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的冠层管理

几种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的冠层管理

一、几种热带亚热带果树的树冠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曾继吾,朱从一,张瑞敏,黄永敬[1](2021)在《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与引种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和沃柑的引种表现,以期获得适宜沃柑的砧木及在广东的适栽区域,从而为沃柑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橘、香橙和枳作为沃柑的嫁接砧木,对沃柑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力、树体生长情况、早结丰产性和果实品质等进行研究,以及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进行沃柑的引种表现观察,系统了解沃柑在广东的适应性表现。【结果】3种砧木的沃柑均表现出砧穗亲和力强、形成树冠快的优势,其中香橙砧植株生长旺、红橘砧植株生长适中,而枳砧植株生势缓和、矮化性明显。红橘砧、枳砧的沃柑初果期产量较高,分别达8.8、8.5 kg/株,早结、丰产稳产性好,而香橙砧初期产量偏低,仅6.5 kg/株,但结果第2年后砧木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单果重以红橘砧最高、平均达150.07 g,香橙砧次之、平均达141.83 g,枳砧最低、仅132.13 g,其中红橘砧与枳砧之间单果重差异显着;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含量均以枳砧最高,香橙砧最低,其中结果第1~2年枳砧、香橙砧间差异显着,但第3年后砧木差异不明显。沃柑物候期受种植地区影响,在粤东、粤西地区,梢期、花期比粤北地区约早30 d,果实成熟期比粤北地区约早20 d,但果实转色期约晚10 d。广东不同地区种植沃柑均具有早结性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良的特性,但粤北地区沃柑果实和秋梢易受冻害影响。【结论】红橘砧、香橙砧是值得推广的优良沃柑砧木,而枳砧沃柑丰产后易出现黄化、早衰现象,不建议用作沃柑的嫁接砧木。沃柑在粤北地区因容易受冻害影响而不宜大面积发展种植。

向旭[2](2020)在《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瓶颈与产业技术研发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广东荔枝产业"大而不强"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分析其主要瓶颈问题与技术短板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我国特色水果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从全产业链角度剖析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现状的整体动态情况,总结出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导致销售不畅、中晚熟品种隔年结果或"大小年"问题突出导致产量波幅大、安全生产与品控滞后增加品牌打造难度、荔枝供应链建设落后制约荔枝合理正常消费和规模化、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三产不融合等5个方面,是制约全省荔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从产业技术研发的过程分析,总结出克服中晚熟品种"大小年"技术、冷链物流保鲜贮运一体化集成技术、绿色标准化种植与品控保障技术、果园宜机化与机械化集成技术、初加工产品自动化生产技术等5个方面,则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短板;从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冷链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及新工艺研发4个重点产业链环节,总结了近年来的主要研发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吴文,张瑞敏,朱从一,曾继吾,马培恰,黄永敬[3](2020)在《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效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为省力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6年生枳砧砂糖橘结果树为对象,应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调查植株生长量和产量,分析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广东砂糖橘采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结果年(2016年、2018年)平均株产分别为43.3、57.4 kg,显着高于传统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3.2%、12.26%和0.51%,均高于传统栽培。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明显提高了果实商品率,显着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生产成本比传统栽培方法少10.80%。单位产量、产值均低于传统栽培,纯利润比传统栽培增加不显着,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在广东砂糖橘的应用没表现出明显效果。【结论】通过砂糖橘隔年交替结果试验启示,密植郁闭砂糖橘园通过合理间伐和开天窗压顶等回缩修剪,新种园推广合理疏植,保持砂糖橘果园的树冠矮化、通风透光良好,可显着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姚曼[4](2019)在《《灌溉农学发展:果木》(第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农业的发展,如何提高灌溉效率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迈克K.V.卡尔(Mike K.V.Carr)编着的(Advances in Irrigation Agronomy:Fruit Crops)《灌溉农学进展:果木》,该书重点介绍了11种常见水果作物的灌溉技术。译者选择前两章作为翻译实践材料,展示了灌溉的基本知识和鳄梨的灌溉方法。译者通过探索前两章内容所运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同类文本翻译提供参考价值。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在农业方面实现节水、节能、省工、节地和增产,但是中国农业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缺水仍是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高效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经之路。我国农业在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面积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学习借鉴他国灌溉知识十分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这部作品是颇具价值的。本翻译实践报告包含四个章节,分别为翻译项目描述、翻译过程、实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第一章阐述了项目背景、作者简介和任务意义,第二章论及了翻译过程、译中难点分析、校对修改。第三章是实例分析,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运用下,译者选取典型翻译实例,采用了拆分、增译、转换等多种翻译方法。第四章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成果、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赖多,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5](2019)在《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满足广东油甘生产技术需求和提高果农栽培水平。【方法】以白玉油甘新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汕尾地区进行高接换种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白玉油甘在汕尾地区种植适应性好,平均单果重为10.36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8.7%和1.03%,固酸比为8.45,总糖为58.5 mg/g,维生素C 2.77 mg/g,单宁为1.18 mg/g,可食率为92.5%;且可留树保鲜,延迟采收,不影响其品质;配套关键栽培技术中高接换种可实现3年生油甘单株产量达35.2 kg;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可显着增加油甘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总糖含量,降低单宁含量;地膜覆盖除草以及利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措施诱杀害虫,结合生物农药科学使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每年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5~7次。【结论】利用此技术可实现每667 m2油甘栽培1年生树年产546.0 kg、2年生树年产909.0 kg、3年生树年产2 112.0 kg,果实单果大、高糖低酸、涩味轻,商品性好,达到早结丰产、绿色优质的栽培目的。

王松,谢银燕,张成彬,毛子翎,单体江[6](2019)在《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林果树之一,随着荔枝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栽培品种的日益增多,荔枝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综述近年来荔枝常见病虫害的种类、为害和防治措施,其中病害10种,虫害33种,为害严重的主要是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荔枝毛毡病、蒂蛀虫和荔枝蝽等,同时对荔枝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荔枝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及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胡福初[7](2019)在《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研究》文中认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特色果树,传统管理模式下,荔枝树体高大,可生长至十几米至几十米高,给生产管理造成不便。近年来,矮化栽培已成为我国果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栽培模式,而矮化品种或砧木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矮化栽培的重要途径。目前荔枝果园通常采取回缩修剪方式以控制株高实现矮化栽培,矮化种质资源缺乏有效培育和利用,矮化相关性状的发生机制与遗传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开展了荔枝矮化性状鉴定评价、相关基因的筛选、遗传分离规律及QTL定位等工作,为荔枝矮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荔枝种质资源的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复叶长度、叶柄粗度、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枝皮率等矮化相关表型进行测定分析,发现除了枝皮率之外的7个矮化相关性状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状的公因子分析结果,提出了荔枝矮化指数(D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矮化指数判定荔枝矮化级别的标准,并对120份荔枝资源矮化特性进行了评价分级,分级结果与实践经验的判断基本相符;同时,通过枝皮率的比较分析,明确了枝皮率与枝梢直径呈现显着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69,而且在枝梢直径相近的情况下,不同品种之间枝皮率没有显着性差异,因而认为枝皮率不适宜作为荔枝矮化性状评价的关键指标。(2)分别以极乔化品种‘妃子笑’和矮化品种‘紫娘喜’的叶片和顶芽为材料,通过RNA-Seq测序比较矮化与乔化品种之间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共组装得到了55,810条unigenes,大约81.69%(45,740)的基因序列能够比对至少1个公共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共计检测到了差异表达基因9190条,其中两品种顶芽之间有3,248个差异表达基因,叶片之间有175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遗传信息过程”、“氧化磷酸化”等相关生物学过程;重点分析了42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69个能量代谢途径中涉及的差异基因,在对部分差异基因以及赤霉素生物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之后,将3个Lc GA2oxs转入烟草进行过表达分析,发现Lc GA2oxs在烟草中的超表达导致了转基因植株的明显矮化,说明Lc GA2oxs具有一定的“致矮”功能,并可能参与到荔枝的矮化形成过程。(3)以矮化品种‘紫娘喜’为母本,极乔化品种‘妃子笑’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实生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调查分析杂交后代矮化相关性状的分离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通过杂交一共得到了266株实生后代,经SRAP分子标记筛选出194份真杂种,真杂种率为72.9%,最终成活178株用于构建群体;对群体进行田间调查,明确了株高、新梢长度、复叶柄长度等8个矮化相关性状以及矮化指数的分离特点,各表型的变异系数为11.50%~23.23%,中亲优势为-7.37%~18.68%,存在较明显的趋中遗传。总体来看,本研究构建的杂交群体大小适中,目标性状分离显着,符合作图群体构建的相关要求。(4)以‘紫娘喜’ב妃子笑’的F1群体为作图群体,基于GBS技术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荔枝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并进行矮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鉴定得到了8,654,911个SNP标记,分为八种分离模式,其中可用于F1个体基因分型的分离类型包括hk×hk、lm×ll、ef×eg、ab×cd和nn×np等5种标记数量5,100,050个;经筛选过滤,3027个SNP标记上图并分布在15个连锁群上,总的遗传距离为1711.97 c M,平均遗传距离为0.57 c M,图谱质量总体较高;对8个矮化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了37个QTL位点,可以解释8.0%至14.7%(平均值=9.7%)的表型变异,在其中的32个QTL区域内发现126个候选基因,根据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及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了82个候选基因的注释信息以及50个双亲间有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在调控荔枝矮化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泽[8](2019)在《荔枝高光效树形对冠层和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荔枝是起源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常绿乔木果树,树体高大,最高可达20m,树冠多为圆头形,枝梢生长旺盛。亩植26株的荔枝园在正常管理下,一般种植后10-13年就开始封行,随着树龄增长,果园密闭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管理难、采收难、病虫害防治难、产量低和果实品质差等系列问题。针对荔枝树体结构不合理这个日益严峻问题,生产中主要通过回缩、开天窗和大枝疏剪等方法来改善树体的光照条件,但是对改造后树形的树体结构和冠层特性等缺乏细致研究,导致技术规范和效果也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两种荔枝高光效树形(高冠开心形和矮冠开心形)与生产中常用两种树形(开天窗近圆头形和自然圆头形)在树体结构、冠层特性、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等方面差异,提出了荔枝高冠和矮冠开心树形树体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技术上可行,操作性强且便于果农接受的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方案。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用CI-110冠层分析仪测定不同树形相对光强和叶面积指数在水平方向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树形无效光区(相对光强小于30%)的面积占冠层总面积的比例,矮冠开心树形最低(28.5%),其次为高冠开心树形(34.3%),而作为它们对照的两种“开天窗”近圆头树形分别为46.1%和49.2%,自然圆头树形最高(56.9%);开心形树形叶面积指数的分布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圆头形树形则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趋势。2.与生产常规开天窗近圆头形(对照)相比,高冠和矮冠开心形树体高度分别降低了16.9%和27.9%,叶幕层厚度分别降低了25.2%和32.2%;主枝、第一级和第二级侧枝构成了荔枝树体的主要骨架,高光效开心树形前三级骨干枝分枝数显着减少,开张角度则显着变大,从第四级骨干枝分枝开始高光效开心形树形在长度、粗度和分枝角度上与对照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在分枝数目对照要显着多于高光效开心形;且矮冠开心形与高冠开心形的无叶枝干大部分在经过6级与7级分枝后就到达有叶结果枝组(叶绿层下部),而对照则需8级-10级分枝才能到达叶绿层下部。说明两种开心形树形的树体结构更简单,更加有利于通风透光。3.从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辐散透过系数、直接辐射透过系数、冠层消光系数五个维度对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进行评价,发现开心形与圆头形树冠在冠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叶面积指数(LAI)均是高冠自然圆头形>开天窗近圆头形>高冠开心形>矮冠开心形,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消光系数(K)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TRCP)在天顶角6.5°和19.5°处开心形与圆头形树形差异明显,且矮冠开心形与对照的差异比高冠开心形与对照的差异更加明显,说明矮冠开心形树的开心程度大于高冠开心形。4.采用Li-6400对不同荔枝树形树冠内、中、外三层叶片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的树形之间的树冠外层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层与内层叶片。与生产常规开天窗近圆头形(对照)相比,矮冠开心形中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31.2%、45.8%、49.5%、43.1%,内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98.5%、78.2%、69.5%、122.3%;高冠开心形中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29.8%、43.5%、48.7%、41.5%,内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89.3%、72.4%、66.8%、114.9%。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结果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反。5.比较了不同树形之间结果母枝数量、成花枝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高冠和矮冠开心形树的结果母枝数分别为977条和523条,显着低于各自对照树的1627条和1591条;成花枝率分别为93%和87%,分别比各自对照提高81%和79%;单株产量分别为90kg和70kg,分别比对照高1.63倍和1.55倍;外层果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开心形树形内膛果的品质则明显优于圆头形对照,表现为果实大,可食率、焦核率、TSS和Vc含量高,可滴定酸低。此外,从同一种树形的外层与内膛果实品质比较,开心形树形之间差异小,圆头形树形差异大。说明开心树形比圆头形树形能够生产出高品质且质量差异小的果实。6.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了荔枝高光效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其中高冠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为树体高度在3.5-4.5m,主枝3条、开张角度为55-60°,一级侧枝6条、二级侧枝12条左右,均匀分布、向树冠外围延伸;无叶骨干枝侧枝分级数不超过6级,叶绿层厚度1.0-1.2m;结果母枝数量800-1000条,且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开心形树冠;矮冠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为树体高度在3.0-3.5m,主枝3条、开张角度为60°左右,一级侧枝6条、二级侧枝12条左右,均匀分布、向树冠外围延伸;无叶骨干枝侧枝分级数不超过5级,叶绿层厚度0.8-1.0m;结果母枝数量450-600条,且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开心形树冠。

陈志容[9](2018)在《明代以来(1368-2005)广东地区的橄榄种植及开发利用》文中研究表明橄榄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水果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橄榄的利用在古籍中有所记载,同时因其独特风味也被古代文人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橄榄则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药物价值的果物。广东省是我国橄榄的主要产区之一,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橄榄的相关记载,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尝试对明代以来广东地区的橄榄种植及开发利用进行总结和探讨。笔者回顾早期学术界对广东橄榄的研究情况,发现当代学术界对于橄榄的研究不多,且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橄榄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对橄榄栽培、利用的历史发展研究更为稀少。橄榄历史悠久,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象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橄榄栽培及其开发利用的历史发展具有多方面意义。橄榄在古籍中出现过众多别名,在现代又常被民众与乌榄、油橄榄混淆,针对这个现象笔者对橄榄进行了名实考证。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属于橄榄科橄榄属的橄榄种(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乌榄是与橄榄同属的另一品种(Canarium pimela Leenh.),而油橄榄是属于木犀科木犀榄属的木樨榄(Olea europaea L.),均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发现橄榄自明代以来在种植区域的分布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变化。明代时期分布较少,仅有13个地区记载产有橄榄,到了清代,橄榄的种植范围明显增多,几乎各县都有栽培,民国时期又有所减少。笔者认为气候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橄榄分布的最主要原因。而从各地记载的橄榄品种来看,自明代以来广东地区橄榄的不同品种,其命名多与果实的某一特征相关,或者根据其外形命名,或者根据其产地命名。同时笔者从橄榄的生长习性、栽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实贮藏等六个方面分析橄榄的栽培历史的变化,发现记载橄榄栽种管理的史料不多,但对于橄榄的特殊采摘方式则有较多记载。从古文献的整理来看,早期人们对橄榄的认识,就已经不限于可供鲜食的水果。笔者将其归纳为食用、药用、材用、香用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记述。

刘梦秋,舒波,刘丽琴,决登伟,王一承,石胜友[10](2017)在《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根腐病是为害油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世界上所有的油梨种植区都有发生,是制约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油梨根腐病的病原有:疫霉菌、蜜环菌、焦菌以及丝核菌等,其中疫霉菌为主要病原菌。本文从病原菌发病规律、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总结油梨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研究方向。

二、几种热带亚热带果树的树冠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热带亚热带果树的树冠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与引种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1.1 不同砧木与沃柑的砧穗亲和力关系
        2.1.4 不同砧木对沃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2.2 沃柑在广东的引种表现
        2.2.1 物候期
        2.2.2 生长结果习性
        2.2.3 果实性状及果实品质
        2.2.4 抗性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2)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瓶颈与产业技术研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
    1.1 发展现状
        1.1.1 种质资源
        1.1.2 面积与产量
        1.1.3 经济效益
        1.1.4 产业链情况
    1.2 瓶颈问题
        1.2.1 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导致销售不畅
        1.2.2 中晚熟品种隔年结果或“大小年”问题突出导致产量波幅大
        1.2.3 安全生产与品控滞后增加品牌打造难度
        1.2.4 供应链建设落后制约合理正常消费
        1.2.5 规模化、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三产不融合
2 广东荔枝产业技术研发进展及主要短板
    2.1 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1.1 栽培技术
        (1)秋梢培养与控冬梢促花技术。
        (2)控穗疏花与壮花技术。
        (3)减少落果与裂果的坐果调控技术。
        (4)密植果园改造技术。
        (5)高接换种技术。
        (6)高效省力化技术。
        (7)安全生产技术。
        2.1.2 育种技术
        (1)荔枝远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2)荔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3)荔枝离体再生与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
        2.1.3 冷链保鲜技术
        2.1.4 加工技术及新工艺研发
    2.2 主要技术短板
        2.2.1 克服中晚熟品种“大小年”技术
        2.2.2 冷链物流保鲜贮运一体化集成技术
        2.2.3 绿色标准化种植与品质控制保障技术
        2.2.4 荔枝果园宜机化与机械化集成技术
        2.2.5 荔枝初加工产品自动化生产技术
3 建议及展望
    3.1 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3.2 对荔枝生产技术的展望
    3.3 对荔枝新技术育种的展望

(3)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隔年交替结果
        1.2.2 传统栽培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2.2 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开花坐果及产量的影响
    2.3 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品质的影响
    2.4 隔年交替结果种植砂糖橘的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4)《灌溉农学发展:果木》(第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1.2 Task Introduction
        1.2.1 About the Author
        1.2.2 About the Original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2.1.1 Tools,Parallel Texts and Glossary-making
        2.1.2 An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2.1.3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2 Major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2.2.1 Difficulties in Lexicon
        2.2.2 Difficulties in Sentences
        2.2.3 Difficulties in Discourse
    2.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2.3.1 Self-Proofreading
        2.3.2 Others’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3.1.2 Free Translation
    3.2 The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3.2.1 Conversion
        3.2.2 Segmentation
        3.2.3 Reorganization
    3.3 The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3.3.1 Substitution
        3.3.2 Regrouping
        3.3.3 Supplementation
Chapter Four Summary
    4.1 Gains from the Translation
    4.2 Aspects to Be Improved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5)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高接换种
        1.2.2 施肥管理
        1.2.3 地膜覆盖除草
        1.2.4 果实留树保鲜
        1.2.5 病虫害防控
        1.2.6 果实品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玉油甘果实的品质特性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地膜覆盖对油甘种植除草效果的影响
    2.5 留树保鲜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6)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荔枝主要病害及其为害
    1.1 真菌性病害
        1.1.1 荔枝霜疫霉病
        1.1.2 荔枝炭疽病
        1.1.3 荔枝酸腐病
        1.1.4 其他真菌性病害
    1.2 病毒病
    1.3 其他侵染性病害
2 荔枝主要害虫及其为害
    2.1 鳞翅目害虫
    2.2 鞘翅目害虫
    2.3 同翅目害虫
    2.4 半翅目害虫
    2.5 双翅目害虫
    2.6 缨翅目害虫
3 荔枝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3.1 农业防治
    3.2 物理防治
    3.3 生物防治
    3.4 化学防治
4 讨论

(7)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果树矮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1.1.2 果树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
        1.1.3 果树矮化的形成机理
        1.1.4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1.1.5 果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荔枝种质矮化相关性状的鉴定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矮化相关性状的测定与数据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荔枝枝梢长度和粗度的鉴定评价
        2.3.2 荔枝枝梢节间长度的鉴定评价
        2.3.3 荔枝复叶柄长度与粗度的鉴定评价
        2.3.4 荔枝叶片大小的鉴定评价
        2.3.5 荔枝枝皮率的测定与分析
        2.3.6 相关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2.3.7 荔枝矮化特性的综合评价
    2.4 小结
第3章 乔化和矮化荔枝品种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RNA提取及c DNA文库构建与测序
        3.2.3 数据组装和功能注释
        3.2.4 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
        3.2.5 定量实时PCR分析
        3.2.6 Lc GA2ox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及序列组装
        3.3.2 基因注释与功能分类
        3.3.3 乔化和矮化荔枝样品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3.3.4 植物激素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3.3.5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3.3.6 能量代谢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3.3.7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的q RT-PCR验证
        3.3.8 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3.9 Lc GA2oxs的功能验证
    3.4 小结
第4章 “矮化×乔化”F1作图群体的创建及矮化相关性状的评价与分离规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4.2.2.1 DNA的提取
        4.2.2.2 DNA质量检测
        4.2.3 SRAP引物组合筛选及真假杂种鉴定
        4.2.4 杂交后代矮化相关性状评价与分离规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DNA提取与检测
        4.3.2 SRAP引物筛选及真假杂种鉴定
        4.3.3 杂交后代矮化相关性状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荔枝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及矮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GBS文库构建
        5.2.3 高通量测序与数据分析
        5.2.4 SNP发掘和基因分型
        5.2.5 连锁图的构建与评估
        5.2.6 QTL检测
        5.2.7 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矮化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
        5.3.2 GBS库构建和序列数据分析
        5.3.3 GBS数据分析
        5.3.4 SNP发掘和基因分型
        5.3.5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评价
        5.3.6 图谱质量的评估
        5.3.7 矮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5.3.8 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功能注释
    5.4 小结
第6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6.1 全文讨论
        6.1.1 果树矮化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6.1.2 基于转录组技术分离果树矮化基因
        6.1.3 作图群体构建及矮化性状的分离
        6.1.4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矮化性状的QTL定位
    6.2 结论
    6.3 创新之处
    6.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主持的项目

(8)荔枝高光效树形对冠层和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树形改造对树体冠层特性的影响研究
        1.2.2 树形改造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1.2.3 树形改造对果实品质及产量影响
        1.2.4 树形改造对枝量和枝类的影响
    1.3 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点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树冠结构与枝干特性的测定
        2.2.2 冠层特性测定
        2.2.3 光合特性测定
        2.2.4 冠层特性测定
        2.2.5 整树光照分布的测定
        2.2.6 产量和果实品质测定、成花率统计
    2.3 数据统计分析及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树形光照分布的调查
        3.1.1 不同树形相对光强在水平方向的分布
        3.1.2 不同树形叶面积指数在水平方向的分布
    3.2 几种树形树体结构的调查
        3.2.1 树冠与树体特征
        3.2.2 枝干特性的调查
        3.2.3 小结
    3.3 几种树形冠层特性分析
        3.3.1 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3.3.2 平均叶倾角的四季变化
        3.3.3 辐散透过系数的四季变化
        3.3.4 直接辐射透过系数的四季变化
        3.3.5 冠层消光系数的四季变化
        3.3.6 小结
    3.4 几种树形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3.4.1 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四季变化
        3.4.2 叶片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的四季变化
        3.4.3 小结
    3.5 几种树形产量与品质的比较
        3.5.1 结果母枝数量、成花枝率和产量的比较
        3.5.2 果实品质的比较
        3.5.3 小结
4 讨论
    4.1 树形改造对树体特征与枝干特性的影响
    4.2 树形改造对树冠冠层特性的影响
    4.3 树形改造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树形改造对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5 高光效开心形树形改造的技术要点与操作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明代以来(1368-2005)广东地区的橄榄种植及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方法及创新之处
2.橄榄名实考
    2.1 橄榄在古文献中的别名
    2.2 橄榄与余甘子
    2.3 橄榄与乌榄
    2.4 橄榄与油橄榄
3.明代以来广东地区橄榄品种与种植分布变化
    3.1 明代以前广东地区橄榄的栽培情况
    3.2 明代以来广东地区橄榄的种植区域
    3.3 明代以来广东地区的橄榄品种资源
4.明代以来广东地区的橄榄栽培技术
    4.1 生长习性
    4.2 栽种
    4.3 栽培管理
    4.4 病虫害防治
    4.5 果实采收
    4.6 果实贮藏
5.明代以来橄榄的加工利用
    5.1 食用
    5.2 药用
    5.3 材用
    5.4 香用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表2《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省部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B.表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广州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C.表4《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韶州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D.表5《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惠州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E.表6《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潮州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F.表7《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肇庆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G.表8《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高州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附录 H.表9《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雷州府的橄榄记载汇总表

(10)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梨根腐病的病原菌
    1.1 疫霉菌根腐病
    1.2 蜜环菌根腐病
    1.3焦菌根腐病
    1.4 丝核菌根腐病
2 病原菌致病机理
3 油梨根腐病防治措施
    3.1 栽培管理
    3.2化学防治
    3.3 生物防治
    3.4 抗病砧木
4 展望

四、几种热带亚热带果树的树冠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与引种表现[J]. 吴文,曾继吾,朱从一,张瑞敏,黄永敬.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瓶颈与产业技术研发进展[J]. 向旭.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2)
  • [3]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效益研究[J]. 吴文,张瑞敏,朱从一,曾继吾,马培恰,黄永敬.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8)
  • [4]《灌溉农学发展:果木》(第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 姚曼.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6)
  • [5]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赖多,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19(10)
  • [6]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王松,谢银燕,张成彬,毛子翎,单体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7)
  • [7]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研究[D]. 胡福初.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8]荔枝高光效树形对冠层和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D]. 张泽.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9]明代以来(1368-2005)广东地区的橄榄种植及开发利用[D]. 陈志容.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J]. 刘梦秋,舒波,刘丽琴,决登伟,王一承,石胜友.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5)

标签:;  ;  ;  ;  ;  

几种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的冠层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