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在反恐中的作战使用

海军在反恐中的作战使用

一、海军在反恐怖中的作战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帆[1](2021)在《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国反恐斗争已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通过采取多元化和立体化的综合治理手段,“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已基本丧失在中国境内的生存空间,反恐形势已发生质的变化。恐怖主义风险最高的中国新疆地区已连续四年多未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国家安全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但是,部分“东突”恐怖主义势力仍在境外开展恐怖主义活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土耳其已成为“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在境外的大本营和避难中心。“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在土耳其煽动反华舆论,筹措发展资源,扩大组织规模,集中训练恐怖活动人员,遥控指挥实施恐怖袭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长期盘踞在土耳其,使中国无法从根源上铲除这一“毒瘤”。因此,与土耳其推进和深化反恐合作,对中国进一步开展反恐斗争和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限制“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在土耳其的活动与发展,中国与土耳其开展的反恐合作已启动多年,但是取得的成效不佳,缺乏实质化进展,亟需在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突破。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的提升,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两国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和推进反恐合作的共识也在逐步深化。因此,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面临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在论述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与土耳其开展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内外环境和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和深化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具体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等内容。第二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演进和发展,详细梳理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历史演进,共经历了起源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入阶段。总结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具有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进程阶段性、立场反复性、合作复杂性和目标长期性。第三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深入剖析开展反恐合作对中国与土耳其以及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推进反恐合作具有的可行性。第五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伊斯兰国”和“东突”等恐怖主义发展因素,缺乏互补性的反恐合作需求、存在差异化的反恐合作目标以及不确定和不统一的反恐标准等双方利益因素,美国和欧盟各国对“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态度等国际力量因素。第六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推进和深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的对策,包括巩固反恐合作共识,夯实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根基;完善反恐合作机制,提升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效率;优化反恐合作环节,拓宽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范围;加快推进全面合作,实现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突破等内容。

张宽[2](2020)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东北,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物产富饶、市场广阔。近代以来,为了争夺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在此角逐,冲突激剧。其中,尤以日本帝国主义最为疯狂。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取代俄国,成为侵略东北的第一大帝国主义势力。与此同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对外勾结、对内镇压,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百姓濒于破产。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纵横交错、十分尖锐。东北地区复杂的政治环境引起了共产党人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派人到东北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不久即在哈尔滨、大连、奉天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党团组织。在东北党组织的带领下,各地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军阀斗争迅速发展。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驻东北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成立,标志着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由统一党组织集中领导的新阶段,成为东北革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率领广大民众最先踏上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东北抗战由此开始。党中央十四年抗战重大历史观的调整,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新定位,同时也意味着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奋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功绩更加得到了实质上的肯定。毫无疑问,这段历史的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党史理论与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通过文献分析、历史比较、系统研究、交叉研究等方法,对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进行综合分析。论文立足史实,以九一八事变等重要事件为时间节点,对不同时期中共满洲省委采取的斗争方针、战略战术、取得成效及特点不足等进行探讨,以此明确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局部抗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的东北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具体来讲,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依据及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共满洲省委及其领导的抗日斗争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在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指明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绪论部分为本论文的撰写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章为早期东北党组织的建立及其领导和参与的反日斗争。该部分首先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追溯了日俄战后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概况;其次通过对“五四”运动在东北的开展及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这两个问题的分析,阐明了早期东北党组织建立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并对哈尔滨、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党组织的建立作了简要概述;最后,归纳总结了早期东北党组织开展的反日斗争活动,主要有声援“五卅”运动、响应郭松龄倒戈反奉、组织反日剥削大罢工、领导临江拒日设领斗争等。第三章为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和发展。该部分首先从东北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和中共东北党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建立满洲省委的必要性。随后,对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过程进行了扼要概述。最后,重点阐述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发展历程及历届省委的更迭,同时,对造成满洲省委更迭频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四章为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共满洲省委的反日斗争。承接第三章,该部分首先全面梳理了九一八事变前满洲省委参与和领导的反日斗争,主要有参与群众反日护路斗争、围绕中东路事件开展的反日斗争活动、领导“一一九”反日护路斗争惨案一周年纪念游行集会,这次反日斗争完全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其次,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进行简单介绍,并详细分析了满洲省委的抗日主张。再次,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的斗争方针及抗日实践,探讨其是如何将党的抗日主张转化为直接行动。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抗日战争。最后,通过对比九一八事变前后两个阶段东北抗日斗争的状况,指出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呈现的新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该部分为本论文的重要内容。第五章为贯彻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方针与东北抗日斗争的新发展。该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介绍了中共中央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及发展;接着,全面分析了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贯彻情形及东北抗日斗争出现的新局面,主要表现为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与联合义勇军共同抗日、适应东北革命发展形势建立游击根据地、广泛发动爱国民众扩大抗日斗争规模几个方面。随后,又从军队发展、党群关系、战斗成果等方面总结了东北抗日斗争的新发展。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成为东北抗日斗争中的主要力量。第六章为中共满洲省委的改组及其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该部分内容辩证地分析了满洲省委撤销的原因,客观评价了这一决策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之后,论述了满洲省委接续组织的建立,扼要概述了满洲省委接续组织继续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第七章对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经验、教训及重要意义进行提炼总结,同时将这一时期东北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风貌和斗争精神同伟大的抗战精神相衔接,明确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不仅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抗战精神,更是抗战精神的重要铸就者。

张东冬[3](2020)在《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研究》文中认为自21世纪以来,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缘政治区域,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将印太地区视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优先选项。美国与印度是印太地区的主要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印太区域的安全和稳定。随着印太概念的兴起及印太战略的出台,美国更加重视印度及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和印度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印两国在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这一地区的切身利益和海上安全。在印太地区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的时代,深入研究美国与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海上合作是一个学术前沿且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问题。本文以美国印太战略及美印战略互动为根本框架,通过追踪美国和印度在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演进,探寻美印在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现实根源,重点分析美印在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实质和影响,进一步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伴随中印迅速崛起所引发地缘政治经济变化,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逐渐演变汇合为新的地理复合空间,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作为地缘政治中逐渐流行起来的新概念,印太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所在地区国家的决策者、分析人士和学者所使用,并日益被一些国家转化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印太概念及战略应用凸显了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安全重要性,而印太地区大国海上战略冲突、领土和海洋争端、海盗武装劫持、海上恐怖主义威胁以及突发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海上安全的挑战,使得这一地区的海上安全尤其成为域内诸多国家所关注的首要问题。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存在力量,同时也是印太战略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主要大国,则被美国视为实施印太战略不可忽视力量。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加强了美印两国的战略互动关系,同时也为两国海上安全合作进一步合作奠定了现实基础。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与印度的海上安全合作重点涵盖美印两国的海上防务合作、海军交流合作、海洋安全秩序合作及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诸多领域,美印两国在这些领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有着强劲的动力,这些动力既有美国海上战略利益需要、美印海上力量权力结构互补及中国等第三方因素影响推动等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又有印度对美国海上合作的积极回应、美印海上战略层面相互依存需要及美国与印度在多边机制框架内的战略合作等美印双边以及多边互动的助推,还包括美国和印度共同享有海上国家的身份、印太海上战略互动以及印裔美国人的积极游说等共同战略文化的助推。美国与印度在海上安全合作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阻碍双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潜在因素,美国和印度各自国内政治体系,美印两国战略互动以及国际地区层面的影响,都可能以消极的方式制约着美印两国海上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未来前景。印太战略是美国应对中国战略崛起的关键步骤,特别是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的进一步提升,势必将对中国海洋周边环境及国家海洋安全利益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在稳步发展与美印两国的正常关系、利用美印矛盾充分发挥制衡作用、全面扩展提升国家海上影响能力、积极推动印太多边海上合作治理及妥善处理固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等方面下功夫,将美印海上安全合作对中国的负面效应降至最小化。此外,中美印在印太地区有着共同的利益,存在彼此海上战略合作的潜在意愿,中国还应充分考虑中美印在海上安全领域战略合作的潜在意愿,积极推动三国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在印太地区开展三边海上安全合作。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印度洋-太平洋地缘战略地位提升及美国印太战略出台实施的背景下,美国与印度之间的战略互动不断增强,尤其表现在印太海上安全领域。第二,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与印度的海上安全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两国的海上安全合作在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果。第三,印太战略下美国与印度的海上安全合作有着内外联动的推力,这些动力助推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的顺利发展。第四,尽管印太战略下美印两国海上安全合作呈现出不断强化的发展态势,但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延缓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发展进程。第五,中国为美国与印度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海上安全合作最直接的动力,美印海上安全合作深刻影响中国的印太海上安全,中国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维护在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利益。

李凌志[4](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安全实施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一项重要议题。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具有必要性,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安全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ISIS等恐怖主义武装,不断危害世界安全。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都有恐怖主义存在,特别是西亚和非洲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甚至有能力对抗各国武装力量,而长期在中国境内策划和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三股势力也扎根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具有可行性。从法理上说,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具有正义性;根据联合国文件和国际法理论,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使用武力跨境打击恐怖主义符合国际法;国内法中,中国《刑法》认为恐怖主义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暴力犯罪,根据《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跨境打击恐怖主义的责任。因此,中国应当依靠武装力量的优势,建立跨境武力反恐的法律机制,与其他国家一道打击境外恐怖主义,保证“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的安全稳定。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还需要充分吸收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在应对跨境武力反恐法律建设上的经验。国际组织中,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为都利用国际平台,制定反恐的各种国际合作文件,并要求成员国根据国际协议完善本国法律,成员国之间不断进行国际反恐合作,甚至直接派遣武装力量赴海外执行反恐任务。美国和俄罗斯都积极参加区域组织,确保区域安全,并积极派遣武力,在海外打击恐怖主义。所以中国应当吸收美、俄、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法律机制方面的经验。中国在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时,首先应当遵循各项法律原则,包括尊重国家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国际合作等基本原则。其次通过国际合作,特别加深与上海合作组织和欧盟、东盟的合作,广泛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反恐合作条约;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当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与其签署情报合作协议,并提高其武装力量的实力,使之有能力对抗军事化的恐怖主义势力,而且中国应尽量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签署武装力量派遣的军事协议,使武装力量在海外实施跨境反恐行动。中国还需要设立跨境武力反恐的领导机构和争议解决机制,解决因跨境反恐产生的各种问题。最后中国需要完善国内反恐法律体系,特别是加强《刑法》对恐怖主义的打击程度,并完善《反恐怖主义法》对派遣武装力量出境的规定。以此构建中国跨境武力反恐的法律机制,使中国能够有序地、合法地参与跨境武力反恐。

万柏辰[5](2020)在《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国家战略和维护自己的全球利益,广泛部署了海外军事基地。从冷战到现在,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在不断变动,军事基地也在随着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而变动,但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地方的军事基地群尽管有着整合和调整,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消失。而选取东南亚的美军基地群作为研究对象,恰恰说明在东南亚甚至于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这里都是美国关注的重点,但其中又有着不同的原因使得美军愿意“留下来”,保持大规模的军事存在。本文将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美国在冷战前后同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合作的来龙去脉、主要军事基地的目的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其中第一章将介绍冷战时期前后美国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群的历程和影响美军部署决策的因素,让读者对美国在东南亚部署军事基地群的由来有一定的了解。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在东南亚地区以及紧靠东南亚的澳大利亚部署的主要军事基地,通过集中列举更清楚地展现了各自主要功能并归纳共性特征,并分析美军各基地背后可能的深层意图,为中国应对、化解问题提供思路。第三章集中分析东南亚地区的美军基地群对于周边地区和国家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为后文针对性提出建议提供参考基础,也能展现军事基地群的影响范围,从而分析基地群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第一节就前文内容作出东南亚地区安全走势上的预测,第二节简要阐述中美之间存在的矛盾点,并就两军关系作合理性的建议,最后就如何减少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在军事上的依赖作出分析与建议,少了东道国的支持,美国的军事基地自然无法维持下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群以及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群一样,都仅仅是为了美国在周边国家的战略、海外利益和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权而服务的,其对于东道国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有限的,相反更为其东道国和亚太地区及其周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安全的威胁与发展的风险,中国同时也需要冷静地研判国际形势,警惕军事基地群的一些潜在性的威胁,及时主动地作出应对,维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保障国家的和平与崛起。

潘书阳[6](2019)在《第三次抵消战略视阈下美国人工智能的军事运用》文中研究指明

陈园园[7](2019)在《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与运用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创新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巨量信息的发布、扩散和存储等更加迅速快捷。政府运作、军队作战、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大众生活等各领域信息见诸网端。而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异构性、动态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一方面为情报搜集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渠道,通过网络搜集、分析情报,已成为各国情报部门获取情报的一种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因网络数据信息规模巨大、真假混杂,也对情报搜集和分析研判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搜集高价值情报,成为各国情报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美国作为全球顶尖的情报大国,拥有17个情报机构,继信号情报、人力情报之后,网络情报已经成为美国各情报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重点领域,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的建设与运用,为我国网络情报工作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将美国网络情报力量放在整个美国情报力量体系中进行综合分析,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网络情报体系建设等问题上的认知及研究情况,明晰了网络情报相关概念,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地位作用等,分析了美国网络情报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其次,系统梳理了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的建设情况,重点探析美国从事网络情报有关工作的主要组织机构,并对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进行预判。最后,通过具体分析网络情报力量体系的运用,研究提炼出建设和运用的特点规律,并提出对我国网络情报工作加速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

王志佳[8](2018)在《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合法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非武力反恐方式以及一国实施的境内武力反恐,已经无法遏制恐怖主义全球蔓延的态势,国家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应成为国际社会遏制、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必要选择。但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下,国家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问题面临挑战。本文以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合法性问题为研究内容,将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分为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国家单边主义境外武力反恐、海上武力反恐五种情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对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论证。本文共分九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综述了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确定了论文研究结构和章节安排。第2章主要研究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必要性及其情形。本章分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性,对联合国框架下非军事机构打击恐怖主义、刑事反恐和国家境内武力反恐的实践、成效、局限性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国家实施境外武力反恐是必要选择。结合国际实践认为国家境外武力反恐主要有五种情形。第3章主要研究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本章梳理了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反恐的现行国际法规制、具体实践及存在问题,结合恐怖主义是否构成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恐怖主义组织能否成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打击的对象等对其合法性进行分析论证。第4章主要研究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本章梳理了国家自卫权的现行国际法规制、国家行使自卫权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及存在问题,结合恐怖主义袭击是否构成武力攻击、恐怖主义组织能否成为国家行使自卫权的对象等对其合法性进行分析论证。第5章主要研究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本章对国际法上的同意请求原则及具体要件、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分析。第6章主要研究国家单边主义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和侵蚀。本章梳理了单边主义的内涵及论调、国家单边主义武力反恐的实践,重点从侵蚀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违背国家主权原则等方面论证了单边主义境外武力反恐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和侵蚀。第7章主要研究国家海上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本章明确了海上武力反恐的对象,分析了海上武力反恐的必要性、现行国际法对海上武力反恐的规制,对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等三种不同性质海域海上武力反恐的合法性进行分析论证。第8章主要研究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国际法律规制的构建。本章从明确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对象、健全完善相关国际法律制度和机制、遵循适当性原则、强化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第9章主要研究中国对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应持有的态度和立场。本章分析了中国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待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立场提出了建议。

万祥春[9](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苗健[10](2017)在《印度反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南亚大国的印度,长期遭受着源于社会多重矛盾、具有深刻历史因由的本土恐怖主义和“圣战”思想主导的国际恐怖主义内外联动的威胁,反恐形势复杂严峻。历史上反恐机制的缺位使以“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为标志的重大恐袭事件对印度国家安全造成重创。近年来,印度政府着力加强以反恐决策、反恐情报、反恐力量和反恐合作为核心的国家反恐机制建设。但受制于国家内部政治生态,印度反恐机制存在其固有缺陷,连同印巴关系的现实影响,使之在应对多元复杂的恐怖威胁中所发挥的实效受到制约。同时,在南亚地区、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本国战略文化因素的推动下,印度致力于在反恐国际体制中发挥影响力,利用反恐合作机制平台积极扮演“地区主导国家”和“国际秩序塑造者”角色。本文从印度恐怖主义严峻态势及反恐现实困境出发,探寻反恐机制之于印度的必要性。从反恐决策机制、反恐情报机制、反恐行动机制和反恐合作机制四个有机组成部分探讨印度反恐机制建设情况及其主要特点。审视印度反恐机制的成效与实施困境,考察印度国内政治生态、国际地区战略环境因素与印巴关系动态因素对其影响。兼采印度历史上对反恐机制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的两个标志性反恐案例,从反恐行动视角和相关教训分析印度反恐机制暴露出的缺陷。评析印度反恐机制之得失,以求得出对中国反恐机制建设和反恐政策实践的启示意义。

二、海军在反恐怖中的作战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军在反恐怖中的作战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1 关于土耳其的研究现状
        1.3.1.2 关于反恐合作的研究现状
        1.3.1.3 关于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的研究现状
        1.3.1.4 关于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2.1 在土耳其外交关系和对外政策方面
        1.3.2.2 在土耳其库尔德问题和“库尔德工人党”方面
        1.3.2.3 在地区和全球反恐合作方面
        1.3.2.4 在中国与土耳其关系方面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法
        1.4.3 学术访谈法
    1.5 相关理论
        1.5.1 合作论
        1.5.2 国家利益论
        1.5.3 国家安全理论
    1.6 研究框架
2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演进和发展
    2.1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历史演进
        2.1.1 起源阶段
        2.1.2 探索阶段
        2.1.3 发展阶段
        2.1.4 深入阶段
    2.2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发展特征
        2.2.1 进程阶段性
        2.2.2 立场反复性
        2.2.3 合作复杂性
        2.2.4 目标长期性
3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
    3.1 开展反恐合作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3.1.1 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
        3.1.2 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本要求
        3.1.3 参与中东地区安全治理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
        3.1.4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3.1.5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维护海外利益的重要保障
        3.1.6 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根本出路
    3.2 开展反恐合作对土耳其的战略价值
        3.2.1 强化与中国外交关系的核心基础
        3.2.2 深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关键前提
        3.2.2.1 土耳其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2.2.2 土耳其与中国贸易不平衡加剧
        3.2.3 维护国内政治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有效手段
        3.2.4 改善国际形象和提升影响力的正确途径
4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内外环境
    4.1 国际环境
        4.1.1 中东地区力量格局转变为开展反恐合作提供战略契机
        4.1.2 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为开展反恐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4.1.3 世界各国的反恐立场为开展反恐合作提供舆论支持
    4.2 国内环境
        4.2.1 中国境内恐怖主义风险显着降低
        4.2.1.1 预防打击恐怖主义
        4.2.1.2 开展去极端化治理
        4.2.1.3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2.2 土耳其外交政策转变趋势日益明显
        4.2.2.1 以更加积极自主的态度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
        4.2.2.2 以更加丰富灵活的方式强化亚太区域的合作
        4.2.3 中国与土耳其不断深化多领域的合作
        4.2.3.1 经济领域合作
        4.2.3.2 人文领域合作
        4.2.3.3 其他领域合作
5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制约因素
    5.1 恐怖主义发展因素
        5.1.1 “伊斯兰国”的发展变化
        5.1.1.1 调整武装活动策略,改变恐怖袭击方式
        5.1.1.2 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寻求多方势力合作
        5.1.1.3 积极开展跨国“圣战”,策划实施“回流”渗透
        5.1.2 “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变化
        5.1.2.1 以土耳其为政治和发展中心
        5.1.2.2 以土耳其为指挥和活动中心
    5.2 双方利益因素
        5.2.1 缺乏互补性的反恐合作需求
        5.2.2 存在差异化的反恐合作目标
        5.2.3 不确定和不统一的反恐标准
    5.3 国际力量因素
        5.3.1 美国因素
        5.3.1.1 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
        5.3.1.2 美国对“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政策
        5.3.2 欧盟因素
        5.3.2.1 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系
        5.3.2.2 欧盟对“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政策
6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推进和深化
    6.1 巩固反恐合作共识,夯实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根基
        6.1.1 坚持打击恐怖主义
        6.1.2 坚持反对干涉他国内政
        6.1.3 坚持反对反恐“双重标准”
    6.2 完善反恐合作机制,提升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效率
        6.2.1 加强反恐问题磋商交流机制建设
        6.2.2 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价值
        6.2.3 争取第三方国家对反恐合作的支持
    6.3 优化反恐合作环节,拓宽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范围
        6.3.1 强化反恐情报交流共享
        6.3.2 协调开展网络信息监管
        6.3.3 探索反恐怖融资合作渠道
        6.3.4 促进去极端化治理交流
        6.3.5 推动引渡合作取得新进展
    6.4 加快推进全面合作,实现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突破
        6.4.1 持续增进政治互信
        6.4.2 破解经济合作瓶颈
        6.4.3 丰富人文交流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早期东北党组织的建立及其反日斗争
    2.1 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东北概况
        2.1.1 攫取“政治保障”
        2.1.2 控制经济命脉
        2.1.3 进行军事侵略
        2.1.4 推行奴化教育
    2.2 中共东北党组织的建立
        2.2.1 “五四”运动在东北的开展
        2.2.2 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
        2.2.3 东北各地党组织的建立
    2.3 早期东北党组织开展的反日斗争
        2.3.1 声援“五卅”运动
        2.3.2 响应郭松龄倒戈反奉
        2.3.3 组织反日剥削大罢工
        2.3.4 领导临江拒日设领斗争
第3章 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及发展
    3.1 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
        3.1.1 满洲省委建立的必然性
        3.1.2 满洲省委建立的过程
        3.1.3 满洲省委建立的意义
    3.2 满洲省委在艰难曲折中发展
        3.2.1 造成满洲省委发展曲折的原因
        3.2.2 历届满洲省委的更迭
第4章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共满洲省委的反日斗争
    4.1 九一八事变前满洲省委参与和领导的反日斗争
        4.1.1 积极参与群众反日护路斗争
        4.1.2 以中东路事件为契机组织反日斗争
        4.1.3 领导“一一九”反日护路斗争惨案一周年纪念游行集会
        4.1.4 侦察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
    4.2 九一八事变与满洲省委首倡抗日
        4.2.1 九一八事变爆发
        4.2.2 满洲省委首倡抗日
    4.3 满洲省委组织东北抗日斗争
        4.3.1 发动群众掀起抗日爱国热潮
        4.3.2 引导和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
        4.3.3 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4.3.4 争取伪军反正抗日
    4.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呈现的新特征
        4.4.1 具有鲜明的民族革命性质
        4.4.2 直接地武装反抗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4.4.3 共产党在东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
        4.4.4 抗日游击队建立后日益成为核心力量
    4.5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存在的不足
        4.5.1 群众参与带有自发性
        4.5.2 抗日队伍内部缺乏高度的统一性
        4.5.3 没有广泛运用游击战术
        4.5.4 党的领导力量相对薄弱
第5章 贯彻抗日统一战线与东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5.1 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及发展
        5.1.1 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5.1.2 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发展
        5.1.3 满洲省委积极贯彻抗日统一战线方针
    5.2 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与联合义勇军共同抗敌
        5.2.1 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
        5.2.2 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5.2.3 联合义勇军共同抗敌
        5.2.4 多次粉碎日伪“讨伐”
    5.3 适应抗日发展形势需要创建游击根据地
        5.3.1 创建游击区根据地策略的制定
        5.3.2 游击区根据地的形成与变迁
        5.3.3 加强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5.4 广泛发动爱国民众开展反日斗争
        5.4.1 团结城乡各阶层民众
        5.4.2 联合少数民族群众
        5.4.3 争取文艺界进步人士
        5.4.4 加强伪军士兵工作
第6章 中共满洲省委的改组及其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
    6.1 满洲省委的撤销与改组
        6.1.1 满洲省委撤销的原因
        6.1.2 满洲省委撤销的经过
        6.1.3 满洲省委接续组织的建立
    6.2 满洲省委的改组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
        6.2.1 积极影响
        6.2.2 消极影响
    6.3 满洲省委接续组织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6.3.1 主动出击配合全国抗战
        6.3.2 克服困难坚持领导抗战
        6.3.3 参加战略反攻光复东北
第7章 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评价
    7.1 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经验
        7.1.1 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核心保障
        7.1.2 抗日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7.1.3 灵活的战略战术是反抗侵略的主要形式
        7.1.4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革命斗争的基本准则
    7.2 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意义
        7.2.1 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7.2.2 延缓了日军全面侵华的步伐
        7.2.3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7.3 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7.3.1 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7.3.2 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7.3.3 映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7.3.4 展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3)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四、研究的基本设想
第一章 印太地区及其海上安全态势
    第一节 印太地区的地缘属性
        一、印太地区的地理空间界定
        二、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属性
        三、印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属性
    第二节 印太地区的战略框架
        一、印太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二、印太战略及其“联盟”合作体系
    第三节 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态势
        一、中美印大国海上博弈日趋激烈
        二、地区的部分领海争端日益加剧
        三、海盗及武装劫持活动依然猖獗
        四、海上安全面临着恐怖主义威胁
        五、影响海上安全的突发事件频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印太战略布局与美印战略互动
    第一节 美国印度洋的战略转向
        一、冷战后美印关系逐渐解冻
        二、将印度洋正式纳入美国海上战略范畴
    第二节 亚太再平衡与印太战略隐现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
        二、提升印度洋价值与印太战略隐现
    第三节 从“亚太”正式转向“印太”
        一、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构想
        二、印太战略迈向实施阶段
    第四节 印度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
        一、印度的印度洋战略
        二、印度的“东进”战略(Move to the East)
        三、印度的印太战略构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主要领域
    第一节 美印海上防务合作
        一、签署防务合作协议
        二、构建防务合作机制
        三、提升防务贸易水平
    第二节 美印海军交流合作
        一、开展海上联合演习
        二、联合海上训练和联合行动
        三、举行海上合作对话
        四、推进海军互动交流
    第三节 美印海洋安全秩序合作
        一、维护海洋航道安全
        二、维护海洋安全秩序
    第四节 美印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
        一、海上联合反恐
        二、共同打击海盗
        三、防止海上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
        四、开展海上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
        五、海域感知领域合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动力来源
    第一节 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
        一、美国海上战略利益需要
        二、美印海上力量结构互补
        三、中国等因素影响的助推
    第二节 双边以及多边互动的助推
        一、印度对美国海上安全合作的积极回应
        二、美印海上战略层面相互依存需要
        三、地区海上多边合作框架初步建立
    第三节 美国和印度共同战略文化
        一、美国和印度的共同身份
        二、美国和印度的战略互动
        三、印裔美国人的积极游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印海上安全合作制约因素
    第一节 美国国内政策的约束
        一、美国国内政治体制影响
        二、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取向
        三、美国对印度海上能力质疑
    第二节 印度国内政治的制约
        一、印度保持战略自主的传统
        二、印度内部官僚体系的影响
        三、印度存在防范美国的心理
    第三节 美印战略互动的限制
        一、美印海上战略矛盾难以调和
        二、美印海上战略竞争难以避免
        三、美印海上安全合作难掩分歧
        四、政治经济制约因素难以消除
    第四节 国际地区层面的影响
        一、中国对美印海上安全合作影响
        二、俄罗斯对美印海上安全合作影响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问题束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如何应对美印海上安全合作
    第一节 美印海上安全合作对中国的影响
        一、印太海上地缘安全环境受到威胁
        二、与美印的海上战略互动日趋复杂
        三、在印太地区海上影响力受到削弱
        四、中国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面临一定困难
    第二节 中国应对美印海上安全合作措施
        一、稳步发展与美印两国的正常关系
        二、利用美印矛盾充分发挥制衡作用
        三、全面扩展提升国家海上影响能力
        四、积极推动印太多边海上合作治理
        五、妥善处理固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
    第三节 中美印海上安全合作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三边海上安全沟通交流磋商机制
        二、借助双边多边海上安全机制开展合作
        三、尝试“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的对接
        四、推动印太地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概念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法律概念
    第二节 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概念
        一、跨境武力反恐的概念
        二、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概念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中国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一、“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的恐怖主义风险
        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反恐形势
        三、中国特殊的反恐情势
    第二节 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法律可行性
        一、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法理可行性
        二、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国际法可行性
        三、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国内法可行性
第四章 区域组织和国家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构建经验
    第一节 区域组织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构建经验
        一、欧盟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经验
        二、上合组织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构建经验
    第二节 国家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经验
        一、美国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经验
        二、俄罗斯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经验
    第三节 经验总结与启示
第五章 中国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构建路径
    第一节 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尊重国家主权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积极进行国际合作
        四、其他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国际法路径
        一、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平台促进跨境武力反恐机制建设
        二、与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军事合作协议
        三、设立国际合作的专门机构与机制
        四、设置国际法认可的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启动方式
    第三节 中国构建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的国内法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研究价值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建设历史演变
    第一节 部署东南亚军事基地的背景与条件
        一、拉拢东南亚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二、重塑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关系
    第二节 冷战后东南亚军事基地的建设及其战略目标
        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二、“9·11”事件到“重返亚太”战略前部署
        三、“重返亚太”战略后部署
        四、美国加强在东南亚军事基地建设的战略企图
    第三节 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的调整
        一、东南亚在美国“印太”战略中地位
        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军事基地群调整
    第四节 影响东南亚美军基地的调整因素
        一、东盟国家军事预算困境
        二、东南亚地区能源需求增长
        三、东南亚国家反恐能力弱
第二章 美国驻东南亚军事基地的部署及其特点分析
    第一节 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部署
        一、美军驻菲律宾军事基地
        二、美军驻新加坡军事基地
        三、美军驻泰国军事基地
        四、美军驻澳大利亚军事基地
    第二节 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部署特点分析
        一、规模大容纳量可观
        二、分布与战略需求相适应
第三章 美国驻东南亚军事基地的影响
    第一节 对美国的影响
        一、保障美军战略通道安全
        二、强化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三、利于美国反恐
    第二节 对中国的影响
        一、威胁中国海上能源通道
        二、不利于南海地区局势的稳定
        三、对中国“蓝水战略”形成阻力
    第三节 对东南亚地区影响
        一、增加地区国家的不安全感和反美情绪
        二、刺激恐怖主义加快发展
第四章 美国驻东南亚军事基地群前景与中国应对之策
    第一节 东南亚美军基地前景
        一、时代大背景弱化基地群的作用
        二、东南亚国家安全保障
        三、美国单边主义不利基地发展
    第二节 中国应对之策
        一、多边交流合作深化互信
        二、中美军方深化互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法
第二章 网络情报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情报的定义
        2.1.2 网络情报的定义
        2.1.3 网络情报的分类
        2.1.4 网络情报的特点
        2.1.5 网络情报的地位作用
    2.2 美国网络情报的产生与发展
        2.2.1 美国网络情报的产生
        2.2.2 美国网络情报的发展
第三章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
    3.1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的布局
        3.1.1 管理协调机构
        3.1.2 军事情报机构
        3.1.3 非军事情报机构
        3.1.4 各机构网络情报能力
    3.2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的原则
        3.2.1 强化统筹领导原则
        3.2.2 突出军队主导原则
        3.2.3 建强核心能力原则
        3.2.4 加强专业化力量建设原则
    3.3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的特点
        3.3.1 构建层次清晰的管理体制机制,以有效指挥协调和实施保障
        3.3.2 注重情报领域战略规划和法规条令建设,有效发挥顶层指导
        3.3.3 注重发展网络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情报获取分析能力
        3.3.4 注重对外情报合作,健全联盟情报体系建设
        3.3.5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发展后劲
    3.4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3.4.1 在体系架构上,进一步凸显网络情报力量的布局重心
        3.4.2 在手段发展上,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运用
        3.4.3 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突出网络中心模式的管理重构
        3.4.4 在人力资源上,进一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到精干核心转型
第四章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运用
    4.1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运用的指导原则
        4.1.1 主动出击,构筑全球力量布势
        4.1.2 技术垄断,力图保证绝对优势
        4.1.3 跨域协作,实现情报机构统一行动
        4.1.4 察打一体,极致发挥网络情报力量作用
        4.1.5 多国行动,加大对目标国家实施战略打压
    4.2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运用的技术手段
        4.2.1 利用信息布控技术,实现全域覆盖情报搜集
        4.2.2 利用互联网高级搜索,获取“深层信息”
        4.2.3 利用秘密技术手段,掌握核心内幕情报
        4.2.4 利用智能翻译技术,提高情报处理效率
        4.2.5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情报生产层次质量
    4.3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运用的主要特点
        4.3.1 坚持常态运用,保持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全时运行
        4.3.2 坚持多源融合,提高网络情报生产的精准度
        4.3.3 坚持面向作战,推进网络情报力量与作战一体化
        4.3.4 坚持统筹调度,实现网络情报力量的一体联动
第五章 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与运用对我的启示
    5.1 加强国家网络情报力量统管
    5.2 优化网络情报领域运行机制
    5.3 加强科技智能手段自主创新
    5.4 加快网络情报领域政策制度建设
    5.5 打造网络情报力量精英人才队伍
    5.6 尝试走开网络领域对外合作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合法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恐怖主义愈演愈烈
        1.1.2 非武力反恐存在局限性
        1.1.3 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国际实践
        1.1.4 中国《反恐怖主义法》出台
    1.2 有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文献综述
        1.2.2 关于行使自卫权实施武力反恐文献综述
        1.2.3 关于适用同意(请求)原则实施武力反恐文献综述
        1.2.4 关于“单边主义”实施武力反恐文献综述
        1.2.5 关于海上武力反恐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结构和章节安排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必要性及其情形
    2.1 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必要性
        2.1.1 国际恐怖主义严重危害国际安全
        2.1.1.1 国际恐怖主义危害范围广
        2.1.1.2 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程度深
        2.1.2 非武力反恐不足以有效打击严重的国际恐怖主义
        2.1.2.1 联合国系统非武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实践、成效及局限性
        2.1.2.2 刑事反恐的实践、成效及局限性
        2.1.3 国内武力反恐的实践、成效及局限性
    2.2 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情形
第3章 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
    3.1 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现行国际法规制
        3.1.1 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与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规则
        3.1.2 安理会授权会员国使用武力反恐的授权方式和授权效力
        3.1.3 安理会授权会员国使用武力反恐的基本要件
        3.1.3.1 安理会断定存在恐怖主义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
        3.1.3.2 非武力反恐措施无法消除恐怖主义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
        3.1.3.3 安理会作出授权会员国使用武力反恐的决议
    3.2 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及存在问题
        3.2.1 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
        3.2.2 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中存在的问题
        3.2.2.1 恐怖主义是否构成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
        3.2.2.2 恐怖主义组织能否成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打击的对象
    3.3 国家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3.3.1 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应当视为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
        3.3.2 恐怖主义组织可以成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打击的对象
        3.3.3 非武力反恐措施无法消除严重恐怖主义危害
        3.3.4 安理会作出决议对会员国使用武力反恐进行有效“授权”
    3.4 小结
第4章 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
    4.1 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现行国际法规制
        4.1.1 自卫权的国际法依据
        4.1.2 行使自卫权的基本要件
        4.1.2.1 受到武力攻击或存在正在发生的迫近的武力攻击
        4.1.2.2 在安理会采取措施之前
        4.1.2.3 以国家为对象
        4.1.2.4 向安理会报告
        4.1.2.5 遵循必要原则和比例原则
    4.2 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4.2.1 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
        4.2.2 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存在的问题
        4.2.2.1 恐怖主义袭击是否构成武力攻击
        4.2.2.2 恐怖主义组织能否成为国家行使自卫权的对象
        4.2.2.3 必要原则和比例原则是否仍适用于行使自卫权的武力反恐
    4.3 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4.3.1 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应当视为武力攻击
        4.3.2 实施严重恐怖主义袭击的恐怖主义组织可以作为自卫权行使的对象
        4.3.3 行使自卫权的武力反恐可以适当突破必要原则和比例原则
    4.4 小结
第5章 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
    5.1 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现行国际法规制
        5.1.1 国际法上的同意(请求)原则
        5.1.2 同意(请求)原则的基本要件
    5.2 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及存在问题
        5.2.1 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
        5.2.2 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存在的问题
    5.3 国家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5.3.1 作出请求是邀请国政府真实、自由作出的
        5.3.2 作出请求的邀请国政府是合法政府
        5.3.3 请求未违反国际强行法规则
第6章 国家单边主义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及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和侵蚀
    6.1 国家单边主义的内涵和论调
        6.1.1 国家单边主义的内涵
        6.1.2 国家单边主义的论调及其评价
    6.2 国家单边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具体实践
    6.3 国家单边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和侵蚀
        6.3.1 国家“单边主义”境外武力反恐侵蚀了联合国框架下的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6.3.2 国家“单边主义”境外武力反恐违背了国家主权原则
        6.3.3 国家“单边主义”境外武力反恐成为某些国家实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借口
第7章 国家海上武力反恐及其合法性
    7.1 海上武力反恐的对象
        7.1.1 海上恐怖主义的界定
        7.1.2 海上恐怖主义与海盗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7.2 海上武力反恐的必要性
        7.2.1 海上恐怖主义已经造成严重现实损害
        7.2.2 海上恐怖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海运事业
        7.2.3 海上恐怖主义成为恐怖主义组织新的生存方式
    7.3 海上使用武力的分类及现行国际法规制
        7.3.1 海上使用武力的分类
        7.3.2 现行国际法对海上使用武力的规制及评价
    7.4 海上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7.4.1 在毗连区开展海上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7.4.2 在专属经济区开展海上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7.4.3 在公海开展海上武力反恐的合法性分析
第8章 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国际法律规制的构建
    8.1 明确国家境外武力反恐的对象
        8.1.1 直接对象——非国家行为者的恐怖主义组织
        8.1.2 可能对象——可归责的国家
        8.1.3 当然对象——国家恐怖主义
    8.2 确立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国际法律机制
        8.2.1 完善安理会授权会员国境外武力反恐制度
        8.2.1.1 明确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情势的界定标准
        8.2.1.2 明确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反恐的决策标准
        8.2.1.3 完善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反恐的决策机制
        8.2.1.4 突出安理会决议对使用武力反恐的明确授权
        8.2.1.5 建立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反恐的监控机制
        8.2.2 完善国家行使自卫权境外武力反恐制度
        8.2.2.1 做实国家行使自卫权“向安理会报告”的程序要件
        8.2.2.2 建立安理会依职权对国家行使自卫权境外武力反恐主动调查制度
        8.2.3 建立国家“单边主义”境外武力反恐的责任制度
        8.2.4 建立对发生在公海的海上恐怖主义的普遍管辖原则
    8.3 国家境外武力反恐要遵循适当性原则
        8.3.1 打击对象适当性
        8.3.2 打击手段和打击程度适当性
        8.3.3 打击期限适当性
        8.3.4 承担武力使用后重建责任
    8.4 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8.4.1 推进《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的生效
        8.4.2 推进国际反恐情报信息交流机制的完善
        8.4.3 推进国家间反恐司法协助
        8.4.4 推进区域性国际组织反恐
第9章 中国对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应持有的态度和立场
    9.1 中国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1.1 中国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必要性
        9.1.2 中国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可行性
    9.2 中国对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应坚持的立场
        9.2.1 坚持国家境外武力反恐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9.2.2 维护安理会在国家境外武力反恐中的主导地位
        9.2.3 支持安理会加强对国家行使自卫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监督作用
        9.2.4 鼓励国家间开展武力反恐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发表学术论文
    获得学术奖项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四、安全类型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一、安全观的含义
        二、安全观的类型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四、和谐海洋思想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印度反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4 核心概念辨析
    1.5 论文框架安排
第二章 印度恐怖主义严峻态势
    2.1 印度恐怖主义特点及成因
        2.1.1 印度恐怖主义总体形势概述
        2.1.2 印度境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出特点
        2.1.3 印度恐怖主义威胁的主要成因
    2.2 印度恐怖主义动态与趋势前瞻
        2.2.1 印度恐怖主义发展趋势
        2.2.2 印度恐怖主义发展动态
    2.3 印度反恐治理现状与主要挑战
        2.3.1 印度反恐治理现状
        2.3.2 印度反恐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三章 印度反恐机制
    3.1 反恐决策机制
        3.1.1 反恐决策机构及其职能
        3.1.2 印度“中枢式”反恐决策模式
        3.1.3 反恐指挥架构
    3.2 反恐情报支援机制
        3.2.1 印度情报机构的反恐职能
        3.2.2 反恐情报协调机构
        3.2.3 现行反恐情报体制的主要局限
    3.3 反恐行动机制
        3.3.1 反恐行动的指导思想——印军“次常规”作战理论
        3.3.2 反恐行动力量建设
        3.3.3 反恐行动原则
    3.4 反恐合作机制
        3.4.1 反恐地区合作机制设
        3.4.2 反恐国际合作机制
        3.4.3 双边反恐合作机制
第四章 影响印度反恐机制的主要因素
    4.1 国际战略环境对印度反恐机制的影响
        4.1.1 国际社会层面
        4.1.2 地区层面
    4.2 国内政治生态对印度反恐机制的影响
        4.2.1 影响印度反恐机制的政治因素
        4.2.2 影响印度反恐机制的社会经济因素
        4.2.3 影响印度反恐机制的历史文化因素
    4.3 印巴关系对印度反恐机制的影响
        4.3.1 印度的安全威胁认知与印巴“安全两难”
        4.3.2 印巴关系中的克什米尔因素
        4.3.3 印巴两国对“越境恐怖主义”问题的争议
第五章 印度反恐典型案例分析
    5.1 议会大厦恐怖袭击事件
        5.1.1 事件背景与过程
        5.1.2 印度政府主要反应
        5.1.3 印度应对议会大厦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要教训
    5.2 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
        5.2.1 事件背景与过程
        5.2.2 印度政府主要反应
        5.2.3 印度应对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要教训
第六章 印度反恐机制评价与启示
    6.1 印度反恐机制的成效与缺陷
        6.1.1 印度反恐机制的主要成效
        6.1.2 印度反恐机制的主要缺陷
    6.2 印度反恐机制对中国反恐机制建设与政策实践的启示
        6.2.1 印度反恐机制对中国反恐机制建设的启示
        6.2.2 印度反恐机制对中国反恐政策决策的启示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海军在反恐怖中的作战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研究[D]. 王一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12)
  • [2]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研究[D]. 张宽. 吉林大学, 2020(01)
  • [3]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与印度海上安全合作研究[D]. 张东冬. 中共中央党校, 2020
  •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武力反恐法律机制构建研究[D]. 李凌志.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0)
  • [5]美国东南亚军事基地研究[D]. 万柏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第三次抵消战略视阈下美国人工智能的军事运用[D]. 潘书阳.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7]美国网络情报力量体系建设与运用研究[D]. 陈园园.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8]国家境外武力反恐合法性问题研究[D]. 王志佳.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9]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10]印度反恐机制研究[D]. 苗健.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海军在反恐中的作战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