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羊节”

我国四大“羊节”

一、我国民间的四大“羊节”(论文文献综述)

连建功[1](2021)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动物形象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动物文化。传统节日习俗中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自然虫鱼、虚构神兽等鲜明形象,作为餐饮食材、图腾信仰、禁忌驱逐、美好追求、娱乐对象等,出现在各种节日传统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内涵和精神价值。时至今日动物文化对人类科学自然观、饮食观、价值观的形成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地域文旅产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尹文莉,陈荣,李少付,李文瑛[2](2021)在《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休闲农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文中指出网络环境下休闲农业顾客体验价值创造发生新变化,已形成虚实结合贯穿全程的立体体验环境,情感性、社会性体验是提高顾客体验价值的关键,企业应该重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体验服务环境,围绕审美性体验、娱乐性体验、文化性体验、社会性体验,通过强化网络营销、开展主题营销、加强文化营销,打造体验服务特色,提升体验价值层次,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体验价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郭立忠[3](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杨庭玉[4](2020)在《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徐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域文化一向是学术各界研究的热点。地域文化作为特定区域的名片,向世界展示着独特魅力,也为创意产品设计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背景让各地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但也在一定层面上触发了文化同质化现象,导致了部分当地居民对自己所处地域文化的信心缺失。创意产品是地域文化的物化载体,徐州市正在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立求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和身份定位,以此传承和发扬徐州地域文化。论文以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创意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域文化范畴、创意产品特征、以及产品设计方法等,对地域文化与创意产品设计进行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地域文化与创意产品设计的融合。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上对地域文化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地域文化的不同部分对创意产品表层、中层和深层造成的影响,通过实例论证和系统的理论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徐州地域文化在创意产品中的设计价值。论文归纳出创意产品设计在文化意象层、地域特征和造物传统中的一般表现特征,并且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徐州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创意产品现状分析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案例中初步挖掘出了装饰提取式设计、融合功能造型与元素结构的骨架融合式设计、体现文化元素深层内涵的意蕴诠释式设计和体验互动式设计这四种创意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对徐州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43幅,表5张,参考文献79篇。

黄金龙[5](2020)在《崑曲曲牌源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崑曲曲牌源流研究”课题的展开,是基於目前对崑曲曲牌源流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所做的系统回顾和整理研究,是对戏剧本体的深入探索和考证。曲牌研究是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对南北曲曲谱的整理与研究、对自上古时期到近代相关音乐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各体音乐文学体裁文学的整理与研究等等,进而从整个中国“音乐文学“和“腔词关系”的宏观与微观视域考察崑曲曲牌的演进逻辑。本课题以通代研究角度切入,具体考察各代音乐文学与崑曲曲牌之间的源流互渗情况。第一章为“唐前古曲曲牌与崑曲曲牌之关系”。本课题对於崑曲曲牌源流的考察不仅仅把曲牌产生和发展限定为唐以後,而是力图在“前曲学时代”勾勒出一个曲牌音乐的酝酿和准备阶段,探索《诗经》、乐府等音乐文学在格律和音乐形式方面,对曲牌的产生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这也初步奠定了曲牌的文学和音乐基础。第二章为“大曲与崑曲曲牌关系论”。该章以大曲为主要考察对象,具体整理大曲源出崑曲曲牌的大致数量和基本演进方式,从而认为大曲的音乐管理方式和音乐体式,为崑曲曲牌提供了规范性和变异性的基本理念,同时也为崑曲曲牌的音乐文学来源提供了雅俗两方面的积累和雅俗融合的基本理念。第三章为“词牌与崑曲关系论”。作为崑曲曲牌的重要来源,该章主要考察“词曲递变”的文学逻辑和音乐逻辑,从而得见词与曲在宫调和格律的转化上,均有不同;其次,词法为度曲之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为崑曲曲牌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和音乐素材。第四章为“北曲崑化论”。北曲和南曲始终存在着诸多文学与音乐特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宋元明清以来,以交通和地域转移流变,在东西南北之间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学习、交流和渗透,构成了南北曲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文化景观。该章也在意图证明南北曲的交流互渗,是南北曲自我曲学规范建立的基础。第五章为“南戏曲牌与崑曲曲牌关系论”。本章以南戏与崑曲内部声腔的转化入手,探讨南戏与崑曲的源流问题。南戏为崑曲初步奠定了“腔格理论”和“曲牌声情论”,课题通过对南曲谱谱系的重新梳理和反思,确立了南戏和崑曲在音乐和文学倾向的雅俗倾向和曲律转变,这也进一步揭示了崑曲曲牌风格的独立发展与演变过程。第六章为“崑曲曲牌中的民间俗曲”。该章是基於曲牌源流多样性所作出的考察,具体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边地音乐、琴曲、琴歌等角度,来全面考察崑曲与其他音乐品类之间的交流互渗状况。总体来说,本课题通过对崑曲曲牌源流的梳理可以看到:曲牌是曲牌体戏曲的重要特质,曲牌提供了戏曲的“诗、乐、演”的重要维度,具有重要的规约性和适应性。本课题对崑曲曲牌源流的考察,不仅仅是对崑曲曲牌的演唱和理论的揭櫫和指导,更重要的是力图发掘曲牌这一具体音乐形式其背後所蕴含的音乐演变逻辑,曲牌是整个中国音乐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刘莹莹[6](2020)在《“六月六”岁时民俗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岁时民俗的宣传形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活动与语言,开始向品牌宣传的趋势发展。与传统的文字、语言相比,设计产品更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能瞬间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具有互动、趣味的传播效果,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岁时民俗品牌设计不仅能够给群众营造一种新的视觉体验,更能快速有效地传播节日民俗的信息与创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探讨六月六岁时民俗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在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与案例借鉴后提出本课题的创新点。正文先对六月六的起源、发展现状与传承进行分析论述,并总结六月六各民族民俗故事及其习俗;其次分析借鉴民俗节日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岁时民俗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特征、创新表现和现状;最后理论结合实际,以六月六岁时民俗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设计主题,对六月六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在设计创作中解决问题。

冯姝婷[7](2019)在《六月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文中提出北宋时期宋真宗为巩固政权,称六月六日天书再降于泰山,将这一天命名为“天贶节”,意为上天的赏赐,朝廷举行祭祀活动,百官休假。六月六日在北宋时期被定为节日并非偶然,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作为特殊的时间节点而存在,这一天是古代帝王、神灵的诞辰,而且是百姓心目中的特殊农时。南宋时期,设立天贶节的初衷逐渐淡化,庆祝神诞日的祭祀规模壮大,产生了庙会活动和宴游活动。明清时期的六月六移植了七月七的晒物习俗,同时产生了洗的习俗,形成洗晒习俗;又吸收了伏日荐新之祭和尝新之俗,与伏日的节俗活动趋于融合;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出嫁女儿回娘家习俗,发展出完整的节俗内容。统观全国范围内的六月六,其节俗活动主要有洗晒、祭祀、避暑宴游、制曲做酱、回娘家等,食俗方面有尝新、饮清凉、食清淡等。通过对六月六节日进行历史溯源和节俗内容的把握,总结出六月六节日蕴涵了人们祈盼丰收的美好心愿、天人合一的时间意识、维系和巩固人伦关系、择吉的文化观念、重数节日的文化选择等文化内涵。

陈家振,刘会敏[8](2018)在《“徐州伏羊节”的前世今生》文中研究指明1伏天由来与人体健康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 697年,用西元年份+2 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的第3个"庚"

李静静[9](2018)在《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送羊习俗是太行山区流传已久,至今仍在当地村落中流传着,以娘家馈送面羊给出嫁的女儿或外孙(女)为主要内容的一项民俗事象。在文化层面上,送羊习俗深受儒家“孝”思想观念的影响。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它是缔结与维持姻亲关系良好运作的重要纽带,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送羊习俗为研究对象,以太行山区村落为调查点进行田野作业以获取资料,运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等理论来探讨送羊习俗在姻亲关系交往活动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以简要的介绍,包括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术语阐释、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以发生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来阐释送羊习俗,从姻亲关系礼物交流的角度出发,以送羊习俗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要素进行整体民俗志的描述为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太行山区的自然环境、民众的生计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等,归纳出这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结合的地区,是送羊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依托。对发生时间的考察,解释了送羊习俗在农牧业生产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介绍了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三种类型,即送外孙(女)型,送女儿型,其他类型关系,指出送羊习俗具有地域性、稳定性、变异性的文化特征。第二章对当代太行山区的送羊习俗进行田野民俗志的描述和分析。本章节主要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根据送羊对象的不同,归纳出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三种不同类型,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各类型的送羊仪式行为过程进行深描和分析,补充了送羊习俗研究中描写和阐释方面的田野资料。第三章主要探讨送羊习俗在姻亲关系缔结和维护中的作用。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时男方给女方送羊,羊成为姻亲关系缔结的标识物;婚礼结束后,女儿携丈夫、孩子趁着节日期间回娘家瞧娘,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娘家给女儿或外孙(女)送羊,则是娘家积极地维护姻亲关系平衡的表现。第四章探讨羊作为缔结和维护姻亲关系之礼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本章主要讨论面羊的制作技艺开始从手工转向机器,赠送的面羊也逐渐变得商品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新的生产方式的同时转化了面羊传统的形式,但其文化象征要素仍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赵莉燕[10](2018)在《冀南地区“送羊”节日习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送羊习俗是冀南地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该习俗发展的送羊节成为冀南地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送羊文化既是一种节日文化,也是一种孝道文化,父母和出嫁之女的感情通过送羊节得以升华,外公、外婆则通过该节日表达她(他)们长久以来内心深处对外甥的祝福和祈愿。本文第一章对国内关于节日习俗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有关送羊习俗记录、描写和研究的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第二章首先介绍送羊习俗生存的生态环境,尝试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探讨送羊习俗在近代以前与中元节的关系。然后根据已搜集到的文本资料和田野笔记试图推测出冀南、晋南(中)和豫北送羊习俗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线;第三章首先要分析支撑送羊节日流传数百年不中断之根和魂,再探讨送羊习俗系列仪式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解读隐藏在仪式背后的文化象征:第四章对送羊习俗的精神内核、价值功能和传承群体的转变进行时代对比分析,并找出导致转变的内外因;第五章针对送羊习俗的系列转变,为送羊习俗得以良好传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作为太行南麓独有的民俗特色——送羊节日习俗,是该习俗传承群体的骄傲和使命。地域的跨空间阻挡不了文化的空间扩布和时代变迁,送羊习俗就是按着既定的路线进行省内和跨省传播的。在前人没有对送羊习俗进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对其做了客观的描述记录和主观的推理分析,就是为着还原送羊习俗的历史真貌,即使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其仪式和文化内涵发生了转变,也仍要呼吁着该习俗传承群体引导送羊习俗向良好方向发展。

二、我国民间的四大“羊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民间的四大“羊节”(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动物形象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节日中的动物类别
    1.家畜家禽
    2.野生鸟兽
    3.自然虫鱼
    4.虚构神兽
二、传统节日中的动物形象
    1.餐饮食材
    2.图腾信仰
    3.美好追求
    4.娱乐对象
    5.禁忌驱逐
三、传统节日中动物形象的当代价值
    1.揭示自然科学奥秘
    2.培养健康饮食理念
    3.蕴含人地和谐思想
    4.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5.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休闲农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
    1.1 体验价值与旅游体验价值研究
    1.2 旅游体验/体验价值的生成
2 休闲农业体验价值创造机理
    2.1 休闲农业体验价值构成
    2.2 休闲农业体验价值创造模式
3 安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3.1 安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3.1.1 近年行业发展放缓
        3.1.2 企业体验营销服务同质化
        3.1.3 体验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有待提高
    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3.2.1 营销观念相对落后
        3.2.2 营销能力较薄弱
4 休闲农业体验营销策略
    4.1 加强网络营销,拓展体验服务,丰富体验价值
    4.2 提炼体验服务主题,打造体验特色,创造独特体验价值
    4.3 开展文化营销,深化顾客体验,提升体验价值

(3)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4)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徐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路线
2 地域文化对创意产品形成的影响
    2.1 面向创意产品设计的地域文化解读
    2.2 地域文化与创意产品的关系
    2.3 地域文化在创意产品中的物化体现
    2.4 本章小结
3 徐州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
    3.1 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一般特征表现
    3.2 徐州文化创意产品受众与消费需求
    3.3 徐州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现状与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徐州文化创意产品的构成
    4.1 呈现表层物态文化特质
    4.2 归纳中层行为文化基因
    4.3 诠释深层精神文化内涵
    4.4 设计实施思路
    4.5 本章小结
5 徐州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
    5.1 设计要素
    5.2 设计的一般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徐州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
    6.1 设计定位
    6.2 徐州元素提取
    6.3 爱徐州IP设计
    6.4 设计应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崑曲曲牌源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标号说明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曲牌的历史演变与分期
    三、研究缘起与意义
    四、研究史回顾
    五、研究创新点、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唐前古曲与崑曲曲牌之关系
    第一节 古曲崑化曲牌之考索
        一、古曲曲牌崑化之数量统计与演变考
        二、古曲曲牌演变略论
    第二节 古曲与崑曲曲牌关系论
        一、《诗经》篇章结构与曲牌音乐体制
        二、“乐府”与曲牌音乐
        三、南、北民歌交流与曲牌音乐
第二章 大曲与崑曲曲牌
    第一节 大曲—曲牌崑化之考索
        一、大曲-曲牌转化之总体统计
        二、大曲曲名-崑化曲牌分类考
    第二节 大曲与崑曲曲牌关系辨正
        一、大曲节拍与崑曲曲牌节拍之演变
        二、大曲“遍数”与崑曲曲牌
        三、唐宋大曲与崑曲曲牌之关系
第三章 词牌与崑曲关系论
    第一节 词牌崑化曲牌之考索
        一、词牌崑化之数量统计
        二、词牌崑化曲牌分类考
    第二节 词牌格律与崑曲曲牌关系辨正
        一、词牌与崑曲曲牌格律、结构
        二、词牌与崑曲曲牌音乐体制论
        三、宋词与崑曲曲牌关系反思
第四章 北曲崑化论
    第一节 北曲曲牌崑化之考索
        一、北曲曲牌崑化之概括
        二、南北曲曲牌分类考
    第二节北曲崑化逻辑论
        一、北曲与崑曲曲牌音乐体制
        二、北曲曲牌、崑曲曲牌格律关系论
        三、南、北曲牌界说
第五章 南戏曲牌与崑曲曲牌关系论
    第一节 南戏崑化曲牌之考索
        一、南戏崑化之数量统计
        二、南戏崑化分类考
    第二节 南戏曲牌与崑曲曲牌关系辨正
        一、南戏与崑曲演唱方式之差异
        二、南戏与崑曲曲牌格律之分歧
        三、南戏与崑曲曲牌关系反思
第六章 崑曲曲牌中的民间俗曲与其他源流
    第一节 民间俗曲与其他曲目崑化曲牌之考索
        一、民间俗曲崑化之数量统计
        二、民间俗曲崑化之主要方式——[节节高]源流个案研究
    第二节民间俗曲与崑曲曲牌关系
        一、民间小调与崑曲
        二、民间宗教音乐与崑曲
        三、边地音乐与崑曲
        四、“琴曲”“琴歌”与崑曲曲牌
余论:曲牌论
    一、将文体学概念的“曲”迁移到音乐文学领域
    二、音乐文学的角度要坚决摒弃“乐文优劣论”
    三、曲谱的刊刻为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四、地域流动是曲牌演变的重要因素
    五、曲牌研究的构型和拓展——叠压
参考文献
附录编制说明
附录A: 《集成曲谱》曲牌检索
附录B: 《六十种曲》曲牌检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後记

(6)“六月六”岁时民俗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民俗节日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
        1.2.1 国内民俗节日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
        1.2.2 国外民俗节日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行性实施方案与创新之处
        1.4.1 实施方案
        1.4.2 可行性分析
        1.4.3 预期达到研究结果
        1.4.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六月六”岁时民俗概述
    2.1 “六月六”岁时民俗起源
        2.1.1 生产起源
        2.1.2 生活起源
        2.1.3 祭祀起源
    2.2 “六月六”岁时民俗节日的发展历程
    2.3 “六月六”岁时民俗节日的现状分析
    2.4 “六月六”岁时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章 民俗节日元素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3.1 岁时民俗节日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设计特征
        3.1.1 地域文化性
        3.1.2 情感体验性
        3.1.3 文化传承性
    3.2 岁时民俗节日元素主题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表现
        3.2.1 纹样创新
        3.2.2 色彩创新
        3.2.3 形式创新
    3.3 岁时民俗节日元素主题品牌形象设计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六月六”岁时民俗节日品牌创意设计与应用
    4.1 “六月六”岁时民俗节日元素符号提炼
    4.2 “六月六”品牌基础系统设计
        4.2.1 标志设计
        4.2.2 插画设计
    4.3 “六月六”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4.3.1 文创产品形象设计
        4.3.2 宣传应用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毕业创作(设计)展示

(7)六月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2 研究方法
    0.3 学术史回顾
        0.3.1 节日研究
        0.3.2 岁时文献记述与研究
        0.3.3 六月六研究
        0.3.4 重数节日研究
        0.3.5 择吉文化观念研究
    0.4 创新点与不足
1.六月六的历史演变
    1.1 东汉以降:特殊的时间节点
        1.1.1 古代帝王、神灵诞辰
        1.1.2 特殊的农时
    1.2 北宋时期天贶节的节日建构
    1.3 南宋时期:节日的沿袭
        1.3.1 休假、祭祀、出游
        1.3.2 生活经验习俗
    1.4 明清时期:节日的融合
        1.4.1 七月七晒物习俗移植于六月六
        1.4.2 洗的习俗
        1.4.3 回娘家习俗
        1.4.4 伏日习俗与六月六节俗趋于融合
2.六月六的节俗活动
    2.1 洗晒习俗
        2.1.1 洗的习俗
        2.1.2 晒的习俗
    2.2 回娘家习俗
    2.3 饮食习俗
        2.3.1 清淡消暑的饮食功用
        2.3.2 当季养生食疗之法
        2.3.3 尝新荐新之俗
        2.3.4 作为礼物的馈赠食俗
    2.4 祭祀活动
        2.4.1 荐新之祭
        2.4.2 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
        2.4.3 作为神诞日祭祀地方神
    2.5 休假、休闲活动
    2.6 制曲合酱酿醋
3.六月六的文化内涵
    3.1 农业文明与祈盼丰收
    3.2 天时与人时的和谐统一
    3.3 重数节日的文化选择
    3.4 人伦关系与女性意识
    3.5 择吉观念与中国文化
4.结语
5.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8)“徐州伏羊节”的前世今生(论文提纲范文)

1 伏天由来与人体健康
2 吃伏羊的起源
3 徐州吃伏羊的历史
4 徐州伏羊节
    4.1 徐州伏羊节的起源
    4.2 徐州伏羊文化浅析
    4.3 伏羊节庆典纷呈
    4.4 吃伏羊盛景
    4.5 伏羊节羊肉美食谱

(9)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术语简释
    四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太行山区送羊习俗概况
    一 送羊习俗的时间和空间
        (一)流行地域
        (二)发生时间
    二 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分类及特点
        (一)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分类
        (二)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特点
第二章 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的类型
    一 送外孙(女)型
    二 送女儿型
    三 其他类型的送羊
第三章 姻亲关系:送羊习俗的核心
    一 羊作为缔结姻亲关系的标识物
        (一)羊是婚姻缔结的必备礼物
        (二)羊钱在婚俗中的运用
    二 送羊与姻亲关系的缔结和维护
        (一)婚礼送羊:姻亲关系的缔结
        (二)婚后送羊:姻亲关系的维护
第四章 由羊到“羊”:送羊习俗的现代转型
    一 从手工到机器的面羊制作
    二 从礼物到商品的面羊内涵
    三 从情感到工具的人际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田野调查的图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冀南地区“送羊”节日习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田野调查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节日习俗的文献研究
        二、送羊节日习俗研究
第二章 送羊节日习俗的发展与传播
    第一节 送羊习俗的产生和依托
        一、送羊习俗的产生条件
        二、送羊习俗的依托——中元节
    第二节 送羊习俗的前世今生
        一、祀神道具:活羊向面羊的转化
        二、面羊功能:祀神向馈女的转化
        三、馈送对象:女儿向外孙的转化
    第四节 送羊习俗的扩布
        一、省(山西)内传播
        二、省(山西)外传播
第三章 冀南送羊节日仪式及文化象征
    第一节 送羊节传说故事
        一、沉香救母
        二、羊羔跪乳
        三、刘秀走南阳
    第二节 送羊节文化内涵解读
        一、送羊仪式
        二、羊:“祥”、“孝”、“阳”
    第三节 送羊节的价值根源
        一、送羊节之根——天地人
        二、送羊节之魂——孝敬亲
第四章 现代语境中冀南送羊节失落之探析
    第一节 送羊节的当代转变
        一、精神内核:宣扬孝道向炫耀过渡
        二、价值功能:教育、社会价值向经济价值过渡
    第二节 送羊节“失意”之缘由
        一、心意传播、行为传播——仪式的弱化
        二、语言传播——口述过程
第五章 冀南送羊节传承路径的重建
    第一节 家庭教育是基础
    第二节 社区教育是保障
        一、动静宣传相结合
        二、动态演绎
        三、和谐家庭的评比
    第三节 学校教育是升华
        一、纳入教学课程
        二、课外文娱活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我国民间的四大“羊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动物形象及其当代价值[J]. 连建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06)
  • [2]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休闲农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 尹文莉,陈荣,李少付,李文瑛. 蚌埠学院学报, 2021(04)
  • [3]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
  • [4]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徐州为例[D]. 杨庭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崑曲曲牌源流研究[D]. 黄金龙. 苏州大学, 2020(06)
  • [6]“六月六”岁时民俗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刘莹莹. 济南大学, 2020(01)
  • [7]六月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D]. 冯姝婷. 辽宁大学, 2019(01)
  • [8]“徐州伏羊节”的前世今生[A]. 陈家振,刘会敏. 第十五届(2018)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8
  • [9]太行山区送羊习俗研究[D]. 李静静. 河南大学, 2018(01)
  • [10]冀南地区“送羊”节日习俗研究[D]. 赵莉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我国四大“羊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