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

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

一、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邢乐幸,杨茜,张小辉,李玉[1](2020)在《不同阶段复张性肺水肿患者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复张性肺水肿指继发于胸腔积气、积液或胸腔手术治疗导致的肺萎陷复张过程中出现的以咳嗽、胸闷气急、紫绀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方法其主要的病理机制为肺组织迅速扩张过程中致使肺间质渗出过多而进一步导致氧合障碍[1]。该病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临床主要以预防其发生为目的,治疗上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果故在发生前对其积极进行预防便显得意义重大,而在此过程中,综合、精准的护理措施的干预一方面有助于对可能发生该类疾病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杜绝此类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发生该病的患者予及时救治,降低死亡率。结论然而,目前并无详细的针对该疾病的详细护理干预指导,本位则对护理干预在本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耿宏,杨学亮,魏书庆,贺宝瑞,王小森,李慧鑫[2](2019)在《5例复张性肺水肿病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RPE)是在解除对肺的压迫,使萎陷肺得以复张过程中,患侧肺或双肺在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急性肺水肿,是一种非心源性肺水肿,发病迅速,病情凶险,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1]。我科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病例中共有5例发生RPE,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其相关因素引起重视,增强防治意识。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RPE患者共5例患者,

何学东,张同钦,王世平,马伟[3](2017)在《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肺切除术后患者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治疗在肺切除术中对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以该院不同时期收治的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的30例肺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单肺通气;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5例肺切除术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与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6,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71.4%与对照组的7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4,P>0.05)。实验组患者的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表达分别为(0.58±0.11)、(0.67±0.1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8、6.384,P<0.05)。结论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能够降低肺切除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为临床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天敏,李程旭,尤宁[4](2017)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并确诊为气胸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住院患者23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45例)和改良组(8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流程再造。结果改良组患者皮下气肿及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中、重度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流程进行再造可明显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吴二丰[5](2016)在《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及X线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RPE)是指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萎陷,在肺迅速复张时或复张后发生的一种少见的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本研究搜集我院诊断的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6例复张性肺水肿,并结合文献对临床及X线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6—2013年诊断的复张性肺水肿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49岁,平均(31±4)岁。5例

李盈,张中军[6](2016)在《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治进展》文中指出复张性肺水肿属非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一种,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萎陷之后,是在肺迅速复张时或复张后发生的急性肺水肿。腔镜技术的发展虽然给患者带来众多益处,但由于单肺通气,气腹压力所带来的并发症如复张性肺水肿也随之增多。国内外近年来有大量关于复张性肺水肿的病例报道,其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但其机制尚不太明确,为进一步了解复张性肺水肿的演变过程及临床诊治经过,本文将就其发病机制和诊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陆文博,楼良潮,闾少冬[7](2015)在《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RPE)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复张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结论复张性肺水肿(RPE)是肺复张过程中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重在预防和早期的诊断治疗。

付小伟,张保平,王军岐[8](2013)在《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复张性肺水肿(RPE)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肺萎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RPE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治愈13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复张性肺水肿(RPE)在萎陷肺的复张治疗中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应重视,掌握其特点及积极预防和治疗。

梁国梅,孙莎,范永卫[9](2012)在《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文中指出复张性肺水肿指继发于多种疾病造成肺叶长时间萎陷,经治疗患肺复张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单侧肺水肿,是少见的较危险的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笔者现就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因素及与护理有关的问题综述如下。

黄冰[10](2012)在《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单肺通气麻醉在胸外科的应用及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文献综述)单肺通气麻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胸外科手术的开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得以飞速发展,也为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近年来更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单肺通气麻醉的过程中,少数病人发现了与单肺通气有关的并发症,如:通气期间的低氧血症、肺萎陷后的复张性肺水肿,学科内有对单肺通气安全性的疑问。我们因此对该专题做了文献复习,包括了单肺通气麻醉对胸外科的影响;单肺通气麻醉的不良反应和麻醉后并发症;国内外对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研究;单肺通气麻醉在动物体内试验的研究情况。同时,为了寻找对单肺通气麻醉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方法,我们还复习了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以其为进一步的进行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寻找立项依据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资料回顾及系统评价同第一章胸科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目的:研究胸科手术病人在麻醉科PACU(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从进入恢复室到送出恢复室)延长的相关因素,了解单肺通气(OLV)麻醉是否成为胸科手术的独立风险。方法:在麻醉科档案室查出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所有胸科手术病人的麻醉记录单,共得495例记录完善的病历。在麻醉记录单、病案室存档病例、电子医嘱上摘录所需的各项指标,以PACU滞留时间作为因变量(Y),建立自变量(X1……n)表(表1-1),按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要求进行量化和赋值,其中OLV麻醉赋值为X=1,双肺通气(TLV)通气麻醉赋值为X=0。将所有信息逐条输入Excel表格,建立自变量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PACU时间(Y)≥150min取值为1,Y<150mmin取值为O。495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36(348/147),其中113例Y=1,总检出率为22.8%(113/49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引起病人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OR=0.000)、手术方式(OR=0.094)、尿量(OR=0.000)、ASA分级(OR=0.004)、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OR=0.002)共5项。结论:影响胸科病人手术麻醉后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年龄、手术方式以及器官功能状况。麻醉医生以及恢复室护士均应该对这些因素引起重视。第二章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比较:a meta analysis目的:系统评价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搜集所有非心脏手术的胸科手术麻醉中分组为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包括3个RCT,1个非随机对照试验,1个回顾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与血气相关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OR=0.68,95%CI[0.31-1.51]P=0.46]、与气管内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导管异位,肺分隔不良,声音嘶哑)[OR值153,95%CI[0.25-9.58]P=0.65]、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心律失常)[OR=1.00,95%CI[0.17-6.05],P=1.00]、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炎,肺水肿,肺不张,ARDS)[OR=0.68,95%CI[0.31-1.51]P=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现有证据单肺通气组和双肺通气组与血气相关的并发症、与气管内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相似,但是血液系统并发症、外科并发症等尚不能判断,需要更多更好的临床试验来讲一步证实.第三部分: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第一章单肺通气麻醉行肺科手术期间动脉血中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变化第一节单肺通气麻醉行肺科手术期间动脉血中IL-6和IL-8的变化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麻醉肺叶切除术患者动脉血中IL-6、IL-8的变化,探讨OLV对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2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O组)和双肺通气组(D组),两组采用统一的术前用药、麻醉用药和检测手段。单肺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即采取单肺通气,胸内操作结束后即双肺通气。分别于麻醉前(T0)、机械通气(MV)后30mmin(T1)、机械通气后1h(T2)、机械通气后2h(T3)、胸内操作结束后1h(T4)、胸内操作结束后2h(T5)、术后24h(T6)、术后48h(T7)采取动脉血3m1迅速离心,取上层血浆于-70℃超低温冰箱保存,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另采取动脉血2m1送检验科查红细胞压积(Hct)。结果:(1)IL-6:双肺组和单肺组均在机械通气后1h(T2)开始明显上升(P<0.01)、胸内操作结束后2h(T5)达高峰、术后24h(T6)回降、术后48h(T7)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T2、T3、T4、T5、T6单肺组高于双肺组(P<0.05),T0、T1、 T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IL-8:双肺组和单肺组均在机械通气1h后(T2)开始上升(P<0.05)、胸内操作结束后2h(T5)达高峰、术后24h(T6)回降、术后48h(T7)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T3、T4、T5、T6单肺组高于双肺组(P<0.05),T0、T1、T2、T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机械通气,包括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都引起了术中和术后IL-6、IL-8水平的升高,说明了两种机械通气都引发了肺组织的炎症反应。②机械通气一段时间后,单肺通气组IL-6、IL-8水平大于双肺通气组,表明术中单肺通气时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比双肺通气时更加严重。③单肺组IL-6和IL-8的表达水平在术后48小时同降到与双肿组同等水平,说明在本研究的持续单肺通气时间内,单肺通气所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在手术后恢复期并不比双肺通气麻醉更严重。第二节单肺通气麻醉行肺科手术期间动脉血中XOD、MPO和PMNl的变化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和双肺通气(Total-lung Ventilation, TLV)不同通气模式下血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D)、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改变和PMN计数,了解OLV行肺叶切除术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情况。方法: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OLV实验组(O组)和TLV对照组(D组),每组10例。A组在手术开始后OLV,手术结束恢复TLV;B组在手术开始后一直使用TLV。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0)、手术开始0.5h(T1)、1h(T2)、2h(T3)、手术结束后1h(T4)、2h(T5)、术后24h(T6)、48h(T7)8个时点采血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 PMN)计数,测XOD和MPO的活性。结果:(1)O组PMN计数升高较D组早,但两组间PMN计数无差异。(2)O组XOD活性在OLV过程中升高,但两组间XOD活性无差异。(3)O组的MPO活性高于D组(P<0.05)。结论:OLV较TLV行肺叶切除术围麻醉期有更多的氧自由基生成。第二章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及术后近期肺功能的变化第一节应用PiCCO技术监测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目的:应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监测单肺通气(OLV)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EVLW)的变化,探讨OLV是否为影响该术患者术中、术后EVLW的独立因素。方法:20例因肺癌行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手术部位相同的两例随机分入OLV组和TLV(双肺通气)组。所有患者股动脉穿刺并置入热敏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于手术开始前,通气15min、30min、60mmin、120min、150min,术后30min、1h、2h、3h、5h、7h、20h监测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心排出量(CO)、平均肺动脉压(MA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荇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拔管前增加,拔管后稳定在较高心排出量水平;CVP在术后两小时内有倒“V”型变化;MAP术中增加,术后下降,但维持在比术前较高的水平:SVRI术前减低,术中增加,术后迅速同落至术前水平。EVLWI、 PVPI随时间延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GEDVI、ITBVI随时间变化无趋势表现。EVLWI与PVPI及GEDVI呈止相关,与CO、CVP、MAP、SVRI、ITBVI无相关性。结论:OLV对肺癌肺叶切除患者EVLW影响轻微,是一项安全的麻醉操作。第二节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近期肺功能的变化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是否为影响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近期肺功能的独立因素。方法:20例因肺癌行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手术部位相同的两例随机分入OLV组和TLV(双肺通气)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第十天进行肺功能测定并记录: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l%),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测值的百分比(MMF%),最大通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l/FVC%)。结果:除MMF%(P<0.05)外,各肺功能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一天始,各指标均呈缓慢上升趋势,除FEV1/FVC%外余指标观察期间均未达到术前水平。结论:OLV对肺癌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影响轻微,不是其肺功能独立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单肺通气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第一章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大鼠肺AQP-5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目的:研究两种单肺通气(OLV)方式下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 AQP-5)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分为夹闭左侧肺门OLV组(A组),过深插管OLV组(B组),双肺通气对照(C组),空白对照组(D组)。A、B、C组分别按不同通气时间再分三个亚组,用excel随机函数表随机分配,各亚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记法检测肺AQP-5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A、B、C组AQP-5的表达均较D组减少(P<0.05):A、B、C组组内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C1及A2、B2、C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3、B3、C3组间比较,A3和B3均较C3组减少(P<0.05),A3比B3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A、B、C组AQP-5的表达均较D组减少(P<0.05);A、B、C组组内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C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组间比较,A2比B2和C2均有减少(P<0.05),B2与C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B3、C3组间比较,A3和B3均较C3组减少(P<0.05),A3比B3减少(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致大鼠AQP-5表达下调,与时间相关,夹闭法OLV和插管过深法OLV对AQP-5表达的影响超过双肺通气,前者更明显。第二章单肺通气对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变化,并探讨OLV所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单肺通气组(A组)、双肺通气对照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C组为自主呼吸组,根据不同的通气时间,A组和B组分别分成三个亚组:A1组(OLV0.5h,恢复通气0.5h),A2组(OLV1h,恢复通气0.5h),A3组(OLV1.5h,恢复通气0.5h)和B1组(双肺通气1h),B2组(双肺通气1.5h),B3组(双肺通气2h),将自制气管导管过深插管至右肺建立右肺OLV模型,分别取各组左侧肺组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肺泡结构及肺间质的病理变化,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的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以及SP-A和SP-B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A组和B组肺组织病理改变依次加重,逐渐表现出肺泡充血水肿,肺间质逐渐增厚,且这些变化在A组中表现更为显着;细胞凋亡在A2、A3组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OLV时间延长,增加更加明显(P<0.05),与双肺通气对照组B组中对应各亚组比较,A2、A3组细胞凋亡率比B2、B3组显着增加(P<0.05),且在细胞凋亡执行阶段起关键作用的Caspase-3酶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凋亡率一致;与C组比较,A组各亚组SP-A和SP-B蛋白均表达减少(P<0.05),且随着OLV时间延长,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B组中对应各亚组比较,A组中各亚组肺组织中SP-A和SP-B蛋白均表达减少(P<0.05)。结论:随着单肺时间的延长,OLV可导致肺组织细胞凋亡且SP-A和SP-B蛋白表达下调,并与之相对应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趋势一致,由此推测细胞凋亡以及SP-A和SP-B蛋白表达的减少可能是OLV导致肺损伤的重要因素。第五部分应用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分析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后的血清差异蛋白组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绝对和相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对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清中的“全组”蛋白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获得差异表达蛋白图谱。方法:收集术中进行单肺通气(OLV)和双肺通气(TLV)的胸科手术患者各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时、术后24h、术后48h四个时间点取等量中心静脉血并标记为O1-4和T1-4,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免疫亲和色谱柱去除血清中的14种高丰度蛋白,采用iTRAQ试剂标记后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2D LC-MS/MS)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质谱鉴定共得到189种蛋白质,其中至少一个时间点发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83种,其中56种表达上调,27种表达下调。结论: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构建的差异表达蛋白图谱为阐释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寻找临床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作用靶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二、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阶段复张性肺水肿患者护理措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张性肺水肿及其发病机制简介
    1.1 复张性肺水肿
    1.2 复张性肺水肿的常见发病机制
2 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治及预防
    2.1 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断
    2.2 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及治疗
3 复张性肺水肿的护理
    3.1 风险因素的评估
    3.2 复张过程的护理干预
    3.3 复张性肺水肿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3.4 心理护理
4 讨论与展望

(2)5例复张性肺水肿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高危因素
        2.1.1 肺实质严重损伤:
        2.1.2 肺压缩程度与时间:
        2.1.3 心肺基础疾病:
        2.1.4 高龄:
        2.1.5 首次引流量:
        2.1.6 复张速度:
    2.2 预防建议
    2.3 治疗体会

(3)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肺切除术后患者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水通道蛋白1 (AQP-1) 和水通道蛋白5 (AQP-5) 水平表达对比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4)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 1 对照组
        1.2.1. 2 改良组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皮下气肿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及X线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X线表现: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3.2 临床特点:
    3.3 X线特征及鉴别诊断:

(6)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理及发生机制
二、临床征象
三、治疗
四、预防

(7)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临床表现
    1.3治疗
2结果
3讨论
    3.1发病机制
    3.2诊断
    3.3治疗
    3.4预防

(9)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原因
    1.1 胸腔穿刺抽气、抽液和胸腔闭式引流术
    1.2 开胸手术
    1.3 胸腔镜手术
    1.4 气管镜检查治疗
2 临床特点
    2.1 基础疾病及肺萎陷程度和时间
    2.2 医疗技术和治疗肺萎陷疾病的关系
    2.3 发生时间
    2.4 临床表现及体征
    2.5 治疗效果
3 护理干预
    3.1 加强治疗后的护理巡视和病情观察
    3.2 陪伴患者和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3.3 保持气道通畅和迅速纠正缺氧
    3.4 迅速建立或确保静脉液路通畅
    3.5 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3.6 复张性肺水肿成功救治后相关问题的护理

(10)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鸣谢
主要英汉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文献综述及研究线路)
    第一章 单肺通气麻醉技术对胸外科手术的贡献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第二章:胸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与单肺机械通气
        1 ALI—胸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2 ALI的诱因
        参考文献
    第三章:胸科麻醉期间肺水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肺血管外肺水的监测
        2 EVLW监测的应用现状
        3 EVLW监测与漂浮导管测量的优劣对比及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体内研究进展
        第一节:OLV所致肺损伤的机理和组织形态学研究
        1 OLV对肺损伤的机理
        2 机械牵张性肺损伤的主要细胞学机制
        3 肺损伤的形态学特点
        4 单肺麻醉所致肺损伤的形态学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第二节:实验动物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改变
        1 AQP的定义、分类、分布特点的研究
        2 AQP-5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及相关基因位点
        3 AQP-5的分布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4 AQP-5蛋白体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三节:实验动物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的研究
        1 SP的生物学特征
        2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与肺损伤
        参考文献
    第五章:iTRAQ技术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1 iTRAQ技术原理
        2 iTRAQ技术和其他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的比较
        3 iTRAQ技术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4 iTRAQ技术在呼吸相关性肺损伤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六章:项目研究概要及技术线路
第二部分: 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资料回顾及系统评价
    第一章 胸科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比较:a metaanalysis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 单肺通气麻醉行肺科手术病人动脉血中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变化
        第一节 单肺通气麻醉行肺科手术病人动脉血中IL-6和IL-8的变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单肺通气麻醉行肺科手术病人动脉血中XOD、MPO和PMN的变化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及术后近期肺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应用PiCCO技术监测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变化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近期肺功能的变化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单肺通气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大鼠肺AQP-5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肺通气对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应用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分析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后的血清差异蛋白组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阶段复张性肺水肿患者护理措施研究进展[J]. 邢乐幸,杨茜,张小辉,李玉.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6)
  • [2]5例复张性肺水肿病因探讨[J]. 耿宏,杨学亮,魏书庆,贺宝瑞,王小森,李慧鑫.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04)
  • [3]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肺切除术后患者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分析[J]. 何学东,张同钦,王世平,马伟. 系统医学, 2017(24)
  • [4]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 高天敏,李程旭,尤宁.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0)
  • [5]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及X线特征分析[J]. 吴二丰. 实用医技杂志, 2016(09)
  • [6]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治进展[J]. 李盈,张中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07)
  • [7]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J]. 陆文博,楼良潮,闾少冬.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03)
  • [8]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治[J]. 付小伟,张保平,王军岐. 临床肺科杂志, 2013(01)
  • [9]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 梁国梅,孙莎,范永卫.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6)
  • [10]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黄冰.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5)

标签:;  ;  ;  

复张性肺水肿1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