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一、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19)在《截短钙网蛋白融合FMDV VP1及PCV2 Cap蛋白表达形成多聚体的免疫原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偶蹄动物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结构蛋白VP1为最重要的抗原性蛋白。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是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引发该病的病原体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是病毒的核衣壳蛋白。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一种长度为46 kDa的内质网Ca2+结合蛋白,全长或截短的CRT具有有效促进蛋白折叠和聚合的作用。CRT融合外源蛋白也能维持聚合物的结构和良好的免疫原性。目前,接种疫苗仍旧是预防FMDV以及PCV2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制备安全有效的O型FMDV和PCV2的亚单位疫苗,分别利用O型FMDV的VP1蛋白以及PCV2的Cap蛋白融合不同长度的截短CRT原核表达形成高分子的多聚体,并分别以小鼠以及豚鼠为动物模型,检测了疫苗的免疫潜力。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全长的VP1蛋白分别在N端及C端融合不同长度的截短CRT(120-250 aa/120-308 aa),成功构建了4种不同形式的VP1-CRT融合蛋白(rV4C,rC4V,rV5F和rF5V)。采用了伴侣蛋白Tf16共表达的方法实现了VP1-CRT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采用凝胶过滤的方法成功实现了VP1-CRT融合蛋白的纯化,并验证其能够形成多聚体形式。采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等方法检测表明VP1-CRT融合蛋白全部能够形成直径为100 nm左右的大颗粒蛋白。间接ELISA方法分析VP1-CRT融合蛋白的全部能够特异性识别O型FMDV阳性血清,O型FMDV单克隆抗体2D2以及FMDV多肽(VP1 141-160 aa)单抗3D-A11,反应原性良好。2.纯化后的VP1-CRT融合蛋白配合佐剂制成疫苗,初步免疫小鼠,间接ELISA以及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中产生了高水平的能够识别VP1蛋白的抗体以及结合FMDV的抗体。免疫豚鼠结果表明所有VP1-CRT融合蛋白可以刺激豚鼠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rC4V组豚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与灭活疫苗组无差异。同时检测了豚鼠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10,IL-18,TNF-α,GM-CSF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后的豚鼠产生了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从7种不同种类的佐剂中优化合适佐剂与重组蛋白配伍,最终鉴定佐剂MontanideTM ISA 50V2和rC4V是最优组合配比疫苗。3.以rC4V为检测抗原,建立了间接rC4V-ELISA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分别达到84.2%以及100%。检测了376份临床血清,rC4V-ELISA与LPB-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84.4%,该方法具有检测FMDV抗体的潜力,能够用以监测疾病感染及免疫后的抗体水平。4.采用全长的Cap蛋白分别在N端及C端融合不同长度的截短CRT(120-250 aa/120-308 aa),成功构建了4种不同形式的Cap-CRT融合蛋白(rP4C,rC4P,rP5F和rF5P)。常规优化可溶表达条件成功实现了为了rF5P的可溶性表达。通过Ni-NAT亲和层析纯化的方法获得90%以上纯度的重组蛋白,凝胶过滤的方法分析rF5P也能够形成多聚体形式。DLS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rF5P形成的大颗粒直径为100 nm。对前期临床送检的病料中分离的PCV2流行毒株DF-1进行连续培养,病毒滴度可达107.5TCID50/mL,为下一步疫苗研究奠定基础。纯化后的rF5P配合佐剂制成疫苗免疫小鼠,ELISA和IPMA检测小鼠免疫后产生了高水平的体液免疫水平,抗体效价可持续至免疫后56天与商品化疫苗无差异。同时检测了小鼠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含量和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后的小鼠也能够产生了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反应。小鼠攻毒DF-1后,RT-PCR检测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结果表明rF5P疫苗有效地降低了小鼠对DF-1毒株的感染率,可以作为预防PCV2的候选疫苗。

刘丽枝[2](2019)在《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与重组单链抗体APCH1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对PCV2的防控以疫苗免疫为主,市场上商品化PCV2疫苗有很多,其中大多数疫苗需要添加佐剂来提高免疫效应,传统佐剂因其具有强大的免疫功效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毒副反应,对机体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近来,有研究显示APCH1(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homing 1)重组单链抗体可以携带抗原靶向至抗原呈递细胞(APCs),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MHCII)的抗原位点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APCs表面供T淋巴细胞受体(TCR)识别,从而显着增强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将APCH1与PCV2 Cap蛋白进行融合表达,构建了具有分子佐剂活性的PCV2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并在动物体内对所构建的疫苗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重组杆状病毒rBV-APCH1-Cap的构建及体外表达人工合成重组单链抗体APCH1基因以及昆虫细胞密码子优化的PCV2 ORF2基因(编码Cap蛋白),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APCH1基因以及去除核定位序列的ORF2基因(△41ORF2),分别通过酶切、连接,构建双拷贝、融合表达APCH1-△41ORF2基因的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 Dual-D-ACPH1-△41ORF2。随后将该重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rBacmid-APCH1-△41ORF2基因组,利用PCR证实APCH1-△41ORF2基因已经整合到重组杆状病毒Bacmid中。将Bacmid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rBV-APCH1-Cap。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该重组杆状病毒能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APCH1-Cap重组蛋白。2.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了方便快捷地检测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PCV2 Cap蛋白含量,构建了分泌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V-Cap-His,将表达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获得浓度为0.37 mg/mL的纯化蛋白。以此纯化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两株针对PCV2 Cap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D3,3E10。将单抗2D3和3E10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以纯化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PCV2 Cap蛋白含量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根据不同含量Cap蛋白的OD630值绘制了标准曲线。用建立的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同时对3份纯化的Cap蛋白样品进行平行检测,根据标准曲线和ImageJ灰度分析分别确定两种方法所检测的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获得的蛋白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证实所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是可靠的,可以用于PCV2 Cap蛋白的定量。3.重组亚单位疫苗APCH1-Cap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保护性免疫为了评估APCH1的分子佐剂效应,本研究比较了分子佐剂亚单位疫苗APCH1-Cap与常规亚单位疫苗Cap蛋白的免疫原性的差异,分别以2μg/只、20μg/只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APCH1-Cap诱导的ELISA抗体水平以及IFN-γ、IL-4表达量均显着高于Cap蛋白免疫组,且免疫反应与接种剂量呈正相关。攻毒实验进一步表明,分子佐剂亚单位疫苗APCH1-Cap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显着高于常规亚单位疫苗Cap蛋白免疫组。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攻毒对照组小鼠脾小结和淋巴小节中有少量淋巴细胞坏死,脾巨噬细胞可见,分子佐剂亚单位疫苗APCH1-Cap免疫组小鼠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粒细胞浸润。这些结果表明分子佐剂APCH1有助于增强Cap蛋白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综上所述,与常规亚单位疫苗Cap蛋白相比,分子佐剂亚单位疫苗APCH1-Cap可以通过APCH1的靶向作用,增强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加工处理与呈递作用,有效激发小鼠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进而发挥更有效的免疫保护。本研究将为新型高效的猪圆环病毒疫苗研究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此外,靶向MHCII分子的疫苗设计策略也将为其他病原微生物疫苗研究提供借鉴。

程琼[3](2019)在《猪圆环病毒2型安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从1991年开始,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PCV2)的临床感染情况日渐加重,目前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给世界各国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PCV2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有关,主要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先天性震颤等,这些疾病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控制PCVD主要采取综合的防制手段,包括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等方面,其中疫苗免疫是防控PCVD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亚型已从PCV2b逐渐转变为PCV2d。然而,市面上基于PCV2a和PCV2b基因亚型制备的商品疫苗,是否对PCV2d基因亚型PCV2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地区PCV2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从而为PCV2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毒株来源的研究奠定基础,为PCV2新型疫苗的研制积累有效材料,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防控PCVD提供依据。本研究系针对15株PCV2安徽分离株,在利用PK-15细胞进行增殖、PCR检测以及电镜观察的基础上,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和序列测定后,一是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及主要开放阅读框(ORF1、ORF2)的核苷酸序列及所推导的氨基酸的比对分析,二是运用MEGA7.0软件绘制核苷酸序列的遗传发育进化树,同时与GenBank中的31株PCV2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15株PCV2安徽分离株之间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5.4%~99.8%,ORF1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96.6%~1 00%,而ORF2相应序列相似度均为93.2%~100%。与国内19株参考毒株比对,全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92.9%~99.8%,ORF1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相似度均为96.3%~99.9%,ORF2相应序列相似度均为91.5%~99.9%。与国外12株参考毒株比对,全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55.0%~99.8%,其中与源自美国的第38号毒株相似度为55.0%~55.3%,与源自英国的第39号毒株相似度为77.0%~77.9%,而与其他10株参考毒株的相似度为94.3%~99.5%。ORF1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相似度均为96.4%~99.8%,ORF2相应序列相似度均为89.9%~96.4%。(2)根据绘制的遗传发育进化树,15株PCV2安徽分离株第3号、6~13号共9株与5株国内参考毒株(第17、21、24、25和29号)、2株国外参考毒株(第43和44号)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于PCV2d基因亚型;第1、2、4、5、14和15号共6株与12株国内参考毒株(第18、19、22、23、26、27、28、30、31、32、33和34号)、3株国外参考毒株(第36、40和46号)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于PCV2b基因亚型。未出现PCV2c、PCV2e分支上的毒株。结果表明:(1)PCV2安徽分离株之间全基因组及主要开放阅读框(ORF1、ORF2)的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相似度为93.2%~100%,PCV2在安徽地区的流行无明显地域性差异;PCV2安徽分离株与国内参考毒株的相似度为91.5%~99.9%,PCV2在国内的流行也无明显地域性差异;PCV2安徽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毒株的相似度为55.0%~99.8%,较与国内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低,PCV2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性。(2)15株PCV2安徽分离株相互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变异不大,其中9株属于PCV2d基因亚型,6株属于PCV2b基因亚型,安徽地区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亚型已渐呈现由PCV2b转变为PCV2d的趋势,目前PCV2d为优势基因亚型,与国内许多地区的相关报道一致。

李立虎,陈磊,江懿,任竹[4](2016)在《基于CNKI的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2005-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SCI、EI、核心以及CSSIC来源期刊的论文数据为对象,对中国猪圆环病病毒病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畜牧与动物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核心期刊《动物医学进展》载文最多,畜牧兽医、动物相关期刊是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学者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中论文数量发表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猪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检测技术和疫苗的研制是目前猪圆环病毒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上述结果为了解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现状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申报、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等提供重要信息。

宋春莲[5](2016)在《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致病特点及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都能使猪发病和产生免疫抑制,二者混合感染引起发病猪病情加重及猪场重大经济损失,但二者混合感染导致机体损伤及致病的机理还不清楚。深入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胁迫下猪伪狂犬病防控机制,能为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通过人工单独和混合感染PRV和PCV2,通过分离病毒、荧光定量PCR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清感染抗体的测定,研究PRV和PCV2混合感染的致病机制;并对云南省72家规模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1.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的临床病理学研究PRV和PCV2都是猪的重要传染病。PRV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及呼吸道疾病;PCV2引起猪的断奶后多系统消耗综合征、繁殖障碍、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及呼吸道病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本实验通过人工单独感染PRV、单独感染PCV2、混合感染PRV和PCV2,对感染仔猪后出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混合感染PRV和PCV2的仔猪出现的病理症状比单独感染病毒产生的症状严重。PRV单独感染仔猪表现为特有的“发热-神经症状-奇痒-呕吐(腹泻)”症状;PCV2单独感染仔猪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消瘦-贫血”等多系统功能衰竭综合症;而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表现为“发热-消瘦-神经衰竭-呕吐-死亡”等特征性临床症状;单独感染PRV或PCV2组的仔猪没有出现死亡,而混合感染PRV和PCV2组的仔猪在感染后第14d全部死亡。显微观察可见,攻毒后第3d-35d,感染仔猪的心、肝、脾、肺、肾、淋巴结和小脑均出现明显的显微病理变化。混合感染仔猪的组织病理变化要比单感染PRV或PCV2的病变严重,单感染PRV比单独感染PCV2仔猪的显微病理变化严重,对照组无病理变化。2.人工感染PRV和PCV2仔猪组织器官病毒载量消长规律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单独感染PRV或PCV2组,混合感染PRV和PCV2组,在攻毒后第3、7、14、21、35d,随机取2头仔猪宰杀,取心、肝、脾、肺、肾、腹股沟淋巴结、小脑7个组织器官;采集感染仔猪的血液、肛门拭子,鼻拭子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分析样品中的带毒情况及排毒变化规律。结果:7个组织器官混合感染组的组织病毒载量比单独感染PRV组或PCV2组高,PRV的载量比PCV2高;病毒载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脏、腹股沟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小脑、心脏。其中混合感染组PRV病毒载量在第14d最高,单独感染PRV组的病毒载量在第7天最高;单独感染PCV2组的病毒载量在第14天最高;结合感染猪的病理变化分析表明,病毒载量越高仔猪表现临床症状越明显,组织器官损伤越严重。混合感染组的病毒载量最高,发病最严重并出现仔猪死亡,组织器官严重损伤。对感染组仔猪的血液、肛门拭子、鼻拭子中的载毒量测定发现,混合感染组和PRV单独感染组的载毒量在感染后第7d-14d处于较高水平;而PRV单独感染组在感染中后期持续排毒;PCV2单独感染组的血液中病毒载量最高、出现病毒的时间最早,但是感染后期排毒水平较低,可见PCV2感染是在感染早中期对外排毒严重,感染后期对外排毒减少。3.PRV和PCV2混合感染对仔猪免疫抑制影响的研究采集感染病毒仔猪血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IL-6、IL-10和IFN-γ四种细胞因子、补体C3、C4、IgG的含量和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结果:与单独感染PRV或PCV2组比较,混合感染PRV和PCV2组的IL-4、IL-10和IFN-γ效价在感染后第3-14d呈上升趋势,并都高于2个单独感染组;IL-6在第0-3d快速下降,低于单独感染PRV组;表明在感染早期混合感染组仔猪的体液和细胞免疫都参与了抗病毒的反应。混合感染组的C3效价在第0-3d上升,第7,21d下降,并明显低于2个单独感染组; C4效价呈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2个单独感染组的C4效价。混合感染组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在0-14d均低于2个单独感染组,说明混合感染组的仔猪在感染前期,其免疫系统就已受到抑制。混合感染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量均高于单独感染PCV2组和PRV组;感染仔猪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混合感染PRV和PCV2组中,抗PRV的抗体显着低于单独感染PRV组,抗PCV2抗体与单独感染PCV2的抗PCV2抗体无差异性。以上结果表明,混合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比单独感染组的严重。4.PRV和PCV2混合感染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近年来云南省猪伪狂犬病居高不下,为优化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技术,本试验选择规模适中的3个PRV、PCV2感染阳性的种猪场,设计了三种净化方案,即A场:检测净化PRV、PCV2感染抗体阳性猪,免疫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B场:检测净化猪伪狂犬感染抗体阳性猪,免疫PRV基因缺失疫苗;C场:检测净化PRV和PCV2感染抗体阳性猪,同时免疫PRV基因缺失和PCV2疫苗,并分析这三种防控方法的猪场净化绩效。结果表明,三种净化方法均能控制猪场猪伪狂犬病,C场净化2种病毒,同时接种2种疫苗情况下净化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2012-2015年在云南省72家规模猪场和1个示范县进行示范,并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抗体7516份和免疫抗体8696份。结果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分别是24.42%、5.47%、2.78%、2.69%;其中种公猪感染率分别为18.25%、12.36%、8.33%、3.15%;种母猪的感染率分别为24.73%、4.80%、2.48%、2.65%;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03%、81.86%、85.99%、86.40%,有14户野毒感染率0%。结果表明,经过4年净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毒的野毒感染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免疫抗体阳性率逐年升高,说明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可以推广应用。

李瑞香[6](2016)在《规模化自繁自育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学调查及对母猪、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引起的一大类症候群的猪病,其中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 weaning multisystemic wating syndrome,PMWS)和肾炎皮炎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最为常见,猪的繁殖障碍(Reproductive failure)、仔猪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s,CT)、PCV2相关性肺炎也时有发生,它的危害在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系统损伤,容易继发其他病原微生物和或者混合感染,加重病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PCV2的感染及其所致的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PCV2研究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但各地的发病率和流行特点不尽相同,尤其是PCV2对能繁母猪、保育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规模化自繁自养猪场PCV2感染流行特点、流行规律,掌握自然感染状态下PCV2对能繁母猪繁殖性能、保育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探索免疫接种PCV2疫苗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保育、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开展了规模化自繁自养猪场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情况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规模化自繁猪场PCV2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调查采用ELISA方法进行PCV2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外观健康猪血清样品中PCV2的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9.66%,其中种猪感染率达67%,哺乳仔猪感染率4.55%,保育猪感染率43%,育肥猪感染率64.71%;临床疑似猪圆环病毒病血清检测结果显示,疑似PMWS症状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高,达86.25%,然后依次是疑似PCV2相关性肺炎阳性率56.25%,疑似PDNS阳性率46.25%,疑似繁殖障碍阳性率26.25%,疑似CT阳性率最低11.25%;检测结果说明运城地区规模化自繁猪场存在PCV2广泛流行,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PCV2感染有升高趋势。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以PMWS和PCV2相关性肺炎为主,其次是PDNS和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感染率最低。2、规模化自繁自养场猪圆环病毒病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本调查对具有临床疑似PCV2感染的病料158份,其中疑似PMWS病料50份、疑似CT病料14份、疑似PDNS病料19份、疑似PCV2繁殖障碍病料21份和疑似相关肺炎病料54份,采用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检出PCV2阳性病料82份,平均阳性率为51.9%,阳性率介于34.21%76%;临床疑似PMWS病料检出阳性率最多达76%,临床疑似CT病料检出阳性率最低为7.14%。结果表明运城地区规模化自繁猪场广泛存在PCV2流行,并且PCVD感染发病以PMWS和PCV2相关性肺炎为主,其次是PDNS和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感染率最低。3、PCV2对猪群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研究本调查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母猪组,以PCV2阴性母猪和自然感染PCV2的阳性猪为试验对象(经过PCR检测确定PCV2病毒核酸阴、阳性的母猪),进行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二保育育肥猪组,以试验一的阴、阳性母猪生产后代为研究对象,经过56天哺乳保育期、90天育肥期的饲养生长性能对比试验。试验一结果显示自然感染PCV2的阳性母猪与PCV2阴性母猪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相差0.32头、0.76头,差异极显着(P<0.01);阴性母猪窝产死胎数、窝产木乃伊数较阳性母猪分别减少0.23头、0.21头,差异显着(P<0.05);阴性母猪的仔猪出生平均重显着优于阳性猪,二者相差0.06kg;返情率较阳性母猪降低3.65个百分点;窝产弱仔数差异不显着。试验二结果显示PCV2阴性母猪后代14日龄平均重、70日龄平均重、出栏重较PCV2阳性母猪后代分别增加0.5kg、2.64kg,差异显着(P<0.05);150日龄出栏重较PCV2阳性母猪后代增加8.4kg,差异极显着(P<0.01);146天平均日增重PCV2阴性猪后代较PCV2阳性猪后代提高54.5g,差异极显着(P<0.01);56天生长期、146天生长期PCV2阴性母猪后代死亡率较PCV2阳性猪分别降低3.14、3.73个百分点;全程料肉比分别下降0.16。结果为PCV2严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的生长性能。4、免疫接种PCV2疫苗对母猪、保育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母猪组,选取胎次相近的生产母猪100头(试验周期1年),随机分成两组即免疫组和对照组(未免疫),每组50头,统计免疫前后各1年的繁殖性能数据;试验二选取14日龄未免疫仔猪400头,随机分成两组即免疫组和对照组(未免疫),收集保育和育肥期生产数据;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指标定义同试验三。试验一结果显示,母猪接种PCV2疫苗前后1年的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44头、0.58头,窝产弱仔数、窝产木乃伊数分别减少0.11头和0.07头,仔猪出生平均重增加0.02kg;试验二结果显示,56天仔猪饲喂期免疫组期末平均重比对照组增加2.36kg,差异显着(P<0.05);平均日增重免疫组较对照组增加45.7g,差异显着(P<0.05);免疫组死亡率比对照组的下降2个百分点;90天育肥生长期免疫组比对照组死亡率降低2.09个百分点;期末平均重、平均日增重免疫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1kg、91.1g,差异极显着(P<0.01);料肉比下降0.3;该研究结果说明PCV2疫苗能显着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保育育肥猪生长性能,减低死亡率,提高饲料报酬。

薛红霞[7](2016)在《黄芪多糖对PCV2感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一种与多种猪病的发生都有密切关联的病原,由其引起的猪病被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PCVAD给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PCVAD的发生,除了感染PCV2外,还与饲养管理、免疫刺激、混合感染、仔猪断奶时的身体条件、营养条件以及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目前,商用PCV2疫苗已经用于防治该病,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存在成本高、效价低、反复感染等缺陷。研究开发成本低、来源广、经济有效、无副作用的药物防治该病发生势在必行。黄芪多糖(APS)有包括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病毒等在内的多种功能。APS能否抑制PCV2感染及其可能的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主要对APS抑制PCV2在体内外感染情况及机理进行了研究,从氧化应激、NF-Kappa B以及内质网应激角度阐述APS对PCV2感染的抑制作用。从而,为APS预防PCVAD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其在养猪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黄芪多糖对PCV2体内外感染的影响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复制的作用,分别使用PK15细胞和小鼠在体内外模拟PCV2感染。体外试验:分别在PCV2感染PK15细胞同时和感染之前加入不同浓度APS处理,测定PCV2 DNA拷贝数和阳性感染细胞数。体内试验:50只2周龄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组),PCV2组,每日灌服100 mg/kg APS组,每日灌服200 mg/kg APS组,每日灌服400 mg/kg APS组,其中APS处理组14d后与PCV2组同时腹腔注射1000 TCID50 PCV2。试验持续28天,测定各组小鼠PCV2感染情况。体外结果:与PCV2感染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APS,APS作用效果不显着;而在PCV2感染细胞前,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APS均可不同程度降低PCV2 DNA拷贝数以及阳性感染的细胞数,且20 μg/mL APS即可达到较好的作用。体内结果:与PCV2感染对照组相比,每日灌服200 mg/kg、400 mg/kg APS的小鼠肺脏、脾脏和肝脏的病理损伤减弱;组织中的PCV2 DNA拷贝数显着降低;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病毒量减少;且肺组织中PCV2 Cap蛋白表达量降低。APS可抑制PCV2体内外的感染。试验二、APS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阻断NF-Kappa B途径抑制PCV2的复制试验一的结果表明APS能够抑制PCV2的复制。本试验用PK15细胞模型研究其机制,测定了氧化应激指标、NF-κ B的活性;并应用了氧化应激促进剂BSO、NF-κ B的激活剂LPS和抑制剂BAY 11-7082研究其对APS抑制PCV2复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APS能显着降低丙二醛水平、活性氧水平和NF-κ B的活性,并能显着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及SOD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PS能够抑制BSO通过氧化应激诱导PCV2增殖的作用。APS能够减弱NF-Kappa B的活化剂LPS对PCV2复制的促进作用;APS可以增强NF-κ B的抑制剂BAY 11-7082对PCV2复制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APS能够减弱氧化应激,并抑制NF-κ B的激活,从而抑制PCV2的复制。试验三、APS通过减弱内质网应激的发生来抑制PCV2的感染试验一与实验二表明,APS能够抑制PCV2感染,且作用机理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有关,为了研究其作用机制,分别用小鼠和PK15细胞为模型进行试验,并应用了内质网应激的激活剂TM研究APS抑制PCV2感染的机制。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五组(空白组,PCV2 阳性组,APS+PCV2 组,TM+PCV2 组,APS+TM+PCV2 组,每组10只。测定了小鼠氧化应激指标、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GRP7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内质网诱导凋亡基因GADD153/CHOP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APS能显着降低TAOC水平、降低由PCV2感染引起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GRP7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内质网诱导凋亡基因GADD153/CHOP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APS能够减弱ERS的激活剂TM对PCV2感染的促进作用。另外,进行了相应的体外试验,体外与体内的结果基本一致。APS能够通过减弱内质网应激抑制PCV2的感染。

莫利平[8](2015)在《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临床免疫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可以引起猪群多种疾病,包括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等。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本研究采用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进行临床免疫试验,比较其免疫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选择感染PCV-2的阳性猪群14~21日龄仔猪345头,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9头,第一组接种某进口 PCV亚单位疫苗(Gap-BLG),第2-4组分别接种圆克清(PCV2-SH)、PCV2灭活疫苗(PCV2-CP)、PCV2多肽疫苗(PCV2-EP),第5组为非免疫空白对照组,接种后观察猪群生长情况,统计发病率、死亡率、日增重、料肉比,并计算疫苗回报率。结果为:(1)哺乳阶段,不同免疫组和对照组之间增重、日增重差异不显着,但圆克清组和PCV2-EP疫苗组淘汰率最低,均为0%;(2)保育阶段,PCV2-EP组增重最快,明显高于圆克清组、PCV2-C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PCV2-EP组和圆克清组淘汰率仍然最低;PCV2-EP、圆克清、PCV2-CP组死亡率低于进口Cap-BLG疫苗组;PCV2-EP采食量最高;4个疫苗组料肉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均稍微优于对照组;(3)育肥阶段,圆克清组增重较快,其次是PCV2-EP组;圆克清和PCV2-EP组淘汰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进口 Cap-BLG疫苗组:采食量最高为圆克清组,其次是PCV2-EP组,料肉比无明显差异(P<0.05)。(4)评价保育阶段和育肥阶段的综合经济效益,PCV2-EP组的平均头毛利最高,其次是圆克清组。综合上述试验数据,本研究采用的4种PCV2均有较好安全性,免疫效果良好,其中,圆克清和PCV2-EP疫苗具有较好免疫效果,疫苗免疫回报率最高。

董林[9](2014)在《猪圆环病毒2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认为PCVD是由PCV2感染引起的,以PMWS、PDNS、PRDC、CT和繁殖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系列疾病总称。随着PCV2流行特性不断发生变化,使得PCVD流行与传播愈加复杂,世界范围PCVD的发生,导致养猪业遭受严重损失。由PCV2感染导致猪群免疫力降低,随之而来的其他多种病原的混合或继发感染更是给养猪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PCV2感染早期诊断对PCVD综合防控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PCV2流行特点、基因型特征等研制PCV2快速PCR检测试剂,包括PCV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PCV2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PCV2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等PCV2检测试剂,同时针对山东地区PCV2流行毒株基因特征,建立鉴别PCV2基因型的PCR检测方法,对山东地区PCV2分离毒株基因型特征和遗传变异进行研究,以期为PCV2早期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撑。试验1:猪圆环病毒2型PCR检测方法建立及试剂盒研制建立PCV2快速PCR检测方法,优化反应条件,研制PCR检测试剂盒,并对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保存期等性能进行评价。对采集山东地区猪场中的208份临床样品用PCR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R检测扩增500bp特异性PCV2基因片段,最低核酸检出量1×10-6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2%和5.7%;与PRRSV、PPV、PRV、JEV、CSFV和PCV1等无交叉反应;4℃条件下,试剂盒有效期12个月。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208份样品中PCV2阳性为140份,阳性率为67.3%。成功建立了特异性检测PCV2快速PCR方法,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和较长保存时间,可用于临床PCV2感染的快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试验2:猪圆环病毒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基于SYBR Green Ⅰ建立PCV2q PCR特异性检测方法,优化PCR反应条件,并进行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性能检测。对不同病理程度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研究PCV2核酸载量与PCV2临床致病性关系;对11株PCV2毒株进行细胞培养核酸载量检测,筛选细胞培养滴度高的毒株。结果显示:建立的q PCR检测方法,样品起始浓度与Ct值在3.21×1004.16×108copies/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R2为0.9988,斜率为-3.286。该方法与PCV1、PRV、PRRSV、PPV、CSFV、大肠杆菌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达3.21×100copies/μL;重复检测变异系数小于5.00%。对采集疑似PCV2感染病料荧光定量检测,阳性检出率为68.94%,显着高于普通PCR检测方法。临床样品检测显示,确诊PMWS病理样品PCV2核酸载量均高于106copies/μL,亚临床感染和健康样品核酸载量低于104copies/μL。分离毒株细胞培养定量检测显示,筛选到2株培养滴度较高毒株,核酸载量分别达到3.62×108copies/μL和6.47×107copies/μL。建立了PCV2SYBR Green Ⅰq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良好,敏感性高,实现了对PCV2早期诊断和感染程度定量分析检测,为PCV2的防制和疫苗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试验3:山东地区PCV2流行毒株分子特征分析PCV2分离毒株扩增ORF2基因,进行DNA序列测定,分析山东地区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建立PCV2基因型鉴定PCR方法,对PCV2检测阳性158份临床样品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28株PCV2分离毒株与国内外主要流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0.5%-99.8%,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9.1%,编码Cap蛋白存在:53-91、121-151和190-210位3个氨基酸高区;基因型鉴定表明,4株为PCV2a型,21株为PCV2b型,3株为新的暂定基因型PCV2d。建立基因型鉴定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41bp和177bp,最低检测病毒DNA为5ng/μ L,试验显示,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对158份PCV2阳性样品鉴定显示,23份为PCV2a基因型,96份为PCV2b基因型,28份存在PCV2a和PCV2b共感染,确定PCV2b为山东地区流行的PCV2优势基因型。试验4:猪圆环病毒2型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制及应用构建去除核定位信号肽(NSL)Cap重组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建立ELISA抗体检测方法,确定最优ELSA反应条件。固化和标准化ELISA反应条件,并组装试剂盒。性能检测表明,该ELISA试剂盒与PCV1、PPV、PRV、CSFV、PRRSV、JEV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性,与北京世纪元亨公司同类试剂盒比较,其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95.3%、92.6%、93.8%。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0%和5.0%。保存期检测显示,试剂盒在4℃条件下保存期达8个月。临床血清样品检测显示,抗体阳性率同病理程度和猪群生长阶段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免疫状态猪群中抗体水平差异明显。本课题研制的ELISA抗体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性能特性,可用于猪群PCV2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试验5:猪圆环病毒2型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制及应用以金标SPA为示踪物,以Cap和猪IgG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研制PCV2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优化确定标记SPA最适pH值为8.0,最佳结合浓度为26μg/mL,Cap最佳包被浓度为1.5mg/mL,IgG包被浓度为0.8mg/mL。试纸检测结果可于5-10min用肉眼直接观察,操作简便快速。与PCV2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相比,其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7.4%,符合率92.6%,与PCV1、CSFV、PRV、 PRRSV和PPV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研制的PCV2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具有敏感、特异、结果稳定和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宜于临床大量PCV2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工作。

徐绍建[10](2013)在《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感染与JAK-STA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PCV)是一种环状、无囊膜的单股DNA病毒,它包括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两个基因型。其中圆环病毒2型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并可以引起猪的免疫抑制。2000年我国第一次报道猪群检测出PCV2,随后多个省市陆续报道了PCV2的感染,流行呈现逐渐蔓延的趋势。该病毒往往与其他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各国学者对PCV2的病原学研究和防控技术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PCV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许多问题仍未解决,该病毒山东省等地的流行规律、危害,尤其是在2010年以来,经过疫苗大面积使用之后的流行规律还未见报道。PCV2的致病机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PCV2感染引发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有助于阐明PCV2的致病机理。PCV2感染PK-15细胞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机制,JAK-STAT信号通路是如何抑制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增殖,与病毒的复制相关性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山东省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山东分离株和其他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和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析,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PK-15细胞α-IFN效应因子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和PCV2病毒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JAK-STAT信号通路与PCV2感染的相互关系。以下分三部分论述:1.山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与PCV2毒株分离及其感染增殖特性研究为了掌握PCV2在山东省猪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制提供参考,2010年2012年对山东100余家大中型猪场进行猪圆环病毒流行病学情况调查,采用PCR技术和ELISA方法分别对采集的猪抗凝血和疑似猪圆环病毒感染病猪的淋巴结、脾脏、肺脏等脏器样品进行PCV2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95%、61.85%和59.89%;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4.66%、29.59%、21.38%。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用PCV2抗原检测阳性的病料感染PK-15细胞,获得2株PCV2病毒的分离株。将其盲传20代后病毒滴度为分别为106.0TCID50/ml和106.2TCID50/ml,通过对其中一株PCV2SD-JN株进行病毒的生长曲线测定发现,PCV2在细胞中生长至第72小时后,达到TCID50的最高峰106.2TCID50/ml。PCV2分离株的获得,对进行病毒体外增殖特性研究,阐明PCV2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研制高效优质的PCV2疫苗奠定了基础。2.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遗传演化、时空界定及PCV2b山东株全基因序列分析为了解山东省PCV2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2010~2012年,本研究从患病猪组织、血样中扩增克隆出PCV2的全基因组序列,获得8株PCV2山东株全基因序列,其中PCV2b型为7株。同时对2005~2012间本实验室获得的26株山东分离株进行了核苷酸和主要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发现,26株山东PCV2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69.9%-100%,其中2006年分离的DQ478947与2010年分离的HM142894同源性最低。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26株山东分离株Rep蛋白氨基酸序列和Ca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Cap蛋白第86-89位氨基酸序列为SNPR(L)或者TNKI判断,26株PCV2山东分离株中,HM142897、HM142900和SD8-1三株序列第86-89位氨基酸序列为TNKI,为PCV2a亚型,其余的23株均为SNPR(L),为PCV2b亚型。26株PCV2ORF1编码的314或315个的氨基酸,ORF2编码233、234或235个的氨基酸,Rep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Cap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3.7%-100%。Rep蛋白上的三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24aa-26aa(NPS),256aa-258aa(NQT),286aa-288aa(NAT)均没有变化。Cap蛋白变异较大,主要变异区位于51aa-78aa,121aa-134aa,169aa-215aa。将2005~2012间本实验室获得的26株山东分离株与GenBank登录的国内外其他PCV2全基因序列共90株,进行核苷酸进化树和ORF2编码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V2的流行经历了1998年至2002年以PCV2a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阶段,2003年为PCV2a和PCV2b亚型并存阶段,2003年至今以PCV2b为主要流行毒株阶段的三个阶段演变过程。PCV2b亚型中国分离毒株在遗传进化上,以秦岭淮河为界限,按照地域分为了中国南部和中国北部两个大的集群。从ORF2进化树分析看出,26株山东分离株中,24株的ORF2基因集中分布于进化树两端的两个大分支上,其中9株位于进化树的上部A区分支上,与法国、匈牙利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近,15株位于进化树的下部B区分支上,与英国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近。3.JAK-STAT信号通路与PCV2感染的相互作用由于α-IFN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后,激活α-IFN效应因子Mx1、OAS基因转录表达,因此本实验室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猪β-actin、Mx1、OAS基因序列,选择其中的保守区,利用Premier5.0软件设计相应的引物,建立了针对对PK-15细胞的β-actin、Mx1、OAS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参照该方法进行α-IFN的最佳作用时间和最佳作用浓度筛选。发现使用浓度为750U/ml的α-IFN,处理PK-15细胞12小时后,α-IFN的效应因子Mx1、OAS相对表达量最高,因此确定α-IFN处理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2h,最佳浓度为750U/ml。分别对JAK-STA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AG490最佳作用浓度以及最佳作用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发现,使用10μM的AG490作用于α-IFN处理的PK-15细胞6小时后,OAS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低点接近空白对照细胞,而12小时左右Mx1的表达量才达到相对表达量最低,接近空白对照细胞,基本完全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确定将AG490的最佳作用时间定为12小时,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以PK-15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通过检测分组检测不同时间点OAS和Mx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当PK-15细胞接种PCV2后,OAS和Mx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细胞低于α-IFN激活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组。以PCV2单独感染组作为对照感染组,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PCV2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CV2的最佳收获时间进行确定并检测不同分组PCV2的绝对表达量。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病毒液中PCV2的含量逐渐增加,于接毒后72h病毒含量到达顶峰(3.109×108copies),随后病毒含量开始逐渐降低。应用AG490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后,PCV2的病毒绝对表达量量高于对照感染组,而通过α-IFN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组,PCV2病毒绝对表达量大大低于与PCV2单独感染组。结果表明,PCV2的感染能够激活PK-15细胞中JAK-STAT信号通路,但信号通路的激活又会反过来抑制PCV2在细胞中的增值。本研究明确了PCV2感染PK-15细胞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丰富了PCV2的感染和发病机制理论,为阐明PCV2组织细胞感染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更为预防和控制PCV2的感染,研制PCV2型的新型疫苗提供新的靶向分子。

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截短钙网蛋白融合FMDV VP1及PCV2 Cap蛋白表达形成多聚体的免疫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FMDV的研究进展
        1.1 FMD简介
        1.2 FMDV的病原学
        1.3 FMD的防控
    第2章 PCV2的研究进展
        2.1 PCV2简介
        2.2 PCV2病原学
        2.3 PCV2 的防控
    第3章 CRT的研究进展
        3.1 CRT简介
        3.2 截短CRT的功能研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FMDV VP1-CRT融合蛋白制备和反应原性分析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重组VP1-CRT融合蛋白对小鼠及豚鼠的免疫效果评价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VP1-CRT融合蛋白(rC4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试剂及血清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PCV2 Cap-CRT融合蛋白的制备和免疫原性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与重组单链抗体APCH1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1.1 猪圆环病毒2型的病原特征
        1.1.2 PCV2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1.1.3 PCV2免疫原性蛋白的结构特点
        1.1.4 猪圆环病毒2型致病机理
    1.2 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1.2.1 全病毒灭活疫苗
        1.2.2 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
        1.2.3 重组活载体疫苗
        1.2.4 核酸疫苗
    1.3 分子佐剂
    1.4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病毒、细胞和菌株
        3.1.2 载体、质粒和引物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3.1.4 免疫反应试验所用抗原及血清
        3.1.5 培养基与抗生素及其配制
        3.1.6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3.1.7 其它缓冲液及试剂
        3.1.8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PCV2的增殖
        3.2.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
        3.2.3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
        3.2.4 酶切产物回收与纯化
        3.2.5 外源DNA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3.2.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3.2.7 连接产物的转化
        3.2.8 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3.2.9 质粒DNA浓度的测定
        3.2.10 重组Bacmid DNA的提取
        3.2.11 重组杆状病毒的制备
        3.2.12 Western blot试验
        3.2.13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3.2.14 微量中和试验
        3.2.15 间接ELISA
        3.2.16 饲养细胞的准备
        3.2.17 骨髓瘤细胞的复苏活化及融合用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3.2.18 细胞融合
        3.2.19 阳性细胞孔的筛选
        3.2.20 阳性细胞的克隆
        3.2.21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3.2.22 抗体的纯化
        3.2.23 过碘酸钠氧化法制备HRP标记的单抗
        3.2.24 细胞免疫的检测
        3.2.25 小鼠的免疫与攻毒保护性试验
        3.2.26 组织病理变化分析
        3.2.27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重组杆状病毒rBV-APCH1-Cap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4.1.1 重组质粒pFastBac Dual-APCH1-△41ORF2的构建
        4.1.2 重组质粒pFastBac Dual-D-APCH1-△41ORF2的构建
        4.1.3 穿梭质粒Bacmid-APCH1-△41ORF2的构建
        4.1.4 重组杆状病毒rBV-APCH1-Cap的制备
        4.1.5 重组杆状病毒rBV-APCH1-Cap的纯化与滴度测定
        4.1.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
        4.1.7 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
    4.2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4.2.1 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Dual-D-GP64SP-△ORF2-His的构建
        4.2.2 重组杆状病毒rBV-D-Cap-His目的蛋白的表达
        4.2.3 抗原标准品的纯化
        4.2.4 PCV2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相关特性检测
        4.2.5 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Cap蛋白方法的建立
        4.2.6 重组目的蛋白APCH1-Cap和Cap的制备及定量
    4.3 重组亚单位疫苗APCH1-Cap在小鼠体内诱发的免疫保护
        4.3.1 免疫小鼠的ELISA抗体水平
        4.3.2 免疫小鼠的中和抗体水平
        4.3.3 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检测
        4.3.4 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FCM检测分析
        4.3.5 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4.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中IFN-γmRNA表达
        4.3.7 攻毒后小鼠的组织病理变化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免疫原性蛋白
        5.1.2 APCH1分子佐剂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可能机制
        5.1.3 重组亚单位疫苗APCH1-Cap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保护性免疫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猪圆环病毒2型安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列表
文献综述
    1 病原学
        1.1 PCV2的分类情况
        1.2 PCV2的理化特点
    2 PCV2的分子遗传特征
        2.1 PCV2的基因组结构
        2.2 PCV2的遗传与变异
    3 PCV2的致病性
        3.1 PCV2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3.2 免疫刺激对PCV2感染的影响
        3.3 PCV2引起的免疫抑制
    4 流行病学特点
        4.1 PCV2的易感动物及其传播途径
        4.2 PCV2的国外感染状况
        4.3 PCV2的国内感染状况
    5 PCVD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5.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5.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5.3 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
        5.4 繁殖障碍(Reproductive failure)
        5.5 仔猪先天性震颤(CT)
    6 PCVD的防制
    7 结语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PCV2毒株
        2.1.2 PK-15细胞
        2.1.3 PCV2阳性、阴性血清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1.6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2.1.6.1 细胞培养相关溶液配制
        2.1.6.2 DNA提取相关溶液
        2.1.6.3 PCR相关溶液配制
        2.1.7 引物序列设计
    2.2 方法
        2.2.1 PCV2的鉴定
        2.2.1.1 PCV2的增殖
        2.2.1.2 病毒DNA的提取
        2.2.1.3 PCR扩增
        2.2.1.4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2.2.1.5 电镜观察
        2.2.2 PCV2全基因组序列克隆
        2.2.2.1 PCV2全基因组序列的PCR扩增
        2.2.2.2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2.2.2.3 PCR产物与质粒载体连接
        2.2.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2.2.2.5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2.6 质粒DNA的提取
        2.2.2.7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2.2.3 PCV2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2.2.4 PCV2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2.5 PCV2 ORF1基因序列分析
        2.2.6 PCV2 ORF2基因序列分析
3 结果
    3.1 PCV2的鉴定
        3.1.1 PCR扩增结果
        3.1.2 电镜观察结果
    3.2 PCV2全基因组序列克隆
        3.2.1 全基因组序列PCR扩增结果
        3.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3.3 PCV2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3.4 PCV2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4.1 PCV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3.4.2 PCV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
    3.5 PCV2 ORF1基因序列分析
        3.5.1 PCV2 ORF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与遗传进化分析
        3.5.2 PCV2 ORF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3.6 PCV2 ORF2基因序列分析
        3.6.1 PCV2 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与遗传进化分析
        3.6.2 PCV2 ORF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PCV2流行毒株同源性分析
    4.2 PCV2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基于CNKI的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来源与数据分析
    1.1 文献来源
    1.2 数据分析
2 论文情况概述
    2.1 发表时间汇总
    2.2 研究级别和学科类别
    2.3 期刊分布
    2.4 基金资助项目分析
    2.5 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
    2.6 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热点与主要科学问题
3 结语

(5)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致病特点及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一
    1. PR病原学概述
        1.1 PRV的形态结构
        1.2 PRV的理化特性
        1.3 PRV主要特征
        1.4 PRV的生物学特性
        1.5 PRV培养特性
        1.6 PRV致病机理
    2. PR流行病学
        2.1 PR的流行动态
        2.2 我国猪伪狂犬的流行动态
        2.3 猪伪狂犬病流行新特点
        2.4 PR临床症状
        2.5 病理变化特征
        2.6 云南省猪伪狂犬的流行动态
    3. PR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1 血清学检测方法
        3.2 分子生物学检测
        3.3 病毒分离(VI)与动物接种试验
        3.4 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3.5 免疫荧光标记检测
        3.6 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二
    1. PRV、PCV2对养猪业生物安全影响
    2. PRV和PCV2混合感染的危害
    3. PR防控研究进展
        3.1 国外PR防控研究
        3.2 我国PR的防控研究
    4. PRV和PCV2混合感染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RV和PCV2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混合感染仔猪病理学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病毒来源
        1.3 试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试验方法
        1.6 结果判定
    2. 结果
        2.1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2 体温变化规律比较
        2.3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2.4 大体剖解病理变化
        2.5 H.E染色显微镜病理变化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组织器官病毒消长及排毒规律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病毒来源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设备及材料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攻毒试验前四种病原PCR检测结果
        2.2 感染仔猪内脏器官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3 感染仔猪肝脏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4 感染仔猪脾脏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5 感染仔猪肺脏组织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6 感染仔猪肾脏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7 感染仔猪腹股沟淋巴结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8 感染仔猪小脑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9 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病毒载量变化规律比较
        2.10 单感染和混合感染病毒载量变化规律比较
        2.11 感染仔猪血液中PRV、PCV2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12 感染仔猪鼻拭PRV、PCV2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2.13 感染仔猪肛门拭子PRV、PCV2病毒载量变化规律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PRV和PCV2混合感染对仔猪免疫抑制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实验分组及样品采集
        1.3 试剂和仪器
        1.4 方法
        1.5 细胞因子数据处理
        1.6 ELISA抗体试验方法步骤
    2. 结果
        2.1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2.2 补体测定结果
        2.3 免疫球蛋白IgG
        2.4 血细胞数量变化规律
        2.5 PRV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2.6 PCV2感染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PRV和PCV2混合感染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模式猪场的要求与选择
        1.4 示范猪场的要求与选择
    2. 结果
        2.1 模式猪场净化前后检测结果
        2.2 示范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效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规模化自繁自育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学调查及对母猪、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猪圆环病毒2型研究进展
        1.1 病原
        1.1.1 病毒起源
        1.1.2 病毒分类
        1.2 流行病学
        1.3 PCV2引起的疾病临床病理学
        1.4 PCV2发病机理
        1.5 诊断及检测
        1.6 疫苗及研究进展
        1.7 防控措施
        1.8 猪圆环病毒2型相关疾病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规模化自繁猪场PCV2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猪血清样品来源
        1.2 诊断试剂及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结果判定
        2 结果
        2.1 不同规模化自繁猪场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猪PCV2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 临床疑似PCVD相关性疾病猪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规模化自繁自养场PCVD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病料来源
        1.2 诊断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1.3.1 病原检测
        1.4 病毒核酸检测
        2 结果
        2.1 PCV2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PCV2对猪群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地点
        1.2 试验动物
        1.3 饲养管理
        1.4 试验猪群生产性能指标设定
        1.5 试验方法
        1.6 试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PCV2阴、阳性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
        2.2 PCV2阴、阳性母猪后代生产性能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免疫接种PCV2疫苗对母猪、保育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PCV2疫苗免疫前后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结果
        2.2 仔猪免疫PCV2疫苗(14日龄首免、45日龄二免)生产性能对比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黄芪多糖对PCV2感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符号与缩略语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研究概况
        1 猪圆环病毒2型的生物学特性
        2 猪圆环病毒2型的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及易感动物
        2.2 传播途径
        2.3 发病率和死亡率
        2.4 流行性分析
        3 猪圆环病毒病的分类
        3.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3.2 呼吸系统疾病(PRDC)
        3.3 肠炎
        3.4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3.5 繁殖障碍综合征
        3.6 仔猪先天性震颤(CT)
        4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5.1 免疫接种
        5.2 加强环境控制
        5.3 加强饲养管理
        5.4 控制混合感染
        5.5 引种检疫和疫病监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芪多糖研究概况
        1 黄芪多糖简介
        2 黄芪多糖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1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
        2.2 黄芪多糖抗病毒作用
        2.3 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
        2.4 黄芪多糖抗氧化应激作用
        2.5 抗衰老作用
        3 黄芪多糖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3.1 提高生产性能
        3.2 减少应激反应
        3.3 作为免疫增强剂
        3.4 防治疾病
        4 黄芪多糖应用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黄芪多糖对PCV2体内外感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体外试验
        1.2 体内试验
        2 结果
        2.1 体外试验结果
        2.2 体内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PS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阻断NF-KAPPAB途径抑制PCV2的复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细胞培养和病毒扩增
        1.3 绝对荧光定量PCR测定PCV2 DNA拷贝数
        1.4 间接免疫荧光测定PCV2阳性感染细胞数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测定
        1.6 流式细胞术测定活性氧水平
        1.7 报告基因的转染和生物荧光活性的分析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PS可减弱PCV2感染引起PK15细胞氧化应激
        2.2 APS抑制PCV2的复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2.3 APS可阻断PCV2感染引起NF-κB激活
        2.4 APS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PCV2的复制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PS通过减弱内质网应激抑制PCV2的感染
        1 材料方法
        1.1 体内试验
        1.2 体外试验
        2 结果
        2.1 体内试验结果
        2.2 体外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临床免疫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猪圆环病毒病概述
    1 流行情况与危害
    2 病原学
        2.1 病毒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
        2.2 病毒理化特性
        2.3 病毒基因组结构及蛋白
    3 病毒细胞培养特性
    4 致病机理
    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5.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
        5.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5.3 猪呼吸系统疾病(PRDC)
        5.4 繁殖障碍
        5.5 坏死性淋巴腺炎
        5.6 渗出性皮炎
        5.7 肉芽肿性肠炎
        5.8 仔猪的先天性震颤
    6 实验室诊断
        6.1 病毒分离与鉴定
        6.2 病毒的检测
        6.3 抗体的检测
    7 防制
        7.1 综合性的措施
        7.2 免疫接种与疫苗研究进展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临床免疫效果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前的准备和试验时间、地点及材料
        1.2 试验动物、分组及免疫
        1.3 试验动物、分组及记录
        1.4 临床疾病观察
        1.5 PCV2 ELISA抗体检测方法
        1.6 PCV2 PCR检测方法
        1.7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2011年8月前的猪群健康度调查
        2.2 疫苗安全性观察
        2.3 免疫接种对不同生长阶段猪增重的影响
        2.4 免疫接种对不同阶段猪存活率的影响
        2.5 免疫接种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2.6 PCV2 ELISA抗体检测结果
        2.7 经济效益评估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9)猪圆环病毒2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部分 绪论
1 PCV 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1.1 PCV 的发现与分类地位
    1.2 PCV 形态和理化特征
    1.3 培养
2 PCV 分子生物学特性
    2.1 基因组成特征
    2.2 PCV2 基因型与基因重组
    2.3 毒力与基因型相关性
    2.4 PCV 主要编码蛋白
    
2.4.1 Rep 蛋白
    
2.4.2 Cap 蛋白
    
2.4.3 ORF3 编码蛋白
3 PCV2 流行病学研究
    3.1 PCV2 流行地区
    3.2 PCV2 流行病学特征
4 PCV2 感染与 PCVD 发生
    4.1 PCV2 感染与免疫
    4.2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歇综合征(PMWS)
    4.3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4.4 繁殖性障碍
    4.5 呼吸道综合征(PRDC)
    4.6 PCV2 致病机理
5 PCV2 感染相关诊断技术
    5.1 PCV2 病原学诊断技术
    
5.1.1 病毒细胞培养与鉴定
    
5.1.2 PCV2 基因诊断技术
    
5.1.3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5.1.4 免疫组织化学(IHC)
    
5.1.5 抗原捕获 ELISA
    5.2 血清抗体检测技术
    
5.2.1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
    
5.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2.3 胶体金检测技术
    
5.2.4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IFA)
6 PCVD 综合防控研究
7 PCV2 疫苗研究进展
    7.1 全病毒灭活疫苗
    7.2 弱毒疫苗
    7.3 亚单位疫苗
    7.4 载体类活疫苗
    7.5 DNA 重组弱毒疫苗
    7.6 核酸疫苗
    7.7 PCV2 新型标记疫苗
    7.8 RNA 治疗性疫苗
8 本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部分 试验研究部分
第1章 猪圆环病毒 2 型 PCR 检测方法建立及试剂盒研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2章 猪圆环病毒 2 型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山东地区 PCV2 流行毒株分子特征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病料采集
    
3.1.2 标准毒株与细胞系
    
3.1.3 试剂
    
3.1.4 主要实验仪器
    
3.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3.1.6 样品处理与 DNA 提取
    
3.1.7 PCV2 ORF2 基因扩增反应
    
3.1.8 PCR 产物回收、连接及序列测定
    
3.1.9 遗传变异分析
    
3.1.10 PCV2 基因型鉴别 PCR 检测方法建立
    
3.1.11 PCR 性能检测
    
3.1.12 临床样品 PCV2a 和 PCV2b 基因型鉴别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ORF2 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
    
3.2.2 分离毒株基因遗传变异与基因型鉴定
    
3.2.3 PCV2 基因型鉴别 PCR 检测方法建立
    
3.2.4 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试验
    
3.2.5 基因型鉴别 PCR 检测方法应用
    3.3 讨论
第4章 猪圆环病毒 2 型间接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制及应用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质粒和表达菌株
    
4.1.2 标准血清和血清样品
    
4.1.3 试验所需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1.5 引物设计
    
4.1.6 PCV2 DNA 提取
    
4.1.7 PCV2 Cap 基因克隆及鉴定
    
4.1.8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与鉴定
    
4.1.9 Cap 重组蛋白表达
    
4.1.10 表达特性分析与 Cap 重组蛋白活性检测
    
4.1.11 包涵体提取与纯化
    
4.1.12 ELISA 方法建立
    
4.1.13 PCV2 间接 ELISA 检测试剂盒临床应用
    
4.1.14 PCV2 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监测
    4.2 结果
    
4.2.1 PCR 扩增基因片段
    
4.2.2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与鉴定
    
4.2.3 Cap 重组蛋白表达情况
    
4.2.4 诱导表达蛋白可溶性鉴定及 Western-blot 分析
    
4.2.5 Cap 重组蛋白纯化
    
4.2.6 ELISA 方法的建立
    
4.2.7 ELISA 试剂盒的应用
    
4.2.8 PCV2 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测定
    4.3 讨论
第5章 猪圆环病毒 2 型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制及应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血清、菌株和载体
    
5.1.2 主要试验材料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PCV2 Cap 蛋白表达与纯化
    
5.1.5 器皿预处理
    
5.1.6 胶体金的制备
    
5.1.7 标记 SPA 预处理
    
5.1.8 标记最适 pH 值确定
    
5.1.9 标记最适蛋白浓度确定
    
5.1.10 胶体金标记 SPA 及其纯化
    
5.1.11 样品垫和金标垫处理
    
5.1.12 硝酸纤维素膜(NC 膜)制备
    
5.1.13 试纸条的组装
    
5.1.14 样品检测及判定标准
    
5.1.15 胶体金检测试纸性能检测
    
5.1.16 PCV2 胶体金检测试纸临床应用
    5.2 结果
    
5.2.1 Cap 蛋白表达与纯化
    
5.2.2 胶体金的制备
    
5.2.3 标记最适 pH 值确定
    
5.2.4 标记最适 SPA 蛋白浓度确定
    
5.2.5 胶体金标记 SPA 的制备
    
5.2.6 PCV2 Cap 蛋白包被浓度确定
    
5.2.7 IgG 包被浓度确定
    
5.2.8 胶体金检测试纸组装及检测结果
    
5.2.9 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
    
5.2.10 交叉反应试验
    
5.2.11 稳定性试验
    
5.2.12 保存期试验
    
5.2.13 胶体金检测试纸的应用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10)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感染与JAK-STA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1.1.1 猪圆环病毒病原
    1.1.2 猪圆环病毒 2 型致病机理
    1.1.3 猪圆环病毒 2 型流行情况
    1.1.4 与 PCV2 相关的疾病
    1.1.5 PCV2 的诊断方法
1.2 JAK-STAT 信号途径研究进展
    1.2.1 JAK-STAT 信号途径组成
    1.2.2 JAK-STAT 信号途径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1.2.3 JAK-STAT 信号通路抑制剂及其应用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血清与病料
    2.1.2 实验动物、细胞及菌种
    2.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1.6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方法
    2.2.1 山东省猪圆环病毒 2 型流行病学调查
    2.2.2 猪圆环病毒 2 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2.3 猪圆环病毒 2 型分离鉴定
    2.2.4 PCV2 的感染对 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
    2.2.5 JAK-STAT 信号通路与 PCV2 感染的影响 3 结果
3.1 山东省猪圆环病毒 2 型流行病学调查
    3.1.1 规模化猪场抗体检测结果
    3.1.2 规模化猪场抗原检测结果
3.2 猪圆环病毒 2 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2.1 目的片段序列测定
    3.2.2 基因序列分析
    3.2.3 主要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
3.3 猪圆环病毒 2 型分离鉴定
    3.3.1 PCR 扩增结果
    3.3.2 IFA 检测结果
    3.3.3 病毒 TCID50及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3.4 病毒电镜观察结果
    3.3.5 动物回归实验结果
3.4 PCV2 的感染对 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
    3.4.1 猪圆环病毒 2 型(PCV2)最佳收获时间的确定
    3.4.2 对Α-IFN 作用时间的筛选
    3.4.3 对Α-IFN 添加浓度的筛选
    3.4.4 PCV2 的复制对 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JAK-STAT 信号通路与 PCV2 感染的影响
    3.5.1 JAK-STAT 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 AG490 最佳作用浓度的筛选
    3.5.2 JAK-STAT 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 AG490 最佳作用时间的筛选
    3.5.3 利用荧光定量 PCR 确定 JAK-STAT 信号通路与 PCV2 复制的关系 4 讨论
4.1 山东省猪圆环病毒 2 型流行病学调查
4.2 猪圆环病毒 2 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3 猪圆环病毒 2 型分离鉴定
4.4 PCV2 的感染对 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JAK-STAT 信号通路与 PCV2 感染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截短钙网蛋白融合FMDV VP1及PCV2 Cap蛋白表达形成多聚体的免疫原性分析[D]. 刘畅. 吉林大学, 2019(02)
  • [2]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与重组单链抗体APCH1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 刘丽枝.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3]猪圆环病毒2型安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D]. 程琼.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基于CNKI的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文献分析[J]. 李立虎,陈磊,江懿,任竹.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10)
  • [5]PRV和PCV2混合感染仔猪致病特点及猪伪狂犬病防控技术研究[D]. 宋春莲. 扬州大学, 2016(02)
  • [6]规模化自繁自育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学调查及对母猪、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D]. 李瑞香. 甘肃农业大学, 2016(10)
  • [7]黄芪多糖对PCV2感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薛红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5)
  • [8]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临床免疫效果的比较[D]. 莫利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猪圆环病毒2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D]. 董林. 吉林大学, 2014(03)
  • [10]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感染与JAK-STA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研究[D]. 徐绍建.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