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营盘金矿石英成因矿物学

小营盘金矿石英成因矿物学

一、小营盘金矿脉石英的成因矿物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联涛,崔拥军,张亮,邱根雷,尚凯凯,吴凯[1](2020)在《陕西商洛地区脉石英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提出商洛地区脉石英矿为岩浆热液型,主要分布在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分布强烈地带,脉石英矿多产于竹林关—青山断裂和山阳—豆腐尖断裂的次级断裂、裂隙、节理、韧性剪切带、背斜核部张性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区内糜棱岩化变花岗闪长岩、糜棱岩化花岗岩、钠长岩等岩浆活动为脉石英成矿提供了富硅流体和流体迁移热能,合适的沉淀条件和容矿空间结晶形成脉石英矿。通过对陕西省商洛地区脉石英(水晶)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对区内脉石英(水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秋晨[2](2017)在《吉林省海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文中研究说明海沟金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两江镇,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的夹皮沟—海沟金矿带的东南端,东北侧毗邻兴蒙造山带。研究区太古宙时期属于强烈活动的花岗—绿岩带,此后经历了古生代的古亚洲洋构造域和中生代的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岩浆活动叠加和改造。海沟金矿位于呈NW向分布的清茶馆—白水滩断裂带和呈NE向分布的集安—松江断裂带(又称两江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海沟金矿矿区内出露的地质体主要为中元古界色洛河群变质岩系、海西期海沟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燕山期石人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海沟辉长闪长岩以及不同走向的闪长玢岩、正长闪长斑岩、辉绿岩等脉岩。海沟金矿主要产于海沟岩体之中,已发现50余条金矿脉。金矿脉(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中NE-NNE的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NE-NNE向展布的28#、38#、43#脉带和NW向展布的33#脉带是海沟金矿最主要的生产矿脉。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化较少,主要分布在矿脉的深部和边部。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石的矿石矿物以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为主,脉石矿物则以石英、碳酸盐矿物为主。深部矿体中辉钼矿的含量增高。主要围岩蚀变类型有包括钾化、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和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其中以钾化和硅化最为显着,金矿化与硅化和绢英岩化关系最密切。成矿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暗红色细粒石英—赤铁矿—沥青铀矿阶段、白色脉石英—钾长石阶段、灰色脉石英—黄铁矿阶段、烟灰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气液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co2-h2o-nacl体系,具有中温、中低盐度(早期少量高盐度)的特点。硫、铅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或以壳幔混源为主。海沟金矿产于晚古生代花岗质岩中,应属于与中基性岩体及脉岩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有一定差别。海沟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为0.7056560.705837,εnd(t)值为-10.42-8.62,两阶段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1.84ga1.99ga,206pb/204pb值为17.219517.4301,207pb/204pb值为15.465915.5212,208pb/204pb值为37.172137.6601。总体上属于古生代古亚洲洋消减作用形成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并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石人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为0.70695,εnd(t)值为-13.1,两阶段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2.06ga,206pb/204pb值为17.5380,207pb/204pb值为15.5240,208pb/204pb值为37.7980。总体上属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i型大陆弧花岗岩类,并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大海沟辉长闪长岩相对富集rb、ba、k、s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以及th、u等放射性元素,相对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为0.704650.70450,εnd(t)值为3.84.3,两阶段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586ma623ma,206pb/204pb值为18.558618.6337,207pb/204pb值为15.586115.5858,208pb/204pb值为38.616438.6651。形成于燕山晚期由挤压造山向伸展环境转变的时代,岩体物质来源于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海沟岩体的成岩年龄为326.1±2.5ma,石人沟岩体的成岩时代为169.7±1.3ma,大海沟岩体成岩时代为132.6±0.8ma。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为128±12ma、正长闪长斑岩以及成矿前—成矿期辉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是132.4±1.5ma和131.5±0.5ma。综合分析认为海沟金矿的成矿年龄可被限定在132.6128ma之间。根据与海沟金矿有关的岩浆岩体的研究,结合矿区成矿地质事件分析,认为海沟金矿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条件下陆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幔岩石圈拆沉、减薄,所导致的强烈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

郑宏伟[3](2014)在《张宣地区水晶屯金矿和中山沟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及矿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带的交合部位,崇礼-赤城-承德-北票深大断裂南侧,是河北省重要的黄金产地,素有“金三角,银镶边”的美称。水晶屯金矿床和中山沟金矿床同位于“金三角”区域,且相距不远。因此,对两金矿床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综合分析,从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对两个金矿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分析两个金矿控矿构造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水晶屯和中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相似,具有基本相同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赋矿围岩不同,但均受强烈混合岩化改造作用;成矿作用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关,矿体形成与空间展布明显受控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中山沟金矿主要控矿构造是近南北向韧-脆性压扭性断裂,是区域次级韧性剪切带派生的次生断裂构造;水晶屯金矿控矿构造相对复杂,控矿构造主要为一组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一组近南北向压扭性断裂和一组北西向压扭断裂,是上部盖层内派生的次生断裂。两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类型与组构和矿物共生组合类似。两矿床均发育硅化和黄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规模与金矿化强度成正比。此外,由于赋矿围岩不同,中山沟金矿床赋矿围岩广泛发育高岭土化,而水晶屯金矿床赋矿围岩发育绿泥石化。两个矿床氢、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似,成矿热液为原始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三者混合热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原始岩浆水。硫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水晶屯和中山沟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其矿体形成和空间展布均均受控于张宣幔枝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多期次、多阶段的断裂、褶皱构造。成矿环境的差异,导致两个矿床地质特征总体一致,又各具特色。

贺宝林[4](2014)在《龙首山地区泥盆纪地层沉积环境及火山岩构造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龙首山地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浆和火山活动频繁,变质迭加,局部混合岩化,地层层序紊乱。泥盆系沉积岩零星出露,尤其是前人对龙首山地区泥盆纪地层沉积环境及火山岩构造环境未进行过详尽研究,本文从沉积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入手,结合野外剖面观测,薄片、化学元素分析测试手段,对龙首山地区泥盆纪地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龙首山地区泥盆纪地层出露不完整,可见老君山组和沙流水组沉积,区域上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基本呈南西向倾伏,为一套山麓堆积相、河湖相红色碎屑岩。2、测区红腰山老君山组基本层序,主要见于该组中上部,自下而上由含砾橘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粘土岩组成的韵律层;测区红腰山沙流水组基本层序,主要见于该组下部,自下而上由浅紫红色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的韵律层。3、泥盆纪火山山岩主要由粗面安山岩、玄武质安山岩以及少量安山岩组成,属于碱质含量很高的碱性火山岩,岩石中La、Cs、Rb、Ba、Th等亲石元素较明显的富集,而Y、Sr等元素较亏损,火山岩戈蒂里指数均大于10,显示了亲大陆边缘性特征。4、在构造环境方面,晚古生代南北大陆合成一体,泥盆纪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产于于山前拗陷的磨拉石建造中。按照构建的构造环境判别分类,将老君山组火山岩的构造环境确定为板内火山岩区。

张德森[5](2014)在《冀北东坪金矿深部矿化流体及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冀北东坪金矿是我国首次在碱性杂岩体内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矿石组分富碲贫硫。近年来,随着矿山深部开采,矿石类型由石英脉型向蚀变岩型过渡。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含碲金矿床矿物特征研究及成矿机理》科研项目,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不同产状的载金矿物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流体包裹体及矿物标型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东坪金矿深部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发育,多期多阶段明显,以粒度大,含盐度低以及类型丰富为特点。包裹体类型以富含CO2三相包裹体为主要特征。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特征明显。早期包裹体数量多,以V-L包裹体为主,盐度中等;主成矿期包裹体数量少,以CO2三相包裹体为主,盐度高;晚期以出现大量低盐度长筒状包裹体为特征。流体包裹体测得均一温度为270℃~330℃。伴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成矿温度存在降低趋势,而盐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成矿阶段随埋深升温明显。(2)黄铁矿成分分析表明:沿矿体纵向延伸,黄铁矿由S亏损向Fe亏损转变。微量元素以富集Te、Pb、Bi、Co、W、Mo贫As为特征,且矿体中的黄铁矿该特征更明显;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的黄铁矿Cu、Pb、Zn、Te等矿化元素富集。主成矿期黄铁矿轻稀土富集,铕、铈异常波动大;蚀变岩中黄铁矿稀土总量高,配分曲线平滑。Co/Ni值和Co-Ni-As图解指示本区部分黄铁矿岩浆热液成因,但整体落点分散;黄铁矿、矿石、围岩的稀土分布模式显示黄铁矿及金矿化的形成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关系密切。(3)黄铁矿热电性研究表明:本区黄铁矿均表现为N型导电,沿矿体纵向延伸,热电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脉动变化趋势;石英脉中的黄铁矿具有较低的热电系数;热电系数与金矿化关系不大;高Co、Ni,低As以及成矿温度较高,应该是本区黄铁矿呈N型导电的主要原因。黄铁矿热电系数计算主成矿期温度集中在200℃~320℃,与流体包裹体测得的均一温度范围吻合。(4)矿体深部预测:自上而下代表矿体头部、中部、尾部的黄铁矿微量元素组合(As+Sb+Ba+Te)、(Cu+Pb+Zn+Bi)和(Co+Ni+W+Mo+Ti)含量均呈现脉动变化趋势,指示1184m标高以下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陈喜财[6](2014)在《冀北东坪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成矿学等领域理论为指导,以东坪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东坪金矿区成矿作用,查明矿体特征,探讨成矿类型、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行成矿预测,指导东坪金矿区外围及区域找矿工作。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及认识,总结和研究了东坪金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含金蚀变岩特征;研究和总结了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类型及围岩蚀变等;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本区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从矿床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硫同位素组成以及石英包体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均表明矿质具幔源的来源特征,并认为本区矿质来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直接关系;从东坪金矿的成矿特点出发,结合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等多种测试手段分析并得出了东坪金矿和水泉沟杂岩体存在着间接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此类金矿的找矿标志;通过研究提出在杂岩体南接触带的红花背、王子府、三道河等矿点成矿条件与东坪金矿相近,且有隐伏断裂作为含矿热液的运矿通道,是今后找寻东坪式金矿的重点区段。

薛建玲,李胜荣,孙文燕,张运强,张旭,刘春岚[7](2013)在《胶东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示踪》文中指出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实际找矿中争论的焦点。选择了邓格庄金矿床5件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R/Ra值为0.008 33~3.612 00,平均为1.400 00;40 Ar/36 Ar值为465.7~4 674.7;4 He/40 Ar*值为0.36~1.36,成矿流体中地幔端元流体的比例为3.73%~45.87%,平均为17.67%。结合氢氧同位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反映了成矿流体具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混合特征,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明显地幔流体混入,上升过程中可能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

杨利军[8](2012)在《河北东坪金矿矿石化学成分特征与矿物学填图 ——以70号矿脉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次研究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含碲金矿床矿物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项目,对产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张家口—赤城—承德金矿带内,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南部内接触带中的东坪金矿进行了矿石化学成分特征和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石英矿物学填图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东坪蚀变岩型矿石的化学成分具有分组性和垂向分带、分期特征。绝大多数矿石样品属于碱性准铝质正长岩,相较岩体而言富碱富硅贫铝;在成矿过程中有K、Na、Si的带入和Al、Ti、Fe、Mg、Ca、P的带出;成矿元素分类证实Te、Ag、As、 Hg、Co、Ni、Cr、Mo与Au关系密切,相关性体现了金矿物类型、金的化学性质、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和后期表生成矿作用。成矿元素的垂向变化体现了以1204和1374中段为中心的两期热液成矿和表生富集成矿作用的叠加。2、黄铁矿的晶形、成分与含金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成矿早期发育粗粒立方体黄铁矿和乳白色石英,含金量低;成矿峰期发育细粒立方体黄铁矿,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和灰白色石英,含金量高。成矿峰期含金黄铁矿的样品数占总样品的83.33%,以包裹金和裂隙金为主要赋存方式;黄铁矿晶体化学式计算结果(如:(Fe1.032Co0.001Ni0.001)1.034S1.966)属于贫硫型黄铁矿。3、黄铁矿热电性与Au品位具有明显相关性。成矿峰期黄铁矿属单一电子型(N型),热电系数绝对值与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拟合二者的数学表达式为:Y=0.048|X|—8.414,Y∈(1,10)。热电系数等值线高值区和金品位等值线高值区相吻合,预测11线深部矿体延伸较好,此结论得到了深部钻探验证。4、石英热释光峰型与Au关系密切。峰期石英热释光谱峰可分为前低后高型双峰石英,半单峰石英,全单峰石英,前高后低型双峰石英四种类型。从前低后高型双峰石英→半单峰石英→全单峰石英→前高后低双峰石英,峰高增加,峰面积增大,金品位也随之增高。5、可利用石英热释光参数特征与Au品位的一致性进行填图预测。石英热释光峰高、峰位温度、半峰宽和峰面积等值线图和Au品位等值线图在7-17线高值吻合较好,预测矿体在11线向下延伸较好,此结论得到深部钻孔验证。

章永梅[9](2012)在《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文中提出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是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乌拉山地区最大的金矿田,以广泛发育钾长石化碱交代蚀变为重要特征。长期以来,有关该矿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哈达门沟矿床,但在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有关碱交代蚀变、成矿流体特征和岩浆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薄弱,对柳坝沟金矿床的研究工作尚未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进程。本文重点解剖了柳坝沟金矿床,并和哈达门沟金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深化了对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的认识,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矿床产于晚太古代乌拉山群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近EW向脉状产出,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石英-钾长石脉型和钾硅化蚀变岩型。近矿围岩蚀变以钾长石化、硅化为主,向外侧逐渐过渡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局部见绢云母化。成矿过程分为钾长石-石英、石英-黄铁矿-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主矿化阶段的成矿流体总体属中高温度(200~350℃)、中低/中高盐度(5~45 %NaCl eq.)、中等密度(0.88~0.96 g/cm3)的NaCl-H2O-CO2体系,沸腾可能是促使金等矿质大量沉淀富集的主要原因。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218 Ma),与西沙德盖钼矿床(225 Ma)的成矿时代一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以西沙德盖(245 Ma)、沙德盖(231 Ma)等岩体为代表的富硅、富碱质的印支期花岗质岩浆,部分来源于晚太古代乌拉山群变质岩。矿床属于与(偏)碱性岩浆(脉)有关的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柳坝沟金矿床中Au、Mo、Ag、Pb、Ba为与成矿有关的元素组合,As、Sb、Hg、Ba为头晕元素组合,W、Mo、Pb、Bi为尾晕元素组合,Cu、Zn、Ag总体位于中部,基本属正向分带序列;局部头尾晕共存,As、Sb、Bi等反分带,显示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柳坝沟矿床主体上自西向东剥蚀程度逐渐变小,其剥蚀程度总体上小于哈达门沟矿床。综合地化参数和异常强度特征,认为柳坝沟矿床西段和中东段成矿远景好。上述认识得到了成因矿物学、流体包裹体、氢氧和硫同位素数据的佐证和钻探工程验证。综合研究认为,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因素控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找矿标志,探讨了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过程,建立了矿床的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

王力[10](2011)在《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区域成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华北地块为华北古板块的核心,是我国最重要的产金区,也是世界的重要金产地之一。论文运用区域成矿理论,以华北地区地球动力学演化为基础,以脉状金矿成矿作用研究为核心,以典型矿床解剖和室内样品测试分析为方法和手段,总结区内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时代及矿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区域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对地质背景和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综合研究,认为华北地块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中元古代到古生代稳定地块沉积和中-新生代的地块“活化”等3个演化阶段。华北地区中生代之前是一个典型的克拉通块体,自中生代以来进入强烈的构造活跃阶段,燕山期突发性地转变为造山带。中生代早中期表现为挤压造山环境,晚期表现为伸展环境。对比研究中国华北地块前寒武纪玄武岩和国外具有代表性绿岩带的地球化学特征,由于华北地块前寒武纪玄武岩中MgO含量低,熔浆中MgO含量小于20%,反映了华北地块前寒武纪时期地幔起源深度较小、热度不够、温度较低,地幔相对较冷,将导致地幔小比例熔融。这种小比例熔融机制,将导致华北地块早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系在许多方面与国外典型的绿岩带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科马提岩不发育、变质程度较高、受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烈。从而确定在华北地块上不存在太古代绿岩带,同时也不存在太古代绿岩带型金矿床。提出了华北地块太古代金的上地幔源区观点。由于硫化物富集金的能力比硅酸盐要高得多,在上地幔产生饱和硫的玄武岩熔体上升过程中会因液态不混溶而形成硫化物相,可把大部分金富集其中并滞留在上地幔,形成太古代金的上地幔源区。上地幔中的金具有很强的活化迁移能力,容易被幔源流体所携带并上升至地壳参与成矿。通过分析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和国外太古代绿岩带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与国外绿岩带型金矿床有诸多相似特点,但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表现在华北地块固结时间较晚,活动性较强,其中脉状金矿床主要形成于陆块活化阶段,其总的构造背景可概括为由挤压、碰撞作用晚期或期后向伸展构造的转变时期,即由挤压向引张构造转变时期。成矿区中脉状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地块周边地带,与深断裂带、造山带、板块挤压碰撞带以及地体拼贴带相邻,这种构造环境是形成金矿带的基本条件。金矿床赋矿围岩以中深变质的镁铁质岩石和花岗岩类岩石为主;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控制金矿田和矿带的分布,大规模金矿床一般产在韧-脆性剪切叠加的构造带中,如夹皮沟、金厂峪、乌拉山、小秦岭及胶东等地的金矿床都具有这种控矿特征。在空间上金矿化发生在韧性向脆性变形转变的地段。华北地块金矿床大多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较为密切的空间关系。如小秦岭、胶东和夹皮沟等许多金矿床赋存在中酸性花岗岩中及其接触带附近。在国内首次研究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定年技术——SHRIMP热液独居石U-Pd定年法对金岭金矿床和灵山沟金矿床成矿年龄进行测定,得出成矿年龄分别为122±6.3 Ma和118±11Ma,精确厘定了胶东地区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早白垩世。该方法在研究后生矿床和相关热液蚀变的演化和年龄确定方面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是金属矿床直接定年方法之一。并进一步划分出本区中生代成矿的三个重要时期,即190~160Ma和126~110Ma的金矿化以及100~80Ma的金-银多金属矿化三个成矿期,而以126~110Ma为成矿高峰期。本文尝试使用新西兰构造地质学家Sibson(1988)建立的断裂带内流体压力和深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结合流体包裹体C02-H20等容线相交法估算成矿压力,依据孙丰月等(2000)把Sibson的研究成果引用到热液脉状金矿成矿深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华北地块脉状金矿的成矿深度为6.45~9.8km。同时结合大量的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华北地块主要脉状金矿床成矿流体为CO2-H2O-NaCl体系;成矿温度为234.6~386.7℃;压力为64.0~138.0MPa;流体的盐度为2.73%~11.46%NaCl;密度为0.64~1.0g/cm3;氢、氧、碳同位素表明流体主要以幔源流体为主,并伴有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硫、铅、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源区。华北地块金矿中广泛存在碲的独立矿物和煌斑岩这一普遍现象,从矿物学和岩石学角度支持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认识。同时指出煌斑岩中高含量的金是幔源流体从上地幔中带来金的重要证据。通过对华北地块典型矿床解剖,综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条件和同位素年代学等特征认为,华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脉状金矿床形成于同一种地球动力学背景,即中生代晚期的碰撞向伸展的转换体制,地壳显着伸展、造成了该区深部地幔物质-能量强烈上涌、岩石圈快速减薄、拆沉、岩石圈地幔岩浆底侵,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上地幔源区中成矿元素被带出,含矿热流体在脆性断裂中突发式集中卸载成矿。并建立了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在确定找矿标志和大型矿田产出条件的基础上,提出7个找矿方向,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小营盘金矿脉石英的成因矿物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营盘金矿脉石英的成因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商洛地区脉石英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地层
    1.2 构造
    1.3 岩浆岩
    1.4 变质作用
2 典型脉石英矿找矿靶区
    2.1 丹凤县王家沟脉石英找矿靶区
    2.2 商南县青山镇常乐沟脉石英找矿靶区
    2.3 商南县白鲁础乡下小川脉石英找矿靶区
    2.4 商南县青山镇闵家沟水晶找矿靶区
3 矿床成因分析
    3.1 成矿地质体
    3.2 构造条件
    3.3 成矿作用
4 结论

(2)吉林省海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1.2.2 海沟金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界地层
        2.1.2 元古界地层
        2.1.3 中生界地层
        2.1.4 新生界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2.1 晚太古代TTG岩系
        2.2.2 古生代花岗质岩石
        2.2.3 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和中基性侵入杂岩体
        2.2.4 区域火山岩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1.1 矿区岩浆岩
        3.1.2 矿区构造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2.4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第4章 岩浆岩体、脉岩与成矿
    4.1 海沟岩体
        4.1.1 岩体地质特征
        4.1.2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3 成岩时代
        4.1.4 岩石成因
        4.1.5 岩体与成矿
    4.2 石人沟岩体
        4.2.1 岩体地质特征
        4.2.2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2.3 成岩时代
        4.2.4 岩石成因
        4.2.5 岩体与成矿
    4.3 大海沟岩体
        4.3.1 岩体地质特征
        4.3.2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3.3 成岩时代
        4.3.4 岩石成因
        4.3.5 岩体与成矿
    4.4 脉岩类
        4.4.1 脉岩地质特征
        4.4.2 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4.4.3 成岩时代
        4.4.4 脉岩与成矿
第5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5.1 成矿流体特征
        5.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1.2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
    5.2 控矿地质条件
        5.2.1 构造控矿条件
        5.2.2 岩浆岩控矿条件
    5.3 成矿物质来源
        5.3.1 硫同位素特征
        5.3.2 铅同位素特征
        5.3.3 碳、氢、氧同位素特征
    5.4 成矿时代
    5.5 矿床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
        5.5.1 矿床成因
        5.5.2 金矿化地质事件序列
        5.5.3 成矿动力学背景
    5.6 成矿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致谢

(3)张宣地区水晶屯金矿和中山沟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及矿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地理位置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张宣幔枝构造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区域褶皱构造
        2.2.2 区域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水晶屯金矿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围岩蚀变
    3.2 中山沟金矿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围岩蚀变
    3.3 矿区地质特征对比
第四章 矿体地质特征
    4.1 水晶屯矿床
        4.1.1 矿体地质特征
        4.1.2 矿石矿物特征
        4.1.3 矿石类型
        4.1.4 水晶屯金矿成矿阶段划分
    4.2 中山沟矿床
        4.2.1 矿体地质特征
        4.2.2 矿石矿物特征
        4.2.3 矿石类型
        4.2.4 中山沟金矿成矿阶段划分
    4.3 矿床地质特征对比
第五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5.1 中山沟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5.1.1 硫、铅同位素特征
        5.1.2 氢、氧、碳同位素特征
    5.2 水晶屯金矿同位素特征
        5.2.1 硫、铅同位素特征
        5.2.2 碳、氢、氧同位素特征
    5.3 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
第六章 成矿作用分析
    6.1 地层含金性分析
    6.2 成矿时间
    6.3 岩浆控矿分析
        6.3.1 中山沟金矿岩浆控矿分析
        6.3.2 水晶屯金矿岩浆控矿分析
    6.4 构造控矿分析
        6.4.1 中山沟金矿构造控矿分析
        6.4.2 水晶屯金矿构造控矿分析
    6.5 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4)龙首山地区泥盆纪地层沉积环境及火山岩构造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区域内泥盆纪地层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构造及其演化
第三章 研究区泥盆纪地层层序特征及其区域对比
    3.1 概述
    3.2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沿革与命名
    3.3 肃南白泉门地区泥盆纪地层特征
        3.3.1 分布概况及接触关系
        3.3.2 剖面列述
        3.3.3 地层结构
        3.3.4 岩石特征
        3.3.5 生物群及时代讨论
    3.4 永昌红腰山泥盆纪地层特征
        3.4.1 分布概况及接触关系
        3.4.2 剖面列述
        3.4.3 地层结构
        3.4.4 岩石特征
        3.4.5 生物群及时代讨论
    3.5 景泰红鼻梁泥盆纪地层地质特征
        3.5.1 分布概况及接触关系
        3.5.2 剖面列述
        3.5.3 地层结构
        3.5.4 岩石特征
        3.5.5 生物群及时代讨论
    3.6 区域地层对比
        3.6.1 区域分布及接触关系
        3.6.2 岩石特征
        3.6.3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对比研究
        3.6.4 生物化石组合及时代
    讨论
第四章 研究区泥盆纪火山岩地质特征
    4.0 岩石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构造环境分析
第五章 研究区泥盆纪盆地演化综述
    (1) 早泥盆世早-中期
    (2) 早泥盆世末期-中泥盆世
    (3) 晚泥盆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图版及图版说明

(5)冀北东坪金矿深部矿化流体及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
        1.2.2 金矿中黄铁矿研究现状
        1.2.3 东坪金矿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4 区域矿床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4 矿体特征
    3.5 围岩蚀变
    3.6 矿石特征
        3.6.1 矿石类型
        3.6.2 矿石结构
        3.6.3 矿石构造
    3.7 金的赋存状态
    3.8 成矿阶段
第4章 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4.2 流体包裹体总体特征
    4.3 流体包裹体分类
    4.4 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5 不同矿段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6 均一温度和盐度特征
        4.6.1 不同成矿阶段的特征
        4.6.2 不同中段的特征
        4.6.3 同一成矿阶段不同中段的特征
        4.6.4 含矿性与均一温度和盐度关系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铁矿标型特征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5.2 黄铁矿的产出特征
    5.3 黄铁矿的形态特征
    5.4 黄铁矿的成分特征
        5.4.1 主量元素
        5.4.2 微量元素
        5.4.3 稀土元素
    5.5 黄铁矿热电性特征
        5.5.1 测试结果
        5.5.2 黄铁矿热电系数纵向变化特征
        5.5.3 不同产状黄铁矿热电系数特征
        5.5.4 黄铁矿热电系数对形成温度的限定
    5.6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成分关系
        5.6.1 与微量元素关系
        5.6.2 与Au矿化关系
        5.6.3 讨论
    5.7 黄铁矿成分空间分布特征
    5.8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冀北东坪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地层
        2.1.1 太古宇变质岩系
        2.1.1.1 西望山麻粒岩
        2.1.1.2 大白杨角闪斜长透辉片麻岩
        2.1.1.3 常峪口花岗片麻岩
        2.1.1.4 上新营钾长花岗片麻岩
        2.1.2 太古宇变质岩系
        2.1.3 中上元古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岩浆岩
        2.2.1 岩浆岩期次
    2.3 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韧性变形带
第三章 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太古宇角闪斜长片麻岩
        3.1.2 第四系
    3.2 岩浆岩
        3.2.1 水泉沟杂岩体
        3.2.2 上水泉钾长花岗岩体
        3.2.3 脉岩
        3.2.4 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3.3 构造
        3.3.1 成矿前构造
        3.3.2 赋矿构造
        3.3.3 成矿后构造
    3.4 矿石物质组分
        3.4.1 矿石矿物组成
        3.4.2 矿石化学成分
    3.5 矿石主要类型、结构及构造
        3.5.1 矿石主要类型
        3.5.2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3.6 围岩蚀变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硫同位素特征
    4.2 氢、氧同位素特征
    4.3 铅同位素特征
    4.4 碳同位素:
    4.5 硅同位素
    4.6 包裹体物理化学特征及研究方法
        4.6.1 研究方法
        4.6.2 包裹体的类型、形态及分布过程
第五章 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5.1 东坪金矿成矿物质来源
    5.2 东坪金矿成矿时代
    5.3 “东坪式”金矿成因及成矿模式
    5.4 成矿规律
        5.4.1 控矿因素
        5.4.2 金矿化富集规律
        5.4.3 找矿标志
    5.5 找矿方向
    5.6 成矿远景区划分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8)河北东坪金矿矿石化学成分特征与矿物学填图 ——以70号矿脉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矿产勘查程度
        1.2.2 矿床研究程度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矿区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矿床分布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带、矿体特征
        3.4.1 矿带特征
        3.4.2 矿体特征
    3.5 矿石类型、组构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石结构
        3.5.3 矿石构造
    3.6 主要组成矿物
    3.7 成矿阶段划分
    3.8 矿体围岩蚀变
第四章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4.1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4.1.1 成岩元素投图分析
        4.1.2 成岩元素协变图分析
        4.1.3 成矿元素聚类分析
        4.1.4 成矿元素垂向变化分析
    4.2 小结
第五章 黄铁矿矿物学填图
    5.1 黄铁矿的产出特征
    5.2 黄铁矿组成元素特征
        5.2.1 样品采集与测试
        5.2.2 黄铁矿组成元素特征
    5.3 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
        5.3.1 数据采集及测试
        5.3.2 热电性特征
        5.3.3 成矿温度计算
    5.4 小结
第六章 石英矿物学填图
    6.1 石英的产出特征
    6.2 石英的热释光特征
        6.2.1 样品测试
        6.2.2 石英热释光特征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9)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研究现状
        1.3.1 找矿勘查现状
        1.3.2 科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韧性剪切带
        2.2.3 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
    2.5 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2.5.1 地球物理特征
        2.5.2 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
    2.7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简史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岩石学特征
        3.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3 原岩恢复与构造背景
    3.2 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韧性剪切带
        3.2.3 断裂构造
        3.2.4 片麻理和节理
    3.3 岩浆岩
    3.4 矿体产出特征
    3.5 矿石类型
    3.6 矿石物质成分
        3.6.1 矿石的矿物成分
        3.6.2 矿物的化学成分
    3.7 矿石组构
        3.7.1 矿石构造
        3.7.2 矿石结构
    3.8 围岩蚀变
    3.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9.1 热液成矿期
        3.9.2 表生期
        3.9.3 矿物生成顺序
第4章 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
    4.1 研究背景与样品采集
        4.1.1 花岗伟晶岩脉
        4.1.2 花岗岩侵入体
    4.2 岩相学特征
    4.3 岩石地球化学
        4.3.1 地球化学特征
        4.3.2 岩石成因类型
        4.3.3 构造背景
    4.4 成岩年代学
        4.4.1 样品处理与测试方法
        4.4.2 分析结果
        4.4.3 讨论
第5章 围岩蚀变及其地球化学
    5.1 蚀变类型
    5.2 蚀变分带
    5.3 围岩蚀变地球化学
        5.3.1 围岩蚀变特征
        5.3.2 围岩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
        5.3.3 讨论
第6章 流体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
    6.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6.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6.3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6.3.1 柳坝沟金矿床
        6.3.2 哈达门沟金矿床
    6.4 密度和压力
    6.5 激光拉曼分析
    6.6 讨论
        6.6.1 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
        6.6.2 CO_2流体与成矿作用
第7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
    7.1 同位素地球化学
        7.1.1 样品采集和分析
        7.1.2 硫同位素
        7.1.3 铅同位素
        7.1.4 碳氧同位素
        7.1.5 氢氧同位素
    7.2 成矿年代学
        7.2.1 样品采集和分析
        7.2.2 氩氩同位素
        7.2.3 铷锶同位素
        7.2.4 铼锇同位素
        7.2.5 成岩与成矿联系
第8章 原生晕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意义
    8.1 原始数据的分布
    8.2 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8.2.1 地球化学异常值和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简介
        8.2.2 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8.3 原生晕特征分析
        8.3.1 矿床原生晕形态特征
        8.3.2 成矿及伴生元素的组合特征
        8.3.3 原生晕的组分分带
        8.3.4 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
    8.4 原生晕叠加模型建立
    8.5 找矿启示
        8.5.1 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矿体剥蚀程度
        8.5.2 原生晕模型应用效果
第9章 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9.1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9.1.0 矿床地质特征
        9.1.1 成矿物质来源
        9.1.2 成矿流体性质
        9.1.3 成矿流体来源
        9.1.4 成岩成矿时代
        9.1.5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9.2 主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9.2.1 赋矿地层
        9.2.2 控矿构造
        9.2.3 岩浆岩及其控矿作用
        9.2.4 围岩蚀变特征
        9.2.5 矿石物质组分和矿物学标志
        9.2.6 地球物理标志
        9.2.7 地球化学标志
        9.2.8 找矿模型
第10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区域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区范围
    二、以往研究概况
    三、项目依托及选题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完成实物工作量
    五、主要研究进展
第1章 华北地块早前寒武纪地质
    1.1 华北地块早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演化
        1.1.1 基底形成及发展演化
        1.1.2 区域地层
        1.1.3 区域构造
        1.1.4 区域岩浆岩
    1.2 中国太古代地块和国外太古代绿岩带特征对比
        1.2.1 形成的地质背景
        1.2.2 形成时代
        1.2.3 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对比
第2章 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高精度定年
    2.1 SHRIMP热液独居石U-Pb精确定年
        2.1.1 研究现状
        2.1.2 如何识别热液成因的独居石
        2.1.3 样品准备及原位测试过程
        2.1.4 灵山沟金矿测试结果
        2.1.5 金岭金矿测试结果
    2.2 测年结果讨论
第3章 华北地块典型脉状金矿床研究
    3.1 吉林桦甸夹皮沟金矿床
        3.1.1 区域地质概况
        3.1.2 矿区地质
        3.1.3 矿床地质特征
        3.1.4 矿床地球化学
        3.1.5 矿床成因
    3.2 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床
        3.2.1 区域地质概况
        3.2.2 矿区地质
        3.2.3 矿床地质特征
        3.2.4 矿床地球化学
        3.2.5 矿床成因
    3.3 河南文峪金矿床
        3.3.1 区域地质概况
        3.3.2 矿区地质
        3.3.3 矿床地质特征
        3.3.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3.5 矿床成因
第4章 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1 成矿地质背景
        4.1.1 碰撞(俯冲)造山阶段
        4.1.2 陆内伸展阶段
    4.2 成矿的岩浆岩条件
        4.2.1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时代
        4.2.2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
    4.3 成矿的构造因素
        4.3.1 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
        4.3.2 控矿断裂构造特征
        4.3.3 矿体定位构造及特点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同位素特征
        4.4.2 碲矿物的形成机制
        4.4.3 煌斑岩研究
        4.4.4 上地幔熔融比例探讨
    4.5 成矿流体来源
        4.5.1 氢、氧同位素特征
        4.5.2 碳同位素特征
第5章 区域成矿模式
    5.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5.1.1 存在问题
        5.1.2 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5.1.3 成矿流体成分特征
    5.2 成矿作用和区域成矿模式
        5.2.1 成矿作用探讨
        5.2.2 区域成矿模式
    5.3 区域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5.3.1 矿田或大型矿床的产出部位及标志特征
        5.3.2 进一步找矿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致谢

四、小营盘金矿脉石英的成因矿物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商洛地区脉石英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杨联涛,崔拥军,张亮,邱根雷,尚凯凯,吴凯.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0(05)
  • [2]吉林省海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D]. 秋晨. 吉林大学, 2017(10)
  • [3]张宣地区水晶屯金矿和中山沟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及矿床成因探讨[D]. 郑宏伟.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08)
  • [4]龙首山地区泥盆纪地层沉积环境及火山岩构造环境研究[D]. 贺宝林. 长安大学, 2014(02)
  • [5]冀北东坪金矿深部矿化流体及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D]. 张德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4)
  • [6]冀北东坪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D]. 陈喜财.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08)
  • [7]胶东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示踪[J]. 薛建玲,李胜荣,孙文燕,张运强,张旭,刘春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2)
  • [8]河北东坪金矿矿石化学成分特征与矿物学填图 ——以70号矿脉群为例[D]. 杨利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1)
  • [9]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D]. 章永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8)
  • [10]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区域成矿模式研究[D]. 王力. 吉林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小营盘金矿石英成因矿物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