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作用、问题与根本解决

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作用、问题与根本解决

一、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功能、问题及其根本出路(论文文献综述)

萧霁虹,李守雷[1](2019)在《跨境地区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云南景颇族天主教信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跨境地区天主教中国化既带有天主教中国化的共性,又因其民族性和地域性凸显特殊性和深刻性。本文选取景颇族天主教信仰为案例,分析景颇族跨境分布情况、天主教传播历史和现状、天主教景颇族教会中国化的途径、效果、问题和对策,探究跨境民族的天主教中国化在"本土化"、"民族化"、"跨境性"和"民族国家"如何排列组合,寻求切合点。

蒋晓[2](2019)在《瑞丽勐力新村景颇族的宗教生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督教在景颇族地区的传播,是一个与景颇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即本色化的过程。本文欲以瑞丽市勐卯镇勐力新村景颇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宗教生活的观察,来探讨基督教在该地区的本色化实践。在分析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重点选取了20位信徒进行深入访谈和民族志记录,希望对整个勐力新村景颇族群体基督教信仰及其生活展开分析。本文应用功能理论与跨文化适应理论来指导分析该村景颇族人的信仰动因、社会交往方式、宗教生活形式、节日,以便能够较为全面地探讨和解析基督教信仰在该地区的本色化表现形式及本色化对该地景颇族信徒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基督教与景颇族文化的对立与融合及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基督教本色化进程进行思考,讨论该地基督教在本色化中的创新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基督教在勐力新村的发展,既是基督教在该地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景颇文化在现代化与外来文化冲击下努力适应的需要,是一个双向需求的关系,基督教的本色化将有助于基督教与景颇族社会文化的融合以及其自身在本地的健康发展。

李丽平[3](2017)在《德宏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习俗的民族学研究》文中提出“拜干亲”是中国很多民族共享的一种习俗,人类学民族学学者将它作为一种拟亲属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以对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习俗多次田野调查的资料为基础,认为允欠村景颇族的“干亲”关系并不是独立于血缘和姻缘之外的一种拟亲属关系,而是同血缘和姻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特殊亲属关系。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通过特定的仪式与人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建立“干亲”关系,以名字的更改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以人为对象的“拜干亲”和以物为对象的“拜干亲”是其两种表现形式。以人为对象的“拜干亲”通过特定的仪式与人建立“干亲”关系,其对象不仅包括非亲属关系成员,也包括亲属关系成员,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亲上加亲”型和拟亲属关系型。在以人为对象的“拜干亲”中,“干亲”双方在已有的亲属关系或者非亲属关系之上形成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并参照习俗要求履行彼此间的权利和义务。以物为对象的“拜干亲”主要通过特定的宗教仪式与自然界中的物建立拟亲属关系,仪式结束后,“拜干亲”者会摒弃之前的名字,获得一个具有该物(之灵)庇护之意的新名字。允欠村景颇族“干亲”作为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能够满足“干亲”双方家庭的心理诉求,是万物有灵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从亲属称谓和行为态度上体现了“干亲”之间相互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干亲”关系的实践也对“干亲”双方家庭的通婚进行了约束,但这种约束的范围是在其原生家庭的婚姻原则之上增加了对干亲家庭直系亲属通婚的限制,还未拓展到将干亲家庭的整个婚姻原则加之于上。“干亲”的基本结构中体现出干亲家庭和原生家庭亲近和疏远的对立关系。

王丽超[4](2016)在《跨界流动与宗教信仰的转换——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营盘村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跨境民族因其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而在活动空间上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征,这深刻地影响了跨界民族的社会交往以及文化特征甚至思想观念。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营盘村景颇族为例,考察了其在跨界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宗教信仰转换,认为现代宗教对原始宗教在教义体系、宗教活动上的优势以及跨界流动的影响是宗教信仰转换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宗教信仰转换对当地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影响。

李叶,徐祖祥[5](2016)在《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教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民族成员或者群体的知与性产生着广泛、核心、持久的影响。基督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景颇族地区的传播、发展,不仅使景颇族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还使景颇族的传统文化陷入困境,群体认同遭到威胁。

马志萍[6](2013)在《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历史发展变迁探析》文中指出景颇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云南特有的跨境少数民族,其民族传统舞蹈显得尤为古老。其中最典型的舞蹈形式就是目瑙纵歌。目瑙纵歌是集景颇族的诗(包括神话)、歌、舞、乐、仪式等多位一体,包含了生产、习俗、宗教等综合性的文化形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最初单纯的宗教祭祀性仪式发展成为今天大型的节日娱乐活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接触和比较后,才能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在与现代文化对话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洗礼”,与它们产生共生互动的关系,并不断发展和变迁。本文试图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与舞蹈相关的研究理论,研究景颇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目瑙纵歌的发展变迁。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绪论部分,文章主体(共五个章节)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来源以及相关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阐述景颇族的族源、族称、人口情况以及景颇族的社会制度。第二章主要分析景颇族的宗教形态以及外来宗教入侵时,景颇族人们所产生的“文化震惊”。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阐述目瑙纵歌的形成、种类、以及活动的相关事项。第四章主要分析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目瑙纵歌的发展以及变迁。结语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所提观点的综述。

应乾[7](2012)在《山区景颇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探讨 ——以云南省勐约乡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景颇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景颇族地区的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基础薄弱等因素的限制,现如今山区景颇族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仍面临着学业成绩低下的问题。本文选取云南省勐约乡为个案点,具体描述该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概况,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业成绩状况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的章节,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此部分叙述本研究的缘起,主要内容、方法,并对有关学业成绩、景颇族教育、景颇族文化的研究综述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第二部分是正文第一章。这一章节主要是对景颇族及其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历史进行宏观背景介绍。接着对本文个案点所在县——陇川县和个案点——勐约乡的自然环境、行政区划、民族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背景介绍。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勐约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学生、教师的基本状况,接着以图表、图形的形式描述勐约乡学生学业成绩状况,介绍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态环境状况以更好、更全面地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理论阐释部分。本章首先介绍了教育生态学的含义,接着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态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具体影响。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根据上述对景颇族学生学业成绩低下状况的探讨和分析,从新的角度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李跃英[8](2012)在《基督教对云南信教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影响的法社会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表现多种多样,世人瞩目。宗教作为多元法律中的一元,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法律文化现象增添了色彩。据哈耶克对秩序的分类,现在社会广泛存在的是“人造的”秩序,人造的秩序被认为是一种外部秩序。这种秩序的形成需要有一种控制力量加以实现。为分析基督教对云南信教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影响,文中以“社会控制”这一概念为研究视角。而且“‘社会控制’这一概念具有开放的特征和性质,适宜用来考察与建构秩序相关的资源。”基督教对社会具有控制性影响的原因,首先是信徒们的“宗教体验”,只有人们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才会对人们具有控制性的影响。其次是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教规,其作为信徒行事、思维的准则,在人们遵守时控制性影响就落实了。因基督教具有的这种控制性的影响,社会进而产生出相应的秩序。基督教控制性影响下的秩序,文中论述如宗教仪式影响信徒纠纷解决方式、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权益的维护、对国家法律适用的影响等。宗教在民族法学研究中,常被视为多元法律文化中的一元,但其与“国家中心主义”认可的法律是有区别的。同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宗教与法律各有优缺点,在法律对社会控制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关注宗教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秩序的建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事务都具有两面性。宗教对社会秩序具有积极影响的同时,如果运行不当也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宗教社会控制应在法治之下。

黄剑波[9](2009)在《二十年来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经验性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本文讨论的是二十年来内地基督教的实证调查研究,旨在对其整体发展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并指出其存在的研究方法上以及理论上的可能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经验性研究的可能走向,以及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关键议题。

鲍宏光[10](2004)在《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功能、问题及其根本出路》文中提出当代景颇族基督教具有提升信仰层次、开展文化教育、倡导文明生活、进行道德教化、凝聚社会人心等方面的功能。但同时,也出现了教牧人员严重不足、发展层次提升慢、社会功能逐渐萎缩、受境外宗教势力的影响、干扰等问题,进一步地发展遇到了困难。作者在客观地分析了景颇族基督教的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后指出,从神圣向世俗、从神学宗教向道德宗教转型,与所在社会的社会主义实践相适应,是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根本出路或前进的方向。

二、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功能、问题及其根本出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功能、问题及其根本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1)跨境地区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云南景颇族天主教信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景颇族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和现状
二、景颇族天主教中国化的方式和成效
    (一)景颇族天主教中国化的方式
        1. 借助本民族政治力量
        2. 给予经济恩惠
        3. 培养本民族传教骨干
    (二)景颇族天主教中国化的成效
        1. 吸收民族文化元素
        2. 融入地方民族社会
三、景颇族天主教中国化存在的问题
四、天主教景颇族教会中国化的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国家管理和引导
    (二)培养和团结宗教界人才

(2)瑞丽勐力新村景颇族的宗教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1. 研究缘起
        2.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1. 相关概念
        (1) 原生性宗教
        (2) 基督教的本色化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研究
        (2) 云南地区基督教相关研究
        (3) 景颇族地区信仰状况相关研究
        (4) 宗教交往的相关研究
        (5) 研究述评
    (三)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1. 相关理论
        (1) 跨文化适应理论
        (2) 功能主义理论
        2. 研究方法
一、瑞丽勐力村的宗教信仰与传播
    (一) 勐力村的概况
    (二) 勐力村的宗教信仰
        1. 基督教信仰在勐力村的传播与发展
        (1) 基督新教
        (2) 天主教
        2. 景颇族原生性宗教
        (1) 神鬼体系
        (2) 原生性宗教的主要仪式表达
        ①自然祭祀
        ②祭拜祖先
        ③日常占卜
    (三) 勐力新村基督教信徒构成状况
二、勐力景颇族的主要宗教生活及其功能
    (一) 日常生活
        1. 祈祷
        2. 礼拜和弥撒
        (1) 勐力新村教堂的礼拜
        (2) 勐力新村村民在圣伯多禄堂参加的弥撒
        3. 团契活动与小组活动
        4. 家庭祷告会
    (二) 人生礼仪
        1. 婚礼
        (1) 原生性宗教下的婚礼
        (2) 基督教下的婚礼
        2. 葬礼
        (1) 原生性宗教下的葬礼
        (2) 基督教下的葬礼
    (三) 节庆活动
        1. 母亲节、父亲节及双亲节
        2. 感恩节与圣诞节
        3. 跨年
        4. 复活节
        5. 目瑙纵歌节
    (四) 宗教信仰的功能
        1. 社会整合功能
        2. 心理调适功能
        3. 行为约束功能
三、勐力村景颇族人宗教生活的本色化分析
    (一) 基督教本色化与景颇族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
        1. 基督教的独立性
        2. 基督教与景颇文化的融合
        (1) 日常服饰、行为的融合
        (2) 节日活动中的相似理解
        (3) 景颇语圣经的使用
        (4) 基督教音乐的民族化
        (5) 信徒信仰目的转变
    (二) 基督教在现代化下遇到的挑战
        1. 宗教信仰与活动弱化
        2. 信徒文化水平偏低、老龄化
        3. 教牧人员数量少、高水平教牧人员稀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德宏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习俗的民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景颇族研究
        二、亲属制度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允欠村历史
        一、允欠村村寨历史
        二、允欠村景颇族主要家族历史
    第三节 村寨生活
        一、村寨宗教生活
        二、允欠村景颇族生育和取名习俗
第二章 德宏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习俗简介
    第一节 “拜干亲”概况
        一、以物为对象的“拜干亲”调查资料
        二、以人为对象的“拜干亲”调查资料
    第二节 “拜干亲”的分类和仪式
        一、以人为对象“拜干亲”
        二、以物为对象“拜干亲”
        三、新型的“拜干亲”
    第三节 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习俗的特点
        一、满足“干亲”双方家庭的心理诉求
        二、万物有灵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
        三、代际差异
        四、时代特征
        五、人数、年龄、民族不受限制
        六、限定性的亲属称谓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干亲”间的社会互动
    第一节 丧葬仪式中的交往与互动
    第二节 婚嫁仪式中的交往与互动
    第三节 礼物的流动
        一、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
        二、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
    第四节 礼物与亲属关系的建构
        一、“干亲”关系阶段性建构之一——形成
        二、“干亲”关系阶段性建构之二——巩固
        三、“干亲”关系阶段性建构之三——完成
第四章 “干亲”是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
    第一节 作为亲属关系的“干亲”
    第二节 “干亲”的称谓和态度
    第三节 “干亲”对婚姻的约束
    第四节 “干亲”的基本结构
        一、关系对立——亲近和疏远
        二、关系巩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跨界流动与宗教信仰的转换——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营盘村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界流动与宗教信仰的改变
    (一)田野点介绍
    (二)跨界流动的基本状况
    (三)在缅甸的经历
    (四)宗教信仰的变化
二、跨界流动与宗教信仰变化的原因
    (一)现代宗教取代原始宗教的一般原因
    (二)跨界流动景颇族宗教信仰变化的特殊原因
三、跨界流动与宗教转变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一)对民众信仰体系的影响
    (二)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作用
    (三)对社会秩序与结构的影响
四、结语

(5)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督教与景颇族原始宗教、传统文化的互动
    (一) 基督教的民族化、本土化
    (二) 景颇族传统文化在基督教影响下的演变
二、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造成的影响
    (一) 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积极、正面的影响
        2、基督教在无意识层面上促使民族自信心的复苏
        3、基督教不自觉地丰富了景颇族社会文化
    (二) 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造成的负面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1、基督教对景颇族原始宗教各要素的生存处境的威胁
        2、基督教借着景颇族的“外衣”, 改变着景颇族传统民俗的根本内容
        3、基督教的传入、发展, 造成中缅边境景颇族国界线意识淡薄, 国家认同弱化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四、结语

(6)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历史发展变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景颇族概况
    第一节 景颇族族源、族称
        一、 文献史料中记载的景颇族族源
        二、 传说故事中的景颇族族源
        三、 景颇族族称
    第二节 景颇族人口分布
        一、 景颇族人口情况简介
        二、 景颇族人口分布情况
    第三节 景颇族的社会制度
        一、 山官制的形成
        (一)山官制的特点
        (二)山官制文化的三元性质
        1、承上启下历史的过渡性
        2、傣族土司封建领主制的“羁縻”性
        3、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渗透
第二章 原始宗教的形成及基督教的传入
    第一节 景颇族的鬼神世界与其宗教文化的形成
        一、 景颇族的鬼神世界
        (一)景颇族的灵魂不死观念
        (二)关于鬼魂源起的传说
        二、 “董萨”的出现及祭祀仪式的起源
        (一)董萨的产生和发展
        (二)祭祀仪式的起源
        三、 原始宗教的出现及成型
    第二节 基督教的传入及其对景颇族社会的影响
        一、 基督教的传入
        二、 基督教与景颇族本土宗教的关系
第三章 从宗教祭典到民族节日——目瑙纵歌
    第一节 目瑙纵歌节的起源及目瑙的种类
        一、 传说中的目瑙纵歌
        二、 目瑙纵歌的种类
    第二节 目瑙纵歌的民间祭祀性及其意义
    第三节 目瑙纵歌中的文化事项及活动流程
        一、 主要人物
        二、 目瑙示栋
        三、 道具、服饰
        四、 音乐
        五、 活动流程
    第四节 目瑙纵歌节中的舞蹈形态
    第五节 目瑙纵歌节的文化底蕴
    第六节 目瑙纵歌节的功能性
        一、 节日的功能
        二、 节日中舞蹈的功能
第四章 目瑙纵歌节的发展现状及现代变迁
    第一节 目瑙纵歌节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目瑙纵歌节的现代变迁
        一、 祭祀仪式的简化
        二、 道具的变化
        三、 乡村旅游市场中的目瑙纵歌
        四、 被“国际化”的目瑙纵歌
        五、 随时代发展“进化”的目瑙纵歌
    第三节 “夹缝”中生长,是进亦或退
结语
参考文献
注释
致谢

(7)山区景颇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探讨 ——以云南省勐约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二、景颇族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一章 背景介绍
    第一节 中国景颇族概述
        一、景颇族基本介绍
        二、景颇族教育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个案点介绍
        一、个案点所在县——陇川县
        二、个案点——勐约乡
第二章 勐约乡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勐约乡学校发展状况
    第二节 学生学业成绩现状
    第三节 学生低学业成绩的原因探讨
        一、学校环境的影响
        二、社区、家庭环境影响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理论阐释
    第一节 教育生态学的含义
    第二节 学校生态系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一、学校生活环境的影响
        二、课堂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和使用教材
        四、教师发展
    第三节 社区、家庭环境影响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四节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
        二、语言环境的影响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第四章 思考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二 :访谈提纲
    附件三:膝川县励约乡中心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8)基督教对云南信教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影响的法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相关概念
        1. 社会秩序
        2. 社会控制
    (三) 学界对基督教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研究
    (四) 问题及方法
        1. 问题
        2. 研究方法
    (五) 论文结构
二、民族地区的多元社会控制与宗教概述
    (一)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的社会控制力量
    (二) 宗教社会控制的途径
        1. 宗教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
        2. 宗教的教义规范
        3. 宗教群体的凝聚力作用
    (三) 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
三、基督教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的影响
    (一) 基督教的规范
        1. 律法书
        2. 对律法书的具体运用
        3. 基督教里的罪
    (二) 对信教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防御作用
        1. 犯罪心理
        2. 基督教对犯罪心理的调适
    (三) 基督教影响社会秩序的其他情形
        1. 宗教仪式影响信徒们纠纷解决的方式
        2. 基督教对少数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的影响
        3. 基督教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权益的维护
        4. 对法律适用的影响
四、结论
    (一) 社会控制及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的性质
    (二) 宗教社会控制与法律社会控制的异同
        1. 宗教与法律社会控制力量来源不同
        2. 宗教与法律社会控制的实现方式不同
        3. 宗教与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三) 社会秩序从“心”建构
    (四) 宗教控制在法治之下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功能、问题及其根本出路(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境地区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云南景颇族天主教信仰为例[J]. 萧霁虹,李守雷. 中国天主教, 2019(05)
  • [2]瑞丽勐力新村景颇族的宗教生活研究[D]. 蒋晓. 云南大学, 2019(03)
  • [3]德宏允欠村景颇族“拜干亲”习俗的民族学研究[D]. 李丽平. 云南大学, 2017(05)
  • [4]跨界流动与宗教信仰的转换——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营盘村为个案[J]. 王丽超. 前沿, 2016(09)
  • [5]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的影响[J]. 李叶,徐祖祥. 昭通学院学报, 2016(01)
  • [6]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历史发展变迁探析[D]. 马志萍. 云南艺术学院, 2013(08)
  • [7]山区景颇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探讨 ——以云南省勐约乡为个案[D]. 应乾. 中央民族大学, 2012(02)
  • [8]基督教对云南信教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影响的法社会学分析[D]. 李跃英. 云南大学, 2012(12)
  • [9]二十年来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经验性研究述评[A]. 黄剑波.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 2009
  • [10]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功能、问题及其根本出路[J]. 鲍宏光. 大理学院学报, 2004(06)

标签:;  ;  ;  ;  ;  

当代景颇族基督教的作用、问题与根本解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