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

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

一、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论文文献综述)

冯璐璐[1](2015)在《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流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池莉以“新写实小说”受到文坛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此时期的小说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对日常生活的“原生态”还原,迥异于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技术试验色彩浓厚的“先锋”小说,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新探索,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引发了一股“池莉热”。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世俗化,“新写实小说”的浪潮逐渐衰微,文学的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当代文学的整体氛围趋向世俗化、消费化,一向注重读者的池莉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创作,及时捕捉社会时代的瞬息变化,由对日常生活景观的仿真还原转为对商业大潮下都市生活的传奇化书写,在小说叙事上有了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新的突破,“池莉热”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根据池莉小说创作的实际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普遍将认同她的小说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学步期,1987年至九十年代中期的“新写实”时期和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都市传奇时期,由于其学步期的小说并没有体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本论文将研究视野主要锁定在池莉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两个阶段作品的叙事艺术流变上,从1987年的《烦恼人生》到1995年的《你以为你是谁》为前期阶段,此后至今的作品如《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所以》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时期的叙事面貌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故将这一时期作品归入后期阶段,将这两个阶段放在整个时代大背景和池莉整个创作生涯中以此分析池莉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流变。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池莉小说叙事结构的变化,由以自然时间为序缓缓流淌的生活流转向对故事性的追求,实现了对前期小说平铺直叙的突破。第二章研究小说叙事视角的流变。探讨叙述视角由“新写实”时期以第三人称外视角为主到全知视角与内视角的多元运用,视角的灵活跳转带来的叙述上的自由。第三章是作者叙事情感的转变。作者通过非叙事性话语的运用、女性叙事立场的自觉及对女性人物内心的刻画使叙事情感逐渐由“零度”状态凸显出来。第四章主要论述其小说语言在转型后呈现的新风貌,陌生化点缀期间的语言冲淡了“新写实”时期“汉味”生活化语言的平淡质朴。结语部分则从时代和文化背景、当代文坛氛围以及作家的人生观、生活观与创作心态变化出发对池莉小说叙事艺术演变的原因做了简要概括,对叙事艺术流变的成功与不足做了探讨,希望借此对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所启示。

赵亚丽[2](2012)在《池莉市民小说论》文中研究表明八十年代中后期崛起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中,池莉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纵观池莉的全部作品,笔者认为,迄今为止,最能显示池莉小说创作观念、创作特色,最能代表她创作成就的是她那些热切关注市民阶层的小说。本文用五部分内容对池莉市民小说进行了系统性的概括。第一部分,绪论。概述池莉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池莉市民小说的叙述特点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这里又从四个方面切入分析,即客观性的叙述视角,形而下的叙述态度,通俗化的叙述语言,生活流的叙述结构。这四个方面体现了池莉的市民小说非常注重艺术形式的“平民化”、“世俗化”。第三部分从池莉市民小说的市民图景上进行书写,具体又可分为崇高消解的市民形象,浪漫隐褪的世俗爱情和贪图享乐的物质人生三个方面。在此,池莉展示了一幅耐人寻味的市民肖像图,消解了浪漫迷人的爱情婚姻神话,描摹了一种贪图享乐的物质人生。第四部分考察池莉市民小说的生成原因,力求透过小说文本表层,探究其市民小说形成的深层原因。主要从五方面谈起:独特的人生经历、坦率的文学态度、武汉文化的渗透、商品经济的影响和乐生哲学的浸润。池莉的市民小说与方方的市民小说颇有可比性。第五部分具体可从市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爱的解构与爱的执着、乐生哲学与悲剧意蕴、不同的艺术风格四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述。通过对两位女作家创作理想进行深入开掘,可以更加深刻地发掘池莉市民小说为市民立言的价值取向。最后为结语,池莉的市民小说站在市民立场展示生活的原色原相,讲述芸芸众生共通的体验与情绪,体现了朴素的人文关怀。但在关怀世俗的同时,还应强化精神的力量,以此来创作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

叶澜涛[3](2006)在《近十年池莉小说研究综述》文中指出池莉小说作为当代新写实小说的重要代表性文本引起了许多研究和评论。这些评论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池莉小说的各种意义:1、女性意识的觉醒;2、凡俗与无奈的生活图景;3、主题与结构的内外比较;4、综述及反思。通过对池莉小说近十年研究状况的梳理来加深对池莉小说的了解。

杨丽华[4](2004)在《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爱情观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池莉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是一道绵长而独特的风景线。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一直以极其敏锐的社会意识紧紧地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怀着极大的热情关注和书写着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市民的凡俗人生。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选择了当代人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作为反映当代人生存现状的切入点,而她本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的成长等因素而经历着一个漫长而有迹可循的演变过程。本文试图以时间的流程为线索,重读和分析池莉的部分作品,将其爱情观的演变划分为四个具有较明显特征的阶段,归纳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爱情观,并对影响其爱情观的因素进行了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概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综合概括了正文的内容,即池莉各创作阶段的爱情观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第二部分为正文,正文以时间为序,将池莉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一、池莉早期的写作,是将少女的情怀和理想融入“主流话语”的写作,她以追寻真善美为最高理想,并抒发了对浪漫爱情的纯真向往。二、池莉的成名期,以其独具特色的“零度情感”的写作逼真地再现了世俗生活的原色原貌,成为“新写实主义”写作的一面大旗,同时她也拆穿了虚幻的爱情,态度鲜明地树立起其反叛经典的“不谈爱情”的爱情观。三、九十年代中后期,池莉怀着高昂的女性意识和敏锐的社会意识,以犀利的目光直视在商品大潮中重新膨胀起来的男权社会的黑暗地带,在作品中以自信和激奋甚至报复的笔触将长久以来两性在社会中的位置和情感中的角色进行了彻底的置换。四、分析总结池莉近期的作品,可以看出池莉已经悄然走向成熟,并完成了其爱情观的又一次嬗变。她以冷静、豁达的姿态回眸自己的人生经历,重新审视和体味着历史进程中的两性关系,以重归细腻和宽容的女性情怀理解和体恤男性角色,并重新燃起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和爱与婚姻同行的希望,从而完成了其爱情观的返朴归真。第三部分是结语,总结、归纳和强调了池莉在四个创作阶段的爱情观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

邹珊颜[5](2003)在《池莉创作研究述评》文中认为新写实小说是新时期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池莉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本文对研究池莉在1987-2002年间的创作所作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从女性主义解读、叙事学、创作主体等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

王梅[6](2001)在《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文中研究指明池莉在《口红》中 ,突破了对中性人物的小说书写 ,从女性意识出发 ,展示了以江晓歌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性从对男性中心主义压迫的控诉 ,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意识觉醒过程 ,表现了处于商品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国当代女性在艰难中拼死挣扎、自强不息 ,终于获得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奋斗历程。

二、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论文提纲范文)

(1)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从平铺直叙到曲折跌宕:叙事结构的平面化与复杂化
    第一节 平铺直叙的日常“生活流”
    第二节 情节结构的曲折跌宕
    第三节 叙事时间的新变
第二章 从一元到多元:叙事视角的单一化与多样化
    第一节 以第三人称外视角为主的叙事视角
    第二节 全知视角和内视角的多元运用
    第三节 多样视角的交互转换
第三章 从“零度情感”到“在场”的写作:叙事情感的淡出与凸显
    第一节 隐含情感的“零度写作”
    第二节 女性叙述立场的自觉
    第三节 叙事者的“在场”性:非叙事性话语的大量运用
第四章 从平易到修饰:叙事语言的平实与艺术化
    第一节 自然质朴的“汉味”本色生活语言
    第二节 语言的诗化
    第三节 语言的陌生化
结语
附录 池莉小说作品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2)池莉市民小说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问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池莉市民小说的叙述特点
    2.1 客观性的叙述视角
    2.2 形而下的叙述态度
    2.3 通俗化的叙述语言
    2.4 生活流的叙述结构
3 池莉市民小说的市民图景
    3.1 崇高消解的市民形象
        3.1.1 市民化的普通百姓
        3.1.2 市民化的知识分子
        3.1.3 市民化的时代英雄
    3.2 浪漫隐褪的世俗爱情
        3.2.1 不谈爱情
        3.2.2 拆穿爱情
        3.2.3 俗化爱情
    3.3 贪图享乐的物质人生
        3.3.1 淡化精神的实力追求
        3.3.2 欲望面前的道德困境
4 池莉市民小说的生成原因
    4.1 独特的人生经历
    4.2 坦率的文学态度
    4.3 武汉文化的渗透
    4.4 商品经济的影响
    4.5 乐生哲学的浸润
5 与方方市民小说的比较
    5.1 市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
    5.2 爱的解构与爱的执着
    5.3 乐生哲学与悲剧意蕴
    5.4 不同的艺术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近十年池莉小说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女性意识的觉醒
2 凡俗与无奈的生活图景
3 主题与结构的内外比较
4 综论及反思

(4)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爱情观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妙龄时光':爱的追寻
    1.1 浪漫的梦想
    1.2 温和的慨叹
第二章 “烦恼人生':爱的幻灭
    2.1 从浪漫之爱到世俗之爱
        2.1.1 解构浪漫之爱
        2.1.2 指认世俗之爱
    2.2 从不谈爱情到逃离爱情
第三章 “来来往往”:爱的挣扎
    3.1 《来来往往》:两性角色的悄然置换
    3.2 《小姐你早》:女权主义的战斗檄文
    3.3 绝唱之后的探索与彷徨
第四章 “缠绵”之后的领悟:爱的“回归”
    4.1 回眸成长历程
    4.2 回归爱之理想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四、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论文参考文献)

  • [1]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流变研究[D]. 冯璐璐.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2]池莉市民小说论[D]. 赵亚丽.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3]近十年池莉小说研究综述[J]. 叶澜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02)
  • [4]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爱情观的演变[D]. 杨丽华. 延边大学, 2004(01)
  • [5]池莉创作研究述评[J]. 邹珊颜. 文教资料, 2003(02)
  • [6]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J]. 王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标签:;  ;  ;  ;  

突破边缘——评池莉新作《口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