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太子的性格特征

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太子的性格特征

一、散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的性格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权夏萍[1](2019)在《20世纪20-40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及接受研究—兼及建国初期钱稻孙译本》文中研究指明《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如同《红楼梦》的研究被称为“红学”一样,《源氏物语》这一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在中国的研究被称为“源学”。学界普遍认为谢六逸1929年写的《日本文学史》翻开了源学在中国的新篇章。回顾源学在中国的九十多年,其兴起与中国大陆第一本《源氏物语》全译本——丰子恺译本的问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从研究角度来说,源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主题论、比较文学和研究史方面。并且,关于研究史方面,主要是从丰子恺译本问世后开始梳理。对1980年代以前的时期从未涉及过。目前笔者可查到的《源氏物语》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谢六逸所写的《日本之文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20),单篇发表的研究论文可以追溯到1937年王锦第翻译的《桐壶》(《再生》,1937,见附录1)译文。因此,目前的源学研究范围较为狭窄,很难把握《源氏物语》在中国传播及接受的全貌和本质。鉴于此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民国时期特别是20年代—40年代以及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相关译介文章从具体内容、参考译本、作者分析及所载刊物等角度进行考察,探究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不同时代背景下,《源氏物语》分别被哪些群体所关注、如何关注、如何译介等问题,以求弥补部分国内源学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钱稻孙翻译《源氏物语》的历程,探究钱稻孙译文采用了何种底本这一问题,以期加深对源学乃至中日文学交流特征的理解。本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源氏物语》的研究数据入手,将中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源氏物语》相关论文(包含期刊和硕博士论文)分别作以统计,分析国内、外不同角度研究的不同特点。第二章重点就民国时期《源氏物语》相关的研究学者及其论文、论着和所载报刊分别展开研究。从译介学角度来看,谢六逸《日本之文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20)中册里,节选性质译文《空蝉》应该算是国内最早的《源氏物语》译文。除此之外,还有笔者找到的八篇发表于各个期刊上的文章也不容忽视。第三章从时间上紧接着第二章,进入新中国建国初期。早于丰子恺译本的钱稻孙译本,尽管目前仅存第一章《桐壶》译文,但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因此重点从翻译历程和译介学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最后一章总结全文,指出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和尚存在的不足,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学考据法,结合相关史料,对民国时期到建国初期的相关论文进行整理与分析。资料搜集方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日本古典文学图书馆数据库、国立国会図书舘デヅタルコレクツヨン、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秀君[2](2017)在《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文中研究表明《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作者紫式部创造的文学风尚成为了日本平安时期乃至整个中古时期的文学风向标。紫式部有深厚的中国文学修养,她的《源氏物语》是大量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产物。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中,白居易诗歌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围绕《源氏物语》怎样接受白居易诗歌的影响展开探讨。全文由绪论、结语和三章主体文章构成。绪论中交代了选题的意义、缘由,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源氏物语》的研究概况,并简要说明了本选题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探讨中古日本文化对中国汉唐文化的追随和接受、白居易在中古日本文坛备受推崇的地位、紫式部深厚的中国文学修养和她对白居易诗文的熟知与热爱等问题。着重联系中日两国中古时期的文化交流情况,论述白居易在中古日本文坛的“超越影响”和“广大教化主”地位,论述紫式部及其家族同中国文化和白居易诗文结下的不解之缘和亲密关系。第二章探讨《源氏物语》在情节内容、艺术风格、人物形象三个维度上接受白居易诗歌影响的具体表现。着重分析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情节内容上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白居易的闲适(唯美)诗、感伤诗在艺术风格上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白居易本人及其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源氏物语》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影响。第三章探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接受白居易诗歌影响的同时也做了很多有意识的改造,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对白居易诗歌原意的疏离。这种改造、疏离是紫式部立足于日本自身文化特征而进行的,主要表现在人物刻画、情节构思、创作方法等几个方面。文中着重就白居易诗歌中的杨贵妃、上阳白发人形象在《源氏物语》中的多向度变化,白居易一些诗句被改变原意应用,白居易的讽喻诗被剔除讽喻意味而保留、扩大感伤意味等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结语指出,中古日本文学在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中形成了本民族文学的特色和传统,紫式部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和疏离正是说明日本文学这种发展态势的典型范例。

金丽清[3](2017)在《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文中指出事件、人物、社会背景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在文化作品中主要是以社会背景为主框架,事件是文学创作的明线,而故事人物在故事情节的推动的引导者,并且作者很多思想感情大多会通过事件的人物的角度表达出来。创作背景是建立在事件、人物、社会背景基础上的,创作背景赋予了文学创作的深度与内涵。因此,如果真正的像了解文学作品,必须从它的创作背景入手。本文从文学创作背景的角度来来论述其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欧阳多根[4](2011)在《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文中认为白居易的诗歌在其生前就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平安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着名的平安朝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中可以见到许多白居易诗歌的影子。甚至作者吸收了白居易的一些诗歌理论,并运用到了《源氏物语》中。而在我国的名着《红楼梦》中也可发现许多白居易诗歌的运用。本文从白居易诗歌在两部作品中共同的存在为基础来探讨白居易诗歌对两者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二位作者的家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来观察白居易对两位作者自身的影响。另外,本文从两部作品本身出发,通过列表等方式,将《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吸收白居易诗歌的具体之处指出,并分析作品在引用诗歌时所采取的方式,以便更好的理解两部作品对白居易诗歌的吸收和融入。将引用部分一一指出并且比较之后,对这些影响比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并就大量运用白居易诗歌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弄清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的影响究竟是多少,影响到哪些方面,在《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研究方面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

焦琼[5](2010)在《何以如此泛爱多情——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谈贾宝玉与源氏公子形象》文中指出贾宝玉与源氏公子出自于两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源地、不同作者的世界级古典文学巨着—《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者身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个性,本文旨在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将两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男主人公一生的"情"、"欲"、"悲"、"奇"置于同一平台来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期使能展示出贾宝玉与源氏公子这两位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

梁英平[6](2009)在《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究专情与滥情的思想动因——以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为例》文中提出本文着眼于情感的专情与滥情这两种对立的情爱模式,以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案例来分析个中内幕,也就是两种情爱模式是如何有机统一于一人的选择和行为中。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侧重从精神分析的立场把握两者的行为抉择,试图探索其行为背后深刻的思想动因,甚至是潜意识的理由。

杨红[7](2009)在《于两部辉煌的名着中见男人之爱情观——我看《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主人公爱情观的比较研究,指出封建时代中日两国男人的爱情观念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外,以及造成这种异同的种种原因,从而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

李光泽[8](2008)在《《源氏物语》在中国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源氏物语》作为世界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已有千年的历史。正如中国的“红学”研究,在日本,“源学”研究作为一门显学,也是学界研究的“重中之最”。我国对它的研究,也早已不是什么新的课题了。在比较文学研究上和作品本身的研究上,国内近年来的研究不断进步。但是应该看到,国内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手段,针对《源氏物语》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情况做了较具体的介绍、分析、整理,从八十年代至今,跨越二十几年。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浅显的见解,希望能给国内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较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也希望中国读者能进一步加深对这部伟大的东方文学巨着的了解和认识。

胡治鈫,胡挺,刘洋[9](2001)在《散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的性格特点》文中认为通过源氏的几个不同阶段的言行和忠诚于他的随从的言论和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源氏公子的伪善、阴险和荒淫的性格特点。

二、散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的性格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散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的性格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20-40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及接受研究—兼及建国初期钱稻孙译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国内研究现状
        2、中国学者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中国学者在国内外有关《源氏物语》的研究
    1.1 译介研究
    1.2 中国学者在国内发表论文数据统计与分析
    1.3 中国学者在国外发表论文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二章 民国时期《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及接受
    2.1 抗战初期社会背景及留日学者
    2.2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分析及翻译底本探究
        2.2.1 中国学者对日本古典文学的早期简介
        2.2.2 民国时期的具体文献(论着)
        2.2.3 民国时期的具体文献(译介文章)
    2.3 所载报刊(从三份特殊报刊入手:《再生》《远东》《华文大阪每日》)
    2.4 作者王锦第和王锡禄
        2.4.2 关于王锡禄生平
第三章 关于钱稻孙译本
    3.1 钱稻孙译《源氏物语》经过
    3.2 钱稻孙译文底本探究
第四章 结语
    一、研究内容回顾
    二、创新与不足
附录1: 中国学者在国内发表论文数据统计表(截止到2018年10月底)
附录2: 中国学者在国外发表论文数据统计表(截止到2018年1月底)
参考文献
    日文文献
    中文文献
致谢

(2)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本选题的创新
1. 白居易在日本的“超越影响”
    1.1 中古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追随
    1.2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在中古日本文坛的地位
    1.3 紫式部对中国文学和白居易的崇仰
2. 《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
    2.1 故事情节的沿袭
    2.2 艺术风格的追摹
    2.3 人物形象的相似
3. 《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疏离
    3.1 情节内容的改易
    3.2 艺术风格的偏转
    3.3 人物形象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文学的含义
    1. 日本文学的概念
    2. 日本文学的形式
二、日本文学的特征
三、不同创作背景的日本文学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1. 上古文学
    2. 古典文学
    3. 现代文学

(4)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白居易诗歌对紫式部的影响以及在《源氏物语》中的运用
    第一节 时代背景以及白居易的影响
    第二节 《源氏物语》中的白居易诗歌及其运用
    第三节 《长恨歌》在《源氏物语》中的运用
第二章 白居易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以及在《红楼梦》中的运用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及白居易之影响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白居易诗歌及其运用
    第三节 《长恨歌》在《红楼梦》中的运用
第三章 白诗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
    第一节 影响比较之异同
    第二节 影响比较之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何以如此泛爱多情——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谈贾宝玉与源氏公子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 宝玉的“博爱”
2 源氏的“本我”
3 贾宝玉与源氏的“俄狄浦斯情结”

(8)《源氏物语》在中国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一、前言
二、世界语境中的《源氏物语》
    (一) 日本的《源氏物语》研究
    (二) 欧美等国的《源氏物语》研究
三、中国的《源氏物语》研究
    (一) 译介研究
    (二) 论文、论着的发表及研究态势
    (三) 《源氏物语》国际研讨会
四、不足与展望
    (一) “源学”中存在的不足
    (二) 今后的研究展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散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的性格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20-40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及接受研究—兼及建国初期钱稻孙译本[D]. 权夏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2]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D]. 吴秀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3]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J]. 金丽清. 青年文学家, 2017(05)
  • [4]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D]. 欧阳多根.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5]何以如此泛爱多情——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谈贾宝玉与源氏公子形象[J]. 焦琼. 文学界(理论版), 2010(12)
  • [6]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究专情与滥情的思想动因——以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为例[J]. 梁英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1)
  • [7]于两部辉煌的名着中见男人之爱情观——我看《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J]. 杨红. 才智, 2009(03)
  • [8]《源氏物语》在中国的研究综述[D]. 李光泽. 吉林大学, 2008(10)
  • [9]散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的性格特点[J]. 胡治鈫,胡挺,刘洋.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S1)

标签:;  ;  ;  ;  ;  

论《源氏物语》中源氏太子的性格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