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伽利略钟摆以教授牛顿第一定律

改进伽利略钟摆以教授牛顿第一定律

一、改进伽利略摆用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郭娇娇[1](2020)在《案例教学法在牛顿运动定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围绕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中。新课改指出,要一改往前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而当前中学课堂还是教师占据课堂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刻不容缓。案例教学法是最近新兴起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在概念建设上聚焦知识和概念,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假设问题、搜集材料、整理材料、验证假设的能力。基于案例教学法的诸多优势,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尝试将它引入高中课堂中。作者通过充分的文献调研以及对当前一线中学物理老师进行访谈和对304名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确定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可行性。接下来作者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选定了牛顿运动定律作为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的课程内容。本文的第四章是论文的中心内容,作者把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教学情况整理了出来,具体详细的介绍了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教学,并做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简单介绍了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的案例教学。为了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有效,作者将本班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SPSS独立样本检验。不仅分析了学生整体成绩的显着性差异,还分层分析了高、中、低三段学生成绩的显着性差异,得出中层学生两次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的结论。为了再一次验证此结论,作者还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课堂感受性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结论的合理性。经过一学期的实习工作,作者发现案例教学法符合当今的教学要求,它可以形成对问题的多元化的、有共识、有特色的知识体系和概念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者认为可以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中学课堂的教学中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忙起来,让课程教学优起来,让教学过程管理严起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建设优质课堂。

邹雪晴[2](2019)在《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正在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对深度学习评价的研究应运而生,国内对物理深度学习评价的研究还不太成熟。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方式和深度思维结构。所以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量表来评价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是否采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以SOLO分类理论等为基础,设计试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层次来评价是否达到深度学习水平,主要研究如下:研究一,编制评价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的工具。根据物理深度学习特征和判断标准,梳理出高中“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和“磁场”的深度学习概念基础。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思维结构层次评价编制出高一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和高二磁场的《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评价试题》(以下简称《试题》)。研究二,《试题》有效性检测。根据国际上认定的中学生深度学习评价量表,改编成《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评价量表》(以下简称《量表》)。通过检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专家咨询使得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实测得出《量表》深度学习取向的各级指标均与《试题》评价结果具有显着相关性。说明用本研究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物理深度学习是可行的。研究三,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运用该量表和试题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到了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评价结果如下:(1)学习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更倾向于采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具体到动机和策略分析,大多数学生采用深度策略,具有深度学习动机。整体来看,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中学生在深度学习各级指标的平均得分有所提升,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2)思维结构层次来看,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均是在深度学习低水平的关联结构层次的人数比例最大,浅层学习高水平的多点结构层次次之,而抽象结构和单点结构这两个深度学习的最终水平和浅层学习的初级水平的人数都是最少的。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各深度学习水平人数比例大致是不变的。本研究为中学生的物理深度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该方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层次。

胡小波[3](2019)在《希罗力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力学思想史的探讨是理解力学与物理学在近代早期的融合或近代科学兴起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解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必要条件,更加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工与自然的关系、数学物理学的兴起,甚至是现代性的产生过程。然而以柯瓦雷为代表的科学革命史家所形成的编史学传统认为近代力学诞生于惯性定律,传统的力学史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惯性定律及其前提条件和后续影响上,而没有关注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即强调近代的力学理论而忽略了对力学实践的细致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力学编史学传统对于古希腊的力学思想的关注不够甚至忽略,因为从十七世纪力学家所讨论的某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近代的力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延续着古希腊力学。如果不了解古希腊力学,就不可能深入地理解近代力学的发展。因而要描绘更全面的力学图景,不仅要关注抽象的力学定律和原理,也要关注物质性的力学实践,更要追溯力学在古希腊的渊源。古希腊的力学传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亚里士多德传统、阿基米德传统、亚历山大里亚的理论传统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技术传统。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力学并非关于自然物的理论,而是关注构造和操作机械等人工物,以完成自然本身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而为人的目的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力学不讨论自然运动,而是讨论违反自然的运动,各种力学实践也被认为超出了关于自然知识的物理学范围,从而形成了力学与自然哲学(或者物理学)的对立,以至于理性的古希腊人对力学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并将力学以及人工构造物置于形而上学之下。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力学沿着两大方向发展,一种是更加数学的和理论的,另一种是更加实践的和技术性的。前者以阿基米德为代表,后者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为代表,希罗是该学派的核心人物。希罗(Heron of Alexandria,约公元10-70年)的研究领域涉及力学、数学、光学和机械学等诸多方面,流传下来的着作主要有《力学》和《气动力学》等十一部着作,现汇编于《希罗全集》中。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希罗力学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对希罗原始文献的研究,完成了对希罗力学的历史发展、内容范围和特点等方面的系统整理和总结,尽力勾画出一幅能够全方位展现希罗力学思想的图景。本文具体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希罗认为力学科学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前者包括几何学、算术、天文学和物理学,纳入了诸如力和重量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后者包括金属加工、建筑、木工、绘画和与这些技艺相关的手工活动,主要与实践者的专业活动相关。他的力学文本呈现了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双向互动,力学实践通过力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得到发展,而这种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需要的解释又刺激了力学理论的发展。在《力学》中,希罗描述了五种简单机械,即轮与轴、杠杆、楔子、滑轮和螺旋,并将秤作为所有机械的解释模型,使所有机械现象得到解释。在《气动力学》中,希罗不仅基于空气的性质描述了许多让人感到惊奇的气动装置,而且也使用秤来解释其中的虹吸管装置。希罗将秤作为一种对力学机械进行解释的模型,一方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消除了机械或者力学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因为机械因其产生的结果看起来似乎很奇妙或悖谬而被认为超出了关于自然知识的物理学范围,秤的模型把机械的运作追溯到自然原理,使机械和其他力学现象整合到自然哲学的解释框架中,随着力学现象的被解释,它们就成为物理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对它的挑战。其二,希罗所生活年代的数学主流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几何学,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精确数学形式和充分发展的演绎论证的实践,而在诸如土地测量、贸易、建筑或管理等领域的实践者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基于数值计算和近似值,通常被视为数学的“应用”甚至“较低”的形式。在这一幅数学实践极为两极化的图景中,希罗增加了一些描述,应用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式的证明和方法发展了更具力学性(或者机械性)和实用性的几何学,将力学、计算和测量被纳入几何学中,反映出这种两极化的中间部分——两者的融合。希罗的几何力学展示了从几何工具到机械工具、从几何对象到机械对象的过渡,一方面通过将几何学应用到力学中,把证明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工具(或仪器)证明,为几何学创造了一个权威性基础;另一方面把力学证明和阿基米德式证明联系起来,认为力学是一种基于证明的理论性学科,但是他的力学几何比传统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几何具有更大的有效性范围。此外,希罗极大地扩展了几何学在社会和现实语境中的力量,模糊了专业数学和几何学之间的界限,而这种界限常常被用来贬低与理论有关的实用技能。在几何力学的应用过程中,希罗不仅把力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表达工具,而且突破了数学(主要是几何学)的纯粹逻辑角色,将数学与力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其三,希罗力学中所涉及最多的是自动机,通过追溯自动机的词源发现,其本质不仅有现代所定义的“自动化”,更有物品的自发式生产,即出现当下图景中不该出现的事物,也就是说自动机实际上并不是试图完美地模仿生命体,而是要超越生命体,通过它们作为一个具有潜力的构造物的地位来产生奇迹和敬畏,然后将其用于宗教热情。在古希腊宗教节日游行和神庙中对自动机的使用,不仅是古希腊宗教体验中多方面的人与神的互动的一部分,凸显了其宗教或者政治功能,而且把机械的专业知识与神圣的技艺联系在一起。就希罗而言,他的自动机描述可以被用来探讨盛大游行背后大量的宗教和世俗权力的特点,把从宗教实践中得到的灵感运用到其他发明中,明确的表示一些发明是用于神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希罗的自动机与神以及神话之间的联系是他进行力学实践的核心,即他认为技术和神的力量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神话成为力学实用技术的渊源,有助于提高实用技术在知识层次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宗教语境中的惊奇被发展成由机械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展示引发的惊奇,在语境之外表现为更多的人从事力学。通过对希罗力学语境化的分析,构建了一幅古希腊思想中关于自动机的可靠图景。其四,希罗使用“惊奇”的概念回应了亚里士多德对实用知识的批判,把智力成分添加到力学的效用中,消除了惊奇和实用之间的区别,把实际效用中的消极部分从力学中剔除;希罗认为通过知觉来论证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产生的奇妙景象直接来论证——是优于哲学论证的,提出作为一种知识形式的力学在认识论上可以与哲学相提并论,但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实践后果。在此基础上,希罗构建了一幅作为强大而独立的知识形式的力学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希罗没有着眼于描述力学实践的“技术进步”,而是对力学装置所涉及的安全作了哲学上的意向性思考,认为力学与哲学在最终的追求目的上是一致的——宁静,而在数学家与哲学家的论战中,他又把力学作为一种论证的工具来反对哲学家,试图贬低哲学家的论述,将两者的方法论置于相互竞争的位置,认为哲学家的方法是似是而非的且是不确定的,而数学家因为几何论证是不容置疑的最终获得成功。在此希罗意义上的“哲学”大致呈现出两个含义,首先把它描绘成一个综合的探究领域,即普遍意义上的“爱智慧”;其次将哲学分为内容上相互交叉但实践者又是不同的两类:哲学家和数学家的各自领域。其五,《力学》的早期传播得益于《数学汇编》第八卷的摘录和伊本·路加的阿拉伯语译本。在康曼丁那的拉丁语译本完成之后,包括希罗对五种简单机械的理论处理在内的力学思想被圭多巴尔多和伽利略采用,将其作为十六世纪理论力学的组织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近代力学体系构建的尝试。相比之下,《气动力学》可能由于所描述的气动装置被归为“魔法的运作”,虽然对当时的理论力学贡献不大,但也激发了欧洲世界的人文学者、数学家、工程师和工匠对力学的兴趣,并为这些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布翁塔伦等人对希罗的气动力学进行了实践,所设计建造的普拉托利诺花园可以被视为《气动力学》的现实版本,而比林库乔和和阿莱奥蒂等人对《气动力学》的评论与注释,实现了古代的气动力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此外希罗对空气的认识对伽利略、波义耳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物质理论的诞生。关于希罗力学着作的传播与影响,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也体现了希罗及其力学文本在近代科学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总之,通过对希罗力学思想的整体研究,丰富了古希腊力学思想,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流与变,澄清了古希腊的“力学”及其相关的概念,不仅有助于重新评价希罗和古希腊力学,而且有助于理解世界图景的力学化进程,对力学史的研究大有益处。

魏华,郑鹉[4](2018)在《中学物理教学要重视物理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文中指出"猜想与假设"是物理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而实验是事实与预言之间的比较,实验的功能是"证伪",实验是物理学理论体系的起源和暂时的结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科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这本身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对科学本质的认同,能促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吴双[5](2018)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符号学习转向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把握,深度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度学习作为当前学习科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涵盖认知、人际、个人三个领域的关键能力。本研究主要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通过对国内外深度学习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目的和方法,系统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以及与物理教学关系,得出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已有的深度学习路线,建立了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在NESS-china深度学习子量表和其他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编制了《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划分为认知领域、人际领域、个人领域3个一级维度,其中认知领域包括知识建构、批判性思维、知识整合和问题解决4个二级维度,人际领域包括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个二级维度,个人领域包括反思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动机3个二级维度。2.对530名高中生深度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深度学习能力,但是整体深度学习水平并不高,知识建构、合作能力、学习毅力3个维度深度学习水平中等偏上,而批判性思维、知识整合、问题解决、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学习动机等维度深度学习水平不够理想。(2)高二年级学生深度学习水平比高一年级学生略高,但高一、高二年级深度学习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男生整体深度学习水平比女生高,且不同性别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认知领域和个人领域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人际领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学生深度学习水平与物理成绩存在显着相关关系。通过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出深度学习视域下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着对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不够,缺乏良好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整合方法的传授,过于重视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等问题。3.针对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深度学习过程模型的三个阶段,提出促进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学习准备阶段的策略包括从发展高阶思维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构建安全归属的学习环境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和深度加工阶段的策略包括任务驱动学习、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混合式教学等,着眼于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和深度把握学习内容;深度学习评价阶段的策略包括形成性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反思性学习等,致力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4.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前三节为研究内容,根据物理深度学习过程模型,在物理课堂上实践深度学习策略。实践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策略能够加深学生对深层知识的理解,有效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和提高课堂参与度,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

徐聿可[6](2018)在《高中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主要困难及克服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牛顿第二定律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内一大核心知识,是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亦是高中物理力学及电磁学综合应用问题的起点,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中物理有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高中物理教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存在诸多困难,妨碍了他们顺利地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本课题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角度系统研究学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困难及成因,探究克服策略,为改进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学习困难者顺利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进而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本课题以文献法、问卷调查、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学生为本位探讨了高中生在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基础(知识基础、解题能力、课后作业)、实验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困难及成因,针对高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主要困难,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克服策略。本课题结合本人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将高中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存在的主要困难和成因归纳为:(1)困难为学习基础薄弱。成因为初高中相关物理知识存在差异、数学知识衔接不够、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存在差异、作业难度偏大。(2)实验能力欠缺。成因为学生缺乏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教学中实验课时不足。(3)知识应用能力不足。成因为初高中物理思想方法存在差异,学生缺乏高中物理所需思想方法与数学工具、初高中知识呈现形式不同。本课题对克服困难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归纳为:(1)克服高中生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学习基础薄弱的策略:修正学生不准确认识、铺垫所需的数学知识、学生预习数学知识、避免设置偏难习题、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后再适当提升习题的难度。(2)克服实验能力欠缺的策略:有效实施实验教学、设计不同实验方法。(3)克服知识应用能力欠缺的策略:结合数学工具传授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重视生活素材的引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到日常生活、知识应用教学中,分析问题从物体的运动情况入手、修正学生不准确认识、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突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颜辉,苏芸[7](2017)在《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有效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行的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定律的识记与应用,而忽视了定律得出的过程和方法。本文将从当前高中物理定律教学的现状入手,对物理学史教育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研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有效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优化高中物理定律教学提供参考价值。

黄彦媚,李德安[8](2017)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演示仪的改进》文中研究表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的斜面实验演示仪的不足,可以设计一款改进型的斜面实验演示仪。该演示仪结合了改进的伽利略摆实验,克服了只能靠肉眼粗略观察小球运动的最高位置处的困难,并仿照气垫导轨改进了轨道,提高了实验效果,可用于演示改进的伽利略摆实验和理想斜面实验。

罗成,朱行建[9](2017)在《新课程高考“物理学史料题”历时分析——基于2007—2016年高考试卷的数据统计》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高考中,"物理学史料题"具有立意高远、素材新颖、导向鲜明的特点。本文基于2007—2016年36套高考"物理学史料题"的结构统计,从试题的情境材料、问题设计、测验目标这三个要素出发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物理学史料题"的情境材料来源广泛,但部分情境材料与设问的关联性较弱,而且某些试卷存在测验目标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由此,高考物理试题命题人员应明确测试要求与目标,选取我国科学史中对科学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事例、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事例,以及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事例进行命题,同时增强素材设问的关联性,确保考查方式的多样化。

丰航豪[10](2015)在《集成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认为复习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中历来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新课程和高考改革的双重背景下,高中物理复习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到素质培养、学习兴趣、应试能力和物理学科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选择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开展研究,期望能够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层次和强化应试指导等方面来提升复习的质量和效用。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观摩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基础上,首先以集成教学与高中物理复习课的联系及相互适应性为切入口,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对集成与集成教学、复习与复习教学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梳理与探讨。其次,笔者从集成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需求出发,提出了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四个原则。再次,结合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14大模块设计探讨了集成教学用于复习教学的方法。最后以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改进伽利略摆用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伽利略摆用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案例教学法在牛顿运动定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实施过程
    2.1 概念界定
        2.1.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2.1.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2.1.3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2.1.4 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比较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情境学习理论
        2.2.3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第3章 案例教学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3.1 牛顿运动定律教学现状调研
        3.1.1 一线物理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1.2 高一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1.3 访谈及调查问卷总结
    3.2 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及应用范围、实施流程
        3.2.1 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3.2.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范围
        3.2.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第4章 案例教学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实践教学
    4.1 案例教学法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践教学
        4.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的选取与撰写
        4.1.2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4.1.3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录
    4.2 牛顿第二定律巩固课中的案例教学
    4.3 牛顿第三定律中的案例教学
    4.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的案例教学
第5章 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5.1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5.1.1 实验目的
        5.1.2 选择被试对象
        5.1.3 实验设计
        5.1.4 实验过程
    5.2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5.2.1 数据处理方案说明
        5.2.2 数据处理
        5.2.3 数据分析与总结
    5.3 学生课堂感受性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5.3.1 调查目的
        5.3.2 问卷结果分析
    5.4 实验结论
    5.5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5.5.1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5.5.2 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5.5.3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作者简历

(2)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1.3.2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深度学习
        2.1.2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特征分析
    2.2 国内外深度学习研究
        2.2.1 国外深度学习研究
        2.2.2 国内深度学习研究
3.开发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评价工具
    3.1 理论基础
        3.1.1 物理深度学习特征
        3.1.2 物理深度学习的判断标准
        3.1.3 SOLO分类理论
    3.2 评价物理深度学习的试题编制
        3.2.1 高中“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试题编制
        3.2.2 高中“磁场”试题编制
4.物理深度学习评价工具有效性检测
    4.1 检验过程
        4.1.1 检验工具
        4.1.2 收集数据
    4.2 检验结果分析
5.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5.1 《量表》调查结果
        5.1.1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倾向分析
        5.1.2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定量分析
    5.2 《试题》调查结果
    5.3 综合分析
6.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希罗力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构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内容
第2章 希罗之前的古希腊力学发展
    2.1 古希腊力学的范围
        2.1.1 重物的提升
        2.1.2 武器投掷装置
        2.1.3 模仿生命体
        2.1.4 提水装置
        2.1.5 球的制作和天体模型
    2.2 阿契塔与力学科学的建立
    2.3 亚里士多德力学
        2.3.1 力学的认识论地位
        2.3.2 作为力学分支的运动学
        2.3.3 《力学问题》
    2.4 阿基米德力学
        2.4.1 《论平面的平衡》与《论浮体》
        2.4.2 阿基米德机械
    2.5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2.5.1 克特西比乌斯
        2.5.2 拜占廷的斐洛
        2.5.3 维特鲁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希罗力学文本中的实践与解释模型
    3.1 《力学》
        3.1.1 五种简单机械
        3.1.2 机械的解释模型:秤
        3.1.3 简单机械的组合
    3.2 《气动力学》
        3.2.1 气动力学装置
        3.2.2 气动力学理论
        3.2.3 虹吸管原理及其解释模型
    3.3 杠杆与圆:希罗关于秤的思想来源
        3.3.1 柏拉图的称量技艺
        3.3.2 《力学问题》中的秤
        3.3.3 阿基米德对秤的类比
    3.4 力学与自然哲学之间的融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希罗的几何力学
    4.1 数学的理论与实践
        4.1.1 数学与作为其分支的力学
        4.1.2 近东的实践几何学传统
        4.1.3 阿基米德几何学中的力学方法
    4.2 希罗的几何力学
        4.2.1 计算、测量与希罗公式
        4.2.2 几何学中的力学方法
        4.2.3 力学的几何学化
        4.2.4 几何学与专门知识
    4.3 力学在其它数学分支的应用——以光学为例
        4.3.1 屈光学
        4.3.2 反射光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更广泛语境下的希罗力学分析——以自动机为例
    5.1 现代学术中的古代自动机
        5.1.1 作为哲学工具
        5.1.2 作为娱乐玩具
        5.1.3 作为科学工具
        5.1.4 语境的问题
    5.2 古希腊思想中的自动机
        5.2.1 词源与词形
        5.2.2 自动之门与移动的祭仪雕像
        5.2.3 自动机和惊奇
        5.2.4 自动机的主题
    5.3 宗教游行中的自动机
        5.3.1 节日游行与泛感官化的体验
        5.3.2 狄奥尼索斯的自动神殿
        5.3.3 阿提库斯的泛雅典娜节船
        5.3.4 永无止境的泉水
        5.3.5 宗教游行自动机对政治的影响
    5.4 神庙自动机
        5.4.1 作为净化与重生的轮子
        5.4.2 祭坛上的雕像
        5.4.3 神庙之门
        5.4.4 其它案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希罗力学中的哲学思考
    6.1 力学实践与哲学惊奇
        6.1.1 惊奇与人工构造物的实用性
        6.1.2 知觉的论证
        6.1.3 哲学惊奇
    6.2 内心宁静的追求
        6.2.1 弩炮技艺的文本叙述
        6.2.2 战争的威胁与安全的追求
        6.2.3 力学与哲学在追求上的一致性
    6.3 对哲学家的反对
        6.3.1 作为构造人工物的力学与哲学的竞争
        6.3.2 作为数学分支的力学与几何论证的不容置疑
        6.3.3 希罗的范式论证与元数学修辞传统
    6.4 古代力学的哲学接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希罗力学的传播与影响
    7.1 帕普斯《数学汇编》与希罗力学
    7.2 希罗力学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7.2.1 伊本·卢卡与《力学》的阿拉伯译本
        7.2.2 《力学》第二卷的波斯语抄本
    7.3 希罗力学在西方的传播
        7.3.1 《力学》阿拉伯译本在西方的传播
        7.3.2 《气动力学》在西方的传播
    7.4 希罗力学的影响
        7.4.1 普拉托利诺花园——希罗气动力学的近代实践
        7.4.2 古代的气动力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
        7.4.3 微粒思想与近代物质理论
        7.4.4 圭多巴尔多与《力学之书》
        7.4.5 斜面问题的近代处理方法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和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希罗着作列表
附录 B《力学》目录
附录 C《气动力学》目录
附录 D《力学问题》的35 个问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学物理教学要重视物理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中学物理教学忽视了物理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的作用
3 举例说明物理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的作用
4 中学物理教学要重视物理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

(5)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深度学习的理论综述
    2.1 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元认知理论
        2.1.3 情境认知理论
        2.1.4 认知灵活性理论
    2.2 深度学习概述
        2.2.1 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
        2.2.2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对比分析
        2.2.3 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2.3 物理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2.3.1 高中物理学科特征要求深度学习
        2.3.2 物理教学中深度学习的价值分析
    2.4 深度学习的实现过程
        2.4.1 Jensen和Nickelsen深度学习路线
        2.4.2 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
    3.2 问卷的编制
    3.3 研究对象的确定
    3.4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4.1 问卷信度分析
        3.4.2 问卷效度分析
    3.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5.1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
        3.5.2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的性别差异分析
        3.5.3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的年级差异分析
        3.5.4 物理成绩与物理深度学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5.5 高中生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的研究结果
    3.6 教师访谈实施与结果分析
        3.6.1 访谈对象选取和内容确定
        3.6.2 访谈实施和结果分析
        3.6.3 深度学习视域下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4.1 深度学习准备阶段的教学策略
        4.1.1 基于预评估和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深度学习目标
        4.1.2 构建安全归属的学习环境,激发积极的情绪状态
    4.2 获取与深度加工知识阶段的教学策略
        4.2.1 任务驱动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4.2.2 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4.2.3 基于问题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4.2.4 依托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4.3 评价阶段的教学策略
        4.3.1 关注形成性评价,指导学生深度思考
        4.3.2 渗透元认知策略,提倡反思性学习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5.1 实践研究目的
    5.2 实践研究对象
    5.3 实践研究过程
        5.3.1《划时代的发现、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教学实践
        5.3.2《楞次定律》的教学实践
        5.3.3 教学实践反思
    5.4 实践研究结果
        5.4.1 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5.4.2 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高中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主要困难及克服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及作用
    1.2 高中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现状
    1.3 国内外对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研究的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目标
2 高中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主要困难及归因
    2.1 学习基础薄弱及成因
    2.2 实验能力欠缺及成因
    2.3 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及成因
3 克服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困难的策略探讨
    3.1 克服学习基础薄弱的策略
    3.2 克服实验能力欠缺的主要策略
    3.3 克服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的主要策略
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有效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高中物理定律教学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现状
2 物理学史教育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2.1 有助于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
    2.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2.3 激活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在动能和创造力
3 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有效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辩证推演物理学史, 领略物理定律的思辨过程
    3.2 渗透中增强渲染, 体验物理定律背后的科学方法和本质
    3.3 开发和改进物理学史实验资源, 还原探究物理定律的过程和方法
    3.4 物理学史“微课程”化, 优化物理定律教学过程

(8)“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演示仪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思路
2 器材准备
3 制作方法
4 演示仪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演示改进的伽利略摆实验
    4.2 演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5 结语

(9)新课程高考“物理学史料题”历时分析——基于2007—2016年高考试卷的数据统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理学史料题”的结构分布
    1.“物理学史料题”的情境材料
    2.“物理学史料题”的问题设计
    3.“物理学史料题”的测验目标
二、“物理学史料题”的命题特点
    1. 呈现物理学史实与科学研究者贡献,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
    2. 借助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考查物理过程与方法
    3. 利用科学家的发明发现或重要理论,考查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优化“物理学史料题”的建议
    1. 明确测试要求与目标,强调三维目标一体化
    2. 选材应侧重科学史,同时确保考查方式的多样化
    3. 增强素材设问的关联性,所选素材应贴近教材并兼顾公平性

(10)集成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意义
    0.2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0.2.1 研究目标
        0.2.2 研究内容
        0.2.3 研究方法
第1章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理性思考
    1.1 集成与集成教学
        1.1.1 集成的概念与内涵
        1.1.2 符合集成内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
        1.1.3 集成教学的特点
    1.2 复习与复习教学
        1.2.1 复习的特点
        1.2.2 复习教学的功能
        1.2.3 复习教学的结构分类
    1.3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重要性认识
        1.3.1 有利于强化物理学科整体理解
        1.3.2 有利于应对能力立意下的高考
        1.3.3 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水平的提升
        1.3.4 兼顾课时情况的合理选择
    1.4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指导的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理论
        1.4.2 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
    1.5 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1.5.1 关于集成教学的研究
        1.5.2 关于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研究
第2章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原则、方法与实践
    2.1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原则
        2.1.1 集成性原则
        2.1.2 分层性原则
        2.1.3 适切性原则
        2.1.4 创新性原则
    2.2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设计与案例
        2.2.1 集知识
        2.2.2 集问题
        2.2.3 集方法
    2.3 集成教学用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实践
    2.4 集成教学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第3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3.1 本课题研究的总结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3.3 展望与期待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改进伽利略摆用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案例教学法在牛顿运动定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娇娇. 鲁东大学, 2020(01)
  • [2]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评价研究[D]. 邹雪晴. 西南大学, 2019(12)
  • [3]希罗力学思想研究[D]. 胡小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4]中学物理教学要重视物理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J]. 魏华,郑鹉. 物理通报, 2018(11)
  • [5]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吴双.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6]高中生学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主要困难及克服策略[D]. 徐聿可.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1)
  • [7]在高中物理定律教学中有效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J]. 颜辉,苏芸. 物理教学探讨, 2017(11)
  • [8]“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演示仪的改进[J]. 黄彦媚,李德安.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7(10)
  • [9]新课程高考“物理学史料题”历时分析——基于2007—2016年高考试卷的数据统计[J]. 罗成,朱行建.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01)
  • [10]集成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复习的思考与实践[D]. 丰航豪.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改进伽利略钟摆以教授牛顿第一定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