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系数据共享交换过程中基于XML Schema的Schema转换方法

一种关系数据共享交换过程中基于XML Schema的Schema转换方法

一、关系数据共享与交换过程中一种基于XML Schema的模式转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迪[1](2021)在《NX软件中船舶设计3D模型转XML数据的方法及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时代技术的推动下,工业公司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生成的结构模型,以3D实体动画的形式,展示产品的效果。在过去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工程行业,都已经逐渐开始使用CAD技术,对产品进行数字建模,并将制作出来的CAD模型作为产品设计的结果提交给制造商、建筑商、维修人员或者是监管人员等技术人员。为将计算机技术引入造船业,DNV-GL船级社提出OCX的概念,OCX模式是用于处理船舶设计信息的船只专用标准,标准中制定了基于3D模型处理待审船舶信息的规则。本文首先介绍OCX模式的概念和功能,提出OCX模式的设计方案,并阐述其中关键的设计环节;其次根据设计方案,定义实现OCX模式的交换文件;最后以交换文件为说明标准,在NX工业软件中开发出基于OCX模式导出模型数据的系统。本文所做工作如下:根据OCX模式的要求和设计标准,本文提出了实现OCX模式的方法,通过XML语言和XML Schema语法,定义并实现OCX模型,创建OCX模式交换文件,最后在NX软件二次开发的框架中,完成模型导出系统的设计。本文基于OCX模式,在NX软件中,探索NX特征识别的方法,实现捕获船舶设计模型的结构信息,分类结构数据,解析结构信息,然后转化信息为XML格式的数据,最终实现创建包含所有有效结构信息的XML文件。本文所设计的NX船舶设计模型导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减少船舶审核的流程复杂度,降低船舶审核的成本,加快分类流程,为计算机技术在造船业领域的应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胡敬玉[2](2020)在《基于AIXM的航空要素编码规则与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空情报信息交换模型(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Exchange Mode,AIXM)是由航空情报服务(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Serve,AIS)过渡到航空情报管理(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AIM)的关键技术。随着民航信息化深入开展,我国也在构建中国民航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hina Civil Aeronautical Moder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CAAMS),其中建立基于AIXM的中国民航航空情报数据库和全球航空情报数据库为CAAMS提供数字化航空数据和信息,成为推动中国民航全系统信息管理(System 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SWIM)建设的重要助力。因此全面深入研究基于AIXM的航空要素编码规则与应用技术,是为建设中国民航航空情报数据库,并更进一步实现一体化航空情报数据库(Integrated 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IAID)、电子地形和障碍物数据库(Electronic Terrain and Obstacle Database,eTOD)、地理信息数据库(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GISDB)等AIM体系下的情报系统建设奠定基础。论文研究主要围绕基于AIXM的航空要素编码规则与可视化应用技术这两方面展开。在编码规则方面,首先分析了AIXM的基础模型,即航空情报信息概念模型(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Conceptual Model,AICM),梳理了航空要素实体、特征与时间的基本建模规则与特性;其次研究了国际民航组织建议的从AICM到AIXM的映射规则。在标准编码规则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航空要素本土化编码规则的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编码规则形成的航空要素代码占用存储空间过大,不利于航空情报数据传递,因此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将AIXM代码进行压缩,并利用有效压缩算法进行了验证。在航空要素可视化方法方面,首先根据跑道类AIXM航空要素进行了数据分解与读取,并采用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DOM)技术与MATLAB技术对跑道和障碍物限制面在相对空间中进行了可视化。进一步利用The xmlbox技术与Google Earth软件,对空域类航空数据进行了虚拟地理空间的可视化应用。并对以上两种航空要素的可视化技术形成了对比,形成了技术流程图。

肖雪娇[3](2019)在《应用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基于块数据的采集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蕴含的价值越来越高,实现医疗数据共享、数据交流的需求极为紧迫。但目前存储于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健康的数据是异构的,难以流动和共享的“孤岛”信息和“条数据”。这严重削弱了医疗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阻碍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为了解决数据割裂、信息封闭的问题,“块数据”理论被提出来,它是在一个物理空间或者行政区域形成的涉及人、事、物等条数据的总和。我们将“块数据”的思想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以病人诊疗信息为对象,对基于“块数据”的医疗数据的采集机制进行研究,以打破不同医疗机构数据间的孤立情况,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跨平台、跨机构的医疗数据集成采集。我们对诊疗信息相关的医疗数据的异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语义异构是数据异构的关键问题,采用本体技术来解决,使相关医疗信息可以相互流通,彼此理解;根据诊疗数据采集的需求,参考混合本体的语义模型构建方式,设计基于“块数据”诊疗信息相关医疗数据采集的整体思路和数据采集模型,来达到消除相关医疗数据语义异构和不依赖接口实现采集的目的;针对诊疗相关医疗数据源的特征,分析设计建立诊疗数据局部语义模型的方式,设计并实现分别从关系数据库和XML文件等医疗数据中抽取诊疗语义模型,构建诊疗局部本体,处理因形式和语言造成的数据异构情况。比较分析已存在的领域本体的建立模式,设计相关的医疗信息构建诊疗全局本体的方法和流程;对建立诊疗本体之间映射关系方法进行研究,使用基于概念相似度的方式,并设计诊疗本体映射关系生成的模型和整体流程;深入研究与分析诊疗本体映射发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即相似度计算算法,根据本体的特征采用一种自动加权的方式来混合的多角度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得到更全面精确的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结果并在准确率上有所提高。对以病人诊疗信息为对象,基于“块数据”医疗数据采集的核心任务进行实现,并选取实际中三个有关病人诊疗信息的数据源进行医疗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实验。实验表明本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医疗数据中语义问题,本文提出的医疗数据采集方式可以满足当前异构医疗数据采集需求。

刘姝汗[4](2019)在《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托盘作为如今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元化物流载具,能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减少装卸搬运成本和货物在途的货损。然而现实应用中,依旧存在着托盘使用不充分的问题。开放式托盘共用平台内可以注册多个企业充当同一角色,以良好的竞争关系促进托盘资源更高效地运用。但仅靠单个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无法实现托盘的异地管理。此时就需要让多个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之间也能顺畅地完成数据交换。本文基于一个主要业务范围在四川的典型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研究与探讨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方案。首先,通过对当前托盘共用与数据交换两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交换方案的基础在于设计数据交换标准体系。而标准体系所规范的对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托盘共用业务来确定。然后,基于国际上托盘共用的三种业务模式,结合中国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的特点,列举出开放式托盘共用的三种业务模式。分别对其进行流程分析,而后进一步深入刻画存在数据交换需求的典型作业,以确定数据交换的范围。最后,研究当前标准体系设计规范,针对已知的数据交换需求,设计托盘共用信息平台的基础交换标准体系。以交换租赁模式中的“异地提盘”为例,从单证、数据元、数据元代码和接口流程四个方面进行了数据交换标准设计。

董小洋[5](2019)在《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方式多样,数据模型转换就是其中之一,它使一份模型数据能满足不同专业、工种、软件的集成和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 3D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成为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直接应用。BIM能够将建筑物三维数字化模拟还原,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具有很高的精度;同时,3D GIS提供的区域三维表面模型,包含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具有城市数据挖掘、空间分析和主题式查询等功能;BIM和3D GIS在范围和精度上存在互补,将宏观和微观结合是表达智慧城市的有效手段。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筑群不断扩大,地震、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未来的结构计算模拟也将逐渐向区域、城市尺度发展,迫切需要从BIM模型与GIS模型中快速构建结构计算模型,避免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办法,并将其应用到FPM(Finite Particle Method,有限质点法)平台中进行验证。BIM和GIS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不同来源数据无法融合的问题,BIM发展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工业基础类)标准,3D GIS 发布了 CityGML(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城市地理标记语言)通用信息模型。因此,本文从信息化、规则化和通用性上考虑,以IFC标准和CityGML标准为出发点开展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BIM模型生成结构计算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FC标准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方法。首先介绍了 IFC标准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对IfcRoot实体及其子实体的属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总结了早绑定、晚绑定和混合绑定这三类IFC解析方法,本文采用了早绑定解析工具IFC Engine DLL完成了对IFC文件的解析,并对IFC文档结构进行了详解。最后结合C#编程语言,构建了基于IFC标准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程序,解决了结构构件信息的提取、空间位置的定位、建筑外信息的添加等问题。2)针对3D GIS模型生成结构计算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办法。首先介绍了 CityGML的相关技术特征,其中详细分析了模块化设计、多层次建模和应用领域扩展。然后具体阐述了 CityGML文档结构特点,总结了现存XML解析方法的优缺点,基于此采用了基于citygml4j和SAX(Simple API for XML)流式读取的组合方式对CityGML进行解析。最后结合Java编程语言,在Eclipse平台上构建了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程序,解决了标准CityGML模型的构建、范围裁剪、CityGML多细节层次模型的升级和降级等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多LOD的结构计算模型生成办法。3)针对FPM平台,进行了本文研究的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方法的应用实践。首先阐述了 FPM的基本概念和FPM平台的整体架构。分别完成了 BIM模型到FPM模型以及GIS模型到FPM模型的自动构建,并对BIM和GIS在FPM平台上的融合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侯西龙[6](2018)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视频影像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及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非遗视频资源的组织存在着语义化描述程度不高、关联性不强、知识表达不足等问题,非遗视频资源的组织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与标准。非遗领域视频资源的爆发性增长,海量、异构多源的非遗视频资源的存储、组织、利用与传播成为研究的焦点;如何将海量的非遗视频资源从孤立的数据到深度的语义聚合,成为非遗数字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引入本体与关联数据的理念与技术,针对非结构化非遗视频资源难以入库与管理的难题,提出对视频资源进行语义组织的思想与方法。将非结构化的非遗视频数据,通过非遗视频知识元提取、视频资源语义标注、关联数据构建与发布等过程,使其成为结构化的非遗视频语义单元。改变了传统的非遗视频资源粗粒度语义描述的方式,深入到知识元层面,将非遗领域知识概念与视频内容的语义进行有机结合。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非遗视频资源组织与领域本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分析总结了目前非遗本体研究与视频资源组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对知识元理论、本体与关联数据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第三,对非遗视频知识元理论与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结合多特征的镜头分割方法对非遗视频进行解构。第四,梳理非遗领域中的各类实体、属性与关联关系,设计并构建了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模型,为视频资源描述与语义标注提供宏观的统一规范与标准的描述模型。第五,在非遗视频知识元语义描述的基础上,开展了非遗视频资源关联数据构建与发布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原型系统。最后,选取民俗类非遗项目“郧西七夕”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其视频资源进行语义组织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论文的创新点与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将知识元的概念与理论引入非遗视频组织领域,提出了一种非遗视频知识元提取的方法与思路,实现更细粒度的非遗视频资源的组织。论文分析非遗视频知识元的内涵与结构,定义了其形式化表示方式。通过对非遗视频知识元理论与提取技术的研究,促进了非遗视频资源由信息组织向知识组织方向的转化,丰富了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知识元领域的理论体系。(2)以语义网本体理论为基础,设计并构建了面向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的本体模型。该本体模型是非遗领域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对非遗视频涉及的领域概念及概念间语义关系的明确表达。本体模型的构建旨在为非遗视频的语义描述、多维度关联与语义化揭示提供统一的标准与描述模型。(3)论文提出了以本体为核心思想、以关联数据技术为驱动的新型的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方式。该语义组织方式能够实现非结构化非遗视频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转换,解决非遗视频资源语义化程度低、资源孤立存在、关联度不高等问题,提高非遗视频数据的关联性、开放性与易获得性。并通过“郧西七夕”非遗项目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组织本体模型与语义组织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非遗视频资源的语义组织可以实现对非遗视频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高效利用,加强了非遗视频资源与领域概念之间的语义关联,提高非遗视频资源的可见性、共享性与开放性。为基于非遗视频资源的新型知识服务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王新阳[7](2018)在《面向语义描述与数据查询的大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促使数据不仅在体量上急剧膨胀,数据的种类和格式也在快速增加。各种数据由于在模式以及操作方式上的不同而形成众多独立的数据种群,不同类型的数据无法统一查询和处理,阻碍了数据之间的互通。这不仅使得各种数据的统一高效使用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也为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充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使用传统的方式存储和操作这些异构数据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应用需求,例如No SQL等大数据模型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数据结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是与传统数据进行融合的最主要障碍。目前关于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模型进行模式集成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且大数据的语义描述等问题也尚缺少全面的研究。因此,需要一种统一、高效且足够灵活的方式来描述各类异构数据,且能够表达数据内部以及异构数据之间的语义,实现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和潜在知识的发现。本文在充分比较、分析各种异构数据集成公共模型的基础上,吸纳了相关主要模型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一种面向概念与关系的公共数据模型GDM(即格数据模型,Grid Data Model)。GDM模型在关系、段、节等定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新的数据模式定义和结构组织的方式,能够统一描述各种数据结构和语义关系。文中同时给出了GDM模型的形式化标准定义。为了深入说明GDM模型的语义描述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在GDM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描述了GDM模型的语义推理和领域知识演化原理,并以()描述逻辑为例,描述了如何通过GDM语法子集建立与描述逻辑的映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GDM模型构建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知识库,并对GDM模型的相关推理问题进行了理论证明。本文接着研究了数据集成过程中数据结构异构的问题。为了实现各种传统数据模型与大数据模型的集成,本文利用GDM模型基于关系的数据结构描述机制,从形式化理论角度研究了各种数据模型向GDM进行模式转换的原理,包括结构化的关系模型、半结构化的XML和多种非结构化的No SQL数据数据模型。同时还研究了GDM模型能够同时描述有模式数据和无模式数据的混合模式特性以及进行动态修改数据的能力。本文然后基于虚模式定义了GDM模型代数以及查询语言GDM SQL的语法,并阐述了GDM数据查询过程和查询优化基本原则。以上GDM模型数据管理方案提供了格数据查询和操作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基于GDM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的必要前提。基于以上模型定义、相关理论和查询操作语言,本文研究了分布式环境下异构数据集成过程中的查询、处理和优化等若干方面,解决了查询变量关联、查询分解与查询计划生成、查询处理过程的并行调度等相关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异构数据查询处理的时间成本,本文还提出了几种基于最小调度连通图的查询优化方案,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各种优化策略的性能,验证了查询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说明GDM模型的优秀特性和数据集成时的效率优势,本文还从各方面比较了GDM及几种基本数据模型的相关特性,并重点与OWL模型进行了深入对比。同时,还基于本文提出的效率评估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各模型进行数据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时的时间与空间效率。结果表明,GDM在数据集成时其时间和空间效率相对于所比较模型总体来讲是最优的,非常适合异构数据集成。最后,本文设计了基于GDM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和实施过程,展示了系统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显示了GDM模型能够比较出色地胜任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和知识发现。

刘为[8](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胡彦宇[9](2017)在《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复杂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系统仿真不仅在组成规模上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在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由于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使用不同学科领域的模型、分析工具来进行仿真计算,在产生大量异构数据的同时,也使得不同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变得困难。因此,在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如何合理设计数据交换模块,满足复杂系统仿真的需求,是复杂系统仿真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目前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基础上,针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设计实现了Muli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基于文本的的XML、JSON和产品数据交换技术,基于二进制的共享内存技术、数据包技术,基于SOA框架的Web Services和WCF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其次,针对MultiDAS环境特点与结构组成,分析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并根据需求利用WCF技术、JSON技术、自定义数据包、STEP技术、共享内存技术搭建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总体框架;然后,根据MultiDAS结构组成,从客户端与主控引擎之间、主控引擎与各节点端之间、各节点端之间和节点端内部模型之间四个方面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具体实现。最后,以大展弦比机翼气动结构耦合分析计算为实例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验证。通过与课题组早期手动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邵建林[10](2016)在《数字化电厂软件系统综合集成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电厂是现代电力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手段,其中软件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是数字化电厂各类业务总集成的关键核心点,涉及到数字化电厂各项业务流转的关键基础信息化建设内容。本文主要针对国华电力数字化电厂建设项目中综合集成子系统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解决数字化电厂软件系统综合集成的问题,并就各类业务数据综合集成的实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规划、设计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集成需求分析。通过对数字化电厂建设目标和原则的分析,明确了综合集成系统的建设原则,提出了项目的边界界定,同时给出了综合集成系统的定义和范围,梳理了综合集成子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数字化电厂综合集成子系统的建设思路。2、数据标准化平台。标准化建设是软件综合集成过程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研究数字化电厂所涵盖的主要信息化标准和具体衍生的相关数据子集,为后期的软件系统建设奠定基础数据模型和元数据语义定义。3、公共数据平台。在数据标准化平台成果基础之上,完成对公共数据的集成工作,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共享标准源,从而形成后期的软件研发必须在公共数据平台基础之上进行开发和设计,彻底解决企业数据孤岛和数据标准不一致问题,导通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4、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用户一次性登录和身份验证的问题,实现用户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平滑切换,避免用户管理的混乱和无序现象。5、门户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公共数据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企业门户形式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完成并实现数字化电厂管理的“一目了然”,让各个业务数据统一展现在门户之上。6、国华电力商务智能的主要系统规划、业务需求定义、系统设计、开发及测试过程,系统部署和上线运维整体思路进行了分析。讨论数据挖掘的主要主体和数据指标,对商务智能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关系数据共享与交换过程中一种基于XML Schema的模式转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系数据共享与交换过程中一种基于XML Schema的模式转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NX软件中船舶设计3D模型转XML数据的方法及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3D模型数据研究现状
        1.2.2 船舶设计结果检验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OCX模式设计
    2.1 OCX模式的介绍
        2.1.1 OCX模式的主要功能
        2.1.2 OCX模式的设计标准
    2.2 OCX模式设计的理论支持
        2.2.1 拓扑结构
        2.2.2 模式、模型
        2.2.3 XML语言
        2.2.4 基于XML语言的数据交换
    2.3 OCX模式设计实现
        2.3.1 OCX模式设计中命名空间
        2.3.2 OCX模式设计中的继承与扩展
        2.3.3 OCX模式设计中的引用机制
        2.3.4 OCX模式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CX模式在船舶系统中的应用
    3.1 OCX模式定义基础元素
        3.1.1 定义元素及其表示类型
        3.1.2 定义元素结构
    3.2 OCX模式定义船舶结构
        3.2.1 定义单一船舶结构元素及属性
        3.2.2 船舶结构的引用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X船舶应用模型导出系统设计
    4.1 模型导出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4.2 NX系统体系结构
    4.3 UI界面设计
        4.3.1 UI Styler编辑器
        4.3.2 UI界面搭建
    4.4 设计导出系统的基本框架
        4.4.1 构建导出的XML节点类型
        4.4.2 构建导出的XML文件类型
        4.4.3 构建配置文件
        4.4.4 构建配置文件阅读器
    4.5 导出结构信息
        4.5.1 导出Units ML信息
        4.5.2 导出目录信息
        4.5.3 导出船舶信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X模型导出结果验证
    5.1 XML文档验证器的UI设计
    5.2 XML文档验证器的功能设计
        5.2.1 XML文档验证器的初步设计
        5.2.2 XML文档验证器的优化
    5.3 NX模型导出和验证器的结合使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AIXM的航空要素编码规则与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航空信息管理系统
        1.2.2 航空情报信息交换模型(AIXM)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创新与结构
第二章 AICM的基本概念与实例分析
    2.1 AICM模型的基本定义
    2.2 UML模型
        2.2.1 UML模型的概念
        2.2.2 UML的分类与类图
    2.3 AICM的构成与实例分析
        2.3.1 构成AICM的六种构造型
        2.3.2 AICM中类图之间的主要关系
        2.3.3 AICM图形分析举例
    2.4 时间性和AICM
        2.4.1 航空元素时间属性的必要性及要求
        2.4.2 四种时间模型的概念与意义
        2.4.3 时间模型与AICM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IXM的概念与编码规则
    3.1 AIXM的基本概念
    3.2 XML数据结构
        3.2.1 XML的构成与基本结构
        3.2.2 XML schema技术
    3.3 AIXM的标准化编码规则与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IXM编码规则的改进研究
    4.1 AIXM编码规则本土化研究
        4.1.1 AIXM编码规则本土化可行性分析
        4.1.2 AIXM本土化定义与技术流程
        4.1.3 AIXM编码本土化应用举例
    4.2 AIXM编码压缩方法研究
        4.2.1 编码数据压缩基础概念
        4.2.2 针对于AIXM编码的压缩算法
        4.2.3 AIXM数据压缩过程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IXM数据结构的可视化
    5.1 AIXM航空要素可视化的工作流程
    5.2 AIXM数据在相对空间的可视化
        5.2.1 拓展的跑道AIXM构建
        5.2.2 基于AIXM数据结构的拓展跑道数据构建
        5.2.3 跑道和障碍物限制面的可视化
    5.3 AIXM数据在虚拟地理空间的可视化
        5.3.1 构建空域AIXM
        5.3.2 基于AIXM结构的空域信息构建
        5.3.3 空域在虚拟地理空间的可视化
        5.3.4 基于AIXM数据结构的空域四维空间的生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应用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基于块数据的采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块数据理念
    2.2 诊疗数据分析
    2.3 本体技术
        2.3.1 本体的概念
        2.3.2 本体描述语言
        2.3.3 本体构建方法
    2.4 本体映射和相似度计算
        2.4.1 本体映射
        2.4.2 相似度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块数据医疗数据采集机制
    3.1 诊疗数据采集目标
    3.2 诊疗数据采集模型研究分析
        3.2.1 语义模型构建方式选择
        3.2.2 诊疗数据采集的整体思路
        3.2.3 诊疗数据采集模型
    3.3 诊疗局部本体构建
        3.3.1 诊疗局部本体构建分析
        3.3.2 诊疗关系数据语义模型提取
        3.3.3 XML诊疗数据语义模型提取
    3.4 诊疗本体映射生成
        3.4.1 诊疗本体映射分析
        3.4.2 映射生成模型设计和流程
        3.4.3 诊疗本体相似度算法分析
        3.4.4 相似度算法原理和伪代码
    3.5 诊疗全局本体构建
        3.5.1 诊疗全局本体构建方法
        3.5.2 诊疗全局本体构建流程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心功能实现和测试
    4.1 实现环境
    4.2 实现设计和介绍
        4.2.1 诊疗关系数据语义模型提取
        4.2.2 诊疗XML文件语义模型提取
        4.2.3 诊疗本体映射发现
    4.3 诊疗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及分析
        4.3.1 数据源介绍
        4.3.2 结果展示和分析
        4.3.3 XML文件抽取本体
    4.4 相似度算法评价
        4.4.1 评价标准
        4.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托盘共用发展与研究
        1.2.2 国内外数据交换去中心发展与研究
        1.2.3 国内外数据交换标准发展与研究
        1.2.4 国内外数据交换系统发展与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技术理论基础
    2.1 托盘共用业务模式
        2.1.1 交换模式
        2.1.2 租赁模式
        2.1.3 租赁与交换并用模式
        2.1.4 业务模式比较
    2.2 EDI发展历程
    2.3 典型数据交换标准比较分析
        2.3.1 BizTalk分析
        2.3.2 ebXML
        2.3.3 Rosettanet分析
        2.3.4 c XML分析
        2.3.5 Logink分析
        2.3.6 标准对比分析
第3章 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3.1 业务流程分析
        3.1.1 交换租赁模式
        3.1.2 循环租赁模式
        3.1.3 以购代租模式
        3.1.4 模式比较分析
    3.2 典型作业数据交换需求
        3.2.1 出租商异地查询
        3.2.2 运输企业异地提盘
        3.2.3 服务站定期盘点
        3.2.4 购买者异地购盘
    3.3 数据交换实现基础
        3.3.1 托盘信息编码
        3.3.2 数据来源
第4章 数据交换标准设计
    4.1 基础标准体系设计
        4.1.1 单元
        4.1.2 结构
        4.1.3 流程
    4.2 数据元设计规范
        4.2.1 数据元描述
        4.2.2 变更指示符标记
        4.2.3 数据元表示的缩写
        4.2.4 数据元的类目与标识符分配原则
    4.3 数据元代码设计规范
        4.3.1 代码集概念
    4.4 单证设计规范
        4.4.1 单证描述语言
        4.4.2 XML文档表达形式
        4.4.3 XML Schema表达形式
    4.5 接口流程PIP表示
        4.5.1 PIP 的目录分类
        4.5.2 PIP的视图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业务流程
    5.2 基础标准
        5.2.1 主要单证
        5.2.2 业务数据元
        5.2.3 数据元代码
        5.2.4 流程规范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BIM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
        1.2.1 BIM技术发展概述
        1.2.2 GIS技术发展概述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基于BIM的计算模型生成研究现状
        1.3.2 基于GIS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生成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BIM中基于IFC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
    2.1 引言
    2.2 IFC标准
        2.2.1 IFC标准基本框架
        2.2.2 IfcRoot实体及其子实体
    2.3 IFC解析
        2.3.1 IFC计算机编程语言解析办法
        2.3.2 文档结构深入解析
    2.4 基于IFC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
        2.4.1 结构构件信息的提取
        2.4.2 空间位置的定位
        2.4.3 建筑外信息的添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IS中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
    3.1 引言
    3.2 CityGML技术特征
        3.2.1 模块化设计
        3.2.2 多层次建模
        3.2.3 应用领域扩展
    3.3 CityGML解析
        3.3.1 文档结构特点
        3.3.2 XML解析方法
        3.3.3 基于citygm14j和SAX流式读取的CityGML文档解析
    3.4 基于CityGML的区域结构计算模型构建
        3.4.1 标准CityGML模型构建方法
        3.4.2 范围裁剪
        3.4.3 CityGML多细节层次模型的升级和降级
        3.4.4 基于多LOD的结构计算模型生成办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有限质点法平台中的模型转换与融合
    4.1 引言
    4.2 有限质点法及平台
        4.2.1 FPM基本概念
        4.2.2 FPM平台整体架构
    4.3 BIM中IFC模型的转换实例
        4.3.1 IFC查询与可视化
        4.3.2 模型转换
    4.4 GIS中CityGML模型的转换实例
        4.4.1 CityGML可视化
        4.4.2 L1层级集中质量模型生成与计算
        4.4.3 L2层级框架模型生成与计算
    4.5 BIM与GIS的融合
        4.5.1 范围裁剪
        4.5.2 BIM模型转换3D GIS模型
        4.5.3 "BIM+GIS"L3层级计算模型生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FPM模型文本文件(.fpmt)输入格式
作者简历

(6)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研究现状
        1.2.2 非遗领域相关本体模型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组织结构与框架
    1.5 论文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知识元理论
        2.1.1 知识元的概念
        2.1.2 知识元分类与知识元结构模型
        2.1.3 知识元相关技术
    2.2 语义网及本体相关理论与技术
        2.2.1 本体的定义与分类
        2.2.2 本体相关技术
        2.2.3 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
    2.3 关联数据技术
        2.3.1 关联数据的概念
        2.3.2 资源描述框架
        2.3.3 关联数据构建的技术与工具
    2.4 本章小结
3. 非遗视频知识元的提取
    3.1 非遗视频类型与基本结构
        3.1.1 非遗视频的类型
        3.1.2 非遗视频结构分析
    3.2 非遗视频知识元内涵与结构
        3.2.1 非遗视频知识元的内涵
        3.2.2 非遗视频知识元的结构
    3.3 非遗视频知识元的提取与表示
        3.3.1 结合多特征的视频镜头分割
        3.3.2 镜头关键帧提取
        3.3.3 非遗视频知识元的形式化表示
    3.4 本章小结
4.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模型构建
    4.1 非遗视频的内容及要素分析
        4.1.1 非遗视频的主要内容
        4.1.2 非遗视频内容的要素分析
    4.2 非遗视频资源组织本体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4.2.1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模型
        4.2.2 本体设计原则与构建方法
        4.2.3 复用的相关本体模型
    4.3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模型的构建过程
        4.3.1 定义核心类与层级
        4.3.2 定义属性与关系
        4.3.3 定义规则与推理
        4.3.4 本体实例创建
    4.4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模型的开发与实现
        4.4.1 本体的描述语言
        4.4.2 本体模型的开发
        4.4.3 本体模型的检测与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遗视频资源的语义组织
    5.1 关联数据对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的优势
    5.2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的过程与框架
        5.2.1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原则
        5.2.2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过程
        5.2.3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框架
    5.3 非遗视频资源的语义描述
        5.3.1 非遗视频语义描述的层级
        5.3.2 非遗视频语义描述的模式
    5.4 非遗视频资源关联数据的构建与语义组织方式
        5.4.1 非遗视频资源关联数据构建流程与方式
        5.4.2 非遗视频资源的关联数据构建
        5.4.3 非遗视频资源的语义组织方式
    5.5 本章小结
6.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的实证研究—以“郧西七夕”为例
    6.1 “郧西七夕”视频资源获取与数据处理
        6.1.1 “郧西七夕”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1.2 “郧西七夕”视频资源与相关信息的采集
        6.1.3 “郧西七夕”视频知识元的提取
    6.2 “郧西七夕”应用本体模型的构建
        6.2.1“郧西七夕”核心概念对象的分析
        6.2.2 “郧西七夕”应用本体模型的构建
    6.3 “郧西七夕”视频资源的语义描述与关联数据创建
        6.3.1 视频资源语义标注与描述
        6.3.2 视频资源关联数据的创建
    6.4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4.1 原型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6.4.2 原型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6.4.3 “郧西七夕”视频资源的语义组织与可视化表达
        6.4.4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OWL语言描述
    附录B: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本体核心类与对象属性列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7)面向语义描述与数据查询的大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数据集成技术与系统研究现状
        1.2.2 面向异构数据集成的统一建模研究现状
        1.2.3 基于公共数据模型的逻辑推理与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2.4 以NoSQL为主的大数据模型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 GDM公共数据模型
    2.1 异构数据集成问题描述
    2.2 主要公共数据模型介绍
        2.2.1 面向结构的数据模型
        2.2.2 面向语义的数据模型
    2.3 基于关系和概念的格数据模型(GDM)
        2.3.1 格数据关系
        2.3.2 格数据类型
        2.3.3 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DM模型的数据语义描述和推理
    3.1 问题描述
    3.2 GDM模型的语义表达和演化
    3.3 GDM模型与描述逻辑及知识表示
        3.3.1 概念映射
        3.3.2 GDM节与公理映射
        3.3.3 GDM关系与角色映射
        3.3.4 GDM个体与事实映射
    3.4 转化正确性及相关推理问题证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大数据集成的异构数据源模式转换
    4.1 模式映射简介
        4.1.1 模式映射方法
        4.1.2 模式映射过程
    4.2 关系数据模型的模式转换
    4.3 以XML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模型的模式转换
    4.4 NOSQL数据模型的模式转换
    4.5 混合模式及动态数据集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DM模型数据管理
    5.1 GDM数据管理的图论基础
    5.2 GDM模型代数运算
        5.2.1 模式代数
        5.2.2 GDM对象代数
    5.3 GDM数据查询与操作
        5.3.1 格数据操作模型
        5.3.2 基于SQL的GDM数据查询与操作
        5.3.3 GDM数据查询过程与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GDM的异构数据集成的查询、处理与优化
    6.1 基于中间模式的多层局部自治集成模型
        6.1.1 集成模型的定义
        6.1.2 模式的类型与映射
    6.2 异构数据集成的查询处理机制与过程
        6.2.1 全局查询语言及查询变量关联
        6.2.2 查询分解与查询计划生成
        6.2.3 查询结果处理及并行调度
    6.3 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基于并行调度的查询优化
        6.3.1 异构数据集成中的查询处理代价模型
        6.3.2 预定义查询优化
        6.3.3 自适应查询优化
        6.3.4 综合优化策略
        6.3.5 查询优化策略的评价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GDM模型特性分析与集成效率评价
    7.1 数据模型综合分类与定性比较分析
        7.1.1 数据模型分类
        7.1.2 基本特性的定性分析与比较
    7.2 与OWL的对比与分析
    7.3 数据集成时间与空间效率的评价分析
        7.3.1 数据集成的时间与空间效率评估模型
        7.3.2 初始化参数的一些假设和解释
        7.3.3 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 基于GDM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语义操作层次框架
    8.2 一种综合的多策略相似度衡量方法
    8.3 基于GDM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
        8.3.1 开发环境与相关配置
        8.3.2 系统架构及实施体系
        8.3.3 格数据引擎核心功能展示与说明
        8.3.4 Paragraph Turbo核心功能展示与说明
    8.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GDM模型中数据以及关系的层次
附录B:GDM模型结点类型
附录C:GDM SQL语法定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设计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2.2.1 语义网概述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产品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基于SOA框架的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1 引言
    2.2 基于文本的数据交换技术
        2.2.1 XML数据交换技术
        2.2.2 JSON数据交换技术
        2.2.3 常用产品数据交换技术
    2.3 基于二进制的数据交换技术
        2.3.1 共享内存
        2.3.2 数据包
    2.4 基于SOA框架的数据交换技术
        2.4.1 SOA概述
        2.4.2 Web Services技术
        2.4.3 WCF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设计
    3.1 引言
    3.2 MultiDAS环境特点
    3.3 MultiDAS环境结构组成
    3.4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3.4.1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总体需求
        3.4.2 MultiDAS环境各部分之间数据交换需求
    3.5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方法总体架构设计
    3.6 WCF通信架构设计
    3.7 仿真客户端与主控引擎之间数据交换设计
        3.7.1 模型信息
        3.7.2 仿真任务设计信息
    3.8 主控引擎与各节点端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8.1 节点信息
        3.8.2 仿真结果数据与任务运行控制指令
    3.9 各节点端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10 节点端内部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实现
    4.1 引言
    4.2 MultiDAS环境通信架构搭建
        4.2.1 WCF服务层的建立
        4.2.2 业务逻辑层的建立
        4.2.3 客户层的建立
        4.2.4 访问点配置
    4.3 JSON文件的创建与解析
        4.3.1 JSON文件创建
        4.3.2 JSON文件解析
    4.4 数据包的建立与解析
    4.5 共享内存的读写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测试验证
    5.1 引言
    5.2 MultiDAS环境仿真应用背景分析
    5.3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测试验证
        5.3.1 大展弦比机翼气动耦合分析仿真流程
        5.3.2 气动结构模型配置
        5.3.3 仿真任务设计
        5.3.4 节点信息注册
        5.3.5 试验结果管理数据交换验证
    5.4 运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数字化电厂软件系统综合集成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综述
    1.2 数字化电厂软件系统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力信息标准化
        1.3.2 公共数据平台
        1.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1.3.4 门户平台
    1.4 论文主要内容
    1.5 论文层次结构
第二章 数字化电厂软件系统综合集成需求分析
    2.1 建设目标和原则
        2.1.1 建设目标
        2.1.2 建设原则
    2.2 项目边界界定
        2.2.1 综合集成子系统的定义和范围
        2.2.2 综合集成子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关系
    2.3 数字化电厂与综合集成子系统的建设思路
        2.3.1 数字化电厂整体建设思路
        2.3.2 数字化电厂总体技术架构
        2.3.3 数字化电厂应用系统结构
        2.3.4 数字化电厂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标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主要技术综述
        3.1.1 数据标准化综述
        3.1.2 数据标准化的构架模式
    3.2 数据标准化的规划设计
        3.2.1 数据标准的基本规划原则
        3.2.2 数据标准化的层次结构
        3.2.3 数字化电厂数据标准化主要内容
    3.3 数据元编码设计
        3.3.1 编码设计的基本准则
        3.3.2 编码分类与结构
        3.3.3 数据元分类编码设计
        3.3.4 数据元编码设计分类
        3.3.5 数据元编码详细设计
    3.4 数据标准化的平台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基本情况概述
        4.1.1 发展状况
        4.1.2 建设意义
    4.2 相关理论
        4.2.1 数据集成及共享的定义
        4.2.3 数据集成及共享的主要技术内容
    4.3 国华电力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框架分析与设计
        4.3.1 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框架设计
        4.3.2 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的数据更新
        4.3.3 完成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数据交互
        4.3.4 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和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应用
    4.4 国华电力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关键接口的开发
        4.4.1 物料主数据接口
        4.4.2 需求计划提报接口
        4.4.3 工单/非工单出库接口
        4.4.4 库存信息查询接口
    4.5 数据集成与共享的平台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
    5.1 国华电力统一身份平台必要性及需求目标
        5.1.1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必要性
        5.1.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需求及目标
    5.2 国华电力统一身份平台的整体规划
        5.2.1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逻辑架构
        5.2.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服务集群部署
    5.3 国华电力统一身份平台单点登录的实现
        5.3.1 单点登录基本原理
        5.3.2 单点登录的实现原理
    5.4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系统门户Portal设计与实现
    6.1 国华电力门户平台建设目标及内容
    6.2 国华电力门户PORTAL技术选型
    6.3 国华电力门户PORTAL总体架构
        6.3.1 用户使用层
        6.3.2 功能应用层
    6.4 国华电力门户PORTAL建设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华电力商务智能设计与实现
    7.1 设计与实施过程
        7.1.1 系统规划
        7.1.2 业务需求定义
        7.1.3 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
        7.1.4 系统部署、上线与运维
    7.2 展现设计思路
        7.2.1 主题框架
        7.2.2 基本布局
        7.2.3 分析步骤
    7.3 主题与指标
        7.3.1 基本情况
        7.3.2 生产管理主题
        7.3.3 安全环保管理主题
        7.3.4 库料管理主题
        7.3.5 经营管理主题
        7.3.6 财务管理主题
        7.3.7 人力资源管理主题
        7.3.8 战略管理主题
    7.4 关键技术与难点
        7.4.1 BI系统架构
        7.4.2 技术难点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软件测试
    8.1 软件功能性测试
        8.1.1 功能性测试评价指标
        8.1.2 功能性测试模版
    8.2 软件性能测试
        8.2.1 测试环境概述
        8.2.2 性能指标及用例
        8.2.3 测试实施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1.1 管理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辩证统一性
        9.1.2 数据标准是软件系统健康发展的核心与根本
        9.1.3 数据交换与共享是企业数据集成的最基础和重要的问题
        9.1.4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一环
        9.1.5 应用系统门户建设是软件基础平台应用的具体体现
        9.1.6 商务智能是所有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最后的集成
    9.2 展望
        9.2.1 云计算对数字化电厂的巨大影响
        9.2.2 移动终端对企业信息化的巨大影响
        9.2.3 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主流
致谢
参考文献
本论文附件部分
    附件 1:物料主数据接口的具体实现
    附件 2:接口类REQUIREMENTWEBSERVICE源代码
    附件 3:需求计划提报接口的具体实现
    附件 4:工单/非工单出库接口的具体实现
    附件 5:库存信息查询接口的具体实现

四、关系数据共享与交换过程中一种基于XML Schema的模式转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NX软件中船舶设计3D模型转XML数据的方法及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 张凯迪.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AIXM的航空要素编码规则与可视化研究[D]. 胡敬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3]应用于医疗信息平台的基于块数据的采集机制[D]. 肖雪娇. 东南大学, 2019(05)
  • [4]开放式托盘共用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方案研究[D]. 刘姝汗.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5]基于BIM和GIS的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与应用研究[D]. 董小洋. 浙江大学, 2019(01)
  • [6]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研究[D]. 侯西龙.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面向语义描述与数据查询的大数据组织方法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 王新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2)
  • [8]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9]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D]. 胡彦宇.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 [10]数字化电厂软件系统综合集成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邵建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一种关系数据共享交换过程中基于XML Schema的Schema转换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