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献血者抗HCV抗体水平调查

血库献血者抗HCV抗体水平调查

一、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林宝钗[1](2021)在《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HEV IgG抗体、IgM、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评估所建立的HEV IgG抗体、IgM、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评估,检测西双版纳自治州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HEV IgA抗体检测在HEV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培养Tn-5细胞培养并对其进行血清驯化,感染重组HEV杆状病毒,提取纯化HEV VLP(virus-like particles,病毒样颗粒),并用 SDS-PAGE 和 Western-blot 进行验证。收集云南地区2364份献血者全血样本,离心后放-80℃保存;运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及万泰HEV抗体试剂盒联合检测1864份献血者样本,分别筛选出HEV IgG抗体、IgM、IgA阴性和阳性样本,用于后续ELISA检测方法建立。优化间接ELISA方法的各项反应条件,建立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估。用本文建立的方法检测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500份献血者血浆样本,统计HEV IgG抗体、HEV IgM抗体、HEV IgA抗体阳性率,计算HEV近期感染率(HEV IgM抗体/IgA任一阳性)和HEV血清流行率(HEV IgG抗体/IgM/IgA任一阳性),初步评估HEV IgA抗体在HEV筛查中的作用。结果Tn-5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良好繁殖,培养液中能检测出HEV VLP,经纯化后无杂蛋白,浓度为3.95mg/mL。建立的戊型肝炎病毒IgG及IgM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而戊型肝炎病毒IgA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为95%,灵敏度为100%。在HEV IgG抗体、IgM和IgA检测时加入抗HCV、抗HIV、抗TP、抗HSV-2、HBsAb、HBeAb、HBcAb,脂血,溶血以及ALT后,样本阴阳性不被改变,且0D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批内及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10%。本文建立的间接HEV抗体ELISA检测测得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献血人群HEV IgG抗体、IgM和IgA阳性率分别为 18%(90/500)、5.6%(28/500)和 2.6%(13/500),HEV 近期感染率为 1.8%(9/500),HEV血清流行率为19.8%(99/500)。如果仅以HEV IgM抗体单阳为HEV近期感染的判断标准,500例献血者里有7例近期感染,但如果联合HEV IgA抗体(IgG阴性且IgM/IgA任一阳性)作为HEV近期感染的判断标准,500例献血者里则有9例近期感染。在500例献血者样本中,有13例HEV IgA抗体阳性样本,其中2例HEV IgG抗体阴性,10例.HEV IgM抗体阴性,2例HEV IgG抗体和IgM双阴性。本文方法和万泰试剂盒对献血人群HEV IgG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4.57%;对HEV IgM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28%,一致性均较好;本文方法和文献方法对献血人群HEV IgA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21%。结论本文使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EV ORF2(Open Reading Frame 2,开放阅读框)区重组蛋白(aa112-608)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分别用于检测人HEV IgG抗体、人HEV IgM抗体和人HEV IgA抗体。建立的三种HEV抗体间接ELISA方法与其他病原体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抵抗脂血、溶血、高浓度ALT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献血者HEV抗体流行率较高,部分献血者为近期感染,对输血安全可能构成威胁。HEV IgA抗体间接ELISA方法联合HEV IgM抗体检测,能提高HEV近期感染者检出率,对HE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筛查与防治十分重要,但后续仍需收集HEV急性感染确诊者的样本,进行临床验证。

梁剑锋,陆倩文,黄钜明,曾颂雯[2](2020)在《2017-2019年肇庆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肇庆市近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情况,了解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的各种疾病,保证临床输血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近3年(2017年-2019年)肇庆市无偿献血者共计127885人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3年来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sAg、HCV抗体、HIV抗体、HTLV、梅毒试验、核酸NAT检出阳性率2017年到2018年呈下降,2018年到2019年略呈现上升趋势;但近3年总检出阳性率(1.9785%、1.6323%、1.7216%)相比较2014年到2016年(1.9334%、1.9148%、1.9272%)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大众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变,无偿献血者经血液传播疾病检出概率逐年下降,但是随着献血人数逐年增加,血站检测仍不容轻视。

邱英漳[3](2018)在《2015~2017年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潮州地区25 48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验。结果不同性别献血者的血液检验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年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人次所占百分比与201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5.194,P<0.05)。其中以体重为不合格最常见的因素,占61.1%,与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6、58.708、66.724、71.194、73.675,P<0.05)。结论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经过血液检验,发现存在少量不合格现象,应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加强献血前筛查及管理工作,保障血液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颜瑜[4](2017)在《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单采前的初筛是为了保护献血者自身健康,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苏州地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人群的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次年2月苏州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数据和业务档案、献血者征询表,抽取统计期间单采血小板的人群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将参加献血人群按照是否通过献血前的筛查,分为正常捐献者和初筛不合格献血者,对各类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时间分布特征、献血组织形式等内容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19504人次的登记成功者中,15267人次通过了健康体检参加单采,为正常捐献者,4237人次未通过体检,为初筛不合格者,不合格率为21.72%。初筛不合格原因中:静脉条件不佳(5.09%)、ALT(4.81%)、白细胞低(3.29%)、血小板低(3.28%)占据前四位。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献血地区、献血参与方式、文化程度、献血史、献血时间均显着影响血小板初筛不合格的总发生率或单项发生率(P均<0.05)其中女性的总不合格率为20.01%,明显低于男性总不合格率22.63%(χ2=17.67,P<0.001)。男性献血者在ALT、血液乳糜、针眼、血小板高、TP抗体等方面其不合格率显着高于女性献血者(P均<0.05)。女性献血者在血红蛋白低、HCT低、HCT低伴随血红蛋白低三项上不合格率显示显着高于男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地区、献血参与方式、文化程度、献血史、献血时间等为影响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血小板初筛不合格的风险明显下降(OR=0.89,95%CI:0.81-0.99);与年龄为18-25周岁的献血人群相比,其他年龄段26-35周岁、36-45周岁、46-55周岁、56-60周岁的献血人群不合格风险明显降低,OR在0.3左右,且有统计学意义;来自临近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献血者其单采血小板不合格率发生风险分别为苏州地区的1.30倍(95%CI:1.16-1.47)与2.32倍(95%CI:2.05-2.62);与学历为初中以及以下学历的献血人群相比,学历越高,不合格率的风险越低;参与方式中,社会互助的不合格率为非互助献血的41.96倍(95%CI:37.38-46.60),家庭直系与家庭旁系献血分别为非互助献血人群的11倍(95%CI:8.58-14.11)与2.24倍(95%CI:1.73-2.90),有统计学意义;与周一献血相比,周六的献血者发生单采血小板不合格的风险较低(OR=0.80,95%CI:0.71-0.90),而周五的献血者最易发生单采血小板不合格的事件(OR=1.28,95%CI:1.12-1.45)。结论:献血者的年龄低、性别为男性、学历低、献血时间为周五、献血参与形式为互助等因素与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有关。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募工作,促进自愿献血者、女性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促进高学历层次等人群积极参加献血,加强献血前的宣教,积极开展预约单采。

宋秀萍[5](2010)在《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人群分布及血液检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乌鲁木齐地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1月份和5月份的所有献血员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TL、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等。结果:26262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917人次,血检不合格检出率为3.5%,检出率在年度、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2008年度、男性、35岁~年龄段、维吾尔族、小学及以下学历和已婚献血者检出率较高。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ATL(1.2%)、HBsAg(0.7%)、抗-HCV(0.8%)、抗-HIV(0.2%)、梅毒抗体(0.6%),检出率在性别分布中除抗-HCV和梅毒外,其余三项(ALT、HBsAg、抗-HIV)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中除抗-HIV外,其余指标不合格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分布中ALT和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分布中仅梅毒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维族最高(2.4%)。献血1、2、≥3次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4.8%、2.2%、1.2%,献200ml、300ml、400ml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分别为3.9%、3.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和BMI(体重指数)等是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合格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②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献血次数和BMI等是献血者ALT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③性别、年龄、职业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④年龄、婚否、文化程度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抗-HCV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⑤性别和献血次数是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⑥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次数等是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检出率仍居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次数间不合格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是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加强血液知识宣传和献血者血源性疾病检测,提倡女性、重复献血者、高文化程度人群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于晓芳[6](2008)在《PCR-BHEL技术的建立及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聚合酶链反应偶联印迹杂交和酶联放大技术(PCR-BHEL)的建立并应用该技术检测血液传染性病毒。方法综合聚合酶链反应的高敏感性及印迹杂交和酶联免疫技术的高特异性建立起PCR-BHEL技术,然后应用该技术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的174例血清标本(其中129例抗-HCV阳性,45例抗-HCV阴性)的HCV RNA进行检测,并将该技术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HCV RN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该技术在检测血液传染性病毒中的优越性(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结果129例抗-HCV阳性标本经PCR-BHEL和RT-PCR检测HCV RNA的检出率分别为78.29%(101/129)和62.02%(80/129);45例抗-HCV阴性标本经PCR-BHEL和RT-PCR检测HCV RNA的检出率分别为6.67%(3/45)和2.22%(1/45),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即PCR-BHEL对HCV RNA的检出率高于RT-PCR。91例抗-HCV阳性标本经PCR-BHEL和FQ-PCR检测HCV RNA的检出率分别为75.82%(69/91)和62.64%(57/91);18例抗-HCV阴性标本经PCR-BHEL和FQ-PCR均未检出HCV RNA,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BHEL较RT-PCR的灵敏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HCV RNA的检出率,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血液传染性病毒的检测。

黄勋[7](2006)在《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相关定义: What are Bloodborne Pathogen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present in blood and other body fluids that can cause disease Iinhumans. Examples of these pathogens include the hepatitis B virus(HBV)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mong other diseases.

吴杰[8](2000)在《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文中指出

李之清[9](1994)在《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文中认为 自1989年美国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并建立抗HCV实验室检测方法以来,各国对丙型肝炎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1990年在全国病毒肝炎学术会议上将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HC),并对HC的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及与其它类型肝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抗-HCV的检测血清的方法已成为调查丙型肝炎感染最广泛的方法,而用PCR法检测HCV-RNA较检测抗-HCV更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特点,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宫道华,张丽娜,周艳,钱毓珍,李忠萸,谢惠宁,孙珍[10](1993)在《小儿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调查与献血员筛选》文中研究指明调查21例血液病患儿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21例中16例接受未作抗HCV筛选的输血员血液,结果9例(56.25%)抗-HCV阳性;另5例接受经过抗-HCV筛选的血液经6个月追踪检查无1例抗-HCV阳性。1793名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9.80%,ALT增高率为9.36%,有较多的献血员抗-HCV阳性而ALT并不增高,提出对献血员必作抗-HCV的筛选应引入各级医疗机构常规范围。

二、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前言
    2.材料
        2.1.样本来源
        2.2.实验试剂
        2.3.实验试剂盒
        2.4.溶液配置
        2.5.实验耗材
        2.6.实验仪器
    3.方法
        3.1.Tn-5细胞培养及HEV VLP鉴定纯化
        3.1.1.Tn-5昆虫细胞复苏及血清驯化
        3.1.2.Tn-5细胞冻存
        3.1.3.重组HEV VLP表达
        3.1.4.重组HEV VLP验证
        3.1.5.重组HEV杆状病毒收集及验证
        3.1.6.重组HEV VLP纯化及纯度测定
        3.1.7.重组HEV VLP浓度测定
        3.1.8.HEV VLP抗原性验证
        3.2.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阳性及阴性样本的筛选
        3.2.2.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3.2.3.最佳封闭液的种类及条件的确定
        3.2.4.最佳一抗反应条件的确定
        3.2.5.最佳二抗品牌及稀释度的确定
        3.2.6.最佳二抗反应条件的确定
        3.2.7.最佳显色液品牌及反应条件的确定
        3.2.8.临界值确定
    4.结果
        4.1.Tn-5细胞培养及HEV VLP鉴定纯化
        4.1.1.Tn-5昆虫细胞复苏及血清驯化结果
        4.1.2.重组HEV VLP表达结果
        4.1.3.重组HEV杆状病毒的收集与验证
        4.1.4.重组HEV VLP纯化及纯度测定结果
        4.1.5.重组HEV VLP浓度测定结果
        4.1.6.HEV VLP抗原性验证结果
        4.2.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4.2.1.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释度
        4.2.2.封闭液的种类及条件
        4.2.3.一抗反应条件
        4.2.4.二抗品牌及稀释度
        4.2.5.二抗反应条件
        4.2.6.显色液品牌及反应条件
        4.2.7.临界值
    5.讨论
    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评估与初步应用
    1.前言
    2.材料
        2.1.样本来源
        2.2.实验试剂
        2.3.实验试剂盒
        2.4.溶液配置
        2.5.实验耗材
        2.6.实验仪器
    3.方法
        3.1.间接ELISA性能评价
        3.1.1.特异性评估
        3.1.2.灵敏度评估
        3.1.3.重复性评价
        3.1.4.抗干扰性试验
        3.1.5.检测方法比较
        3.1.6.统计学分析
        3.2.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3.2.1.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4.结果
        4.1.间接ELISA性能评价
        4.1.1.特异性评估结果
        4.1.2.灵敏度评估结果
        4.1.3.重复性结果
        4.1.4.干扰性试验结果
        4.1.5.检测方法比较
        4.2.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4.2.1.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4.2.2.HEV IgA抗体检测的初步应用
    5.讨论
    6.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HEV抗体检测研究进展及献血者中HEV流行特征
    1.前言
    2.HEV结构特征
    3.HEV检测方法及应用
        3.1.核酸检测
        3.2.抗原检测
        3.3.抗体检测
    4.献血者中HEV流行特征及输血传播现状
    5.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表
个人简介
致谢

(2)2017-2019年肇庆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
2 结果
    2.1 2017年至2019年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阳性情况报表
3 讨论

(3)2015~2017年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阳性结果的比较
    2.2 2015~2017年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合格人次所占百分比的比较
    2.3 无偿献血者不合格原因分析
3 讨论

(4)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资料来源
    3.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4.描述性统计
    5.数据处理和分析
    6.提出建议
结果
    1.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项分布的人口学特征
    2. 初筛不合格项的排序
    3. 初筛不合格项的时间分布
    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人群分布的人口学特点
    2. 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人群不合格项的排列特点
    3. 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人群不合格率的时间分布特点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5)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和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PCR-BHEL技术的建立及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材料
        1.1 血清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及材料
        1.3 主要仪器
        1.4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1.5 主要生化试剂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PCR-BHEL 技术的建立
    2.PCR-BHEL 与 RT-PCR 检测 HCV RNA 结果比较
    3.PCR-BHEL 与 FQ-PCR 检测 HCV RNA 结果比较
    4.静脉吸毒人群 PCR-BHEL 与 RT-PCR 检测 HCV RNA 结果比较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1.2 对照组
    1.3 材料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四、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戊型肝炎病毒IgG、IgM及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林宝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2017-2019年肇庆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J]. 梁剑锋,陆倩文,黄钜明,曾颂雯. 江西医药, 2020(05)
  • [3]2015~2017年潮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 邱英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32)
  • [4]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因素分析[D]. 颜瑜. 苏州大学, 2017(04)
  • [5]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宋秀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6]PCR-BHEL技术的建立及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D]. 于晓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
  • [7]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A]. 黄勋. 河南省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研究及进展高级研讨会暨护士长培训班资料汇编, 2006
  • [8]血库献血员中抗-HCV抗体水平的调查[J]. 吴杰.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0(04)
  • [9]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J]. 李之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4(S1)
  • [10]小儿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调查与献血员筛选[J]. 宫道华,张丽娜,周艳,钱毓珍,李忠萸,谢惠宁,孙珍. 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3(03)

标签:;  ;  ;  ;  ;  

血库献血者抗HCV抗体水平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