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炼焦煤及焦炭质量

包钢炼焦煤及焦炭质量

一、包钢炼焦用煤及焦炭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付利俊,芦建文,李晓炅,江鑫[1](2021)在《气煤在包钢炼焦配煤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通过对陕西和山西地区的气煤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和掌握了其各项指标性能。结合包钢现有煤种使用情况,优化配煤结构,合理使用煤种,替代部分炼焦煤,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焦炭质量,降低了配煤成本,扩展了包钢炼焦用煤范围,缓减了炼焦用煤紧张趋势,节约了优质炼焦煤的用量。

杨艳[2](2021)在《临涣焦化炼焦配煤方案优化及其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焦炭是冶金行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在高炉炼铁时发挥材料骨架、增炭剂、还原剂、发热剂的作用,焦炭中的硫份、灰分和强度等直接影响冶金产品的质量。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临涣焦化自建厂以来在配煤炼焦技术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改进。早期主要利用传统配煤技术即利用煤质的工业分析和粘结性指标来指导配煤,期间为降低配煤成本,尝试将生产过程产生的低价除尘灰、焦粉代替瘦煤回配至配合煤中进行炼焦,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同时,降本增效成果显着;随着煤岩学指标的应用不断得到深化,开始利用煤岩学理论指导配煤,结合小焦炉实验,着手建立了常用煤种的工业分析、工艺分析及煤岩等指标数据库,结合配合煤的常用技术指标,再利用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加和性,根据单种煤镜质组数据,按照理想镜质组分布图在原有的配煤方案上进行优化,调整相应的单种煤比例或者煤种,在确保同等焦炭质量的基础上计算相应的配合煤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配煤方案投入生产,同时煤岩分析技术可有效的甄别混煤,保证了配合煤质量的稳定;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煤焦指标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开发应用,提高了实验效率,便于建立海量数据库,从而形成智能配煤系统软件对焦炭质量进行智能预测和对配煤方案进行优化成为可能,2019年,在公司原有数据库及配煤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煤灰成分、成煤期及煤岩组分等32个参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大小并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多元矩阵方法,实现了配煤方案全方位智能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优化配煤方案,使临涣焦化的配煤技术走到了行业前列,生产成本不断降低,2012年起,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低价焦粉、除尘灰按不高于1%比例代替山西瘦煤或临涣瘦煤进行配煤,每年降低配煤成本约900万元。2016年起,利用煤岩分析结果优化配煤方案,年降低配煤成本近3000万元;2019年6月,利用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优化配煤方案,年降低配煤成本5000余万元。

刘晓彬[3](2020)在《焦化固废高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公司拥有两座5500m3超大型高炉,该炉型对焦炭质量的要求极为苛刻,要求焦炭M40维持在85%以上。针对高炉这一要求,炼焦用煤对优质煤的耗用量极高。因此,在保证焦炭各项指标满足高炉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优质煤的耗用量,提出了在配合煤中掺入瘦化剂焦化除尘灰。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配煤炼焦常用的瘦化剂有半焦粉和焦粉等含碳惰性物。装炉煤中适量加入瘦化剂可以降低配合煤的挥发分,减少气体产量,降低气孔率,减少焦炭裂纹,并且增大焦炭的块度和抗碎强度。通过300kg小焦炉实验数据得知,除尘灰配入占比等于0.5%时,块度>60mm的占比为32.1%;当除尘灰占比等于1.0%时,块度>60mm的占比为33.2%;当除尘灰占比等于1.5%时,块度>60mm的占比为35.1%。焦炭的M40相比提高了约4%。当除尘灰的比例为0.5%时,配合煤的煤质最好;当除尘灰的配入比例为1.0%和1.5%时,配合煤的煤质基本没有明显差异,但煤质会有一定程度的劣化。数据证明,在配合煤掺入除尘灰的比例在1.5%时最佳,块度和M40都有很大的提高。将生化污泥掺入除尘灰中,经过试验,污泥配入比例控制在20%~25%之间,效果最佳。焦化日产量约为150t(干基),按照配入比例可以实现全部配入。根据精益效益计算,除尘灰回配至炼焦煤中,可以每t降低配煤成本500元,每天产生的直接精益效益约为7.5万元。因此,焦化除尘灰回配不仅提高了焦炭质量,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精益效益并实现了环保的要求。图24幅;表18个;参48篇。

贾晓宗,陈影,芦建文[4](2020)在《包钢炼焦煤资源和7 m焦炉配煤结构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包钢近年来所用炼焦煤资源进行了梳理总结,在炼焦煤资源供需变化的情况下,从炼焦煤资源地域性变化趋势和品种变化趋势两方面,分析了7 m焦炉配煤结构的特征和随资源状况的改变,以及对应焦炭质量的变化,研究了在焦炭质量满足高炉生产需求的前提下煤种间的替代,同时对配煤结构的继续优化提出建议。

陈影,杨雪,贾晓宗[5](2019)在《煤中微量元素磷在炼焦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包钢炼焦用煤磷含量为基础数据,研究各区域炼焦用煤磷含量的差异性。并对同一生产条件下配合煤、焦炭磷含量进行检验分析,得出配合煤与焦炭中磷含量的数据转化关系。同时,分析煤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磷含量与灰分、硫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包钢炼焦用煤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且配合煤与焦炭含磷量存在正相关性。该结论为预测焦炭磷含量、控制高炉焦炭磷负荷提供重要支撑。

付利俊,孙睿,李晓炅,江鑫[6](2019)在《神木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神木煤属于低灰低硫低价煤种,储煤量丰富,通过开展神木煤直配配煤炼焦试验和不同细度配煤试验,优化配煤结构,合理配煤,改善配合煤粘结性,可将神木煤配入量达到3%~5%。试验结果表明配入神木煤可使焦炭达到降灰和降本效果,为包钢扩大煤源使用范围和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孙义平,王艺慈,罗果萍,刘培军,付利俊[7](2019)在《包钢大容积焦炉配煤炼焦的回归性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包钢焦化厂组建的40 kg试验焦炉进行试验,并对6 m大容积焦炉建立回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焦炉明显克服了20 kg试验焦炉的不足之处,吸收了国外试验焦炉的优点,是目前国内理想的最新一代试验焦炉. 40 kg试验焦炉运行比较稳定,能够较为科学地预测大容积焦炉焦炭质量,对合理降低配煤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作用.机械强度M40和M10相关系数呈现特别显着,在生产中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生产配煤比、灰分和硫分的相关性特别显着,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大容积焦炉焦炭的灰分和硫分,合理地指导配煤生产.通过大容积焦炉回归性试验研究将为大焦炉配煤炼焦试验开发新煤种、优化配煤资源以及改善焦炭质量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及依据.

孙义平[8](2019)在《加大西部煤配比制备焦炭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运用煤的岩相技术对煤种进行显微结构研究,通过煤的岩相分析技术自动模拟配煤。在煤的岩相分析中,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判断炼焦煤煤化程度的首要指标,其中主要运用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进行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由一定数量的单个测定点的反射率数据组合而成,单一煤种的反射率分布图通常显示为单峰且正态分布,混合煤的反射率分布图通常呈现出多个峰值,根据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的上述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出煤料是否由单一煤种组成,同时,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还可以指导配煤生产,优化配煤方案。本文按照实际生产的配煤方案将木里等西部煤配比提高到80%左右,经过煤的岩相分析技术模拟配煤,依据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和参数,筛选出部分合理方案,再对这些方案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试验,研究新配比的配合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等各项性能。依据20kg实验焦炉的试验情况,开展工业性试验研究,主要内容是采用干熄焦进行综合性能研究,包括焦炭的工业分析、冷态强度、热态强度、焦炭气孔和光学组织等方面对比研究。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对选定的四个工业配煤方案进行对比评价:方案1(西部煤配比76%)的焦炭质量最差,方案2(西部煤配比81%)的焦炭生产成本最低,方案3(西部煤配比80%)的焦炭灰分和硫分最低,方案4(西部煤配比75%)的焦炭强度最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四种配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方案4是最优的配煤方案。工业性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降灰降硫的目的。特别是焦炭灰分显着降低,提高了焦炭质量,改善了焦炭强度。另外,还研究了工业性试验焦炭和日常生产焦炭之间质量差异性,在焦炭强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焦炭的灰分和硫分有所降低,炼焦成本降低。在降灰降硫降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效益显着,按内部价结算半年降低成本约2544万元。充分表明加大西部煤种配煤比应用研究有效地降低了焦炭生产成本,为包钢降低生产成本做出了贡献。

汪子龙[9](2016)在《新疆煤改质制备高强度冶金焦炭工业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地区炼焦煤储量大、煤种齐全,但由于成煤期(早、中侏罗世)较晚,成煤地质条件特殊,导致新疆炼焦煤煤质与内地炼焦煤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新疆炼焦煤炼制的焦炭反应性(CRI)普遍高,反应后强度(CSR)低,通过配煤炼焦很难炼出CSR≥58%的高强度冶金焦炭。因此,充分利用新疆煤炭资源满足钢铁企业生产需求成为摆在煤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本课题首先对新疆单种炼焦煤煤质和炼制的焦炭进行分析,在基础试验的基础上,利用高强改质剂(ZBS-HSM)开展工业性试验,最后对改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新疆单种炼焦煤采用镜质组随机反射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进行分析,发现新疆炼焦煤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变质而形成的炼焦煤,同种牌号的炼焦煤煤化度较内地煤低,活性含氧官能团在较高煤化度煤中含量较多,说明新疆炼焦煤分子结构中芳香核的缩合程度低,煤分子结构单元外围的烷基侧链较长。(2)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ZBS-HSM改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ZBS-HSM对焦炭各向异性组织几乎没有影响,但能够显着改善煤在结焦过程高温阶段的缩聚反应,使缩聚反应峰值对应的温度升高,并参与碳原子的成键;焦炭微晶结构中芳香层片的定向程度变好,芳香层片尺寸更大,层片间距缩小,堆砌高度增加,层片边缘活性碳原子的个数减少;焦炭CSR指标主要取决于焦炭微晶结构中活性碳原子的数量。(3)在5.5m工业焦炉开展了三期工业性试验,在配煤中ZBS-HSM添加量0.3%,气煤(QM)配比超过30%情况下,能够生产出CSR≥58%的焦炭;为了降低生产中改质剂成本,ZBS-HSM配比降至0.2%,通过优化配煤同样能生产出CSR≥58%的焦炭。三期工业性试验结论如下:1)配比为:30%QM、18%FM、20%1/3JM、17%25JM、15%SM、0.3%ZBS-HSM,生产约2000t冶金焦,焦炭指标:M25>90%、M10<8%,CRI<32%、CSR>60%。2)配比为:35%QM、20%FM、29%25JM、16%SM、0.3%ZBS-HSM,生产约8000t冶金焦,焦炭指标:M25:90.57%、M10:7.0%,CRI:31.4%、CSR:59.01%。3)配比为:25%QM、27%FM、30%25JM、18%SM、0.2%ZBS-HSM,生产约700t冶金焦,焦炭指标:M40:81.50%、M25:90.52%、M10:7.18%,CRI:32.57%、CSR:59.62%。

付利俊[10](2015)在《炼焦煤新资源开发与配煤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钢铁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炼焦行业的快速发展,焦炭产量的快速增加导致炼焦用煤供应紧张,尤其是优质炼焦用煤供应更加紧张,炼焦用煤价格急剧攀升。因此,开发新的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煤结构,同时兼顾配煤成本,稳定提高焦炭质量,成为焦化行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缓解用煤紧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开发炼焦新煤种,本文选取了12种新煤种进行研究,包括进口煤种5种、国内煤种7种。通过煤质分析、单煤种小焦炉结焦性能研究,结合市场价格、储量、运距等因素,3#坑蒙古煤、柳林高硫煤、百灵精煤、寨崖底煤、普盛蒙古原煤的灰分、挥发分比较适中,硫分较低,粘结性较好,均属于25#焦煤,岩相数据显示,其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为1.2221.494,图形主要分布在0.91.7区间内,符合企业目前的生产要求,因此选择这五种煤种结合企业现用煤种进行配煤实验研究。目前,企业使用六种优质煤种有进行配煤炼焦,成本较高,通过对现有煤种的煤质、焦炭和岩相分析掌握其性质,结合新选五种煤种按不同配比进行六期配煤实验,采用小焦炉试验、铁箱实验考察这五种新煤种是否可以部分替代原煤种。结果表明这六种新煤种经过合理配比均可达到企业要求。通过对所炼焦炭进行气孔分析、光学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各煤种的配比可优化焦炭的质量,调整配比后2013年所炼焦炭的质量指标为M40≥82.0%,M10≤7.2%,Ad≤12.43%,St,d≤0.85%,CRI≤28%,CSR≥63%。在实际生产中,这五种新煤种得到应用,提供了200万吨/年的供应能力,在焦化厂实际使用量达到50万吨/年,有效扩大了包钢炼焦煤源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焦炭的产品质量。

二、包钢炼焦用煤及焦炭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钢炼焦用煤及焦炭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气煤在包钢炼焦配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内容
    1.1 前期调研
    1.2 检验和试验方法
        1.2.1 检验方法
        1.2.2 40 kg小焦炉试验方法
        1.2.3 气煤数据研究
    1.3 配煤方案焦炭质量预测
        1.3.1 1#—4#焦炉焦炭质量预测
        1.3.2 5#—10#焦炉焦炭质量预测
2 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1 生产焦炉应用情况
    2.2 焦炭质量完成情况
    2.3 焦炭综合合格率情况
    2.4 配合煤成本情况
3 结论

(2)临涣焦化炼焦配煤方案优化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配煤炼焦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炼焦煤资源分布
    2.1 配煤炼焦理论基础
        2.1.1 炼焦煤种类
        2.1.2 焦炭质量的判定
        2.1.3 焦炭质量的影响因素
        2.1.4 配煤炼焦的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煤炭资源分布及供应量
        2.2.1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及主要炼焦煤出口国
        2.2.1.1 储量
        2.2.1.2 产量
        2.2.1.3 主要炼焦煤出口国
        2.2.2 中国及分省2019年炼焦煤产能及供应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临涣焦化配煤炼焦工艺及检验方法
    3.1 临涣焦化配煤、炼焦工艺流程
    3.2 主要煤焦化验分析设备
    3.3 煤和焦炭主要指标及检测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临涣焦化配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1 传统经验配煤法
    4.2 添加焦粉、除尘灰进行配煤的应用
        4.2.1 焦粉、除尘灰应用前配煤方案及分析指标
        4.2.2 对焦粉、除尘灰进行分析
        4.2.3 焦粉、除尘灰回配的小焦炉试验
        4.2.4 焦粉、除尘灰回配的大焦炉应用
    4.3 利用煤岩分析技术指导配煤
        4.3.1 对所有煤种进行煤岩分析,甄别混煤,判别质量
        4.3.2 建立用煤数据库
        4.3.3 利用煤岩分析技术优化配煤方案
        4.3.3.1 山西水浴焦煤的应用
        4.3.3.2 峰景北焦煤的应用
    4.4 应用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指导配煤
        4.4.1 全要素配煤概念的提出
        4.4.2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的核心技术
        4.4.2.1 各要素与焦炭质量间的数学模型建立
        4.4.2.2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的软件特点
        4.4.2.3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的研究内容
        4.4.2.4 系统模型参数及设置
        4.4.2.5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数据库
        4.4.2.6 焦炭质量预测
        4.4.2.7 自动配煤优化
        4.4.2.8 历史配煤方案
        4.4.3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4.4.3.1 检测并建立常用炼焦煤灰成分数据库
        4.4.3.2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在优化配比方面的应用
        4.4.3.3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在新煤种开发方面的应用
        4.4.3.4 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效益测评与估算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焦化固废高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炼焦煤资源介绍
        1.1.1 国内炼焦煤资源
        1.1.2 炼焦煤的成焦性质
    1.2 配煤炼焦工艺概况
        1.2.1 配煤炼焦技术
        1.2.2 配煤成焦机理
        1.2.3 配煤原理
        1.2.4 配煤理论与焦炭质量预测
        1.2.5 配煤试验
        1.2.6 扩大配煤途径
    1.3 除尘灰的性质及利用
        1.3.1 干熄焦除尘灰的性质
        1.3.2 干熄焦除尘灰的主要应用
    1.4 固废产生情况介绍
第2章 焦化固废高效利用的研究
    2.1 利用除尘灰配煤炼焦
        2.1.1 除尘灰的配煤炼焦机理
        2.1.2 焦粉配煤炼焦技术进展
        2.1.3 除尘灰配煤炼焦的效果
    2.2 除尘灰回配炼焦的300kg焦炉实验
        2.2.1 除尘灰配煤方案
        2.2.2 除尘灰的质量分析
        2.2.3 生产用煤及试验煤质分析
        2.2.4 除尘灰回配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2.2.5 小结
    2.3 除尘灰混配生化污泥降尘
第3章 工业试验与生产
    3.1 除尘灰回配的工业设计
        3.1.1 除尘灰回配工艺流程图
        3.1.2 主要设备参数表
    3.2 工业生产使用说明
        3.2.1 开机前准备
        3.2.2 开机运行
        3.2.3 停机
        3.2.4 除尘灰料仓储料
        3.2.5 设备点检及保养
    3.3 除尘灰回配参数以及控制指标范围
        3.3.1 除尘灰配入量的精确控制
        3.3.2 污泥浆配入量的精确控制
    3.4 运行情况分析
第4章 工业化生产中设备改进与维护
    4.1 生产运行中设备改进
        4.1.1 设备存在问题点
        4.1.2 设备存在问题点改进
    4.2 主要设备使用与维护
        4.2.1 主要设备使用与维护
        4.2.2 操作中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4.2.3 总体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包钢炼焦煤资源和7 m焦炉配煤结构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包钢周边炼焦煤资源情况
    1.1 包钢所属区位的炼焦煤资源概况
    1.2 包头周边的主要炼焦煤源
        1.2.1 区内炼焦煤资源
        1.2.2 蒙古国进口炼焦煤资源
        1.2.3 山西炼焦煤源
        1.2.4 其它炼焦煤源
2 包钢炼焦煤的供需形势
3 7 m焦炉配煤结构变化特征
    3.1 炼焦煤资源地域性变化趋势分析
    3.2 炼焦煤品种变化趋势分析
4 配煤结构变化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5 继续优化配煤结构的建议
6 结束语

(5)煤中微量元素磷在炼焦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磷含量测定方法及分布特征
    1.1 炼焦煤中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1.2 炼焦用精煤磷含量分布特征
    1.3 炼焦煤磷含量分布差异性分析
2 入炉煤在焦炭中磷含量的转化规律
    2.1 入炉煤与炼焦单种煤的关系
    2.2 入炉煤与同一条件下焦炭磷含量的关系
3 磷的赋存形态以及与灰分硫分关系
    3.1 煤中磷的赋存形态
    3.2 炼焦煤中磷与其他物质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6)神木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神木煤的研究
2 神木煤铁箱配煤试验
3 不同细度神木煤试验研究
    3.1 方案设计
    3.2 小焦炉焦炭工分指标情况
    3.3 小焦炉焦炭强度试验情况
4 神木不粘煤小焦炉配煤试验
5 经济效益分析
6 结论

(7)包钢大容积焦炉配煤炼焦的回归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准备及操作
    1.1 试验焦炉概况
    1.2 试验焦炉技术参数及作用
    1.3 煤样的采集、粉碎及配合
    1.4 配煤主要操作指标
    1.5 炼焦试验条件
2 建立回归性方程试验过程结果与讨论
    2.1 干熄焦焦炭与试验焦炉焦炭热强度的回归试验
    2.2 大容积焦炉干熄焦与40 kg试验焦炉焦炭冷强度回归试验
    2.3 大容积焦炉焦炭与40 kg试验焦炉焦炭工业分析试验
3 回归方程的建立
    3.1 大容积焦炉焦炭和40 kg试验焦炉焦炭热性能回归方程建立
    3.2 大容积焦炉焦炭和40 kg试验焦炉焦炭冷强度和工业分析回归方程建立
4 回归性方程的验证
5 结论

(8)加大西部煤配比制备焦炭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炼焦工艺简介
        1.2.1 配煤过程
        1.2.2 焦炉加热过程
        1.2.3 推焦过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配煤技术的发展
        1.3.2 焦炭质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2 配合煤质量指标影响因素及参数范围
    2.1 配合煤质量指标影响因素
    2.2 配合煤质量指标参数范围
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3.1 选题背景
    3.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4 小焦炉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不同煤种配比情况
    4.2 煤岩模拟配煤
    4.3 小焦炉试验焦炭的各项指标
5 大型工业性试验研究
    5.1 工业性试验各方案具体情况分析
        5.1.1 方案1 试验情况分析
        5.1.2 方案2 试验情况分析
        5.1.3 方案3 的试验数据分析
        5.1.4 方案4 的试验数据分析
    5.2 工业各试验方案焦炭的气孔和光学组织分析
    5.3 日常生产与工业性试验焦炭质量研究
        5.3.1 日常生产与工业性试验焦炭灰分对比研究
        5.3.2 日常生产与工业性试验焦炭硫分对比研究
    5.4 试验方案成本核算
6 实际生产研究与应用
    6.1 实际生产配煤比变化情况和焦炭质量情况
    6.2 实际生产焦炭显微结构分析
        6.2.1 焦炭气孔分析
        6.2.2 焦炭光学组织分析
    6.3 生产焦炭抗碱性分析
    6.4 经济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新疆煤改质制备高强度冶金焦炭工业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焦炭在高炉中的劣化及影响
    1.2 新疆煤炭资源概况及炼焦煤应用情况
        1.2.1 新疆煤炭资源概况
        1.2.2 炼焦煤的生产分类
        1.2.3 各炼焦煤在配煤炼焦中的作用
    1.3 焦炭的热解与黏结成焦机理
        1.3.1 煤的热解过程
        1.3.2 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新疆炼焦煤特性及焦炭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提高焦炭热强度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3 课题的创新之处
2 试验用煤及焦炭质量分析
    2.1 试验用煤工业及工艺性质
    2.2 试验用煤煤化度特征
    2.3 炼焦煤官能团变化规律
    2.4 单种煤炼制的焦炭质量分析
    2.5 新疆煤炼制的焦炭特异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础性炼焦实验研究
    3.1 试验原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及结果分析
        3.3.1 探索性试验
        3.3.2 单种炼焦煤改质试验
        3.3.3 生产配煤改质试验
        3.3.4 优化配煤改质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工业性试验研究
    4.1 工业性试验的可行性
    4.2 试验原料及前期准备
        4.2.1 试验原料
        4.2.2 工业性试验前期准备
    4.3 工业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第I期工业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 第II期工业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4.3.3 第III期工业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ZBS-HSM改质新疆炼焦煤机理研究
    5.1 配合煤的热解过程研究
    5.2 焦炭的微观结构分析
    5.3 焦炭的微晶结构分析
    5.4 ZBS-HSM改质作用机理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炼焦煤新资源开发与配煤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特点
        1.1.1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1.1.2 我国煤炭资源呈现的特点
    1.2 配煤炼焦概述
        1.2.1 炼焦煤分类
        1.2.2 主要炼焦煤的结焦特性
        1.2.3 配煤炼焦简述
        1.2.4 配煤原理
        1.2.5 配煤的基本原则
        1.2.6 配合煤热分解情况
        1.2.7 配合煤的成焦机理
        1.2.8 配合煤主要质量指标
    1.3 现代高炉对焦炭的质量要求
        1.3.1 高炉简述
        1.3.2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
        1.3.3 焦炭质量对高炉的影响
    1.4 焦炭质量评估
    1.5 熄焦技术
        1.5.1 湿法熄焦
        1.5.2 干法熄焦
        1.5.3 干熄焦技术优点
    1.6 研究背景
        1.6.1 国外焦化发展情况
        1.6.2 国内焦化发展状况
        1.6.3 包钢焦化发展现状
        1.6.4 研究内容
        1.6.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新煤种的开发研究
    2.1 新煤种开发的背景
    2.2 新煤种的性质研究
    2.3 煤种情况
    2.4 新煤种 20kg小焦炉试验研究
    2.5 试验结果
        2.5.1 蒙古 3#坑精煤
        2.5.2 柳林高硫精煤
        2.5.3 百灵精煤
        2.5.4 寨崖底煤
        2.5.5 山西瘦焦煤
        2.5.6 石拐地方煤的研究
        2.5.7 河北冀中能源马头肥煤的研究
        2.5.8 山西肥煤
        2.5.9 普盛蒙古原煤
        2.5.10 加拿大进口煤的研究
        2.5.11 策克蒙古煤的研究
    2.6 小结
第3章 配煤试验研究
    3.1 配煤试验研究背景
    3.2 铁箱配煤试验技术的应用
        3.2.1 铁箱试验的制作要求
        3.2.2 铁箱配煤炼焦的工艺要求
        3.2.3 铁箱配煤试验煤样的配制
    3.3 焦化厂现有炼焦煤种的研究
        3.3.1 柳林煤
        3.3.2 镇城底煤
        3.3.3 乌海中硫肥煤
        3.3.4 乌海高硫肥煤
        3.3.5 乌海地方 1/3 焦煤
        3.3.6 青海木里煤
    3.4 配煤方案的研究
        3.4.1 第一期试验
        3.4.2 第二期试验
        3.4.3 第三期试验
        3.4.4 第四期试验
        3.4.5 第五期试验
        3.4.6 第六期试验
    3.5 对焦化厂焦炭的深入研究
        3.5.1 对焦化厂焦炭气孔的深入研究
        3.5.2 对焦化厂焦炭光学组织的深入研究
    3.6 配煤试验的成果
        3.6.1 实际生产焦炭质量
        3.6.2 生产用煤情况
    3.7 经济效益评价和推广应用前景
        3.7.1 经济效益评价
        3.7.2 推广应用前景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包钢炼焦用煤及焦炭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气煤在包钢炼焦配煤中的应用[J]. 付利俊,芦建文,李晓炅,江鑫. 包钢科技, 2021(01)
  • [2]临涣焦化炼焦配煤方案优化及其工程应用[D]. 杨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3]焦化固废高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D]. 刘晓彬.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包钢炼焦煤资源和7 m焦炉配煤结构变化分析[J]. 贾晓宗,陈影,芦建文. 包钢科技, 2020(01)
  • [5]煤中微量元素磷在炼焦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研究[J]. 陈影,杨雪,贾晓宗. 包钢科技, 2019(05)
  • [6]神木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J]. 付利俊,孙睿,李晓炅,江鑫. 包钢科技, 2019(05)
  • [7]包钢大容积焦炉配煤炼焦的回归性试验研究[J]. 孙义平,王艺慈,罗果萍,刘培军,付利俊.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 [8]加大西部煤配比制备焦炭试验研究[D]. 孙义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9]新疆煤改质制备高强度冶金焦炭工业性试验研究[D]. 汪子龙. 重庆大学, 2016(04)
  • [10]炼焦煤新资源开发与配煤试验研究[D]. 付利俊. 吉林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包钢炼焦煤及焦炭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