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施磊,马宇佳,金燕[1](2020)在《电雾式检测器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电雾式检测器(CAD)已成为对无紫外吸收或仅有末端吸收物质进行检测的重要工具,其具有较宽的动态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重现性、不依赖于化学结构的信号响应一致性和操作简捷等优点。本文简述了CAD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该检测器在天然产物、药物检测,以及糖类、脂类、氨基酸及表面活性剂等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为非挥发和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提供参考。

付文鹏[2](2020)在《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物质基础初探及谱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初步阐明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PA-B)的药效物质基础,鉴定PA-B中结合氨基酸和单糖的组成;建立PA-B的谱效关系,找出化学指纹图谱中与药效相关的色谱峰;分离鉴定指纹图谱中与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并测定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验证谱效关系分析结果。方法1.PA-B中结合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的鉴定采用酸水解PA-B,OPA(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一级氨基酸和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单糖,HPLC法分析测定氨基酸和单糖组成。2.PA-B的谱效关系研究采用HPLC-ELSD对不同批次PA-B进行分析,对检测器、流动相、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洗脱条件进行筛选,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PA-B的HPLC-ELS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 20.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MTT法对10批PA-B进行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检测,以IC50值作为观测指标,结合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谱效关系。3.PA-B的分离及活性检测采用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分离PA-B,并结合磁共振波谱、质谱和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活性检测。结果1.PA-B中结合氨基酸组成和单糖组成的鉴定PA-B中含有13种结合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7种结合单糖: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2.PA-B的谱效关系研究(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18(4.6 mm×250 mm,5μm),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50℃,载气流速1.6 L/min),梯度洗脱(有机相:乙腈,水相:0.05%TFA的水),流速0.9 m L/min,进样量30μL,柱温35℃,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规定。(2)采用HPLC-ELSD建立了10批PA-B的指纹图谱,确定14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861~0.993之间,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378%,它们的特征值均大于1,故原始的14个变量可以用这3个主成分变量代替。主成分得分图表明,10批样品可分为三类:S1、S3、S4和S8为第一类,S2和S5为第二类,其余的为第三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批样品被分为三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3)10批PA-B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24、48 h的IC50分别在82.01~98.99μg/m L和73.29~92.68μg/m L之间。(4)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PA-B的14个共有峰中除10号和11号峰外,其余峰与IC50值的关联度均大于0.6,即有12个峰所代表的成分与PA-B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具有相关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X4、X7、X10和X11与IC50值的相反数呈正相关,且它们的回归系数也较大,即它们对PA-B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贡献较大。综合上述两种分析结果,确定峰4和峰7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PA-B中的药效成分,但尚不能确定其是否为主要药效成分,因PA-B中化学成分尚未完全探究清楚。3.PA-B的分离及活性检测从PA-B中分离到9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9,12-十七碳二烯酸甘油酯(指纹图谱中的X4,下同)、化合物2:十九烷酸甲酯(X5)、化合物3:油酸甘油酯(X6)、化合物4:13,16,19-二十五碳三烯酸(X7)、化合物5: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甘油酯(X10)、化合物6:亚油酸(X9)、化合物7:十六烷酸(X12)、化合物8:油酸(X13)和化合物9:十八烷酸(X14),除化合物3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是从美洲大蠊中首次分离得到。在实验剂量下,化合物1、3、4和5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它们和PA-B在24 h的IC50分别为67.03、70.46、102.20、121.03和75.29μg/m L,在48 h的IC50分别为65.77、69.85、97.15、101.47和70.74μg/m L,其余4个化合物对HSC-T6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PA-B)中含13种结合氨基酸和7种单糖;建立了PA-B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峰4和峰7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PA-B中的药效成分;从PA-B中分离到9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归属于指纹图谱14个共有峰中的9个峰;单体化合物1、3、4和5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该结果与谱效关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化合物1、3、4和5是PA-B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效成分。

崔小芳[3](2020)在《酸枣仁总皂苷的肠道菌群体外代谢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酸枣仁总皂苷为研究对象,基于UPLC-Q-Orbitrap-MS技术全面表征其化学成分;模拟体内肠道菌群代谢转化过程,建立具有维持稳定代谢能力的肠道菌群体外培养体系;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酸枣仁总皂苷转化前后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并推测可能的代谢转化途径;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酸枣仁总皂苷对失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从整体动物水平评价酸枣仁总皂苷转化产物的改善睡眠活性,探讨酸枣仁皂苷代谢产物是其潜在效应成分的可能性。方法:1.酸枣仁总皂苷制备及化学成分的表征。以酸枣仁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方法获得酸枣仁总皂苷,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枣仁总皂苷的纯度,运用HPLC-ELSD法测定酸枣仁皂苷A、B的含量,并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对酸枣仁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2.肠道菌群对酸枣仁总皂苷体外代谢转化研究。以人新鲜粪便作为肠道菌群的来源,菌液OD 600值和酸枣仁皂苷成分的转化能力为评价指标,对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进行考察筛选,建立具有维持稳定代谢能力的肠道菌群体外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化代谢转化样品预处理的方法,采用UPLC-Q-Orbitrap-MS技术鉴别酸枣仁皂苷转化前后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阐明正常和失眠病人肠道菌群对酸枣仁总皂苷的代谢规律,对代谢速率和代谢反应途径进行分析比较,为明确酸枣仁皂苷的效应物质提供基础。3.酸枣仁总皂苷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研究。将正常人肠道菌群、失眠病人肠道菌群及酸枣仁总皂苷干预失眠病人肠道菌群的样品应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样本的多样性、菌种组成及物种差异,分析肠道菌群与酸枣仁皂苷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并筛选出正常和失眠患者的差异性菌种,明确酸枣仁总皂苷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失眠的作用。4.酸枣仁总皂苷转化产物改善小鼠睡眠活性研究。利用大孔树脂纯化酸枣仁总皂苷肠道菌群转化产物,运用HPLC-ELSD法测定转化产物中酸枣仁皂苷A、B的含量。利用戊巴比妥钠小鼠模型评价转化前后酸枣仁总皂苷改善睡眠活性,探讨酸枣仁皂苷起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1.本研究共制备酸枣仁总皂苷35 g,纯度为45.75%,酸枣仁皂苷A、B含量分别为11.83%、6.71%。基于UPLC-Q-Orbitrap-MS技术共鉴定酸枣仁皂苷20个,其中17个为四环三萜类,3个为五环三萜类。2.以培养时间为9 h,培养基为GAM,建立具有维持稳定代谢能力的肠道菌群培养体系。酸枣仁总皂苷的代谢转化样品以SPE C18固相萃取小柱吸附,水洗后先用40%甲醇冲洗,再用100%甲醇洗脱,100%甲醇洗脱液蒸干后上样分析。经UPLC-Q-Orbitrap-MS分析,共鉴定到酸枣仁皂苷代谢产物38个,其中正常人肠道菌群样品中鉴别出代谢产物34个,病人肠道菌群样品中鉴定出代谢产物36个,糖基水解反应是主要的代谢途径,其次正常人肠道菌群中可发生糖基反应、去氧反应和脱羧反应,病人肠道菌群中可发生去氧反应和氧化反应。3.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相比,失眠病人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降低,经酸枣仁总皂苷干预后,多样性显着升高。在门水平,占主要丰度的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都有所回调(P<0.001),在属水平上,酸枣仁总皂苷干预后显着上调的有15个属,显着下调的有7个属。通过LefSe和随机森林分析,将Turicibacter(绿脓杆菌属)和Clostridium(梭菌科梭菌属)作为失眠病人组生物标志物种,Dorea和Bacteroides(拟杆菌属)作为正常组生物标志物种。将有显着差异的肠道菌群与酸枣仁皂苷代谢产物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肠道菌群与酸枣仁总皂苷的相互作用。4.将酸枣仁总皂苷9.00 g进行肠道菌群转化,转化后样品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制备酸枣仁总皂苷代谢转化产物共7.03 g,酸枣仁皂苷A、B含量分别为0、8.16%。结果显示酸枣仁总皂苷及转化产物均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的小鼠睡眠时间,减少小鼠睡眠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都呈现剂量依赖。表明酸枣仁总皂苷及转化产物均有镇静催眠作用,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总体转化产物较酸枣仁总皂苷药效趋势好。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UPLC-Q-Orbitrap-MS技术的酸枣仁皂苷鉴别策略,表征酸枣仁总皂苷中成分;模拟体内肠道菌群代谢转化过程,建立具有维持稳定代谢能力的肠道菌群体外培养体系;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酸枣仁总皂苷转化前后原型成分、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酸枣仁总皂苷对失眠肠道菌群的影响,筛选能有效区分正常和失眠症的标志菌种;从动物水平,对酸枣仁总皂苷转化产物进行活性评价,明确酸枣仁皂苷代谢产物是潜在有效成分部位。本研究为基于肠道菌群对酸枣仁皂苷药效物质基础的确定和失眠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陈丽冰[4](2020)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提高中药质量一致性,完善中药中间体及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其中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质量分析手段、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及多变量统计工具建立制剂及其中间体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完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现有质量评价要求,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成果如下:1.建立中间体丹参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其中7种指标成分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丹参素(danshensu,DSS)、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A)、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LA)、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进行定量分析。完成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并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30批丹参提取液的指纹图谱及指标含量进行分析,从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指标含量两个角度评价丹参提取液的批次一致性。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石硫上清液质量进行一致性评价。利用工厂样本7种指标含量建立PCA模型,以工厂稀释样本、实验室制备样本以及异常样本为监测对象,借助异常监测指标Hotelling’s T2和DModX考察模型的质量一致性评价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监测样本异常,有效评价石硫上清液质量。另外,与传统控制图表达形式不同,此次研究将Hotelling’s T2和DModX两个统计量进行结合表示,在一张图中同时描述两个统计量的异常监测情况,提高了异常监测效率,为石硫上清液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3.建立石硫上清液7种指标的NIR定量分析模型。结合连续投影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nterval PLS,iPLS)及协同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Synergy Interval PLS,siPLS)四种波段选择算法,比较研究溶液和冻干粉两种体系光谱的建模效果。模型结果显示,以冻干粉光谱结合CARS波段选择算法建立的定量模型性能较好,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较低,R2cal与R2pre均达到0.950以上,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石硫上清液NIR定量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实现质量一致性快速评价奠定了基础。4.建立基于多元全局性分析指标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并对关键质控指标进行识别。利用糖类化合物、药效物质酚酸类化合物和无机盐等18个指标对制剂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HPLC-UV指纹图谱评价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多元全局性分析指标的一致性评价方法比传统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更全面、有效。并利用PCA中的载荷图识别筛选出Na+、果糖(fructose,Fru)、葡萄糖(glucose,Glc)、甘露三糖(manninotriose,Man)、丹参素和丹酚酸B等6个关键质控指标。关键质控指标的识别能够为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提高质控效率。

李程婕[5](2020)在《基于制备型HPLC-ELSD对中药中无紫外吸收类成分的分离提纯》文中指出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药中起主要药效的成分,通常是结构相近的一组组分,且较多无紫外吸收,如皂苷、多糖等。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对于其药理作用研究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Prep-HPLC-ELSD)是一种先进的制备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离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直接检测洗脱液中成分、方便控制流动相梯度等多项优点,在分离难分离组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仪器,信号强度与质量相关,具有灵敏度较高、基线稳定的优点,在检测无/弱紫外吸收类成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Prep-HPLC-ELSD)联用在分离纯化中药中无/弱紫外吸收类有效成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结构、优点以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概述,并对本研究的制备目标——银杏中的银杏内酯、银杏黄酮和地榆中的地榆皂苷的分类、药理作用和制备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章建立了快速从银杏叶中制备出5种银杏内酯的方法,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主要分为提取、纯化、分离组分这3个步骤。在提取过程中,考察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长和提取次数对银杏总内酯和银杏内酯B的提取效率,获得了最佳的回流提取条件——50%乙醇、料液比为1:12 g/m L,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3次;此时,银杏总内酯的得率为4.54‰,银杏内酯B的得率为0.63‰。在纯化过程中,考察了乙酸乙酯的使用量和萃取效率;银杏粗提物经酸性氧化铝吸附除杂、石油醚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甲醇重结晶后,获得了纯度达60%的银杏总内酯。经分离条件和上样量优化后,以甲醇-0.1%甲酸(30:70,v/v)为流动相,流速3.2 m L/min,用C18半制备柱(10mm I.D.×25 cm,5μm)在65 min内分离获得了5种银杏内酯单体,纯度达到97%。第三章建立了同时从银杏叶中制备出5种银杏内酯和3种银杏黄酮苷元的方法,操作简单,对银杏药材的利用度更高。以第二章的银杏叶粗提物为原料,先通过聚酰胺柱分离出银杏总内酯和银杏总黄酮,考察了2次的洗脱条件和单次上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在10%乙醇的洗脱下获得了80%以上纯度的银杏总内酯,在80%乙醇的洗脱下获得了35%以上纯度的银杏总黄酮。将银杏总黄酮酸水解可获得3种银杏黄酮苷元,实验考察了甲醇比例、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料液比等条件,获得了最佳水解条件——甲醇比例为70%、盐酸浓度为24%、水解时间为3小时、水解温度为70℃、料液比为10倍及以上,水解效率达95%以上。经乙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萃取后,3种银杏黄酮苷元的质量分数约40%。经分离条件和上样量优化后,以甲醇-0.1%甲酸(54:46,v/v)为流动相,流速4.3 m L/min,用C18半制备柱(10 mm I.D.×25 cm,5μm)在40 min内分离获得了3种银杏黄酮苷元,纯度达到98%。同时按第二章所述方法分离获得纯度达到98%的5种银杏内酯。第四章建立了同时从地榆中制备出地榆皂苷I和II的方法,主要分为提取、纯化、分离组分这3个步骤。在提取过程中,考察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长和提取次数对地榆总皂苷的提取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超声提取条件——8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0、单次提取时长为20 min、提取3次,此时对地榆总皂苷提取率为0.49%。利用地榆皂苷的溶解特性,采用“三步碱沉法”以及石油醚萃取获得了纯度达83%的地榆总皂苷。在“三步碱沉法”纯化中通过考察发现地榆总皂苷的最佳沉淀p H为13,此时沉淀中地榆总皂苷含量最高,为74.91%。经分离条件和上样量优化后,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C18半制备柱(10 mm I.D.×25 cm,5μm)可在45min内分离获得了地榆皂苷I和地榆皂苷II,纯度达到98%。该方法简单、快速,为首次报导的对地榆皂苷I和地榆皂苷II的同时制备。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杜月[6](2019)在《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银杏叶提取物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应用最广泛的医药提取物,银杏内酯类成分是除银杏黄酮类外最主要活性成分,银杏内酯类成分的结构在天然产物中非常罕见,是自然界很独特的一类结构,为银杏所特有。银杏内酯类成分可分为二萜类和倍半萜类成分,银杏内酯A、B、C属于二萜类化合物,是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白果内酯属于唯一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抗休克等。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因发现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但该类化合物人工合成花费很大的成本和代价,目前仍以提取分离为主要制备方法。在银杏叶提取生产过程中(本研究以银杏酮酯生产过程为例)银杏黄酮类成分转移率在80%左右,而银杏内酯类成分转移率仅在50%左右,近一半比例的内酯类成分被废弃掉。每年的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达到几千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以获得高纯度银杏内酯类单体化合物,从而提高银杏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制备出的银杏内酯类成分可进一步开发成相关的产品,以提升银杏叶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对产业化以及绿色制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方法:本研究以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为目标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LSD)测定废弃物中银杏总内酯的含量,并选择含量相对较高的收集点进行富集、分离纯化,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建立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总内酯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并筛选出其含量相对高的废弃物收集点进行富集、制备工艺研究。2、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富集银杏总内酯工艺建立及优化:考察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银杏总内酯的静态和动态吸附,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其径高比、吸附比、洗脱溶剂等关键工艺参数,最终确定最优化富集工艺。3、银杏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建立、优化及其结构确证:考察不同色谱方法,建立制备工艺,并对该工艺过程主要参数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优工艺。并且通过光谱方法和文献比对确证目标化合物结构。结果:首先利用HPLC-ELSD测定不同工业废弃物部位中银杏总内酯的含量,筛选出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相对高的部位:色谱条件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量1.0 m L/min,柱温40℃,蒸发光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70℃,载气流量1.6 L/min,检测结果显示S2(沉降沉淀液)、S7(水洗脱液)两个废弃物部位银杏总内酯含量显着高于其它部位。所以选取S2、S7两部位进一步开展富集、制备工艺研究。其次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富集银杏总内酯:利用静态和动态吸附相结合的方法,以银杏总内酯类的含量(%)和回收率(%)为指标,对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考察,结果显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适合银杏总内酯富集。再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优化考察,得到最优富集工艺参数:径高比1:5,吸附比1:50,洗脱剂水、60%乙醇分别5个柱体积依次洗脱,取60%乙醇洗脱物真空浓缩、干燥,此时的含量能达到20%左右,回收率达到80%以上。最后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法、重结晶、反相硅胶色谱法串联工艺,对该工艺过程主要参数进行考察,确定最优工艺:取正相硅胶柱色谱(200-300目)径高比1:10,吸附比1:50,依次用二氯甲烷:甲醇(40:1 V/V)洗脱5个柱体积,二氯甲烷-甲醇(35:1 V/V)洗脱5个柱体积,收集合并含GA、GB、GC和BB的流分,将得到的流分溶于50%的丙酮重结晶,此时总内酯含量达到80%以上,回收率达到60%。结论:本课题首次建立了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工艺设备要求简单,样品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有工业化生产应用潜力。本课题研究结果将废弃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并实现产业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附加值,使其变废为宝,同时也为银杏酮酯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赵曼佳[7](2019)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中药中所含的皂苷类成分资源丰富,在新药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含皂苷类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一直是中药分析领域的难点,主要缘于皂苷类成分大多不产生紫外吸收或者产生弱的紫外吸收,检测方法灵敏度低;且已有皂苷分析方法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步骤繁多、耗时长,从而导致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不理想,也缺乏实用性。本研究以“黄芪饮片—中间体(标准汤剂和冻干粉)—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引入新的分析仪器QDA等,建立一套简单、全面的皂苷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从而为黄芪及其制剂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实用性的质量评价方法,也为其它皂苷类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1)黄芪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超声提取代替加热回流提取、采用氨水加入和SPE柱富集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引入UPLC-QDA分析仪器,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以人参皂苷Rg1为内标物,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采用UPLC-PDA对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建立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同时分析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15批次黄芪饮片测定的验证。2)黄芪全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和靶标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UPLC-QDA,全扫描模式建立黄芪饮片的整体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质量数和标准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特异性检测黄芪中主要皂苷,建立了黄芪皂苷的靶向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和共同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3)黄芪制剂的中间体(标准汤剂和冻干粉)及其制剂(配方颗粒)分析方法:采超声提取、氨水加入、SPE柱富集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常用的HPLC-ELSD建立黄芪甲苷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对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建立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黄芪中间体、配方颗粒测定。4)方法拓展:以桔梗标准汤剂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提取、氨水加入、SPE柱富集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UPLC-PDA对桔梗皂苷D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桔梗皂苷进行特征图谱分析。并比较氨水处理桔梗标准汤剂前后皂苷类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采用UPLC-Orbitrap-MS/MS对变化的色谱峰进行成分指认,探讨氨水处理的化学机理。结果:1)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良好,不同产地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含量为0.04%~0.25%,表明所建立的UPLC-QDA方法可用于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所建立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同时分析的方法快捷、准确,可用于整体评价不同批次黄芪饮片中黄酮类成分的异同点。2)建立了黄芪饮片的UPLC-QDA指纹图谱,15批黄芪饮片的相似度大于0.920,有12个共有峰,通过QDA质谱检测器指认,其中6个为皂苷类成分,6个为黄酮类成分。结果表明,采用UPLC-QDA建立的指纹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且每种共有峰对应的成分可以通过其质量数直接确定。建立了针对黄芪皂苷的靶向指纹图谱。靶向指纹图谱特异性更强,更加针对性的实现对皂苷类成分的靶向检测。3)HPLC-ELSD测定黄芪制剂的中间体(标准汤剂和冻干粉)及其制剂(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为0.13 mg·mL-1~0.33 mg·mL/1,0.10%~0.19%,0.11%~0.13%。HPLC-DAD分析结果显示,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03 mg·mL-1~0.19 mg·mL-1,0.05%~0.18%,0.11%~0.14%;同时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的黄酮类特征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大于0.910,0.700,0.990。4)UPLC-PDA方法对11批次桔梗汤剂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性高;加入氨水的作用是促进含有乙酰基的桔梗皂苷D类似物转化为桔梗皂苷D,从而提高供试品溶液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不同批次桔梗标准汤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为0.21%~0.34%,特征图谱相似度大于0.8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黄芪饮片皂苷含量测定和整体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所建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针对黄芪制剂的中间体及其制剂(配方颗粒),建立了实用的HPLC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以满足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监控的要求;所建立的氨水加入-SPE富集备样方法成功应用于桔梗标准汤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因此,本研究为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和指纹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刘超[8](2018)在《蒸发光散射法与紫外法用于中药材中皂苷类及糖类成分检测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紫外(UV)和蒸发光散射(ELSD)两种不同检测器检测中药材中的皂苷和糖类成分的优劣。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条件进行优选,然后同时开启两种检测器进行HPLC-UV-ELSD检测,测定三七、柴胡中的皂苷类成分和北沙参中的糖类成分,比较了两种检测器的精密度,并建立了三七以及柴胡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研究开发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究版(2004A),进行了系统评价。ELSD检测不同来源、批次的北沙参药材供试品液,并计算药材中蔗糖的含量,验证ELSD进行北沙参糖类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含量测定的可行性。结果: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检测条件优选结果为:(1)三七的检测条件:气体压力20psi,喷雾器的加热级别为90%,漂移管温度80℃。(2)柴胡的检测条件:气体压力20psi,喷雾器加热级别是90%,漂移管温度90℃。(3)北沙参的检测条件:气体压力20psi,喷雾器加热级别100%,漂移管温度为60℃。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检测器精密度差别不大。通过三七和柴胡的指纹图谱研究发现,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测定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用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的指纹图谱基线没有漂移,峰数较少,并主要为皂苷类成分的色谱峰,专属性较强。另外发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北沙参中糖类化合物,检测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较好,可以用于北沙参糖类化合物尤其是蔗糖的定量。结论:在检测中药中皂苷类及糖类成分方面,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较紫外检测器具有一定优势。

杨炳友,许振鹏,刘艳,匡海学[9](2018)在《甾体生物碱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甾体生物碱是天然甾体的含氮衍生物,在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方面具有甾体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双重属性。甾体生物碱是贝母、黄杨、藜芦、龙葵等传统中药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并且也存在于马铃薯、蕃茄、茄等常用食物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甾体生物碱类成分在抗肿瘤、心血管系统、抗菌、杀虫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活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毒性。甾体生物碱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对其定量分析造成一定难度。对1998—2017年相关文献中甾体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其中应用于甾体生物碱总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酸性染料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滴定法等;特定甾体生物碱的含量普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包括HPLC-UV,HPLC-ELSD,HPLC-MS和HPLC-CAD等。本文对近20年甾体生物碱定量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并对各种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加以总结,以促进对相关中药质量以及相关食物安全性控制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同时也为甾体生物碱类成分以及相关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分析方法方面的参考。

陈玲琳[10](2016)在《鲜益母草质量控制及其保鲜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药鲜用是中医临床应用的一大特色,某些中药制剂处方中药材也为鲜药,但在实际应用中基本都是以干品替代。针对此现象,本课题首先对鲜益母草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拟定鲜益母草的质量标准以规范其生产、使用以及为制定处方中含鲜益母草制剂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寻求更全面控制鲜益母草质量,课题对鲜益母草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制定出鲜益母草的指纹图谱。中药鲜用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保鲜,本课题还通过对鲜益母草的保鲜研究,确定鲜益母草的最佳保鲜工艺。方法:首先对鲜益母草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浸出物、盐酸水苏碱含量等进行了研究,显微鉴别采用石蜡切片法、薄层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水溶性热浸法以及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对基源地不同的10批鲜益母草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的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保鲜研究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果蔬的保鲜方法,分别对鲜益母草进行了真空冷藏保鲜研究、冷冻保鲜研究、气调保鲜研究、保鲜剂保鲜研究,以感官变化、失重率、腐败率、盐酸水苏碱含量为指标评判保鲜效果,对保鲜效果较好的冷冻保鲜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了其最佳保鲜工艺,并运用拟定的质量标准对冷冻保鲜的鲜益母草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暂定鲜益母草水分含量不低于60.0%,浸出物不少于5.0%,盐酸水苏碱含量不低于0.20%;建立了以8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鲜益母草HPLC指纹图谱,10批鲜益母草相似度在0.90以上,符合技术要求。保鲜工艺研究中,气调保鲜和保鲜剂保鲜在短时间内对鲜益母草保鲜效果较好,真空冷藏保鲜在90天内保鲜效果较好,冷冻保鲜在180天内保鲜效果较好,冷冻保鲜的最佳工艺为-30℃条件下预冷0.5小时,真空包装后置于-18℃条件下贮藏,在该贮藏条件下贮藏180天内,各项检查均符合拟定的质量标准。结论:拟定的质量标准方法和建立的HPLC-ELSD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可行,可较好的应用于鲜益母草质量的控制;保鲜工艺研究结果为鲜益母草使用不受季节和地点限制提供了较好方法,为鲜益母草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雾式检测器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AD的原理及特点
    1.1 工作原理
    1.2 定量依据
    1.3 检测特点
2 CAD的应用
    2.1 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2.2 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2.3 在糖类检测中的应用
    2.4 在脂类与脂肪酸检测中的应用
    2.5 在食品添加剂和氨基酸检测中的应用
    2.6 在表面活性剂检测中的应用

(2)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物质基础初探及谱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的鉴定
    第一节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氨基酸组成的鉴定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单糖组成的鉴定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谱效关系研究
    第一节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2.3 耐用性考察
        2.4 色谱条件
        2.5 方法学考察
        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3.1 指纹图谱的建立
        3.2 相似度评价
        3.3 主成分分析
        3.4 聚类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体外活性测定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物
        1.2 细胞株
        1.3 实验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2.2 HSC-T6细胞的培养
        2.3 给药方案
        2.4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节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谱效关系的建立
        1 实验数据
        2 分析方法及软件
        3 实验结果
        3.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PA-B的谱效关系
        3.2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研究PA-B的谱效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分离及活性检测
    第一节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分离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检测器的选择
        2.3 色谱柱的选择
        2.4 流动相的选择
        2.5 化合物纯度验证
        2.6 化合物的分离
        2.7 化合物结构解析
        3 实验结果
        3.1 检测器的确立
        3.2 色谱柱的确立
        3.3 流动相的确立
        3.4 半制备色谱条件的优化与放大
        3.5 化合物纯度验证
        3.6 化合物结构鉴定
        3.7 化合物波谱数据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节 单体化合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物
        1.2 细胞株
        1.3 实验试剂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2.2 HSC-T6细胞的培养
        2.3 给药方案
        2.4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 A 各化合物核磁图谱
    附录 B 各化合物质谱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动物源活性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研究得到以下基金资助

(3)酸枣仁总皂苷的肠道菌群体外代谢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酸枣仁总皂苷制备及化学成分的表征
    1.1 酸枣仁总皂苷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实验结果
    1.2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酸枣仁总皂苷化学成分的表征
        1.2.1 实验材料
        1.2.2 实验方法
        1.2.3 实验结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肠道菌群对酸枣仁总皂苷体外代谢转化研究
    2.1 肠道菌群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2 样品前处理的优化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酸枣仁总皂苷代谢转化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酸枣仁总皂苷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研究
    3.1 酸枣仁总皂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2 肠道菌群与酸枣仁皂苷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酸枣仁总皂苷转化产物改善小鼠睡眠活性研究
    4.1 酸枣仁总皂苷转化产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2 酸枣仁总皂苷转化产物改善小鼠睡眠活性研究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药质量评价手段
    1.3 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建立
    1.4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质量研究进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中间体丹参提取液的指纹图谱分析及多指标含量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指纹图谱方法学验证
        2.3.2 指纹图谱的建立
        2.3.3 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
        2.3.4 丹参提取液含量分析结果
    2.4 小结
3 石硫上清液质量一致性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CA模型结果
        3.3.2 样本指标含量组成讨论
        3.3.3 Hotelling's T2和DModX的结合表示图
    3.4 小结
4 石硫上清液七种指标成分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光谱采集
        4.3.2 光谱预处理
        4.3.3 样本划分
        4.3.4 定量模型的建立
        4.3.5 指标不同体系光谱波段选择结果讨论
    4.4 小结
5 基于多元全局性分析指标的一致性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2.3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方法学验证
        5.3.2 大分子杂质检测分析结果
        5.3.3 糖类分析结果
        5.3.4 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一致性评价
        5.3.5 无机盐离子分析结果
        5.3.6 多元统计分析
        5.3.7 关键指标识别
    5.4 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基于制备型HPLC-ELSD对中药中无紫外吸收类成分的分离提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1.1.1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简介
        1.1.2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1.1.3 蒸发光散射器的优点与局限性
        1.1.4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在中药中的应用
    1.2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1.2.1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1.2.2 Prep-HPLC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的关键步骤
        1.2.3 制备型HPLC在无紫外吸收的中药有效成分中的应用
    1.3 银杏及其有效成分
        1.3.1 银杏叶及银杏制剂介绍
        1.3.2 银杏内酯
        1.3.3 银杏黄酮
    1.4 地榆和地榆皂苷
        1.4.1 地榆介绍
        1.4.2 地榆皂苷的种类和结构
        1.4.3 地榆皂苷的药理学研究
        1.4.4 地榆皂苷的制备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应用制备型HPLC-ELSD快速制备5种银杏内酯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试剂和材料
        2.2.3 制备型HPLC-ELSD的参数测试
        2.2.4 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银杏内酯的提取和条件优化
        2.2.6 银杏内酯粗提物的纯化
        2.2.7 制备型HPLC-ELSD制备5种银杏内酯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制备型HPLC-ELSD的参数测试结果
        2.3.2 分离条件的确定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 银杏内酯提取条件的考察和优化
        2.3.4 银杏内酯粗提物的纯化
        2.3.5 5 种银杏内酯单体的制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制备型HPLC-ELSD制备5种银杏内酯和3种黄酮苷元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试剂和材料
        3.2.3 银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对提取效率的考察
        3.2.4 聚酰胺柱法分离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
        3.2.5 3种黄酮苷元的分离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3.2.6 3酸解法水解银杏黄酮及方法优化
        3.2.7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3种银杏黄酮苷元
        3.2.8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5种银杏内酯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银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对提取效率的考察
        3.3.2 聚酰胺柱分离黄酮苷和银杏内酯
        3.3.3 3种黄酮苷元分离方法的建立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3.3.4 银杏黄酮的水解及方法优化
        3.3.5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制备3种银杏黄酮苷元
        3.3.6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制备5种银杏内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制备型HPLC-ELSD制备地榆皂苷Ⅰ、Ⅱ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试剂与材料
        4.2.3 地榆总皂苷的检测和标准曲线
        4.2.4 地榆总皂苷的提取及优化
        4.2.5 地榆总皂苷的纯化
        4.2.6 地榆皂苷Ⅰ、Ⅱ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地榆总皂苷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4.3.2 地榆总皂苷的提取及优化
        4.3.3 地榆总皂苷的纯化
        4.3.4 地榆皂苷I和II的制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工业废弃物中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分析与讨论
    2.不同工业废弃物收集点中银杏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富集银杏总内酯工艺建立及优化
    1.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剂与样品
    2.实验方法
        2.1 静态吸附性能研究
        2.2 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2.3 正交试验最佳工艺考察
    3.实验结果
        3.1 静态吸附性能研究结果
        3.2 动态吸附性能研究结果
        3.3 正交试验最佳工艺考察结果
        3.4 放大验证实验结果
    4.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银杏内酯类成分制备工艺建立、优化及其结构确证
    1.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剂与样品
    2.实验方法
        2.1 正相硅胶柱色谱法制备银杏内酯类成分单因素考察
        2.2 重结晶法制备银杏内酯类成分
        2.3 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银杏内酯类单体化合物及其结构确证
    3.实验结果
        3.1 正相硅胶柱色谱法制备银杏内酯类成分单因素考察结果.
        3.2 重结晶法精制工艺考察结果
        3.3 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银杏内酯类单体化合物及其结构确证结果
    4.分析与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银杏叶萜内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皂苷类成分的药理活性
        1.1 免疫调节作用
        1.2 抗肿瘤
        1.3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1.4 抗炎作用和抗水肿作用
        1.5 抗病原微生物
        1.6 其他
    2 皂苷类成分的结构与分类
        2.1 四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2 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3 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
    3 皂苷类成分质量研究现状
        3.1 比色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
        3.2 薄层色谱扫描法
        3.3 气相色谱法
        3.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6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
前言
第二章 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 基于UPLC-QDA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2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同时测定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3 基于UPLC-QDA黄芪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探索
        3.1 指纹图谱的建立
        3.2 皂苷类成分的靶向指纹图谱的建立
        3.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黄芪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 黄芪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1 黄芪标准汤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 黄芪标准汤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同时测定
        1.3 讨论
    2 黄芪冻干粉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2.1 黄芪冻干粉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黄芪冻干粉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同时测定
        2.3 讨论-黄芪冻干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3 黄芪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建立
        3.1 黄芪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2 黄芪配方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同时测定
        3.3 讨论-黄芪配方颗粒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4 小结
第四章 桔梗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 桔梗皂苷的D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2 桔梗标准汤剂皂苷类成分特征图谱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3 氨水处理作用的探究
    4 讨论-样品制备方法的考察
    5 小结
总结
    研究思路与创新性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8)蒸发光散射法与紫外法用于中药材中皂苷类及糖类成分检测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综述
    1 三七、柴胡与北沙参药材研究概况
        1.1 三七
        1.2 柴胡
        1.3 北沙参
    2 紫外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及其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1 紫外检测器及其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2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及其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 结语
第二部分 紫外检测器(UV)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中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2.2 柴胡中皂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3 小结
        3.1 三七和柴胡的ELSD检测条件优选
        3.2 三七的比较研究结果
        3.3 柴胡的比较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紫外检测器(UV)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中药材中糖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ELSD检测器条件的优选
        2.2 UV及ELSD对北沙参糖类化合物检测的比较
        2.3 线性关系考察
        2.4 方法学考察
        2.5 不同来源十批北沙参药材中蔗糖的ELSD检测含量测定与比较
    3 小结
第四部分 本研究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甾体生物碱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1.1 化学分析法
        1.1.1 质量法
        1.1.2 滴定法
    1.2 分光光度法[11]
    1.3 酶联免疫吸附法
    1.4 其他
2 特定甾体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2.1 TLC
    2.2 HPLC
        2.2.1 HPLC-UV
        2.2.2 HPLC-ELSD
        2.2.3 HPLC-MS
        2.2.4 HPLC-CAD
        2.2.5 甾体生物碱HPLC分析机制及其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
    2.3 其他
3 结语与展望

(10)鲜益母草质量控制及其保鲜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鲜药的应用与保鲜
    1.2 HPLC-ELSD技术
    1.3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2 鲜益母草质量标准研究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2 性状
        2.3.3 鉴别
        2.3.4 水分
        2.3.5 浸出物
        2.3.6 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
    2.4 小结
3 鲜益母草HPLC指纹图谱研究
    3.1 材料与试剂
    3.2 仪器与设备
    3.3 评价软件
    3.4 色谱条件建立
        3.4.1 供试品制备方法与优化
        3.4.2 色谱条件选择与优化
        3.4.3 最终色谱条件的确立
        3.4.4 方法学考察
    3.5 HPLC指纹图谱建立
        3.5.1 盐酸水苏碱对照品色谱图
        3.5.2 指纹图谱的建立
        3.5.3 相似度计算
    3.6 小结
4 鲜益母草保鲜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2 仪器与设备
    4.3 指标与测定方法
        4.3.1 感官评价
        4.3.2 失重率
        4.3.3 腐败率
        4.3.4 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
    4.4 保鲜方法与结果
        4.4.1 真空冷藏保鲜
        4.4.2 冷冻保鲜
        4.4.3 气调保鲜
        4.4.4 保鲜剂保鲜
    4.5 冷冻保鲜工艺研究
    4.6 鲜益母草冷冻保鲜中试及质量标准检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雾式检测器的应用进展[J]. 施磊,马宇佳,金燕.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20(07)
  • [2]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物质基础初探及谱效研究[D]. 付文鹏. 大理大学, 2020(05)
  • [3]酸枣仁总皂苷的肠道菌群体外代谢转化研究[D]. 崔小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D]. 陈丽冰. 浙江大学, 2020(11)
  • [5]基于制备型HPLC-ELSD对中药中无紫外吸收类成分的分离提纯[D]. 李程婕.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弃物中内酯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杜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 赵曼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蒸发光散射法与紫外法用于中药材中皂苷类及糖类成分检测的比较研究[D]. 刘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甾体生物碱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杨炳友,许振鹏,刘艳,匡海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16)
  • [10]鲜益母草质量控制及其保鲜工艺研究[D]. 陈玲琳. 西华大学, 2016(12)

标签:;  ;  ;  ;  

HPLC/ELSD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