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创作——美国“半园”

园林创作——美国“半园”

一、园林创作——美国“半园”(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祺[1](2021)在《卡洛·斯卡帕作品中的多重关联设计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不只是孤立材料与构件的组合,而是一座与土地、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及人群等等因素相互关联的载体,在阅读设计作品之前,笔者希望将视野放高,将原本孤立的图像和作品放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去观察,以获得建筑本身与种种因素间的关联特征,从而了解形式与表象背后设计师真正的意图与成因。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选择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的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试图发现他在玻璃工艺品设计、展陈设计、景观设计、历史建筑更新改造及新建建筑设计等多种类型作品的多重关联特征,连接斯卡帕作品的内在(自身的内容和形式)与外在(艺术品产生的环境和背景),表象(表现上的形式)与内含(设计的真正意图)。核心章节建立包括:环境与地方——斯卡帕作品中的地方关联设计特征;历史与更新——斯卡帕改造建筑中的时间关联设计特征;展物与观看——斯卡帕展陈空间中的关联设计特征;材料与构件——斯卡帕建造节点中的关联设计特征四个核心章节。无论是斯卡帕作品中与城市文脉、地方环境的种种连接和文化再现,在改造建筑中对历史与当下的密切连接与时间对话,或是在展陈设计中建立的展物、空间与观看的对话,再或是通过材料与构件的分离并置而清晰表现关联特征的建造节点,从地理的广度到时间的长度,从空间的维度到细节的深度,无不体现着斯卡帕作品中暗含的种种关联设计特征。四重关联设计特征的梳理之后,笔者将探讨具有多重关联特征的设计价值思考,并借助一次设计竞赛作为对寻求关联设计特征的尝试与实践。

刘星宏[2](2021)在《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苏州地区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当地营建了大量的传统园林,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代表,其园林营造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挖掘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形态的营造手法,对于传统园林的研究及生态智慧的挖掘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苏州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从气候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实本研究以苏州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从气候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实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各类型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冬夏季热环境进行研究,对不同形态园林空间的小气候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以探索园林空间中存在的气候设计方法,挖掘其在园林设计上的借鉴价值。针对研究内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苏州气候特征分析。通过对气象要素相关指标、人体热舒适的概念指标(1)苏州气候特征分析。通过对气象要素相关指标、人体热舒适的概念指标及评价原理的梳理,分析了本研究中园林空间小气候分析的要素及相关指标。结合苏州气候特征,分析了苏州的气候特点及相关气候问题,为本研究园林空间气候适应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2)典型园林空间类型的分类与提取。通过梳理园林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2)典型园林空间类型的分类与提取。通过梳理园林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确定了本研究园林空间形态的认识方法,对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和平面图纸分析,基于园林空间的功能使用及影响小气候的因素对苏州园林典型空间进行提取和分类,并对其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3)冬夏季小气候实测与分析。通过使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苏州典型园林(3)冬夏季小气候实测与分析。通过使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苏州典型园林进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实地测试,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以获得活动场地每小时的气候数据,进而分析不同园林空间热环境的差异;(4)ENVI-met热环境的模拟与分析。通过对四座古典园林冬夏季典型气象日(4)ENVI-met热环境的模拟与分析。通过对四座古典园林冬夏季典型气象日的热环境模拟研究,从园林空间形态的几何特征及参数和园林空间的要素组成等方面对比四座园林同一类型不同形态的园林空间的热环境差异,验证和进一步分析不同园林空间形态的小气候作用效果及机制;(5)典型空间的冬夏季气候适应性分析。结合实测与模拟结果,总结分析苏州传统空间冬夏季气候适应的方式,对影响园林空间热环境重要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变模拟研究,量化分析园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的对应关系,并总结苏州传统园林气候适应的营建手法及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卢虹羽[3](2021)在《中国园林展中设计师园的主题与形式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园林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着最高水准的园艺园林技术,吸引了无数的园艺园林大师的关注和参与。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专业背景的设计大师所创作的设计师园成为园林展中耀眼的明珠,具有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手法的设计师园成为展示风景园林新思想、新技术的重要窗口。因此,对设计师园的主题思想及表达手法进行研究、分析和提炼,对完善现代园林展和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为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表达思路具有极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近十年中国国家级及以上园林展(即世园会、园博会)中的49个设计师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收集、现场调研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中国园林展及设计师园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梳理,整理设计师园的功能特征及主题与形式表达相关的理论基础,从设计师园主题文化方面入手,探究主题类型及主题类型的数量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以历史与人文、生态与自然、现实的思考和花园营造感悟为主题的四种类型设计师园,分析其在设计的表达手法(保留与模拟、抽象与转化、叙述与传承、隐喻与象征)、布局编排(空间组合与序列、主导空间的界面与要素)、互动体验设计(感官体验、动态参与体验)三个方面主题的表达形式,探索设计师园主题形式表达的原则与途径。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近十年设计师园主题类型数量从四种减至三种,以花园营造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自2015年以后均未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风景园林行业由单纯关注园林景观转变到了多元化的探索。从设计师园主题类型占比来看,无规律可循,其原因是设计师园的主题确定受各届园林展的主题变化和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2)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设计表达手法有差别。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将人文要素融合现代设计,形成时代创新景观;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多将自然抽象,结合景观要素表达主题;以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利用景观要素隐喻主题、营造氛围;以花园营造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多将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与景观要素融合。(3)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空间组合与序列有差别。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多采用集中式布局,其余三种主题类型的设计师园都多采用自由式布局。其中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运用无序的空间路径展示自然野趣;以现实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通过多样的空间组织表达设计师的思考;以花园营造的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运用非常规的空间组织展示对景观空间的探索。(4)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主导空间界面设计与要素配置有差别。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注重人工与自然的结合;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以自然式为主,人造景观为辅;以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以人造景观为主,自然式为辅;以花园营造的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运用丰富的空间界面表达主题。(5)设计师园互动体验设计丰富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倾向于通过视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结合听觉使得场景更立体生动;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中,从氛围营造、声音添加、气味散发和与要素互动四个方面表达自然主题;以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运用强烈视觉体验拉近游人与设计师思想的距离,以听觉、嗅觉体验作为烘托,营造思考氛围;以花园营造的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中,缺少听觉、嗅觉和接触式参与体验的设计。(6)设计师园主题形式表达应遵从主题文化关联性、表达的创新性、表达的特色性和表达满足人群需求的四个原则。(7)设计师园主题表达可通过设计手法的选择与主题相适宜、主题的布局编排、多方位的互动体验设计三方面来实现。选取合适主题的文化元素,以多种表达方式突出主题,文化元素与表达手法相互匹配;主题文化元素之间、情感基调与空间组合应编排合理,通过底界面、边界面和顶界面的文化元素植入和氛围营造来强化设计师园主题表达;充分利用视觉、听觉体验来强化展园主题,运用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参与体验设计加深参观者对设计师园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郑诗民[4](2020)在《明清“士商互动”现象对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表明,在明初时期江南形成了以文人园林为代表的较完整的私家园林文化体系,然而到了明朝中叶,社会上出现了“士商互动”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演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探索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分化与演变的“士商互动”社会背景;二是分析“士商互动”社会现象,如何影响以苏州和扬州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变化。对明清时期形成的苏州和扬州两大私家园林流派分别进行具体分析。首先采用地景叙事法分别对明清时期苏州和扬州城市的“士商互动”社会现象探究。其次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法,选取典型私家园林案例:苏州网师园、明朝留园、明朝拙政园、弇山园;以及扬州明末影园、湖上园林筱园,城市山林“个园”。对苏州和扬州这几个典型的私家园林历代的主人身份,生活状态和园林活动,园林空间布局的改变和风格的演变比较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明清“士商互动”社会现象影响下,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风格演进的几个变化。研究结论如下:在明清时期“士商互动”现象影响下,苏州私家园林数量、规模、面积改变,古城内掀起造园热;园林数量大幅上升;“大型山水园林”趋向于“中小型城市园林”转变。私家园林主题由“隐于园”向“娱于园”转变。私家园林更新园林功能,官署园林、公共园林和服务功能的出现都成为苏州传统文人园林适应“士商互动”社会现象的新变化。扬州私家园林风格以江南传统文人园林为基础,后由于徽商聚集,新型社会阶层的出现,扬州私家园林发生变体成为商贾园林,出现了湖上园林和城市山林宅园。盐商在保障湖沿岸争先造园为求皇帝临幸,园林建筑讲究排场气势追求洋味且形式多样而创新。在融合扬州本土地理条件和南北文化交流的影响后,扬州商贾园林形成了大众多元化、世俗奇观化的风格。

肖雅阁[5](2020)在《山水画经营位置对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明清江南园林作为一种较大空间尺度的文化艺术载体,这个特点使得其对于文化艺术众多领域成就的借鉴涵纳、融通展示有着其他艺术更为优越的便利条件。其中,山水画与明清江南园林其源高深,其流浩荡,互融式发展贯穿了两者的历史轨迹。本文透过山水画经营位置的微观视角,追溯山水画经营位置对明清江南园林空间营造的影响。在文献和实物中,抓住雪泥鸿爪,吉光片羽,从依附于明清江南园林之上的哲学向度、审美趣味和建构范式等不同维度展开新的探索,研究山水画传统意境与章法布局对于营造明清江南园林充分艺术化的时空形态的意义。本文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深意还原的尝试。通过山水画经营位置的解读对明清江南园林空间营造产生影响的研究路向,探索明清江南园林空间的组织结构艺术。逐一解锁山水画经营位置诸手法与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对于明了明清江南园林构景艺术和意境所在,探讨如何将山水画的情境在明清园林中展开,形成三维的立体画卷无疑是借古开今的有益探索。

陈中铭[6](2020)在《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表达,具有画意的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艺术的追求之一。数千年来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二者在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元素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统一性和互通性。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发现现存的园林画境研究也都是基于传统绘画的角度。而现代园林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在园林审美上也吸收了多方面现代艺术的熏陶。园林画境作为人的审美感受,不仅包括了传统绘画所带来的艺术美体验,现代艺术带来的艺术美同样可作为画境之美的感受。因此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入手,从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理论、设计途径、设计案例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1)设计理论层面,从传统绘画和现代艺术两个角度整理了与园林的关系。传统绘画角度从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元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与园林的关系。现代艺术从现代艺术思潮、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三个方面阐述了与园林的关系。(2)设计途径层面,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传统角度,以传统画论“六法论”为切入点,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角度归纳了设计途径。在现代角度,从“独特的形式”、“创新的材料”、“多样的色彩”、“流动的空间”四个角度归纳了设计途径,总共10种画境景观设计途径。(3)在案例分析层面,根据前文现代与传统两个角度所提出的画境景观设计途径,分析了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浙江展园所体现的园林画境景观。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从现代角度的多层次研究来探讨园林画境景观设计,在基于传统画论的画境景观研究上,丰富了园林画境景观的内涵。为我们今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画境的理解具有启发作用,对今后的现代园林艺术美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陶欣冉[7](2020)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界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元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类越来越关注环境与自身健康的联系,有了保养生命精神的意识,并且认识到人体的任何养生之道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生命智慧的结晶,中国古典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将生命规律与自然循环统一起来,从园林营造到园林艺术都蕴含着许多养生理论。中国古典园林有着自然居住和精神居住的双重意义,作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载体,可以劳身养体、陶冶情操、寄托情感,从而达到疗愈身心的功效。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古典园林的典范,本文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的基础上,总结了苏州古典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装饰等物质元素和园林自然生活中的声、色、光、影等非物质元素,及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共同营造的园林自然养生、情志养生、意境养生和艺术养生的智慧,对现代健康景观的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法,首先选取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四个不同时代、不同特色的古典园林,以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入手,从园林选址、建筑布局、山水植物、装饰艺术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展开具体分析,深入探讨了其中的养生奥妙;然后运用举例分析法,进一步对国内外园林对苏州古典园林养生设计手法的运用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我国现代营造具有养生性质的园林空间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钱成[8](2019)在《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与戏曲研究》文中认为法国着名学者布岱尔曾指出,“地理环境是最核心的历史知识,也是最深入的内层历史。”(1)对于文化地理而言,每一个地名,实际上都是一个文化符号,标志或隐含着某种地域文化特征。(2)家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重叠、生成和代表的关系,地域文化必然成为家族文学与艺术研究的重要维度。基于此,研究家族文学和艺术,就不可能绕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必须要立足于一定时空背景下的地域人文环境中。与明清时期经史、诗文、小说、书画、园林等文艺形态发展相一致,明清戏曲文化的地域性、家族性特征的鲜明度和覆盖面,均远较前代突出。因此,地域文化视阈下群体性曲家的研究,被视为新时期的学术增长点。而从地域性的视野背景中去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地域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就必然要以本土文化家族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相关戏曲文化活动和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地域性文化史、戏曲史的形成与流变。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不可分离。”(3)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文化家族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之一,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大多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积淀深厚。同时,家族文化与该家族所在地域的区域文化存在着共生共荣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近年来,在探究区域文化和文学的盛衰嬗递的规律时,许多学者把研究的目光聚焦于该地域的文化家族。因此,关于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成为学术界公认新的学术生长点。与此同时,在地域性戏曲文化研究方面,学术界对以诸如北京、苏州、南京、扬州等为对象的地域戏曲史研究,取得了蔚为大观的学术成果,推动了区域性戏曲活动研究的发展和深化。“海陵地区”有着人文蔚焕的历史,其上善若水、兼容并蓄、厚文重教、经世致用、安泰祥和、崇儒尚实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苏中地域乃至江淮文化板块、江苏地域文化,以及目前学术界正全力打造的江南文化体系中特色鲜明。自明中期迄于近代,“海陵地区”的戏曲创作、批评与表演始终保持相当的活跃程度,成果丰硕。众所周知,世家望族的兴衰存废,其得以维系的命脉,正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其中地域性文化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人铸就一方文。一个地域的区域文化还与该地的文化家族具有先天的同构关系。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中,往往有着延续数代的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纵观明嘉靖以来的“海陵地区”,先后涌现了总数超过二十,从明中后期一直延续至民国,有着浓郁、鲜明戏曲文化特征的文化家族。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的戏曲活动,主要分布于明中后期、清前期、清中期和清末期四个阶段,参与家族可分为地方望族、艺文世家和演艺家族三种类型。其中,最具有明清时代特色和“海陵地域”文化特色的家族戏曲活动,是清前期和中期该地区文化世家中家族文人所进行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巨大的戏曲活动。这些家族文人极为重视本家族的艺术文化建设,除热衷于诗文、经史、书画、园林等文化形态外,还致力于戏曲创作、戏曲表演和戏曲批评。特别是在明末清初,因多种因素的促成,他们所置办的戏曲表演团体(家班、家乐),其规模、数量和表演水平在同时期的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因对戏曲有着执着的爱好,这些家族文人在戏曲文本创作、理论批评、曲本刊刻、班社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卓有建树。纵观明清海陵文化家族形式多样、成果各异、影响巨大的戏曲文化活动,可见家族文化和戏曲繁盛的发展轨迹,是“海陵地区”地理优势、文化精神驱动力与时代机运共同影响的结果,是地域文化史、家族史和戏曲史上的一种特殊的存在,也诠释了地理元素与家族文化、戏剧审美三者之间协调共存、互相催生、共同繁荣的关系。因此,本文以明嘉靖朝至清宣统朝为时间截取点,以地处长江以北,扬州以东、南通以西、盐城以南的“海陵地区”为空间对象,以阐明什么是“海陵文化圈”与“家族文化”作为研究背景,以该地域内文化家族与戏曲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家族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分析重点,以点带面,重点突出,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戏剧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全面深入考察分析明清“海陵地区”具有家族性质,包括戏曲创作与改编、戏曲演出、戏曲批评和戏曲文献刊藏、戏曲教育以及通过戏曲实现的交游等在内的各类戏曲活动,归纳本地区家族戏曲活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对“海陵地区”文化家族所取得的戏曲文化成就在明清戏曲史和地域文化史的地位给予恰当评价。同时,本文立足于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与戏曲关系的探讨,论述本地区文化家族的类型、所处时代和地域分布,重点分析其与戏曲的关系;同时选取明清“海陵地区”多个文化家族为个案分析对象,根据现存家谱、家族文人诗文作品和家族文人进行的戏曲创作和改编,家班表演和指导,剧作观演和评阅,曲本刊刻与收藏等戏曲活动。在行文过程中,从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的戏曲创作活动及特点、戏曲表演活动及特点、戏曲批评活动及特点三个角度,予以总结和提炼。同时,立足时代与地域背景,在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本地区文化家族戏曲文化繁荣的独特原因所在。此外,本文还以明清戏曲史为经、以地域文化史为纬,概述“海陵文化家族”灿烂辉煌戏曲活动的深远影响。除理论层面的分析外,本文还在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戏曲活动的相关史料方面多有发现。如对于海陵文化家族中的宗周、宗臣、宗元鼎家族,陈完、陈尧家族,范增应、范驹、范日觐家族,季寓庸、季振宜、季式祖家族,宫伟镠、宫鸿历、宫敬轩、宫国苞家族,沈默、沈成垣家族,高凤翥、高岱瞻家族,李宗孔家族,徐观政和徐珠家族,陆舜和张幼学、张一侪、张符骧家族,徐信和徐鹤孙家族,夏兰、夏荃和夏嘉谷家族等相关文化家族的戏曲文化活动,前人基本从未提及,或尽管有所涉猎,却存在较多明显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学术界关于泰州俞氏、如皋冒氏、泰兴季氏等文人家班的部分谬误予以辨析;对泰州宫伟镠、泰州俞锦泉、泰州俞梅、泰州宫云翥、泰州宫敬轩、泰州宫国苞、泰州俞国鉴、泰州储梦熊、泰州李宸、泰州夏嘉谷、兴化沈鲸、海安张符骧、兴化顾麟瑞、如皋范驹、如皋徐珠等部分曲家等首次进行深入考证;对部分海陵家族文人如仲振奎、仲振履兄弟等佚失、新见剧作的考证,相关寄寓文人如丁耀亢、孔尚任、张蠡秋在本地区戏曲活动的考证,部分海陵家族文人因戏曲产生的重要交游活动等进行考证等。首次稽考出泰州宫氏、海安张氏、如皋范氏等多个前人未见之文人家班,特别是关于泰州宫氏家族文人剧作《海岳圆传奇》和海安徐氏家族文人剧作《遗臭政绩碑传奇》及作者徐信家世、生平,《秣陵秋传奇》作者徐鹤孙生平与其他着述,以及泰州沈默父子对“海陵本”《桃花扇》的刊刻评阅,泰州高氏家族“三世藏曲、校曲”等方面的相关考证,均为学界新见,有裨于明清戏曲史相关领域的研究。综上所言,就家族文化与文学史、地域文化史和戏曲史而言,本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数点管窥之见:如提出对明清时期长江以北的“海陵地区”蔚为大观的文化家族,及其所取得家族文化成就应给予新评价;对该地区文化家族所主导、参与的为数甚多的各类戏曲活动,和所创造的辉煌的戏曲文化应给予新定位;对长期以来湮没无存的家族戏曲文化史料,特别是诸多的文人曲家、曲作和家班家乐,应视作戏曲史研究的新发现,对其价值给予新认识;对借助上述史料新发现,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力争对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戏曲文化活动进行新考证,对泰州和苏中地域文化、对江苏和江南文脉,对明清戏曲史等领域的研究作出新补充。本文主要内容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部分。绪论部分重点通过历史概念、地域空间和文化特征,从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人类学及经济学等角度,对“海陵地区”地域空间的历史演变与地域文化的代表特征进行宏观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本论文所提出的“海陵文化圈”进行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通过对明清海陵文化家族地域与时代分布、文化类型与特质进行分析后,明确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的戏曲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文化家族主要的戏曲活动、戏曲对文化家族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家族戏曲文化传承之目的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说明文化家族戏曲文化特征的成因与影响。第六章至第十三章,选取明清“海陵地区”迄今尚未见专着或专文考述的13个具有时代和地域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作为个案分析对象,具体考证和论述这些文化家族在戏曲创作与改编、戏曲表演、戏曲理论、戏曲文献、戏曲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具体分为八章,包括泰州宫氏家族、泰州俞氏家族、泰州沈氏家族、泰州仲氏家族、泰州高氏家族、兴化顾氏家族、海安徐氏家族、兴化宗氏家族、如皋陈氏家族、靖江朱氏家族、如皋徐氏家族、如皋范氏家族等13个有着绵延数代戏曲文化传承的海陵望族的个案研究,侧重于家族文人所进行的戏曲创作和改编、表演或指导、观演和评阅、刊刻与收藏等戏曲活动的深入分析,以期进一步拓宽明清“海陵地区”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学界对“海陵地区”文化家族在戏曲领域所作贡献的认知。综上所言,本文力求通过对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与戏曲文化多重关系的考证分析,详细说明本地区文化家族戏曲活动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表演性和欣赏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商业性和自娱性、宗族性和祭祀性、学术性和通俗性等方面的相关特征,探究“海陵地区”地域文化对本地区家族和戏曲文化发展的熏陶,以及家族文化和戏曲文化发展对地域文化繁荣的双向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文化家族与戏曲关系的多个拓展性专题研究,进一步说明“海陵地区”文化家族的戏曲文化特征,改变传统戏曲史研究只重江南曲艺世家的定势思维,也期补上长期以来研究苏中地域戏曲史只论扬州剧坛,而忽略泰州、南通地区之短板,适应了苏中地域文化圈和“江南文化板块”再构建、再认识的迫切需求,有助于当下对明清家族文化史和戏曲史、泰州和苏中地域文化史、江苏和江南文脉研究等领域的深入。

乞月莹[9](2019)在《考辨园林中的半亭 ——以网师园中的“冷泉亭”为例》文中提出半亭,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主要建造于中国古典园林、庭院之中,它不仅具有亭的实际功能,还具备自身的审美价值。对其独特的造型体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具有研究价值,并对当代设计的启发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网师园中的半亭——冷泉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据的基础研究,查阅整理文献,实地考察网师园中的冷泉亭及相关事物,试图对半亭及其功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半亭的历史发展演变及造型艺术的总结,了解亭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对网师园及其园中的冷泉亭相关事物的考据。归纳整理国内外半亭实例,对实例进行系统分类,分析其艺术特征表现及来由,与其周围环境、景物之间的联系。最后以冷泉亭为例,分析冷泉亭在殿春簃庭院内的作用,对比与其相近特征的半亭、亭的内在联系。探求园林中半亭的功用意义与文化内涵,得出冷泉亭与其周围环境关系,即冷泉亭可使空间有限的殿春簃小院层次分明,建筑形式丰富,打破庭院单一平淡的格局分布。并且比较以殿春簃小院为蓝本设计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明轩”的形制结构。试将冷泉亭的功用与现代设计应用结合的可行性运用,寻找新的设计语言。

常欣[10](2019)在《苏州古典园林要素与手法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嘉兴市清池度假酒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人们对度假酒店景观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常遇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融入文化并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酒店景观,同时又满足度假人群的休闲需求。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传统文化的体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风格特征恰好满足度假人群的心理需求。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和手法应用方法的分析,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度假酒店景观空间,使度假酒店景观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度假人群。在论述了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和苏州古典园林的相关理论后,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和手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现场照片对相关度假酒店景观设计案例进行苏州古典园林要素与手法的应用分析,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进而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项目嘉兴市清池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以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二、园林创作——美国“半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园林创作——美国“半园”(论文提纲范文)

(1)卡洛·斯卡帕作品中的多重关联设计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研法
        1.4.2 草图研究法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框架
        1.6.1 一重关联——章节结构
        1.6.2 二重关联——小节结构
        1.6.3 三重关联——论述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关联阅读视角与研究对象
    2.1 关联阅读视角的界定
        2.1.1 关联相关话题界定
        2.1.2 哲学上的关联性背景
    2.2 研究对象——卡洛·斯卡帕的设计作品
        2.2.1 卡洛·斯卡帕—职业经历
        2.2.2 卡洛·斯卡帕—设计作品
    2.3 关联设计特征与研究对象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缘由
        2.3.2 多重关联特征的提取与界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与地方——斯卡帕作品中的地方关联设计特征
    3.1 斯卡帕所生活的地方环境
        3.1.1 地理环境
        3.1.2 文化环境
    3.2 斯卡帕作品中的地方关联设计特征
        3.2.1 地理环境关联设计特征
        3.2.2 文化环境关联设计特征
    3.3 奎里尼·斯坦帕尼亚基金会——水的回应
        3.3.1 进入方式
        3.3.2 室内细部
        3.3.3 庭院水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与更新——斯卡帕改造建筑中的时间关联设计特征
    4.1 历史建筑更新的主题与线索——时间
        4.1.1 时间——联系过去、现在与将来
        4.1.2 历史建筑的时间价值
    4.2 斯卡帕的历史建筑改造观
        4.2.1 时间信息的明辨与提炼
        4.2.2 新旧关系的真实表达
        4.2.3 斯卡帕的博物馆建筑改造
    4.3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改造——时间对话
        4.3.1 层叠的时间——改造过程
        4.3.2 对话的时间——过渡与高潮空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展物与观看——斯卡帕展陈空间中的关联设计特征
    5.1 展物、空间、观看
        5.2.1 展物
        5.2.2 空间
        5.2.3 观看
    5.2 斯卡帕展陈作品中的展物、空间与观看
        5.2.1 高度、角度与观看(视线关联)
        5.2.2 肌理、质感与触摸(触觉关联)
        5.2.3 光的营造与感知(知觉关联)
        5.2.4 运动路径与体验(身体关联)
    5.3 奥利维蒂打字机展示商店——路径与视线
        5.3.1 路径与体验
        5.3.2 视线控制与引导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材料与构件——斯卡帕建造节点中的关联设计特征
    6.1 材料构件的分离与并置
        6.1.1 复杂语境下的“断片”表象
    6.2 .从不同类型构件看建造节点
    6.3 建造节点的关联设计特征
        6.3.1 节点是断片的汇聚
        6.3.2 “表现性”意图的关联呈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多重关联设计价值思考与实践
    7.1 多重关联设计的价值思考
        7.1.1 地方关联设计的价值思考
        7.1.2 时间关联设计的价值思考
        7.1.3 展物与观看关联设计的价值思考
        7.1.4 材料与构件关联设计的价值思考
    7.2 多重关联设计实践延伸——以惠新西街小关公园为例
        7.2.1 设计背景
        7.2.2 设计前的多层关联思考
        7.2.3 设计中的多层关联策略
    7.3 反思与期冀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设计成果
致谢

(2)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设计结合气候的发展趋势
        1.1.2 对地域建筑的关注
        1.1.3 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性
        1.1.4 多学科交叉发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文献梳理
        1.4.2 相关研究评述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写作框架
2 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形态气候适应性的理论分析
    2.1 苏州地区气候特征与气候适应的目标
        2.1.1 苏州地区的气候特征
        2.1.2 苏州地区气候适应的目标
    2.2 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小气候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2.2.1 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
        2.2.2 构成要素与小气候的关联
    2.3 苏州传统园林及园林空间形态的调研与分类
        2.3.1 基本概况及调研
        2.3.2 典型园林空间的调研与分类
        2.3.3 园林空间形态的几何特征及参数调研与分类
        2.3.4 典型园林空间类型的提取
    2.4 本章小结
3 苏州典型传统园林冬夏季小气候实测与分析
    3.1 苏州传统园林实测概况
        3.1.1 实测目的
        3.1.2 实测对象
        3.1.3 实测内容
        3.1.4 实测方法与仪器
        3.1.5 实测时间及天气概况
    3.2 苏州传统园林冬夏季实测结果与分析
        3.2.1 拙政园实测结果与分析
        3.2.2 留园实测结果与分析
        3.2.3 网师园实测结果与分析
        3.2.4 艺圃实测结果与分析
    3.3 苏州传统园林实测结果总结
        3.3.1 实测结果分析
        3.3.2 各类型空间冬夏季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苏州典型传统园林热环境的模拟与分析
    4.1 苏州传统园林热环境研究概述
        4.1.1 研究内容
        4.1.2 研究方法
        4.1.3 典型气象日的选择
    4.2 苏州传统园林日照模拟结果与分析
        4.2.1 冬夏季分时段日照分析
        4.2.2 典型空间分时段日照分析
    4.3 苏州传统园林空气温度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夏季空气温度模拟与分析
        4.3.2 苏州传统园林冬季空气温度模拟与分析
    4.4 苏州传统园林相对湿度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夏季相对湿度模拟与分析
        4.4.2 冬季相对湿度模拟与分析
    4.5 苏州传统园林风环境模拟结果与分析
        4.5.1 夏季风环境模拟与分析
        4.5.2 冬季风环境模拟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苏州传统园林典型空间的冬夏季气候适应性分析
    5.1 庭院类园林空间冬夏季气候适应性分析
        5.1.1 冬夏季庭院类园林空间小气候效应与作用机制分析
        5.1.2 庭院类园林空间形态量变模拟研究
    5.2 厅堂亭廊类园林空间冬夏季气候适应性分析
        5.2.1 冬夏季厅堂亭廊类园林空间小气候效应与作用机制分析
        5.2.2 中心山水空间形态量变模拟研究
    5.3 苏州传统园林气候适应的营建手法
        5.3.1 园林空间的分隔
        5.3.2 园林空间的围合
        5.3.3 园林空间要素的配置
    5.4 苏州地区小尺度园林空间设计的启示
        5.4.1 设计思路
        5.4.2 设计启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苏州古城区域现存古典园林一览表
附录-Ⅱ 苏州园林名录姑苏区园林名单
附录-Ⅲ 各测点夏季测试温湿度数据
附录-Ⅳ 各测点冬季测试温湿度数据
附录-Ⅴ 苏州园林测试日模拟气象数据
附录-Ⅵ 苏州传统园林测试日模拟结果
附录-Ⅶ 图片索引
附录-Ⅷ 表格索引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国园林展中设计师园的主题与形式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国内外园林展园设计研究现状
        1.2.1 国外园林展园研究现状概述
        1.2.2 国内园林展园研究现状概述
        1.2.3 园林展园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4.1 研究对象
        1.4.2 对象范围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设计师园主题与形式表达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园林展
        2.1.2 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
        2.1.3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会)
        2.1.4 展园
        2.1.5 设计师园
    2.2 园林展设计师园概述
        2.2.1 中国园林展的产生和发展
        2.2.2 中国园林展中设计师园的产生和发展
        2.2.3 设计师园的特征
    2.3 设计师园主题创意的形成及分类
        2.3.1 设计师园主题创意的形成
        2.3.2 设计师园主题创意的分类
    2.4 设计师园的设计表达手法
    2.5 设计师园的空间组织
        2.5.1 空间组合
        2.5.2 空间序列
    2.6 设计师园的界面限定
    2.7 设计师园的体验与参与性设计
        2.7.1 感官体验
        2.7.2 动态参与体验
        2.7.3 情感体验
3 近十年中国园林展设计师园与主题创意
    3.1 近十年中国园林展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1 201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2 2013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3 2015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4 2016 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5 2017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6 2018 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1.7 2019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与设计师园概况
    3.2 近十年中国园林展设计师园的主题分析
        3.2.1 设计师园主题分类
        3.2.2 各届园林展中设计师园主题类型分析
        3.2.3 近十年园林展中设计师园主题类型变化总体分析
    3.3 小结
4 设计师园表达主题的形式研究
    4.1 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设计表达手法
        4.1.1 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设计表达手法
        4.1.2 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设计表达手法
        4.1.3 以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设计表达手法
        4.1.4 以花园营造的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表达手法
    4.2 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布局编排
        4.2.1 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空间组合与序列
        4.2.2 不同主题设计师园主导空间的界面与要素
    4.3 不同主题设计师园的互动体验设计
        4.3.1 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互动体验设计
        4.3.2 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互动体验设计
        4.3.3 以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互动体验设计
        4.3.4 以花园营造的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的互动体验设计
    4.4 案例分析
        4.4.1 以历史与人文为主题的设计师园——流水印2013
        4.4.2 以生态与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凹陷花园
        4.4.3 以现实的思考为主题的设计师园——生园
        4.4.4 以花园营造的感悟为主题的设计师园——彼得·沃克花园
    4.5 讨论与小结
5 设计师园主题形式表达的原则与途径
    5.1 设计师园主题形式表达的原则
        5.1.1 主题文化关联性
        5.1.2 主题表达的创新性
        5.1.3 主题表达的特色性
        5.1.4 表达满足人群需求
    5.2 设计师园主题形式表达的途径
        5.2.1 设计师园主题形式的设计表达手法
        5.2.2 设计师园主题在布局编排层面的表达途径
        5.2.3 设计师园主题在互动体验设计层面的表达途径
    5.3 小结
6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主要研究课题一览表

(4)明清“士商互动”现象对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江南园林历史
        1.2.3 明清苏州私家园林
        1.2.4 明清扬州私家园林
        1.2.5 士商互动
        1.2.6 问题提出
    1.3 论文研究界定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基本框架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江南私家园林发展与演变
    2.1 江南私家园林兴盛发展条件
        2.1.1 江南自然地理
        2.1.2 江南社会文化:士人文化
        2.1.3 江南社会经济
    2.2 江南私家园林盛行现象
        2.2.1 苏州私家园林历史脉络梳理
        2.2.2 扬州私家园林历史脉络梳理
    2.3 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变迁
        2.3.1 江南文人私家园林风格特征
        2.3.2 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风格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清“士商互动”社会现象
    3.1 私家园林风格演变与社会文化现象关系
    3.2 “士商互动”社会现象
        3.2.1 “士农工商”秩序瓦解
        3.2.2 士人好利
        3.2.3 商贾慕名
        3.2.4 “乾隆南巡”事件
    3.3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主人身份变化
        3.3.1 苏州私家园林主人:身份多样化
        3.3.2 扬州私家园林主人:绅商或者盐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士商互动”对苏州私家园林的影响
    4.1 苏州“士商互动”社会现象
        4.1.1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奢靡社会风尚
        4.1.2 社会风尚导致“士商互动”现象
        4.1.3 “士商互动”助长吴地人文环境的颓靡
    4.2 典型苏州私家园林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变
        4.2.1 网师园:渔隐郊野宅园——封闭豪宅高楼
        4.2.2 留园:文人别墅园——大兴土木宏丽轩宇
        4.2.3 拙政园:山水别墅园——装饰华丽层楼复阁
        4.2.4 弇山园:面积广阔享乐天堂——四分五裂小型宅园
    4.3 “士商互动”影响下的明清苏州私家园林变化
        4.3.1 数量:城里半园亭
        4.3.2 面积:大型山水园转为小型宅园
        4.3.3 相对位置:“小隐于野”转为“大隐于朝”
        4.3.4 造园主题功能:“隐于园”转为“娱于园”
        4.3.5 私家园林转变性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士商互动”对扬州私家园林的影响
    5.1 扬州“士商互动”社会现象
        5.1.1 扬州盐商开展文教活动
        5.1.2 扬州盐商举办游园诗会
        5.1.3 扬州盐商攀比之风盛行
        5.1.4 乾隆南巡
    5.2 典型扬州私家园林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变
        5.2.1 明朝郑氏四大园林“影园”
        5.2.2 清朝扬州湖上园林“筱园”
        5.2.3 清朝城市山林“个园”
    5.3 “士商互动”影响下的明清扬州私家园林变化
        5.3.1 自带文人园林底色
        5.3.2 雄伟新奇兼容洋味的风格
        5.3.3 西北郊保障湖园林兴衰
        5.3.4 老城区私家园林兴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1.1 明清“士商互动”社会背景分析
        6.1.2 “士商互动”对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影响
    6.2 未尽事宜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苏州历史舆图
    附录B 扬州历史舆图
    附录C 重要历史园图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山水画经营位置对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1.3.1 现实意义
        1.1.3.2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明清江南园林的研究
        1.2.2 关于山水画的研究
        1.2.3 关于山水画与明清江南园林关系的研究
        1.2.4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当代建筑启示性的研究
        1.2.5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论文可能的探索空间
        1.3.1 明清江南园林是西方建筑参照体系之外的意境造化
        1.3.2 从山水画理论经营位置角度探索明清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尚有余地
        1.3.3 对明清江南园林完美人居的往还及其现代化的吐纳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明清江南园林与山水画内在的相关性
        1.4.2 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与山水画经营位置的相关性
        1.4.3 明清江南园林“画意世界”空间布局的建构机理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田野调查法
        1.5.3 类比法
        1.5.4 跨学科分析法
    1.6 主要理论依据
        1.6.1 以园林为主的中国建筑及景观的营造法式
        1.6.2 明清江南园林的造园理念
        1.6.3 山水画理论中“经营位置”的格致
    1.7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对研究对象和理论的再认识
    2.1 山水画创作的发展轨迹
        2.1.1 六朝时期创其滥觞
        2.1.2 隋唐时期独立成科
        2.1.3 五代两宋蔚成大观,影响深远
        2.1.4 元朝时期意境融彻
        2.1.5 明清两代传承有序
    2.2 山水画理论的风格流变
        2.2.1 六朝时期奠定了山水画创作意境和创作技法的基础
        2.2.1.1 澄观一心,笔摄万象是为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先河
        2.2.1.2 “谢赫六法”是山水画创作技法的开山之作
        2.2.2 唐朝时期初步搭建了一个山水画理论的逻辑体系
        2.2.2.1 格高思逸,心源造化成为画家的品行追求
        2.2.2.2 “运墨五色”奠定了后世“写意”的新途径
        2.2.3 五代、两宋时期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者
        2.2.3.1 注重形神兼备和笔墨技法之精雕细琢
        2.2.3.2 体现林泉之心与自然山水的相互映射
        2.2.4 元朝时期将逸笔传神列为山水画的枢机之要
        2.2.5 明清两代学有宗统,以“多文”而“晓画”为指归
    2.3 经营位置理念的脉络梳理
        2.3.1 经营位置理念的缘起
        2.3.2 经营位置理念的阐发
        2.3.2.1 经营位置被认定为“画之总要”
        2.3.2.2 经营位置是状物传情、形色达意的手段
        2.3.2.3 经营位置是对画面的匠心安排
        2.3.2.4 经营位置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时空观
        2.3.2.5 经营位置需要沉谋研虑、“惨淡经营”
    2.4 明清江南园林的历史钩沉
        2.4.1 明清江南园林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2.4.2 明清江南园林的演变路径
        2.4.2.1 中国园林始于帝王欲万世之缔构而成就的皇家别馆
        2.4.2.2 明清江南园林是文人士大夫“闲燕”之地演进的结果
    2.5 园林营造理论概览
        2.5.1 以《园冶》为肇端,明清造园理论进入自觉阶段
        2.5.2 以童寯为代表的建筑师将中国古典园林纳入世界建筑学史的范畴
        2.5.3 陈从周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原则的贡献
    2.6 园林空间布局的理论内涵
        2.6.1 园林空间布局的内涵
        2.6.2 明清园林理论着述对江南园林空间布局的体认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水画与明清江南园林的内在联系
    3.1 造园家与画家身份或修养兼具
        3.1.1 文人画家兼造园家
        3.1.2 造园家兼画家
        3.1.3 造园家与画家在绘画和造园实践中相映成辉
        3.1.4 文、雅是造园家与画家的共同的身份指征
        3.1.4.1 “文思光被”被造园家与画家奉为共同的艺术圭臬
        3.1.4.2 清雅绝尘是造园家与画家共同追求的品质
    3.2 意境之美是山水画和明清江南园林的共同追求
        3.2.1 山水画致力于营造象外之象的无穷意境
        3.2.1.1 “写意”是山水画的出发点和目的
        3.2.1.2 “神似”是“写意”追求的精神高蹈和超越
        3.2.2 明清江南园林意图营造寓情于景的画意栖居
        3.2.2.1 因借历史文本的精神旨趣点景题名
        3.2.2.2 赋予自然事物以特定的寓意
        3.2.2.3 园林的艺术探索是造园家心境和审美体悟的映射
    3.3 山水画和明清江南园林本源同一的哲学蕴藉
        3.3.1 俯仰天地的宇宙观
        3.3.2 天人相与的自然观
        3.3.3 修养心性的隐逸观
        3.3.4 超越世俗的人生观
    3.4 山水画理亦即明清江南园林的构园之理
        3.4.1 山水画赋予明清江南园林表现技法之美
        3.4.2 山水画赋予明清江南园林构园章法之美
        3.4.3 山水画赋予明清江南园林画境之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营位置诸手法在山水画的表现
    4.1 虚实
        4.1.1 间隔
        4.1.1.1 留天留地
        4.1.1.2 以虚衬实
        4.1.2 留白
    4.2 开阖
        4.2.1 收放之间注重起承转合
        4.2.2 物象安排上把握节奏起伏
        4.2.3 视觉成像上讲究随步换形
    4.3 呼应
        4.3.1 讲究物象之间的联系映衬
        4.3.2 形成物象之间的错落有致
    4.4 远近
        4.4.1 引导观者形成“人在山中”的内向视野
        4.4.2 以烟岚映带模糊观者的感知距离
        4.4.3 以平远构图延展观者的视觉走向
    4.5 藏露
        4.5.1 画中藏颖的正是画之用意
        4.5.2 若隐若现中生发更多的意蕴
    4.6 取舍
        4.6.1 在确定的尺幅中浓缩真山实水的阔大气象
        4.6.2 以边角之景体现完整的意境
    4.7 疏密
        4.7.1 密从有画处求画
        4.7.2 疏从无画处求画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营位置诸方法在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中的表现
    5.1 虚实
        5.1.1 间隔
        5.1.2 空白
        5.1.2.1 以建筑尺度的巧而得体营造出庭院敞阔的观感
        5.1.2.2 以楼宇的高敞拓展心理空间
        5.1.2.3 以凿池引水营造开阔的空间形态
        5.1.2.4 营造富于想象空间的无人之境
        5.1.3 光影
        5.1.3.1 天光水影
        5.1.3.2 粉墙弄影
        5.1.3.3 疏林清影
        5.1.3.4 亭台倒影
    5.2 开阖
        5.2.1 构园要素的起承转合赋予单体景致有意义的关联与延伸
        5.2.1.1 门
        5.2.1.2 廊
        5.2.1.3 桥
        5.2.1.4 墙
        5.2.1.5 径
        5.2.2 通过对动线的拿捏营造园林空间的韵律节奏
        5.2.3 运用多向视野切入形成步移景异的动态观照
    5.3 呼应
        5.3.1 对景的配置讲究和而不同
        5.3.2 借景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5.4 远近
        5.4.1 制造沉浸式体验产生深远不尽的纵深感
        5.4.2 运用水面转换视野中景物的远近大小
        5.4.3 通过高视点产生极目旷望的观感
        5.4.4 以迂回曲折形成富于转圜的空间导向
        5.4.4.1 曲径
        5.4.4.2 曲桥
        5.4.4.3 曲廊
    5.5 藏露
        5.5.1 以藏拙的手法滤绝市井喧嚣
        5.5.2 以掩映的姿态引发游人想象
        5.5.2.1 隔景
        5.5.2.2 障景
        5.5.2.3 藏景
        5.5.2.4 漏景
    5.6 取舍
        5.6.1 概括提炼
        5.6.1.1 缩小景物来提高环境的相对尺度
        5.6.1.2 通过夸大体量的近人尺度将周遭的环境显大
        5.6.1.3 以真山实水的一隅概括自然界的万千气象
        5.6.2 框取裁剪
        5.6.2.1 门的框取
        5.6.2.2 窗的框取
    5.7 疏密
        5.7.1 用湖山的“疏”接纳重台叠馆的“密”
        5.7.2 用建筑的“密”环抱一弯曲水的“疏”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6.1.1 明清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是囊括景观要素的特殊的建筑处理方式
        6.1.2 从山水画的经营位置角度对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的全面梳理
        6.1.3 透过位置经营的形式美使意境之美可视化
        6.1.4 基于园林空间布局的人居构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品集

(6)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2)案例分析
        (3)综合归纳法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创新点
    1.3 园林画境的涵义
    1.4 文献研究综述
        1.4.1 传统绘画与园林研究综述
        1.4.2 现代构成艺术与园林研究综述
        1.4.3 小结
2 传统绘画与园林
    2.1 传统绘画与园林的创作思想
        2.1.1 隐逸文化
        2.1.2 道法自然
        2.1.3 意境营造
    2.2 传统绘画与园林的创作风格
        2.2.1 师法自然
        2.2.2 写意风格
        2.2.3 含蓄蕴藉
    2.3 传统绘画与园林的创作元素
        2.3.1 植物
        2.3.2 山石
        2.3.3 水体
        2.3.4 建筑
    2.4 小结
3 现代艺术与园林
    3.1 影响园林的现代艺术思潮
        3.1.1 解构主义
        3.1.2 大地艺术
        3.1.3 极简主义
        3.1.4 波普艺术
    3.2 构成艺术的基本组成要素与园林
        3.2.1 点
        3.2.2 线
        3.2.3 面
        3.2.4 色彩
    3.3 形式美法则与园林
        3.3.1 多样、统一法则
        3.3.2 对称、均衡法则
        3.3.3 对比、调和法则
        3.3.4 节奏、韵律法则
        3.3.5 比例、尺度法则
4 园林画境设计途径
    4.1 从传统画论“六法论”的角度探讨园林画境设计途径
        4.1.1 气韵生动
        4.1.2 骨法用笔
        4.1.3 应物象形
        4.1.4 随类赋彩
        4.1.5 经营位置
        4.1.6 传移模写
        4.1.7 小结
    4.2 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探讨园林画境设计途径
        4.2.1 独特的形式
        4.2.2 创新的材料
        4.2.3 多样的色彩
        4.2.4 流动的空间
    4.3 小结
5 园林画境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绿博会浙江展园
    5.1 项目背景
        5.1.1 绿博会区位分析
        5.1.2 绿博会主题
        5.1.3 展园位置与用地
    5.2 设计构思
        5.2.1 设计主题
        5.2.2 设计策略
    5.3 画境设计分析
        5.3.1 传统角度的画境设计分析
        5.3.2 现代角度的画境设计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1)古今园林画境的区别
        (2)园林画境追求的至高目标——真善美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介绍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园林养生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选题依据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1.4.3 框架流程
2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论述
    2.1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概述
        2.1.1 养生的含义
        2.1.2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类别
        2.1.3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概述
    2.2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的历史发展概况
        2.2.1 秦汉以前
        2.2.2 魏晋至唐
        2.2.3 宋元明清
    2.3 道家养生思想在不同园林类型中的体现
        2.3.1 皇家园林的神仙思想——蓬舟吹取三山去
        2.3.2 私家园林的隐逸风尚——白云深处结茅茨
    2.4 小结
3 苏州古典园林蕴含的养生思想
    3.1 苏州古典园林自然养生
        3.1.1 天人谐和
        3.1.2 动静相协
        3.1.3 阴阳互生
        3.1.4 顺应四时
    3.2 苏州古典园林情志养生
        3.2.1 园林选址
        3.2.2 叠山治水
        3.2.3 花鸟虫鱼
        3.2.4 地面铺装
        3.2.5 楹联匾额
        3.2.6 装饰元素
    3.3 苏州古典园林意境养生
        3.3.1 空间构成
        3.3.2 显隐之道
        3.3.3 曲径通幽
        3.3.4 气脉相通
        3.3.5 声色光影
        3.3.6 集虚守心
    3.4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养生
        3.4.1 画意园境
        3.4.2 文心诗情
        3.4.3 装饰之巧
        3.4.4 生活闲趣
        3.4.5 音律曲艺
    3.5 苏州古典园林养生思想对其他园林的影响
        3.5.1 皇家园林
        3.5.2 寺观园林
        3.5.3 文人园林
        3.5.4 岭南园林
    3.6 小结
4 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
    4.1 沧浪亭
        4.1.1 选址布局
        4.1.2 建筑营造
        4.1.3 筑山理水
        4.1.4 植物配置
        4.1.5 艺术鉴赏
    4.2 狮子林
        4.2.1 选址布局
        4.2.2 建筑营造
        4.2.3 筑山理水
        4.2.4 植物配置
        4.2.5 艺术鉴赏
    4.3 拙政园
        4.3.1 选址布局
        4.3.2 建筑营造
        4.3.3 筑山理水
        4.3.4 植物配置
        4.3.5 艺术鉴赏
    4.4 网师园
        4.4.1 选址布局
        4.4.2 建筑营造
        4.4.3 筑山理水
        4.4.4 植物配置
        4.4.5 艺术鉴赏
    4.5 小结
5 苏州古典园林对中外园林养生营造的启示
    5.1 苏州古典园林养生之道在日本园林中的体现
        5.1.1 阴阳五行与风水布局选址
        5.1.2 园林的禅宗境界
        5.1.3 道家神仙思想
        5.1.4 山水林泉之心
    5.2 苏州古典园林养生思想在国内现代公共健康环境中的应用
        5.2.1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5.2.2 武汉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
    5.3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研究苏州古典园林中养生造园方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6.2.2 思考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图片
附录 B:表格
附录 C:致谢
附录 D:在学期间成果

(8)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与戏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本论文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概况——研究综述
第一章 “海陵地区”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特征
    第一节 “海陵地区”的历史概念
    第二节 “海陵地区”的地域空间
    第三节 “海陵地区”的地域文化
    第四节 “海陵文化”的戏曲特征
第二章 明清“海陵地区”的文化家族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中国家族文化
    第二节 明清“海陵地区”的家族文化
    第三节 明清“海陵地区”的文化家族
    第四节 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的艺文传统
第三章 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的戏曲活动
    第一节 海陵文化家族的戏曲创作
    第二节 海陵文化家族的戏曲批评
    第三节 海陵文化家族的戏曲表演
第四章 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戏曲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一节 特殊政治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科举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泰州学派思想的影响
    第五节 家族婚姻关系的影响
    第六节 家族文人交游的影响
第五章 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戏曲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对戏曲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对戏曲表演的影响
    第三节 对戏曲传播的影响
第六章 “望族之首曲乐传”——泰州宫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泰州宫氏世系
    第二节 宫氏家族文人与戏曲
    第三节 宫敬轩与《海岳圆传奇》
第七章 “俞家声伎甲江南”——泰州俞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俞氏家族世系与民族属性
    第二节 清代泰州俞氏家族文人群
    第三节 俞氏家班的演剧与文人题咏
第八章 “寒儒子弟作佳剧”——兴化顾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兴化顾氏世系与戏曲家顾麟瑞
    第二节 顾麟瑞的交游与着述
    第三节 顾麟瑞的戏曲创作
第九章 “兄弟曲家竞风流”——泰州仲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泰州仲氏家族世系与文人群
    第二节 仲振奎生平与戏曲创作
    第三节 仲振履生平与戏曲创作
第十章 “父子接力刻巨着”——泰州沈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泰州沈氏与“海陵本”《桃花扇》的刊刻
    第二节 沈默的家世与生平
    第三节 沈氏家族文人刊刻评阅《桃花扇》的原因
第十一章 “三代藏曲留后世”——泰州高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高岱瞻的家世与生平
    第二节 高氏家族的藏曲与校曲
    第三节 高氏家族的三峰园演剧
第十二章 “叔侄分别谱传奇”——海安徐氏家族与戏曲
    第一节 海安徐氏世系与徐信、徐昫生平
    第二节 海安徐氏家族文人群
    第三节 徐信与《遗臭碑政绩传奇》
    第四节 徐鹤孙与《秣陵秋传奇》
第十三章 “海陵世家演氍毹”——其他文化世家与戏曲
    第一节 兴化宗氏家族与戏曲
    第二节 如皋陈氏家族与戏曲
    第三节 靖江朱氏家族与戏曲
    第四节 如皋徐氏家族与戏曲
    第五节 如皋范氏家族与戏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考辨园林中的半亭 ——以网师园中的“冷泉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半亭概述
    2.1 对半亭的理解
    2.2 半亭形成的原因
    2.3 苏州园林中半亭的分布
    2.4 网师园相关半亭分布
3 冷泉亭相关考辨
    3.1 网师园历史与历代园主
    3.2 殿春簃小院冷泉亭相关历史节点
        3.2.1 冷泉亭与涵碧泉的名称由来
        3.2.2 亭内灵璧石的渊源
        3.2.3 殿春簃小院相关史实
4 冷泉亭的价值
    4.1 网师园冷泉亭的作用
    4.2 对明轩中半亭的理解
5 “冷泉亭”的营造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示及应用
    5.1 冷泉亭建筑形式作用的继承与发展
    5.2 冷泉亭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示
    5.3 河南商丘古城餐厅庭院改造设计
        5.3.1 商丘古城历史演变
        5.3.2 主要庭院改造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苏州古典园林要素与手法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嘉兴市清池度假酒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理论结构
第二章 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与苏州古典园林概述
    2.1 度假酒店概述
        2.1.1 度假酒店的起源与分类
        2.1.2 度假酒店的特点
    2.2 度假酒店景观设计概述
        2.2.1 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内容
        2.2.2 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与苏州古典园林的关系
    2.3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与价值
        2.3.1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
        2.3.2 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价值
    2.4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要素解读
        2.4.1 花木
        2.4.2 建筑
        2.4.3 山水
        2.4.4 铺地
    2.5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解读
        2.5.1 空间布局
        2.5.2 空间组景手法
第三章 相关度假酒店景观案例分析
    3.1 中青旅东方·静思园酒店
        3.1.1 项目概况
        3.1.2 造园要素的应用分析
        3.1.3 造园手法的应用分析
    3.2 书香世家平江府酒店
        3.2.1 项目概况
        3.2.2 造园要素的应用分析
        3.2.3 造园手法的应用分析
    3.3 雅致·湖沁阁酒店
        3.3.1 项目概况
        3.3.2 造园要素的应用分析
        3.3.3 造园手法的应用分析
    3.4 优点和不足
        3.4.1 现有优点
        3.4.2 不足之处
第四章 苏州古典园林要素与手法在度假酒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
    4.1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在度假酒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
        4.1.1 花木的拟人化与主题化
        4.1.2 建筑的仿造与重构
        4.1.3 山水的抽象与转化
        4.1.4 铺地的新旧交替
    4.2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度假酒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
        4.2.1 自由灵活式布局
        4.2.2 以视线作为设计轴线
第五章 嘉兴市清池度假酒店景观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地理区位
        5.1.2 自然条件
        5.1.3 设计定位与目标
    5.2 嘉兴市清池度假酒店景观设计
        5.2.1 功能分区
        5.2.2 植物配置
        5.2.3 庭院构筑物
        5.2.4 山水景观
        5.2.5 地面铺装
        5.2.6 空间布局
        5.2.7 视线分析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园林创作——美国“半园”(论文参考文献)

  • [1]卡洛·斯卡帕作品中的多重关联设计特征研究[D]. 刘嘉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1(02)
  • [2]苏州传统园林空间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刘星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2)
  • [3]中国园林展中设计师园的主题与形式表达研究[D]. 卢虹羽. 西南大学, 2021(01)
  • [4]明清“士商互动”现象对江南私家园林风格的影响[D]. 郑诗民. 天津大学, 2020(02)
  • [5]山水画经营位置对明清江南园林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D]. 肖雅阁.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6]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研究[D]. 陈中铭.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7]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研究[D]. 陶欣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明清“海陵地区”文化家族与戏曲研究[D]. 钱成.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1)
  • [9]考辨园林中的半亭 ——以网师园中的“冷泉亭”为例[D]. 乞月莹.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苏州古典园林要素与手法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嘉兴市清池度假酒店为例[D]. 常欣.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园林创作——美国“半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