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腻子胶》标准发布实施

《建筑室内腻子胶》标准发布实施

一、《建筑室内用腻子胶水》标准发布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旻[1](2021)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中“材料”章节的修订研究》文中提出GB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已正式发布,相对于2010版进行了大幅修改,尤其在第三章节的"材料"部分。本文通过对新旧版本标准内容的对比,重点分析在材料品种、污染物控制项目、限量值、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对于材料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刘兆虔[2](2020)在《基于BIM4D技术的项目场地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导向,同时也是建筑业朝着信息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之而来的BIM技术所具有的协调、模拟、可视及优化等特点给整个建筑业带来深刻变革,运用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信息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建筑规模越来越复杂,同时业主对建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场地施工管理在二维进度上的缺陷,及在施工模拟、多专业协同等方面出现疲软现象,如由于多专业信息沟通不协调,建好的阳台出口被墙堵住了等,都体现其已逐渐适应不了当前建筑业发展的要求。探索基于BIM 4D技术的项目场地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不仅回应当前建筑业对信息化、标准化的需求,同时也为解决传统场地施工管理的局限性提出建议。因此本文做了以下研究内容:一是对当前的国内外的BIM 4D技术在建筑业发展状况及当前传统场地施工管理进行探究,通过研究分析,制定关键技术路线;二是对基于BIM 4D技术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标准化研究,对工序和模型的标准化进行分析;三是运用BIM 4D技术对多工作穿插流水施工组织与空间受限分析;四是运用BIM算量软件,对各工序对应的构件进行资源分析,及对工序及资源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施工资源指标;五是对施工场地各元素进行标准化、参数化分析,并结合BIM 4D技术进行探讨;六是结合案例进行模拟,通过对标准层场地施工管理流程研究,对项目场地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BIM 4D技术的项目场地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是可以实现的。基于BIM 4D技术,对工序中的构件所对应的资源指标分析合理,运用多专业穿插流水施工方案对标准层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合理及标准层场地布置分析合理。这种标准化管理方法,不仅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以及协调多专业施工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推进在BIM4D技术下项目场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发展。对实际项目场地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邓颖[3](2019)在《办公场所装饰装修过程材料散发室内空气污染物预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成份复杂,治理措施有限且费用高昂,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现代化商务写字楼里的办公人员,每天超过8小时曝露在办公设备集中的环境里面,密闭空间内无法进行热交换和内外空气流通,积聚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和温度上升而不断提高。虽然可以采用空调通风系统、绿植以及空气净化器等途径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但是甲醛、TVOC等一系列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却很难彻底清除,尤其是装饰装修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人造板材、涂料、家具等材料,其中隐藏的有害物质,有着非常长的潜伏期,采用传统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清除效果,并且在室外风沙、雾霾等天气的影响下还有可能带来别的污染物。为了规范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市场,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对室内空气品质展开全面的跟踪和监测,本文以潜伏期长达3-15年的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甲醛和TVO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材料散发污染物预评估方法,应用实例项目以国家空气质量相关标准为依据,根据既有装修方案和主材选用情况,结合材料本身污染物散发特性和通风检测等数据,有针对性的对部分挥发材料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并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实现装饰装修过程中室内空气品质的动态管理,指导装饰装修设计,进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预判室内空气质量隐患,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及预算,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意义。

徐刚[4](2018)在《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导致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等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以绿色建筑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热潮。建筑装饰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导下,建筑装饰绿色化逐渐成为装饰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但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中,由于其涉及信息量大,环境质量影响广、建筑性能难以直接表现,并且缺乏有效的绿色设计规范与标准引导等现状问题,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思路与评价方法,反馈建筑装饰的环境质量与效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发展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国内外绿色设计与评价方法,针对建筑装饰进行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法、绿色度评估与预测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设计信息化水平低、建筑装饰阶段性能表现弱、相关评价体系研究不足等问题,通过采用理论分析、调查问卷、模型构建以及定量计算等方法,提出了建筑装饰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法和基于建筑装饰设计信息化的绿色度动态评估与预测的思路与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从项目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梳理了建筑装饰对建筑环境影响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现有的国内外绿色建筑环境评价、室内指标和健康建筑标准对比,从能耗与能源资料、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场地与空间利用等方面构建了建筑装饰评价体系的框架构成,为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项目工程系统分析过程,通过串行过程设计模式、整合协同设计模式对比,首次提出了建筑装饰的信息化性能设计与决策思路;基于信息化性能设计与决策的特点与需求,分析了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的内容、工作流程与步骤,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和环境性能分析为支撑的装饰信息化设计手段和方法。(3)研究首次针对装饰设计信息数据,从空间、部位、构件、材料、产品等方面进行分类,明确了其数据信息的关联逻辑;基于设计信息数据构架关系,从设计信息(构件、材料、几何、属性以及设备等)和性能环境方面对数据信息表达方式进行描述,并结合信息模型数据结构与采集方法分析,提出了装饰模型信息数据的分类与存储方法。(4)针对装饰设计模型数据信息管理和评价与决策系统需求,首次梳理了设计信息数据与评价系统关系;在XML数据分析、IFC标准与JSON数据交换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量化与数学计算关系,实现了将设计数据信息与评价数据信息两种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属性中格式的统一交互和存储;通过信息数据流转模式系统设计与功能设计,并对设计数据缺失和变化进行有效制约,实现了设计信息与评价系统的时时有效互通。(5)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对比、筛选,确定了装饰的绿色度评价模型,从环境质量(Q)和建筑负荷(L)方面建立了装饰绿色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调查问卷、层次分析等基础上,确定了绿色度评价的指标划分、体系权重与计算方法,提出了绿色度不同分级指标的计算结构,同时提出了绿色度的分级思路。(6)针对建筑绿色度评价体系内容,结合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筑装饰绿色度优化流程,并结合贝叶斯网络的逆概计算,提出了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方法与演变趋势;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基于建筑装饰系统设计的绿色度评价与预测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建筑装饰设计、环境、材料、工艺与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建筑信息化与性能分析需求,提出了建筑装饰信息化性能设计的流程,构建了基于数据信息的设计数据与绿色度评价信息的转换手段和方法;基于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与调研,构建了建筑装饰的绿色度评价体系、指标与计算结构,同时结合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了绿色度的动态预测方法,为建筑装饰绿色设计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装饰系统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与预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解决建筑装饰的绿色设计与评价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理论创新和工程指导意义。

张刚[5](2016)在《商品住宅批量精装修关键过程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对精装修住宅的接受度日益提高,精装修住宅在国内迎来了大面积普及阶段。但由于我国精装修住宅发展起步晚,经验不成熟,房地产企业在精装修住宅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体系设置、质量把控、材料控制等诸多问题,导致精装修商品房质量投诉率居高不下,质量门事件层出不穷,阻碍了精装修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对批量精装修关键过程管理的研究,能捋顺精装修管理过程中的控制重点,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精装修管理水平,提高精装修住宅的质量,推动精装修住宅的向前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全装修房、批量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策划、工程进度管理等相关概念及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分析概念、建立流程、提出控制措施、构建图表等四个方面分别研究了批量精装修过程中的策划管理、设计和成本管理、进度质量管控、成品保护和验收移交管理的重点,构建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精装修设计管理流程,提出了承建商合同重点管控内容的详细措施,通过分析提出批量精装修的甲供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及精装修成品保护详细内容和措施,创建了甲供材破坏性试验参考模板和成品保护参考模板,建立了精装修销项移交的操作流程。论文对精装修施工工序与土建施工界面的关系、精装修施工工序流程模板进行了创新,综合考虑土建和精装修工序的界面关系,以穿插施工为主导思想,通过土建分段移交、精装工序穿插施工的形式排布计划,建立出高层住宅批量精装修的工序穿插进度计划模板及工序穿插流程模型,和传统的土建施工完成、竣工备案后再开始精装修施工的模式相比可以大大缩减精装修开发周期。论文研究的结论为相关批量精装修的过程管理提供参考,为推动精装修住宅的发展提供帮助。

程原原[6](2016)在《内外墙隔热保温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建筑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墙体保温是降低建筑能耗的主要方法。本文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MAB)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对钠基膨润土(sodium bentonite,ST)以及硅酸镁铝(aluminium-magnesium silicate,MS)进行疏水改性,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改性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XRD、FT-IR、DSC、BET以及Zeta电位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ST(MS)的XRD衍射峰2θ、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都减小,表观孔径和Zeta电位增大,表明CTMAB可能以多种方式进入ST(MS)层间及吸附在其表面,造成ST(MS)层间及表面气孔封闭。利用疏水MS复合疏水性二氧化硅(silica,SiO2)气凝胶及岩棉制备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通过保温温差及导热系数对其保温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对保温腻子性能的影响。MS经疏水改性后使其抗开裂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其保温性能;疏水MS复合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制备保温腻子,腻子的保温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疏水MS、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优化掺量分别为16%、8%及16%。对于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在保温功能材料的优化掺量下,保温温差增加了10.5℃,保温腻子导热系数低至0.030 W/(m·K),干密度为676kg/m3。在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的基础上,利用疏水MS复合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制备双组份内墙保温腻子,通过保温温差及导热系数对其保温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合成树脂乳液种类及用量对保温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疏水MS、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优化掺量分别为21%、10%及21%。对于双组份内墙保温腻子,在保温功能材料优化掺量下,乳液998用量为13%时保温腻子综合性能较好,相对于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导热系数及干密度并没有较大的变化。利用疏水MS复合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制备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通过保温温差及导热系数对其保温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可再分散乳胶粉对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影响。MS经疏水改性后使其抗开裂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其保温性能;疏水MS复合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制备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疏水MS、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优化掺量分别为16%、8%及16%。对于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在疏水MS等保温功能材料的优化掺量下,保温温差增加了7.8℃,干密度为729kg/m3,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低至0.032 W/(m·K)。在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疏水MS复合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制备双组份外墙保温材料,通过保温温差及导热系数对其保温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乳液998对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疏水MS、疏水性SiO2气凝胶及岩棉优化掺量分别为18%、9%及18%。对于双组份外墙保温材料,在疏水MS等保温功能材料优化掺量下,乳液998优化用量为13%,相对于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及干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舒国志,谢贤军,李荣炜[7](2012)在《建筑腻子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认为本文详细总结了近年来建筑内外墙用腻子的应用现状,并对内墙用和外墙用腻子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建筑内外墙用腻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马捷,张乐群,王连盛[8](2011)在《《建筑室内用腻子》标准的修订及说明》文中研究说明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修订的《建筑室内用腻子》JG/T 298-2010是对原《建筑室内用腻子》JG/T 3049-1998的修订,并于2011年8月1日起实施。简要介绍了本标准修订过程中较为主要的内容,以便读者了解试验的全过程及明确每项技术指标的含义,有利于今后标准的实施。

彭菊芳[9](2011)在《建筑内外墙涂料强制性国家标准解读与对策》文中认为分别介绍了于2008年和2009年发布和实施的建筑用内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582—2008和GB 24408—2009的相关信息,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测试项目、限量值、测试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杜勇[10](2010)在《建筑磷石膏改性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磷石膏是磷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渣,随着磷化工企业的迅猛发展,磷石膏的产量也在急剧攀升,截止目前其年排放量已达到近5000万吨,给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磷石膏脱水制得的以β-半水石膏为主要成分的建筑磷石膏及制品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能达到消耗大量磷石膏废渣的目的。但磷石膏的性能不稳定,致使这种来源广阔、建筑功能优良的资源无法得以有效利用。采用预处理和外加剂改性可以同时保证建筑磷石膏性能稳定和较高的硬化体强度。然而,由于缺乏对磷石膏特殊性的认识,往往盲目使用天然石膏外加剂,外加剂适应性差,使用效率低,磷石膏品位低下等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磷石膏基材料的应用发展。本文从磷石膏自身品质切入,对外加剂与建筑磷石膏的适应性、外加剂的使用条件、掺量与磷石膏性能的关系以及外加剂对水化进程与硬化体微结构、形貌的影响等内容展开系统研究,明确了磷石膏外加剂的使用种类和范围,揭示出外加剂的作用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指导人们更加合理科学地使用外加剂改善建筑磷石膏的性能。在认清建筑磷石膏改性规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配制磷石膏基粉体材料。通过对磷石膏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找出了提高建筑磷石膏性能、品位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缓凝剂对建筑磷石膏的凝结时间和硬化体强度的影响,找到了适合磷石膏体系的缓凝剂,确定了缓凝剂使用的最佳pH范围。并研究了缓凝剂在其最佳酸碱度环境下对建筑磷石膏水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磷石膏硬化体晶体扫描电镜照片的观测,分析缓凝剂带来的磷石膏硬化体微形貌的改变与其强度的内在联系。通过乳胶粉和减水剂对建筑磷石膏强度的影响研究,明确了适合磷石膏的乳胶粉和减水剂的种类和掺量。通过,耐水性能和保水性能测试分别评判了有机硅憎水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磷石膏性能的改善作用。在掌握了外加剂对磷石膏改性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外加剂的复合、石膏粉颗粒级配的优化及填料的添加,运用功效系数原理开发了磷石膏基粉刷、粘结和腻子材料。结果表明:最佳pH值时,缓凝剂的掺加降低了磷石膏的液相过饱和度,使结晶颗粒变大,晶体间接触点减少,结晶结构网松散,导致强度有所下降;1220可再分散乳胶粉和改性聚羧酸醚减水剂能有效提高硬化体强度;10万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能显着改善磷石膏浆体的保水性能;掺加有机硅憎水剂的磷石膏耐水性能大大提高;掺加柠檬酸的磷石膏基功能砂浆性能优良。分析认为,磷石膏品位相同的条件下,缓凝剂是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石膏晶体的溶解、成核和长大过程,处于影响磷石膏基材料性能的本质层面。减水剂与可再分散乳胶粉起着密实硬化体和减小孔隙的作用,可在分散乳胶粉还可以提高磷石膏基粉刷、粘结和腻子材料的粘结力,对磷石膏基材料性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余外加剂只起辅助改性作用。

二、《建筑室内用腻子胶水》标准发布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室内用腻子胶水》标准发布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中“材料”章节的修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
2 人造木板及其制品
3 涂料
4 胶粘剂
5 水性处理剂
6 其他材料

(2)基于BIM4D技术的项目场地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分析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3.4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工程项目标准化BIM4D施工进度计划研究
    2.1 BIM4D标准化进度计划工作内容的划分
        2.1.1 标准BIM4D进度计划主导工序的划分
        2.1.2 各分部主导工序标准化设计
    2.2 各工序施工时间参数分析
    2.3 进度计划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2.3.1 建模软件选择
        2.3.2 BIM4D模型标准化建立的流程研究
        2.3.3 BIM4D建模标准体系架构研究
    2.4 本节小结
第三章 穿插流水施工及进度优化方法研究
    3.1 多专业穿插流水施工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思路
        3.1.1 多专业穿插流水施工的基本原则
        3.1.2 设计方案
    3.2 赶工措施分析
        3.2.1 控制性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点
        3.2.2 赶工措施方案研究
    3.3 多工作穿插方案与受限分析方法研究
        3.3.1 与空间有关的施工受限研究
        3.3.2 与多施工专业协同有关的受限分析
第四章 工程项目资源配置标准化研究
    4.1 基于BIM4D模型的资源分析
        4.1.1 标准户型的主要模型构件类别
        4.1.2 基于BIM模型的资源统计方法
    4.2 工序资源指标计算方法研究
        4.2.1 工序与其资源的关系
        4.2.2 工序资源的类别划分与资源指标计算
    4.3 标准层的主要施工资源指标分析
    4.4 资源计划的编制研究
第五章 施工场地布置元素参数化设计
    5.1 标准化施工场地布置内容和需求分析
        5.1.1 标准化施工场地布置内容
        5.1.2 各阶段布置元素需求分析
    5.2 各阶段主要场布元素的技术要求与工程参数研究
        5.2.1 基础土方阶段
        5.2.2 地下结构阶段
        5.2.3 主体结构阶段
        5.2.4 示范区开放阶段(地上+部分地下室)
        5.2.5 装修阶段(地下)
        5.2.6 装修阶段(地上)
第六章 场地施工4D模拟案例成果展示
    6.1 项目概况及BIM模型简介
        6.1.1 项目概况
        6.1.2 BIM模型简介
    6.2 基于BIM4D模型多专业穿插施工模拟
        6.2.1 标准楼层进度计划分析
        6.2.2 标准层BIM模型的建立
        6.2.3 标准层BIM模型资源统计分析
        6.2.4 标准层多专业穿插流水施工布置
        6.2.5 标准层场地布置
        6.2.6 标准层多专业穿插流水施工BIM4D模拟
总结及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3)办公场所装饰装修过程材料散发室内空气污染物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材料起源与发展概述
        1.1.2 办公环境室内空气污染概述
        1.1.3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危害
        1.1.4 关于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法律法规政策
    1.2 国内外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室内污染物的控制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对室内污染物的研究对比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检索(图书馆电子资源)
        2 )个案研究法
        3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主要装饰装修材料本身的污染特性
    2.1 主要装修材料测定方法
        2.1.1 人造板材散发甲醛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
        2.1.2 其他材料散发甲醛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
        2.1.3 主要材料散发TVOC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
    2.2 主要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浓度释放限量指标
        2.2.1 GB50325-2010国家强制性标准对装饰装修材料甲醛释放限量的规定
        2.2.2 GB50325-2010国家强制性标准对装饰装修材料TVOC释放限量的规定
第3章 办公环境装修过程材料散发空气污染物预评估
    3.1 办公环境装饰装修过程简介
        3.1.1 方案设计
        3.1.2 材料采购
        3.1.3 施工控制
        3.1.4 验收管理
    3.2 装饰装修过程材料散发空气污染物预评估概述
        3.2.1 材料散发空气污染物预评估简介
        3.2.2 具体的预评估手段
    3.3 各阶段装饰装修过程材料散发空气污染物预评估
        3.3.1 设计阶段及材料采购阶段
        3.3.2 施工阶段
        3.3.3 验收阶段
第4章 工程实例分析
    4.1 项目工况分析
        4.1.1 评价单元的划分
        4.1.2 装修施工工序
        4.1.3 材料核算
        4.1.4 采用国内标准对项目主要材料甲醛、TVOC释放浓度测定
        4.1.5 采用国外标准对项目主要材料甲醛、TVOC释放浓度测定
    4.2 室内通风计算
        4.2.1 计算模型
        4.2.2 计算参数确定
        4.2.3 自然通风量模拟计算结果
        4.2.4 机械通风量模拟计算结果
    4.3 各房间空气质量甲醛释放浓度预评估
        4.3.1 自然通风工况
        4.3.2 机械通风工况
    4.4 各房间空气质量TVOC释放浓度预评估
        4.4.1 自然通风工况
        4.4.2 机械通风工况
    4.5 典型房间污染源分析
        4.5.1 典型房间装修污染源分析
    4.6 预评估分析小结
    4.7 室内空气质量验收检测与预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4.7.1 验收结果
        4.7.2 验收检测与预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实施要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背景
        1.1.2 建筑装饰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1.2.1 绿色建筑研究
        1.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建筑装饰
        1.2.3 建筑装饰设计与评价研究
        1.2.4 绿色建筑信息设计与管理研究
        1.2.5 相关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界定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绿色建筑装饰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2.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影响
    2.2 建筑装饰设计影响
        2.2.1 绿色装饰设计影响
        2.2.2 装饰环境影响
        2.2.3 装饰材料影响
        2.2.4 绿色设计的引导
    2.3 绿色建筑装饰施工与工艺影响
    2.4 绿色建筑评价影响
    2.5 绿色建筑装饰评价体系构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化系统分析
    3.1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现状分析
        3.1.1 串行过程设计模式
        3.1.2 绿色建筑整合协同设计
        3.1.3 信息化设计与决策
    3.2 绿色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思路与原则
        3.2.1 设计思路
        3.2.2 装饰信息化设计原则
    3.3 绿色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模型分析
        3.3.1 设计模型特征
        3.3.2 设计模型要求
        3.3.3 设计模型内容
        3.3.4 工作流程与步骤
    3.4 绿色建筑信息数字化性能设计软件分析
        3.4.1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
        3.4.2 建筑环境性能模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数据集成与管理
    4.1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数据分类与选取
        4.1.1 设计信息数据分类与关联逻辑
        4.1.2 BIM设计信息数据构架
    4.2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数据信息表达
        4.2.1 设计信息构件关系表达
        4.2.2 建筑构件材料信息表达
        4.2.3 建筑构件几何信息表达
        4.2.4 建筑构件属性信息表达
        4.2.5 建筑设备与信息构件表达
    4.3 绿色建筑性能环境影响信息表达
    4.4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信息采集与存储
        4.4.1 信息模型数据结构分析
        4.4.2 设计模型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4.4.3 模型信息数据分类与存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信息与评价系统的信息转换分析
    5.1 模型数据信息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对接
    5.2 设计数据、性能分析数据的中间层数据现状分析
        5.2.1 XML分析
        5.2.2 IFC标准
        5.2.3 JSON数据交换
    5.3 双向数据流转基础数据分析
        5.3.1 建筑BIM设计数据结构分析
        5.3.2 建筑性能评价数据结构分析
    5.4 双向数据转换分析
        5.4.1 中间层数据结构设计
        5.4.2 基于中间层数据的转换技术方案
    5.5 信息数据转换模式设计
        5.5.1 总体设计
        5.5.2 功能设计
        5.5.3 数据信息映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分析
    6.1 绿色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6.2 绿色度评价模型与指标分析
        6.2.1 现有评价体系对比
        6.2.2 本研究评价模型选取
        6.2.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6.2.4 本研究指标体系划分
    6.3 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6.3.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6.3.2 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6.4 绿色度不同指标计算与结构分析
        6.4.1 分级指标计算结构
        6.4.2 不同指标结构计算
    6.5 绿色度评价分级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性能指标影响的绿色度变化趋势预测研究
    7.1 贝叶斯网络优化流程
        7.1.1 贝叶斯网络概念
        7.1.2 影响因素参数化
        7.1.3 评价指标分析流程
    7.2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绿色度评价指标分析
    7.3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绿色度指标概率计算
        7.3.1 建筑环境质量Q(负荷L)的全概率计算
        7.3.2 各级指标的逆概计算
        7.3.3 绿色度评价的动态预测与优化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绿色度评价与预测应用分析
    8.1 项目概况——孝感市市民之家
    8.2 建筑装饰性能设计信息分析
        8.2.1 基于绿色度评价的性能设计模型构件分析
        8.2.2 设计模型信息管理
        8.2.3 设计模型材料信息分析
        8.2.4 模型设备信息分析
        8.2.5 建筑性能设计与环境影响分析
    8.3 项目绿色度计算评价
        8.3.1 指标评价计算分析
        8.3.2 绿色度评价计算分析
        8.3.3 基于贝叶斯概率的绿色度指标计算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一 装饰信息化设计模型构件命名及材料代码
附录二 绿色建筑装饰评价体系权重系统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三 绿色建筑装饰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四 标准数据下绿色度质量(Q)与负荷(L)概率计算表
附录五 工程案例绿色度质量(Q)与负荷(L)概率计算表

(5)商品住宅批量精装修关键过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住宅精装修研究概况
        1.2.2 国内住宅精装修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主要概念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概念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住宅批量精装修的策划及体系设置
    2.1 批量精装修策划
        2.1.1 批量精装修合约策划
        2.1.2 批量精装修进度策划
        2.1.3 批量精装修质量策划
        2.1.4 批量精装修出图、定样、分判及甲供材进场计划策划
    2.2 项目管理组织体系设置
        2.2.1 与地产公司各部门对接管理
        2.2.2 现场总平及垂直运输管理
        2.2.3 现场进度施工管理对接
        2.2.4 现场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对接管理
        2.2.5 现场工序交接对接管理
        2.2.6 材料管理
    2.3 批量精装修管理流程体系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住宅批量精装修的设计管理与成本管理
    3.1 住宅批量精装修的设计管理
        3.1.1 前期准备工作
        3.1.2 设计单位的选择
        3.1.3 设计方案的评审
        3.1.4 施工图设计及图纸管理
        3.1.5 材料样板选型及成本控制
        3.1.6 精装修样板房评审确认
        3.1.7 大批量精装修施工的设计监督配合
        3.1.8 项目验收
    3.2 住宅批量精装修的成本管理
        3.2.1 招标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
        3.2.2 精装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宅批量精装修的进度、质量管控
    4.1 批量精装修进度管理
        4.1.1 精装修进度计划编制
        4.1.2 精装修进度计划实施的管控措施
    4.2 批量精装修材料的质量管控
    4.3 批量精装修工序质量管控
        4.3.1 防水、涂料、墙地砖的工序施工工艺及要点
        4.3.2 湿作业的工序移交标准及工序控制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宅批量精装修的成品保护及验收移交管理
    5.1 批量精装修成品保护
        5.1.1 精装修成品保护的范围
        5.1.2 精装修成品保护的常规做法、要求及责任划分见表 5.1。
    5.2 批量精装修验收移交管理
        5.2.1 开荒保洁标准
        5.2.2 常规销项问题
        5.2.3 精装修住宅验收销项、移交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内外墙隔热保温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建筑节能的意义和发展现状
        1.1.1 建筑节能的意义
        1.1.2 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1.2 墙体保温与建筑节能
    1.3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简介
        1.3.2 保温隔热材料分类
        1.3.3 几种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特点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课题构想
        1.4.2 课题研究意义
        1.4.3 课题研究内容
2 内墙保温腻子的研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疏水改性ST及MS的制备
        2.2.3 疏水改性ST及MS的工艺优化
        2.2.4 CTMAB吸附量的计算
        2.2.5 保温试板的制作
        2.2.6 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基础配方及配制
        2.2.7 双组份内墙保温腻子基础配方及配制
        2.2.8 疏水改性ST及MS的结构表征
        2.2.9 内墙保温腻子性能测试
        2.2.10 内墙保温腻子技术指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TMAB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CTMAB改性ST的工艺优化
        2.3.3 CTMAB改性MS的工艺优化
        2.3.4 CTMAB改性ST的结构表征
        2.3.5 CTMAB改性MS的结构表征
        2.3.6 HPMC对腻子性能的影响
        2.3.7 保温功能材料的选择
        2.3.8 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的研制
        2.3.9 单组份内墙保温腻子最终配方
        2.3.10 双组份内墙保温腻子的研制
        2.3.11 双组份内墙保温腻子最终配方
        2.3.12 产品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外墙保温材料的研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保温试板的制作
        3.2.3 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基础配方及配制
        3.2.4 双组份外墙保温材料基础配方及配制
        3.2.5 外墙保温材料性能测试
        3.2.6 外墙保温材料技术指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可再分散乳胶粉对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3.3.2 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的研制
        3.3.3 单组份外墙保温材料最终配方
        3.3.4 双组份外墙保温材料的研制
        3.3.5 双组份外墙保温材料最终配方
        3.3.6 产品性能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建筑腻子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内外墙用腻子应用现状
    1.1 建筑内墙腻子应用现状
    1.2 建筑外墙腻子应用现状
2 建筑内外墙腻子种类
    2.1 建筑内外墙腻子按状态分为双组分腻子、膏状腻子、粉状腻子
    2.2 建筑内外墙腻子按使用性能分
3 建筑内外墙用腻子技术要求
4 建筑内外墙用腻子的发展方向

(8)《建筑室内用腻子》标准的修订及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2.1 适用范围
    2.2 分类
3 新增技术指标
    3.1 柔韧性
    3.2 pH值
    3.3 初期干燥抗裂性
    3.4 有害物质限量
4 取消的技术指标——耐碱性
5 变更的技术指标
    5.1 干燥时间 (表干)
    5.2 低温稳定性
    5.3 耐水性
    5.4 黏结强度
6结语

(9)建筑内外墙涂料强制性国家标准解读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标准的适用范围
2 标准中涂料产品的分类
3 项目设置和限量值的确定
    3.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3.2 游离甲醛
    3.3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3.4 重金属
    3.5 游离二异氰酸酯
    3.6 乙二醇醚及醚酯
4 试验方法的确定
    4.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试方法
    4.2 限用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
    4.3 游离甲醛的测试方法
    4.4 重金属含量的测试方法
    4.5 游离二异氰酸酯(TDI和HDI)含量的测试方法
5 与国外相关标准或法规的异同
    5.1 美国法规规定
    5.2 欧洲法规规定
    5.3 其它规定
    5.4 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环境标志认证类标准
6 涂料生产企业、用户以及各级质量监督部门的对策
7 结语

(10)建筑磷石膏改性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磷石膏利用的紧迫性及粉体材料的应用概况
        1.1.1 发展建筑磷石膏基建材的现实意义及前景
        1.1.2 建筑磷石膏在建材方面的应用
        1.1.3 建筑磷石膏基材料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1.2 建筑磷石膏的特性及其水化硬化
        1.2.1 建筑磷石膏的基本特性
        1.2.2 建筑磷石膏的水化硬化机理
    1.3 影响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因素
        1.3.1 杂质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1.3.2 细度和相组成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1.3.3 外加剂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1.4 改善建筑磷石膏性能的途径
    1.5 缓凝剂对石膏影响作用的研究现状
        1.5.1 缓凝剂及对石膏作用机理的研究
        1.5.2 缓凝剂对石膏水化温升与水化率的影响
        1.5.3 缓凝剂对石膏液相离子浓度与过饱和度的影响
        1.5.4 晶体和二水石膏晶体的结晶习性
        1.5.5 二水石膏晶体特性及缓凝剂对石膏晶体的影响
    1.6 其它外加剂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1.6.1 可再分散乳胶粉及对建筑磷石膏的影响作用
        1.6.2 减水剂及其作用机理
        1.6.3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及其作用机理
        1.6.4 有机硅憎水剂及其防水原理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2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建筑磷石膏
        2.1.2 天然建筑石膏
        2.1.3 外加剂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
        2.2.1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的测定
        2.2.2 强度测定
        2.2.3 颗粒粒度分布及细度测定
        2.2.4 建筑磷石膏保水率测定
        2.2.5 pH 值调节与测定
        2.2.6 水化温度测定
        2.2.7 液相离子浓度测定
        2.2.8 石膏水化率测定
        2.2.9 扫描电镜观察
        2.2.10 磷石膏基材料保水率测定
3 建筑磷石膏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颗粒因素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3.1.1 细度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3.1.2 级配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3.1.3 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对磷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3.2 PH 值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3.2.1 pH 值对建筑磷石膏凝结时间及标准稠度w/g 的影响
        3.2.2 pH 值对建筑磷石膏硬化体强度的影响
    3.3 水洗、颗粒分级处理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3.3.1 水洗处理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改善
        3.3.2 颗粒分级处理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改善
    3.4 小结
4 缓凝剂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4.1 缓凝剂对建筑磷石膏的适应性
        4.1.1 缓凝剂对建筑磷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
        4.1.2 缓凝剂对建筑磷石膏硬化体强度的影响
    4.2 缓凝剂在不同PH 值环境下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4.2.1 pH 值对SC 缓凝剂作用的影响
        4.2.2 pH 值对柠檬酸缓凝剂作用的影响
        4.2.3 pH 值对SG-10 缓凝剂作用的影响
    4.3 缓凝剂在最佳PH 值下对建筑磷石膏水化进程的影响
        4.3.1 在最佳pH 值时,缓凝剂掺量对磷石膏宏观性能的影响
        4.3.2 缓凝剂在最佳pH 值下对磷石膏水化温升与水化率的影响
        4.3.3 缓凝剂在最佳pH 值下对液相离子浓度与过饱和度的影响
    4.4 缓凝剂在最佳PH 值下对磷石膏晶体形貌及硬化体结构的影响
    4.5 小结
5 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它外加剂对建筑磷石膏的改性研究
    5.1 胶粉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改善
        5.1.1 胶粉对磷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
        5.1.2 胶粉掺量与磷石膏压折强度的关系
        5.1.3 聚合物对磷石膏剪切粘结性能的改善
    5.2 减水剂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改善
        5.2.1 减水剂在磷石膏浆体中的减水效果
        5.2.2 减水剂对磷石膏硬化体强度的作用
    5.3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5.4 憎水剂对建筑磷石膏耐水性能的改善
    5.5 木质纤维对建筑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5.6 小结
6 建筑磷石膏基粉刷和粘结材料的配制及性能
    6.1 缓凝剂种类及掺量的确定
        6.1.1 缓凝剂与粉刷磷石膏凝结时间的关系
        6.1.2 缓凝剂与粉刷磷石膏硬化体强度的关系
        6.1.3 粉刷磷石膏的可操作时间
    6.2 胶粉种类及掺量的确定
    6.3 粉刷磷石膏保水性能的改善
        6.3.1 不同黏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保水性能的比较
        6.3.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粉刷磷石膏性能的改善
    6.4 砂率对粉刷磷石膏性能的影响
        6.4.1 砂率对粉刷磷石膏凝结时间与保水性能的影响
        6.4.2 砂率对粉刷磷石膏强度的影响
    6.5 粉刷磷石膏配方优化及粘结石膏的配制
        6.5.1 掺SG-10 缓凝剂的粉刷磷石膏配方调整及性能
        6.5.2 掺柠檬酸缓凝剂的粉刷磷石膏配方调整及性能
        6.5.3 粘结石膏的配制及性能
    6.6 小结
7 建筑磷石膏基腻子的配制及性能
    7.1 建筑磷石膏腻子基本性能研究
    7.2 有机硅憎水剂对建筑磷石膏腻子耐水性能的改善
    7.3 填料对建筑磷石膏腻子性能的改善
        7.3.1 滑石粉取代磷石膏量对腻子保水性能的影响
        7.3.2 滑石粉取代量对腻子凝结时间和粘结强度的影响
    7.4 建筑磷石膏腻子配方确定
        7.4.1 掺SG-10 缓凝剂的建筑磷石膏腻子配方调整及性能
        7.4.2 掺柠檬酸缓凝剂的建筑磷石膏腻子配方调整及性能
    7.5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建筑室内用腻子胶水》标准发布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中“材料”章节的修订研究[J]. 朱晓旻. 居舍, 2021(06)
  • [2]基于BIM4D技术的项目场地施工标准化管理方法研究[D]. 刘兆虔.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办公场所装饰装修过程材料散发室内空气污染物预评估研究[D]. 邓颖. 深圳大学, 2019(10)
  • [4]建筑装饰信息化设计与绿色度动态评价研究[D]. 徐刚. 武汉大学, 2018(06)
  • [5]商品住宅批量精装修关键过程管理研究[D]. 张刚. 长安大学, 2016(05)
  • [6]内外墙隔热保温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 程原原. 重庆大学, 2016(03)
  • [7]建筑腻子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 舒国志,谢贤军,李荣炜. 广东建材, 2012(04)
  • [8]《建筑室内用腻子》标准的修订及说明[J]. 马捷,张乐群,王连盛. 中国涂料, 2011(09)
  • [9]建筑内外墙涂料强制性国家标准解读与对策[J]. 彭菊芳. 上海涂料, 2011(07)
  • [10]建筑磷石膏改性研究与应用[D]. 杜勇. 重庆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建筑室内腻子胶》标准发布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