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合并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

脑膜瘤合并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

一、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凯敏,徐磊,朱政鸣,程凯敏,徐磊,朱政鸣[1](2002)在《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

刘伟,陆悦,张社卿,杨红[2](2021)在《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15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心脏黏液瘤病人,从中遴选出并发脑卒中的病人2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相关诊疗情况。结果脑卒中均发生在左心房黏液瘤病人中(141例),发生率15.6%(22/141),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最小27岁,最大74岁。22例脑卒中病人均为脑栓塞,其中合并脑出血3例,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无单纯脑出血病人。影像学检查显示发生在前循环供血区5例,发生在后循环5例,前后循环均受累12例;其中77.27%(17/22)的脑栓塞为多灶性;72.73%(16/22)病灶累及大脑皮层。其中2例病人在急性期行溶栓治疗,症状均有改善。2例合并动脉瘤的病人均行开颅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可见黏液瘤成分。结论伴左心房黏液瘤的脑卒中病人以脑栓塞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多为肢体无力、晕厥及失语等;影像学上可见病灶大部分呈多发性、累及皮层,部分病人可见出血转化,可出现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及预防再发的最佳方案。

贾琳[3](2018)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D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脑卒中致死率目前在我国排名第一,而且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性、高复发性的特点,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的预防卒中的发生以及促进卒中患者预后良好转归,是目前卒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卒中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影响预后,本研究以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作为关键研究方法,从头颈大动脉到脑穿支小动脉进行可视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旨在识别与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指标,为临床病因学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本研究基于前期项目组开发的三维头颈联合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前瞻性纳入了55例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对其进行了头颈部血管管壁成像,根据头颈血管节段管壁显示的清晰程度,进行了半定量的评价;同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影像学专家共同对患者图像进行阅片,识别征象,对大动脉源性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血管炎及烟雾病)进行了诊断;对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识别了个体的斑块数量,头颈血管多发病变的占比,并根据强化特点进行易损性分层;本研究在对大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卒中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小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卒中进行了研究;研究组在两个中心纳入了确诊为单侧基底节区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的患者35例,根据梗死大小特点,分为纹状体内囊梗死和单穿支梗死(腔隙性梗死)两种类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三维全脑高分辨管壁成像采集,通过最小密度投影技术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所有患者基底节区豆纹动脉进行了显示,对患者豆纹动脉的数量及到达深度进行了记录,以正常侧为对照,比较了纹状体内囊梗死和单穿支梗死患者中豆纹动脉数量的变化以及到达深度;同时,根据患者梗死模式的不同,判断了患者豆纹动脉内、外侧组受累情况,比较不同受累情况下豆纹动脉数量的变化以及到达深度的变化。结果:项目组开发的三维头颈联合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约8分钟的时间,能够实现覆盖头颅及颈部血管管壁的成像需求,空间分辨率为0.55mm3;在图像质量上,颅内、颅外,前循环、后循环各支血管均可以清晰成像,而且增强前与增强后图像清晰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无对比剂的条件下,成像同样清晰;病因学诊断能力上,分别确诊了大动脉粥样硬化43人,动脉夹层3人,烟雾病2人,血管炎2人,余5人为其他原因。在43名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共发现了150个斑块,其中36人(84%)存在多发斑块;122个(81%)斑块和28(19%)个斑块分别位于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43名患者中均发现和识别了责任斑块,其中颅内动脉斑块63个和颈动脉斑块22个,在这63个颅内动脉斑块中,100%出现了强化,在这22个颈动脉斑块中,79%出现了强化。在对小动脉的研究中,发现纹状体内囊梗死与单穿支梗死(腔隙性梗死),豆纹动脉数量变化及到达深度均存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在纹状体内囊梗死中,豆纹动脉不仅表现了减少、对称,还出现了数量增多的现象,而在单穿支病变中,主要表现为豆纹动脉数量对称,未出现数量增多的现象;而在内侧组豆纹动脉受累,外侧组豆纹动脉受累及内、外侧组豆纹动脉同时受累的比较中,豆纹动脉数量变化以及到达深度,组间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在基于三维高分辨全脑管壁成像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深化了其临床应用,针对缺血性卒中病因学诊断的难点,分别从大动脉到小动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其具有以下几个创新性:1)使用头颈联合三维高分辨管壁成像技术进行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颈动脉病变一站式成像及一体化评估;2)本研究对纹状体内囊梗死及单穿支梗死的病变中的豆纹动脉直接进行了可视化及对比研究;3)本研究针对纹状体内囊梗死及单穿支病变梗死两种主要的梗死类型,不仅关注了豆纹动脉的绝对数量,而且提出并发现了梗死后豆纹动脉的变化模式。

霍本良,蒋杞英,李月娟,时雅辉,赵建华[4](2015)在《心脏黏液瘤并发卒中12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2例心脏黏液瘤并发脑栓塞病例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影像学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例,女9例;年龄1159岁,中位年龄29.1岁。左心房黏液瘤10例,右心房黏液瘤1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黏液瘤伴出血3例。右侧肢体瘫痪7例,其中伴失语3例;左侧肢体瘫痪2例;眩晕伴心慌、胸闷2例;双眼视野缺损1例。黏液瘤蒂附着于卵圆窝处7例,房间隔3例,二尖瓣处2例。MRI显示均为多发脑栓塞,左侧大脑半球梗死7例,右侧大脑半球梗死2例,双侧大脑半球梗死1例,小脑和脑干梗死2例。前循环脑梗死10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结论心脏黏液瘤为最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左心房黏液瘤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脑栓塞为其常见并发症,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

王龙[5](2015)在《蝶骨嵴脑膜瘤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及其显微手术治疗与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LAPS)在蝶骨嵴脑膜瘤(SWMs)中表达的意义并分析IAPS表达与SWMs临床预后的关系,为评估SWMs的发展状态和预测临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1.总结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SW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按照肿瘤不同的特征对样本进行分层,并对随访期间复发及死亡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2.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特征SWMs病理标本组织切片中IAPS的表达情况,统计IAPS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分析IAPS表达与SWMs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本组84例样本中IAPS的阳性表达率为53.6%,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在不同病理级别、侵犯颅骨骨质与否、死亡与否、原发首次手术与复发再次手术、复发与未复发样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高IAPS表达强度(Intensity Distribution Score,IDS6-12)患者死亡和复发风险明显高于低IAPS表达强度(IDS0-4)患者。结论:1.IAPS在SWMs中存在高表达,并和脑膜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肿瘤的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2.伴颅骨骨质侵袭、复发及死亡样本的IAPS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不伴颅骨骨质侵袭、未复发及存活的样本。3.IAPS在SWMs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高表达状态可做为评估患者术后复发或死亡风险性的参考指标。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SWMs)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并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提高SWMs的手术全切除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121例SWM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对不同临床特征SWMs的手术策略进行分类总结,并将可能影响其术后复发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的形态、生物学行为特征、手术切除程度和病理级别等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学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WMs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本组121例病例总体全切除率(Simpson Ⅰ级和Ⅱ级)为61.2%。术后死亡2例,109例患者获严密随访,肿瘤复发28例,复发率25.7%,‘复发时间为8月-74月不等,平均39.1个月。2.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与SWMs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的不同生物学行为特征、手术切除程度和病理分型与SWMs术后复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术中遵循严格蛛网膜层面操作、对肿瘤实施去血管化、尽可能施行原位切除等显微手术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2.针对不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SWMs,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技巧,可以在最大程度减少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实现最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3.肿瘤侵犯海绵窦或颅骨骨质、包绕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恶性病理学特征及未能实现全切除是影响SWMs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做为预测SWMs术后复发危险性的参考因素。

刘许昌[6](2010)在《70岁以上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我科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年龄在70岁以上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研究,探讨老年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70岁以上老年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手术、围手术期处理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手术切除范围根据改良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者36例;Ⅱ级切除者29例;Ⅲ级及以上切除者9例,术后死亡1例。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0例,心律不齐6例,消化道出血5例,新发脑梗死5例,颅内血肿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心功能不全2例,泌尿系感染1例,颅内感染1例。3,随访3月-5年,神经功能障碍8例,轻度偏瘫5例,嗅觉丧失2例,视野缺失3例。术后有4例患者复发,1例为蝶骨嵴内侧1/3脑膜瘤,1例为斜坡脑膜瘤,1例为第四脑室脑膜瘤,1例为矢状窦旁。结论1,老年人脑膜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老年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轻度的头痛、头晕或精神症状和轻度的智力减退、反应迟钝为首发症状;3,老年人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以纤维型多见,其次为内皮型;4,术前基础疾病多,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多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有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脑梗塞、术后颅内血肿、泌尿系感染、脑水肿等。5,老年人脑组织及脑血管脆性大,术中应避免过分牵拉,对于位置深在,位于重要生命中枢或包绕大血管的脑膜瘤,不强求全切。

二、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
讨论

(2)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及辅助检查
    1.3 标本处理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检查
    2.2 主要临床特征
    2.3 影像学改变
3 讨论

(3)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D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
        1.2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1.3 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研究
        1.4 前、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差异
        1.5 病因学研究的临床意义
        1.6 缺血性卒中病因学诊断研究进展
        1.7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在斑块成像中的应用
    2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2.1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 本研究学术特色及理论依据
        2.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磁共振病因学识别技术
    1 总论
    2 颅脑血管成像技术
        2.1 超声血管成像
        2.2 磁共振、CT及 DSA血管成像
    3 管壁成像技术
        3.1 CT成像技术(可关注钙化)
        3.2 磁共振黑血管壁成像技术应用及进展
    4 技术对比,总结
第三章 三维高分辨头颈联合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研究
    1 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磁共振扫描
        2.2 图像评估
        2.3 图像后处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脑穿支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卒中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1 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
        2.2 MR扫描
        2.3 图像后处理
        2.4 图像质量判断
        2.5 高分辨管壁成像图像评估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创新性
    6 局限性
    7 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心脏黏液瘤并发卒中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临床表现
    1.4 心电图
    1.5 超声心动图
    1.6 实验室检查
    1.7 神经影像检查
2 结果
    2.1 诊断与治疗
    2.2 声像图表现
    2.3 CM并发脑栓塞的瘤体特点
    2.4 疾病特点
    2.5 转归
3 讨论

(5)蝶骨嵴脑膜瘤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及其显微手术治疗与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一 Survivin在蝶骨嵴脑膜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及说明
综述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影响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70岁以上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正文
    (一) 前言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四、附录
五、致谢

四、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膜瘤并发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J]. 程凯敏,徐磊,朱政鸣,程凯敏,徐磊,朱政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2(S1)
  • [2]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 刘伟,陆悦,张社卿,杨红. 安徽医药, 2021(06)
  • [3]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D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的研究[D]. 贾琳.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7)
  • [4]心脏黏液瘤并发卒中12例分析[J]. 霍本良,蒋杞英,李月娟,时雅辉,赵建华. 临床荟萃, 2015(07)
  • [5]蝶骨嵴脑膜瘤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及其显微手术治疗与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D]. 王龙.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6]70岁以上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D]. 刘许昌. 大连医科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脑膜瘤合并脑栓塞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