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西线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

一、西线南水北调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良,陈翠霞,罗秋实,钱裕[1](2022)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运行机制与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是应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关键措施。结合实测资料,计算了河道输沙能力,分析了水沙调控体系运行机制,计算了水沙调控体系对黄河水沙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河道输沙效率随着水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平滩流量附近存在明显的拐点,骨干水库群联合调控可泄放接近下游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的大流量过程,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减轻河道淤积。当黄河来沙8亿t,水库群拦沙期内通过拦沙和调水调沙,进入下游的水沙关系协调度小于1,水沙关系是协调的;正常运用期通过调水调沙可改善黄河水沙关系的不协调程度。与现状工程条件相比,水沙调控体系完善后的正常运用期可年平均减少下游河道淤积量1.28亿t,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20亿m3前提下可进一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量1.53亿t。

张旭东[2](2020)在《黄河干支流骨干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指标体系和阈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从古至今就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但同时也是发生灾害最多的河流之一,含沙量之高世界闻名,其特点就是水少沙多,本论文使用黄河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首先研究黄河上游宁蒙河段,中游小北干流河段和下游河段的水沙变化特点,分析表明,黄河各河段普遍出现年际间来水来沙量减少和大流量级别来水减少、存在不同程度的主槽萎缩、淤积、平滩流量减小、河道过流输沙能力大大降低,最终造成洪灾、旱灾、凌灾等现象。这些现象主要由黄河水沙不协调,黄河水沙年际间与年内间不均衡,含沙量高等特点决定,对黄河流域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生命财产损失;其次进行了黄河各河段在防洪防凌调控指标阈值分析,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分析2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未来可保持与塑造黄河各河段健康输水输沙的阈值指标。从而为黄河利用干支流水库群对进入下游的水沙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塑造出相对协调的水沙关系,提供科技支撑。取得的分析成果有1、依据黄河的来水来沙特点,从不同河段、不同功能体系、最重要控制指标和沿程调控指标等4个层次,初步构建了黄河干支流骨干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指标体系。2、宁蒙河段水沙变化特点:水沙分布不协调,水沙异源;水沙量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匀;近年来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500~3000 m3/s流量级内。为避免宁蒙河段进一步淤积萎缩,宁蒙河段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确定为:流量2000m3/s~2500 m3/s,含沙量不超过10 kg/m3,来沙系数小于0.004 kg.s/m6。3、中游小北干流河段水沙变化特点:来水来沙量年内、年际分布不均匀,尤以来沙量更甚;1987年以来,小北干流的来水来沙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减小趋势;1987年以来,小北干流小流量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大流量相反;小北干流年平均含沙量年际变化也很大。确定小北干流河段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为:流量在2500 m3/s左右,来沙系数在0.013 kg.s/m6左右,三门峡水库继续采用蓄清排浑运用且汛期敞开下泄、非汛期平均运用水位315 m(运用水位最高不超过318 m),在此条件下,可以使得小北干流河道不淤积、潼关高程不抬高。4、黄河下游河段水沙变化特点:水沙年际、水沙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以前水沙量的减小基本没有破坏黄河下游水沙搭配关系,而1986年以后水沙搭配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以来的水沙搭配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的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 m3/s洪水中。黄河下游河段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确定为:来沙系数不超过0.01 kg.s/m6、含沙量在25.5 kg/m3以下、汛期平均水量大于105亿m3、流量在4000 m3/s左右时,黄河下游河道的能够满足输水输沙功能的需求。

郭晖[3](2020)在《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沙置换是为统筹解决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与鄂尔多斯新增工业用水需求而提出的全新思路,其基本思想是由有新增用水需求的工业企业出资,在十大孔兑修建拦沙坝,以此取得部分黄河下游节约的输沙水量作为生产用水。实施水沙置换,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制度经济学和水文水资源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实施水沙置换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1)将拦沙工程建设与水权交易相结合,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其关键环节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2)利用SWAT模型定量模拟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计算拦沙工程实现的减水减沙量。(3)通过流域水沙模拟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拦沙可置换水量。(4)采用工程费用法核算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5)针对水沙置换特点,引入水权交易机制,设计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提出相应的交易机制和保障措施。(6)以西柳沟流域为例,对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得出,在设定的最可能出现的25a系列黄河干支流水沙方案组合下,新建79座拦沙坝,年均可减少入黄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288.22万m3和138.53万t,工程平均拦沙年限为28a,年均可节约输沙水量1173.51万m3,以工程建设投资为依据核算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为22934.93万元。设定年均可交易的拦沙置换水量为1000万m3/a,交易年限为25a,采用成本定价法和影子价格法计算,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准价格范围在0.92元/m3·a至1.52元/m3·a之间。研究表明,在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可以减少黄河干流河道淤积,进而节约下游输沙水量,虽然在拦沙的同时也拦蓄了部分进入干流的径流量,但其节约的输沙水量远大于工程拦截的水量,可以认为是相对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这是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础。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赢。

张红武[4](2020)在《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说明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河段治理采用"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结合方案,即运用长距离高浓度管道输沙技术等手段,重构"二滩"农业集成、高滩移民建镇的功能空间,将依托高标准堤防的高滩解放出来;采用预制板桩组合坝结构高标准修建控导工程与防护堤,以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的作用,保障"二滩"设防流量下不遭受洪灾,将河势调整作为上中游水库调度运用的子目标,通过河道工程引导河势与提升输沙能力,实现宽滩区有效利用、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都适应的良性治理目标。②尽早修建古贤与黑山峡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水库,通过全河水沙调控防灾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事关人口集中贫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关西部经济振兴与国家生态、粮食、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③利用现代工程措施改变侵蚀基准面,把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辅以生物措施,大量拦减入黄泥沙量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④实施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工程,解决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问题,为国家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这(藏水济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张红武[5](2020)在《科学治黄方能保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黄河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导致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发展缓慢。为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发挥流域内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治理黄河。其治理对策主要为:①"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方案相结合,即以"第一道防线"保障"二滩"和"嫩滩"区域的相对稳定性,通过技术研发,达到黄河下游宽河段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相适应的良性治理局面;②尽快上马黄河中游古贤枢纽工程与上游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构架,真正使全河建立起水沙调控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增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③实施"川水济黄(南水北调西线)""藏水补川"乃至"藏水济黄"工程,破解水资源这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支撑黄河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石建伟[6](2017)在《罗西北与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罗西北是新中国水利水电领域的着名专家,一生致力于水利水电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罗西北担任成都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领导科技人员对西南地区的水力资源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为了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罗西北力促黄河和乌江的水电梯级开发,在刘家峡水电站及龙羊峡水电站建设过程当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并身体力行,在这两个水电站以及一系列梯级水电站的勘测、规划、设计乃至施工工程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上,罗西北也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创见,促使这些工程在论证中不断完善规划,减少工程建设失误。此外,罗西北还针对水电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如水电开发程度低、水电前期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水电的优先发展建言献策。本文从一个科技精英生平事略的角度,通过对罗西北水利活动的全面论述,以期加深对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历程的认识,力图凸显以罗西北为代表的老一辈水利水电专家为国家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励今天的科技英才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景来红[7](2016)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配置及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与邻近西北内陆河地区水资源的不足,保障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按照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先易后难的配置原则,初步拟定了调入水量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从保障供水安全、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持河流功能等多个方面,系统研究了调水的作用和效果。

陈启文[8](2016)在《大河上下》文中指出遥想一条万里巨川的诞生,那该是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自然也是天地造化。引子遥想一条万里巨川的诞生,那该是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自然也是天地造化。但黄河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又是一个让人类费尽猜测的千古之谜。这一谜团近年来已被中国地理学家揭开了,并且向世人再现了在地球造山运动中大地重新塑形和黄河逐渐形成的过程。科学的阐释过于深奥,这里我尽可能把它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常识。第一阶段

黄蕊[9](2013)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人类面临环境、资源与人口三大问题的挑战,而“水问题”则处其中最为严峻的位置。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流域大部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严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矛盾进一步凸现,对水质、水量、水环境等领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利用,如何健全行政和法律体系建设,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和法学基本理论,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建设相统一的思想,解析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律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水权问题、水价问题、生态补偿问题与法律管理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地位权限不明,管理体系成多龙治水局面,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节水机制不明,配套法规不健全。流域管理中,立法是基础,机构设置是保证,合理规划是前提,经济与科技手段是支撑,利益方参与是要求。黄河流域应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统一管理为目标,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系统,赋予流域管理机构高度自主权和行政管理权,形成流域管理委员会为主体,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2)水权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黄河初始水权分配不仅要明确到省区,而且要明确到各用水户,水权分配要考虑政府预留水量,分配方案的执行和监控要到位。黄河流域水权置换中,水权界定要明确,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运作模式,建立第三方补偿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监督管理。(3)黄河流域水价标准偏低,水费不能全面按时征收。城市水价改革中,应建立科学水价核算体系和完备的水费征收机制。农业水价改革中,应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实行最高限价下的差别定价,稳步推进市场化,规范农村水费计收,积极发挥用水者协会作用,探索建立对国有水管工程补贴、群管工程补贴、农业用水户补贴的“三补贴机制”。黄河流域水价改革有必要,但要走出涨价依赖误区,提价为节水误区和亏损应提价误区。(4)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问题是:确定流域生态补偿领域时,向国家和省级层面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加大补偿力度;合理确定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与受偿主体;建立生态保护成本标准、发展机会成本标准和生态服务价值标准三种补偿标准;保障补偿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加强区域间横向补偿;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与补偿方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5)建议制定《黄河法》,明确四大问题:实行流域管理为主,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流域特点和资源状况不同,水土保持重点不同;水资源市场化,水量与水质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明确侵害法定权利、不执行法定义务的赔偿与惩罚措施。黄河流域执法要探索建立权责明确、运行协调、相互配合的执法新机制,加大执法装备投入,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黄河流域管理监督方面,要改进权力机关监督,健全行政监督,完善司法监督,加强社会监督。

吴新[10](2006)在《跨流域调水理论和随机配水模型研究 ——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合理的有力措施。跨流域调水是结构复杂、形式多样涉及多水源、多目标、高维、跨学科、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由于跨流域调水的复杂性、涉及问题的多样性以及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使得目前跨流域调水理论研究尚不完善。本文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随机动态的观点,对南水北调西线跨流域调水系统中的缺水-输水-配水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在这一领域尚未被充分研究,而对工程规划、决策很重要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模型。本研究不仅对南水北调西线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论证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跨流域调水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论文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分析黄河干流径流特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缺水-输水-配水环节涉及到的理论、方法和模型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论证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黄河干流各节点水文缺水分类预测和决策树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求了黄河干流各节点水文缺水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水文缺水分类预测和决策树模型基于数据挖掘和信息论方法,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计算各节点来水频率的动态水文缺水量,而且还可以对各节点未来的水文缺水状态进行识别、分类和预测。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分类预测和决策树模型,是黄河干流早期干旱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用时间序列理论证明了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状态转移序列的平稳性,并实现了对节点水文缺水状态的分步预测。通过推求水文缺水状态的n步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得到了未来不同状态水文缺水的概率分布。时间序列理论也是预测未来水文缺水状态的有力工具,它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规模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3)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输水环节,以前的文献较少提及。本文针对黄河干流输水能力的种种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满足各种限制条件下,西线可能最大调水量,可以给工程规划、决策提供参考依据。(4)用Poisson过程推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未来不同使用强度的概率分布情况,可供西线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参考。(5)建立了基于概率的配水模型,并用鞅解决了复杂的概率模型计算的问题。配水模型涉及到复杂的条件概率计算问题,传统的概率统计算法无法胜任多维、随机、动态的配水模型计算,本研究引用随机过程理论中的鞅,解决了高维随机配水模型的计算。该模型虽然只能解决部分满足一定条件的节点配水问题,但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引用的鞅,为其它类似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探索。(6)用序列运算理论,得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三个随机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合理调水量,可以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规模决策、论证提供重要理论依据。(7)建立了古典多维尺度(CMDS)配水模型。CMDS配水模型是一个实时、多维、动态随机模型,它是传统一维配水模型的重要突破。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水资源实时动态随机配置问题,能有效防止枯水年和平水年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下游断流问题。CMDS配水模型还是MDS模型传统应用领域的重要拓展。CMDS配水模型的多维性、实时性和随机性,可以实现黄河干流节点径流实时配置。该模型具有灵活性和数据输入的方便性,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可以适应大型流域复杂的配水问题。

二、西线南水北调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线南水北调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运行机制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
3 黄河水沙调控指标与机制
    3.1 调控指标
    3.2 调控机制
        3.2.1 黄河上游调控机制
        3.2.2 黄河中游调控机制
        3.2.3 上游和中游联合运用机制
4 黄河水沙调控方案与效果
    4.1 水沙条件
    4.2 计算方法
        4.2.1 水库与河道泥沙联合调节模型
        4.2.2 水沙关系协调度
    4.3 调控方案
    4.4 调控效果
5 结论

(2)黄河干支流骨干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指标体系和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沙调控研究现状
        1.2.2 水沙调控阈值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黄河流域
        2.1.1 流域概况
        2.1.2 研究河段选取
    2.2 数据源
        2.2.1 水文数据
        2.2.2 其他数据
    2.3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第3章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3.1 宁蒙河段水沙变化特点
    3.2 防洪防凌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3.2.1 防洪调控指标分析及确定
        3.2.2 防凌调控指标分析及确定
    3.3 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3.3.1 平滩流量变化特点
        3.3.2 河道冲淤演变特点
        3.3.3 河道输沙能力分析
        3.3.4 与高效输沙塑槽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3.3.5 与河槽规模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3.3.6 与河道冲淤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河段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4.1 小北干流河段水沙变化特点
    4.2 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4.2.1 潼关高程变化特点
        4.2.2 河段冲淤演变特点
        4.2.3 潼关高程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4.2.4 与河道冲淤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4.2.5 与潼关高程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4.2.6 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河下游河段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5.1 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特点
    5.2 防洪防凌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5.2.1 防洪调控指标分析及确定
        5.2.2 防凌调控指标分析及确定
    5.3 输水输沙功能调控指标阈值分析
        5.3.1 平滩流量变化特点
        5.3.2 河道冲淤演变特点
        5.3.3 与高效输沙塑槽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5.3.4 与河槽规模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5.3.5 与河道冲淤相适应的调控指标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2.1.3 公共产品理论
        2.1.4 经济外部性理论
        2.1.5 博弈论理论
    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理论
        2.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理论
        2.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
    2.3 水权交易相关理论
        2.3.1 水权与可交易水权的法律界定
        2.3.2 水权交易基础理论
        2.3.3 水权交易定价理论
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构建
    3.1 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基本思路
        3.1.1 思路提出的背景
        3.1.2 思路的阐释
    3.2 相关实践与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3.2.1 内蒙古黄河干流取水权交易的实践
        3.2.2 水权交易参与合同节水管理的研究
        3.2.3 水权交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
    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设计
        3.3.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3.3.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3.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模拟
    4.1 模型概述
        4.1.1 水文模型
        4.1.2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
    4.2 模型选择
        4.2.1 SWAT模型结构
        4.2.2 SWAT模型原理
        4.2.3 SWAT模型适用性
    4.3 模型建立
        4.3.1 研究区域概况
        4.3.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析
        4.3.3 研究区域淤地坝概况
        4.3.4 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影响的计算方法
        4.3.5 淤地坝模块设置
        4.3.6 模型输入
        4.3.7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4.4 模型应用
        4.4.1 情景设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
        5.1.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方法
        5.1.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结果
    5.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5.2.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5.2.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研究
    6.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础条件
        6.1.1 交易需求条件
        6.1.2 经济可行条件
        6.1.3 工程技术条件
        6.1.4 政策引导条件
    6.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机制设计
        6.2.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主要原则
        6.2.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市场要素
        6.2.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本策略
        6.2.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运作流程
    6.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保障措施
        6.3.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风险防范
        6.3.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政策保障
    6.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模拟
        6.4.1 交易方案
        6.4.2 交易定价
        6.4.3 交易流程
        6.4.4 效益分析
        6.4.5 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创新点
    7.3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
    2.1 黄河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
        2.1.1 宽河段治理过程概述
        2.1.2 宽河段处于“二级悬河”不利局面
        2.1.3 来水来沙条件同宽河段边界不适应
    2.2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主体构架还没有形成
    2.3 黄河下游宽河段的治理对策
3 构建水沙调控体系才能科学治理与保护黄河
    3.1 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需依靠水利工程
    3.2 黄河中游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正当其时
        (1)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对黄河下游河床减淤与维持河槽过流能力作用显着。
        (2)降低潼关高程,减轻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减少三门峡库区淹没损失。
        (3)开发水能资源,为“黄河金三角”及两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改善提供保障。
        (4)基本解除壶口至潼关河段冰凌灾害,为小北干流大规模处理泥沙创造条件。
    3.3 黄河上游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对于形成全河水沙调控主体构架意义重大
        (1)可长期保持巨大有效库容,维系黄河生态健康。
        (2)可破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3)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建西北生态屏障。
4 黄河沙多的治理对策
5 解决黄河水少的对策
    5.1 解决黄河水少的战略措施是外流域调水
    5.2 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结合是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5.3 以“河南运河”增加黄河下游输沙与生态用水量
6 结 论

(5)科学治黄方能保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河是一条需要科学治理才能确保沿岸防洪与生态安全的大河
2 下游科学治理要实现河势稳定与特殊洪水相适应的生态治理目标
3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 建设中游古贤水库与上游黑山峡水库,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水库
5 实施外流域调水工程,才能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6 结论及建议

(6)罗西北与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罗西北从事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初露锋芒(1953年—1956年)
    第二节 十年探索时期的全面发展(1956年—1966年)
    第三节 动荡年代的坚持不懈(1966年—1976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再展宏图(1978年—2005年)
第二章 罗西北参与河流的水电梯级开发
    第一节 参与黄河的水电梯级开发
        一、主持刘家峡水电站复工工作
        二、领导龙羊峡水电站勘测、规划、设计工作
        三、优化黄河北干流的水电梯级开发方案
    第二节 参与乌江的水电梯级开发
        一、优化乌江的水电梯级开发方案
        二、力促乌江渡水电站扩建
第三章 罗西北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言献策
    第一节 对三峡工程的建言献策
        一、对三峡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时机的建言
        二、对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和泥沙淤积问题的建言
    第二节 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言献策
        一、建议优先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二、提出新思考——优先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三、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大西线”工程的分析
第四章 罗西北对优先发展水电的深刻认知
    第一节 全面分析优先发展水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优先发展水电的必要性
        二、优先发展水电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为优先发展水电建言献策
        一、优先发展水电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为优先发展水电建言献策
第五章 罗西北对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担任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配置及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概况
2 调入水量配置研究
    2.1 配置原则
    2.2 配置方案
3 调水作用研究
    3.1 调水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2 调水对于维持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3 调水对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的作用
4 结语

(9)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世界水资源态势
        1.1.2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1.1.3 流域行政管理需要加强
        1.1.4 流域法律管理需要加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水权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水价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1.2.5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2.1 黄河流域分区概况
        2.1.1 上游
        2.1.2 中游
        2.1.3 下游
    2.2 黄河干流主要水利工程
    2.3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述
        2.3.1 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况
        2.3.2 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综述
        2.3.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
    2.4 黄河流域用水特点与趋势
        2.4.1 黄河流域用水特点
        2.4.2 黄河流域用水趋势
    2.5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
    3.1 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类型
    3.2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现状
    3.3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不足
    3.4 国外流域管理体制概况
        3.4.1 澳大利亚
        3.4.2 美国
        3.4.3 英国
        3.4.4 日本
    3.5 国外流域管理经验的借鉴
第四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权问题
    4.1 水权与水权管理的概念
        4.1.1 水权的概念与分类
        4.1.2 水权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4.2 黄河流域加强水权管理的必要性
        4.2.1 水权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2.2 水权管理是促进灌区节水的需要
        4.2.3 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4.3 初始水权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4.4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分配现状
        4.4.1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影响因素
        4.4.2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现状
    4.5 水权置换的概念与意义
    4.6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4.6.1 水权界定存在法律缺失
        4.6.2 水权交易机制不明
        4.6.3 水权转让监管机制不明
    4.7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改进
    4.8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典范——宁夏段水权分配
        4.8.1 宁夏水资源概况
        4.8.2 宁夏水资源利用要求
        4.8.3 宁夏初始水权分配
        4.8.4 宁夏初始水权分配取得的成效
        4.8.5 宁夏初始水权分配应完善之处
    4.9 黄河流域水权置换的尝试——陕北水权置换
        4.9.1 陕北水权置换问题的提出
        4.9.2 陕北水资源需求预测
        4.9.3 陕北水权置换的第一步——引汉济渭
        4.9.4 陕北水权置换的第二步——黄河水入陕北
        4.9.5 陕北水权置换中的重点问题
第五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价问题
    5.1 黄河流域水价改革历程
    5.2 水价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双刃剑作用
        5.2.1 合理水价的积极作用
        5.2.2 不合理水价的消极作用
    5.3 黄河流域水价原则
    5.4 水价运行机制与黄河流域水价制定依据
        5.4.1 水价运行机制
        5.4.2 黄河流域水价制定依据
    5.5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与国际水价比较
        5.5.1 水价结构比较
        5.5.2 城市用水价格比较
    5.6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存在的问题
    5.7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的完善
    5.8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改革尝试——河南南阳阶梯水价
        5.8.1 河南省城市水价现状
        5.8.2 南阳为试点实行阶梯水价
        5.8.3 南阳阶梯水价评价
    5.9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制度与国外农业水价制度比较
        5.9.1 美国农业水价制度
        5.9.2 法国农业水价制度
        5.9.3 英国农业水价制度
        5.9.4 加拿大农业水价制度
        5.9.5 其他国家水价制度
        5.9.6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制度
    5.10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
    5.11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的完善
    5.12 农业水价管理与改革尝试——宝鸡峡引渭灌区
        5.12.1 灌区概况
        5.12.2 灌区水价调整情况
        5.12.3 灌区农民水费负担情况
        5.12.4 灌区水价计收方式改革
        5.12.5 宝鸡峡灌区水价改革取得的成效
        5.12.6 宝鸡峡灌区水价存在的问题
        5.12.7 宝鸡峡灌区农业水价的改进
        5.12.8 探索农业水价实行三补贴制度
    5.13 黄河流域水价改革应走出的误区
第六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
    6.1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
    6.2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地位重要
    6.3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特点
    6.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障碍
    6.5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尝试——河南省生态补偿
        6.5.1 河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
        6.5.2 黄河流域河南省生态补偿取得的效果
        6.5.3 黄河流域河南省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6.5.4 黄河流域河南生态生态补偿应改进之处
    6.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生态补偿
        6.6.1 背景(南水北调工程)
        6.6.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的提出
        6.6.3 生态补偿研究区——陕南概况
        6.6.4 陕南地区水源地现状考察
        6.6.5 陕南地区水源地生态补偿建立的紧迫性
        6.6.6 陕南地区生态补偿应明确的重点问题
        6.6.7 陕南水源地生态补偿所需资金情况
        6.6.8 陕南地区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
        6.6.9 陕南地区生态补偿应改进之处
第七章 黄河流域法律管理问题
    7.1 黄河流域立法问题
        7.1.1 流域立法的内涵及地位
        7.1.2 我国流域立法的发展历程
        7.1.3 我国流域立法现状
        7.1.4 黄河流域立法成效
        7.1.5 黄河流域立法的主要问题
    7.2 黄河流域执法问题
        7.2.1 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特点
        7.2.2 黄河流域执法的特殊性
        7.2.3 黄河流域执法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7.2.4 黄河流域执法的障碍
    7.3 黄河流域管理监督问题
        7.3.1 监督的内涵
        7.3.2 黄河流域管理监督的不足
第八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和法律管理的体系构建
    8.1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8.1.1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
        8.1.2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原则
        8.1.3 黄河流域管理体制的重心是水资源配置
        8.1.4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构想
    8.2 黄河流域水权的完善
        8.2.1 水权制度改革的趋势
        8.2.2 水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因素
        8.2.3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设计框架
    8.3 黄河流域水价的完善
        8.3.1 合理水价的特点
        8.3.2 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8.3.3 黄河流域水价利益相关方改革方案
    8.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完善
        8.4.1 发展民生水利与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关系
        8.4.2 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
        8.4.3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
        8.4.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
        8.4.5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
        8.4.6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工作
    8.5 黄河流域法律管理的完善
        8.5.1 黄河流域立法的完善
        8.5.2 黄河流域执法的完善
        8.5.3 黄河流域管理监督的完善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跨流域调水理论和随机配水模型研究 ——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跨流域调水的作用和意义
    1.2 古今中外跨流域调水计划和成功案例
    1.3 国内外跨流域调水研究概况
    1.4 存在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概况
    2.1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2.1.1 黄河流域河段划分
        2.1.2 黄河流域分区
        2.1.3 2000 年黄河流域各分区社会经济概况
        2.1.4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2.2 南水北调西线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
        2.2.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功效
        2.2.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概况
        2.2.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黄河干流水文缺水分析
    3.1 黄河干流节点划分
    3.2 黄河流域需水量分析
        3.2.1 黄河流域需水量分析
        3.2.2 黄河流域未来需水量分析预测
    3.3 黄河干流各节点年径流量分析
        3.3.1 节点年径流量分析
        3.3.2 黄河干流各节点年径流特性分析
    3.4 黄河干流各节点年径流量年内分配特性
        3.4.1 黄河干流各节点月径流过程线
        3.4.2 黄河干流各节点月径流量超越机率分析
    3.5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分析
        3.5.1 黄河节点年水文缺水分析
        3.5.2 黄河各节点水文缺水年内分配
    3.6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分类模型研究
        3.6.1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等级划分标准
        3.6.2 黄河节点水文缺水分类模型
        3.6.3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状态转移概率
    3.7 水文缺水状态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3.7.1 时间序列理论与方法简介
        3.7.2 水文缺水状态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3.7.3 黄河节点水文缺水状态预测
    3.8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决策树模型研究
        3.8.1 决策树模型简介
        3.8.2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决策树
        3.8.3 黄河干流节点水文缺水决策树的应用
    3.9 本章小结
4 黄河干流输水能力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量的影响分析
    4.1 黄河干流输水能力限制因素分析
        4.1.1 黄河干流河段防凌流量约束
        4.1.2 黄河干流河段城市防洪流量约束
        4.1.3 黄河干流平滩流量约束
    4.2 西线可能最大调水量估算
    4.3 本章小结
5 随机配水模型研究
    5.1 随机过程理论相关概念简介
        5.1.1 随机过程
        5.1.2 鞅
        5.1.3 Poisson 过程
    5.2 调水次数的概率模型
    5.3 基于概率的西线工程随机配水模型
        5.3.1 配水概率的随机分布
        5.3.2 模型的截尾概率算法
        5.3.3 随机配水模型讨论
    5.4 随机配水模型序列运算研究
        5.4.1 序列运算理论简介
        5.4.2 随机配水模型的概率性序列构造
        5.4.3 随机配水模型的序列运算
    5.5 本章小结
6 多维尺度配水模型研究
    6.1 多维尺度模型简介
        6.1.1 多维尺度模型起源和分类
        6.1.2 古典MDS 模型
        6.1.3 复MDS 模型
        6.1.4 权重MDS 模型
        6.1.5 测度MDS 模型的算法实现
    6.2 MDS 配水模型
    6.3 MDS 配水模型算例
        6.3.1 模型输入数据
        6.3.2 典型年配水计算结果
        6.3.3 模型不同需水方案的影响分析
        6.3.4 模型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附录

四、西线南水北调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运行机制与效果研究[J]. 张金良,陈翠霞,罗秋实,钱裕. 泥沙研究, 2022(01)
  • [2]黄河干支流骨干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指标体系和阈值研究[D]. 张旭东. 河北工程大学, 2020
  • [3]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D]. 郭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4]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文替换[J]. 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20(03)
  • [5]科学治黄方能保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 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20(05)
  • [6]罗西北与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研究[D]. 石建伟.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7]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配置及作用研究[J]. 景来红. 人民黄河, 2016(10)
  • [8]大河上下[J]. 陈启文. 清明, 2016(02)
  • [9]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D]. 黄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10]跨流域调水理论和随机配水模型研究 ——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D]. 吴新.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南水北调西线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