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β-羟基-17α-甲基-酯-4-en-3-one的合成

17β-羟基-17α-甲基-酯-4-en-3-one的合成

一、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德[1](2020)在《铱催化甾体-4-烯-3-酮的水相高选择性还原-消除合成甾体-3,5-二烯》文中研究表明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甾体化合物,能够作为芳香酶抑制剂用于乳腺癌的治疗,还具有抗早孕活性,也可以用作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同时,甾体-3,5-二烯还是许多生物活性结构的关键结构单元或重要的合成前体。但是,目前缺少一种令人满意和操作简易的方法来合成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甾体-4-烯-3-酮类化合物的水相还原-消除来制备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利用最新发展的金属铱催化剂,在催化剂当量为0.5 mol%(S/C=200)的催化作用下,将甾体-4-烯-3-酮类化合物、水-共溶剂和甲酸的混合溶液在80摄氏度下加热数小时,可以以中等至优异的产率获得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机理研究表明,该过程由两个连续的反应组成:铱催化的4-烯-3-酮向4-烯-3-醇的选择性还原反应和酸促进的4-烯-3-醇向3,5-二烯的选择性脱水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并且可以在水相中进行。还原-消除具有极高的官能团耐受性,一级、二级和三级羟基耐受性良好,除甲酸酯之外的甾体酯或对甲苯磺酸酯在该酸性还原条件下不发生水解或还原,甾体环上和环外酮部分均不受影响。此外,该反应还具有出色的区域选择性,还原-消除仅发生在A环4-烯-3-酮上,而B环或C环烯酮不发生反应。该方法还可用于双环共轭二烯的合成,并且产物3,5-二烯类化合物也可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甾体化合物。

陶琪[2](2019)在《以雄烯二酮为原料的甾体激素中间体合成及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由于薯蓣资源的匮乏及传统皂素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皂素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价格居高不下。甾醇是皂素理想的替代资源,以甾醇为底物经微生物法处理后得到的雄烯二酮(4AD)几乎可以合成所有甾体激素中间体。微生物转化甾醇生产雄烯二酮具有生产成本低、产率高、污染小等优点,而且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雄烯二酮的价格还将大幅降低。表雄酮和甲睾酮作为两种重要的甾体激素中间体,目前的工艺主要是以皂素为原料进行制备,生产成本高,不具备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急需开发新的工艺以提高竞争力。本研究以雄烯二酮为原料合成了表雄酮和甲睾酮,并对其合成工艺分别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可以在降低成本、提高产率上为以雄烯二酮为原料合成表雄酮和甲睾酮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雄烯二酮为原料合成表雄酮。雄烯二酮为原料,经3-羰基烯酯化保护,17-羰基缩酮保护,然后经过碱性水解,不经后处理后直接用钯碳还原,集水解还原于一锅,最后在醇的酸溶液中进行水解得到目标产物表雄酮。通过熔点、1H NMR、13C NMR、IR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各步的反应机理。2.表雄酮的合成工艺优化。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1)烯酯化反应:二氯甲烷作反应体系的溶剂,并加入10m L乙酰氯,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加入量为0.08g。反应温度为50℃,雄烯二酮与醋酸酐的摩尔比为1:21.2,产率66.6%。(2)缩酮保护反应:乙二醇作缩酮保护试剂,加入量为8m L。将8m L原甲酸三甲酯分4次加入,每次的加入量为2m L。物料配比为1:10,反应温度为40℃,产率93.0%。(3)碱性水解及还原反应:氢氧化钾作碱性水解试剂。还原的压力及钯碳用量分别为1MPa和0.6g,氢化温度为50℃,产率89.8%。(4)酸性水解反应:选择盐酸作酸性水解的试剂,盐酸加入量为15m L,酸性水解的温度为80℃,产率91.7%。优化后最终产率为51.0%。3.以雄烯二酮为原料合成甲睾酮。雄烯二酮为原料,经3-羰基烯醇醚化保护,17-羰基与格氏试剂反应引进甲基,最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甲睾酮。通过熔点、1H NMR、IR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各步的反应机理。4.甲睾酮的合成工艺优化。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1)稀醇醚化反应: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0.4g,温度为10℃,n雄烯二酮:n原甲酸三乙酯=1:9,产率85.8%。(2)格氏及水解反应:无水四氢呋喃作溶剂、加入碘粒作预制的引发剂,碘甲烷作卤代试剂制备格氏试剂、反应温度为60℃,摩尔比n镁屑:n碘甲烷:n烯醇醚化产物=1:40:1,水解试剂为稀盐酸,水解温度为60℃,产率82.3%。优化后最终产率为70.6%。

黄竹梅[3](2013)在《黄体酮和环氧黄体酮微生物羟基转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类固醇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抗炎、利尿、雄激素、孕激素、避孕药和抗癌剂。类固醇的羟基化是甾体药物和激素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反应。由于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及环境友好性,常常用于药物中间体的羟基化反应。过去的几十年里,甾体的微生物羟基化反应被广泛研究,以获得新的具有药用活性的羟基类化合物以及揭示羟基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许多真菌具有在类固醇甾烷母核不同位置进行羟化的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微生物的羟基化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其中11α-、11β-、16α-和17α-羟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7α-、9α-、14α-、15α-羟基化也具有潜在的工业开发前景。黄体酮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孕激素类药物,影响排卵、妊娠的建立与维护,并且参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保护方面。有研究表明,11α-OH和11β-OH黄体酮衍生物比黄体酮更能有效地刺激酪氨酸磷酸化。此外,14β-OH黄体酮衍生物是强心甙活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可以提高离体心脏肌肉收缩。环氧黄体酮的11β-羟基化产物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用于生产多种抗炎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然而,对环氧黄体酮的微生物羟基化研究不多。本研究使用实验室保存菌种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和蓝色犁头霉菌(Absidia coerulea)分别对黄体酮和环氧黄体酮进行发酵转化,转化液经萃取、浓缩,获得产物粗产品,再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共获得7种代谢产物。利用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质谱检测等分析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黄体酮的转化产物有:7β,11α-羟基孕酮、7β,15α-羟基孕酮、11β,15α-羟基孕酮、14β-羟基孕酮,环氧黄体酮的转化产物有:11β-羟基-16α,17α-环氧孕甾、11β,15α-羟基-16α,17α-环氧孕甾、15β-羟基-16α,17α-环氧孕甾。最后,利用蓝色犁头孢霉菌株(Absidia coerulea)对黄体酮的转化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得了转化的最优条件。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为:pH6.0,菌龄72h,接种量7%,底物浓度5g/L。在优化条件下缩短了转化的时间,7β,,15α-羟基孕酮转化率达到了90%。

王湘山[4](2008)在《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及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甾体化合物在医学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类药物。一些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艾滋病毒和抗癌细胞活性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甾体药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广泛用于控制生育领域及治疗风湿病、心血管、人体器官移植、皮肤病、秃头症、痤疮、内分泌失调和老年性疾病等。另外,一些甾体激素也被应用于促进家畜繁殖生长及植物生长等。现在,甾体药物已成为全球产量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初步分析研究了大力补(17α-甲基-17β-羟基-雄甾-1,4-二烯-3-酮)的IR、UV、MS、1H-NMR和13C-NMR谱的特征,对所有的13C-NMR和主要的1H-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探讨了其质谱裂解机理,还对其进行了热重和差热分析,确定了大力补的结构。2)设计以睾酮(17β-羟基-雄甾-4-烯-3-酮)为原料,经H2O2环氧化和盐酸开环两步反应合成了4-氯-睾酮(4-氯-17β-羟基-雄甾-4-烯-3-酮),两步反应连续进行,此反应路线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及产率高等优点。并探讨了两步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为,n(H2O2):n(NaOH):n(睾酮)=5:1.24:1,n(浓盐酸):n(睾酮)=1:1,反应温度依次为0℃和室温,反应时间依次为20h和3h,4-氯-睾酮的总产率达82.6%,粗产品经重结晶后纯度大于98.6%,反应重复性良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氯-睾酮的结构经IR、MS、1H-NMR和13C-NMR谱得以表征,并探讨了其质谱裂解机理。3)报导了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对4-氯-17α-甲基睾酮的脱氢反应,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工艺,分析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副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中发现未见文献报道的17-位脱水产物4-氯-17α-甲基-雄甾-1,4,16-三烯-3-酮,却未发现常见的6-位脱氢的甾酮;酸性强弱不同的催化剂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采用对甲苯磺酸(PTS)为催化剂时,反应主要生成4-氯-1,2-脱氢-17α-甲基睾酮;在强酸催化下或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或升高反应温度,4-氯-1,2-脱氢-17α-甲基睾酮可以通过脱去17-位羟基而在16-位上引入双键生成4-氯-17α-甲基-雄甾-1,4,16-三烯-3-酮;当在60℃反应72h,4-氯-17α-甲基睾酮的用量为8.90mmol,以苯(130mL)为溶剂,催化剂PTS用量为1.9%(摩尔分数),DDQ用量为1.6(摩尔分数)时,4-氯-1,2-脱氢-17α-甲基睾酮的最佳产率为81.0%,4-氯-17α-甲基睾酮的最佳转化率为94.6%,反应重复性良好,有应用前景。产物结构经IR、MS、1H-NMR和13C-NMR谱得以确定,并分别探讨了它们的质谱裂解机理。

杨雄文[5](2005)在《以AD/DHEA为原料甾体药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抗病毒和抗休克等药理作用,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心血管病、癌症、皮肤病等。甾体药物的发现及成功合成是近半个世纪来医药工业取得最引人注目的两大进展之一,成为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甾体药物的合成原料一般为薯蓣皂素、剑麻皂素、番麻皂素等,随着薯蓣资源日渐枯竭,使得甾体药物工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原料,而微生物降解胆固醇和植物甾醇合成雄烯二酮(AD)获得成功,使得AD成为新兴的甾体原料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以AD为起始原料合成甾体药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AD为起始原料,经过NaIO4/KMnO4氧化裂解、胺解环合、羟氨反应,在甾体17位形成肟,再与卤代烷烃和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24个甾体肟醚和肟酯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均经过MS、1H NMR、13C NMR和IR谱确证。2.探索了将甾体17-肟还原成胺的条件,筛选出碱性条件下以Ni-Al合金高收率的将肟还原为胺的方法,收率90%,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后处理操作简单;同时将胺与取代酰氯和有机羧酸反应,合成了15个17-氨基酰胺类甾体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均经过MS、1H NMR、13C NMR和IR谱确证。3.以脱氢异雄酮(DHEA)为起始原料,与不同的Wittig试剂反应,在17-酮基位分别接枝上亚甲基、亚乙基、乙氧羰基亚甲基、甲氧基亚甲基等侧链,收率分别为96%、95%、53%、10%。4.以DHEA为起始原料,经wittig反应、硼氢化-氧化、Oppenauer氧化、Jone’s氧化等反应,合成了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17β-羧基甾体3-62和孕酮3-64,总收率分别为23.0%,5.7%;在17-亚乙基甾体C-20位引入羟甲基时生成三羟甲基化产物。5.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生物活性评价。对老鼠5α-还原酶抑制活性试验发现:受试化合物均有一定的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01、302、304、305、306有较好的5α-还原酶抑制活性,相同实验条件下与抗前列腺炎商品药物爱普列特(Epristeride)比较,受试化合物301、305、306对5α-还原酶的抑制活性与Epristeride相当,为进一步进行药理实验打下基础;对体外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抗肿瘤试验发现:受试化合物对该细胞株没有抑制活性。

范柏林[6](2004)在《Mibolerone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结构表征》文中认为米勃龙(Mibolerone)为一高药效低副作用同化激素类药物,其物理常数、光谱性质、具体合成方法却未见文献报导。本文研究了米勃龙(Mibolerone)及其中间体甲基诺龙,以及甲基诺龙的6位脱氢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碳13核磁共振谱(13CNMR)、氢核磁共振谱(1HNMR)、质谱(MS)等现代物理方法进行表征并对质谱裂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条合成路线。其一是以碱性脱羧物(化学名称为雌甾—5(10)—烯—3,17—二酮)为原料,以甲醇选择性保护3位羰基,然后以甲基锂对17位羰基进行甲基化反应引入17—甲基即得甲基诺龙,然后以四氯苯醌与甲基诺龙发生脱氢反应引入6位双键,再以二甲基铜锂对甲基诺龙的6位脱氢化合物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第二条路线关于甲基诺龙、目标化合物的制备同第一条路线。所不同是关于甲基诺龙的6位脱氢化合物的制备,此方法是以氮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上溴,然后脱溴化氢引入甲基诺龙的6位双键。 对甲基诺龙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传统工艺中是以酸性脱羧物为原料,以原甲酸三乙酯选择性保护3位羰基,这步收率仅为42%。在新工艺中,以甲醇选择性保护碱性脱羧物的3位羰基,其收率高达100%。甲醇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甲基诺龙的制备过程中,分别研究了以无水乙醚、四氢呋喃及苯和无水乙醚混合溶剂作为反应体系时对合成收率的影响,其收率分别为32%、41.3%、37%,确定了四氢呋喃为最佳溶剂体系。同时,以甲基锂试剂代替甲基碘化镁对17位羰基的反应,收率由37%提高到51%。 对6位脱氢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甲基诺龙的6位脱氢反应是以四氯苯醌直接脱7位的氢原子引入双键,收率高达64%。在盐酸催化下,分别研究了以叔丁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为溶剂体系,其收率分别为24%、56%、64%。同时,研究了以NBS的方法引入甲基诺龙的6位双键,在实验中发现3位羰基选择性保护反应收率低,仅为42%,溴化时通过薄层色谱板(TLC)观察发现副产物多,后处理困难。 目标化合物米勃龙的合成工艺研究。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使二田基铜锉与6位脱氢化合物发生麦克尔(Michael)1,6一共扼加成反应直接得到目标分子米勃龙,收率为50%。 这条合成路线总收率为16.3%,优化了反应条件,缩短了合成工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最终可望作为商业化的工艺路线。

范柏林,严规有,唐瑞仁[7](2003)在《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文中研究表明分别以酸性脱羧物和碱性脱羧物为起始原料,经官能团的保护制备甲基诺龙。考察了酸性对保护3位羰基的影响,确定了无水乙醇/石油醚是目标分子重结晶的最佳溶剂体系。考擦了格氏试剂(CH3MgI)和甲基锂(CH3Li)对17位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发现用甲基锂试剂反应收率可达86.7% 。

卢寿福,张建蓉,王钟麒[8](1997)在《三氟甲基甾体化合物的研究——Ⅳ.19-失碳-13-烷基-17β-羟基-17α-三氟甲基-雌甾-4-烯-3-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文中研究表明以炔诺酮中间体面△5(10)-雌甾-3,17-二酮-3,3-双甲醚(4)和消旋18-甲基炔诺酮中间体dl-18-甲基-△2(3),5(10)-雌甾-二烯-17-酮-3-甲醚(5)为原料,在四甲基氟化铵催化下和三氟甲基三甲基硅烷(TMSCF3)发生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硅醚中间体分别经多步反应合成含三氯甲基的甾体化合物1a,b,2a,b和3a,b.总产率分别为82%,76%,54%,62%和27%,25%.17位三氟甲基经X-单晶衍射证明处于α-位.化合物1a,2a和3a经初步药理测试显示具有良好的抗生育活性.特别是化合物1a,对大鼠子宫胞液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是米非司酮(RU 486)的3倍.化合物1b,2b和3b的药理测试正在进行之中.

朱莉亚,林紫云,韩广甸[9](1993)在《3,5-甾二烯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早孕活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18-甲基-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雌甾-4-烯-3-酮(18-甲基炔诺酮),17β-羟基-17α-乙缺基-雌甾-4-烯-3-酮(炔诺酮),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雄甾-4-烯-3-酮(妊娠素)和17a-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17α-羟基黄体酮)为原料,经NaBH,还原、脱水、双键转位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3,5-甾二烯化合物,用1HNMR和MS证明了它们的结构。动物筛选结果表明,17β-丙酰氧基-17α-乙炔基-雌甾-3,5-二烯(IVb2</sub>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中断早期妊娠的作用似与其雌激素活性有关。

二、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铱催化甾体-4-烯-3-酮的水相高选择性还原-消除合成甾体-3,5-二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甾体化合物概述
        1.1.1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分类
        1.1.2 甾体药物的发展和应用
        1.1.3 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1.4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修饰
    1.2 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概述
        1.2.1 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1.2.2 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第二章 铱催化甾体-4-烯-3-酮的水相高选择性还原-消除合成甾体-3,5-二烯
    2.1 课题研究背景
        2.1.1 水相铱催化转移氢化反应
        2.1.2 课题研究计划
    2.2 反应条件优化
        2.2.1 催化剂种类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2.2.2 溶剂、催化剂当量及甲酸当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2.3 反应的底物拓展研究
        2.3.1 17-羟基或酰氧基底物的拓展
        2.3.2 17-羰基或乙酰基底物的拓展
        2.3.3 含11-羟基或羰基及其他结构的底物拓展
        2.3.4 双环底物的拓展
        2.3.5 睾酮的克级反应
    2.4 反应机理研究
        2.4.1 同位素标记实验
        2.4.2 可能的反应机理
    2.5 合成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 反应条件优化步骤
        3.2.1 表2-2-1中催化剂类型的优化步骤
        3.2.2 表2-2-2中溶剂的优化步骤
        3.2.3 表2-2-2中催化剂负载的优化步骤
        3.2.4 表2-2-2中甲酸当量的优化步骤
        3.2.5 表2-2-2中反应时间的优化步骤
    3.3 底物制备方法
        3.3.1 部分甾体-4-烯-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3.3.2 3β-乙酰氧基-5-雄甾-7,17-二酮的制备
        3.3.3 3β-羟基-甘草次酸甲酯和3β-乙酰氧基-甘草次酸甲酯的制备
    3.4 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3.4.1 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步骤
        3.4.2 甾体-3,5-二烯类化合物的性质
    3.5 克级反应
    3.6 反应机理研究
        3.6.1 雄甾-4-烯-3,17β-二醇的制备
        3.6.2 雄甾-4-烯-3-氘-3,17β-二醇的制备
        3.6.3 不加催化剂条件下雄甾-4-烯-3,17β-二醇的反应
        3.6.4 不加催化剂条件下雄甾-4-烯-3-氘-3,17β-二醇的反应
        3.6.5 三种条件下的氘代实验
    3.7 产物合成应用步骤
        3.7.1 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雄甾-3,5-二烯的制备
        3.7.2 17β-羟基-17α-(2-吡啶基甲基)-雄甾-3,5-二烯的制备
        3.7.3 雄甾-3,5,17(20)-三烯-20-腈的制备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代表性原料和产物的核磁~1H谱和~(13)C谱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2)以雄烯二酮为原料的甾体激素中间体合成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甾体激素药物
        1.1.1 甾体激素药物分类
        1.1.2 甾体激素药物发展历程及现状
    1.2 甾体激素中间体
        1.2.1 甾体激素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1.2.2 甾体激素中间体的市场情况
    1.3 雄烯二酮简介
    1.4 表雄酮及甲睾酮的简介及合成综述
        1.4.1 表雄酮的简介及合成方法概述
        1.4.2 甲睾酮的简介及合成方法概述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表雄酮的合成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合成路线的选择及分析
        2.2.1 合成路线的选择
        2.2.2 合成路线的分析
    2.3 具体合成过程及产物表征
        2.3.1 3-乙酰氧基-雄甾-3,5-二烯-17-酮的合成
        2.3.2 3-乙酰氧基-17,17-亚乙二氧基-3,5-雄甾二烯的合成
        2.3.3 3-羟基-17,17-亚乙二氧基-雄甾的合成
        2.3.4 3β-羟基-5α-雄甾-17-酮(表雄酮)的合成
    2.4 反应机理探讨
        2.4.1 烯酯化反应机理
        2.4.2 缩酮保护反应机理
        2.4.3 碱性水解及还原机理
        2.4.4 酸性水解机理
    2.5 小结
第3章 表雄酮的工艺研究
    3.1 3-乙酰氧基-雄甾-3,5-二烯-17-酮合成的影响因素
        3.1.1 溶剂及乙酰氯加入量对产率的影响
        3.1.2 物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3.1.3 温度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3.1.4 催化剂对反应时间和产率的影响
    3.2 3-乙酰氧基-17,17-亚乙二氧基-3,5-雄甾二烯合成的影响因素
        3.2.1 缩酮保护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3.2.2 除水剂加入次数对产率的影响
        3.2.3 物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3.2.4 温度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3.3 3-羟基-17,17-亚乙二氧基-雄甾合成的影响因素
        3.3.1 碱性水解试剂的种类及温度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3.3.2 钯碳用量及压力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3.3.3 温度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3.4 3β-羟基-5α-雄甾-17-酮(表雄酮)合成的影响因素
        3.4.1 酸性水解试剂的种类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3.4.2 酸性水解试剂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3.4.3 温度对水解产物产率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甲睾酮的合成
    4.1 实验试剂与设备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合成路线的选择及分析
        4.2.1 合成路线的选择
        4.2.2 合成路线的分析
    4.3 具体合成过程及产物表征
        4.3.1 3-乙氧基-雄甾-3,5-二烯-17-酮的合成
        4.3.2 17β-羟基-17α-甲基雄甾4-烯-3-酮(甲睾酮)的合成
    4.4 反应机理探讨
        4.4.1 烯醇醚化反应机理
        4.4.2 格氏及水解反应机理
    4.5 小结
第5章 甲睾酮的工艺研究
    5.1 3-乙氧基-雄甾-3,5-二烯-17-酮合成的影响因素
        5.1.1 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5.1.2 物料配比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5.1.3 温度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5.2 17β-羟基-17α-甲基雄甾4-烯-3-酮(甲睾酮)合成的影响因素
        5.2.1 溶剂的种类以及引发剂对产率的影响
        5.2.2 卤代烷烃种类及温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5.2.3 镁屑与碘甲烷及烯醇醚产物的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5.2.4 酸性水解试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5.2.5 水解温度对反应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各步产物的谱图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黄体酮和环氧黄体酮微生物羟基转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文献综述
    1.1 甾类药物的结构与分类
    1.2 微生物转化甾体化合物发展史
    1.3 微生物对甾体转化的反应类型
    1.4 甾体化合物的生产
        1.4.1 原料类固醇的生产
        1.4.2 (植物)甾醇的关键中间体的生产
    1.5 微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1.5.1 放线菌对甾醇的氧化
        1.5.2 氧化甾醇母核的初始步骤
        1.5.3 侧链降解
        1.5.4 类固醇母核氧化
        1.5.5 类固醇的完全降解
        1.5.6 类固醇羟化
        1.5.7 Baeyer-Villiger 氧化反应
        1.5.8 整个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
    1.6 本课题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2 黄体酮、环氧黄体酮微生物转化及其羟基化产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2.1 材料
        2.1.1 菌种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的活化
        2.2.2 孢子液的制备
        2.2.3 底物的处理
        2.2.4 转化方法
        2.2.5 检测方法
        2.2.6 硅胶薄板的制备
        2.2.7 产物分离纯化
        2.2.8 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黄体酮和环氧黄体酮羟基化产物分离纯化
        2.3.2 黄体酮和环氧黄体酮羟基化产物结构和光谱数据
        2.3.3 转化产物的结构分析与鉴定结果
        2.3.4 结果讨论
    2.4 小结
3 Absidia coerulea 对黄体酮转化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
        3.1.1 菌种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株的活化
        3.3.2 孢子液的制备
        3.3.3 底物的处理
        3.3.4 转化方法
        3.3.5 检测方法
        3.3.6 产物分离纯化
    3.4 转化条件的优化
        3.4.1 pH 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4.2 乳化剂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4.3 底物浓度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4.4 菌龄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4.5 接种量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5 结果与讨论
        3.5.1 pH 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5.2 乳化剂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5.3 底物浓度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5.4 菌龄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5.5 接种量对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3.5.6 最优培养条件
    3.6 小结
4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及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背景
    1.1 甾体化合物简介
        1.1.1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1.1.2 结构分类
    1.2 甾体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1.3 甾体药物研究进展
        1.3.1 甾体药物的发展史
        1.3.2 国内甾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1.3.3 国外甾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1 大力补的波谱学数据和结构分析
        1.4.2 4-氯-睾酮的合成研究
        1.4.3 DDQ对4-氯-17α-甲基睾酮的脱氢研究
第二章 大力补的波谱学数据和结构分析
    2.1 大力补(17A-甲基-17B-羟基-雄甾-1,4-二烯-3-酮)的合成路线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部分
        2.3.1 测试条件
        2.3.2 试剂的制备及处理
        2.3.3 大力补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大力补的波谱分析
        2.4.2 大力补的元素分析及热重和差热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4-氯-睾酮的合成研究
    3.1 4-氯-睾酮的合成路线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3 实验部分
        3.3.1 测试条件
        3.3.2 环氧化中间体的合成
        3.3.3 4-氯-睾酮的合成
    3.4 产物的结构表征
    3.5 结果与讨论
        3.5.1 H_2O_2的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3.5.2 NaOH的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3.5.3 反应温度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3.5.4 反应时间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3.5.5 CH_3OH的用量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3.5.6 浓盐酸的用量对开环消除反应的影响
        3.5.7 重复实验
    3.6 小结
第四章 DDQ对4-氯-17A-甲基睾酮的脱氢研究
    4.1 4-氯-1,2-脱氢-17A-甲基睾酮的合成路线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主要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3 实验部分
        4.3.1 测试条件
        4.3.2 试剂的处理
        4.3.3 4-氯-1,2-脱氢-17α-甲基睾酮的合成
    4.4 4-氯-1,2-脱氢-17A-甲基睾酮和4-氯-17A-甲基-雄甾-1,4,16-三烯-3-酮的结构表征
        4.4.1 4-氯-1,2-脱氢-17α-甲基睾酮和4-氯-17α-甲基-雄甾-1,4,16-三烯-3-酮的物理性质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4.4.2 4-氯-1,2-脱氢-17α-甲基睾酮和4-氯-17α-甲基-雄甾-1,4,16-三烯-3-酮的波谱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催化剂酸性强弱对反应的影响
        4.5.2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4.5.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5.4 DDQ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4.5.5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以AD/DHEA为原料甾体药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甾体药物简介
    1.2 甾体药物分类
    1.3 甾体药物发展简史
    1.4 甾体药物的最新进展
        1.4.1 A环改性的甾体药物
        1.4.2 B环改性的甾体药物
        1.4.3 卤素原子修饰的甾体药物
        1.4.4 C-17 位改性的甾体药物
        1.4.5 其它修饰的甾体药物
    1.5 17-酮基甾体碳链接枝研究进展
        1.5.1 炔化法
        1.5.2 异氰、氰化法
        1.5.3 硝基甲烷法
        1.5.4 Reformasky法
        1.5.5 Grignard法
        1.5.6 1,4-二恶烯法
        1.5.7 Witting-Horner-Emmous法
        1.5.8 其它方法
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与实验设计
    2.1 雄烯二酮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2.2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2.2.1 DHEA-17 位接枝碳链
        2.2.2 AD母环改造和17 位接枝氮原子
        2.2.3 甾体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2.3 实验方案设计
        2.3.1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醚、肟酯类化合物合成路线
        2.3.2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氨基酰胺类化合物合成路线
        2.3.3 以DHEA为原料17-酮基接枝碳链的合成路线
        2.3.4 重要甾体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料和设备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1.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3.2 化学试剂的干燥处理
        3.2.1 常用化学试剂的干燥处理
        3.2.2 四氢呋喃和乙醚的干燥处理
        3.2.3 二氯甲烷的干燥处理
    3.3 以AD为原料甾体化合物的合成
        3.3.1 5,17-羰基-A-失碳-3,5-开裂-雄甾烷-3-羧酸的合成
        3.3.2 3,17-羰基-4-氮杂-5-雄甾烯的合成
        3.3.3 3,17-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的合成
        3.3.4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的合成
        3.3.5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的合成
        3.3.6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 N-O-烷基醚和3-羰基-4-烷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 N-O-烷基醚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3.3.7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 N-O-烷基醚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3.3.8 碘代烷烃的合成
        3.3.9 取代苯甲酰氯的合成
        3.3.10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 N-O-取代苯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
        3.3.11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 N-O-取代苯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
        3.3.12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胺的合成
        3.3.13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胺的合成
        3.3.14 3-羰基-4-氮杂-5-雄甾烯-17-氨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3.3.15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氨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3.4 以DHEA为原料甾体化合物的合成
        3.4.1 Wittig试剂的合成
        3.4.2 甾体DHEA-17 酮基接枝化合物的合成
        3.4.3 重要甾体中间体的合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以AD为原料合成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4.1.1 5,17-羰基-A-失碳-3,5-开裂-雄甾烷-3-羧酸的合成
        4.1.2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的合成
        4.1.3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肟的合成
        4.1.4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胺的合成
        4.1.5 甾体17-肟醚、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4.1.6 3-羰基(-4-甲基)-4-氮杂-5-雄甾烯-17-氨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4.2 以DHEA为原料合成甾体药物的研究
        4.2.1 重要Wittig试剂(甲氧基甲基)三苯基氯化磷的合成
        4.2.2 DHEA -17 酮基接枝碳链的合成
        4.2.3 3β,22-羟基-孕甾-5,16-二烯-3-对甲苯磺酸酯的合成研究
        4.2.4 3-羰基-雄甾-4-烯-17β-酸的合成研究
第五章 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测试
    5.1 5α-还原酶抑制活性筛选
        5.1.1 5α-还原酶简介
        5.1.2 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5.1.3 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Epristeride)
        5.1.4 5α-还原酶抑制活性体外筛选
        5.1.5 结果分析
    5.2 抗肿瘤体外活性筛选
        5.2.1 筛选方法
        5.2.2 实验原理
        5.2.3 材料与方法
        5.2.4 实验结果
        5.2.5 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Ⅰ受试化合物301~302 结构
附录Ⅱ部分化合物的谱图
致谢

(6)Mibolerone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背景
    1.1 甾体化合物简介
        1.1.1 甾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
        1.1.2 结构分类
    1.2 甾体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1.3 甾体药物研究进展
        1.3.1 甾体工业的现状
        1.3.2 国外甾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 Mibolerone的合成路线设计
    2.1 甾体中引入7α-甲基的方法综述
    2.2 Mibolerone合成路线的设计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中所用的仪器
        3.1.2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试剂
    3.2 主要试剂的制备及处理
        3.2.1 无水乙醚的制备
        3.2.2 无水四氢呋喃的制备
        3.2.3 无水苯的制备
        3.2.4 无水甲醇的制备
        3.2.5 格氏试剂的制备
        3.2.6 甲基锂溶液的制备
        3.2.7 二甲基铜锂的制备
    3.3 展开剂的选择
        3.3.1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的展开剂的选择
        3.3.2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的展开剂的选择
        3.3.3 甲基诺龙的展开剂的选择
        3.3.4 6位脱氢化合物的展开剂的选择
        3.3.5 Mibolerone的展开剂的选择
    3.4 甲基诺龙的合成
        3.4.1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的合成
        3.4.2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的合成
        3.4.3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为起始原料
        3.4.4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为起始原料
        3.4.5 以甲基锂代替Grignard制备甲基诺龙
    3.5 6-位脱氢的研究
        3.5.1 17β-羟基-雄甾-4,6-二烯-3-酮的合成
        3.5.2 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6-二烯-3-酮的合成
    3.6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4.1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的红外光谱解析
        4.1.1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的物理性质
        4.1.2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的红外光谱
        4.1.3 3-乙氧基-雌甾-3,5-二烯-17-酮的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的解析
    4.2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的红外光谱解析
        4.2.1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的物理性质
        4.2.2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的红外光谱
        4.2.3 3,3-二甲氧基-雌甾-5(10)-烯-17-酮的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的解析
    4.3 甲基诺龙的结构解析
        4.3.1 甲基诺龙的物理性质
        4.3.2 甲基诺龙的红外光谱
        4.3.3 甲基诺龙的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的解析
        4.3.4 甲基诺龙的质谱
        4.3.5 甲基诺龙的标准质谱
        4.3.6 甲基诺龙质谱的裂解过程分析
    4.4 米勃龙(Mibolerone)的结构解析
        4.4.1 米勃龙(Mibolerone)的物理性质
        4.4.2 米勃龙(Mibolerone)的碳13核磁共振谱(~(13)CNMR)
        4.4.3 Mibolerone的碳13核磁共振谱主要吸收峰的解析
        4.4.4 米勃龙(Mibolerone)的氢核磁共振谱(~1HNMR)
        4.4.5 Mibolerone的氢核磁共振谱主要吸收峰的解析
    4.5 米勃龙(Mibolerone)的质谱解析
        4.5.1 米勃龙(Mibolerone)的质谱
        4.5.2 米勃龙(Mibolerone)的质谱裂解过程分析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甲基诺龙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5.1.1 3位羰基的选择性保护
        5.1.2 不同的酸作催化剂对3位羰基的选择性保护反应的影响
        5.1.3 反应温度对3位羰基的选择性保护反应收率的影响
        5.1.4 制备甲基诺龙时溶剂体系的影响
        5.1.5 制备甲基诺龙时位阻效应的影响
    5.2 6-位脱氢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5.2.1 6-位脱氢反应的机理
        5.2.2 溶剂对6-位脱氢反应收率的影响
    5.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5.3.1 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5.3.2 7β-甲基化合物与7α-甲基化合物的分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3-乙氧基-雌甾-3, 5-二烯-17-酮(Ⅱ)的合成
    1.3 3, 3-二甲氧基-雌甾-5 (10) -烯-17-酮(Ⅳ)的合成
    1.4 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Ⅴ)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2.2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2.3 甲基诺龙重结晶时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2.4 位阻效应的影响
3 结论

(9)3,5-甾二烯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早孕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部分
    18-甲基-3β,17β-双羟基-17α-乙炔基雌甾-4-烯(Ⅱa)(4,7)
    18-甲基-17α-乙炔基-17β-羟基-雌甾-3,5-二烯(Ⅲa)(7)
    18-甲基-17β-丙酰氧基-17α-乙炔基-雌甾-3,5-二烯(Ⅳa2)
    3β,17α,20ξ-三羟基-孕甾-4-烯(Ⅵ)(4,8)
    17α,20ξ-二羟基-孕甾-3,5-二烯Ⅶa

四、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铱催化甾体-4-烯-3-酮的水相高选择性还原-消除合成甾体-3,5-二烯[D]. 李继德.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以雄烯二酮为原料的甾体激素中间体合成及工艺研究[D]. 陶琪.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3]黄体酮和环氧黄体酮微生物羟基转化的研究[D]. 黄竹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13(05)
  • [4]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及结构分析[D]. 王湘山. 中南大学, 2008(12)
  • [5]以AD/DHEA为原料甾体药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杨雄文. 天津大学, 2005(02)
  • [6]Mibolerone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结构表征[D]. 范柏林. 中南大学, 2004(01)
  • [7]17β-羟基-17α-甲基-雌甾-4-烯-3-酮的合成[J]. 范柏林,严规有,唐瑞仁. 广州化学, 2003(04)
  • [8]三氟甲基甾体化合物的研究——Ⅳ.19-失碳-13-烷基-17β-羟基-17α-三氟甲基-雌甾-4-烯-3-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J]. 卢寿福,张建蓉,王钟麒.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1997(03)
  • [9]3,5-甾二烯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早孕活性[J]. 朱莉亚,林紫云,韩广甸. 药学学报, 1993(05)

标签:;  ;  ;  ;  ;  

17β-羟基-17α-甲基-酯-4-en-3-one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