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书馆学报》作者群分析

《中医图书馆学报》作者群分析

一、《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作者群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峥[1](2020)在《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期刊出版是科研成果向社会经济生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识别、监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评价思想落后于出版融合概念下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科技管理单位和科研绩效评估单位在实践中滥用、误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结果、学术期刊片面追求单项和关键评价指标数值而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出版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从情报学研究角度看,可以归结为学术信息集合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测度问题。信息熵正是解决信息度量问题的经典理论。本研究基于信息熵研究科技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中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对于一个孤立知识系统,信息的引入降低了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术期刊为系统引入负熵的作用,实现了系统的熵降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看作一个信息引入过程,若论文被更广泛地传播,就表明学术期刊所供给的信息内容具有更大价值,也就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知识系统的有序性,体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趋于明朗和一致,对未知领域的错误理解趋于降低和消除。在期刊评价领域,知识系统可以看作期刊所提供的内容(论文)集合。对知识系统整体而言,显示度水平(概率)越高,意味着内容价值越大,也就是学术期刊为知识系统提供负熵的贡献越大。基于此假设,可以将信息熵变化作为一个定量测度信息价值水平的指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描述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模型;以能源研究领域为样本实证计算一个以期刊论文集合构成的知识系统信息熵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信息熵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从测度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所贡献的“负熵”的全新角度,构建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成果将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引文分析方法、标准化归一法来研究由学术期刊出版行为对学科知识系统所带来的信息熵变化量。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熵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将SCI数据库和E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作为样本对信息熵变化量监测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专家调查法构建科技学术期刊评价的准则层指标,并以我国出版的、经期刊管理部门认定为科技学术期刊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在学术期刊的评价思路上采用“评价知识贡献来替代评价质量”的逻辑。该定量方法与传统的引文分析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有所突破。二是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信息熵评价角度出发,选择描述不确定性的相关指标。在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上,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信息熵这个宏观系统状态量的测度出发进行评价,既符合我国学术期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求,又能科学有效地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特别是研制了“红点指标”“竞争强度”等创新指标。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系统中信息熵的概念,并设计了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数学模型:因为学科发展具有显着的系统属性,因此可以把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孤立系统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这个知识系统就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集合。在这个孤立系统中,对未能明确的研究观点,存在不同的预判,即不确定性状态。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来表达。而随着研究发展,不断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入,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知识系统的信息熵向着降低方向发展,也就是系统不确定性在降低。通过能源科学学科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随着时间进展,能源科学领域知识系统信息熵值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该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在减少。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减少对科学问题的不明确认识,为知识系统输入有价值研究成果,也就是输入负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术期刊的贡献。本研究设计了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状态量和变化量的基本方法。为此设计了基于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该评价指标系统共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公布认定的3713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

蒋桐[2](2019)在《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之一,现已成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出版业》作为其在编辑出版研究领域的分支,凝聚了编辑出版研究领域的最前沿、高水平的科研精粹。对《出版业》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很好地了解刊物的发展情况,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编辑出版学科的发展。编辑出版学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发展进展、研究主客体、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人员的特征等都值得关注。通过使用文献计量研究法,对《出版业》载文的源刊物及区域分布、基金论文情况、作者个体特征及合着情况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合《出版业》的定位和栏目设置等对近五年《出版业》的载文特征和选稿取向做了分析;同时,结合当前的研究探讨了编辑出版学科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向。从载文信息来看,编辑出版领域近五年发文总量不断增加,《出版业》载文量却呈下降趋势,但是基金论文比和篇均基金有相应提升,由此可见《出版业》对优质论文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这些论文的来源刊物较为固定,以编辑出版领域的核心刊物为主,澳门理工学院学报是专业核心刊物之外的重要转载来源。论文的来源地区则较为分散,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上海、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区是重点来源区。通过对《出版业》的作者特征分析,发现结构较为合理,整体素质较高,来自学界、业界以及政府机构的作者分布合理,大多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但是科研产出水平偏低,作者合着规模和合着程度偏低,缺少核心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滞后,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较为滞后。关键词聚类数据显示,当前编辑出版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数字出版、期刊评价、编辑出版史、全民阅读以及体制改革五大主题展开,五年来研究不断聚焦和深入。但是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研究领域之间较为分散,虽然有较高频次的关键词,但是整体研究的集中度和深度都还较浅。呈现出应用导向的研究价值观,理论研究和史的研究较为薄弱,编辑出版领域的研究发展不均衡。

钟彩云[3](2018)在《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15)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从成立之初就旨在成为引领我国人文社会学科学术研究与理论攻关的重要阵地。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期以来汇聚了学科领域内的知名学者与专家,聚焦研究学科领域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对于教育学学科理论新生、教育实践工作理论指导突破都产生了功不可没的影响与作用。本研究以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至2015年间重大项目的申请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SPSS20.0作为分析软件,对十年间重大项目的年度数量变化、项目分布走向、项下发文的学生生产力与学术影响力、项目申请人发文合作情况与科研产出数量及科研产出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用统计分析数据,对作者群的基础构成及差异进行了深度描述,以期揭示教育学科十年来的理论研究走向及学科带头人构成形态。论文对十年间教育学科重大项目进行全样本分析,计量分析项目合计163项,作者179人,严格按照统计学的计量分析要求,聚焦论文研究目标与待答问题,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群体地域性分布明显,各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以重点研究基地所在的地区向周边散开,年龄主要集中于50、60年代以男性居多,学历结构单一博士为主;2、该群体发文合着率与绝对发文量、h指数之间并没有显着地相关性,与相对发文量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并且觉得部分研究人员都具备教育学科背景,并且同时拥有多学科背景;3、该群体发文量不仅项目之外还是项下发文量,质量都相对较高。

谢恩礼[4](2016)在《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1998-2014年田径运动科技文献为研究对象,引入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系统探讨田径运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发现田径运动研究的研究力量、知识基础、研究主题与主题演化,探析国内外田径运动研究知识图谱差异的影响因素,为我国田径运动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具体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对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知识主体图谱分析,了解国内外田径运动的研究力量,结果发现三者均具有集中与离散并存的非均衡特征;美国是田径运动研究的中心,高校是田径运动研究的主要阵地。国外形成了以“Noakes、Keith、Knechtle”等为代表的作者群;国内形成了以“骆建、谢慧松、严波涛”等为代表的作者群。第二、通过对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知识客体图谱分析,洞悉国内外田径运动研究知识基础。《Med Sci Sport Exer》和《田径》分别是国外、国内田径运动研究最高被引频次期刊,形成以它们为代表的期刊共被引复杂网络,是田径运动研究的主要载体;“Costill、Lucia、Knechtle”和“文超、田麦久”等分别是国外、国内田径运动研究的高被引作者,他们是田径运动研究的核心作者,掌握着田径运动研究知识流动的方向。第三、通过对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知识主题图谱分析,识别国内外主流的研究主题。运动损伤生物力学、田径生理学、力量与爆发力、疲劳与恢复、耐力训练是国外田径运动研究的研究主题;高原训练、田径运动学、田径社会学、田径运动训练是国内田径运动研究的研究主题。第四、通过对田径运动科技文献主题演化图谱分析,力量和爆发力是国外田径运动研究的热点,重视大众健身和预防康复方面的研究,研究的视角较为微观;田径运动训练是国内田径运动研究的热点,重视运动生物力学对田径运动的科技支持作用,研究的视角较为宏观、中观。综上所述,纵观田径运动研究的发展历程,一方面要加强田径运动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田径运动更加全面推向世界;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田径运动研究的发展经验,丰富研究主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我国田径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快速、健康的发展。

蒋若冰,胡艳,邵爽[5](2013)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对《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1994-2012年的载文、引文、被引、作者、基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认为该刊拥有集中的作者群,深受情报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已成为全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中优秀的医学图书情报学术期刊及重要信息源。

储节旺,孙晓宁[6](2012)在《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高被引文献、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基金资助情况和研究主题7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王天津[7](2012)在《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及借鉴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常态化趋势,处于事态中的图书馆自然不能幸免。如2008年中国“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北川县图书馆5名职工1人死亡,2人获救,1人失踪,馆长也受重伤。这些事件给图书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敲醒了警钟。同时,图书馆内的各种社会事件也时有发生,如国家图书馆“巴金赠书流失事件”。而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可以防止将要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有可供借鉴的内容,值得国内图书馆人学习。而国内图书馆在突发事件的管理各个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开展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研究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本论文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情报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现状和评价、国内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实践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在突发事件管理上需要借鉴的内容和启示。论文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相关理论。主要内容:国外危机管理的出现,我国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图书馆危机及其管理(包括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定义、图书馆危机事件的特征、图书馆危机管理的4R理论和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目的),图书馆突发事件及其管理(包括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定义、图书馆常见突发事件、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意义和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4R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关于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的文献调研以及对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分析。文献分析包括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突发事件的应对(紧急应对、合作应对、社会和个人援助)、突发事件后的恢复研究(案例分析和总结、恢复方式研究)、图书馆协会/学会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作用、图书馆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等。第三部分介绍我国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我国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调研以及对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分析。文献分析包括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预案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的介绍、图书馆灾害管理规划的制订及内容),国内研究综述及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的介绍,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探讨,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专题研究,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其他研究(图书馆的应急服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和图书馆合作及行业救助应对突发事件)。第四部分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评价。主要内容: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现状的评价。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的特点:管理理论研究已经成熟、实证方法在案例中大量运用、注重管理经验交流和总结、学会和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领域广且紧贴社会现实。国外图书馆在突发事件管理研究上存在的问题:管理文献和信息量部分过载、管理模式的使用存在同质化倾向、语言的障碍影响了管理经验的交流。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的特点: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应急机制研究占据了很重的分量、实证研究在案例分析中的比重增加。国内图书馆在突发事件管理研究上存在的问题:理论创新不足、实践研究缺乏、不注重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有分量的管理文章或专着不多、少有介绍水灾方面的文献。第五部分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实践进行了比较。一是图书馆网站主页有关突发事件管理的内容:我国5所图书馆网站主页的分析、对国外几所图书馆网站主页的分析。二是关于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的问卷调查,包括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的类型、图书馆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处理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和人员、组织人员培训或演练、应对突发事件采取的措施、突发事件处置后的后续工作。三是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现状的比较。第六部分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给我们借鉴与启示。图书馆员要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患于未然、关注全球经济危机对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影响、发挥保险业在我国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作用、重视图书馆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和总结、借鉴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突发事件管理研究、根据实际制定计划和设置管理机构、认识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中网络和网站的作用。第七部分主要研究结论和探讨。一是主要结论: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外图书馆尤其是发达国家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趋于成熟,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缺乏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与图书馆常态化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是下一步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建立我国图书馆突发事件的处置体制、挖掘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王天津,张文举[8](2011)在《2000-2009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发表论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科研状况和科技论文水平,为图书馆在科研工作、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解放军医学图书馆2000-2009年发表的中文论文情况统计,导入EXCEL对统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9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共发表中文论文521篇(不包括29篇会议论文、年鉴),发表在58期刊上,2009年发表最多(74篇)。其中发表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非核心刊)的论文为248篇,占该馆发表论文总数的47.60%。署名第1作者的前10位中,发表论文最多的到达32篇,占前10位作者发文数量的17.88%;发文前10位作者都具有高级职称,总共发表论文179篇,占该馆发表论文总数的34.36%。内容主要为有关于数字图书馆、循证医学、参考咨询服务、信息资源评价及知识管理等方面。结论近10年该馆发表的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比较少,并且部分论文质量不高;高产作者群已经形成,职称也较高,但集中度过高,人才梯队不合理;应用和非军事领域研究论文较多,理论和军事医学信息领域研究成果论文较少。

杜化荣,刘岩,李小涛,刘亚民[9](2011)在《近30年我国两大医学信息学期刊载文作者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医学信息学杂志》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刊发论文的作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作者队伍基本情况。2种期刊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医学图书馆和医学信息研究机构,高产作者大多涉及医学图书信息学的多个研究方向,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其学术创造期一般持续20年,高产峰期约在10年左右;作者合作程度在逐年增强,但仍处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期刊是我国医学信息学界成果发布与学术交流最重要的论文刊发平台。

王小平[10](2010)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主要被引论文作者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数据,对《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的主要被引论文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被引数量排序,对高被引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数、被引论文篇数、单篇最高被引数、总被引次数和H指数进行分析,以了解主要被引作者的学术影响力。结果显示,期刊论文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广州医学院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和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管理系等是我国医学图书情报研究的重要基地。但论文被引次数普遍不高,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研究团队,特别是作者队伍可能出现断层,建议编辑部加强专家型作者队伍的培养。

二、《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作者群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作者群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科技学术期刊传播规律的研究
        2.1.1 学术期刊传播模式的研究
        2.1.2 基于引文分析探索学术期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研究
        2.1.3 基于知识扩散理论的期刊信息传播研究
        2.1.4 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2.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办法
        2.2.2 基于传统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3 基于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4 期刊评价活动长期存在的挑战
    2.3 熵的概念与研究应用
        2.3.1 热力学熵概念
        2.3.2 玻尔兹曼熵概念
        2.3.3 信息熵概念
        2.3.4 信息熵概念的发展
        2.3.5 信息熵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测度
    3.1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概念
        3.1.1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3.1.2 学术传播的系统属性
        3.1.3 知识系统不确定性的构成
        3.1.4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义
    3.2 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原理
        3.2.1 构造指标矩阵
        3.2.2 标准化处理
    3.3 以能源领域为样本测度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
        3.3.1 数据来源
        3.3.2 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学模型
        3.3.3 指标计算
        3.3.4 实证:以能源领域论文为样本
    3.4 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贡献的测度模型
    4.1 研究假设和思路
        4.1.1 研究假设
        4.1.2 测度思路
    4.2 学术期刊对相应知识系统的贡献的测度
        4.2.1 学科分类体系划分
        4.2.2 各学科高频关键词统计
        4.2.3 计算各学科领域由期刊论文所构成的知识系统的信息熵背景值
        4.2.4 计算被评价期刊缺位状态下对应知识系统的信息熵的虚拟值
    4.3 测度学术期刊贡献的实证
        4.3.1 实证测算
        4.3.2 结果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和实证
    5.1 构建指标体系
        5.1.1 准则层构建
        5.1.2 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和研制
        5.1.3 原创指标之一:红点指标的研制
        5.1.4 原创指标之二:竞争压力指标的研制
    5.2 确定指标的权重
        5.2.1 专家邀请和调查
        5.2.2 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5.2.3 计算权重
    5.3 实证:以中国3713 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样本
        5.3.1 样本的特点
        5.3.2 采集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5.3.3 计算期刊加权评分
        5.3.4 实证结果的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比较优势
        6.2.1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6.2.2 基于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方法相对于以往方法的比较优势
        6.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优势
    6.3 讨论
        6.3.1 未来研究展望
        6.3.2 研究局限性
        6.3.3 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2)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思考
        1.2.1 文献计量学概述及其应用研究
        1.2.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及《出版业》研究
    1.3 数据来源与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2 载文信息分析
    2.1 载文时间分布
        2.1.1 载文量年度分布
        2.1.2 载文出版时滞
    2.2 载文源刊物分析
        2.2.1 载文源刊物分布
        2.2.2 载文的地区分布
    2.3 基金论文分析
        2.3.1 基金论文数量概况
        2.3.2 论文基金类别分布
3 作者信息分析
    3.1 作者发文信息分析
        3.1.1 作者发文量统计
        3.1.2 核心作者群分析
    3.2 作者个体结构分析
        3.2.1 作者学历及职称分析
        3.2.2 作者工作单位分析
    3.3 作者合着情况分析
        3.3.1 作者合着规模与合着程度
        3.3.2 作者合着结构分析
4 载文关键词分析
    4.1 研究热点分布
        4.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4.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4.2 研究发展脉络
        4.2.1 历年研究重点分析
        4.2.2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5 栏目主题分析
    5.1 栏目设置及载文概况
    5.2 载文主题分析
6 从《出版业》看编辑出版学科
    6.1 编辑出版学科研究现状
    6.2 编辑出版学科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15)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的需要
        (二)教育学科研究内容不断更新的需要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作者群的研究
        (二)关于人文社科成果的研究
        (三)其他学科领域对作者群的研究
    四、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研究的思路
        (二)论文中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
        (一)论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重大项目的计量学分析
    一、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的历史背景
        (一)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科重大项目数量年度数量分析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所在高校科研机构分布情况
    三、项下发文情况分析
        (一)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术生产力分析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术影响力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申请人发文合作的计量学分析
    一、作者群发文合作情况与科研产量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作者群总体合作趋势及合作特征分析
        (二)合作率与科研产出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作者群发文合作情况与科研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合作率与科研产出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项目合作与作者群h指数之间的关系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申请人发文情况的计量学分析
    一、作者群在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地域分布上呈现的特征
        (一)作者群年龄集中层的现象以及原因分析
        (二)教育学科领域有影响力人群的性别规律
        (三)作者群学历层现状描述
        (四)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地域分布与作者群地域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二、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科重大项目作者群发文情况分析
        (一)教育学科重大项目作者群总发文量分析
        (二)不同学历、学科、年龄、地域作者群发文情况分析
    三、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科重大项目(2006—2015)
    附录2-1:2006-2015教育部教育学科重大关项目论文被引情况
    附录2-2: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者群学历基础表
    附录3-1: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者群学校与地域分布交叉基础表(单位:人数)
    附录3-2:2006年至2015年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申请人发文合作情况总表
    附录4-1:2006-2015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就基地重大项目论文产出情况
    附录4-2:课题申请人项下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田径运动的定义及分类
    2.2 田径运动的特点及功能
    2.3 田径运动研究内容的相关研究
        2.3.1 田径运动训练的相关研究
        2.3.2 田径运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2.3.3 田径运动选材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研究
        2.3.4 田径运动规则与裁判法的相关研究
        2.3.5 田径运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
        2.4.1 国外体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
        2.4.2 国内体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专家咨询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
        4.1.1 知识图谱的概念
        4.1.2 知识图谱的理论基础
        4.1.3 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
        4.1.4 田径运动科技文献数据来源及相关软件说明
    4.2 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主体图谱分析
        4.2.1 国外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主体图谱
        4.2.2 国内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主体图谱
        4.2.3 小结
    4.3 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客体图谱分析
        4.3.1 国外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客体图谱
        4.3.2 国内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客体图谱
        4.3.3 小结
    4.4 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主题图谱分析
        4.4.1 国外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主题图谱
        4.4.2 国内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主题图谱
        4.4.3 小结
    4.5 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主题演化图谱分析
        4.5.1 国外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主题演化特征及趋势预测
        4.5.2 国内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主题演化特征及趋势预测
    4.6 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知识图谱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6.1 国内外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知识图谱的差异
        4.6.2 田径运动研究科技文献知识图谱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载文量统计
2 被引统计
    2.1 各年被引频次
    2.2 被引作者情况
    2.3 被引期刊情况
3 引文统计
    3.1 引文量
    3.2 引文类型
    3.3 引用期刊
4 作者统计
5 基金论文统计

(6)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年度发文量分析
2 来源期刊分析
3 高被引文献分析
4 核心作者群分析
5 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6 基金资助概况分析
7 研究主题分析
    7.1 图书馆知识管理基本理论
    7.2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7.3 各种类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7.3.1 高校图书馆
        7.3.2 数字图书馆
        7.3.3 医学图书馆
        7.3.4 医院图书馆
    7.4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7)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及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立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优势
    四、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相关理论探讨
    一、导论
        (一)国外危机管理的出现
        (二)我国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图书馆危机及其管理
        (一)图书馆危机的定义
        (二)图书馆危机管理
        1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定义
        2 图书馆危机事件的特征
        3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 4R 理论
        4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目的
    三、图书馆的突发事件及其管理
        (一)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定义
        (二)图书馆常见的突发事件
        1 火灾
        2 水灾
        3 社会事件
        4 黑客和网络病毒
        (三)对图书馆的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意义
        1 保证安全运行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2 图书馆员容易忽视潜在威胁的事件
        3 图书馆抗击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脆弱
        (四)图书馆的突发事件管理的4R理论
        1 预防阶段
        2 准备阶段
        3 应对阶段
        4 恢复阶段
第二部分 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现状
    一、对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调研
    二、对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分析
        (一)突发事件的预防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三)突发事件的应对
        (四)突发事件后的恢复
        (五)其他研究
        1 图书馆专业协/学会对管理研究的推动
        2 图书馆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部分 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现状
    一、对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调研
    二、对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文献的分析
        (一)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基础理论研究
        1 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2 预案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的介绍
        3 图书馆灾害管理规划的制订及内容
        (二)国内研究综述及对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介绍
        (三)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探讨
        (四)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专题研究
        (五)其他研究
        1 图书馆的应急服务
        2 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3 图书馆合作及行业救助应对突发事件
第四部分 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评价
    一、对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现状的评价
        (一)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特点
        1 管理理论研究已经成熟
        2 实证方法在案例中大量运用
        3 注重管理经验交流和总结
        4 学会和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研究领域广且紧贴社会现实
        (二)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文献和信息量部分过载
        2 管理模式的使用存在同质化倾向
        3 语言的障碍影响了管理经验的交流
    二、对我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现状的评价
        (一)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特点
        1 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2 应急机制研究占据了很重的分量
        3 实证研究在案例分析中的比重增加
        (二)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1 理论创新不足
        2 实践研究缺乏
        3 不注重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4 有分量的管理文章或专着不多
        5 少有介绍水灾方面的文献
第五部分 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实践的比较
    一、图书馆网站有关突发事件管理的内容
        (一)对国内5所图书馆网站的分析
        (二)对国外几所图书馆网站的分析
    二、关于国内图书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问卷调查
        (一)国内图书馆突发事件的类型
        (二)图书馆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三)处理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四)组织人员培训或演练
        (五)应对突发事件采取的措施
        (六)突发事件处置后的后续工作
    三、对国内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现状的比较
第六部分 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给我们借鉴与启示
    一、图书馆员要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患于未然
    二、关注全球经济危机对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影响
    三、发挥保险在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作用
    四、重视图书馆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和总结
    五、借鉴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突发事件管理研究
    六、根据实际制定计划和设置管理机构
    七、认识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中网络和网站的作用
第七部分 主要研究结论和探讨
    一、主要结论
        (一)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国外图书馆尤其是发达国家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研究趋于成熟
        (三)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缺乏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计划
        (四)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与图书馆常态化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主要创新点
    三、分析探讨
        (一)下一步需要研究建立我国图书馆突发事件的处置制度
        (二)需要进一步挖掘国外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发表的文章
个人简历
致谢

四、《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作者群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D]. 马峥. 南京大学, 2020(10)
  • [2]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D]. 蒋桐.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3]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15)文献计量学分析[D]. 钟彩云. 云南大学, 2018(01)
  • [4]田径运动科技文献的知识图谱研究[D]. 谢恩礼.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4)
  • [5]《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综合评价[J]. 蒋若冰,胡艳,邵爽. 情报探索, 2013(12)
  • [6]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储节旺,孙晓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09)
  • [7]国外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及借鉴研究[D]. 王天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12)
  • [8]2000-2009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发表论文分析[J]. 王天津,张文举.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07)
  • [9]近30年我国两大医学信息学期刊载文作者的统计分析[J]. 杜化荣,刘岩,李小涛,刘亚民.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1(01)
  • [10]《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主要被引论文作者情况分析[J]. 王小平.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09)

标签:;  ;  ;  ;  ;  

《中医图书馆学报》作者群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