EI/EF醉马草植株光合特性、根部真菌多样性、根系分泌物,以及甘肃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AM)真菌的互作。以期明确内生真菌-根部真菌-根系分泌物-醉马草生长的多重关系,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利用醉马草提供理论支撑。所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醉马草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净光合速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显着增加(P<0.05);EI醉马草植株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EF醉马草植株(P<0.05)。转录组测序结合q RT-PCR验证发现,相比于30%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醉马草,15%土壤含水量处理下醉马草植株lhc B1、lhc B2、psb B、psb C和pet H基因表达量上调;在15%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相比于EF植株,EI植株lhc B、psb B、psb S、pet J和psa E基因表达量上调。2.相似条件下,野生EI和栽培EI/EF醉马草植株根际AM真菌优势菌属均为球囊霉属(Glomus),根部真菌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根部可分离真菌优势菌属均为镰刀菌属(Fusarium)。野生EI植株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丰富度和根部真菌多样性均显着高于栽培EI植株(P<0.05)。栽培EI和EF植株间根部真菌群落门和属水平组成均显着不同(P<0.05)。与EF植株相比,EI植株菌根侵染率和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着增加(P<0.05),根部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着降低(P<0.05)。3.根际真菌和AM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显着高于根部(P<0.05)。根部和根际真菌多样性分别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显着降低和增加(P<0.05)。在干旱、正常水分和水分添加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部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为促进、无改变和抑制。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是显着影响醉马草根部和根际真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P<0.05)。内生真菌和AM真菌单独均能够显着增加醉马草地上生物量(P<0.05),内生真菌和AM真菌互作对醉马草地上生物量无显着影响(P>0.05)。4.EI植株的生长、光合速率、地上和根系生物量、氮和磷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EF植株(P<0.05)。EI和EF醉马草植株根系分泌物组成显着不同(P<0.05),同时EI和EF同种根系分泌物的含量亦有差异,相较于EF植株,其中EI植株中相对含量上升的代谢物11种,相对含量下降的代谢物10种。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根际、非根际和根部,且差异显着(P<0.05)。EI植株根部真菌丰富度显着高于EF(P<0.05),两者根部和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着(P<0.05)。相对含量上升的代谢物对根部真菌丰富度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相对含量下降的代谢物对根部真菌丰富度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根部真菌丰富度与醉马草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内生真菌是通过改变根系分泌物组成,降低醉马草根部真菌多样性和改变群落组成进而促进醉马草的生长和提高生物量。

周宁[5](2020)在《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生长和光合的影响》文中提出持续攀升的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水稻光合和生长,进而使产量提高,但这些影响是否以及如何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尚不清楚,特别是在自然农田环境下。利用稻田温度-开放式空气中 CO2浓度增高(Temperature-Free Air CO2 Enrichment,T-FACE)系统,以高产优质粳稻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设置两个CO2浓度(环境CO2浓度和高CO2浓度)和两个温度(环境温度和高温)处理,系统研究高CO2浓度和高温对粳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物质生产、光合作用和生理以及矿质营养的影响,评估CO2浓度和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因子,旨在为未来稻作生产的预测模拟和制订应对策略提供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与Ambient相比,大气CO2浓度增加200 μmol·mol-1使武运粳23抽穗和成熟期提前2 d左右,温度增加1℃亦使抽穗和成熟期提前约0.5 d。高CO2浓度使水稻籽粒产量平均增加13.6%,其中2013年常温和高温下分别增加23.2%*和7.6%,2014年常温和高温下分别增加9.9%*和13.4%。高CO2浓度使每m2穗数、每m2颖花数、饱粒重、秕粒率和所有籽粒平均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3.2%**、14.6%**、2.6%**、47.5%**和1.5%**,而饱粒率平均降低3.5%*。高温处理使最终产量显着下降7.9%,但对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较小。CO2×温度互作对穗数有显着影响,C02×年度对产量和穗数的影响分别达0.01和0.1显着水平,CO2×温度×年度对产量、穗数和粒重亦有不程度的交互作用。2.高CO2浓度使水稻拔节、抽穗、穗后24d和成熟期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8.7%*、9.8%*、3.9%和1 1.8%**。相似地,高CO2浓度环境下各测定时期叶片、茎鞘和稻穗干重均呈增加趋势。高CO2浓度对叶片、茎鞘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均无显着影响,但使稻穗占比显着增加。高温处理使地上部干重显着增加(+4.8%);高温处理对水稻叶片、茎鞘干重及其占地上部总干重的比例影响较小,但使稻穗干重及其占比显着增加。CO2或温度处理与生育期之间的互作对地上部、稻穗干重和稻穗占比均有显着影响,CO2处理与生育期互作对茎鞘占比的影响亦达显着水平。3.光合日变化数据表明,高CO2浓度使移栽后61 d各测定时刻的净光合速率(Pn)均大幅增加(+38.8%),但随时间推移增幅明显变小,至灌浆末期接近对照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响应趋势一致。高CO2浓度使移栽后75、92和109 d不同时刻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多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最高降幅分别为14.2%和4.9%。高CO2浓度对水稻生长前期叶片胞间与周围空气CO2浓度之比(Ci/Ca)和气孔限制值(Ls)多无显着影响,但使最后三个测定时期Ci/Ca明显增加,Ls因此大幅下降。高温处理使水稻生长前期各时刻叶片Pn、Gs、Tr和WUE多呈增加趋势,但至生长末期多呈相反趋势。高CO2浓度和高温对移栽后61 d叶片Pn有微弱的正向互作,但对其他时期以及对其他光合参数多无交互作用。从Pn响应的日变化看,11:00、13:00和15:00叶片Pn对CO2的相对响应比较接近,但与9:00和17:00叶片Pn的响应差异较大。4.叶片荧光数据表明,高CO2浓度使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 Ⅱ)、光化学猝灭(qP)在移栽后32、47、76、91和108 d多呈增加趋势,但移栽后118 d均下降。高CO2浓度使移栽后47 d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显着降低(-28.3%),其他时期多呈增加趋势。高温处理对叶片Fv/Fm、ΦPSⅡ、qP和NPQ的影响与高CO2浓度下基本一致。CO2×生育期间互作对各参数均有显着影响,CO2×温度对Fv/Fm、ΦPS Ⅱ的影响均达0.1显着水平,CO2×温度×时期对qP亦达0.1显着水平。5.高CO2浓度使移栽后41、77、94 d叶绿素a,b和a+b含量多显着增加,但使移栽后110、119 d均显着减少;叶绿素a/b值对CO2的时间响应趋势相反。高CO2浓度对水稻生长前、中期叶片SPAD值的影响较小,但使移栽后1 10和119 d分别下降3.5%+和19.1%**。高温处理使各期叶绿素a、b以及a+b含量多呈增加趋势,叶绿素a/b值表现相反;高温对水稻前、中期叶片SPAD影响较小,但使最后两期显着下降7-15%。对上述参数而言,但CO2、温度处理与生育期之间多有明显的互作效应。6.高CO2浓度使移栽后59d叶片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的利用速率(TPU)分别显着增加56.3%、49.3%和21.2%,移栽后77、93、108和119 d各参数多显着降低。高温处理使各测定时期叶片Vc,max、Jmax和TPU多呈降低趋势,其中移栽后119 d叶片Vc,max和Jmax分别显着降低13.8%和12.1%。CO2与生育期互作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均达极显着水平。7.高CO2浓度使移栽后77、94、110和119 d叶片Rubisco活性平均分别降低23.4%、30.2%、17.0%和13.0%,使Rubisco活化酶活性(RCA)对应各期分别降低14.2%、9.1%、17.2%和21.5%,多达显着水平。高CO2浓度使各期叶片Rubisco大小亚基(rbcL、rbcS)和RCA基因(CsRCA)相对表达量亦多显着降低。高温处理对各期叶片Rubisco和RCA活性多无显着影响,但使rbcL、rbcS和CsRCA相对表达量多显着增加。CO2与温度间互作对叶片rbcL相对表达量有显着影响,CO2与生育期间互作对Rubisco活性、rbcL相对表达量亦有显着影响。8.高CO2浓度使不同生育期叶片、茎鞘和稻穗及全株的元素浓度(N、P、K、Ca、Mg、Mn、Fe、Cu和Zn)多呈不显着的下降趋势。全生育期平均,高CO2浓度使全株Ca浓度显着增加9.2%,其他元素均表现为下降或不变的趋势。元素浓度对CO2的响应大小因不同器官而异,多数情形下茎鞘的降幅最大。高CO2浓度使各期地上部元素累积量多略有增加。高CO2浓度使茎鞘N和Ca元素累积量占全株的比例分别显着降低7.3%和11.4%,使稻穗N占比显着增加12.2%,对其他元素在水稻各器官中分配比例均无显着影响。多数情况下,高温处理及其与CO2或生育期的互作对上述参数多没有显着影响。综上所述,大气CO2浓度升高使粳型水稻生育期略有缩短,但生长和光合速率增强,最终产量提高。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均表明高CO2浓度环境下水稻出现光合适应现象,这主要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和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下调等非气孔限制有关。总体上,增温1℃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明显小于高CO2浓度的影响;尽管CO2与温度处理对生长、产量和光合参数多无交互作用,但两者之间的互作一定程度上受生育期(如部分光合参数)以及生长季温度的影响(如产量)。

赵海燕[6](2020)在《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L.)耐盐生理机制对选育优良耐盐品种以及在盐渍化区域扩大银杏种植面积、解决融雪剂对银杏行道树生长影响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条件控制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0.2%、0.4%、0.6%、0.8%、1.0%)对三年生银杏幼树生长、组织形态、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提出银杏耐性能力评价监测指标,为深入研究植物耐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该三年生银杏幼树具有一定耐盐性,0.2%-0.8%Na Cl处理组的存活率均达到100%。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银杏株高和地径的相对增长率呈降低趋势。在胁迫64d时,0.2%Na Cl处理组(实测盆土浓度0.44%)株高增长率达到最高值26.8%,说明该幼树可以在0.44%Na Cl盐渍化土壤中保持良好长势。2.银杏幼树的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对盐胁迫具有一定适应性。从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布、闭合时间和程度不一,保卫细胞下陷,副卫细胞隆起,说明银杏可能通过气孔调节来控制水蒸气和CO2出入,降低蒸腾速率,维持光合速率。叶片角质层增厚,叶表面包被一层管状蜡质晶体,这可能是减少蒸腾、降低叶温的自我保护方式。在茎薄壁细胞中可见大量盐簇晶体,说明银杏幼树具有一定储盐能力。在髓薄壁细胞中布满椭圆形淀粉粒,这也许与盐胁迫和银杏的季节生长规律有关。3.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对盐胁迫有一定适应性。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效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中午12:00有“午休”现象,可能是中午光照太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或PSII光反应中心发生过激化,使光化学反应钝化抑制了光合作用。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Pn、Gs、Tr呈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整体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WUE呈先升后降趋势。在胁迫期间,Pn的降低在低浓度处理组以气孔限制为主,高浓度处理组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可能是高浓度使银杏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所致。0.2%Na Cl胁迫可促进银杏光合作用,超过这一浓度银杏的碳同化被抑制。4.在盐胁迫下,银杏幼树光合色素合成受阻。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Chlt、Chla、Chl b、Car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是0.2%Na Cl处理组的Chlt、Chl b含量在胁迫64d时仍达到同期最高值,分别为1.851 mg g-1 FW、0.562 mg g-1 FW。这可能是盐胁迫使叶绿素酶活性增强或叶绿素结构被破坏等原因造成的,也说明在0.44%Na Cl土壤中,银杏幼树光合色素捕获和传递光能的能力并没有减弱。5.银杏幼树叶绿素荧光对盐胁迫的响应。在胁迫前期所有处理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着差异,表明PSII反应中心尚未遭受破坏。在胁迫后期,低浓度处理组(0.2%、0.4%)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中高浓度处理组(0.6%、0.8%、1.0%)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且浓度越大响应时间越早、降低幅度越大。如0.6%、0.8%、1.0%Na Cl处理组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Fv/Fm分别从胁迫第50d、36d、29d起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分别从64d、36d、22d起显着降低(P<0.05)。由此可见,土壤盐浓度超过0.87%、胁迫时间延长可能会导致PSII遭受破坏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6.抗氧化系统活性的提高是银杏幼树抵御盐胁迫的积极响应。盐胁迫后银杏幼树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随胁迫时间延长,银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提取物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对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对羟基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AT和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15d达到峰值,SOD、POD、GSH含量在36d达到峰值,类黄酮含量在64d达到峰值。7.银杏幼树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耐盐性。0.4%Na Cl处理组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06 mg·g-1。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银杏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胁迫后期脯氨酸含量显着提高。这说明在胁迫初期,可溶性蛋白发挥了渗透调节作用,而在胁迫后期脯氨酸成为主要渗透调节物质。8.银杏幼树生长和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胁迫64d时,盐浓度与幼树株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土壤和枝条水势以及叶片的Pn、Gs、Tr、Ls、WUE、Chlt、Chla、Fv/Fm、ΦPSII呈显着负相关(P<0.01),与qN、qP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Ci、细胞膜透性、SOD、POD、GSH、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chlb、Car、MDA、CAT和对·OH自由基清除率不相关。综上,银杏的耐盐性是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的适应、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等多个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可以在小于0.44%Na Cl土壤中种植该银杏品种。根据耐盐指标的贡献率,枝条水势、叶绿体色素、光合作用参数和POD活性对盐胁迫较敏感,在实践中可用于监测和评价银杏的耐盐性。

句娇[7](2020)在《栓皮栎苗木对水肥耦合效应的生长及生理响应》文中研究表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其材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在进行栓皮栎大面积培育时,灌溉和施肥等技术的缺乏和不成熟会导致育苗成活率低,苗木生长较慢,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和造林的需求。因此,改善栓皮栎在育苗过程中的水肥制度,对发展栓皮栎珍贵优质用材林具有较大意义。本试验以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为材料,采用四因素(土壤水分(W)、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测定各处理栓皮栎苗木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叶片光合及荧光参数、养分积累及分配指标,并建立相关模型分析水肥耦合效应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影响,得出适宜栓皮栎生长的最佳水肥组合,同时分析水肥耦合条件下苗木的生理响应,为栓皮栎苗木的培育和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栓皮栎苗木的苗高与地径在6~7月份长势最佳,对各生长指标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苗木生长差异显着(p<0.05),其中水肥供应充足的T8、T16、T18生长情况较好。土壤水分、氮肥显着正向作用于各生长指标,磷肥对地径无显着效应,钾肥对各指标均无显着效应,且主效应大小为土壤水分>氮肥>磷肥>钾肥。耦合效应表明,除地径外,水氮对其他生长指标均有显着耦合正效应;除叶面积外,水磷对其余指标均有显着耦合正效应;水钾对生物量有显着耦合正效应;氮磷对叶面积、根干重、生物量有显着耦合正效应;氮钾对地径有显着耦合负效应,水肥间的耦合效应大于肥料间的耦合效应。对以上指标的多目标决策分析得到最佳的水肥组合为: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FC)的79.81%,施氮量为220.78 mg·株-1,施磷量43.30 mg·株-1,钾肥量为19.96 mg·株-1。(2)土壤水分、氮肥、磷肥正向作用于栓皮栎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且影响效应为土壤水分>氮肥>磷肥,钾肥对这些指标均无显着效应。土壤水分和氮肥是栓皮栎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水氮交互对光合作用有显着耦合正效应,随着土壤水分和氮肥同时增加,苗木叶片的Pn、Gs、SPAD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适当的磷肥和钾肥对苗木叶片的光合生理也有促进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参数类似,土壤水分、氮肥、磷肥对栓皮栎苗木荧光指标Fv/Fo、Fv/Fm、NPQ、q P、ΦPSII有显着的效应,且效应大小为土壤水分>氮肥>磷肥,钾肥对各指标均无显着效应,而各指标的交互效应有差异。(3)从植物体内养分积累和分配来看,N元素浓度为叶>根>枝,K元素浓度为叶>根>枝,P元素浓度为叶与根浓度相近。土壤水分较低且施肥量较低的处理,苗木各器官的养分浓度也较低。对叶片养分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水氮对叶片N浓度有显着耦合正效应,水磷、氮钾对叶片P浓度有显着耦合负效应,氮钾对叶片K浓度有显着耦合负效应。对叶片碳、氮同位素的研究发现,低土壤水分、高氮肥处理的苗木叶片δ13C相对较高,而高土壤水分、高氮肥处理的苗木叶片δ15N相对较高。土壤水分对δ13C有显着负效应,氮肥、磷肥对其有显着正效应,钾肥无显着效应;土壤水分、氮肥对δ15N有显着正效应,而钾肥有显着负效应。水氮、水磷对δ13C有显着耦合负效应;肥料对δ15N的交互效应大于水肥交互效应。土壤水分是影响δ13C和δ15N最主要的因素。(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苗木的生长与生物量有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苗木的生长、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N浓度具有极显着相关关系。其中,叶绿素含量是影响苗木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叶片δ13C与叶片养分浓度无显着相关,与Pn,Gs显着相关,与苗木高生长显着相关。δ15N与叶片N浓度显着正相关,与生长、生物量、光合参数显着相关,表明苗木对N元素的利用效率较高,进而促进了苗木的生长。总体而言,在栓皮栎生长的初期,只有处于良好的土壤水肥环境下,才能较好生长。当土壤水分和氮肥匮乏时,施入过量磷、钾肥会对苗木产生明显抑制。在实际生产中,也应当给予苗木充足的灌溉量和氮肥。

刘军[8](2020)在《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干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牧草产业的发展。近年,由于气候逐渐变暖、降雨量减少、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干旱己经成为阻碍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针对永昌荒漠化灌区紫花苜蓿作为区域主要饲草经济作物,其产量低、品质差、水分效率低等问题,在具有典型荒漠气候特征的甘肃河西荒漠灌区,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地下滴灌方式下,采取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对紫花苜蓿进行水分调控(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75%85%(CK:充分灌溉)、65%75%(LD:轻度水分胁迫)、55%65%(MD:中度水分胁迫)、45%55%(SD:重度水分胁迫)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品质,探明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获得适宜荒漠灌区苜蓿生长的最佳水分调控模式,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前3茬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逐渐下降,其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水分胁迫下逐渐降低,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升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峰值时以LD的最大。第4茬紫花苜蓿的Pn、Gs、Tr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降低,Ci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逐渐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升高,Ls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逐渐上升,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WUE在14:00左右时达到峰值,各水分处理之间均差异不显着。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Pn降低既有气孔因素也有非气孔因素,前3茬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以气孔限制为主,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以非气孔限制为主,第4茬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以气孔限制为主,重度水分胁迫以非气孔限制为主。(2)环境因子是影响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经相关性分析影响第1茬和第3茬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影响第2茬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影响第4茬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3)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4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总量(Chl(a+b))和叶绿素比值(Chla/b)均先升高后降低,以轻度水分胁迫下最大,其值按茬次依次为1.65、2.04、4.15,1.44、1.79、4.03,1.19、1.50、3.89,0.9、1.27、3.42;Chlb在充分灌溉下最大,其值依次为0.44、0.40、0.35、0.29,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降低,4茬紫花苜蓿在轻度水分胁迫与充分灌溉下的Chla、Chl(a+b)无显着差异,表明轻度水分胁迫能增加光能利用效率。(4)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4茬紫花苜蓿的紫花苜蓿的初始荧光(Fo)基本呈增加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显着降低;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前3茬随水分胁迫的加剧下降幅度明显加剧,在第4茬下降趋势不明显;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下降趋势,但在第1茬下降幅度较大,后3茬下降幅度较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增加幅度较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的Fv/Fm、Fv/Fo、ΦPSⅡ、ETR下降幅度较小,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光系统受伤较轻。(5)4茬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干草产量均在充分灌溉下取得最大值,其值按茬次依次为100cm、3.73mm、5718kg·hm-2,87cm、3.57mm、3759kg·hm-2,76cm、3.13mm、3241kg·hm-2,39cm、2.36mm、2354kg·hm-2,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4茬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干草产量均呈降低趋势,但轻度水分胁迫(LD)与充分灌溉(CK)之间无显着差异,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够达到节水稳产的目的。(6)在同一茬次,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在LD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最大,其值按茬次依次为20.67%、139.68,19.24%、144.95,18.06%、160.42,21.20%、199.28,粗蛋白含量在前3茬与对照差异显着,第4茬差异不显着;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小,其值按茬次依次为41.94%、33.28%,42.83%、28.45%,38.75%、28.34%,32.79%、23.95%,4茬均与对照差异显着;4茬紫花苜蓿在轻度水分胁迫下的粗灰分含量与CK下的无显着差异;轻度水分胁迫下蛋白含量的升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表明适当水分胁迫能够提高苜蓿的营养品质。

邓哲[9](2020)在《5-ALA对太行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生长、光合及黄酮和多糖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是对5年生太行野生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5-ALA)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浓度处理的红豆杉的光合指标、荧光指标、生长指标、黄酮和多糖等方面的相关参数。大量研究表明5-ALA对很多植物有促进生长和改善相关品质的作用。但5-ALA的研究应用在红豆杉上却很少报道,本试验旨在发现不同浓度5-ALA对不同区域红豆杉的影响,筛选有利于太行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生长的最佳剂量以及影响相关药用品质的最佳浓度。进而加速红豆杉资源的恢复,同时为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准备。(1)7月份光合指标参数整体上要高于10月份和4月份。不同时期的太行红豆杉在15mg/L处理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为最高且差异显着;不同时期的南方红豆杉在45mg/L的处理下Pn、Tr、Gs和Ci均为最高且差异显着。说明在15mg/L处理时有利于太行红豆杉的光合指标增高,而45mg/L处理有利于南方红豆杉光合指标的增高。且在本试验中经过5-ALA处理的南方红豆杉和太行红豆杉总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显着性增加,而叶绿素a/b的变化差异表现为较对照组有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着。说明5-ALA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与提高其含量,但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的影响并不大。(2)荧光指标的相关参数在各个时期的差异性不一,但趋势相同:其中经5-ALA处理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参数有明显的提高,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参数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而最大荧光(Fm)参数并未表现明显的差异性。太行红豆杉在15mg/L处理时Fv/Fm和qp在各个时期均最大且在各个时期此浓度下F0和NPQ均达到最小值。南方红豆杉在45mg/L处理时Fv/Fm和qp在各时期均最大且在各个时期此浓度下F0和NPQ均达到最小值。说明15mg/L和45mg/L处理分别有利于太行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光合参数中Fv/Fm与qp的增高,同时也有利于二者F0和NPQ参数的降低,但5-ALA对红豆杉的Fm参数却没有影响。(3)经5-ALA处理的红豆杉生长指标变化趋势明显:太行红豆杉在15mg/L处理时株高、地径和冠幅均达最大,叶面积指数虽不为最大但与最大处理无差异;南方红豆杉在45mg/L处理时株高、地径和冠幅均达最大,叶面积指数次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本试验中太行红豆杉各个生长指标随着5-ALA处理的浓度增加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且在处理浓度为60mg/L时均达到最低,低于对照组且存在显着差异。南方红豆杉经过5-ALA处理后各个生长指标都高于对照组。说明较低5-ALA处理浓度有利于太行红豆杉的生长,且在15mg/L时最佳;而较高浓度处理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的生长,且在45mg/L时最佳。(4)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均在11月最大,经过5-ALA处理后红豆杉中黄酮和多糖含量变化如下:经过45mg/L处理的太行红豆杉黄酮和多糖含量增长最为显着且在11月均达到了最高。在60mg/L处理的南方红豆杉多糖含量增长最为显着且在11月达到最高,而黄酮的含量经过5-ALA处理并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说明45mg/L的5-ALA处理有利太行红豆杉黄酮和多糖的积累,而60mg/L的5-ALA处理有利于南方红豆杉多糖的积累。

林尚荣[10](2020)在《考虑区域气候特征与植被特征的GPP遥感估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描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光合作用的总量,是评估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遥感方法估算时空连续的植被生产力,为全球变化情况下的碳循环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尽管目前有多套全球总初级生产力遥感产品,但是目前大部分遥感产品仅能解释约70%的GPP变化。主要原因包括:(1)现有的遥感GPP模型未能充分考虑区域气候特征对植被光合作用胁迫的差异;(2)现有模型未能考虑森林植被三维结构和林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现有遥感GPP模型未能充分考虑遥感观测的植被生化参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本文针对制约遥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的三个主要原因,从区域气候特征、森林垂直结构、林龄和遥感观测的植被生化参量等四个方面,进行GPP遥感模型改进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区分全球植被气候带的遥感GPP估算模型。通过考虑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在不同植被气候带对植被的生长胁迫差异,同时考虑在不同植被气候带中最大潜在光合作用效率的差异,构建考虑了全球植被气候带差异的遥感GPP估算模型,同时交叉对比其他遥感模型探讨区分植被气候带差异对GPP估算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考虑全球植被气候带的气象胁迫差异及光合作用效率差异的遥感GPP模型较为通用MODIS-GPP产品的提升了13%的精度。(2)探究森林垂直冠层结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考虑森林冠层中垂直结构带来的气象环境、垂直方向上乔灌草光合作用特性的差异,分析森林垂直结构对遥感GPP估算的影响。研究利用了DART模型进行辐射传输模拟,以及三个遥感GPP模型的多层参数化方法,构建了区分乔灌草的垂直多层GPP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气象条件差异在生长季不显着,但在落叶期显着;考虑垂直结构的光合作用特性差异的GPP估算方法较以往仅考虑固定参数设置模型效果更优,尤其减少了林下植被GPP被低估的现象。(3)探究不同林龄森林冠层二向反射特征与光能利用率之间关系。不同林龄的森林光合作用效率被认为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并没有对同一区域内不同林龄森林生长速率的时空尺度研究。遥感观测到的冠层反射率受到太阳-观测角度影响,因此在遥感观测的植被光谱当中具有二向反射特性。同时,植被光合作用过程影响了光谱的变化。研究利用冠层尺度光谱仪,探究不同林龄的森林的二向发射特性校正后的光化学指数与光能利用率之间关系,进而得到时空连续的光能利用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幼年林在较热和干燥情况下较中年及成熟林有更高的光能利用率。结果指示了在大尺度的森林GPP遥感估算当中需要考虑植被林龄带来的光合速率的差异。(4)结合遥感高空间分辨率红边波段数据进行GPP估算。植被红边是植被在遥感光谱数据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外波段的显着特征,但是因为以往的卫星较少有红边波段的反射率数据,因此较少利用该类数据进行GPP估算。研究利用了Sentinel-2高空间分辨率红边波段数据进行GPP估算。结果显示,红边波段植被指数CIr在16天时间尺度上均较以往的植被指数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同时在空间中能显示出更多的植被光合作用空间变化特性。因此在未来的全球GPP估算中加入高空间分辨率红边数据能够有效提高GPP精度。GPP遥感产品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本研究尝试从多个制约GPP遥感估算的因素出发,通过结合环境特性,垂直结构特征,林龄特征,光谱特征,改进目前已有的GPP遥感估算模型,为下一代GPP遥感产品改进乃至准确全球碳循环估算提供先验知识及模型提升方法。

二、高温期间水分对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温期间水分对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土壤水分和控光处理下夏大豆叶片生长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土壤水分对作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2.3 光照对作物的影响
    1.3 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量指标与方法
        2.3.1 气象指标
        2.3.2 生长指标
        2.3.3 生理指标
        2.3.4 产量和品质
        2.3.5 数据分析
3.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冠层气候的影响研究
    3.1 不同控光处理对冠层辐射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冠层温度的影响
        3.2.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冠层温度的影响
        3.2.2 不同控光处理对冠层温度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冠层相对湿度的影响
        3.3.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冠层相对湿度的影响
        3.3.2 不同控光处理对冠层相对湿度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不同处理对夏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4.1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叶长的影响
        4.1.1 不同土壤水分对夏大豆叶片叶长的影响
        4.1.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叶长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叶宽的影响
        4.2.1 不同土壤水分对夏大豆叶片叶宽的影响
        4.2.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叶宽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长宽比的影响
        4.3.1 不同土壤水分对夏大豆叶片长宽比的影响
        4.3.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长宽比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4.4.1 不同土壤水分对夏大豆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4.4.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5.1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5.1.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5.1.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5.2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5.2.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5.2.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5.3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荧光曲线的影响
        5.3.1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荧光曲线的影响
        5.3.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荧光曲线的影响
    5.4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5.4.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大豆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5.4.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5.5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片水势的影响
        5.5.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大豆叶片水势的影响
        5.5.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片水势的影响
    5.6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叶绿素的影响
        5.6.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大豆叶绿素的影响
        5.6.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叶绿素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耗水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6.1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生育进程的影响
    6.2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构成的影响
        6.2.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大豆产量构成的影响
        6.2.2 不同控光处理对夏大豆产量构成的影响
    6.3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耗水的影响
    6.4 不同处理对夏大豆品质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苗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杜梨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研究
        1.2.2 植物光响应和CO_2响应研究
        1.2.3 植物光合作用水分生理研究
        1.2.4 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3.1 试验材料
        2.3.2 盆栽试验布设
    2.4 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
        2.4.1 土壤水分含量测定
        2.4.2 光合响应过程观测
        2.4.3 光合荧光参数测定
        2.4.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4.5 光合响应模型模拟
        2.4.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土壤水分下杜梨光合光响应特征
        3.1.1 净光合速率(Pn)
        3.1.2 水分利用效率(WUE)
        3.1.3 光能利用率(LUE)
    3.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杜梨光合CO_2响应特征
        3.2.1 净光合速率(Pn)
        3.2.2 水分利用效率(WUE)
        3.2.3 光能利用率(LUE)
    3.3 杜梨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机制
        3.3.1 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3.3.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3.3.3 抗氧化酶活性
        3.3.4 渗透调节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杜梨光合作用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
        4.1.2 杜梨光合作用对土壤缺水响应特征
        4.1.3 土壤缺水下杜梨光合作用保护机制
    4.2 讨论
        4.2.1 杜梨光合作用响应干旱胁迫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4.2.2 杜梨光合作用响应干旱胁迫的荧光动力学机制
        4.2.3 杜梨光合作用响应干旱胁迫的抗氧化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3)温度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番茄产业现状
    1.2 国内外温室设施及环境控制的现状
        1.2.1 国外温室设施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温室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3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温度对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
        1.3.2 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3.3 温度对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生长量及产量
        2.3.2 果实品质的测定
        2.3.3 光合参数的测定
        2.3.4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3.5 叶片色素的测定
        2.3.6 根系活力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温室温度动态变化
    3.2 温室温度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温室温度下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叶面积的动态变化
        3.2.2 不同温室温度处理下番茄各营养器官生长量的动态变化
        3.2.3 不同温度对果实膨大的影响
        3.2.4 不同温室温度对不同果穗坐果数、单果重及单穗果鲜重的影响
        3.2.5 不同温室温度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3 温室温度对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3.3.1 不同温室温度对番茄根系活力的影响
        3.3.2 不同温室温度对番茄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3.4 温室温度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4.1 温室温度对番茄第一穗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3.4.2 温室温度对番茄第二穗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3.4.3 温室温度对番茄第三穗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3.4.4 对不同温度处理下番茄的感官评价
    3.5 温室温度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3.5.1 不同温室温度对番茄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5.2 不同温室温度对番茄叶片光合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3.5.3 不同温室温度对番茄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3.6 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多目标综合评价
        3.6.1 评价指标的测定
        3.6.2 多目标绝对差值的确定
        3.6.2.1 多目标“最佳性状值”的构造
        3.6.2.2 多目标无量纲化处理
        3.6.2.3 求多目标绝对值差
        3.6.3 计算多目标关联度系数及权重
        3.6.4 计算多目标加权关联度系数及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温室温度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 温室温度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4.3 温室温度对番茄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醉马草及其根部真菌对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 gansuensis)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根际微生物
        2.1.1 土壤微生物
        2.1.2 根际与根际微生物
        2.1.3 植物生长和抗逆性
    2.2 植物微生物
        2.2.1 禾草内生真菌
        2.2.2 根部真菌
        2.2.3 植物与微生物多重共生
    2.3 内生真菌对禾草根部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2.3.1 AM真菌
        2.3.2 真菌
        2.3.3 细菌
    2.4 根系分泌物
        2.4.1 定义及种类
        2.4.2 生态功能
    2.5 内生真菌影响禾草根部和根际真菌的机制
        2.5.1 时空优先权
        2.5.2 宿主养分需求
        2.5.3 禾草根际土壤养分
        2.5.4 次生代谢产物
    2.6 影响根部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因子
        2.6.1 环境因子
        2.6.2 农业管理措施
        2.6.3 植物因素
第三章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EI/EF醉马草植株光合特性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EI/EF醉马草种子来源
        3.2.2 植物材料管理
        3.2.3 试验设计
        3.2.4 叶绿素和光合参数测定
        3.2.5 生长指标的测定
        3.2.6 转录组测序
        3.2.7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验证
        3.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
        3.3.1 株高和分蘖数
        3.3.2 醉马草生物量
        3.3.3 醉马草叶绿素含量
        3.3.4 醉马草植株光合参数
        3.3.5 醉马草转录组数据组装
        3.3.6 Unigene注释
        3.3.7 差异表达基因
        3.3.8 差异表达基因q RT-PCR验证
        3.3.9 内生真菌提高醉马草抗旱模式
    3.4 讨论
        3.4.1 环境胁迫对禾草生物量和光合的影响
        3.4.2 内生真菌对禾草光合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野生EI和栽培EI/EF醉马草根部真菌多样性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栽培和野生试验地概况
        4.2.3 EI/EF醉马草种子来源
        4.2.4 样地建植与取样
        4.2.5 根际养分含量测定
        4.2.6 菌根侵染率与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测定
        4.2.7 根际AM真菌孢子鉴定与多样性指数计算
        4.2.8 根部真菌分离率测定
        4.2.9 根部真菌多样性测定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根际养分含量
        4.3.2 菌根侵染率
        4.3.3 根际AM真菌孢子多样性
        4.3.4 根部真菌分离率
        4.3.5 根部真菌多样性
    4.4 讨论
        4.4.1 根部和根际真菌多样性
        4.4.2 生长条件对植物根部和根际真菌的影响
        4.4.3 内生真菌对禾草根部真菌的影响
        4.4.4 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EI/EF醉马草根部真菌多样性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根际养分含量测定
        5.2.4 地上生物量测定
        5.2.5 真菌多样性测定
        5.2.6 AM真菌接种
        5.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
        5.3.1 根际养分含量
        5.3.2 地上生物量
        5.3.3 真菌多样性
        5.3.4 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5.3.5 内生真菌和AM真菌互作对醉马草生长的影响
    5.4 讨论
        5.4.1 根部和根际真菌多样性
        5.4.2 土壤水分对根部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5.4.3 内生真菌对根部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5.4.4 内生真菌和AM真菌互作对禾草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EI/EF醉马草根系分泌物与根部真菌多样性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EI/EF醉马草种子来源
        6.2.2 样地建植与取样
        6.2.3 生长指标的测定
        6.2.4 光合指标和养分含量测定
        6.2.5 真菌多样性测定
        6.2.6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成分测定
        6.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结果
        6.3.1 生长指标
        6.3.2 生物量
        6.3.3 光合参数
        6.3.4 氮磷养分
        6.3.5 真菌多样性
        6.3.6 根系分泌物组成
        6.3.7 根系分泌物与真菌多样性的相关性
        6.3.8 真菌多样性与生长指标相关性
    6.4 讨论
        6.4.1 内生真菌对宿主禾草生长、光合和养分的影响
        6.4.2 内生真菌对禾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6.4.3 内生真菌对禾草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6.4.4 次生代谢产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性讨论与展望
    7.1 整体讨论
    7.2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2.1 主要结论
        7.2.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内生真菌对禾草光合速率影响Meta分析文献
附录
项目资助
在学期的科研成果
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5)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生长和光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实验平台的演变
    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2.3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4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背景
        2.2 试验平台
        2.3 供试品种与材料培育
        2.4 试验处理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3.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株高动态的影响
        3.3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
        3.4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每穗颖花数的影响
        3.5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影响
        3.6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饱粒率、秕粒率和空粒率的影响
        3.7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饱粒重、所有籽粒平均粒重的影响
        3.8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生育期和株高
        4.2 单位面积穗数
        4.3 单穗和单位面积库容量
        4.4 饱粒率和饱粒重
        4.5 产量
    5 结论
第三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背景
        2.2 试验平台
        2.3 供试品种与材料培育
        2.4 试验处理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干物质生产量的影响
        3.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物质分配的影响
        3.3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茎鞘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影响
        3.4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茎鞘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影响
    4 讨论
        4.1 物质生产
        4.2 物质分配
        4.3 茎鞘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NSC
    5 结论
第四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动态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背景
        2.2 试验平台
        2.3 供试品种与材料培育
        2.4 试验处理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3.3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 讨论
        4.1 光合作用
        4.2 光合作用日变化
        4.3 叶绿素荧光参数
    5 结论
第五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光合生理的动态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背景
        2.2 试验平台
        2.3 供试品种与材料培育
        2.4 试验处理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SPAD值的影响
        3.3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CO_2浓度响应曲线相关参数的影响
        3.5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光合关键酶的影响
    4 讨论
        4.1 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
        4.2 CO_2浓度响应曲线相关参数
        4.3 光合关键酶
    5 结论
第六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背景
        2.2 试验平台
        2.3 供试品种与材料培育
        2.4 试验处理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元素浓度的影响
        3.2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元素累积量的影响
        3.3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元素分配的影响
    4 讨论
        4.1 元素浓度
        4.2 元素累积量
        4.3 元素分配
    5 结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1 生长与产量形成
    2 叶片光合作用
        2.1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2.2 叶绿素荧光参数
    3 叶片光合生理
        3.1 叶绿素和SPAD值
        3.2 CO_2浓度响应曲线相关参数
        3.3 光合关键酶
    4 养分元素吸收与分配
    5 结论
    6 创新点
    7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引言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1 对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对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1.1.3 对植物组织的原初伤害
        1.1.4 对植物组织的次生伤害
    1.2 植物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
        1.2.1 耐渗透胁迫机制
        1.2.2 耐离子胁迫机制
        1.2.3 活性氧清除机制
        1.2.4 植物代谢途径的改变
    1.3 银杏及耐盐性研究进展
        1.3.1 银杏的进化史
        1.3.2 银杏种质资源的分类
        1.3.3 银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3.4 银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3.5 银杏耐盐性研究
    1.4 融雪剂及其对绿化带植物生长的影响
        1.4.1 融雪剂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1.4.2 融雪剂的类型和组成成分
        1.4.3 融雪剂的融雪原理
        1.4.4 融雪剂对植物逆境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1.6.3 创新点
2 盐胁迫对银杏幼树生长发育和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壤含盐率的测定
        2.2.2 土壤和枝条水势的测定
        2.2.3 株高的测量
        2.2.4 地径的测量
        2.2.5 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观测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分析
        2.4.1 土壤含盐率和水势变化
        2.4.2 幼树生长的变化
        2.4.3 组织解剖结构的变化
    2.5 小结
3 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光合作用的变化
        3.3.2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3.3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3.3.4 银杏幼树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4 银杏幼树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对盐胁迫的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4.3.2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3.3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3.4 抗氧化剂的变化
        4.3.5 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OH)自由基的清除
        4.3.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3.7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3.8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3.9 银杏幼树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关性
    4.4 小结
5 银杏幼树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5.1 相关性分析
    5.2 主成分分析
        5.2.1 数据处理
        5.2.2 结果分析
    5.3 隶属函数分析
        5.3.1 数据处理
        5.3.2 结果分析
6 讨论
    6.1 银杏幼树生长和组织形态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1.1 银杏幼树生长的适应
        6.1.2 银杏幼树组织形态及解剖特性的适应
    6.2 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2.1 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6.2.2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6.2.3 气孔导度的变化
        6.2.4 胞间二氧化碳的变化
        6.2.5 蒸腾速率的变化
        6.2.6 气孔限制值的变化
        6.2.7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6.3 银杏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6.3.1 叶片光合色素的变化
        6.3.2 光合作用光化学特性的变化
    6.4 银杏幼树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4.1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6.4.2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6.4.3 酶促系统的调节
        6.4.4 非酶促系统的调节
        6.4.5 对DPPH 自由基和·O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6.5 银杏幼树渗透调节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5.1 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
        6.5.2 有机物积累的特性
    6.6 银杏幼树其他代谢物积累的特性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栓皮栎苗木对水肥耦合效应的生长及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水肥耦合效应的理论依据
        1.1.3 水肥耦合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2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苗期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1 种源地概况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试验材料
        2.1.4 试验方法
        2.1.5 指标测定
        2.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生长的影响
        2.2.2 水肥耦合对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2.3 模型寻优
    2.3 小结
3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苗期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2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3.2.1 叶片光合参数测定
        3.2.2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3.2.3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3.2.4 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测定
        3.2.5 苗木各器官养分,叶片碳、氮同位素测定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非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4.2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4.3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4.4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苗木养分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5 小结
4 栓皮栎苗木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4.1 生长及生物量指标相关性分析
    4.2 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4.3 生长及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5.2.2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5.2.3 水肥耦合对栓皮栎苗木养分的影响
        5.2.4 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综合分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1.2.2 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研究进展
        1.2.3 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绿素荧光研究进展
        1.2.4 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
        2.3.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3.2 光合指标测定
        2.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3.5 生长指标测定
        2.3.6 干草产量测定
        2.3.7 营养品质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
    3.1 不同茬次田间环境因子日变化
        3.1.1 大气温度(Ta)日变化
        3.1.2 大气CO_2浓度(Ca)日变化
    3.2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
    3.4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的影响
    3.5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3.6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
    3.7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气孔限制值日变化的影响
    3.8 水分胁迫下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光合特性与其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9 讨论与小结
        3.9.1 讨论
        3.9.2 小结
第四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1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1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a的影响
        4.1.2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b的影响
        4.1.3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a+b)的影响
        4.1.4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比值的影响
    4.2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1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初始荧光(Fo)的影响
        4.2.2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最大荧光(Fm)的影响
        4.2.3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影响
        4.2.4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PSⅡ潜在活性(Fv/Fo)的影响
        4.2.5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的影响
        4.2.6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
        4.2.7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影响
        4.2.8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5.1 试验期间降雨量分布
    5.2 试验期间水分调控处理间灌水量
    5.3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5.4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茎粗的影响
    5.5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5.6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5.7 讨论与小结
        5.7.1 讨论
        5.7.2 小结
第六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6.1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6.2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6.3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6.4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粗灰分的影响
    6.5 水分胁迫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
    6.6 讨论与小结
        6.6.1 讨论
        6.6.2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
        7.1.2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7.1.3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7.1.4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项目资助

(9)5-ALA对太行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生长、光合及黄酮和多糖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红豆杉简述
    1.2 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现状
        1.2.1 紫杉醇的研究现状
        1.2.2 黄酮的研究现状
        1.2.3 多糖的研究现状
    1.3 植物光合作用
        1.3.1 光合作用的含义及意义
        1.3.2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1.3.3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1.4 5-ALA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1.6.1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树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1.6.2 不同浓度5-ALA对太红豆杉树苗荧光特性的影响
        1.6.3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树苗生长的影响
        1.6.4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树苗黄铜和多糖的影响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树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试验实施
    2.2 指标测定与数据处理
        2.2.1 指标测定
        2.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蒸腾速率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气孔导度的影响
        2.3.4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2.3.5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2.4.1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片中光合参数的影响
        2.4.2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树苗荧光特性的影响
    3.1 试验实施
    3.2 指标测定与数据处理
        3.2.1 指标测定
        3.2.2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初始荧光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最大荧光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
        3.3.4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3.3.5 不同浓度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3.4.1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片F0、NPQ和 Fm的影响
        3.4.2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片Fv/Fm和 qp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4.1 试验实施
    4.2 指标测定与数据处理
        4.2.1 指标测定
        4.2.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株高的影响
        4.3.2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地茎的影响
        4.3.3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冠幅的影响
        4.3.4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4.1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株高和地径的影响
        4.4.2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冠幅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第五章 不同浓度5-ALA对红豆杉黄酮和多糖的影响
    5.1 试验实施
    5.2 指标测定与数据处理
        5.2.1 指标测定
        5.2.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黄酮含量的影响
        5.3.2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多糖含量的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5.4.1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5.4.2 不同5-ALA浓度对红豆杉树苗叶片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6.1.2 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荧光特性的影响
        6.1.3 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生长的影响
        6.1.4 5-ALA处理对红豆杉树苗黄酮和多糖的影响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10)考虑区域气候特征与植被特征的GPP遥感估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GPP遥感模型研究现状
        1.2.1 植被指数类型模型
        1.2.2 光能利用率模型
        1.2.3 植被生长过程模型
    1.3 制约GPP遥感模型精度的因素
        1.3.1 植被生长气象胁迫
        1.3.2 植被光合作用特性
        1.3.3 遥感观测的植被生化特性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区分全球植被气候带的GPP遥感估算模型
    2.1 引言
    2.2 植被气候带数据
    2.3 构建区分植被气候带的GPP估算模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植被气候带之间的年内气象变化
        2.4.2 不同植被气候带下的光合作用响应差异
        2.4.3 植被气候带中潜在的日最大GPP
        2.4.4 对比分析不同GPP模型的估算精度差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森林冠层垂直结构对光合作用影响
    3.1 引言
    3.2 研究区与数据
    3.3 观测数据与模拟数据处理方法
        3.3.1 站点垂直气象观测数据处理
        3.3.2 改进的GPP遥感分层模型及参数化方法
        3.3.3 遥感辐射传输模型模拟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森林冠层分层气象差异
        3.4.2 考虑垂直分层的GPP估算结果对比
        3.4.3 森林垂直分层模拟不确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析不同林龄森林冠层二向反射特征与光能利用率之间关系
    4.1 引言
    4.2 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
        4.2.1 塔基实地观测数据
        4.2.2 通量站光能利用率计算
        4.2.3 台站观测光谱BRDF校正处理
        4.2.4 时空反演光能利用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林龄森林冠层光能利用率与光化学指数间关系
        4.3.2 不同林龄光能利用率在不同气象胁迫下的差异
        4.3.3 不同林龄光能利用率与光化学指数的空间变化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空间分辨率红边波段数据的GPP估算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数据处理
        5.2.1 通量站数据处理
        5.2.2 高空间分辨率植被指数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组网观测的卫星数据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
        5.3.2 高空间分辨率植被红边反射率估算GPP精度
        5.3.3 高空间分辨率红边估算GPP的空间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新一代GPP遥感产品构建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高温期间水分对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土壤水分和控光处理下夏大豆叶片生长生理特性研究[D]. 上凯.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土壤水分胁迫对杜梨苗木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D]. 刘宝洁.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温度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吕跃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醉马草及其根部真菌对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 gansuensis)的响应[D]. 钟睿. 兰州大学, 2021
  • [5]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生长和光合的影响[D]. 周宁. 扬州大学, 2020
  • [6]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D]. 赵海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7]栓皮栎苗木对水肥耦合效应的生长及生理响应[D]. 句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8]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 刘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9]5-ALA对太行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生长、光合及黄酮和多糖影响的比较研究[D]. 邓哲.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0)
  • [10]考虑区域气候特征与植被特征的GPP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 林尚荣.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0(06)

标签:;  ;  ;  ;  ;  

水分对高温期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